1

秦赵两国为了争夺上党地区进行了长达三年的长平之战,秦国先后投入60万大军,赵国先后投入了45万大军。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国的惨败和秦国的惨胜结束。长平之战中赵国前后共损失了45万大军,其中直接被俘之后被杀者达到了20万(一说40万)。秦军虽然取胜,但是也是惨胜,据统计秦军伤亡人数过半。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直接决定了战国的走向。



长平之战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将王龁和赵将廉颇对抗。廉颇在和王龁的对抗中虽然略处于下风,但是双方基本上势均力敌。廉颇采用以守代攻的战略,将秦赵两国同时拖入了持久战的泥潭。秦国在这次战役中被深深消耗,赵国更是难以为继。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都有快速结束这场战争的需求。秦国人知道如果不把廉颇打掉,秦军不可能快速取胜。于是秦国君臣决定用反间计离间赵国君臣。秦国间谍到处散播谣言说秦国人最怕的不是廉颇而是赵括,如果用赵括为帅一定可以打败秦国。当时赵国更希望结束战争,赵王也希望用善攻的将军取代善守的廉颇。加上秦国间谍的谣言,赵王决定用赵括取代廉颇。所以赵王决定起用赵括不光因为反间计。



赵王令赵括率领25万大军增援长平前线,这样在长平一线的赵军达到了45万。与此同时,秦国也秘密换上白起。秦昭襄王征伐国内15岁以上的男子支援长平前线,仅长平前线的秦军就达到了60万,支援战争的秦国人更是多不胜数。赵括到了长平之后改变了廉颇以守代攻的战法,转而发起全面反攻。白起以示弱的方式吸引赵括攻打秦军的壁垒,结果赵军久攻不下。白起则秘密派遣一支25000人的精锐部队突袭到赵军后方,切断了赵军的退路,又命令一支5000千精锐骑兵部队将赵军一分为二。赵军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守,就地筑造防御工事,等待救援。赵军在长平被围困长达46天,赵括多次率部队冲杀始终没有冲出重围,赵括被人也被乱箭射死。赵括被射死之后,赵军失去了主心骨,赵军全部投降。秦军将投降的赵军全部杀死,赵国45万大军只活下年幼的240人。秦国的伤亡并不比赵国小,秦军最终伤亡过半。



如果赵国替下廉颇的不是赵括,而是韩信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我个人觉得要么赵国取胜,要么两国俱败。

白起的战术思想。第一、不以攻城略地为唯一目标,但求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第二、在野战中寻求战机,运用围歼战术。第三、对敌人穷追猛打,强调追击战。第四、注重野战工事,以示弱的方式诱敌攻击攻击壁垒,以工事为依托然后在预定的区域歼敌。第五,充分预计敌我双方力量,乃至动员能力等。

白起战绩分析。伊阙之战中白起以10万秦军全歼24万韩魏联军。鄢郢之战中以数万兵力攻陷楚国都城。华阳之战斩首赵魏联军15万,秦军总人数不足10万。陉城之战斩首韩军5万。长平之战以60万兵力,歼灭45万赵军。

韩信的战术思想。第一、韩信善于示弱,在示弱过程中寻求战机。第二、韩信打仗不求对杀人只求击溃敌人。第三、韩信打仗不拘一格,运用多种计策。第四、韩信善于出奇制胜攻其不备。第五,韩信除了军事攻击之外,也注重政治心理战术。

韩信战绩分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击败了章邯,平定三秦。平定西魏国。背水一战击败20万赵军,占领赵代两国。平定燕国。击败龙且20万楚军,灭掉齐国。设下十面埋伏,击败项羽。



如果从战绩上看两个人半斤八两,韩信斩杀军队人数不如白起,韩信灭掉国家和占领城市比白起多。但是我觉得韩信比白起的战绩更具有含金量。

首先白起打仗依靠的整个秦国的国力支撑,秦国的国力在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对阵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绝对性优势。白起进攻六国,等于以一个强国攻打一个弱国。韩信所在的汉国在楚汉之争期间不算一个强国。韩信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韩信初期打仗基本上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背水一战中韩信击败了七倍于己的敌人。白起虽然也经常以少胜多,但是没有处于绝对劣势。

其次,白起率领的军队是秦国最精锐的锐士,战国时代最强大军队。韩信率领的都是战斗力非常差的部队。背水一战,韩信只率领新入伍的3万农民军,击败了20万赵军。韩信攻打齐国之前,精锐部队又被刘邦调走,韩信又只能带着新入伍的部队击败齐楚联军。

第三,白起在战国期间所面对的敌方将军大多数都不出名,许多都是无名小辈。被嘲笑了两千多年的赵括已经算是白起遇到比较出名的将军。长平之战中白起用伤亡30多万人的代价打死赵军25万,俘虏20万。(一说赵军战死5万,被俘40万)韩信在楚汉战争期间面对的敌方将军都是当时名将。章邯算是秦朝最著名的将军,陈余、龙且等人也都是有能力的将军,项羽更是古今少有的战神。这些人最后都败在了韩信手下。

第四、白起的支援力量更足。秦昭襄王为首的整个秦国都全力支持白起的对外战争,长平之战中甚至征伐了国内15岁以上的男子。韩信的老板刘邦则几乎不能给韩信任何支援,反而还要拖韩信的后腿。有事没事夺取韩信的士兵拉到荥阳一线去当炮灰。

第五、白起担任秦军主帅30多年一共攻占70多座城市,韩信担任韩军主帅不到4年的的时间灭掉八九个国家,仅齐国就攻占70多座城池,韩信攻陷的城池至少150座。



我个人觉得白起的战法对付不了韩信,韩信能克制白起的战法。白起善于示弱引敌人来攻,韩信这招比他用得更好,韩信示弱示得可以用卑微形容。韩信能够示弱到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还有敌军主帅认为他胆小。白起善于用坚固的壁垒阻止敌方,然后在预定的地方歼灭敌人。韩信打仗从来都是避实就虚,绝对不会攻击敌人的壁垒,总是能找到别人意想不到的突破口,击败敌人。白起善于追击,在追击中全歼敌人。但是如果没有打胜就谈不少在追击中歼灭敌人。

如果韩信和白起相遇的话,白起的战法不能把韩信怎么样。如果韩信出击秦军的话,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后方留给秦军,更不会让秦军将自己分成两段,更何况韩信历来没有主动攻击敌军壁垒的习惯。韩信有可能采用其他方式突破秦军的防线,然后以少胜多击败秦军。如果韩信第一时间无法突破秦军防线,白起将会防备更严,双方有可能再一次陷入僵局。那么届时对于双方来说都将是灭顶之灾。赵国无疑会被拖垮,秦国也会被拖垮。最终极有可能两败俱伤,其他国家坐收渔翁之利。

最佳贡献者
2

韩信?要看刚出道时的韩信,还是击败龙且后巅峰时期的韩信。如果是刚出道的韩信,应该能够借着佯攻白起时突然大军回撤,把大军安全撤离到邯郸附近,依托有利地形逐次抵抗,然后打一次防守反击,保证赵军主力不被消灭。

如果是巅峰时期的韩信,白起就危险了。按照韩信惯用战术,必然“以正合以奇胜”。白起用饵兵吸引赵军离开深沟高垒,韩信就可能趁机佯攻白起的同时,用骑兵作为预备队搜索并消灭穿插到赵国追兵后方的迂回部队,得手后一边继续佯攻白起大营,骑兵则在外线远距离破坏秦军漫长的补给线。要知道赵军步兵可能不如秦军,但骑兵还是有不少优势。

韩信甚至有可能留下一部分军队固守阵地,抽出兵力迂回攻击秦军后续部队,充分发挥赵国骑兵优势,组织一场典型的围点打援模式。以韩信巅峰时期的军事威望,赵军很容易形成必胜信心。当然,韩信无论如何用兵,必然不会象赵括一样被秦国饵兵吸引离开大营,即使秦军小分队迂回到赵军后方也会被担任预备队任务的赵军骑兵搜索发现并消灭,保持攻击部队与大营守备队联系畅通。

韩信每次对敌都把侦查做的很好,这恰恰是赵括短板。韩信都知道陈余不用李左车之策,赵括连秦军换帅都不知道。

3

如果把赵括换成韩信不会,长平是拼消耗拼国力。赵国没有出奇兵的机会,廉颇很会打。最好的方法就是硬耗,赵括和洪承畴很像。不同的是赵括战死,洪承畴投降了。

4

如果是韩信代替赵括,赵军70/100的可能会打平局,30/100的可能会失败。

当时赵国已经熬不住了。赵向别国求援军、求粮,没有一国肯出手相助。因此,赵国才决定在长平孤注一掷。

赵王集结了手头上的兵力,让赵括带去前线,企图以优势兵力一举摧毁王龁部。然后,再以胜利者的身份结束战争,保住赵国的尊严。岂料秦军反应更快,白起带着援军先于赵括赶到战场。

赵括到战场时,秦军兵力规模已经比以前强大了许多,兵力优势甚至比以前更大。并且秦军已经换了主帅,王龁已经让贤于白起。

而赵括仍然认为,对面的秦军力量弱于赵军,秦军主将也还是王龁。赵括对王龁的作战特点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知道王龁玩不出花样,不是自己的对手。

所以赵括很自信的认为,既然王龁玩不出花样,那自己的进攻又何必讲究“技术含量”,直接硬碰硬就是了。所以把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用于正面进攻。为了保证进攻部队有充足的兵力,赵括甚至连后方防守都不要了,这才被白起切断后路包了饺子。

如果赵括换成韩信,恐怕韩信会比赵括更有信心,仍然会采取进攻的。那么,韩信会怎么进攻呢?

熟悉兵仙韩信风格的人,都知道韩信是个典型的智将,用兵灵活多变, 打仗从来都是根据对手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战术。韩信在战场上,花样从来没有重复过。

王龁这人算是个中人之资,每战都是中规中矩,没有使用谋略的记录。王龁的作战风格以凶悍见长,在与廉颇对垒时,竟然压着廉颇打,打得廉颇丢失了数道防线。对付王龁这样的将军,要么是以凶悍对凶悍,要么就是智取。

赵括采取的是以凶悍对凶悍,集中优势兵力正面突破。秦军如果没有换掉王龁,还真就着了赵括的道,被赵军打败了。

赵括如果换成韩信,韩信很可能会觉得正面突破太废力气,选择智取的办法。韩信会引诱王龁进攻,再佯败把王龁诱入包围圈。

当然,秦军不会让韩信如意。秦军主力已经按照白起的命令去预设埋伏了,剩下的那一点兵力哪里会主动出击呢?

以韩信的天资,见秦军不上钩,定会知道秦军有变,已经和原来不一样了。然后韩信会设法查明秦军的实际情况,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韩信查明秦军的实际情况后,见秦军兵力规模比自己大,又有白起坐镇,肯定会采取防守策略。即使韩信要进攻,也不会压上全军,最大程度也就是发挥战术方面的天赋,吃掉一部分秦军。

如此以来,韩信不会大举进攻,白起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正面硬杠吃掉几十万赵军。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握手言和。

孙子兵法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如果韩信后方的赵王顶不住压力仍然坚持决战,换掉韩信让别人上,或者强令韩信进攻,赵军的结局就很不妙。即使有韩信之才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拼实力是拼不过秦军的,毕竟秦国实力太雄厚了。

所以,我认为韩信有大半的可能战平秦军,小半的可能是仍然失败。

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他们的较量,以我们凡夫俗子的浅见是不能准确猜测的。杀神与兵仙在战场上,同时代当中都是无敌的,智商都是天才级别的。他们弄出来意料之外的事情,也在情理之中。(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5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著名,也是最惨烈的一次大决战。当时势力最强的秦赵两国,调遣了百万雄师对峙于长平一带。赵军统帅赵括,因为轻敌,中了秦将白起的诱敌之计,主力被围。最后,赵括突围失败,中箭阵亡。主将阵亡,赵军随即投降,长平之战以秦军的惨胜结束。


此战,赵军共损失士卒40余万,而秦军也是“死者过半”,20余万人战死。赵国因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独自与秦国抗衡。而秦国也几乎耗尽了全部国力,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实际上,赵国原本是有机会,得到上党之地,并逼退秦军,取得战略性胜利的。

只是,赵王没有把握住机会罢了。

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和外交策略就是合纵连横。赵国如果外交方法得当,完全可以震慑秦国,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国策·秦赵战于长平》记载,赵军不胜,赵王就向楼昌和虞卿问策。楼昌主张重金跟秦国议和。不过,这个主张遭到了虞卿的反对。虞卿认为,找秦国议和,主动权在秦国手中,必然不成。最好的办法是“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贪图宝物,必然会接待赵国的使者。这时候,“秦必疑天下合从(通纵)也,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

虞卿绝对是外交和心理战高手呀。如果赵王听从了,秦国必然会议和退兵。

《史记》记载“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如果赵国除了向齐求救之外,还同时跟楚、魏、燕等多国合纵,同时发表声明,跟秦国决战到底的话,齐国的态度应该也会有所改变。


而当时秦国的想法是:“齐楚救赵,亲则退兵,不亲遂攻之。”只要有诸侯国救赵国,秦国也害怕支持不住,因为当时秦国也缺粮、缺兵,也做好了退兵的准备。

可是,赵王没有听,反而直接派使者跑去秦国议和。秦国立刻到处散布秦赵正在议和的消息,实际上并没有同意。而其他诸侯国一看,现在给粮、发兵救赵,秦赵连横了,那岂不是得罪了秦国,于己不利。于是乎,大家都开始观望,这才最终导致了赵国的惨败。

当然,如果坚持让秦赵两国硬拼,长平之战用韩信换赵括的话,战争的结果肯定还是会被改写。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跟两人的作战风格有关。

其一、韩信相比赵括,要更加的隐忍,持重。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赵括之所以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就是因为轻敌。

赵括的父亲赵奢就曾经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意思就是战争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而赵括谈论起来却跟儿戏一般。


韩信就完全不同了,能够承受“胯下之辱”,完全具备宠辱不惊的能力,遇事可以冷静的思考。只要重视一件事情,就不会轻易中对方的诡计。

其二、韩信相比赵括,更善于做情报工作。

赵括之所以犯了轻敌的错误,主要就是因为秦国严格封锁了启用白起为长平战场主帅的消息。赵括战前应该研究过王龁的作战方式,在他的脑中,肯定认为廉颇打不过你王龁,但以本将军的勇武,肯定可以一战败之。

赵括应该是有这个能力。他在赵军被包围之后,可以在断绝粮食的情况下,保持数十万赵军不乱,统军能力非凡。而且,赵括最后还可以亲自披挂上阵冲锋,试图突围,个人战斗力也非常强悍。如果秦赵两军正面硬碰硬,秦军还真不一定就是赵括的对手。

只可惜,赵括被骗了。他的对手换成了更善于使用谋略的白起,最后让白起围而不攻,给困死了。


韩信可就没赵括这么单纯了,间谍战可是韩信的拿手好戏。

经典的井陉之战,韩信之所以敢使用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的谋略,就是因为他在战前已经派细作探知了赵王张耳,不用李左车分兵,断绝汉军后路,前后夹击之谋;反而用了陈馀纸上谈兵,说什么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坚持“十则围之,倍则战”的打法。

估计韩信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开心的捧腹大笑,直喊,赢了、赢了……

所以,秦国换将的阴谋想瞒过韩信,应该比较难。即使,真得瞒过了韩信,还有第三个优势。

其三、韩信相比赵括而言,谋略显然要更胜一筹。

赵相蔺相如曾经评价赵括:“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就是说赵括虽然熟读兵法,可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能力有点弱。这一点,从两军实力相当,赵括被围46天,都没能成功突围,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当然,不能全怪赵括,谁让赵括的对手是白起呢。

可是,如果是韩信对阵白起,那可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这应该是一场钻石局的王者之战了。

韩信在井陉之战的背水一战中,就使用了诱敌之计,将赵军引诱到了背水而建的大寨之中。


长平之战,韩信同样会根据地形布置好疑兵和口袋阵,等白起上钩。而白起也同样布置了口袋阵。只见韩信和白起各挥一条手绢,互相在那里勾引,来呀、来呀……

嗯嗯,想想这个场景就够搞笑的。

然后,双方万一接战,有一方被围了,肯定会开始玩包围与反包围,再来一个包围与反包围的游戏。

不过,韩信相比白起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更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出奇制胜。

这一点,从历史上除了韩信之外,很少有人再能用背水一战,取得胜利就可以看出来。而且,韩信的奇谋更多,更善于原创出新。攻打魏王豹,韩信除了声东击西的常见谋略之外,还利用一切可用的物品,创造了木罂渡河之法,绕后偷袭取胜;攻打项羽,更是善于使用心理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瓦解了楚军。

所以,白起跟韩信玩谋略,应该没有韩信的奇谋多呀。同时,韩信必然会发挥赵军胡服骑射的机动能力,不断的骚扰秦军及其粮道,并寻机蚕食秦军的有生力量。最终,白起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导致秦军的大败。


毕竟,一个比较“二”的赵括,在被包围之后,通过正面硬拼,就已经让秦军“死者过半,国内空”了。韩信出马,即使不能完胜秦军,至少也会跟秦军战一个两败俱伤,逼退秦军。即使是双方都没有获胜,只要秦军退兵,那么从战略上而言,就是赵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

6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不论政治因素赵括换成韩信,我相信打几仗互有胜负秦国退兵机率应该达百分之九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韩信和白起都是名将,都不会把自己全部军队置于危险之地。大歼灭战很难发生。大家实力硬拼赵国军队素质机动性占优,秦士气和人数后勤占优。韩信也是名将中的名将,可以扬长避短秦优势未必很大,大家很难以压倒性。这种情况会相持难下。

赵的机动性反会对秦一定损害,后来李牧胜秦也证明这点。秦得不了好按白起性格他不会打无把握大仗,应会要求辙退或自己主持打这仗而换主帅。这山芋相信于无人觉得自己有能力拿。最后只能退兵握手言和。

如果加上政治因素韩信可能会被动,长期背后有人拆台给压力,我相信韩信会撂挑子换老板,这是韩信性格,最后赵也会输。

7

长平之战赵国主帅无论是换成何人,放句大话,既便是兵神孙武也难改写秦胜赵败的历史。两军对阵看似局部之军事斗争,实乃两国国力之强弱,两国君主之智愚,两国各自的法律、治国、治军、统民,军队素质、军心上下诸多方面的考量与较量,大忌一端而论。胜败的法码绝不会以两军主帅作为绝对之升降值的。这个论点只要知道商鞅变法,读过六国论,过秦论的人,相信必有领悟。

本题问将胜败的着眼点放在个人因素之上,确有盲人摸象之弊。历史已经告訢我们: 灭六国者六国也,败长平者赵国也,奈何以赵括、韩信相较,徒生疑虑尔!

8

天使与魔鬼,往往一线之隔。赵括和韩信其实有不少共同点,他们都熟读兵书,也都喜欢冒险,但韩信却比赵括还多一分谨慎。就是这份谨慎,足够让韩信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说明,这个问题仅仅从军事角度考虑。有些朋友会说,秦赵两军打的是国力,赵国不如秦国,所以最后必败。这是另一回事了。最后赵国是否失败,与长平之战会否被秦军全歼是两码事。另外,我们所说的结果改写,也不是说一定要赵军全歼秦军,只要赵国没有惨重损失,那就算是改写了。再有,有些人会说秦将白起是不可战胜的,换了谁都没用。这就不切实际了。要是真的换了谁都没用,秦国干嘛想方设法要让赵国换掉廉颇?廉颇可是抵挡了秦军足足三年。就算之后抵挡不住了,也不至于被全歼。还是那句话,不见得能大胜秦军,但确保自己不被灭,还是完全可能的。

言归正传,我们看长平之战的情况。此战起源,是秦国攻打韩国上党郡。韩国支持不住,眼看就要城破,来了个祸水东引,把上党郡送给了赵国。于是秦国转而攻打赵国(好像秦国也有点缺心眼,这么听话),赵国以老将廉颇挂帅,在长平筑起防线,足足抵挡秦军三年。此战,赵军投入四十五万人,秦军投入六十万人,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廉颇长期坚守,赵国的后勤补给拖不起了。此时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向赵孝成王多次献计,分析了战局,表示自己一定能大破秦军。而秦国也苦于无法突破廉颇防线,使用反间计,让赵孝成王以为秦军就怕赵括。两下考虑,果断换帅。结果赵括到任,马上更换了廉颇的指挥方略,积极出战。秦军诈败,赵军不断深入,最后被包围,白起将赵军截断,断了后勤补给。断粮多日后,赵括突围战死,赵军四十五万被坑杀。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出了,赵括之败,在于冒险。所以有人说,换了韩信也会败,因为韩信也喜欢冒险。没错,韩信确实喜欢冒险。他的最著名的战役井陉之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水一战”)就有很大的冒险成分。但是韩信的冒险,是有准备的,并不是赵括那种愣头青一路往前冲。

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韩信率领汉军与依附项羽的赵军的一次著名战役。当时,韩信经过井陉隘口外一条百里长的狭窄驿道,赵军主帅陈余的部将李左车建议从后方偷袭,断韩信粮道。如果事情如李左车的建议执行,倒是真的和长平之战赵括被一截两段很像。结果陈余认为韩信兵少,不需要这么麻烦,可以直接正面击溃。韩信探听到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于是通过驿道,在井陉口三十里外安营扎寨,夜间派出两千轻骑绕到赵军大营附近埋伏,再派一万人越过井陉,到河边背水列阵。赵军天明发现汉军这么站,更加轻视韩信。结果,韩信攻打井陉,一战即败,退向河边与先前的一万人会合,而赵军倾巢而出想要一举歼灭汉军。韩信告诉士兵,没有退路,只有殊死一搏。于是汉军拼命厮杀。此时埋伏的两千人迅速占领已经没多少人镇守的赵军大本营,插上汉军旗帜,赵军久攻韩信不下,只好退兵,看到大营已经都是汉军旗帜,军心大乱,汉军两面夹击,一举成功。

这场战役韩信冒险吗?当然冒险。可是他做每件事都有准备。首先是在井陉口外的狭长驿道,韩信没有直接进兵,而是在探听到陈余不采纳李左车建议后才通过。这和赵括直接往前冲有本质区别。另外,我们学“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只知道韩信用“置之死地而后生”激励士兵死拼,仿佛靠这个就直接打胜仗了一样,却基本不关心韩信还让人在大营边埋伏,用偷袭敌军大营换军旗的方式搞得陈余军心涣散。韩信这两次虽然都有冒险,可都是有准备的。背水列阵不是目的,只是迷惑敌军的一种手段而已。

所以,赵括愣头青似的冒险和韩信有准备的冒险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韩信每做一件事都是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后再行动。如果他作为长平之战的主帅,看见敌军败退,不会一味往前追。相反,韩信诈败到河边的手法,倒是跟白起诈败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韩信指挥长平之战,就算不能击败另一位战神白起,他也绝不会像赵括这样惨败。可能有人会认为赵国后勤补给还是支持不住,那秦赵两国也可以协商退兵,韩信自可以指挥大军有序撤离。要占他的便宜,没那么容易的!

9

首先感谢解答邀请!

如果长平之战,赵国的统帅赵括换成韩信,那么这场战役就很有可能打成战争,两国军队再度进入僵持的状态。

赵国以赵括换回前统帅廉颇,就已经注定,长平之战只能一败涂地,再难翻身。关东六国,吓得胆战心惊,难以再与秦国抗衡。

赵括此人,都知道他是纸上谈兵的鼻祖,与秦国主帅白起没有可比性,就是他的前任廉颇,也甩出他十万九千里。赵括的老爸马服君赵奢早就指出:不能让赵括统兵,在谈论带兵作战时,赵括轻佻浮躁,根本没把带兵和作战当回事儿。这样的态度,带兵必然失败。

如果赵括换作是韩信,与白起一决高低,还是值得作出较的。

一、就自身的军事能力而言,白起是战国时期出类拔萃的将领,被后世誉为“战神“;而韩信是秦末、楚汉争雄时期最杰出的军事统帅,被后世称为“兵仙“。在声望方面,两人春兰秋菊,伯仲之间。

二,就战绩而言,韩信较白起似乎高上一筹或数筹。韩信单独带兵扫荡,攻克诸侯国百数十城,最后,指挥了垓下之战。可以说大汉天下大部分是韩信拿下的。白起攻克的城池有七十余座,似乎逊于韩信。但这个比较不宜单从数字上见高低,因为他们各自所身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白起攻伐的各诸侯国,都有几百年的建国历史了,经过春秋时大浪淘沙的筛选,战国时期战火的洗礼,都有比较强的战斗力。并且,在战略上,秦国当时还不能把触角甩得过长。

韩信灭火儿的各诸侯国,都是趁乱刚刚建立不久的,根基不那么牢固,东晃荡西栽愣的,指战员们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所以韩信取胜的机率会更高一些。

三,韩信统军指挥作战,无论是战前的准备工作,还是战时的灵活应变、化平凡为神奇的能力,都难以有人匹敌。如果是韩信指挥赵军的长平之战,绝不可能象赵括那样,轻率冒进,部队钻进了伏击圏、后路被切断了还茫然不觉。最后,部队被分割、包围。

白起固然有卓越的指挥才能,而韩信作战时,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及资源,如木盆渡河,如背水一战,如水淹楚军等等。如果长平之战由韩信统军,因国力后勤难以支持,一定要主动出击的话,他也会寻找或创造有利战机,而不会盲目出击,白起会觉得头疼。

四、在后勤支援方面,赵国的作为乏善可陈,国内还乌烟瘴气,君王昏聩,臣下贪财卖国,国家实力不济,求速战速决。所以才有赵括换下廉颇的愚蠢决定。而秦国方面,打这场战役,进行了立体的多维度的经营,不但派间谍闹腾,还秘密调换强有力的指挥员来指挥。

秦国的最高领导人昭王也奔到前方,在离长平(山西高平)一百多里的河内郡(河南沁阳)为将士们打气加油,把国内十五岁以上的男性,都拽了出来,给前线做后勤供给,保证作战的将士们吃饱饭。

以韩信的军事才能,或许把长平战役打成持久战,但又能相持多久呢!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王风萎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10

刘邦曾经问过韩信能指挥多少将士,韩信非常自豪地回答道:“臣多多而益善耳。”

除掉当时说这话儿时的语境,韩信是有资格说这种话的。当时刘邦显然也是认可了韩信的这种狂妄。

不过纵观韩信的一生,却并没有指挥过像长平之战这种大军团作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长平之战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浪费多余的笔墨。直接把赵括换成是韩信,看看长平之战的结果会不会被改写?

赵王之所以用赵括替换掉廉颇,是因为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韩信通过什么才能获得赵王的垂青?韩信没有任何可以借用的家族背景,只能通过自己的兵法来打动赵王。

像什么木罂渡军、背水列阵、拔旗易帜、十面埋伏等等战法,韩信一一讲给赵王。

赵王原本就对廉颇采取防御的战略部署不满,这时候听到韩信的这番话,肯定会立刻决定用韩信换掉廉颇。

当时的赵括是名将赵奢之后,还遭到了蔺相如等人的反对,更何况韩信一无资历,二被人所不齿。

自古燕赵之地多慷慨之士,赵国历来就是民风彪悍。韩信的挎下之辱注定他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比当时反对任命赵括的人还多。

韩信要马上改变廉颇的防御部署,必须改成全线出击,因为这是赵王换掉廉颇的原因。在没有后方支持下仓促出击,结局其实不难预料!

韩信在这种情况下走马上任,局势对于韩信来说比当时赵括所面临的处境更加困难。当后方几乎所有人都反对韩信的时候,韩信这场仗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了。

对于长平之战,我见过最损的评价是——让哈士奇去指挥长平之战能打出全军覆没吗?

由此可见,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将领的原因。按照韩信的话儿来说,赵国长平之战的结局“非人力也”!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