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晋不长久吗。晋朝自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晋,到公元316年,晋朝被北方蛮族灭亡,西晋皇室南渡长江,建立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晋朝总计存在155年,其中西晋存在了50年。

说不长久,其实在中国大一统的皇朝中是排在倒数第三位的。立国时间比秦朝长,比隋朝也长。秦朝总计15年,被汉朝取代;隋朝总计38年被唐朝取代。

史学界诟病晋朝是有原因的

秦朝,以偏居一方的诸侯国,经过数百年的努力,攻灭了关西六国,建立壳莫大的功业,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美誉。被史学界称之为大一统的中华民族的开端。

隋朝,是中华民族在发展历史之中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如果没有隋朝,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将不复存在,这个朝代是中华民族中兴的一个关键朝代,没有隋朝,或许中华民族有可能真的不复存在了。

晋朝,晋朝做了什么呢?晋朝得建立者是司马炎,而司马炎的父亲、伯伯、爷爷,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得大臣,三国后期魏国开始统一三国,司马家族作为士族大家,渐渐崛起,司马昭之前,碍于曹魏皇帝的恩宠,没有篡权,可是到了司马炎这货,就不安分了,他篡权当了皇帝,建立了晋朝,本也无可厚非,谁让他爷爷和父辈打好了基础呢,不篡权也不行。妥妥的官二代,没有宏才大略,但是当了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这也就算了,但是,他当皇帝以后,逆历史车轮,开始大搞分封制,封了一大批司马家得王坐守各地。

他在时,还好,可是到司马炎死后,各地的王,开始玩篡权游戏,大大杀杀的,发生了八王之乱。当时由于汉朝、曹魏政权,将北方的游牧部落降伏,开始民族融合,但是发生战乱,这些开始接受汉文化的北方蛮族,开始不安分,最终停止了汉化进程。也开始打打杀杀,建立政权,由于前期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文明,打败了北方游牧蛮族,最终战乱起来,北方蛮族对汉森特别狠,狠到啥程度呢,把汉人的女性当军粮,打仗时男性全部杀死,女性留下,全部绑起来,晚上当性奴,白天当军粮,变成了随军的移动粮仓,没吃的继续像羊样赶着走,还还取个名字叫“两脚羊”,你说惨不惨。而北方的战乱历史上称之为“五胡乱华”,当然教科书上是把这段悲惨的历史规避掉的。

这就是西晋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这个灾难持续了近300年,史称永嘉之乱。最终被隋文帝杨坚终结。

好了,这篇文章就写到这里了!

文/玉之溪

图片,源于网络!

最佳贡献者
2

不仅西晋统一不长久,大乱之后的统一都不长久

比如大秦,六国归一,成就的非凡大秦,二世而终,享国运十四年;比如大隋,结束三百年乱世,群雄俯首,可自身也是二世而终;再比如民国,收拾晚清烂摊子,结束帝制,命运也不怎么好……

这里面唯一好的,只有结束五代十国的大宋了,可大宋仅仅是占据中原罢了,与大辽、西夏等共存,都不能算的上大一统

西晋结束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三国乱世,显然也和前辈的大秦后世的民国命运一样,猜测后世的南宋,就是学的东晋,才稳稳的过了百多年

霸如秦始皇,强如杨坚杨广,都没能解决王朝短寿问题,这个司马家的权三代,没能搞好西晋,也情有可原

至于为什么维持不了长久大一统

猜测乱世之中山头太多,互相打腻歪了,才互相妥协之下统一到一起。等帝国新生,利益分配时候,因为各有底气嘛,都想攫取更大好处,然后又闹出大矛盾,再干一场

都拼光了,收拾残局的政权正好白纸作画,长久统一

反应到西晋时代

那时候有内部有吴国的、蜀国的、还有胡族的势力,都是山头强悍,自己又是窃据政权内部也不怎么和谐。所谓的八王乱,背后没有各方势力推动,那出鬼了。最终西晋王室借居江南,蜀国地盘变成成汉。而自家的中原,群雄争霸……

3

一、司马懿篡位的隐患

司马家三代人篡魏为晋,经历一系列的阴谋诡计,利益交换,过程时间太长,夺权方式也不同于暴力革命,保留了太多前朝豪族氏族力量和旧贵族权力网络。同时,篡位带来的影响就其他世家大族觉得自己也有机会登上权力的顶峰,司马家的皇权威望不足。

二、前期权力继承问题

司马懿作为篡位事业的第一代核心,位置毫无争议。司马家第二代核心里,司马师是大哥,并且性格非常沉稳有胆略,是合格的继承人。司马师与司马昭只差3岁,所以起初司马昭并没想过自己有机会继承权力。

因为司马师无子,司马昭便将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大哥当儿子。时局变化,淮南二叛中,司马师在战乱中惊吓过度病死了,司马攸此时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如果他来继位,显然不能保障司马家族的事业持续上升,因此司马师指定司马昭继承权力。

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无后,以帝弟攸为嗣,特加爱异,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将议立世子,属意于攸。

司马昭曾表态,天下是大哥司马师的,自己只是代他经营而已。那就意味着,自己去世后,应该把位子传司马攸,那个已过继给大哥的亲儿子。但司马昭长子司马炎绝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他暗中联络一些支持自己的大臣,结成利益同盟,最终成功司马家族第三代核心。之后司马炎迅速篡权称帝,建立晋朝,即晋武帝,完成了司马家族篡位事业。

晋朝初建,司马炎就大肆分封同姓诸王,驻守全国各地,压制不服的世家大族,拱卫朝廷。其中司马攸封齐王,身居要职,颇有建树。司马炎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高涨,但被权臣荀勖、冯紞排挤出朝廷,致使司马攸气恨发病去世。权力继承问题成为晋朝皇室宗亲之间矛盾的导火线。

三、八王之乱

称帝后的司马炎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他的太子司马衷是个白痴,但反对这位太子继位的大臣太多。而且如果废长立幼,自己的合法性也存在问题,大臣们更希望传位司马攸,接续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到一系,那就更麻烦了。幸好司马衷有个好儿子——司马遹,司马炎还是坚持立这个太子,希望熬过一届,下一届皇帝就好了。

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司马炎的解决方法是,联合超级豪族平阳贾氏、弘农杨氏保住儿子的皇位,让贾家的女儿贾南风嫁给儿子司马衷,自己娶了杨家的女儿杨芷作为皇后。司马炎死后,皇太后杨芷和皇后贾南风之间发生权力斗争,各自依仗家族势力并联合司马家族的藩王相互攻击,开始了八王之乱的黑暗历史。

八王之乱的人物关系图

经过长期战乱,最后东海王司马越、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之间展开了长时期的角逐,后来司马越获得最终胜利。战争过程中,司马越和司马颖都采用了一个危险的策略,就是在自己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与边境上的胡人势力联盟,于是胡人军队开始深入参与到了中原的战争当中,五胡乱华就此拉开了序幕。

八王之乱历时16年,战争、叛乱不断,帝国核心统治区域经济遭到摧残,民众大量伤亡,饥荒、瘟疫频发,各族之间相互厮杀,流民遍地。各地军阀借机自保自立,最终永嘉之乱后西晋的洛阳朝廷彻底覆灭。

四、气候变化

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在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结合史学、物候、方志和仪器观测,将过去5000年的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4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夏、商、西周

第一个寒冷期:东周

第二个温暖期:两汉

第二个寒冷期:三国魏晋南北朝

第三个温暖期:唐朝

第三个寒冷期:五代十国两宋

第四个温暖期:明朝

第四个寒冷期:清朝

不同冷暖期所相对应的王朝,也正是帝国兴衰更替的关键时期。历史文献研究表明,公元1~6世纪(东汉、三国、魏晋时期),我国气候相对较冷。在温度曲线图上,这一时期的温度大部分都处于过去2485年的平均温度值(2.07摄氏度以下)。由于气候寒冷,西晋时期的草场、牧地已延伸到黄河以南区域,农业用地也在往南退缩,整个北方处于干冷气候中草原上的资源越来越少,南匈奴逐渐移居长城以南,其他北方胡人也陆续南迁。南迁胡人比例不大的时候,帝国还能消化掉这些人口,但当人口比例大到一定程度,必然与中原地区民众暴发利益冲突。

五、门阀政治的堕落

司马家篡魏为晋,接续了东汉的世家大族掌权政治传统,而司马家也只是世家大族之一,并没有绝对压倒性皇家权威,只能联合士族维护统治。

曹丕时期建立的“九品中正制”,把人按照能力分成三六九等,来安排职务。但能力高低是由士族来判断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士族势力垄断了高级职位。

司马炎灭吴之后,允许官员士族据官品占有土地和人口,并且占有的人口拥有免除徭役的特权。由此以来,世家大族终于形成特权阶层,士族门阀被制度化。

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平民保持严格界限。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思想上,谈玄论道,脱离实际;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相互联姻,共同维护门阀利益。没有来自统治阶层的压力,世家大族生活奢侈糜烂,根本不在乎庶族平民的死活。

以上就是为什么西晋统一时间不长久的原因,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区讨论!

4

自从穷兵黩武的汉武帝之后,大一统的中央集中政权的吸引力便大为下降,民众更愿意接受弱统一的名义上的统一政权。西汉后期社会中上阶层甚至普遍接受认可了王莽的禅让,渴望能形成圣王治国的政治局面。

东汉国力相比西汉下降不少,对边疆采取了十分务实的绥靖政策,虽然取得的效果反而比西汉更好,保持了长期稳定,但汉化的胡人的大量涌入,终于使得统一局面渐渐被打破。

5

司马氏篡魏,接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就是一伙乱臣贼子,这些人主政当权,其结果就可想而知,晋武帝就有个竹叶羊车的典故,说的是司马炎广置后宫,美女如云,佳丽众多,司马炎乘坐羊车随之猎艳游宴淫乱无度,司马炎怠惰政事,奢侈腐化。上梁不正下梁歪。晋武帝自己都这样了,下面的臣子们也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挥霍攀比。

宰相何曾每天在吃喝上的花费超过“万钱”,就这他还整天说没有可吃的东西,没有下筷子的地方。后将军王恺和散骑常侍石崇斗富:王恺家用糖水刷锅,石崇家就用蜡烛做柴;王恺在自家门前的大路两旁,用紫丝编成长40里的屏障,石崇就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50里长的屏障……他们争相炫富,肆意挥霍,然而他们的财富就是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剥削欺压百姓,石崇甚至杀人越货,干起了抢劫的勾当。也是只谋自己富可敌国,不管百姓死活。

更可悲的是晋朝时代,司马炎为了拉拢拥护自己的篡位者,大肆尊宠优待所谓的勋臣贵戚,对这些权贵望族均加封进爵;为了巩固皇权又大封宗室,使得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在司马炎死后,白痴皇帝司马衷继位,淫乱皇后贾南风乱政,各路诸王为争权夺利,内讧不已,祸起萧墙,形成十六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晋朝的选官择吏也完全是被名门望族所垄断,不讲才能,只看出身,只注重的是家族背景,管什么治国理政,造成了当时的社会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意即:所谓上流社会,没有一个是贫寒出身的平民子弟。所谓的基层干部,没有一个不是权势家族出身的世家子弟。豪门望族一面清谈误国、谈玄说妙,一面享受着安逸的生活。这些人只会放浪形骸,那有治国之才。只管吃喝玩乐,那管国计民生。

官僚贵族残暴嗜杀,百姓生活水深火热,国家动荡,五胡乘机乱华,中原沦陷,司马氏被亡国灭族。

6

第一就是统治集团内部政治腐败问题。上层阶级搜刮无度,贪得无厌。著名的石崇斗富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而且皇帝司马炎自己都卖官鬻爵,所有人都向钱看,这样自然就严重剥削老百姓,失去民心。

第二就是藩王过度分封。西晋不比汉朝,分封的王,不仅具有军事力量还有镇守各方的执政权,中央羸弱,皇帝白痴,各自为更好的权利争夺,必然征战不休耗尽国力。于是才有五胡乱华。

7

晋武帝司马炎灭东吴,实现了三分归一统。可惜的是西晋之存在51年就被内迁的游牧民族所灭。从汉朝末年四分五裂到司马炎一统天下,历经了80多年的分裂局面,而在短暂统一后,又开始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这个时间非常长的分裂阶段。那么,西晋为何在统一天下后,如昙花一现般很快灭亡了呢?

首先,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从东汉初年起,为了加强对强悍的北方少数民族控制,也为了补充劳动力,中原王朝开始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这种向内地迁移一定程度上对于民族融合和实现边疆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发生在盛世绝对是件好事。但西晋在司马炎死后,围绕权力爆发了家族冲突,这些冲突给了北方游牧民族很大的机会,匈奴等族有了统治中原的野心。其他民族也有趁机起兵的,加上内迁少数民族大部分人在中原做的都是繁重的苦力,他们和长城以北聚集的游牧民族一起成为反晋的主要力量,并最终灭亡西晋。



其次,主因来自于家族内斗

用祸起萧墙形容司马炎死后的西晋一点也不为过。司马氏能够取得天下,得益于曹魏皇族势力小,当然曹操儿子很多,是曹丕因为世子之争,对自己的兄弟们产生了不信任。司马炎称帝后,觉得必须加强司马氏的力量,对自己的宗族进行了封王,并握有实权尤其是兵权。分封制最初往往是有利于政权稳定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出现问题。而西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司马炎立储的不谨慎,他的嫡长子司马衷是个弱智,而且司马炎基本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弱智,犹豫了再三他还是选择了这个弱智的儿子。主弱,臣子就会有野心,尤其宗室。更可悲的是,他给儿子选择的皇后是有名的悍后贾南风,他的干政专权彻底的激化了西晋皇族内部的矛盾。内斗就是内耗,给了外人机会。



第三,世族对西晋政权的腐蚀

东汉刘秀取得天下得到了南阳豪强地主的支持。这就导致了刘秀和自己老祖宗,无赖出身的刘邦不同。刘邦近乎白手起家建立了新王朝。刘秀也出身平民,但他的政权是和豪强联合执政的。皇权受到豪强的影响特别大,皇帝更像是董事长,他的行动要受董事会限制。豪强政治后来逐步演变成世族政治,世族左右东汉、曹魏、两晋和南朝四个时代。曹魏政权之所以失败,来自于曹操试图打压世族引起其强烈不满,他们逐步扶持司马氏掌权。这一点,司马炎心知肚明,他也在试图摆脱联合执政的局面,分封宗族就是这个目的。但世族的实力太强大了,不是一个司马炎能够可以左右的。世族掌握权力,却不想为朝廷做实事。这种情况腐蚀了西晋政权。西晋政权的政风后世评价不是很高,和世族干扰有很大关系。



第四,天下并未稳定

西晋政权建立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曹魏支持者还有外部的吴蜀势力。实际上在西晋灭亡的过程中,吴地和蜀地都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这和人心未稳有很大的关系。尤其吴地,公元280年才被晋统一,西晋灭亡在公元316年。统治时间非常短暂,人心未稳,江东大族只不过是屈服于武力才臣服西晋政权,一旦有风吹草动,容易生事。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和天下未完全稳定有一定的关系。本来,这些流民的危害并至于很大,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就开始摧毁西晋国家机器。



第五,奢靡之风太甚

西晋的斗富之风,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世说新语》就讲述了石崇和王恺的斗富,王恺作为司马炎的舅舅,在司马炎的支持下斗不过石崇。皇帝都参与斗富活动,资助其舅舅斗富,就相当于西晋政府默许赌博行为,这种行为的危害是很大的。早年的司马炎是很节俭的,随着统一天下,颇有志得意满的感觉,也开始了享受奢靡生活。上行下效,下面的臣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奢靡之音,就是亡国之音。腐化和堕落是西晋政权灭亡的开端。



西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可惜的是在其统一后又快速分裂了。中原王朝的下一次统一出现在公元589年,隋朝灭掉南陈统一天下,此时距离西晋灭亡己370余年。

8

晋初鉴于曹魏失国,遂大封司马子孙为王,拥有军政大权,用以屏藩宗社。晋武帝病重,诏汝南王司马亮与侍中车骑将军杨骏共同辅佐皇太子司马衷,对此,杨骏秘而不宣。

杨后趁武帝迷乱之际,别作遗诏独以杨骏辅政。武帝死,司马衷即位为惠帝。衷愚痴,听到蛙声,谓左右:"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听说天下饥荒,说:"何不食肉靡?"

杨骏辅政极为专断,又与惠帝皇后争权,朝野恶之。贾后为人妬忌,狡诈,凶残。想干预朝政,受到杨骏压制,于是291年密召汝南王司马亮(亮未同意),楚王司马玮杀杨骏,死者数千。不久又令司马玮杀司马亮,接着又以专杀之罪杀了司马玮。这就开始了八王之乱。

贾后专权,淫虐日甚,因惠帝痴而私通于太医令程据,尚嫌不足,又以竹箱载道上少年入宫淫乱,事后又恐泄漏,往往杀之。又忌太子司马遹聪明刚猛,非已所生,矫诏杀于许昌。搞得朝政日非,群情愤怒。300年四月,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起兵灭了贾后,诛其同党,司马伦总揽朝政。

司马伦素来愚庸,所与共事的都是邪佞之徒,次年正月,司马伦废司马衷自立为帝。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对此不满,联兵杀了司马伦,扶惠帝复位。

此后,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为争夺中央统治权连年混战,战场从洛阳,长安延展到黄河南北。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入朝专政,杀司马颖与司马颙,毒死惠帝,另立司马炽为怀帝。诸王势力在混战中消耗殆尽,这场历时16年的司马王族争夺中央统治权的八王之乱,才告结束。

9

从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后暂时统一中国,到公元316年匈奴灭晋,西晋统一中国只持续了36年。其短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西晋统治集团实行门阀、分封制度,以司马家族为首的当权豪贵和高门大族把持政经大权,盛行奢靡之风,极其荒淫无耻,导致政治腐败,统治根基动摇。

二、晋惠帝时期,贾后专政,导致朝廷内乱,争权不休,把整个国家拖入战乱。八王之乱持续达16年之久,加剧了社会矛盾,人民生灵涂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三、西晋时期,各族人民内迁和流民大起义,严重打击了西晋腐朽统治;加上北方的永嘉之乱,最终被匈奴起义军攻破长安,导致西晋灭亡。

10

用人唯亲的选官制度

西晋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形成了等级性的士族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使得西晋朝野上下,真正有权利的都是名门望族,而真正有能力的却没有权利,也不能为国家和社会真正的出到力,从人才方面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

清谈误国

西晋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清谈虚浮之风。谈玄本是文人雅士的功课。而西晋的很多官僚为了追求所谓的“风度”,整日谈玄论道,故弄玄虚,主要讨论一些脱离实际抽象的东西,甚至极端放纵任性的局面。他们担任了重要官职,却仍然玩世不恭,导致政事荒废。玄学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是无过错的。但它影响了政府机构的运转,使得社会风气变为空谈,不务实际之风。这对国家的统治与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明清之际的顾炎武也认为清谈之风使“国亡于上,教沦于下”,这就是清谈误国。

拜金主义

在司马炎的纵容和包庇下,整个社会的主流导向形成了有了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西晋的官僚富豪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利益,贪婪地搜刮民财,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最终激起他们的反抗。孟子曾经说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如果举国上下的人都在争利、逐利,国家就危险了。如果此种现象成为社会时尚,那国家肯定要出问题了。在钱的驱动下,西晋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统治危机日益显现。

极度腐朽的西晋统治集团

西晋统治阶级的当权派,司马氏集团中人,相互间只有一种极阴恶的杀夺关系,见利必夺,以杀助夺,愈杀愈猛烈,一直杀到发动十几年的大混战,耗竭了西晋的国力。杀夺与滥赏,使得统治集团中人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心情上表现紧张与颓废,躁竞与虚无的相反现象,生活上苟且无耻,纵情享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