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宝宝的专注力差,两岁就脾气很大,如何提升宝宝的专注力?

宝宝的专注力差,两岁就脾气很大,如何提升宝宝的专注力?

2020-08-01 23:53阅读(63)

宝宝的专注力差,两岁就脾气很大,如何提升宝宝的专注力?特别粘妈,老婆又累,我该如何变得有趣让宝宝也粘我?:你好我是依依妈妈,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关

1

你好我是依依妈妈,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关于您的两方面问题的解决答案
一、专注力
1.不打断,不打扰、给孩子空白时间
2.不介入宝宝独自探索
3.不过度帮助宝宝
4.不一次性给宝宝太多玩具
5.宝宝的空间干净有秩序
二、宝宝和您没有妈妈亲
1.陪宝宝玩亲子游戏
2.给宝宝读故事书读绘本
3.在宝宝哭闹没安全感时及时回应
4.保证每天与宝宝至少30分钟相处时间
另外,不管妈妈还是爸爸都是独特的存在,陪伴多自然就亲,小孩子比较没有安全感,谁能给她安全感她就跟谁亲是很正常的,相信你会是一个好爸爸。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ebeed71151f45b596ccf3e782b4aa5b\

2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4bdfb7cccee4678a59613e3cc77dfff\

3

1.父母陪伴,比如安静陪伴在孩子身边,或者试着与孩子共同游戏。

2.注重孩子的天性和意愿,孩子不愿意做的事不强迫,强迫得不到好结果,反而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3.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家人不能打扰,让他专心的玩。

4

这个问题,我看到四个关键信息:两岁、专注力差、脾气大粘人、怎样让他粘爸爸。我们以两岁为基础来一一分析解读。


一、专注力

两岁的孩子“专注力差”是正常现象,不要责备,不要担心。两岁左右(甚至整个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注意力有以下特征:

  1. 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散。他们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需要时刻引导提醒才短暂的展现。例如以下现象:一会看这一会摸那,只要有新的玩具,就容易把手上的玩具扔掉。原本说好去扔垃圾,眼看就要到垃圾桶边,突然一只猫跑过,他立刻就跑去追猫了。??还挺可爱的。
  2. 依赖兴趣、较少依赖目标和任务。两岁左右的孩子能否专注于某项事物,很大程度要看他对该事物是否感兴趣。如果不敢兴趣,任你说教人家都“不给面子”??。
  3. 对成人引导的活动持续注意时间较短。一般来说,1--2岁孩子在大人引导下,能集中注意力4--5分钟,2--3岁一般10--15分钟。

总之,“”注意力差”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提升(只要给他们充足的自主探索机会,并在四岁左右开始慢慢引导他们根据目标去探索,例如为什树叶会变黄)。这里提醒一下,在孩子自主探索时,不要打扰,例如跑过去问孩子玩什么玩的怎样,教他怎样玩更有意义,这种打扰特别影响孩子的专注。


二、脾气大、粘人

这种现象依然是正常的。

1、先说粘人

孩子在两岁前是“依恋”形成的时期,这时候谁带的多,谁给奶吃,谁就是他的依恋对象,也就是您说的粘人。

粘人在两岁前后,都不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这说明这个世界有人给他充足的安全感。不粘任何人才是可怕现象。说明他的世界冷漠。

2、再说脾气大

孩子从一岁起

逐渐建立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存在),两岁进入明确自我的阶段,开启传说的第一个叛逆期(其实他们说叛逆,只能说孩子有想法了,大人开始较难控制了,开始烦躁了)。

在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孩子会有很多强烈的需求,但由于语言和认知能力不足,往往无法明确表达,得不到成人的支持,因此经常大发脾气。另外,他们也会通过脾气展示自己是个有力量的人(很可爱的想法)。

这时候,我们不能责怪他脾气大,而应该认可他们的情绪,帮他们确认自己情绪,教他们准确的表达需求。例如“宝贝很着急是不是,宝贝想快点拿到酸奶是不是,妈妈现在拿,宝贝可以告诉妈妈“快点啊妈妈”。想做好这些,前提是耐心观察和琢磨孩子的内心需求。

仔细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情达理”,其实他也适用于小朋友,只有同情,才能好好沟通。



三、怎样做一个有趣的爸爸,让孩子粘你

面对两岁的孩子,想让他喜欢你,关键在三点:陪玩、管吃、知心

陪玩和管吃容易理解,“知心””可参考第二部分提到的认可孩子的情绪。

我是幼教工作者,也是一名宝妈,欢迎关注共同成长。

5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可怕的两岁》,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呢?因为我自己的宝宝也要马上两岁了,我是幼儿园老师,当我在空余时间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同事就问我:你还用看这样的书?孩子的教育对你来说不是问题!非常感谢同事对我的信任。但是,初为人母,对2岁左右的孩子的养育过程还是不太了解的,所以就购买了此书来阅读。有人说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那是因为第二个孩子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才达到的照“猪”养。

言归正传,宝宝在两岁左右的时候会出现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也就是所谓的“不”反应,什么都是“不好”“不行”“不可以”……这就是出现了脾气大,无法沟通,让我们大人头疼的现象。所以这段时间,我们要理解宝宝,这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如何让这段时间过的不是太累,能和宝宝和谐相处呢?

第一,沟通方式要温和,不要轻易爆发自己的脾气。因为这个时候家长再生气,孩子也不知道原因,对后期的教育还起到副作用。亲密的亲子关系才能给孩子安全感,不要随意动怒。

第二,绘本故事的引导,现在有很多绘本故事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可以借助绘本表达出来的内容,引导宝宝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如《大卫不可以》《睡觉去,小怪物》等。

第三,家长的陪伴,很重要!一起玩游戏,搭积木,周末时光爬山,去公园等等,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专注力更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加油!加油??

6

首先家长不要太焦虑,两岁的孩子专注力时间本来就不长,如果家长想培养专注力只需要平时刻意让孩子单独玩耍半个小时以上,不要打扰,孩子的专注力慢慢就形成了。推荐一套《彩虹全脑游戏卡》

??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适用于1-4岁儿童,一共8种主题,分别对应三大启蒙核心,能有效对宝宝进行常识启蒙、数学启蒙和配对启蒙!?? ??










7

宝宝的专注力差,两岁就脾气很大,如何提升宝宝的专注力?

您好家长,现在的小孩做事很容易冲动,脾气也是十分火爆,在家或是其他地方,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就乱发脾气,这让家长非常头痛。这类孩子的脾气为什么比其他的孩子大呢?对此,脑神经营养发现专注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脑神经营养认为这些孩子之所以会容易冲动、发脾气,主要原因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够,一般专注力高的孩子,很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因为一件事而失控。


脑神经营养认为往往提高专注力的转移和分配,加上家长的指导,能够改善孩子脾气,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情绪。系统的锻炼需要家长和孩子每天坚持,所以,想要自家孩子早点学会控制情绪,不防试试这种方法。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反应能力…总之,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家长需要知道的是,孩子专注力不足影响学习成绩,通常是由于大脑营养不足,脑连接程度不够引起,因此补充均衡的脑营养至关重要,可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脑营养如全智嘉帮助孩子改善注意力,提高学习能力。了解更多可关注儿童康复指导金老师>>

8

你知道如何提高婴幼儿的专注力吗?跟老阳一起来看下面这个短视频吧。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d5971fa5f924b14ad5f45f6e1dff074\

9

什么是专注力?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注意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是一切能力之本。是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件事情,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注意力的缺陷,常常是许多学习差的学生的共同特点。

培养专注力的最佳年龄3——15岁。

注意力不集中的具体表现 (1) 上课走神,东张西望,经常认真的看黑板,可脑海里却东想西想,上课铃声响了,坐在教室里十多分钟还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写作业时时而上厕所,时而吃东西,时而看看电视。 (2) 在看书和写作业时,很在意周围的声音,对周围声音听的很清楚。 (3) 学习静不下来心,不能维持在20分钟以上。 (4) 上课有时发呆,或者东张西望,爱幻想。 上课走神,作业拖拉,考试粗心,自卑厌学

经过专注力训练后能达到的效果

反应速度增强,人际关系大幅度提升,理解能力提升,注意力集中不再拖拉走神,作业速度提升,自控力增强不受外界干扰,最后达到学习成绩好,学习效率提高。


10

两岁之前是形成健康的核心人格的关键期,按照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观点,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信任感,最应该克服的是怀疑感,最良好的品质是希望。我倒是觉得,你当前最该关注的是孩子的脾气。仔细分析一下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假如是因为缺乏安全感,那你可要注意了,尽快调整,两岁前要是出现创伤性事件,那可是会影响一生的。至于谈到专注力,这个阶段尚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倾向于注视他们天生偏好的图形,对新异刺激能主动探索,也能按词汇名称、言语指示及任务要求调节自己的注意指向,谈专注力还为时过早吧。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能拔苗助长啊,况且成天担心孩子这个担心孩子那个,难免会将焦虑传递给孩子,倒不如放松心情,或许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