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优势完全碾压其他人。
曹操虽然子嗣众多,但真正有资格参与竞争的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几人。
一、曹昂:文武双全,可惜在宛城战死,过早退出竞争。(退出)
二、曹丕:坚韧沉稳,能力很强。
三、曹彰:冲锋陷阵的勇将。
四、曹植:才华最高,享誉四海,竞争力很强。
五、曹冲:天资聪颖,最受宠爱,可惜夭亡。(退出)
六、曹熊:身体太差,过世很早。(退出)
七、曹据:资质太过平凡,不受宠爱。(退出)
八、其余曹茂,曹茂等人皆不受曹操信任和重用,或者年幼,不足以任事。不在选择之列。
真正的竞争者只有曹丕、曹彰和曹植三人。
咱们先看看曹彰。
曹彰一直是被曹操当成是将才来使用的,曹操曾问他“为将奈何?”,曹彰回答:“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曹操大笑。
要注意,曹操的笑虽然是对曹彰勇武的肯定,但也是对他本人做了定位,“为将奈何”。他也在曹操内心中实际上退出了竞争人选。
平定乌桓后,受曹丕的指点,让功于诸将,得到曹操欢许,说明他政治头脑还需要别人的提点,他的加分实际上是曹丕的加分。
曹操去世后,他带兵回朝问玺授事,体现了莽撞与单纯,毫无城府,思维太不成熟。
所以,实际上真正的竞争者只有两个人:曹丕和曹植。
为什么曹操会把曹植列入竞选人之一呢?主要有以下几点(也是曹植的优势):
①思念与情怀
曹植性情倜傥有曹昂的影子,天资聪颖有曹冲的影子,文采豪情有曹操的影子,选择曹植,实际上是曹操寄托了自己的思念和情怀。
②骄傲与满足
曹植的才华是举世公认的,被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们广为崇敬和佩服,“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才华上,曹植是曹操的心中的自豪,选他做继承人,似乎有众望所归的感觉,得到大家的拥护和赞佩。
③志向与期望
曹植从志向的表达上,与曹操很相似,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都有对百姓流离的哀悯,都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曹植更有着曹操内心中潜藏的渴望――善意与率真。曹操并不乐意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终身以权术诈力而生存发展。
咱们再分析一下曹丕的优势:
①身份优势
由于上天的眷顾,曹丕的兄长死去,使他能顺理成章地排位居长,这个优势十分巨大,使他成为继承人具有理所当然的天然优势。
②资历优势
曹丕多次随曹操南征北战,经过充分的历练,而又多次留守都城,做为曹操最可倚重的后方定心丸。有他在,曹操就不必担心朝廷内部的反对势力的异动。而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使曹操得以信任。
③团队优势
这个优势实在是太巨大了,与曹植相比,简直是压倒性的,曹植毫无竞争力。
曹丕的支持团队:
贾诩――三国第一谋士
荀攸――曹魏重要智囊
崔琰――他是曹植的老丈人,清河大族,也支持曹丕
陈群――实用型大才
司马家――这个很厉害噢
吴质――功利型鬼才,曹植的背叛者,知根知底
再来看曹植的团队:
杨修――恃才傲物
丁仪――小聪明
这种对比下,谁还认为曹植有赢的可能?
④性格优势
曹丕和曹植分别继承了曹操的性格的一面。
曹丕更隐忍,坚韧,城府更深。
曹植更豪放,潇洒,志意昂扬。
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局势下,哪一种性情更能够使曹家的权势利益不受损害呢?
曹操的内心中其实早有定案:曹家要想保住权位,必须更进一步。他的任何一个儿子都没有能力仅仅靠辅臣的地位来维护住自己的家族。“吾为文王”,那“武王”让谁做呢?
很明显,曹植他不具备做“武王”的果决与狠辣。
再看看曹植犯下的错误:
①纵马御道,闯司马门。
留守邺城,本来是曹植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但他却因醉酒,驾车在御道上驰骋。如果曹操还坚持自己汉臣的宗旨,就必须做出交待。虽然曹操处理了这件事,但曹植不堪重任的印象就此留下阴影。
这是文事不堪用。
②醉酒误军机
曹操派曹植去增援曹仁,本来是给他提高武绩的机会,他却禁不住欲望,饮酒误事,殆误了军机。
这是武事不堪用。
曹植就这样一次次毁败了曹操给他的各个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曹操的继承人只能是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