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随着观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刘禅的评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人说:刘禅是一个傻子,至少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有人说:刘禅很聪明,能够当40年皇帝,还活了64岁,真的了不起;

有人说:刘禅属于中庸之人,能够在被敌人俘虏之后,实现自保,确实不易,应该属于智慧上乘之人。

第三种说法很有道理,尤其是察觉司马昭对自己杀意重重的时候,赶紧在门上刻下“中山寨”三个字,从而让司马昭杀意全无,绝对算是大智慧。

刘禅是如何被俘的呢?

263年夏天,魏国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率领大军进攻蜀国,刘禅派遣姜维率领众将抵抗魏军。姜维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

可是,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刘禅派遣诸葛瞻领兵拒敌。诸葛瞻战死绵竹。

刘禅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投降。经过反复思想斗争,最终,刘禅向邓艾投降。

刘禅敕令姜维向钟会投降;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准备借钟会之手诛杀魏将,而后复兴蜀汉。

姜维计划不幸泄漏,钟会杀死姜维及张翼等蜀国大将。

蜀汉就此彻底灭亡。

刘禅成为司马昭的俘虏。

“乐不思蜀”刘禅用四个字保住了性命

俘虏刘禅及其大臣之后,司马昭想侮辱一下刘禅,便设宴款待刘禅。

喝酒途中,司马昭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命令唱四川歌、跳四川舞来为酒席助兴。

见此情景,蜀汉大臣们或者掩面抽泣、或者低头流泪。唯独刘禅怡然自若,没有丝毫悲伤。

司马昭看见刘禅的表现,便问他:“安乐公还思念蜀国吗?”

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

蜀汉旧臣郤正趁上厕所时,对刘禅说:“陛下,司马昭如果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眼看上方;接着,闭上眼睛,再睁开双眼,很忧伤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返回蜀国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

酒席继续进行中,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按照郤正所教的方法,认真做了一遍。

司马昭对刘禅说:“这话好像是郤正说的?”

刘禅睁大双眼,惊讶不已,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呀!”

司马昭及其左右大臣全都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坦诚,暂时放弃了杀死刘禅的念头。

“中山寨”三个字再次保住了刘禅性命

司马昭不想让俘虏刘禅住在都城洛阳,把他及其眷属、旧臣、以及所有下属,都迁到鹤壁市北部万柏山的山坳里。

刘禅毕竟曾经是蜀国君主,留在世上总是一颗毒瘤,早迟要出事,所以,司马昭还是很想把刘禅杀死。

司马昭把刘禅一行人安排到山坳里,派遣一批士兵驻扎在他们附近,用来监视刘禅,一旦发现刘禅有什么异常行为,立即将他们全部杀死,就地处理。

刘禅带领一行人在山坳中住了下来,并且开山垦地,俨然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万柏山的山民把刘禅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做蜀村。

当听到士兵禀报,刘禅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做“蜀村”的时候,司马昭顿起杀心,准备命令士兵将刘禅杀死,因为,“蜀村”让人觉得刘禅始终没有忘记蜀国,刘禅还会寻找机会恢复蜀国,刘禅依然是司马魏国的敌人。

司马昭准备杀刘禅、还没有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刘禅做了一件看起来很小、实际上生死攸关的大事。

刘禅听说有人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做“蜀村”,吓得冷汗直冒。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在自己村庄的入口,建立起一座巨大的门楼,并刻上三个硕大的文字:中山寨。

士兵向司马昭禀报了刘禅的这一举动,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中山寨”3个字为什么能让司马昭对刘禅消除敌意、消除杀意呢?

“中山寨”直抒胸臆,清楚表达了刘禅的最大愿望

中山寨,让人看到的含义就是,刘禅我是寨主,我对这地方非常满意。我建好这个山寨,希望我的子孙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寨中。

中山寨表明这个山寨就是刘禅最大的理想;刘禅没有其他愿望了。

“中山寨”倒过来念就是“宅山中”。这样意思更加明确:刘禅在这个山村中安家落户,并且“宅”在山中,哪儿也不想去,只想吃好、喝好、生活好,其他别无所求。

“中山寨”还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我刘禅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这里是中山靖王子孙的村寨,刘禅会与祖先中山靖王一样过着热衷于生儿养女的生活。中山靖王怎么生活?

据《史记》记载,中山靖王刘胜一生最大的特点是喜欢美酒、热爱女色。

中山靖王吃好之后,就是沉溺妻妾美色。中山靖王儿子很多,令人吃惊。

《汉书》记载中山靖王有120多个儿子,传说另外还有160多个女儿。

刘胜不仅自己奢侈淫乐,还教导同母哥哥赵敬和其他人员说:“兄长(汉武帝)为王,专门领导官吏治事。为王应当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

刘胜一生就是在玩赏美女中度过的。

现在刘禅之所以起名为“中山寨”,意在表明:我刘禅是中山靖王后代,我继承先辈的特点,我会向中山靖王那样生活,就在这个山寨中享受余生。

司马昭从“中山寨”三个字上看见了刘禅的“远大志向”,觉得刘禅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将他杀死的必要,所以,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刘禅亲自命名的“中山寨”,后来,被人们称为“阿斗寨”。

经过多年的改造、发展,阿斗寨成为远近闻名的寺庙。

现在的阿斗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一个文化亮点,地址就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乡、蜀村东万柏山上。

亲,有时间,去旅游哈。

最佳贡献者
2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谴三路大军伐蜀。

当时诸葛亮已经去世29年了,当初丞相布置的军事基地早已被后主刘禅荒废。因此三路大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入了蜀国。

其中一路在征西将军邓艾带领下,走阴平小路突袭成都。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其子诸葛尚在迎击邓艾部队时双双战死。

后主刘禅在投降派,蜀地大儒樵周的劝说下投降了魏国,蜀国灭。

蜀汉灭亡后,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为了防止刘禅复国,司马昭命令刘禅带着其手下大臣及家属移居魏国都城洛阳,此时司马昭的意思是把刘禅看押起来。




司马昭把刘禅置于鼻子底下,无非就是害怕他有朝一日复国。

有一天,司马昭要探试一下刘禅的内心世界。于是从蜀地调来了刘禅老家的“歌舞队”。召集刘禅及手下大臣一起观看节目。

当乐奏响起时,台上演员跳起了蜀地舞蹈,这些旧蜀臣看到家乡舞蹈时,思乡之情悠然而生,看着看着都伤心落泪了。

也难怪,不是有句话叫做“穷家不舍,故土难离吗?”

司马昭就是想利用这种氛围试探一下刘禅的反应,他偷眼观瞧,人家阿斗看的津津有味,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此时司马昭低声问刘禅:“安乐公,思蜀不?”刘禅笑呵呵的说“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昭一看刘禅没心没肺,知道他没有复国的心思,从此也就对他放心了。

其实刘禅是个大智若愚之人,他的演技很出色,刘禅知道司马昭要试探自己,这才说出上面的话。

有些人笑话刘禅窝囊。在这种情况下,刘禅能做的就是自保。

难道司马昭问刘禅“思蜀不?”刘禅回答思蜀就显得有骨气和决心了?其实那是找死,在没人能帮助自己的时候,装傻是最好的办法。

刘禅的装傻充楞使司马昭放下了戒心。

过了些时日,刘禅带着一些旧臣及他的一家人,移居到了河南省鹤壁市万柏山上。刘禅带领大家修建了“阿斗寨”,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阿斗这些举动再次引起了司马昭的怀疑,他害怕刘禅死火复燃,他萌生了杀死刘禅的想法。

司马昭频频光顾刘禅的“寒舍”,这引起了刘禅的警觉,别看他平时傻乎乎的,其实他比谁都精明。

刘禅看了一眼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阿斗寨”突然明白了一切,原来是这个寨名起的不妥,以致于引起了司马昭的疑心。

阿斗急忙让人摘下了“阿斗寨”的牌子,他亲自书写了“中山寨”三个大字,司马昭一看放心了,心想阿斗没有反心,我可以回都城了。

阿斗写了“中山寨”三个字,为何打消了司马昭的杀意了?

原来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个小不点的国家,这个小国最后因为“农夫惰于田,战士惰于行阵,君王娱于歌舞”,形成了一种好逸恶劳,及时行乐的社会风气,因此最后被赵国所灭。



阿斗写下“中山寨”无疑是要效仿中山国那样不思进取。这和之前的乐不思蜀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在司马昭眼中看来,阿斗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阿斗用自己的智慧,再次躲过了一劫。要不说做人要低调,阿斗深谙其中的道理。

公元272年,65岁的阿斗无疾而终。他建设的“中山寨”现在改名为前蜀村和后蜀村,有到鹤壁游玩的亲们不妨游览一番。领略一下当年阿斗的风采。

文/秉烛读春秋

3

其实刘禅一点都不傻,说刘禅傻的人才叫傻呢!

刘禅早在蜀国灭亡二十年前,就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了,他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

张飞的两个女儿都是夏侯氏所生,而夏侯氏是夏侯渊的亲侄女,是夏侯霸的堂妹。



夏侯霸投降刘禅之后,刘禅指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喊夏侯霸叫舅舅,当时夏侯霸感动的热泪盈眶。

刘禅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蜀国早晚要完蛋,诸葛亮六次北伐,耗尽蜀国国力,尚且次次都是无功而返,何况姜维呢!

恢复汉室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这一点刘禅早就看透了。所以,他才给自己留了条后路,凭借其夏侯家女婿这个角色,就算不能继续享有荣华富贵,保个命应该不成问题的。

当邓艾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乖乖地投降了,他早就想到了这一天。



到了魏国以后,司马昭对他很不错,不仅封他做了安乐公,还把他迁到了大都市洛阳居住,条件一点不比成都差,要吃又吃,要喝又喝,要美女有美女,而且每天都有歌舞表演。

乐不思蜀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了,有人说刘禅真傻,只知道贪图享乐,把先皇的谆谆教诲全抛之脑后了,把兴复汉室的伟大梦想留在四川了。

拜托,这是在敌国,刘禅是投降来的,不是来旅游的。司马昭本来就对刘禅有所顾虑,假如刘禅早起晚睡,天天就知道努力学习,辛勤工作,从来不去喝酒,从来不玩游戏,从来不近女色,从来不去KTV。

那么,司马昭就会想,你刘禅如此励志,如此勤奋,难道有什么“想法”吗?想革命不成?我还是趁早灭了你吧,以绝后患!



刘禅想活得更久一点,更安心一点,他表现的越“傻”,越“昏聩”,越贪图享乐就越好,一旦停止享乐就可能会遭到司马昭的疑虑。

刘禅就是个演员!

然而,乐不思蜀事件之后,司马昭还是对刘禅不放心,他觉得刘禅是不是在“演戏”,故意装傻呢?

于是他就派人全天候监视刘禅的一举一动。刘禅也察觉出来了,为了尽快消除司马昭的疑虑,他在大门外悬挂了一个牌匾,牌匾上书三个大字:

中山寨



探子发现这个牌匾之后,就汇报给了司马昭。司马昭一听哈哈一笑,好吧,你们回来吧,不用继续监视刘禅了,让他颐养天年吧!

“中山寨”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刘备到哪都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刘禅是刘备的儿子,自然也是中山靖王之后。

中山靖王到底何许人也?

中山靖王是刘胜,他是汉武帝刘彻异母同父的兄弟,这个中山靖王啥本事没有,就喜欢三样东西,抽烟喝酒烫头,不是,这是于谦。

中山靖王喜欢的三样是喝酒、吃肉、女色。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把生娃娃,中山靖王的那方面能力出奇的强悍,一辈子生了一百二十个儿子,女儿也有一百三十个。

加起来,正好二百五十个。



刘备之所以往中山靖王身上靠,就是看重中山靖王儿子多,儿子的儿子更多,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多到眼花缭乱,乱七八糟,多到谁也弄不清楚。其实,后来汉献帝查家谱的时候,根本就没查到刘备。他为了拉拢刘备,才替他撒了个弥天大谎。

刘备估计就是个冒牌货。

看到这,大家应该清楚了吧!刘禅之所以写上“中山寨”三个字,就是向司马昭表明:

我刘禅,就像老祖宗中山靖王一样,只喜欢吃喝玩乐,根本没有任何非分的想法,您就放一万个心吧!

刘禅后来幸福的活到了死。

4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破诸葛瞻,攻占绵竹,剑指成都。刘禅在还有能力抵抗的情况下,选择出城投降,最终蜀国灭亡。

次年,刘禅被送到了洛阳,当时的魏元帝曹奂在司马昭的指使下封刘禅为安乐公,将他的儿子与大臣们都封了侯。其实刘禅的待遇算不错了,与汉献帝的山阳公是一个等级的,而后来投降的孙皓也只是个侯。

虽然刘禅是主动投降的,但司马昭对刘禅还是不太放心,因为司马昭深知刘禅手下的大臣很多还是向汉的,只有向刘禅肯定其没有复的心思,司马昭才能放心。

于是在一次宴会大家都在开怀畅饮之时,司马昭乘机询问到刘禅思不思念故国,因为只有乐开怀的时候,人的心里可能才会说出真心话,刘禅的回答是“此间乐,不思蜀”,这也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

这次事情后,司马昭对刘禅还是放心了不少,但依旧没有彻底放心杀心,偶尔还是有想将其除之而后快的心思,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虽有这心思,但司马昭也没理由杀呢,于是就将刘禅与一些他的臣子软禁了起来。而刘禅和他的近臣们就在软禁之地开始生活,形成了一个村落叫做蜀村。村落逐渐形成后,自然是要给这个村寨命名了,刘禅想了想,给这个村寨命名为了“中山寨”。

刘禅村寨名字一出,司马昭知道后,就彻底放下了自己的戒心。这是为何呢?

“中山寨”反过来就是“寨山中”,“寨”与“在”音似,也就是说刘禅的意思是在山中。刘禅表明自己想一直呆在这山里面,不愿再参与外界纷争,不再争权夺利。

一个没有丝毫野心,只愿呆在山里的刘禅这是司马昭最愿意看到的,所以司马昭对刘禅再无杀意了,至少在他不出山时是这样。

这个由刘禅亲自命名的中山寨,后来被人们成为阿斗寨,经过多年的改装,后来成为了寺庙,现在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地址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乡蜀村东万柏山上。

5

在现如今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以北十多公里处的蜀村东万柏山上,有一处非常出名的旅游景点,叫做阿斗寨,总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

这座阿斗寨,原名叫做中山寨,据说是蜀汉后主刘禅亲自命名。

当时是在蜀汉灭亡后,刘禅被俘至洛阳,魏元帝在司马昭的指示下封刘禅为安乐公,其子孙和大臣封为诸侯的有50人。客观来说,刘禅作为亡国之君,其待遇已经算是很不错的。

有一次,司马昭和刘禅一起欢宴,特地教人为刘禅表演故国蜀地的音乐舞蹈,在旁的蜀官都悲伤落泪,唯有刘禅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边乘机询问到刘禅思不思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见此情形,司马昭就对心腹大臣贾充说:“人的无情,竟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在世,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地安全无事,何况是姜维呢?”这件事后,司马昭就对刘禅放心不少,但他内心依然还是有些担心,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于是,司马昭就将刘禅和他的臣子都软禁起来,并派人时刻监视,此后几年,刘禅和他的近臣们就在软禁之地开始生活,久而久之,这里也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叫做蜀村。村落形成后,自然是要给这个村寨命名,刘禅想了想,就给这个村寨命名为:中山寨。

当司马昭听到这个中山寨的名字后,就彻底放下心中对刘禅的戒备。因为,这“中山寨”反过来就是“寨山中”,其中“寨”与“在”音似,也就是说刘禅的意思是暗指自己只愿一辈子呆在山中,不愿再参与外界纷争,不再争权夺利。

虽然,这个故事被传得有鼻子有眼睛,但其实是标准的民间故事,并且从逻辑上来说,它也是禁不起推敲的。



首先,“在山中”就一定表示永不出山吗?难道不可以理解为卧薪尝胆而伺机东山再起么?换句话说,如果刘禅真想一辈子不出山,干嘛不乞请自削封号,逐离故蜀旧臣,岂不更加能表明自己的心志。

其次,司马昭不是傻子,如果刘禅能够用“在山中”来明心迹,那他之间的“此间乐,不思蜀”的戏码,岂不是故意装傻。如果刘禅真是这样一个有心机的人,司马昭就算不杀他,也会对他诸多限制,至少会把他身边的蜀国大臣给调离,但司马昭却始终没有这么做。

最后,在三国这段历史中,亡国之君都没有被杀的,从汉献帝到蜀汉刘禅,再从魏国的曹奂到东吴的孙皓,他们在国家灭亡之后,都被司马昭和司马炎父子优待,即便是残暴的孙浩,最后也是自然病逝,司马昭实在没有理由来杀刘禅。

所以,更真实地情况应该是,刘禅被幽禁于此,日常怀念先人,便以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后代的名义,为自己的村寨取名为中山寨并题字,表示对父辈的愧疚之情。

6

“乐不思蜀”事件后,刘禅的结局出现了两个版本。一是讲刘禅才思机智,因“中山寨”三字而免遭杀身之祸,结局寿终正寝;二是讲刘禅因“中山寨”三字,一生唯一热血了一次,却因此被司马炎毒杀,结局悲凉可叹。

前一个版本,大家回答的也比较多了;这里,就重点讲下后一个版本的说法。至于刘禅是“败家子”也好,还是“大智若愚”也罢,就不多作评论了,仅就事论事讲讲此事件。

据台湾著名历史学者孟繁仁在《中央日报》上的发文记载,刘禅投降后,因 “乐不思蜀”事件,司马昭暂对刘禅放下戒心,封其为安乐公,命心腹将领王将军“护送”刘禅及其家眷、蜀中部分旧臣等人寻一处福地安居下来。

不久,一行人一路向北,来到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的万柏山下。当时,王将军感到此处交通闭塞,荒僻冷清,而且风景秀丽,又距离蜀地有千里之遥,遂心下暗自窃喜。因为,这里不仅可以断绝刘禅和外界的联系,而且还可以彻底磨灭刘禅的复国念头,关键是这里的环境非常符合司马昭的想法。所以,王将军礼节性地问刘禅:“安乐公,在此安家不知满意吗?”

正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刘禅就算不高兴,也只能强装笑颜,欣然接受。

接着,王将军命令带来的役夫和兵士,在万柏山上就地伐木取材,很快就建成了一座山寨。刘禅及其家眷,被囚禁于寨中居住,其余旧臣及四个儿子则被分散羁押于山下各村暂住。同时,司马昭又调派数百兵士驻守山下村庄,对山寨中的刘禅进行监督看管,防止逃匿。

起初,刘禅带着家眷和旧臣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快活日子。平时,养花弄草,喝酒赋诗,聊以打发时日。

但是,这样的无聊日子,反而勾起了刘禅强烈的思乡情节,感到这样的软禁生活简直没法过。后来,又无意中听说青、徐、兖、豫四州突发水灾,各地百姓发生动乱。因此,心下大喜,欲号召天下义士,恢复蜀汉,推翻司马氏的统治。

同时,他将来此路过的一个村庄改名为“龙宫”,将山下长有巨桑的路家湾改名为“蜀村”,将自家山寨的后院改为“御花园”,想到自己又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因此又把山寨命名为“中山寨”,并亲笔提名后找来工匠,将“中山寨”三个大字雕刻于寨门门额。

第二天夜间,刘禅秘密请来郤正、张通等旧臣,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当场,众大臣尽皆惊出满头冷汗,浑身颤栗,无人敢应。

谁知,刘禅的一举一动,尽皆落入了王将军安插在山寨的探子眼中。王将军闻报后,不敢耽误,立即上报司马炎,司马炎不日便传来处置刘禅的秘密口谕。

公元271年的一天,王将军带着四名随从,抬着一坛美酒,来到了“中山寨”,指着“中山寨”三字,直夸字体雄浑,遒劲有力。听得此言,前来迎接的刘禅非常高兴。接着,王将军又向着刘禅贺喜,并传达司马炎的口谕:“安乐公忠心恭顺,特赏美酒一坛。

刘禅高兴之余,随邀王将军一同赴宴饮酒,一直喝到日落之时,他才醉醺醺地送走王将军。

次日,王将军收到安乐公身体不适的消息;第三天,又传来安乐公胸塞呕吐的消息;第四天,则传来安乐公昏迷的消息;当日子夜,又传来安乐公病逝的消息。

虽然,事后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厚葬了安乐公刘禅,但是当地百姓却纷纷传言,说是王将军奉司马炎之命,在刘禅的酒中下了慢性毒药,毒死了刘禅。

如今,如果在鹤壁一带提到“中山寨”之名,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是什么地方,但是当提到“阿斗寨”之名,许多人都知道在鹤山区蜀村的万柏山上。

图片来源网络

7

刘禅赶上了个好时代,往前一步、往后一步,都不会有这么好的结局。

往前一步,群雄争霸,刘禅这种特殊的身份(诸侯长子)就是大家争抢的重点;往后一步,两晋时期,刘裕刘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司马炎后边的几个皇帝死的多惨?

刘禅赶上的好时代,就是不杀亡国之君。

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禅让给曹丕,被封为山阳公,嗨嗨皮皮地过完一生。

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禅让给司马炎,被封为陈留王,嗨嗨皮皮地过完一生。

要知道,刘协当年搞个衣带诏,差点儿弄死曹丕的老头子,曹丕这都能忍!如果不是曹丕对刘协真诚的爱,那就一定是那个时代的规矩——不杀亡国之君。

至于为何不杀亡国之君,这是另一个问题。

不过,刘禅这货真的不成器,司马昭想对他不放心都难。刘禅在投降之前,都做过什么大事呢?绞尽脑汁,估计能想到的也就是赵云长坂坡救阿斗、赵云截江救阿斗、白帝城托孤阿斗、阿斗献城降魏,没了。

这样的刘禅虽称不上废物,也是个无能之辈,评价再高点也就是个平庸之辈。

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听话,老爹说什么就做什么;老爹死了,诸葛亮说什么就做什么;诸葛亮死后,蒋琬说什么就做什么;魏军绕道兵临成都城下,有人忽悠他投降,麻溜拿着大印就出去了。

刘禅投降这么快,以至于前线将士都有点儿懵逼: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正在前线跟敌人拼命的将士,听到刘禅投降之后,纷纷大怒!怒到什么程度呢?拿起手里的刀砍石头,这个动作有点儿像生气摔手机。砍完石头,还埋怨道:“我们还在前线拼命,你怎么就投降了?”

司马昭表示:这样的废物点心,老夫很放心呐!

细数亡国之君没有被砍死的皇帝,有刘协、曹奂、刘禅、孙皓、陈后主、溥仪,一共就这么6位。陈后主和溥仪都是赶上宅心仁厚的统治者,其他四位,都在三国那段特殊的不杀亡国之君的好时代。

司马昭干掉三国三位皇帝,唯独对刘禅尤其钟爱,特意封他为安乐公。

安乐公这个封号可不是让他安乐死,而是有更深层的含义。要知道,司马昭的老爹在老家盖了一座宫殿当养老房,取名安乐宫。以老爹的养老房给刘禅当封号,除了真爱,还能想到其他原因?

至于司马昭准备杀刘禅,刘禅在门上刻个“中山寨”三个字逃过一劫,纯属虚构。一来,刘禅没这个智商;二来,司马昭没这个心思。就算刘禅真要在门上刻字,也绝不会刻“中山寨”这三个字,为什么呢?

想想这个逻辑:刘禅的老爹自诩中山靖王之后,打着这个旗号开辟蜀汉江山,他起个中山公是几个意思?脑袋多,不怕砍吗?

有人说刘禅装傻明哲保身,他们太看得起刘禅了。刘禅要是真装傻,就不会放着皇帝不当,开城门投降给人当吉祥物了。

刘禅这娃是真傻,不过,傻人有傻福,好歹赶上了好时代。(三国的开国之君那么厉害,怎么一个个都生了废物呢?)

8

司马昭准备杀刘禅,刘禅赶紧在门上刻下“中山寨”三个字,为何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白费了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和诸葛亮的殚精竭虑,司马一族还是冲破了诸葛亮设置的关卡,兵临蜀州城下,历史上对于刘禅的投降众说纷纭。一面是称赞刘禅大智若愚,在战争上进退有度,审时度势免于蜀州百姓之苦,而另一方面却是将其贬低在尘埃中。

所以司马昭将安乐公之后,也不相信刘禅能够对故土没有丝毫怀念之情。但是封号的赐予并未让刘禅留下太大的水花,刘禅更是笑眯眯的接受了,并将封号贯彻到底,寻欢作乐不再花话下。

可司马昭还是怕刘禅有叛逆之心,毕竟越王勾践可是鲜血淋漓的例子,勾践当初不是也是伏低做小,虽说利用了西施重夺天下,但毕竟是最后的赢家。而刘禅将诸葛亮和刘备一辈子的心血付之东流,怎么能没有半点起伏?司马昭唯恐刘禅是在暗中布局厉兵秣马,杀他一个回马枪,故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

司马昭故意做席,将蜀地一干降臣召集到大殿之上设宴款待,但是歌舞特色却是蜀地特有的民族舞。蜀国大臣都是士人,身上自有高风亮节之处,被囚禁在魏国本就忐忑,如今在一看昔日蜀国的舞蹈,再也无法扼制情绪,当场掩面痛哭。

司马昭可不管这些,他注意?着的还是刘禅的脸色,毕竟在落魄刘禅也是君,刘禅的一言一行代表了蜀国这帮臣子的下一步行动。但是刘禅笑呵呵的坐在一边,在被司马昭故意调侃之时,更是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若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刘禅的回答确实是为其避过一场谋杀。但是这话是否出自内心,不知,连司马昭也是不相信的。毕竟刘禅就算是个阿斗,也懂得趋利避害。那般情况之下,刘禅若是不表现出贪图享乐的模样,恐怕早已经身首异处。

司马昭为了彻底断绝刘禅反叛之心,将其府中围墙增高三四米,想要彻底将其耳目隔绝在深墙之中。而刘禅这一回做得更是直截了当,在门上刻下“中山寨”三个大字,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关于“中山寨”的说法有二,其一是将其倒过来念“在山中”,刘禅想要表明自己已经退隐,绝无复出之心;其二古时有一中山国,帝王荒淫无道,田间废弃,大臣更是生活奢靡,刘禅想要借此来隐喻自己乃是无道之主,臣子也是无道之臣,不可与司马昭这种称霸中原之人相逐鹿。

刘禅确实打得一手好牌,司马昭也是逐渐放了心。但是刘禅是否聪明,无从考证。若真是大智若愚之人,那可是太太好笑了。

身在其位谋其政,蜀国牺牲了诸葛亮和刘备才换来一席求生之地,而刘禅却不为之计生远。只看得到眼前人的性命,没有瞻仰天下人的眼光。诸葛亮本意是想要逐鹿中原,原本便是流血的战争,妇人之仁为君之大忌,刘禅可以一时苟且偷生,但却以苟且偷生安度晚年,实在是可怜了诸葛亮的老臣心。

9

此间乐,不思蜀。这是刘禅的大智慧,也是他的生存法则。

《三国演义》中,刘禅被塑造成一个昏庸无能、贪生怕死的亡国之君,甚至是智商低下的低能儿,但实际上,刘禅拥有相当的治国能力和政治智慧,《三国演义》为了衬托突出诸葛亮的“多智”,牺牲了太多角色,刘禅就是受害者之一。

刘禅对诸葛亮的信任

刘禅在刘备死后,谨遵先帝遗命,对诸葛亮给予绝对信任,军国大事全裁决于诸葛亮一人,这并非刘禅懦弱无能的表现,反而彰显了他的自知之明、知人善任和用人不疑。

要知道,历史上的顾命大臣往往因为能力太强,威望太高,独断专行,即便没有野心,也会功高震主或者遭遇猜忌,被年轻的皇帝狠心铲除,而刘禅却能对诸葛亮信任到底,除了说明诸葛亮的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更说明了刘禅的胸襟宽广,以国家百姓为重。

刘禅的乐不思蜀

诸葛亮死后,蜀国灭亡前,刘禅放弃连年北伐,使得蜀国休养生息,度过了三十年安定的时光,最后终于被实力更为强大的魏国灭亡。试想,即便诸葛亮不死,面对当时实力强大的魏国,恐怕也无力回天,挽狂澜于既倒。

蜀国灭亡后,刘禅被俘到洛阳。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间特意安排为刘禅表演蜀地的音乐舞蹈,在场的蜀国官员无不触景生情,悲伤落泪,只有刘禅嬉皮笑脸,沉醉其中,司马昭看了以后,对刘禅放心了,因为这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傻瓜。

过了几天,司马昭又问刘禅:“你思念蜀国吗?”

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这便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不是由衷的,而是保命的。

刘禅与中山寨的故事

相传,刘禅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县公”,并安置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乡蜀村东的万柏山上居住,实际上是秘密羁押,形同软禁。

刘禅在万柏山上居住的地方是一处寨子,与他一起被软禁居住在这里的还有蜀国臣子一百多口人,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寨子,但一直没有寨名。

后来,司马昭觉得刘禅等蜀国君臣始终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便想找个借口将其处死,于是派人去秘密查看刘禅的举动。使者去了以后,发现刘禅生活地优哉游哉,仍是一副乐不思蜀的模样,而且寨子的石门上刻着刘禅亲笔书写的三个字“中山寨”。

使者把事情向司马昭做了汇报,司马昭一想,刘禅还给自己软禁的地方娶了一个名字,生活地无忧无虑,看来还是乐不思蜀,毫无野心,也就打消了杀害刘禅的想法。

其实,刘禅之所以取名“中山寨”,是为了纪念父亲,也是表达愧疚之情,因为刘备总声称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但司马昭只是从胜利者的角度考虑,并未看出刘禅的真实用意,也使得刘禅逃过一劫,寿终正寝。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10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乃蜀国后主。其才华及能力都比不上其父刘备,这也是导致蜀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至后人流传下了一句谚语叫:扶不起的阿斗——千斤坠。

话说刘备有四个儿子,一个义子,三个亲生儿子,为何只将帝位传给了刘禅。其一就是刘禅是长子,自古就有立长子的传统,并且刘备本人是立长子的大力拥护者。

再者,刘封因关羽败走麦城而未出兵援救被刘备赐死。而刘备剩下的两位儿子是刘备入蜀后才出生的,刘备临终前他们的年纪并不大,所以光复汉室的大任就落在了刘禅身上。

但是刘禅是真的不聪明吗,就算不聪明那他真的愚笨到扶不起来的地步吗?当然不是,应该来说刘禅还是有能力的,这是有史实依据的。

刘禅自幼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在诸葛亮的《与杜徽书》中就曾说到,朝廷今年始十八,天资任敏,爱德下士。

由此来看,刘禅非但不愚笨,而且天资聪颖。这从刘禅投降司马昭后的种种事件可以看出。首先就是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由来就与刘禅有关。

乐不思蜀是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时,问他投降后有没有思念蜀国,刘禅答曰乐不思蜀。虽然我们看来刘禅很没骨气,但这也可能是他的隐忍才让自己得以活下来,后人对其评价也是晚年苟且。

另一个事件就是中山寨事件。这件事就要从乐不思蜀之后讲起,在宴会上刘禅虽然回答的是乐不思蜀,但司马昭还是不放心他。

司马昭一直在找时机准备杀掉刘禅以绝后患,于是他找了一个机会派兵去刘禅的驻地想要除掉他。

但司马昭这次并没有下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刘禅早就知道司马昭对他不放心,他便命手下在一块匾上写下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中山寨。

写完这三个字后,刘禅就让人将匾挂在大门上。司马昭派去的人看到了之后回禀司马昭,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原来中山寨这三个字倒过来的谐音就是在山中,在山中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刘禅明确表明立场,我只是想归隐安度晚年,并不想与你争夺帝位,光复汉室。

司马昭见刘禅心意至此,也对他放松了戒备。毕竟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对他来说也没有威胁了,刘禅最终也落得了善终的结局。

话说回来刘禅的乐不思蜀真的是乐不思蜀吗,其实未必。其实刘禅本人是一位宅心仁厚的皇帝,他当时投降就是为了百姓免受生灵涂炭。

而他的乐不思蜀,他的隐忍,更是为了让百姓免受战乱不得以而为之。从中山寨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刘禅的智慧,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他很好的保全了自己。

我们毕竟不能苛求他太多,不得不说在中山寨事件中阿斗是有智慧的。他懂得为人之道,知道合适遮住锋芒。在64岁那年,阿斗在洛阳无疾而终。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