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盛世的大唐,处处呈现出一派雍容、恢宏之气度,繁华、富丽的长安城俨然一块巨大的磁石,不但吸引着周边君主、使臣的虔诚朝拜,甚至于远近的客商、僧侣、匠人、胡姬亦纷纷而来,且一个个流连忘返,竟是一见长安忘故乡,从此“我心安处即吾乡”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巅峰王朝,大唐不但以其辉煌的成就与灿烂的文化雄视千古,且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能够平等对待异族、真正体现泱泱大国之胸怀和气魄的王朝。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原王朝与塞外民族一直战火不休,但在大唐的太宗至代宗期间,西、北诸民族共尊大唐皇帝为“天可汗”,亦意为万王之王。

在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外族在朝廷为官者高达三千多人,其中宰相有二十九人,因此,大唐王朝的强盛,亦离不开他们的辅佐之功。然可惜的是,强盛的大唐王朝终因“安史之乱”而急转直下,有人便以祸首安禄山的异族身份大做文章,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唐之失即在于此。此诚不确也。须知帝位委实是古往今来最具诱惑力之宝座,涉及皇权之争,骨肉亲情尚且不顾,更遑论同族、异族之分了。

贞观一朝中,昔日突厥王族的阿史那社尔,以及曾为一族可汗的契苾何力,此二人降唐后皆是为大唐四处征战功勋卓著。太宗去世后,他们在悲痛之下,竟自请杀身殉葬,以报太宗知遇之恩。

大唐王朝因内有中原文化的熏陶与滋养,外有少数民族豪放、粗犷之气的影响,故此其治国理念颇具兼容并蓄的精神。再加上唐太宗以其“王者大公无私”之胸怀治理天下表率在前,故大唐的整个社会氛围才能够空前的开明、开阔与开放,甚至其后近千年的王朝统治中,亦不复如此气度。

半闲认为:唐人不论身居朝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具有一种豁达、包容的精神。惟其如此,唐玄宗能够忍受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傲慢,白居易可以在《长恨歌》中讽刺先皇,而皇室不但不追究其“大不敬”之罪,唐宣宗继位后,还曾下诏任命白居易为宰相。在得知白居易已离世八个月后,唐宣宗在惋惜与悲痛之余,居然以天子之尊写了一首《吊白居易》的哀悼诗。同为诗界天才级人物,“文人相轻”在李白与杜甫之间并不存在,更没有“瑜亮之叹”。两人的交往,自始至终,都拥有如朗朗如日月之胸怀。

最佳贡献者
2

气度者,气象风度。能允许气象流溢、风度挥洒,首在开放自由。嗣后自然倜傥。



唐承汉魏六朝之风流,还没来得及僵化,自上而下,宽和自由。李氏马上得国,开国太祖太宗都是带过兵的,所以不文弱。李世民接位时不过三十岁,此人对初唐气质的影响极大。唐初军事强盛,但又不像汉武穷兵黩武。突厥既平,四夷宾服,天可汗的名号掌着,唐自而上下的自信,加上自己又有鲜卑血统,也不僵化不搞种族隔离华夷之防,不教条主义,自然开放。


李唐虽然宫闱混乱,世称“唐乌龟”,但钱穆老师说其制度甚好,至少在中前期,不管天子怎么换,元气不伤。三省六部,三省尤其是中书门下,极重相权和内部参议;天子亦重宰相,唐朝时群臣议事,是有位置坐的,不像后来天子坐着群臣肃立,还要三拜九叩之类。府兵制,不像宋朝厢禁军那么偏废,虽然末年节度使制不力,但至少在唐初,破突厥、平高丽,很是霸道。总体说,唐之政治制度就像他们的窄袖小帽装,比汉复杂,但比宋元之后清明简易得多了。军事至少在初期也够稳。这就自上而下,立了个“简洁明快、强健潇洒”的劲头。



因为制度端正,风骨又开放自由不僵化,所以精神领域也很自由。之前的六朝有些太散,唐是一种有凝聚力的散,于是成了倜傥。孟浩然不做官也能得风雅之名,王维靠诗画与琴也能得贵族青眼,李白从中亚到长安也能有名。岑参、高适、王昌龄们不以出塞从军为耻。因为开放,所以王维李白论起禅啊道啊也可以很萧散不拘泥。



王国维说过段话,大意是,唐人写诗好在不会存着“我要写诗”这劲儿。实际上唐诗虽然冠绝天下,但更多是抒情解怀、友人酬答之物,因无心而自出机杼。其实这个“无心插柳反得自然”的话头,可以推广到唐其他领域。做画,文人画还不兴盛,所以写意少但工;写文章,大家其实都承六朝金粉,写得好华丽骈文(王勃等人),但又想有风骨,于是刻意求古拙(陈子昂、韩柳);民间生活,因为制度稳定而高效,所以巅峰期也“小邑犹藏万家室”,市民生活虽然未必比宋繁华,但自由度算是挺不错的。男女也算平等。教条极少。最重要的还是那俩字:开放。


说彻了,大概是,唐,或者说唐的文人们,是从魏晋六朝的粉堆里,站起来的一个风骨肌肉男。前朝清雅秀丽仍在,所以自然天生丽质不必去追求才情;自身够强健够自信,于是吞吐风云,自然停匀。

这是一个骄傲的时代,唐朝是真正由内而外的自信,其外,不需要用武力征服你,却让万朝来贡。其内,对比当下的拜金拜权的社会,当时多少人为了捍卫信仰的气节,追逐内心的理想,而看轻权势金钱甚至生命。要知道,并不是生产力超过了现在,才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这是一个宽容的时代,比起现在国人崇洋媚外,和外国人打交道唯唯诺诺,自觉低人一等。当年的大唐却可以包容各个民族,在市井,在宫廷,唐人与外国人的交流显得那么稀松平常。这是一个文化融合的天堂。当年的繁荣,从那些出土的唐三彩中,都能隐隐绰绰地看见。



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李隆基爱上自己的儿媳并不是个例,在唐朝,女性改嫁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对女性有着让人发指的欺压。更可怕的是,对女性的偏见在如今还是在各个角落继续作祟。不是不用裹小脚就是解放,谁敢说那些三从四德又何尝不在影响现在人的世界观?而在大唐,女性享有着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尊重与自由,既可读书写字,从政为官,亦可轻衣薄裳,千姿百态。

这是一个健朗的时代,中国的书生千年来都有着文弱的病态,在唐朝却又是一个例外,你所知道的文豪诗人,大多也会舞枪弄剑,他们有着强魄的体格,上至李世民,李隆基,下到大唐的各级官员,都是上马弯弓射箭,平定天下,下马行云流水,文采飞扬。这还是一个开明的时代,那时对于人个体的尊重也许现在人都很难想象。即使你位高权重,你有过错,别人照样可以直谏弹劾你,即使弹劾不了你,也可以组织大家怄气不理你,反对你,写文章骂你。而被骂的人,一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表达观点反驳你,或者改善自己,而不是弄死这些比自己卑微的反对者。相比于其他时代,在盛唐,人们对于文采,气节,品格,艺术尊重要大于对权力的敬畏。

3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后人通常把唐代和汉代并列,并称为“汉唐盛世”。 唐朝的气度在于它能兼容并包,有一个开放的文化环境,儒释道融合,没有独尊哪一家;在于强大的国力下,政通人和,接受外来文化;在于士子们都有奋发昂扬的精神和宽广的胸襟。

【唐太宗】

国力强盛为文化繁荣创造条件

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四年打败突厥,唐朝取代势力强大的突厥成为东亚盟主;贞观八年,大败吐谷浑;贞观十四年,平定高昌;高宗显庆二年打败西突厥。唐朝势力之强,连续100余年,直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高峰。

  1. 这时期唐代读书人漫游全国各地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李白】

2.寺院经济为贫寒士子提供免费食宿和藏书

只有唐代寺庙、道观经济才如此发达,青年士子在山林读一段时间的书,再漫游名山大川,再参加科举考试,比如陈子昂金华山的玉京观;李绅读书于无锡惠山寺。

唐代诗人诗中都有一种清幽、明秀的格调,这和早年的山林读书生活有关。李白出夔门前就曾隐于大匡山读书。

这批士子出了山林,以后都是响当当的历史人物,为唐朝注入浩然气度。

【陈子昂】

3.儒释道融合

唐王室以老子为祖先,唐太宗李世民支持玄奘译经。这和汉代不一样,汉朝巴不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唐朝很多诗人都在诗中讲佛理,表现禅趣,比如孟浩然“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军题慧上人房》);比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

唐朝接受外来文化

唐朝的王室,他们身上有鲜卑族血统,又长期住在北边,受到胡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唐代广泛接受外来文化,从文学艺术的生活趣味、风俗习惯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由于大量外族移民住处,商旅往来,宗教的传播,西域各族各国生活习惯、文化也广泛地影响着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会,南北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以及像广州这样的海上交通重要城市,这些地区从饮食、衣着、乐舞到生活趣味,杂取东西,唐人的风俗也颇受北朝鲜卑婚俗的影响,敦煌发现的写本书仪残卷记载,唐代民间婚礼的主仪式在女家举行。

在这样一个朝代生活,比在宋代好太多。

士子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咱们盛唐有一群慷慨激昂的士子群体,散人以边塞诗人为代表,具体分析他们身上的自信和积极进取精神,这是盛唐才有的气象!

说到唐代的边塞诗人,我们会想到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

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的人。

高是极负盛名的边塞诗《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飙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有对男儿自当横刀立马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灾难的同情,也有对将领帐前歌舞的不满,也有对将士浴血奋战的歌咏!

在高适眼中,功名化作军中的一壶酒。

【高适】

说到岑参,我们就会想到他豪迈的气概,且看《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种飞沙走石、马毛带雪的背后,是岑参,是盛唐诗人群体,即使环境再恶劣,他们也积极进取。

【岑参】

这就是盛唐气度!唐人的气度!

4

当一个国家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综合实力非常高,气度自然就有了,唐的气度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实力之上的。今天我们试着从多个维度来解读一下为什么唐朝有自信和强大的气度。



唐朝在历代王朝中算是综合实力最强的王朝。无论是文化、制度、军事实力还是生产力等各个方面都很发达。当时的唐朝,是整个亚洲甚至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对于东亚周边国家以及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唐朝与朝鲜、日本以及和东南亚、南亚各国都有深广的经济文化交流,如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文化受到唐朝文化的巨大影响,其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衣服、茶道)、钱币铸造、文字都和唐朝接近。


时至今日,日本完整的保留了唐代风格的很多建筑,最为著名的是日本奈良的东大寺。还有很多国内已经失传的中医药方(日本称为“汉方”)、以及唐代的乐器(尺八)、兵器等等。越南、朝鲜、日本等文化的载体都是汉字,直到近代太用的自己的文字(除日本)。


今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为何大唐有如此的气度!




统治者和整个社会的包容性强


李唐王朝的统治者,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血统的,本身就比较开放,而且统治者和整个社会秉持的是“兼收并容,不分番汉”的文化态度和人才政策。唐在当时和今天的美国很相像,可谓国际范十足。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初名将李靖曾说:“天生之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义食周之,则皆汉人矣。”


这种非常开明的民族观点,成为了万国来朝,唐朝强盛的基础。


按照唐朝惯例,凡是来长安居住的外国人,做官也好、经商也好,一律由唐朝政府供养。在唐代宗时期,“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也就是说,滞留在长安不肯回家的回纥人就有上千人。在唐德宗时期,在长安工作生活学习的外国人“胡客”已经高达4000多人。


他们当中有学者、官员、商人、僧侣,他们共同为长安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据史料记载,唐大明宫麟德殿曾宴请过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的客人。先后来唐的外国使者遍及欧洲、亚洲、非洲等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卑路斯、李元谅、阿倍仲麻吕、契必柯力、黑齿尝之、高仙芝、哥舒翰……等,波斯人在唐朝做到宰相,著名的日本官员阿倍仲麻吕还获得皇帝钦赐的中国名“晁衡”。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正是描写各国使节朝拜大明宫的胜景。在当时拥有百万人口的长安城里,长期居住的外国人多达万人。



文化自信


整个唐代,产生了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有几十上百位,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家;诗歌类型多样,出现了成熟的格律诗并构成唐诗主体,也孕育了产生宋词的产生;内容扩大,视野广阔,风格多样,如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游侠诗等;散文上古文运动推动了传记、杂文、游记等的发展,出现了杂文大家韩愈,游记小品大家柳宗元;小说上产生了唐传奇,成为后代小说的直接源头,开拓了后世文学的道路。这些,可以说“衣披词人”,代代而远。



其它艺术门类如绘画、音乐、书法、舞蹈、雕塑等。书法整体水平很高,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样的楷书大家,成为后世书法楷模,他们所创立的书体成为后世汉字的主要形态——正楷。


唐代绘画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绘画艺术的一大高峰,门类和成就都超过了之前各代,如花鸟画、人物画走向成熟,出现了刁光胤、薛稷、边鸾等花鸟画大家,而吴道子则精于各类画类,阎氏兄弟、法明、张萱等人的人物画;佛教绘画盛行,如敦煌壁画。雕塑上出现了成熟的艺术品如陶器工艺唐三彩、敦煌佛像等。


可见唐代文化呈现出兼收并蓄、丰富多样、大胆创新、高阔大气、辉煌壮观的特征,构成了唐代文化的独特个性。



制度自信


唐代的政治文化上也达到了很高的阶段。


完善了以三省门部制为代表的封建国家机构,通过三省六部制度,分化了皇帝的权利,让大臣也有了真实的决议权。这样更有利于国家发展,避免皇帝独断专行。


进一步发展了科举考试制度,如门类齐全复杂多样的科考门类,武则天时代又成立了武举考核,在迅速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同时,为封建统治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两者为后来历代政治发展、变化奠定了基础。


因为科举制度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其实是远远超过多数国人想像的。科举制度虽然首创于隋朝,但在当时没有严格的选拔程序,考生多由各郡县推荐,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察举制的修正。


但唐朝制定了从最基层开始高度规范的科举制度,并长期坚持实施,使其成为中国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世界各国主流的文官制度源自英国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度则诞生于公元1854年,而学习与模仿中国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可以说贯穿了这一制度诞生的整个过程。


军事实力自信


公元629年唐朝分兵6路进击东突厥。仅仅6个月后,在公元630年的5月2日,唐军就俘虏了颉利可汗,灭亡了东突厥。而此后原本臣服于东突厥的周边各部纷纷转而向唐朝称臣,唐太宗也获得了“天可汗”这个称号。

此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乃至安史之乱后的唐肃宗和唐代宗都曾被尊为天可汗。当时大量周边政权和部族都被纳入了天可汗体系之中,其新首领继位都要由天可汗下诏册立,部族之间的争端也会由天可汗调解仲裁,同时天可汗还负有保护周边部族的职责,而周边部族则有义务在天可汗征调时按要求派兵。这也是唐朝对周边政权政治影响力的最直观体现了。


唐军于公元657年灭亡了西突厥,公元668年灭亡了高句丽这个已经与汉、北魏、隋等历代中原王朝激战了600多年的东北强敌。在40年内接连攻灭东西突厥和高句丽这样的强敌,也是唐朝政军实力的最好体现了。



唐王朝鼎盛时期那是“四夷臣服”,所以唐朝在西部和北部的疆域非常广阔,北部北庭都护府竟然扩张到贝加尔湖以北了;而东北方向,灭掉了高句丽和百济延伸到了朝鲜半岛,唐朝设立安东都督府和熊津都督府,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唐朝鼎盛时期领土达到120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古时期这可是个十分恐怖的数字,这里面很多地方都是唐军打下来的,唐王朝军事力量之强盛,由此可见一斑。

5

唐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它通过国度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把中华文明传播到各个角落,众多国家的人民蜂拥而来学习唐朝先进的技术、文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是一个对外来民族包容性很强的国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比较浪漫的国家.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