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羹尧并不是至死都没认错,在当了25天杭州将军后,雍正派钦差大臣拉锡强制抓捕了年羹尧一家290余口,年羹尧向雍正递交了一个自我救赎的折子,字里行间已经到了摇首乞怜的程度。所以年羹尧之前所有的执着用不见棺材不落泪来形容比较恰当,在赐自尽时,年羹尧还对监督的官员乞求再见皇帝一眼,要当面向皇帝求饶,可监督的官员中有一位叫蔡珽,那个曾经被年羹尧死死踩在脚下的四川总督。

雍正帝的“海誓山盟”宠坏了年羹尧

当今有历史学者评价雍正皇帝与年羹尧前期的君臣关系为“肉麻”,这一点确实不为过,雍正皇帝即位之初,不顾君臣礼节的称年羹尧为恩人,并许下“永不负卿”的诺言。之所以有这种甜蜜的君臣关系,主要是因为年羹尧对雍正皇帝的拥立之功,以及帮助雍正皇帝平稳的渡过了振荡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皇十四子胤禵的成功牵制。他与皇九子胤禟都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康熙皇帝储位之争的“九子夺嫡”中,胤禵在后期成为八爷党的最大希望,雍正皇帝即位最受争议的也是因为这位十四阿哥。年羹尧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被任命川陕总督之后,便开始了对抚远大将军胤禵的暗中监视,在康熙去世前的几个月年羹尧一直身在肃州(甘肃),而胤禵在同年五月就已经将大营扎在肃州,雍亲王得报的所有消息皆由年羹尧传回。所以雍正在军事上获得的支持,在内有他的舅舅九门提督隆科多,在外则有年羹尧。从胤禵被调回京的时间节点上看,年羹尧对于朝廷内的动向具有极强的敏感度,雍正皇帝刚即位就派延信前往甘肃接掌了胤禵的抚远大将军印,这种兵不血刃的接管军权,完全是由于年羹尧的强大牵制,以及谍报系统提供的信息足够精准。

其次,对皇九子胤禟的成功看守。八爷党的两位核心人物文武不一,胤禵能征善战,所以领兵在外,雍正即位之后便宣入京城,实行了实际意义上的软禁。而胤禟是喜文不喜武,非常有才华,也是八爷党在京的风向标,所以对待他的处置以外放为佳。外放的地点也是选择在西宁,这个差事也交给了年羹尧,命他在军事堡垒西大通修建房屋,以安置胤禟,后将其在京家眷全部迁至此处,成为京外软禁的一位王爷。对于八爷党的文武核心一进一出,导致政治威胁清除,雍正皇帝的皇位才得以坐稳。

“正当危急之时,朕原存一念,即便事不能善结,朕不肯认此大过,何也?当不起!原是圣祖所遗之事。”——《雍正朱批》

最后,对于青海叛乱的成功平定。雍正帝在即位之初面临的不仅仅是兄弟们的威胁,更是夺嫡党派背后政治官僚的威胁,所以即位之初的国家稳定也是平稳过渡的重中之重。在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这是雍正即位后的最大政治考验,雍正帝打破了汉人不得统领八旗兵的传统,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总督各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并下旨告诉年羹尧,青海平叛是康熙朝的遗留问题,这个锅我背不起,打输了是你年羹尧和康熙爷的责任,打赢了是我的政绩。可见雍正帝对于年羹尧的信任,但也反应了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皇帝,这可能也是年羹尧轻视雍正帝的一个原因。最终,年羹尧以过人的军事天赋平叛成功,并在西宁上演了一场真人版空城计,传为雍正一朝的军事神话,雍正也从此树立了政治威信,坐稳了皇帝宝座。

有此三件大事,年羹尧便成为雍正帝心中的恩人,因此也就恩宠过盛。在平叛成功之后,雍正帝在对年羹尧的朱批中写到“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君臣如此肉麻的也可谓古之罕见。年羹尧也由此受召进京,时为雍正二年(1724)十月,进京时百官居然对其行跪拜礼,这里包括直隶总督与陕西巡抚等封疆大吏,这种跪拜也曾见于边疆时的蒙古王公,已然是僭越至尊之礼,雍正帝起初对此并未在意。在觐见之后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其本人及其父亲年遐龄封一等公爵,其子年斌也已封爵,又赏加一等男爵给予年羹尧次子年富,可谓是一荣俱荣。与此同时,雍正帝宣称自己和年羹尧是古之君臣典范,要求百官要学习年羹尧。

“年羹尧之才为大将军,总督则有余,安能具天子之聪明才智乎。外人遂造作浮言,加年羹尧以断不可受之名,一似恩威赏罚,非自朕出者。”——《雍正朝起居注册》

年羹尧不仅在西部的一切问题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在有关重要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更是以年羹尧的推荐为主要参考,当时的入仕门径除了科举、战功以外,流传出“年选”一项。只要是年羹尧推荐,入仕当官绝不在话下,除了川陕地区的独断任命,各地封疆大吏的推荐任用也大都出自年选,甚至连其家奴桑成鼎、魏之耀都分别当上了直隶布政使和署理副将的官职。在京面圣时,雍正帝所有军功赏赐皆来自年羹尧所列,在整治八爷胤禩时也是与年羹尧商议的结果,加之雍正说年羹尧“能宣朕言”,将年羹尧当作圣谕的代言人,这种宠信也成为朝中风言风语的把柄,流传雍正皇帝为年羹尧的傀儡。

雍正对年羹尧是真的宠,年羹尧也是真的被宠坏了,最明显的是“无人臣礼”。除了令蒙古王公跪拜,年羹尧向雍正帝索要御前侍卫从军,为其牵马坠蹬。御前侍卫一般都是由蒙古王公勋戚子弟、宗室子弟及皇帝所赏识的侍卫中擢优选拔出来的,从一等侍卫到蓝翎侍卫都是正三品到正六品级别,年羹尧将御前侍卫当做奴仆一样使唤。据《永宪录》记载,年羹尧在与雍正见面时常盘腿而坐,毫无人臣体态。古之皇帝御旨属于正大光明之事,若有圣旨,臣下需三跪九叩,跪拜听宣,雍正皇帝御旨曾两次到达西宁后,年羹尧“不行宣读晓谕”,仿佛圣旨如阴谋一般。

“朕察其言辞举动,奸伪毕露,屡次面加切责,使无容身之地。”——《雍正朝起居注册》

反而年羹尧向下属赏赐后“令北向叩头谢恩”,这不仅是无臣礼,且是有大逆之嫌,在发给平级总督、将军的文书上擅称“令谕”,将同级别官员视为下属。再得到雍正帝宠信以后,年羹尧自居白虎转世,一次夜观天象后,向幕僚邹鲁讲天下将大变,并引《玄象赋》“赤云飞上陇头山,此日江分九鼎逢,纪岁木火,毕当承运”。说此天象象征天下要九分,其中一块就在陕西,纪岁代表“年”,木火代表雍正三年、四年。言外之意就是雍正三年、四年的时候会发生变故,最后年羹尧会在陕西成就霸业。要说这事儿在幕僚面前吹嘘一番也就罢了,年羹尧还要在雍正帝面前搬弄是非。雍正二年时,康熙皇帝功德碑修好,来年春天需要雍正帝前往景陵揭幕,年羹尧就劝雍正不要前往,呆在紫荆城最安全,外边会有大事发生,雍正皇帝也是由此感觉到了巨大威胁,开始怀疑年羹尧。

君臣甜蜜期后的翻脸

年羹尧进京虽然得到了雍正帝的赏赐和褒奖,但他的行为也开始引起雍正帝的猜忌。这种猜忌也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

首先,君臣之间的权力冲突。年羹尧进京风光无限,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功劳,这种功劳也为他带来了极速扩张的权力。年大将军在西北掌握了八旗精锐,同时身肩川陕总督,集军权与疆臣身份于一身,年羹尧所推荐的官员几乎在西北形成坚不可摧的派系,并逐步渗透到各省督抚、中央各部。在雍正帝皇位不稳时,年羹尧的这种势力可以帮助雍正维护统治,但在皇位趋于稳定之后,年羹尧的势力就形成了对皇位的威胁。所以京城流传雍正为傀儡时,雍正皇帝是最受震动的。且在雍正试图安插眼线监视年羹尧时,这些眼线无一例外都被年羹尧的谍报体系反侦察出来,并逐一收买,所以才有了雍正帝对其“奸伪毕露”的评价。

其次,君臣之间的隐衷冲突。这里所说的隐衷其实就是夺得皇位时的秘密行动,这种见不得光的秘密合作只能有君臣二人知道,但雍正帝有苦难言的是年羹尧并没有完全按照君臣二人设定的计划执行。雍正帝想要年羹尧牵制大将军胤禵,但雍正是想在外部牵制,哪知道年羹尧向康熙上奏了胤禵的“谋逆”之心,胤禵被调往京城虽达到了牵制目的,但把雍正架起来后不得不在京软禁,这与皇太后伤心离世不无关系,而最大的获利者却是后来接任大将军的年羹尧。而对于胤禟的处理上,雍正帝是想将其至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而年羹尧听取胡期恒的建议,在西北好吃好喝的供着胤禟,反而用以牵制雍正帝,这就是说我年羹尧可以扶起你雍正帝,也能再把胤禟送回去换下你,这又使雍正帝吃了哑巴亏。

“尔等功臣,一赖人主防微杜渐,不令至于危地;二在尔等相时见机,不肯蹈其险辙;三须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送尔等至于绝路。三者缺一不可。”——《雍正朱批》

当年羹尧离京时,雍正帝就口谕“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以此言敲打了年羹尧,年羹尧也是第一次听到雍正皇帝这种语调的口谕,因此回到陕西后也乖乖的上折子认错。哪知雍正皇帝在折子上的朱批更加刺耳,年羹尧此时已经回到了西北,对于雍正帝的指责也是摸不着头脑,这与在京时的态度转变太大。正当年羹尧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雍正帝开始了对西北军政集团的瓦解,能够拉拢的官员一并秘密策反,拉拢无望的逐个解决。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命延信回西北重新接任抚远大将军印,将八旗精锐调动权收回,并授延信密旨日:“朕将遣尔回尔任所西安,朕所以遣尔去者,其意颇深。年羹尧必甚恐惧,著尔知而留意之,将此旨甚密之,不可再令一人知晓。”

除了对军权的动作以外,雍正帝火速调亲信广东布政使图里琛到陕西任布政使,专门盯着年羹尧心腹岳钟琪,并伺机将其策反。并将年羹尧的死对头蔡珽升任左都御史,专职弹劾年羹尧,为舆论造势。找来了年羹尧的死对头弹劾多少有抨击之嫌,所以雍正帝又亲自下旨策反年羹尧亲手栽培的直隶巡抚李维钧,李维钧不敢违抗圣命,只得不痛不痒的弹劾一番,这引得雍正帝大怒,再次口谕要求李维钧“尽情攻讦”,达到“羹尧恨尔如仇”的地步才行,否则将以同党治罪。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

年羹尧离京前曾说雍正三年会有大变故,雍正帝为了在舆论上造势,于雍正三年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令钦天监观测天象,卜得“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以此证明年羹尧造谣生事,蛊惑人心。随即百官上表庆贺祥瑞,年羹尧也硬着头皮上了一表,但此表中将“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这句话来自《周易》,意思是说天子白天忙于政务,晚上忙于自省,这样就不会犯错。年羹尧写反之后,将天子所事黑白颠倒,这让雍正抓住了把柄,称年羹尧大不敬,上表影射皇帝颠倒黑白。随即雍正借题发挥,大肆更换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拔出年羹尧的左膀右臂。

到了四月,年羹尧川陕总督一职被解除,延信也由此接管抚远大将军印,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墙倒众人推,加之雍正帝对李维钧有言在先,想要“不辩自明”,就得努力弹劾年羹尧的罪状,以此划清界限,这就引起了年羹尧往日亲信纷纷倒戈,弹劾的折子一波接一波,其中最重量级的人物就是岳钟琪。雍正皇帝此时添油加醋的说“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一方面将弹劾之声往谋逆方向引导,一方面也试图利用年羹尧做幼儿,引江浙反清复明势力抛头露面。

“既不敢久羁陕省,亦不敢丰遽赴浙江,闻江苏仪正县地方为南北水路分途……前至仪正县,静候纶音。”——《永宪录》

年羹尧得知朝廷弹劾他的折子此起彼伏,也在赴任途中频繁向雍正上折子解释,这是其低头认错的一个证据。雍正帝既然已经督促年羹尧前往杭州,他当然不敢逗留太久,而因雍正说帝出三江口,年羹尧明白杭州是个坑,当然也不敢往里跳。所以在给雍正的折子中挑了个地方待命,有学者说“静候纶音”带有要挟之意,其实我觉得这是年羹尧等待雍正给予宽恕,毕竟此时的年羹尧已经没有了军权,想要挟皇帝也没有这个资本。雍正帝的反应就是催其赶赴杭州,并令亲信傅森前往杭州担任副都统,令亲信福敏换掉年羹尧的小迷弟法海,担任杭州巡抚,布下天罗地网后,就等年羹尧赴任。

在年羹尧从陕西前往杭州的这一路,雍正帝也没闲着,他令人从陕西开始调查年羹尧的家产转移情况,在陕西境内的西安、泾阳、三原等处调查年羹尧动用的骡马货车,最终查出动用车辆230车,骡马2000多匹次。随后雍正下令全国彻查年羹尧财产转移动向,并以河南巡抚田文镜主理,经过一番折腾后,年羹尧的田产查出300多万倾,商号查出100多所,保定豪宅里搜出425万两白银。雍正帝之所以从财产入手,是想找到革职的理由,因为按照清朝法律规定,对朝廷命官定罪前必须先革职,所以雍正帝完全是按照降职、革职、定罪这个流程进行的。

在搜集到年羹尧巨额财产来路不明的证据后,雍正帝令将年羹尧革职,派一等侍卫拉锡前往杭州逮捕年羹尧一家老少,共迁其一妻十妾、五儿八女等共计290余口到北京。但到了议罪环节,百官提交了九十二款大罪,这与一年前雍正帝口中的百官之表率,君臣之典范截然相反,多少有些打脸。碍于定罪后的舆论压力,雍正帝又自导自演了一场老虎闯进年羹尧京城宅院的戏码,然后宣称上天暗示不能放虎归山,所以后世也称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破裂为“龙虎斗”。此事过罢,百官再次恳求将年羹尧处以极刑,只有皇子弘历(乾隆帝)、朱轼为年羹尧求情,朱轼说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也是退休的封疆大吏,常规劝年羹尧勤勉国事,如果年羹尧以大逆处死,会连累老人家,这是不仁之举。

“闻年羹尧赐自尽时,诸大臣咸在,羹尧迟回引决,欲一见天颜而死,珽独厉声叱之,勒令自裁,假公以快私愤如此。”——《永宪录》

雍正帝听此劝谏后,便绕开正常的司法程序,将年羹尧赐死,这种待遇在后来还发生在和珅头上。在牢狱之中,年羹尧就上折子给雍正,乞求念在旧日情分上饶他一命,自己才四十来岁,还能在皇帝面前做牛做马。在赐死执行的时候,年羹尧依然心有不甘,恳求面圣一次再死不迟,可监督的官员蔡珽咄咄逼人,令其速速自尽,算是解了心中多年的积愤。年羹尧自尽后,其子年富被斩首,十五岁以上的儿子皆遭流放,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赦免了年羹尧诸子,交年遐龄管束。其幕客邹鲁、汪景祺先后皆坐斩,亲属皆披甲为奴。

“进不得尽其忠节,退不得保其身家,抚驭乘方,君臣两负,呜呼!千古之豪杰英雄,所为槌心而泣血者也。”——《汪景褀.功臣不可为》

综上,年羹尧并不是只知进,不知退的人,特别在康熙时期,他曾对康熙皇帝说“格外之恩纶,即为威权之所属,臣虽至愚,岂不知畏,岂不知避,人臣所戒,虑满持盈”。只不过他是雍正皇帝成就帝业的最大功臣,高处不胜寒,是雍正帝将其架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所谓的结党、贪腐之事多数身不由己,正如汪景褀所言,功臣是万万做不得的,知进退易、能进退难。年羹尧不是不愿低头认错,而是回头太难,即便是摇首乞怜也无济于事,雍正帝早已成了负心人。

参考资料:《清史稿.列传八十二》、《永宪录》、《雍正朝起居注册》

最佳贡献者
2

年羹尧这个名字,即使你没看过历史资料想必也有所耳闻,大多影视剧中都有过正面或侧面的描写。

经典清宫剧《甄嬛传》中华妃一角可谓深入人心,让人又爱又恨,而她嚣张跋扈的背后就是她哥哥年羹尧的势力。

尽管此剧中年羹尧并未出场几次,但他多次挑衅皇家威严,自大狂妄的形象通过侧面的讲述,我们还是有所了解的。

历史上的年羹尧就是是什么样呢?和雍正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里,我简要分析一下。

年羹尧早在康熙帝在位时就官居要职了,因为自幼喜欢读书,凭着本事考取了进士,后来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

再后来不到三十岁便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由于善于打仗,又懂得运筹帷幄,所以把四川治理的井井有条,还平复了四川叛乱

任职封疆大吏期间,还击败了准噶尔部首领,打破了他们企图入侵西藏的计划,即便这时,他也并没有表现出骄傲自大,对康熙帝还是毕恭毕敬的,未见二心。

至于年羹尧性格态度的转变,我想与雍正有很大关系。雍正帝这个人,既勤勉敬业,又猜忌多疑,残忍苛刻,他的皇位如何得来的,一直存在着争议。

之所以他能坐稳皇帝的宝座,主要靠两个人,一是隆科多,另一个就是年羹尧。而年羹尧,更有传言说他与雍正母亲私通,所以助子夺位。真真假假,令人唏嘘。

雍正继位之后,年羹尧继续辅佐,帮他解决了不少难题。而雍正也充分利用开发了年羹尧的军事才能,派他驻守边疆,打了不少胜仗。

雍正对他也很是信任,一直拿他当亲人对待,相传在年羹尧驻守边关时,正值宫中有新鲜荔枝进贡,雍正还派人送去了一盘。

年羹尧如若打了胜仗回朝,雍正会让百官为之下跪,并说“他是朕的恩人,国家的恩人”,这样的宠溺也让很多人眼红。

显然这个时候的雍正还是很纵容年羹尧的,不过眼见年羹尧军功渐大,雍正也开始有所警觉。

为了更好的笼络人心,雍正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年氏其实并不想影视剧里那样目中无人,嚣张跋扈。

历史上的年贵妃还是很温柔贤淑的,并且为雍正生育了三子一女,不过后来未成年就离世了。

雍正对她很是宠爱,雍正元年封她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从她生了第一个子嗣后,直到她去世,后宫也没人再生育,宠爱程度可见一斑。

年羹尧这个人是有反骨的,不谋反不代表他没有二心,不过此时年羹尧上有君主疼爱,下有士兵拥护,名利双收,举家共享荣华富贵,实在没必要冒险留下乱臣贼子的罪名。

也正因如此,他开始仗着雍正的宠爱恃宠而骄,更加目中无人,得罪了很多朝中大臣,不过这些雍正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那雍正真的如此宠臣无度吗?我想以他的性格自然不会,年羹尧帮了他大忙是他的得力手下,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宠溺的背后也可能是一场捧杀大局。

关于雍正最忌讳的皇位来处,年羹尧是一个绯闻人物,他的一些小动作也显然表明,他并不全心全意在乎流言的制止问题。

但他于己于国,功不可没,即便有二心,即便功高盖主,这样一棵大树,他不能自己动手,也不能立刻动手。

年羹尧这得到的皇恩浩荡,开始放飞自我。不过好景不长,自古有哪个权臣得以善终了?年羹尧也不例外。

年羹尧被处死,说到底还是他自己作的。年羹尧作死第一步,牛气冲天,谁都不放在眼里。平日里王公大臣都不看在眼里,眼睛朝天长,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他竟要求人家给他行跪拜礼。

作死第二步:结党营私,他自知朝中树敌众多,便想着培养点自己的势力,于是有了“年选”一事。

只要有肥差,他就安排自己人,还多次弹劾重要官员,企图换成自己人,这些小九九,雍正心明镜似的。

作死第三步:贪敛财富。贪赃受贿,克扣粮饷,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

就这样年羹尧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雍正对他是有情义的,也曾多次提醒。雍正二年12月,年羹尧见驾后接到一道谕旨,文中说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

奈何年羹尧熟视无睹,不知是不是被钱权熏傻了,依旧我行我素。雍正三年正月,他又试图弹劾参奏大臣,雍正委婉阻止,可他还是没明白,甚至把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最终惹起众怒。

雍正三年十一月,因为藐视皇威,牵连众多,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

这九十二条罪状桩桩致命,不过念及昔日君臣情分,雍正最终赐他狱中自尽,一代权臣最终一死结局。

话说回来,年羹尧为何死都不愿低头,很显然,他执着的就是昔日的情分,雍正的捧杀,使年羹尧俨然成了一个被惯坏的小姑娘。

也是他太傻,竟将皇帝的情分当了真,雍正是个连杀自己手足都不眨眼的狠人,他却自恃功高,肆意放肆,落到网里还不自知。
如果他收敛一些,也不至于死的这么早,或者可以免于一死。最后不肯屈服,想必心里还在想,“你怎么如此恩将仇报待我!”

3

年羹尧之所以宁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一直以为雍正并不是真的要杀他。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死的时候可以用“悲壮”来形容。当李卫拿着雍正诏书,来赐死年羹尧的时候,年羹尧将雍正的手串托李卫还给雍正,然后一个对着天放声大哭,然后自尽身亡。

而历史上的年羹尧,在自尽的时候,非但没有这样的“悲壮”之举,甚至可以用“滑稽”来形容。

当宣读圣旨和监督年羹尧自尽的官员,告知年羹尧雍正要其自尽的时候,年羹尧是迟迟不肯遵旨自尽。

此时的年羹尧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在杭州,而是就被雍正关押在北京附近,所以年羹尧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诫宣旨的官员,皇上不会这样让他去死,而是会用一纸赦书将其赦免,于是就是不肯就此自尽。但是年羹尧所期待的雍正赦书始终没有能够到来,在场的官员也是劝谏年羹尧奉旨自尽,最终年羹尧这才选择了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就在年羹尧临终之前,他都不相信雍正会真的处死自己,而他也是根本觉得自己并没有错。


年羹尧为雍正所杀,正是因为年羹尧只知进而不知退,功高震主,为雍正所处死的结局也就成为了必然。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罗卜藏丹津趁着大清王朝君主交替,之前统兵西北的“大将军王”胤禵又被调回北京的空档时期,发动了叛乱,雍正随即安排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亲王前往青海带兵平叛。结果年羹尧前后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迅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叛军几乎全军覆没,罗卜藏丹津家人悉数被俘,罗卜藏丹津本人更是化妆成一妇人才勉强逃脱,投奔了同样是强弩之末的策妄阿拉布坦。

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让年羹尧名声大振,获得极高的威望,就连雍正都称其为“恩人”,甚至在对其的奏折批复中都毫不掩饰对于年羹尧的感恩与宠爱之情:

“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

此时的年羹尧可以说到达了权势的最高峰,同时,年羹尧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雍正的“恩人”,开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初,年羹尧西北得胜进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变得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不仅在面对朝臣时趾高气昂,就连对待雍正也全无君臣礼仪,不仅言语嚣张,甚至当着雍正的面盘腿打坐。在此之后,年羹尧仰仗着雍正对他的宠爱与器重,一方面开始结党营私,培植党羽,把持官员任免与升迁,进而形成了“年选”;另一方面,年羹尧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网罗财富,铺张浪费,极度奢靡。

实际上不仅仅是雍正,在朝臣之中,对于年羹尧不满的声音也是愈发的激烈,但是雍正碍于年羹尧的特殊功绩,也碍着年家特别是自己的宠妃年氏的面子,一直没有处置年羹尧,更可况自己刚刚给了年羹尧如此众多的“殊荣”,如果马上就进行清算,则必然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动摇自己的皇位。

所以雍正并没有马上处置年羹尧,反而更加滋长了年羹尧的嚣张气焰,年羹尧也就此变得更加僭越与傲慢。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 “祥瑞”之兆,群臣纷纷写诗做赋,敬上贺表,向雍正祝贺。年羹尧也向雍正进上了一份贺表,但是在文中将“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进而引发了雍正的震怒。毕竟年羹尧是进士出身,是公认的文武双全,出现这样的错误,雍正认为年羹尧是故意而为之,诅咒自己早点去世,以便新皇登基,这才将代表晚上的“夕”写在了代表早晨的“朝”之前。

最终,雍正给年羹尧定下了九十二条大罪,将这位曾经的心腹与“恩人”赐死了。

而在年羹尧看来,自己的“恩人”是雍正给封的,自己的权势和威信也是雍正给树立的,他说做的,所拥有的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极大的触动的帝王的威严,而在此情况之下,他的死也就成为了必然。


起初,年羹尧还有自己的妹妹作为保护伞,但是伴随着妹妹的去世,年羹尧也迎来了死期。

雍正将年羹尧一撸到底,直至将年羹尧囚禁起来,并没有处死年羹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在了宠妃年氏的面子上。

年羹尧的妹妹自嫁给雍正开始,就非常受到雍正的宠爱,雍正登基后,马上将其册封为贵妃,而就在年氏病重期间,为了给年氏冲喜,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就将其册封为皇贵妃,足可见对其的宠爱。并且,为了不让自己的宠妃伤心,雍正甚至没有将自己处罚年羹尧的消息告诉她。

此时的年妃,已然成为了年羹尧最后的保护伞。

但是随着年妃的去世,年羹尧也迎来了自己的死期。在年羹尧的妹妹去世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年羹尧就被雍正赐以自尽了。

4

年羹尧为什么宁愿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他在执着什么?


古语说的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年羹尧虽然曾经和雍正亲密无间,且为雍正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雍正终究逃不过人性的弱点,年羹尧是死不瞑目啊!

一、雍正:羹尧,四爷需要你

在真实的历史上,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的密切,九龙夺嫡的时候,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人力挺雍正,帮助雍正成功上位。先看看史书记载四爷给老年说过的肉麻的话。

“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

啥意思?!意思就是:老年,咱兄弟俩关系铁的不能再铁了,你好好干,有我的就有你的,你放心好了;以后咱们就是天下君臣的榜样!我的子孙后代都会对你的子孙后代好,但是同事,雍正也不忘告诫老年,你可不能背叛我,你如果背叛兄弟,那也别怪我不客气。

年羹尧也就真的信了,自从年羹尧跟了雍正,可以说鞍前马后,唯命是从,雍正也像他说的那样,对年羹尧也是一步步提拔,而且早年为了跟年羹尧示好,还取了年羹尧的妹子,就是著名的华妃。

二、年羹尧:四爷,取了我妹子

这里插一段,说说雍正跟华妃,在甄嬛传这部剧中我们知道前半部分深受雍正宠爱,嚣张跋扈的华妃,到后来因为自己哥哥被打倒自己也跟着受牵连,最终自尽而死。

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当年,华妃嫁给还是亲王雍正的时候,可是骑着高头大马直接进去的,喜宴当天,年羹尧对雍正说:爷,我这妹子可以吧,取了他你绝对享福。这个外表动人,性格活泼,还有小脾气的女人雍正还真是十分的喜欢。雍正做了皇帝,后宫中的女人对皇上,感觉只有是敬畏,而华妃却不管这一点,她非常活泼,十分讨人喜欢,雍正对华妃也是有真正感情的,华妃没有孩子,身材相貌保持的又后,后来年羹尧一步步提拔,可以说华妃枕边风吹了不少,后来华妃病重,雍正也是看在华妃面子上才没有动年羹尧,年羹尧出事也是在华妃死后,可以说,雍正是不想让爱妃伤心。

三、年羹尧:四爷,我是一个忠臣啊

雍正三年12月,老年被杀,年羹尧的死让很多人纳闷,包括年羹尧自己都认为:任何一个理性的皇帝也不会在自己即位之初就动一个位极人臣的重量级人物,何况当时年羹尧实力很大,弄不好就会亡党亡国,而且雍正这个人以谨慎著称,打老虎可是个危险的事情,更何况这个老虎是自己一手养起来的,而且还算是忠心耿耿,打自己的老虎,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到死都拿着雍正曾经给他的贴身之物,一串念珠,他到死也不明白,雍正怎么就这么绝情。

看一看雍正看年羹尧的小眼神

四、雍正:羹尧,我忍你很久了

年羹尧错了,此一时,彼一时,雍正立足未稳时,需要你年羹尧扑在前面,你做一些过分的事,雍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你招了众人的忌讳,仗着你跟雍正关系好,年羹尧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贪钱也就算了,你还在雍正面前耍狂,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老年自恃功高,牛气直上九重天,你一个公爵,与王爷差不少等级,可是,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他竟要求人家给他行跪拜礼,进京时,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他安然坐在马上行走,看都不看人家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只是点点头而已。你狂也就罢了,还结党,不但结党,还在雍正面前炫耀,跟你关系好的,你就想着法的提拔,带着军队见雍正,还“他们只知军令不知道皇上”,是可忍孰不可忍,估计这时候雍正就想着怎么收拾年羹尧了。

五、年羹尧:四爷,你给我挖了个坑

俗话说的好,上帝让你灭亡,必先让其疯狂,雍正就借驴下坡,继续给年羹尧造势,年羹尧傻得越来越狂,“反正我雍正哥哥对我好”,岂不知这是雍正给他设的陷阱,年羹尧得罪了官场所用人,雍正借机搞掉了年羹尧,并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而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于是表示开恩,赐其狱中自裁。

年羹尧死都不知道自己咋死的,为啥死,怎么可能向雍正低头,我想,他死的时候,肯定在想,反正都是一死,是你雍正对不起我,我没有对不起,你四爷也罢,皇帝也罢,我年羹尧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不会去求你的。

也许,他心里很明白,从自己被查办的那一刻起,死就是迟早的事了。

5

年羹尧祖籍在安徽凤阳的怀远县,和明太祖朱元璋是老乡。《在雍正王朝》里面,年羹尧和李卫被刻画成雍正的包衣,也就是家奴,这是不恰当的。年羹尧隶属于汉军八旗的镶黄旗,他妻子的祖父是纳兰明珠,人家的人脉资源很有优势。

虽然四阿哥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但是年羹尧一直对他的这位妹夫不感冒。看一下他的履历:

年羹尧进士出身,受康熙重用。康熙十八年,出任四川总督,平定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的叛乱。

康熙六十年,奉诏进京觐见,康熙赐弓,以示恩宠。这年九月,年羹尧又平定青海郭罗克地方叛乱。

康熙六十一年,十四阿哥进京,年羹尧和延信共同掌管抚远大将军印。

在皇位争夺上,年羹尧更看好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反而和他们两个走得很近。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709年,四阿哥胤禛被康熙册封为雍亲王,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成为亲王之后,可以搭建自己的政治班底,培养自己的势力,有问鼎皇位的极大可能。正在这时,年羹尧率领的镶白旗划归雍正管理。此时,年羹尧才逐渐正视与雍正的关系,两个人越走越近。

在夺位过程中,精明能干的年羹尧立有大功,雍正继位后,雍正元年,立马擢升年羹尧为川陕总督,总览川陕四省军务。雍正特发御旨:凡是调遣兵力、动用钱粮,边防大臣以及川陕、云南督府、提镇,皆照年羹尧意见办理。这实际上成了雍正在西北的代理人,地位已经超出了抚远大将军。

在这一年的十月,年羹尧会同岳钟琪平息了青海萝卜藏丹津的叛乱,“年大将军”的威名无人不知。

然而年羹尧地位和声望达到顶峰的时候,骄横跋扈的性格特点也暴露无遗。

雍正二年,年羹尧奉旨觐见,仗着自己的军功和两朝元老的地位,在入京途中,命令直隶总督李维钧和都统范时捷跪迎。到了郊外,又让王公以下官员悉数到城外下跪迎接,王公大臣与他打招呼,他仅仅是“颔首”而已,也就是点点头,其他的官员基本上是看都不看。

还有一次,在一次庆功宴上,雍正担心众将士劳累,让他们卸下铠甲就餐,然而,没人敢动。只有等年羹尧发话之后,众将士才敢卸甲就餐。在年羹尧的军队里,只知道有年大将军,而不知道有皇上,这让雍正深思极恐。就凭威胁皇权这一点,年羹尧必然被铲除。

年羹尧利用自己的权势,大力推举自己的心腹进入朝廷要害部门任职,凡是经过年羹尧举荐的人,吏部、兵部无不优先录用。这样一来,以年羹尧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有皇权在上,雍正是不允许有这样一个“年党”存在的。

年羹尧残忍嗜杀。据《栖霞阁野乘》记载,有一位江南姓沈的孝廉,来京城考试落第,他不想回家,想要在京城谋一个家庭教师的职位,他认识一位侍郎,侍郎把他举荐给了年羹尧。

年羹尧安排他教自己的小儿子认字、算数,工作轻松,待遇优厚,还安排了四个奴仆,八个书童伺候自己。

有一天早上洗漱的时候,有的书童用头顶着脸盆、有的拿毛巾、有的端热水,来死后沈老师。沈老师哪里习惯的了这个,就让书童放下脸盆,自己动手。这时,年羹尧带领侍卫巡视至此,发现,那位书童没有顶脸盆,就和侍卫嘀咕了一句话,侍卫把那位书童领走了,没过多久,侍卫拎着那位书童的人头进来了,向年羹尧禀报:“某位书童对年羹尧不敬,已斩之。”

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沈老师受不了惊吓刺激,多次请辞之后,终于回到家乡,一辈子称病不出。

雍正二年,雍正对年羹尧的批评公开化。特地下御旨让他珍惜眼下的君臣情分,如果侍功造做,必致反恩为仇。

从此,年羹尧的处境急转直下。雍正二年三月,陕西巡抚年羹尧的亲信胡期恒被革职;四月,年羹尧被革去川陕总督的职位,勒令交出抚远大将军印,由岳钟琪接任,年羹尧被调往杭州任职。

雍正三年,年羹尧被列出九十二条大罪,雍正赐他自尽,免连坐父兄。

年羹尧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可饶恕。纵使自己祈求认错,终究于事无补,还不如早点赴死。所以,一直蛮横至死。

6

年羹尧功高盖世是不争的史实,但作恶太多,其最后已经没有机会、更没有资格再想低头认罪了。如果说他执着什么,那就是固执地不知死活,自寻死路。

雍正杀年羹尧,总给人一种卸磨杀驴的感觉,其实完全是年羹尧咎由自取,自作孽不可活,怨不得别人。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

01

青云直上,皇恩隆盛。

年羹尧本是一介书生,进士出身,但由于在康熙朝时,平定四川、青海、西藏等地叛乱,屡立奇功,得到康熙褒奖,升任四川巡抚、四川总督、川陕总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年羹尧更是备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初年,年羹尧因为平定青海战事功绩,“年大将军”的威名震慑西部边陲,享誉朝野。

之前,已经先后受封三等公和二等公,此次再封一等公。此外再赏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袭;其父年遐龄则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

此时的年羹尧威镇西北,又可参与云南政务,真正成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

02

君臣知遇,但难以成为千古榜样,最终身败名裂。

年羹尧不仅在西北事务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在有关重要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更是频繁的与他交换意见,给与他很大的权力。

平定青海叛乱后,雍正把年羹尧视为自己的“恩人”,尽管雍正知道这么说有失至尊的体统,但还是情不自禁地说了。

雍正甚至下旨说: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由此可见,雍正对于年羹尧是如何宠信和恩遇。

年羹尧在平定青海后进京,雍正因为他“能宣朕言”,令其“传达旨意,书写上谕”,俨然成为总理事务大臣。

雍正对年羹尧宠信优渥,并希望他们彼此能够做个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

但此时的年羹尧却志得意满,骄横跋扈,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终招致雍正的警觉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

03

不思悔改,咎由自取,与卸磨杀驴无关。

年羹尧自恃功高,擅作威褔,在王公大臣面前耍耍威风也就罢了,居然在雍正帝面前也行止失仪,“御前箕坐,无人臣礼”。

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号称“年选”,不仅要优先录用,还以他为主形成了小团体。

贪敛财富,居然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

年羹尧的所作所为,不仅大大刺伤了雍正的自尊心,而且令他非常失望。雍正专门下谕旨劝导: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在这个朱谕中,雍正改变了过去嘉奖称赞的语调,已经在警告他要慎重自持,但年羹尧却反应迟钝,没有警觉。

这或许就是题主所言,不肯向雍正低头认罪吧,这已经不是过错了。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先是解除年羹尧的川陕总督,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进而尽削其官职,缉拿押送进京会审。

最终给年羹尧开列了92款大罪:

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

雍正说,这九十二条中,仅仅应服极刑及斩立决的罪状就有三十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名噪一时,于是开恩赐其狱中自裁。除了斩杀其子年富,并没有诛灭其三族。

总之,在豹眼看来,年羹尧作为读书人,平定叛乱,镇抚边陲,报效君王,皇恩隆盛。正如他自己所说,三代受恩,理该知足。但却放纵贪欲,骄横跋扈,失去了文人该有的品行修为。最终得到这个结局,是自己找的,不能埋怨别人。

豹眼专门查阅了时人及后世史学家的评论,没有替年羹尧喊冤的。

《清史稿》记载:

"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这个定论,应该是公允的,做臣子的就该有做臣子的样子。不管你功劳多大,都不能不把帝王放在眼里哦,否则就是自己找死,谁也救不了他。

就年羹尧作到这个份上,不是求不求请,认不认错的问题了。如果他有所畏惧、忌惮,就不会到这个地步;到了这个地步,就没有任何挽救的机会了。

7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年羹尧?这三字在雍正的心里边分量可不是一般的重,打心眼里雍正是真真的想和这年羹尧整个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

话说年羹尧这主,是个只懂进不懂退的粗汉。而大家伙的印象当中雍正是个薄情寡义的主,干点嘛都扣扣索索的,别人从国库里借一两银子,这都要逼着人家砸锅卖铁的还上。

这两人撞一块,结局能有个好吗?

您这话说的对,但他也不对!当然您也别急着反驳,俺给您说道说道,说道完这事,您搁心里边吧嗒吧嗒看看是不是这个理。

那咱就先从年羹尧的身上说起吧!

年羹尧的结局大家伙都知道,最终落一个大牢自杀的结局,其实照着雍正的薄情寡义的个性,要不是念着他和年妃的好,灭门都算是轻的了,就这结局给足了他的面子。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人要唠叨两句:“还好那?他儿子年富那脑袋瓜子都让人给剁了,这咋说呢?”

咋说?咱就说说这判决,年羹尧的老爹年遐龄和他哥哥年希尧官帽子全撸了,但罪过全免,也就是说他们老年家,除了年羹尧这一支,其他支系和这事没多大关系,命都保住了。

年羹尧的大小子年富直接砍了,其他儿子到了十五岁的头上全拉边疆喝着西北风看边界去了。

而年羹尧一大帮子幕僚都被砍了小脑瓜,这还不算家里边的所有亲戚全都发配到了宁古塔给披甲人当奴隶去了。

这判决要是这么看,雍正似乎对这年羹尧恨到了牙根子上了。但这事还有后边呢,也就是第二年,这事缓和了一段时间之后,雍正又赦免了年羹尧的儿子,提溜给了他们的爷爷年遐龄管教。

瞅见没,这事他们老年家除了年羹尧和长子年富,其他人压根就没事,啥西北风不西北风的,留着给别家的孩子喝吧,倒霉催的就是那帮子幕僚。

吧嗒出个味来了吗?雍正还是念年羹尧的好,年羹尧留了个全尸,代他受罪的是他的大小子。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这是为嘛呀?就因为年羹尧立的功劳?可这也不符合帝王手里边的帝王之术啊,尤其是这个冷面帝王雍正啊,这不符合啊?”

啥不符合!这里面的情分有他妹妹年妃在里边,雍正是把他当大舅哥的看,而不是一个大臣来看,所以这罪才轻了。

接下来咱说说年妃的事

说道这里,估计还有人要说:“不是说这年妃蹲在紫禁城里边飞扬跋扈的,整根尾巴都能整天上去了,还给她留面子,老梁你蹲这胡说八道呢吧!”

你快拉倒吧,被电视剧毒的都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了,电视剧里边的事你也真信,导演逗你玩呢?瞅见没那天天蹲墙根底下,摸大鼻涕,乐的和一个傻子的货就是导演,他都快笑死了,你还当真?

雍正都爱死这年妃了,要年妃能活到他哥哥年羹尧出事的时间点上,除了年羹尧必死之外,他那大小子年富那吃饭的瓢还能好好的长在大脖子,顶多遭点子罪而已。

啥?您要证据?

第一点,年妃打首次开始生育到死,一共十一年,这十一年雍正的娃都是年妃肚子里出来的。

第二,雍正头一年登基,立马就给这年妃升成了贵妃,这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

第三,年妃的身子骨一直就不好,到了雍正三年的时候,这身子骨更是一落千丈。雍正一直把这事装心里,这就想着冲冲喜,乘着祭天大典的时候,又给升为了皇贵妃。

就这还不算,祭天大典一结束,他连第二天的百官朝拜都顾不上,压根就没有等到第二天,当天就返回了圆明园。接下来的五天里,除了发出两道关于各省缉盗和江南四县免赋税的上谕之外,雍正啥事都没有办,一直守在年妃的眼跟前,而年妃就在这个月死在了圆明园。

大家伙也知道,雍正那是个勤勉的皇帝,五天时间啥也不干,这事少啊!

第四,就为了办这丧礼,又是五天啥也不干,就办这事了。而且在这丧礼期间亲王以下下奉恩将军以上(这是宗室里边的人),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的官员(这是朝堂上的官员),要求朝夕三次齐聚举哀。

那规格不可谓不高啊,一帮子人小心谨慎再小心谨慎的办差,还是把愤怒的雍正给撩毛了,一家伙给议了罪,一帮子尚书侍郎将两级留用。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这还不是瞅年羹尧势大,摆在哪里给年大将军瞅的吗?”

拉倒吧你,咱瞅瞅雍正的评语: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

就这评语,年羹尧完蛋了都没有改。

后边的事,就能证明,这压根就不是虚的,是实打实的。

第五年妃死了之后,就给雍正留了个八阿哥,结果到了雍正六年的时候,这八阿哥去了。这把个雍正疼的,下葬的时候这八阿哥是按照亲王的待遇下葬的,还加入了引幡仪式。

就这仪式,当年顺治给董鄂妃的儿子荣亲王下葬都没有用到过。

这时间点上八阿哥算是亲王了,而那会乾隆包括他那帮子兄弟连个贝子都不是。

爱屋及乌听过吧,这就是!把个乾隆和他的兄弟羡慕的不要不要的,这不是爵位不爵位的问题,这是嫉妒父爱的问题。

第六,雍正死了以后,这年妃和皇后一同随着雍正下葬泰陵的。您要说是雍正不喜欢这年妃,会有这待遇,拉倒吧!

咱总结一下

年羹尧的老爹年遐龄死了,那是雍正下旨给了一个一等公礼下的葬,他那大哥年希尧也是第二年,也就是雍正四年的时候,又开始启用,后来都到了一品的左都御史。

您自己个觉得呢?这事有点意思吧!

您要说年羹尧不想低头,那是他占在了大舅子的身份来说事,感觉自己个没毛病,还有功于雍正。雍正到也是想站着大舅子的身份说事,可他还有一个帝王的身份,这身份不能退。

得咧,俩人把身份给弄拧巴了。

“俺不想反你!”

“俺又没说你反俺!”

“那你把俺抓起来干嘛?还要俺的命啊!俺整了那么些个事,都不是为了你?”

“为了俺?你是为了皇上!你是俺大舅子,但俺更加是皇上,皇上的面子你也敢驳?反了天了你!”

“俺就是你大舅子,啥皇上不皇上的,俺不听,俺就是不听!咋的啦,有本事把俺脑袋瓜子给摘了!”

“摘了就摘了!”

好吧,事就是这个事,您说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8

辉煌的业绩冲昏了年羹尧的头脑,加官、晋爵、赐第、赏金,该有的荣誉都达到了顶点,新的政权维稳,雍正不但军国大事与年羹尧商量,连官员任员都要先问年大人,清算皇子扮演重要角色,连监管允禟这种宗人府事务都交给年羹尧办理,不仅如此,年羹尧的父亲都给巴拉出来,给了太傅衔,一等公,他儿子年富也是男爵,就连年羹尧家里的奴才,都赏了4品顶戴,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年羹尧的发迹就是参照,他当然有其骄傲的资本。

雍正以92条大罪弄死了年羹尧,92条罪一句话概括,妄自尊大,不守臣道。

在年羹尧心里,自己是雍正的社稷重臣,就算要打击也没这么快,因为新政权还需自己去帮忙稳定,过程中也有逾越,但雍正都处处维护,从宽免罪,年羹尧被清算的前3个月,也就是雍正2年11月,有一工部郎中叫岳周,向年羹尧贿赂2万两想更进一步,此事被雍正知晓,两人都应该问斩,但年羹尧屁罪没有,还帮着岳周说好话,岳周由斩改为监侯;四川巡抚蔡珽惩罚属下重庆知府蒋兴仁,蒋兴仁不堪自杀,按律当重罪,年羹尧辩护,蔡珽竟然无罪,年羹尧更加日渐骄迈。

图中是雍正批给年羹尧的折子,内容是: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这种缠绵的句子,怎不让年羹尧昏头呢?

清算年羹尧从雍正3年2月开始,新年群臣都要上贺表,年羹尧不知怎么搞的,贺词里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一语误写,雍正紧抓不放,说他对自己不敬,这事儿放在以前根本不是事,这词怎么理解也没大错,但雍正偏偏往牛角尖里钻,训斥年羹尧,似乎得到信号的众臣们纷纷弹劾年羹尧,4月,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这是个什么职位,从一品的地方最高武官,大概相当于总督,虽然较大将军逊色不少,但也是武将奋斗的最高目标,年羹尧不以为然,雍正只是想略施惩戒,自己当奴才的老实受着即可。

年羹尧死后,准葬于绵阳家族墓。

因为年羹尧相信,自己是雍正的自家人,不管怎么弄,总会调回去的,所以对自己的危机毫无准备,调任杭州时左拖右拖,到了杭州后还端着抚远大将军的架子,到处斗威风,不把地方官吏放在眼里,《啸亭杂录》记载“鬻薪卖菜者皆不敢出其门”,啥也不干,就等着亲爱的雍正皇恩浩荡,直到12月,年羹尧接到自裁圣旨时,仍然在幻想自雍正会降旨赦免,直到监刑的官员催促,再不动手就帮忙了,才绝望自缢。

9

在历史上,年羹尧不但向雍正低头认错了,而且为了求生,简直把自己贬低得非常卑微。

年羹尧这个人,由于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戏说和改编,似乎在他飞扬跋扈的背后,还有一种宁折不弯的气质,实际上,年羹尧居功自傲,飞扬跋扈是有的,宁折不弯,跟雍正刚到底是没有的。

年羹尧是一个文官出身,入过翰林院,后来外放地方官,直到做到川陕总督这种封疆大吏,其支持者都是康熙帝,可以说,年羹尧在康熙朝的升官发财,主要源于康熙帝对他的赏识,而不是他跟雍正的关系。

雍正在康熙朝末期开始筹划夺嫡,此时年羹尧才深度地参与了进来,一来是年羹尧跟雍正关系匪浅,年羹尧是汉军旗人,而雍正据说是该旗的旗主,这才有了年羹尧是雍正潜邸旧人的说法,二来是年羹尧此时已经是封疆大吏,掌握西北用兵的粮草转运等权力,雍正为了钳制夺嫡的对手,在西北带兵打仗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必须要拉拢并控制住年羹尧,以为其所用。

因此,二人的关系进一步加深。无论雍正是不是康熙帝最后选定的继承人,反正雍正帝顺利继位了,这不得不说有年羹尧的一份大功。

雍正继位以后,面对内忧外患。内是八爷党,外是青海的叛乱。他的皇位并不稳固。所以,雍正又使用年羹尧去青海平叛。

从雍正元年到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叛成功,这段时间,雍正跟年羹尧的关系非常之密切,甚至于超乎普通君臣的界限,超出主子门人的界限。因为雍正明白,搞不好青海问题,他在朝廷里就不稳固,八爷党就会兴风作浪。

年羹尧平定了西北的叛乱,给了雍正新朝极大的帮助,让雍正的声誉和威望也达到了新高,年羹尧又是大功一件,甚至,雍正还称年羹尧是他的恩人。

年羹尧立下这件大功,使他自以为功高盖主,忘乎所以,开始飞扬跋扈起来了。

他在回京觐见的时候,不断写折子参人,指挥雍正帝撤掉西北的封疆大吏,换成自己的人,甚至于演变成了有名的“年选”。

他凯旋归京以后,又趾高气昂,不把满朝文武放在眼里。他对雍正倚重的另一个夺嫡功臣隆科多也颇有微词,搞不好关系。

所以,即便雍正帝给了他无数荣耀,他也没有在朝廷站稳根基。

飞扬跋扈也就罢了,他甚至跟八爷党里的九阿哥有理不清的关系,这也成了后来他的罪状之一。

由于他的个人性格问题,以及“年选”的问题,他得罪了很多朝廷大臣。很多人不断地参他,比如西北被他参过的官员,以及封疆大吏田文镜和李袚。

雍正帝也有卸磨杀驴的意思。

他刚打了胜仗没多久,雍正就找借口撤了他的总督之职,改派到杭州任杭州将军。接着杭州将军也撤了,以各种罪名押解到北京,交给议政王大臣议罪。

在这个过程中,年羹尧并非跟雍正死扛,因为他根本刚不过啊。

甚至在囚牢里,他还写了乞罪的折子,说自己知道错了,自己要改,自己还正当壮年,还能给雍正效犬马之劳,求雍正念在主子奴才一场的份上,饶了自己一命。

年羹尧是进士出身,做过翰林,虽然他被目为雍正潜邸的旧人,可是说他是雍正的奴才,却算不上。而年羹尧为了活命,自称奴才,已经把自己的尊严贬低了。在清朝前期,非满人的大臣里,一般武将才自称奴才。

然而,雍正还是把他杀了。

至于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把年羹尧塑造成死不认错,跟雍正刚到底的形象,则是为了电视剧里的戏剧冲突而已吧。

10




答:啥?“年羹尧为什么宁愿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

我去!

这开的是哪门子国际玩笑?!

年羹尧不过是清廷的一条狗,一条专门替主子猎食的狗,大凡这样的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瞧主子的脸色行事,怕死。

我们不妨来看看年羹尧在怕死道路上的丑陋表现。

从雍正三年四五月起,雍正开始撸年羹尧,其他臣子嗅到主子的心思,蜂拥而起,弹劾年羹尧的奏章如雪片一样飞向雍正的龙案。

雍正将这些章奏原封发给年羹尧本人,令他逐条“明白回奏”。

年羹尧吓得大小便失禁,魂不附体,装可怜,搏同情,上奏折称自己自雍正三年入春以后,饮食减少,夜不能寐,二月初吐血三次,渐觉头晕,办事也力不能支,到三月病势稍好,但身体瘦弱。

雍正冷笑不已,朱批语刺“你的精神再不得短少”“凡有言及你病者,朕皆难信矣,况你再不得病?不用这些作为,君臣彼此徒寒心耳。”

雍正三年四月十八日,吏部发咨文,免年羹尧川陕总督一职,改调杭州将军。

年羹尧在诉病搏同情失败后,只好秉承旨意,写谢恩折子,一个劲地埋汰自己,说自己一个庸碌小人,竟获恩宠,担任封疆,现在身患上重病,昏聩日增,办事经常出错,皇帝调自己到杭州将军这个“简缺”上来,是天恩眷顾,是关爱自己,保全自己,真是不胜感激。

年羹尧以为,自己如此卖乖弄巧,可渡难关。

哪料雍正杀心已起,不能再挽,痛批说:“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览之,实实心寒之极!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

与此同时,雍正积极调换川陕班底,命另一条著名鹰犬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此人被社会讹传为武圣人岳飞后裔,曾静师徒曾想鼓动他起兵反清,结果被卖了,酿成流祸无穷的“曾静案”。

年羹尧离陕之前,以为岳钟琪是可以抱负自己家小的好朋友,哀求说:“我明日起身,又有一件事托你。我的两个儿子,一名年富,一名年斌,河东盐商傅斌,即此二子之名捏的,求你照看。”

岳钟琪回道:“河东盐务现有钦差部堂审理,令郎未必能行盐了。”

年羹尧说:“如不行就罢了。我的事凡可照应者,务求照应。”

岳钟琪回答:“君恩友义,轻重自分。无论事之大小,断不敢隐晦存私,诸事总在圣恩,照应二字不敢如命。”

这些对话,岳钟琪作为一条比年羹尧更加忠诚的狗,也一一上奏给雍正皇帝。

年羹尧离开西安后,还心存幻想,认为自己是遭到奸臣陷害,苦于没有机会到御前剖白倾诉,所以,到了江苏仪征,还想抓着一根救命稻草,滞留仪征不行,上书雍正帝,请求沿运河北上,进京面圣。

雍正大怒:你滞留在仪征不走,是想玩“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把戏?那好,杭州将军你也不用当了,直接降为闲散章京,在杭州旗营内听候新任将军安置。

年羹尧于是被安排看守杭州城的东门——太平门。

《啸亭杂录》载,年羹尧在杭州期间,象条丧家犬似的,经常坐在涌金门旁发呆,哪有什么“宁愿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的派头?他是认错得不到接受。

当然,真正敢向清廷叫板,宁死不屈的英雄也不是没有。

比如太平天国反清英雄石达开、陈玉成。

这两人都是世间罕见的奇男子、伟丈夫。

石达开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大渡河兵败,主动就缚。

石达开走进清营,见了四川总督骆秉章的第一句话就是:“吾来乞死,兼为士卒请命!”可谓历历落落、义薄云天。

陈玉成十四岁参军,十七岁为将,二十岁为帅,二十二岁封王,勇敢善战,喜打硬仗、恶仗,力尽势屈避走寿州,被奸人擒送清帅胜保营中。

《被掳纪略》载:胜保想以荣华富贵来诱降,陈玉成怒斥:“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不久,于押解进京途中就死,时年二十六岁。

畏死趋生,乃人之正常反应,年羹尧的表现,其实也属正常。

但不知后人何以要美化年羹尧此等鹰犬之徒为坚贞不屈的大英雄,而置真正视死如归的大英雄石达开、陈玉成等辈而不见,诚为可怪。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