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少帅朋友们应该会对张首芳印象深刻,这是个典型东北大妞,敢作敢为,为弟弟可以和爹拼命,最后让谁也不怕的张作霖害怕。
但历史上张首芳并不如此。作为张作霖大女儿,张首芳生于1898年,当时张作霖年仅24,刚因甲午战争战败,原本是军人的张作霖,逃回家乡辽西,才和张首芳母亲,赵春桂结婚。由此可知,张作霖当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小角色。张作霖在家乡待了几年,不甘寂寞的他开始换活法讨生活,这活法就是土匪,等土匪越做越大后,张作霖才发迹,于1902年被清政府收编,从此走上青云直上之路。而张作霖原配赵春桂,是张作霖人生低谷时伴侣,也是发迹前的发妻,随着张作霖地位越来越高,男人坏毛病就出来了,那就是喜新厌旧,张作霖开始对赵氏渐渐疏远。为此赵氏郁郁寡欢,年仅38岁就抑郁成疾去世了。
她去世前已经为张作霖生下3个孩子,分别是长女张首芳,弟弟张学良和张学铭。妈妈去世后,作为姐姐的张首芳就担负起照顾二个弟弟任务。张学良小时,深受姐姐疼爱,姐弟关系非常好。张学良只要受欺负,姐姐都会出头。也因此晚年张学良提到姐姐时,满脸都是感激和怀念之情。
这个在电视剧《少帅》中有段也表现过。
情节如下:张作霖枪决小舅子戴宪生,张学良得知后,认为戴宪生罪不至死。于是借题发挥把私塾老师气病了。张作霖听闻大为恼火,对张学良大打出手。这时全家苦劝都没用,唯有姐姐张首芳护在张学良身前,拿一把菜刀恶狠狠对父亲说:“你再打六子,我砸碎你脑袋”。随后说:这里不是我的家,我要去找我妈妈。”
女儿的决绝还有男人的愧疚,让想到张首芳母亲的张作霖就此沉默,最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张首芳和张学良就这样互相扶持互相照顾,直到出嫁为止。
军阀出生的张作霖,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特别是对待儿女方面,尤其如此,他曾制定十条家规,第十条是,“子女婚姻不得自主,须由张作霖一人包办。”。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封建教条主义,也因此注定了张作霖女儿们的命运那就是沦为其政治交易牺牲品。
张作霖6个女儿,张首芳、张怀英、张怀瞳、张怀卿、张怀曦、张怀敏。在张作霖被死前,前面4个女儿都被其包办了婚姻。而张首芳丈夫就是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的二公子,鲍英鳞。
这鲍英鳞和张学良曾一起在东北讲武堂学习骑兵科,是同学关系,也是当时东北知名的官二代。鲍英麟与张首芳结婚后,自然成了张作霖姑爷、张学良姐夫,这桩婚事可谓是亲上加亲,张作霖也因此稳固了东北王的位子。
真实的张首芳从小性格乖张,泼辣刚烈,就连张作霖还有几个姨太太见了她都要让三分。但即使这样的性格,她还是服从了父亲命令,嫁给一个从来都没见过面的男人,不得不说是时代弄人!
这段从未谋面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幸的,这鲍英鳞有着和所有公子哥一样个性,就是风流成性,不顾家,婚后鲍英鳞依然拈花惹草,时不时传来的桃色新闻,让原本就没有感情基础的两人,越来越嫌弃对方,虽如此,但保守的张首芳还是觉得,离婚是件丢人的事,就这样一直维持这段破碎的婚姻。
可惜感情总是你情我愿,随皇姑屯事件发生张作霖被炸死。
张首芳在鲍家待遇越来越差,开始几年因弟弟张学良执掌军权,张首芳尚可依仗胞弟势力,鲍家也不敢完全冷落他!可谁知道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这下张首芳在鲍家地位就急转直下,鲍二少爷另觅新欢不说,还对张首芳报以拳脚。直到后来鲍英鳞提离婚,张首芳也是名门之女,须得照顾颜面吧?不肯离婚有何用?就此,张首芳被鲍家赶出家门。
而自己唯一的靠山,弟弟张学良却因为西安事变,被软禁。姐弟俩一度失去所有联系。直到1947年,张首芳才收到张作霖旧部从南京转给她的信,张学良与张首芳终于联系上了。
张学良在信中告诉张首芳,自己身体很好,精神不错,就是眼睛有点花。张首芳捧着弟弟来信,泣不成声。对张首芳而言,父母去世,弟弟就是唯一,得知弟弟活着,只是被囚台湾,张首芳心终于落下。
1947年新春刚过,张首芳准备前去台湾看望张学良,却因为身份特殊未获批准。同年5月,张学良老部下莫德惠获准去台。张首芳拜托其将一些生活用品、家庭照片和家书带给弟弟。莫德惠回来时捎来少帅亲笔信,信中说要一部《明史》。为此,张首芳专程去北平,买书寄到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张首芳定居北京,日子过得很凄惨。周总理得知此事后,特意调拨一处住房给张首芳,还每月发放生活补助,使其安度晚年。最后张首芳于1954年病逝。
如何评价这样一个豪门大小姐,只能说时代弄人吧。从小出生名门,自幼娇生惯养,养成任性、拨扈恣态。一旦遇到生活波折,她就没能力面对复杂的社会。她其实是封建残余思想的牺牲品!按照张首芳本来性格,如何肯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如果她有自主选择权,又如何会选这样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最后的他还是无法逃脱维系家族门第的颜面的现实,最后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