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谢邀请!前几天看中央十套说永乐大典全套书可能存在于嘉靖的陵墓内,只是现目前的考古水平不允许挖掘,永乐大典全套可是有四十立方米啊,卡车装三卡车!全手工抄写,先人真是伟大!如果真还存世那真是极好!别说有什么四库全书可以替代和媲美。



在清代光绪 二十六年(1900) ,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军队侵入中国北京, 大肆掠夺与破坏, 《永乐大典》亦遭浩劫,大部分被焚毁,未焚者多 被劫走,运往英、美、法、日等国。流散于世界各地的《大典》残书, 经数十年反复搜集,查得共有 300 多册,约 800 多卷,不到原书的百分 之四!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无不为之痛心。 但即使是残存的部分,仍然令人惊叹于它的浩瀚,仍然有很多学 者从中发掘出很多珍贵的学术资料。因此,每个做学问的人都不免会 想到:要是《永乐大典》能完整地重现于人世,那有多好! 近年,中国北京有一位学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这个愿望, 有可能实现! 这不是幻想小说,更不胡说八道,而是有相当可靠的根据的。 原来,八国联军毁坏窃掠的,是明代嘉靖后期重抄的副本;后来 陆续搜集到的残本,也都是副本。至于正本,迄今连一页也未曾发现, 其下落也一直没有正式的确切的记载。有的说是重抄后归于南京毁于 火灾的,有说是清嘉庆间失火于乾清宫的,又有说可能于明末被焚于 经推敲就显出漏洞,不能令人信服。 最近,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栾贵明为残存的副本影印本所编的 《永乐大典索引》 ,在该书序中栾先生提出:正本当是被嘉靖皇帝死 后带进坟墓中去了。 栾先生的论证相当有说服力。至少我对此是相信了。 原来,明世宗嘉靖皇帝对《永乐大典》 “殊宝爱之” , “时取探 讨” , “几案间每有一二帙在焉” 。甚至在他的谕书中,也引用过 《大典》的内容。1557 年,有一天宫内失火,嘉靖首先命人抢运此书, 一夜中竟下谕三四次。足见此书在他心中的份量。至 1562 年,嘉靖命 人“重录一部,贮之他所” , “以备不虞” 。但栾先生提问:为什么 在宫内失火五年后,才下令重抄呢?除去“以备不虞”的光明正大的 理由之外,还有其他缘故吗? 嘉靖下令重抄此书后,过了四年另四个月,就死了。而他死后三 个月下葬,葬礼刚毕,新皇帝隆庆便宣布《永乐大典》已抄成,并多 次赏赐参与重抄的儒臣。 《大典》正本失踪的时间,与嘉靖的丧葬期 如此重合,令人不得不想到正本的去处。试想,既有对此书价值的深 刻认识,对祖宗(永乐皇帝)的崇拜,又有对此书“殊宝爱之”的占 有动机;既有达到占有目的的巨大权力,有周密设计的智谋和严加保 密的手段,还有道佛“转世”的迷信妄想

——这些,除了嘉靖帝以外, 还有谁呢? 栾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古代皇家修典既成,在大肆张扬、下谕 褒奖的同时,必然多次载记该书典藏于何所,并在官修书目中著录, 以显示皇恩浩荡。这是国家修典的定式。 《永乐大典》的重录,却成 为仅有的特例,并没有这样做。历来以简明扼要著称的《明实录》 , 记载皇上对《永乐大典》重抄诸臣的表彰及爱怜之情,却连篇累牍, 不嫌其烦,可偏偏都未提及《永乐大典》正、副二本分藏在什么地方。 这确实令人非常费解。显然,如果写出一处来,那另一处究竟在哪里, 就会引出更大的疑问。看来,这是有意的隐瞒。因此,栾先生认为可 以肯定, 《永乐大典》正本的消失,带有明显的人为的突然性。 栾先生从事《永乐大典》研究和编撰索引,是钱钟书先生悉心指 导的。本来,钱先生还答应为这部索引写序。那么,栾先生的上述见 解,肯定曾经与钱先生讨论过。不知钱先生如何看,可惜先生已驾鹤 仙去。不然,我们倒可以听听这位当代最睿智的大学者的看法。 当然, 《永乐大典》到底是否做了嘉靖的陪葬物,在打开他的永 陵地宫前,栾先生的说法只是一个合理的推测。但据栾先生估计, 《大典》全书大概有四十立方米体积,并非等闲小物。即使暂不发掘 永陵,以现代科技手段,也当能够探测出来。而只要地下玄宫没有进 水,这部人间瑰宝就一定完好无恙。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可以想一想, 有朝一天《永乐大典》完整出土,将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中国文化 发展的历史,将有哪些章节得重新改写,现在简直无法估计。但可以 肯定地说,会有许多出乎现在人们意料的补充和改变。在全世界人类 中,古代中国将再次成为最令人惊羡的焦点。那时候,我们将会宽宥 地认为,四五百年前的嘉靖皇帝的巨大贪欲,反令后世受益。 栾先生的推断,也许很快就可以证实。那么,如何动用最先进的 科技手段,万无一失地将《永乐大典》出土和保藏,就不只是中国的 事,而也是与全人类有关的大工程了。一百年前,那些侵略中国的国 家欠了中国人民一笔巨债,也欠了世界文明和人类良心的一笔巨债; 而到时候,历史老人也许会给那些国家的政府提供一次“还债”的机 会吧。 我们期待着。

最佳贡献者
2

明代文化的一件璀璨瑰宝,亦是多少国人近代记忆里的痛苦心结,当属《永乐大典》。

这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自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起,就集倾国之力开工:明初大才子解缙“领军”,召集各地文士学者两千一百九十六人,以《洪武正韵》的韵目分列单类,辑录从经史子集到“农艺”“工技”等门类的图书八千多种。历经数年艰苦编纂,终于在永乐六年(1408)冬天,完成了空前成果:全书目录六十卷,共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总字数三点七亿。好似一个巨大宝箱,把中国历代文化牢牢护好。

而以图书内容说,《永乐大典》更是价值连城,它不仅收录了从先秦至明末的各类儒家正统典籍,在图书内容的选择上,更尽显广阔的胸怀。包括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甚至戏曲等“杂学”,《永乐大典》也照单全收,从来不作一丝一毫删改,认认真真誊抄进去。清代学问家纪晓岚就曾感叹:就连许多本以为失传数百年的冷门医术,竟都能从《永乐大典》里找到原版——多少濒临失散的中华文明成果,全靠这部典籍保存下来。

而且,哪怕抛开《永乐大典》的内容,单看《永乐大典》的图书外观,精美的既视感也是扑面而来:全书三点七亿个字,每个字都是以端正的楷书,抄写在印有朱丝栏的上等白宣纸上。每一幅书中的图画,也采用精细的白描绘制手法,图案无比精确。书面更以粗黄布包裹。可以说,这每一卷书本身,都堪称无比精美的藏品。

这样精美且包罗万象的瑰宝,就好似一片浩瀚的海洋,只要翻开书页,就如同遨游其中,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历程尽收眼底。《永乐大典》完工一个半世纪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也在其中“遨游”得心旷神怡,更因嘉靖三十六年(1557)皇宫火灾的惊魂,生怕《永乐大典》被毁的嘉靖帝,也就做出了重录《永乐大典》的决定。然后又是历经六年,几乎是一丝一毫的完整复刻,重录版《永乐大典》也终于落成。

也正是在重录版《永乐大典》完成后,原版的《永乐大典》,也就从此下落不明。不过在当时,这事儿除了被当做谈资外,也没怎么被关注:一个重录版,就足以让多少人仰望了。

可是,随着明清易代,重录版的《永乐大典》,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厄运。先是在清代“康乾盛世”时,这被保存在翰林院,理论上应无比完整的《永乐大典》,就已经散失了两千四百二十二卷。随着清王朝的越发腐败,鸦片战争爆发前,珍贵的《永乐大典》,更被各级官员夹带私货,偷偷带回家收藏。甚至市面上,都出现了高价售卖的《永乐大典》散卷。

随即而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更成了《永乐大典》的浩劫。肆虐北京城的英法联军,当然也没放过翰林院。大批的《永乐大典》就此被劫走。十九世纪下半叶,大清朝的翰林院,好似成了自由市场,珍贵典籍流落民间都不是奇事。光绪元年时,清王朝翰林院保存的《永乐大典》,就只剩了不到五千册。到了甲午战争前夜时,更只剩了八百册。“缩水”速度,瞠目结舌。

而痛彻心扉的庚子国难,成了这八百册《永乐大典》的再一次噩梦。存放《永乐大典》的敬一亭被毁,精美的《永乐大典》图书,竟被八国联军士兵拿来堆砌工事,甚至还用来给炮车垫道。八国联军的随军官员们,也纷纷趁火打劫,玩命搜罗《永乐大典》。这些拿人国宝不脸红的强盗们,临走还得意炫耀:“将来中国遗失之文字,或在欧洲出现”——你们的《永乐大典》,归我们了。

如此几番浩劫下来,待到清朝灭亡前夜,清政府手里的《永乐大典》,只剩下了可怜的六十四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各方面努力,前苏联日本东德相继归还了《永乐大典》散卷,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永乐大典》总数有221册,加上上海图书馆的收藏,以及世界各国收藏的《永乐大典》散卷,这部曾经三点七亿字规模的宝典,如今仅剩三百七十册,仅有的残本,浮萍般飘零世界各地。

《永乐大典》“副本”散失的过程,何尝不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缩影。仅存的图书,精美的扉页,却无比刺痛人心。

当然,这部令人痛惜的宝典,也到底留给了后人一个念想:“副本”散失了,永乐时代编纂的“正本”,还有可能重见天日吗?

以相关史料记载,当嘉靖帝“重录”《永乐大典》时,昔日的“正本”显然还在。却随着嘉靖帝的去世和下葬,悄无声息的失踪。明朝学者方履中认为,这部“正本”毁于万历年间的火灾。《国榷》的作者谈迁认为,它毁于明末枭雄李自成之手。但对照相关史料,这类说法却都是孤证,缺少过硬证据。

而在近代以来,钱钟书等学者们,也提出了惊人观点:《永乐大典》的“正本”,很可能随着嘉靖帝的去世一道下葬,保存在埋葬嘉靖帝的定陵之中。可这个说法,也仅仅是后世学者的推测。何况以定陵的自然条件,这部《永乐大典》纵是真在里面,又是否能熬过时间的考验,至今仍然留存?显然,这是一个极不乐观的事情。

但无论它是否还有重见天日的一天,《永乐大典》的悲情命运,永远都是一个心痛的教训:一个不能自强的国家,纵是历史再悠久,又怎能守住文明的传承?

参考资料:张忱石《永乐大典史话》 、赵午鸿《〈永乐大典〉:精世珍品的旷世磨难》、胡玉梅《永乐大典下落成谜》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3


《永乐大典》,若是谁得到,必定焚香祷告,这是天底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宝贝!哪怕庚子赔款的四万万五千万两白银,恐怕也抵不上这一套书。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命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22937卷,11095册,三亿七千万字,汇集古代图书七八千种,被公认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足以证明中国文明未必最古老,但用汉字书写的文明却最丰富,三千年绵延而不绝,别无分店!

《永乐大典》是否还有可能出土完整版本,首先我们要清楚《永乐大典》一共有几个版本,现在的情况如何。

《永乐大典》一共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完成的《永乐大典》,也称永乐正本或永乐本;还有是嘉靖皇帝在位期间重录的嘉靖副本或者嘉靖抄本,这两个版本在内容、大小、格式、字体等等方面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差别。

现在全球仅存800余卷,400册左右,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去的30多个单位和个人手中。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藏有约221册,中国台湾图书馆藏有60册,这60册是从战火中远渡重洋先到达美国,后运往台湾而留存下来的。同时,这所有的《永乐大典》都是嘉靖副本,并不是永乐正本。



嘉靖皇帝虽不是一位功勋卓越的皇帝,但是对《永乐大典》却是一往情深,枕边读物即是《永乐大典》,在嘉靖36年,宫中发生大火,嘉靖帝多次发号命令,抢救《永乐大典》,之后便开启了浩大的重录工程,嘉靖皇帝要求,两个版本要分藏两处,秘不示人。至于藏在宫中的哪一个地方,没有明确的记载。

《永乐大典》正本仅有一套,但是却从未现身过。有种说法是,毁于乾清宫大火,但是根据《天禄琳琅数目》记载,并没有《永乐大典》;还有人说毁于明亡之际,李自成的大火,但只是一种猜测,无法证实;最有可能的一种是,作为嘉靖皇帝的陪葬物,埋葬在永陵地宫,因为嘉靖皇帝下葬之后,正本也随之失踪,但是除非打开永陵,否则也不能确认。

至于嘉靖副本为何也只剩下几百册,有研究专家认为,是清朝时,编撰《四库全书》时,需要查阅《永乐大典》,这个过程中,编书官员偷窃了大量的《永乐大典》。在《四库全书》完成之后,官方对《永乐大典》管理不那么重视,一些官员趁机顺手牵羊。

如果说出土完整的版本,只可能是寄希望于嘉靖皇帝的陵墓了。


4

谢邀。子渊出于对《永乐大典》的强烈兴趣,曾经有一段时间专门查阅各类史料和有关部门对外披露的档案,发现答案是否定的——《永乐大典》很难出土完整版本了,而在当今世界,现存的《永乐大典》也非常不乐观。具体的且听子渊为君道来。

▲北京皇史宬

由于《永乐大典》字数太多(总字数超过3.7亿),因此永乐年间只抄录了一部。后来因为嘉靖皇帝非常喜欢此书,这才在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下令重抄写一本,结果一直写到隆庆皇帝登基时才完成。《永乐大典》正本被送回南京文渊阁妥善保存,副本则被收藏在皇史宬。不过到了乾隆年间,这套书只有8000册,所以有不少学者怀疑当时并未抄完。

▲明世宗朱厚熜永陵

对于正本的去向,后世有多种猜测并争论至今。顾炎武认为大典已经全部亡佚,而民间则相信已经用来给嘉靖皇帝陪葬。朱厚熜驾崩时,抄写工作还在进行,便没有立马下葬。但这场葬礼也不能拖延太久,因此很多人相信,嘉靖年间抄本之所以只有8000卷,是急于下葬而没能抄完。然而经现代遥感探测技术证实,嘉靖皇帝的永陵内部严重积水,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意味《永乐大典》原稿已无法让后世看到。

▲反映义和团运动的画作

至于这8000册的抄本,命运也好不到哪儿。早在明代后期,大典就开始流失,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2年)编修《四库全书》时﹐发现该书缺失2422卷,大约有1000册。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藏书被洗劫一空,大典又因此遗失上千册。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清廷组织修缮翰林院时,赫然发现《永乐大典》已不足5000册。更令人气愤的是,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还是相关人员监守自盗,按照《清史稿》的说法,光是文廷式一人就曾盗走百余册。等到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翁同龢组织清查时,大典仅存800册,不到原书的8%。六年后,翰林院又被义和团民焚毁,大典烧毁300余册。

▲明《永乐大典》真品

次年六月,英国交还330册《永乐大典》,没到一个月就被各级官员私吞殆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只有区区64册。如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台北故宫博物院存有62册,美国藏有40册,英国藏有51册,德国共5册,日本各地图书馆和韩国亦有搜集,共计20余册。可叹皇皇巨著,却落得如此境地,不得不令人痛惜扼腕。

5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集。明成祖永乐年间由成祖下令编纂,翰林学士解缙、姚广孝负责编辑。

这部旷世大典只是目录就有六十卷,全套书共有两万两千卷,分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总计三点七亿字。曾经名为《文献初成》的《永乐大典》由二千多名明代学者用了五年时间编成,所收录的内容上自先秦,下至明初,内容广泛丰富。

《永乐大典》的正本被疑在明成祖的长陵之中,但并不能确定。副本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抢掠或烧毁一部分,剩下的两百多册现存北京图书馆。清代高宗乾隆下令编辑《四库全书》,也是一部大型丛书。修书的纪晓岚也曾翻阅《永乐大典》作参考。

历史上编辑大型丛书的时候并不只一次。汉武帝时期刘向、刘歆父子就曾编写过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名为《七略》。隋、唐时期都大量征集过民间图书。北宋时编辑过《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但规模不超出一千卷,无法和《永乐大典》相提并论。

《永乐大典》的正本下落是个迷,如果真在长陵,也有可能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如果不在长陵,这样卷帙浩繁体量超大,真不知道能够藏在哪里。但既然没有明确定论正版被毁,或许真有一天会重出江湖。

6

《永乐大典》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旷世奇书,编辑于永乐年间,全书总共22,937卷,共有11,095册,全书3亿7000万字。

作为一本百科全书,汇总了我国古代接近上万本古代图书,对华夏文明有详实丰富的记载,是几千年来不灭传承文化的最好证明。

毕竟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的年代,完成这样一部巨著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难以估量的,说它价值连城都有点小瞧它的存在价值。

《永乐大典》的前世

当时编辑的《永乐大典》一共有两个版本,一本也就是《永乐大典》原稿,同时还被称为“永乐正本”。

最初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完成于永乐七年,后来在嘉靖时期重新更正修订,虽说作为副本,但是几乎是按照永乐正本完美复刻的一样,各个方面都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几乎没有差别。,

要说嘉靖皇帝对于《永乐大典》的热爱,可以用一往情深来形容,平时看《永乐大典》也成了嘉靖每日的必修功课,枕边时常放一本大典以备随时查看。

作为史书典籍,很容易遭到火灾的侵蚀,大约在嘉靖36年,不料宫中发生大火,最令嘉靖担心的就是《永乐大典》,哪怕是其他宫殿烧毁,也要把它抢救出来。

后来为了防止意外再次发生,不仅派人重新修订,而且对原版进行复刻,尽管这项工程耗时耗力,但是嘉靖皇帝也不敢丝毫怠慢。

为了保障它的安全,修订完成后久派人将其分别秘密储藏,具体在宫中什么位置,没有史书记载,不是当事人也很难知道具体位置。

《永乐大典》的今生

就目前《永乐大典》的存在状况而言,全球总共保存的仅仅只有800卷,还不及全书的二十分之一,而且我国仅存一半不到,至少有400册就因为历史原因流落海外,涉及八个国家和几十个机构个体,整合难度相当之大。

然而不幸的是,这所有的幸存《永乐大典》也还只不过是后来嘉靖年间翻印的副本,真正的原版至今下落不明。

当前关于正版《永乐大典》的猜测也众说纷纭,有人说已经在乾清宫大火中毁于一旦;还有人说明朝灭亡,也给它带来的不可逆转的灭顶之灾;也有可能被闯王李自成带走,当然也有可能成为嘉靖皇帝死后陪葬品。

当然也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嘉靖皇帝仙逝的时候,副本并没有修订完成,随着三个月之后嘉靖皇帝被下葬,正本的去向也扑朔迷离,自此也没人敢肯定正本究竟在何处。

《永乐大典》的未来期许

相信《永乐大典》正本一旦被发现,那将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发现,当然有关于《永乐大典》谜团的正解,或许也就只有嘉靖皇帝最清楚,就看将来在嘉靖皇帝陵墓当中会不会有什么重大发现。

当然为什么会有流传出来的这几百册,也有专家学者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毕竟有时候会有查阅的需要,难免会因为当时有人利用职务之便,将其私藏带出,或只是利用其他书籍置换,最终散落民间,或许也与当时《四库全书》的修订有关。

据说当时乾隆皇帝为了编纂《四库全书》,由于虚荣心作祟,就导致极度膨胀的他,为了能彰显出自己的丰功伟绩,就将《永乐大典》开放,供当时的史官随时随地翻阅查询。

对于精华加以保留,对于其中的原版也是能改就改,甚至改到于面目全非,当然原版也就在那样的环境下被毁弃殆尽。

至今尚未有明确证据表明《永乐大典》最终去向,同时也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关于原本被毁坏的记录,一切未有定数,还是很有希望能发现其原本的。如果按上面分析的结果,出土完整版本的《永乐大典》几乎不可能了。

7


《永乐大典》是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树立自己文治武功天下一统的形象,命大才子解缙和姚广孝住持编辑的。前后用了五年时间,参加编写工作的多达3000多人,以皇家图书馆文渊阁中五代十国宋辽金元及明初累积的“中秘藏书”为基础,另外还派人分赴各地“购募天下书籍”。《永乐大典》汇集了自先秦到明初的各种著作七八千种,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平话,南戏,北剧,工匠,农技,医药等。内容丰富,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订成11095册,三亿七千万字,是我国文化史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嘉靖年间重录之后,《永乐大典》正本去向不明。后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以讹传讹,以至直到今日,已成谜案。

一种说法是毁于明亡之际,郭沫若说“明亡之际,文渊阁被焚”,正本毁于此时。1557年皇宫奉天门三殿等处起火,《永乐大典》经抢救免于烧毁,后来明世宗怕孤本再遭意外,命徐阶等109人用五年时间摹写一部副本。正本放在文渊阁,副本放在皇史宬。明末,文渊阁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放火焚烧,正本被付之一炬。

一种说法是随明世宗殉葬永陵。在明朝皇帝中只有明孝宗和明世宗二人阅读过《永乐大典》。《明世宗实录》里有:几案间每有一二帙在焉,按韵索览。明世宗对《永乐大典》“珠宝爱之”,明世宗在位期间长,对《永乐大典》及其喜爱,所以正本有可能为其殉葬于永陵。如果是这样,那《永乐大典》能够完整出土重见天日不是没有可能。

8

永乐大典出土完整版近几十年或近百年无望了。

原因如下:

永乐大典是姚广孝等内阁人员手抄的,据了解只有正本与副本。正本呢,还不明确是否存在长陵(朱棣墓葬),而永乐副本呢几乎在战火中焚烧,到今天仅存800余卷几乎是散落到世界各地。

上考古学时,老师让看了 明朝陵墓考古纪录片。当时是挖掘的明定陵(朱翊钧),老师的解析是当时技术手段不够以及文物保护的意识还不全面,这次考古挖掘堪称近代考古史的大悲剧。定陵出土的大量丝织品因为没有得到保护措施,出土后就迅速风化了,最惨痛的是龙袍瞬间成灰。因时代问题,一些其他的就不多说了。可以自己观赏下。 所以书籍是有纤维的,它出土后能不能保存还是两说。

明定陵挖掘呢,专家是分析过墓葬空间与形制的,当然也少不了对永乐大典是否存于长陵有深刻研究,我们就可以来看一下当时的研究结果。

  1. 嘉靖死的时候,《永乐大典》的副本还没有抄录完。还有就是是嘉靖帝死后是等待副本抄录完成才入葬永陵。 这只是两种说法。2. 《永乐大典》这部书数量庞大,据说有上万多册呢,一些图书馆也就藏书上万册而已,所以就意味着原来的墓葬结构是要增大空间,永陵的地宫规模和定陵差不多,以目前收录到的资料来看,墓室大小并不足以装载整部《永乐大典》。3.遥感探测已证实永陵内部全部积水,难以勘探。这就不用多说了,作为文物修复专业的学生来讲,即使出土了,不用说考古报告的时间了,只是修复就需要10年左右啊。

综上述,还是那句话,时至今日考古技术手段和多用原因不会发掘或者墓中根本就没有;即使有,修复也是高耗能。 永乐大典是汇集了当时的古今图书七八千种的百科全书。如果真的可以出土将是中国文化史重大发现。

9

《永乐大典》完整版是否存在,莫衷一是。

另类君愿意相信这部伟大的典籍还存在人世间。

《永乐大典》规模之浩大,绝非常人所能想象。完整版的《永乐大典》有22937卷,11095册,四亿个字。如此规模,不仅编纂翻印的工作量浩大,搬运转移和保存起来也不容易。

这部中国历史上最完整的最完美 的大型百科全书编纂完成后不久,就因迁都被分批次移运到北京文渊阁内珍藏,平常除朱棣本人和姚广孝外,连主要编纂者解缙也很难一阅。

朱棣之后的皇帝当中,嘉靖帝喜欢看《永乐大典》,但他只对道教典藏感兴趣,再往后的皇帝几乎都不闻不问。

闯贼入京后,这套典籍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满清主政后,康熙曾发口谕对《永乐大典》严加保护,至雍正时期,仍加以保护,但已经允许部分高级官员借阅,当时的借阅不存在制度监管,许多书籍有借无回,但这还不是成规模的损毁破坏。

乾隆出场后,祸事来了。

为编纂《四库全书》,虚荣心爆棚的乾隆帝将《永乐大典》全面开放,让满清士人予取予求,将原生态的中国古代文献尽情删改,反正他想让诸子百家说什么话就改成什么话,为“毁尸灭迹”,《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后,许多原本都被毁弃。

这是一场天大的劫难,然后等满清这帮孙子滚犊子之前,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永乐大典》再造劫难,更不用说建国后的种种匪夷所思的打砸烧抢破坏了。

当前,《永乐大典》仅800余卷400册左右,损失惨重。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加起来不到原书的4%,有96%的《永乐大典》不知所踪!从11095册到不足400册,历经磨难的《永乐大典》为何还有完整版呢?

另类君揣测,嘉靖帝在位时,曾组织文官对这套百科全书誊抄了副本,历时四年方才完成。嘉靖帝是个智商很高的人,尽管他只对道教典藏感兴趣(想修炼成仙),但他同时对其他的百科知识也很重视,另类君推测,他是想让原本陪葬。

或许多亏了嘉靖,这套中国历史上最完善,最伟大的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才能够留存于人世间,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套百科全书出世吧!

10

我个人觉得,《永乐大典》还有完整存在的可能。

《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派姚广孝和解缙主持编写,动用了3000多人,耗时4年才编写完成。整个大典收录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分门别类,包罗万象。

后来嘉靖皇帝因为宫中失火,害怕《永乐大典》以后会遭遇不测,于是让人重新抄录了一部副本。五年时间,副本完成。自此,世上存有《永乐大典》正副两部。

但是,明亡之后,正本失踪,副本也在战火中散失很多,极其可惜。

先看看副本,副本的经历比较清晰。嘉靖皇帝让人抄录完副本之后,就贮藏在皇史宬配殿之中,满清入关之后,雍正年间开始转移《永乐大典》到翰林院。

从此开始,《永乐大典》副本的灾难性浩劫开始了。官员开始借阅收藏,《永乐大典》开始不断的遭到破坏。

到乾隆年间,副本已经缺失了约1000册。之后官员们接着借阅盗窃,直到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又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抢劫;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永乐大典》副本剩余的部分,遭到了焚毁和抢劫。自此,《永乐大典》副本彻底散失,现如今存世的,也不过剩余400册左右。

所以,副本的命运很清晰,我们能期望的,只有正本的去向。

明亡之后,正本就失踪了,没了消息。《永乐大典》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这么大的规模,就算是拿来烧,也不是一时半会能烧完的。

找不到关于正本的记载,我觉得可能是早已经被藏了起来,官方正史隐瞒了它的去向。

《永乐大典》正本,最有可能在嘉靖帝的永陵当中。首先,嘉靖帝非常喜爱《永乐大典》,经常阅读它,死后用它陪葬,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点,《永乐大典》原先只有正本,没有副本。是嘉靖帝派人抄录了副本,理由怕失火殃及正本。会不会有可能,那时候嘉靖帝已经有了把《永乐大典》陪葬的想法,所以安排人抄录一份存世?

很多学者认为正本也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之中,有可能,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永乐大典》正本,还躺在嘉靖皇帝的永陵之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