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

我们来看看《三国志》中的人物是如何定义国士之风的。

1、刘备曾对许汜说,阁下有国士之名,如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像你这样的国士应该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刘备认为,国士就应该有忘乎自我,心怀天下,匡扶社稷,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抱负和行动。

2、孙权太子孙登病逝前上疏孙权说,范慎、华融,矫矫壮节,有国士之风。雄壮的气节也是国士的重要特征之一。

3、董昭针对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上疏魏明帝,当今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董昭认为,国士应该有至孝清雅淡薄的修为,不应该过分的以追求物质名利。

4、陈寿评价关羽和张飞: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陈寿看来,关羽张飞作为武将,只要有特别的忠诚和信义,也能称之为国士之风。

5、陈寿评价吕蒙:(吕蒙)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陈寿看来,能严格的要求和约束自己,是国士的重要度量。

6、陈寿描写凌统: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亲纳贤才,礼贤下士,看重信义,轻视财物,也是国士之风的重要表现。

所以,综合以上三国人物对于当时国士之风的评定,三国时期的国士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一国俊杰。三国时代的国士之风,就是那种理想崇高、气节雄壮、注重修养、严于律己、礼贤下士、忠诚信义、仗义疏财的风度。

嗯,写到最后,脑子里过了一遍,整个三国时代完全符合国士之风行为标准的只有一人——诸葛亮!仅此而已!


最佳贡献者
2

该典故就是楚国因齐国无故出兵而派遣使者前去质问,该使者在见到齐桓公时声称齐楚两国相距甚远,即便是两国的马、牛也不会错走至对方疆域上,所以齐国因何要对楚国出兵?之所以是“风马牛”是因为这些都是常见的事物。齐桓公会对楚国出兵其实并非心血来潮,只不过他的出兵理由实在站不住脚。

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将齐国治理得非常不错,因此一些实力较弱的诸侯国便纷纷向其示好,其中蔡国君主为了示好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齐桓公。齐桓公对这位年轻貌美的蔡姬甚是喜欢,时常会陪她游山玩水。就在其中一次游湖过程中这个蔡姬突然爆发小孩心性,在船只游至湖中央时突然开始左右摇摆,从而导致船只开始剧烈摇晃。齐桓公因为不会水的缘故十分担心自己会不小心掉进湖里,所以也是立刻进行制止。

但是蔡姬却不听劝阻,依旧自顾自地摇晃船只。因为这件事情齐桓公对蔡姬感到十分不满,于是第二天便将她给送回了蔡国。而蔡国君主则觉得自己妹妹受到了委屈,于是没过多久就又将她嫁给了楚国君主,想借此为蔡姬出气。齐桓公得知此事之后甚是恼怒,于是与连同其它诸侯国对蔡国发动进攻。待拿下蔡国之后齐桓公仍觉得不够解气,于是就将矛头对准了楚国。

稀里糊涂受到攻击的楚国自然非常不满,于是该国君主就派遣使者前来找齐桓公理论。这位使者在见到齐桓公之后当下便质问到:“齐楚两国一北一南相距甚远,即便是马、牛等物相互追逐都不可能误跑到对方领地上。现如今君王无故对楚国出兵,不知是何缘由?”齐桓公终究不好意思说出自己是因为被休姬妾被改嫁一事而迁怒于楚国,所以最后只能选择退兵。后来“风马牛不相及”这句话也就经常被用来形容毫不相干的两件事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