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苏秦佩六国相印,游说诸国,达成了合纵联盟的关系,并且自己担任六国联盟的从约长。迫使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
那么苏秦到底代表的是哪一个国家的利益呢?其实苏秦所代表的,只是他自己而已。他智激张仪,让张仪去秦国,无非就是为了看看两个人的手段到底谁高明。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苏秦都不放在心上,他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我觉得这种人生轨迹也无可厚非,不过非要说他代表谁,他更加偏向于燕国。
苏秦最早在燕国得到赏识,所以对燕国有感情。
苏秦家里很穷啊,他虽然生活在国际大都市洛阳,可是家里没有田地,所以必须要靠自己的脑子出去谋生才行。功成名就后他曾经说: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配六国相印?
- 苏秦不得不出去谋生,他到了齐国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家的学术,学成以后,打算回到洛阳,希望周显王能够重用他,结果周显王和他身边的大臣们根本就瞧不起苏秦。
- 苏秦只能去秦国,可惜秦惠文王刚刚弄死了商鞅,很讨厌苏秦这种外来的谋士。离开秦国以后,苏秦又跑到了赵国,可惜赵肃侯的弟弟赵成当时是赵国的相国,他也很讨厌苏秦。
- 这么一来,苏秦工作没找到也就算了,还四处碰了一鼻子的灰。眼看着兜里的盘缠快用光了,于是苏秦索性就跑到了弱小的燕国。
显然燕国是他最后的选择了,强秦和强赵都是最好的选择,可惜人家看不上他。那么燕国这种小国家,总没有那么多人才竞争了吧?
苏秦到了燕国以后,也等了足足一年多时间,才得以见到燕文侯。为了这次见面,苏秦准备了很长时间,向燕文侯讲述了燕国的处境,从而获得了燕文侯的赏识。
在燕文侯的支持下,苏秦得以有了地位和资本前去游说其他各国。达成了六国联盟以后,苏秦的地位也达到了巅峰,佩戴六国相印。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史记》
那么他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呢?不是老师鬼谷子,不是苏秦他自己,而是燕文侯。正是因为燕文侯给了他一个平台,他才有资格上台表演。所以说苏秦对燕国是有特殊感情的。
苏秦前往齐国做间谍,目的也是为了帮助燕国。
燕国是相当弱小的一个国家,要不是地处偏远的北方,天气寒冷易守难攻的话,燕国早就应该不存在了。
在燕国身边,有两大强势的诸侯国,一个是赵国,一个是齐国,随时都可以吞并燕国。燕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确很不容易。
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史记》
合纵联盟被破坏以后,秦惠文王将公主嫁给了燕国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燕易王。燕易王上台以后,齐宣王带人攻占了燕国十几座城池。
燕易王便派遣苏秦收复这些地方。苏秦跑到齐国以后,便开始劝说齐宣王:现在燕国和秦国达成联姻的关系,你打了燕国就等于是打了秦国。与其得罪秦国还不如把燕国的土地还给他们,这样就能够躲避祸患。
齐宣王估计是脑子被门挤了,居然相信了苏秦的话,将燕国十多座城池都还给了燕国。可惜苏秦这家伙居然跟燕易王的母亲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苏秦担心被杀,所以就主动要求前往齐国为燕国做间谍。齐宣王当然很欣赏苏秦这样的人才,所以就封他为客卿。
在齐国苏秦也是不遗余力地怂恿齐王大肆铺张,以此削弱齐国的力量,缩短燕国和齐国之间的差距。
可惜齐国大夫们嫉妒苏秦的才能,就派人暗杀了苏秦。苏秦临死前将计就计,希望齐湣王将他车裂,这样就能找到暗杀他的人。结果如他所愿,可惜苏秦的死太不值了。
苏秦这辈子没有真正效力过哪个国家。
和张仪不同,张仪从始至终都在为秦国效力,不管是在秦国做相国,还是去魏国做相国,张仪的心都在秦国。
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史记》
苏秦就比较特殊了,他早先受尽了人间冷暖,知道这世上没有哪个诸侯国是真正可靠的,唯一可靠的就是他自己而已。
为此苏秦不管游说哪个诸侯国,都没有将真心交付过。他做了这么多大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也正因为如此,苏秦才会有那样的悲惨结局。因为努力了半生,到最后回头一看,周围一片荒芜,没有人为你出头,你也没有任何依靠。
总结:苏秦和张仪,两种人的两种人生态度。
苏秦看尽了人生冷暖,所以对任何人都不报以最大的希望。而张仪相反,他将所有的筹码都押在了秦国,他对秦国有感情,他想成为从一而终的臣子。
奈何世事无常,就算张仪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最终还是被秦王给出卖了。秦惠文王对张仪的确不错,但是在国土利益的诱惑下,秦惠文王依旧把张仪卖给了楚国,这就是现实。
苏秦是一个更高格局的人,他看透了这一切,所以不为任何一家卖命。当然最后也造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剧,不过相比较于张仪的执念,他看开的态度或许会使他在临死前会更加舒服一些,至少是坦然的。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