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市里,凡是公开的,人人都能看到的信息,基本都被股价反映,已经被价值发现了。

一只股票对散户而言有没有价值,不在于十大股东榜里有没有机构,有多少机构,而是取决于这只股票有没有庄家,庄家是在建仓,还是已经完成拉高,准备或者正在出货。

十大股东榜里有机构,不代表某只股票里面就有庄家。

因为有的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是原始股,或者定增股及债券转股、质押股权,这类机构属于一级市场或者一级半(定增、可转债、可交换债、融资融券)市场的投资者,来二级市场是准备套现或者借出资金获得股权质押的,不是坐庄的。

例如,一些上市公司IPO之前引入的战略投资者股东,或者提前入股的PE风投、或者为了补充社会统筹基金而无偿划拨给社保基金专户等等机构持有的原始股。

还有,例如一些参与IPO网下配售机构获取的低价新股;一些参与定增配售的机构获取的定增股票;以及参与可转债、可交换债转股而持股的机构股东;外延式并购吸收换股合并产生的外部新增股东;两融业务资金借出方暂时代持的质押股权等等机构。

参与上述一级和一级半市场获得股票的机构,除了原始股东和外部新增股东,主要有各类股票基金、财务公司、PE风投、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转持专户、社保股票基金组合、各类固收类信托基金、私募债券基金、银行理财基金,券商自营等等。

这些机构投资者中,很多不是二级市场典型意义上的庄家,例如PE风投、社保基金转持专户、企业年金、各类固收类信托基金、银行理财基金、财务公司等等。看到十大股东榜里面有这些机构投资者,散户不用太激动,反而应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持有股票的相关解禁期和解锁约束条件,以及融资融券质押股份质押比例及平仓警戒线,临近解禁期或者满足解锁条件即将上市流通,或者触及质押平仓警戒线的时候,要结合其初始成本及质押成本,对股价后期走势做好多空研判,不要盲目跟进。

之所以要区分一级和一级半市场机构与二级市场的专业庄家,一是有的机构通过一级和一级半市场获取的股票成本,通常要比二级市场流通股价格低很多,其“账面利润”已经相当丰厚,坐收渔利即可,拉高动机不足;二是非专业坐庄的一级和一级半市场机构,没有长期二级市场坐庄经验,也没有专业团队,对市场研判和把控能力不足,单一机构资金实力有限,互相之间又不具备关联关系,很难联合与协调一致,而坐庄又是需要高度保密的商业机密,没有长期的关联合作关系,很难达成攻守同盟与形成资金的规模聚集;三是有些一级和一级半市场获取股票的机构盈利目标不高,通常30%以内有利润就跑;四是近年流行的可交换企业债和以大股东股权质押担保融资的员工持股计划,基本上可以视同大股东“变相减持”,不要拿这种“戏法”当利好。

最近,有些一级半市场“戏法”有了新玩法。例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用途居然是回购流通股用于偿还可转债转股。本来可转债的逻辑就是债券持有人到期之前可以自由选择转股还是到期收回现金,如果人家想转股,自己就可以转股,何劳你上市公司多此一举?实际上此种“戏法”无非是上市公司暂时回购“冻结”一部分流通股,以“稳住”市值,此种股票债券持有人大多没有信心转股,都会到期拿回现金,那么至少在债券到期日之前,回购的这部分股票被暂时“冻结”,减少了二级市场抛压。至于债券到期上市公司有没有能力还债,那是另一回事了。

大股东们越来越会玩,满满的都是“套路”啊。

当然,有些机构,即是一级和一级半市场的参与者,也是二级市场的庄家。

例如上述中的各类股票基金、私募基金、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社保股票基金组合等等,这些机构长期驻扎在二级市场,经验丰富,互相之间存在潜在的“攻守同盟”。那么这些机构持股,就要查阅相关资料,区别对待其所持股票来源是一级和一级半市场,还是从二级市场购入的流通股。然后根据其一级和一级半市场获取的股票数量、占总股本比例、成本与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套利空间、股价所处的历史阶段等等细节,来具体分析其是否可能在参与一级和一级半市场获取股票的基础上,在二级市场继续加仓,控盘然后坐庄,摇身一变成为二级市场的庄家。

还有一个“特例”,就是所谓的“国家队”救市基金,主要是证金和汇金两大机构,证金汇金持股的股票也曾经被市场戏称为“王的女人”。迄今为止,至少在盘面分析上,没有发现证金汇金操纵股价的迹象,所以散户朋友看到证金汇金持股出现在十大股东榜里面,不要自作多情,它是为了稳定市场,不是庄家,跟这样的“庄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另外,最近几年开始形成气候的沪港通“北上资金”,也经常出现在很多股票十大股东榜里,名曰“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是也。目前很多媒体专家把这个机构持股算作“外资”,“外资”这里面肯定有,但是到底有多大比例,这是一个需要“考究”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一个历史典故,改革开放初期,有些内地商人为了争取政策优惠,跑到香港去注册一个公司,然后摇身一变就成了“中港合资”企业,自己也成了“外商”。

十大股东榜里面没有机构投资者,也不代表某只股票里面没有庄家。

因为庄家为了不引起市场过度关注,可以通过代持账户把筹码隐藏起来,尤其是中小盘股的庄家,在低位建仓时期,这是常用手法,也是庄家的“基本功”。

还有就是要结合股票不同的历史阶段去考察十大股东榜。

股价在长期历史低位的时候,通常十大股东榜里面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相对比较少,尤其是中小盘股。一方面可能是原有的庄家在高位及下跌反弹的过程中已经成功出货,套现离场。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原有的庄家被套,为了低位不引起市场关注,故意把筹码分散持有,隐藏在十大股东榜之外。遇到这种情况的股票,要在中长线上予以“特殊关照”,历史上绝大多数“超级大牛股”都属于此类,为什么那么牛?就是庄家筹码高度集中又长期被套,“火力”憋的太久太充足了。当然,发掘这种股票,通常需要高超的看盘技术,不是一般“肉眼凡胎”的人随随便便就能捕捉到的。

股价在拉高中继的途中,震荡洗盘的时候,庄家会利用季报公布和两个季报之间的真空期,对十大股东榜进行“调控”,需要打压的时候,会让自己从股东榜里面“缩水”或者“消失”,打压完毕,继续拉高需要跟风盘追涨的时候,会让自己重新“回到”股东榜里,或者在股东榜上显示“增持加仓”。

股价达到庄家目标位,准备或者正在出货的时候,庄家会把自己的筹码全部“推送”到十大股东榜上,就是为了让你看到而让你看到,直至庄家全部出货,清仓离场。

有的散户朋友会问,为什么很多绩优白马股的十大股东榜从头至尾都是基金和机构重仓?不是说绩优白马股庄家就可以超越坐庄行为的一般规律,而是绩优白马股庄家行为是坐庄行为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

绩优白马股由于市场形象良好,散户持股相对稳定,庄家很难在相对低位把所有散户清洗干净,而且也不能在相对低位过度停留打压,业绩推着股价走,时间不等人。所以,绩优白马股庄家建仓,通常都是高举高打,不在乎蝇头小利,图谋长远。基本上在历史低位都会快速充分满足散户短线浮筹的“盈利目标”,爆拉到相当高度(一般低点涨四五倍左右)再跳水洗盘,暴烈震仓(调整幅度大都在40%—50%之间,震幅巨大,一般人受不了),然后长期高位横盘整理(一般都在一到两年左右,甚至更长的高位盘整,一般人耐不住),二次增持,直至高度控盘(一般控盘度都在流通盘80%以上)然后才会开启长期主升浪,往往涨幅巨大,超乎一般人想象力。

虽然绩优白马股庄家从底部到头部,全程现身十大股东榜,几乎就是“明庄”,但是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无论是底部建仓,中部洗盘,头部出货之前,绩优白马股庄家在十大股东榜里的持股总量占总流通盘(剔除大股东和一致性动人股东持有的原始流通股)的比例,一般不会超过30%,而绩优白马股庄家实际持有流通股通常都在80%以上。那么剩余的50%的庄家筹码,外人在十大股东榜上永远看不到,庄家是否“偷偷”出货,没人能知道,公开资料只能看到前十名股东,十名之外的持股永远不公开,即便庄家在头部把十大股东榜之外持有的那50%的仓位全部卖光,只要榜单上公开的30%一直不动,就可以“瞒天过海”,让局外人觉着好像绩优白马股涨到“天上”,庄家机构依旧“满仓”,依旧“看好后市”。等庄家把榜单外的50%卖光了,早就赚翻了,剩下榜单上公开的30%,相当于“白捡”,任何价位卖出都是赚,跌到0元,他们也是赚的盆满钵满,肥的流油,根本不在乎了。

所以,再好的绩优白马股,当股价在“足够长”的历史周期内连续累计涨幅过大,股价严重透支未来业绩的时候,无论十大股东榜里面有多少机构,散户都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不要被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过度洗脑。

还有一些例外情形,比如定增和战略配售等有锁定期限的机构投资者,从高位跌到谷底,没见他出货套现,但是一直在十大股东榜,这往往是因为股价下跌的时候,这些机构投资者的股份尚未解禁,或者解禁之后市场环境趋冷,无法套现,只能等待,而这些一级市场或者一级半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又不是专业的庄家,通常不善于“坐庄”,所以只会被动的“躺”在十大股东榜里面。此类情形,与庄家坐庄失败被套,完全是两个概念。

另外,上市公司高价定增的时候,通常会对网下配售的机构“打折”,这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某上市公司大股东曾经抱怨:机构出价低的简直令人发指!所以,对于高价定增的股票,散户投资者应当秒懂,这里面“名义增发价格”与“实际增发价格”中间的差额,有时候大到超乎你的想象。所以对于高价定增股票而言,不要轻易判断机构是否被套。

由于现在定增对机构投资者关联关系审核较严格,获得定增配售的机构基本都不存在关联关系,而坐庄又是一个高度保密的资本运作行为,因此,高价大比例定增的股票,无论机构再多,也很难联合坐庄,通常都是股价高于“实际增发价格”30%左右,就争相卖出。因此,此类个股不要期望值过高,更不要指望此类股票的十大股东能够制造出“超级大牛股”。

大量经验事实表明,股市里的专业庄家,遇到上市公司大比例高价定增股份解禁流通的时候,通常都会提前清仓离场,或者被迫打压股价,震仓洗盘。

真正的高手,是不会过度关注十大股东榜的,最多只是作为一种参考。因为高手从来不会把庄家想象成一个固定的、具体的、公开的机构投资者,而是把它当做一种“有规律的现象”,既底部建仓——筹码锁定——高度控盘,底部出现这种“有规律的现象”,既可认定为庄家行为,正所谓“大鳄无形”。

当高手通过盘面分析某只股票有庄家建仓或者庄家被套的时候,无论十大股东榜里面有没有庄家机构,他都会坚定持股;相反,当高手通过盘面分析发现庄家大规模卖出的时候,无论十大股东榜里面有再多的庄家机构,他都会坚决卖出。这叫做高手的自我信仰,也叫作高手过招,无招胜有招。

写了这么多,同意观点的亲们,看在没功劳有苦劳的份上,点个赞吧,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 A股自从经历了2015年的牛市之后,就开始暴跌。跌下来之后市场资金就变少了。人们操作就更加谨慎了。但是,IPO不断在发行,个股数量不断在增加,成交量却在不断萎缩。反映出来就是供过于求。这点和港股美股很类似。

  • 在个股供过于求的局面下,手上有现金可以买入个股的主导力量就是机构和基金了。这种现象在2016年还不是很突出。因为那时刚刚经历了2015年的疯狂,题材股还是主流思路。到了2017年这种现象就开始变得突出了。结果就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一九分化,二八分化简直是家常便饭。
  • 时间来到了2018年,这种现象依然没有很大的改观。而且量能比之前萎缩得更厉害。一方面,股票多了,机构和基金的眼光就变得非常挑剔了。业绩符合预期的基本都不会去关注。业绩超预期和大白马都顾不过,哪里还顾得上业绩符合预期的啊。而业绩不符合预期的那就让它自生自灭吧。存量资金博弈,讲究的是确定性,谁也不敢去冒险。

  •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上市公司也做了股权质押。这家公司如果业绩跟不上的话,对机构和基金来说,如果介入,很有可能就会被拖累了。这方面在近几年来有很多的机构和基金已经吃亏了。比如乐视网等。因此,对于股权质押和债券过多的上市公司来说,有可能分分钟是地雷。基金能回避就尽量回避。现在不是追求赚多少的问题,而是一买进去能否出来的流动性问题。

因此,你会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创,前十大流通股股东里面没有一家机构也没有一家基金。要么就是股权质押过多,要么就是业绩前景不看好。在量能萎缩的存量资金面前,这些个股注定要被抛弃。最好少碰为妙!有可能它们会步入仙股行列。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3

其实是大部分市场中的优质股票在前十大流通股中,都会见到基金或者机构的身影,因为无论从机构或者基金的交易配置来说,还是从本身股票的质地来说,机构或者基金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都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但确实也存在着一些股票,前十大流通股中没有一家机构或者一只基金,那么这种情况的存在说明什么呢?

第一方面,这支股票不具备机构或者基金的配置条件。机构或者基金大部分都是依靠基本面分析,坚持稳健交易原则,追求稳定收益。所以说他们在配置股票品类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资金和交易的安全性,而这种安全性的逻辑来源就在于股票质地的优良,无论从业绩还是发展空间上,都能够提供比较强的交易逻辑支撑。如果失去了这种交易逻辑,机构和基金当然不会把这种品类纳入到自己的布局当中,前十大流通股东就看不到相关机构和基金的身影。

第二个方面,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闪崩的“仙股”增多,大部分由于业绩大变脸、有违约的风险以及主力资金的抽血血等作用。出现这种情况,即是由于市场趋势弱势对影响,也是由于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各种事件层出不穷。面对目前的市场格局,机构和资金处于保护本金,追求安全的角度,减少来配置,或者是观望的状态,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机构和基金配置股票的比例减少,一方面,说明市场当前处于比较弱势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关个股存在着一定的交易风险。作为广大散户交易者要在交易分析过程中,尝试观察这种配置变化,作为自己交易的一种考量维度。

今天点赞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动动小手,您的点赞与评论就是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4

没有一家机构、基金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中并不能意味着什么。因为部分股票的前十大股东均为高层管理人员。可能很多投资者会在意这些内容,成为选股、择股的基础之一。只能说一家上市公司的基金、机构股东越多越证明这家上市公司的价值。分享一下2018年3月份公布的基金持股前30家上市公司的情况(见下图):

从图中就能够看出这都是近几年的大牛股、价值股、蓝筹股,之所以基金青睐因为什么?还是因为有价值。现在股市中不管什么上市公司,最低也是1家基金或机构持股,像题主说提到的问题也是存在,部分上市公司中的前十大流通股中有存在没有基金、机构持股的情况,但不存在没有机构持股,上市公司中至少也会有一家基金或机构持股。

当然,选股、择股可以按照参股基金、机构的数量来选择,就像上图的前30家上市公司,不仅仅今年如此,前三年也是多数排名前30名之列。

所以,不能说前十大流通股有无基金、机构来评判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要看的话就需要看待机构、基金的参股数量更为准确。

我是:炒股哥说,欢迎关注!不做模凌两可的分析,给你最直接的观点!以上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推荐!

点个赞,金钱满贯!关个注,大事不误,最新观点全抓住!分个享,转个发,留言与作者讨个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5

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散户都需要认真学习,将对散户选股有很大的帮助。


一,十大流通股东的价值。


每家上市公司,在每年都要公布四次公司的报表,包括年报、一季报、半年报、年报,这四次的报表之中,就会公布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名单。流通股东是,随时可以卖出的股票,流通股的股东就是持有这些股票的持有人或持有机构。


十大流通股股东的价值,就是如果这些股东都是著名的机构投资者,就说明主力和大资金看好非常看好上市公司,有利于这家公司的股票,在今后能够持续的上涨。也说明这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很好,机构投资者才会愿意大量买入,从而进入前十大流通股的股东名单。


其实,现在回头看很多大牛股,也就是持续上涨幅度很大的股票,它们的前十流通股股东,都是著名的机构投资者,要么是公募基金,要么是私募基金。

二,如果十大流通股的股东,没有一家机构或基金。


如果上市公司的股票,十大流通股的股东,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就说明这只股票,不是好股票,也说明这只股票的基本面一般,因此投资者不要关注这类股票。因为,只要是好股票和好公司,必然会引起机构的关注和买入,买的数量多,就会进入前十大流通股的股东。反之,就说明不是好股票,大家要注意风险。


三,股东与人生。


股票的股东,非常重要,决定股票的未来上涨空间。人生之中,也有股东,就是我们毕业的大学和专业,如果是名校毕业,那么,就更有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股东决定未来。


遇见是缘,喜欢我的回答,请马上点赞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抖音号:雄风投资,每天与您分享,专业的投资资讯。


6

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没有机构和基金,情况比较复杂,勿能一概而论。一是上市不久的次新股,机构资金还没有来得及加仓;二是机构并不看好这家企业;三是原来前十大流通股的机构已经清仓套现。

诸多投资者,均有股票流通股股东中有无基金、券商、以及产业资本的影子,作为选股的重要标志。虽然这种投资思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作为唯一的选股标准,恐怕要陷入教条主义的窠臼。

上市不久的次新股,股票筹码十分分散,机构资金收集筹码,需要一段时间。一般刚刚上市不久的股票,勿能以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无机构、基金来判断其投资价值。 有些次新股,上市几年之后都没有机构资金加仓,

由此表明此股确实没有被机构看好。从概率统计理论出发,此类股票还是远离为好。还有一些股票,原先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机构基金扎堆,后来逐步减少。有些股票甚至连一家机构都没有留在在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名单上,这就要引起警惕了。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机构一般情况下指:公募基金,券商,私募基金、QFII等。既有开放式基金,又有封闭式基金,还有实力强大的产业资本。它们是证券市场的是造市者,是实际上能控制盘面的一批主力资金,能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市场的涨跌。

但是机构资金的控盘能力也是有限的,面对大盘的趋势,很多情况下也无能为力。

上述截图乃机构持有流通股的例子,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敬请点赞关注,顺祝工作快乐!

7

(路边的野花不要乱采)

这意味着这家公司要警惕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句谚语,大概意思是,如果路边有果子没人摘,那就小心有毒。

在目前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如果一家公司很好,必然会引发哄抢。机构会蜂拥而至,这必然体现在持股明细上,也就是前十大股东肯定能看到不少机构。

反过来,如果没有什么机构持股,说明这公司大概率有问题,而非别人眼光不行。毕竟这个时代聪明人太多了。

以2018年一季报举例

上图是按照机构数排列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绩优白马股。

再来看下外资持股市值超过100亿的个股名单:

外资和基金口味有点区别,不过重合率也挺高,这足以证明像茅台,美的,恒瑞,平安,伊利这些公司,是真的好。

这个指标可以用来排除地雷。

当然,排除地雷指标并非只有这一个,还有很多,财务方面的,比如ROE,毛利率,应收账款,现金流,都是可以当成排除工具的。

每天坚持原创,已经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也希望各位能够给些鼓励,关注,点赞,留言都可以!感谢读者,感谢粉丝的长久陪伴!

8

其实什么都不能说明!


有个规律,盘子越大的基本上基金就比较多;为什么呢?因为基金资金量大,他们要买,不可能就买一点点,如果股票盘子小,必然会导致“不够买”的情况,这和个股的基本面没有必然的联系;


问题是,盘子大的公司,未来就一定能涨吗?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家看看上证50里面个股的F10,基本上都是机构,难道上证50就真的很好?再看看长生生物爆雷前,基本上都是机构在里面,说明啥,说明在内幕交易,财务造假,消息失真面前,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机构选择的也未必就一定是好的;


那些小盘股,没有机构持仓,并不能说明就没有前途;很多优质的大白马,都是从小盘股发展起来的,成长性强的一定是小盘股,比如现在的科技股;现在已经是独角兽的,说明已经过了成长期,所以2018回归的独角兽都是跌跌跌。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如果你认为有道理,欢迎点赞留言!

9

补充一些吧,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大多数回答可能出于对市场细节的不了解,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这里面有什么问题,事实上这种情况的个股,问题非常大!

题主的问题提的非常好,在今天的跌停上翻一翻,就会发现有这种类型的个股,没有基金没有机构,全是信托和个人。

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很简单,有人坐庄。肯定有人会问,这些人都不是高管,怎么会有这么多牛散?这些不是牛散,这个得从现在个股的用钱坐庄模式谈起。


以前坐庄买身份证,现在买不到了怎么办?简单,配资。我有5个亿,想坐庄,必须要将筹码分散,买不到那么多的身份证,那就想法子配。找张三配1比3,我出1000万,他出3000万,于是张三就上了股东名单。张三在操作吗?显然不是,是我在操作!

所以这些其实属于同一个团队,包括信托,信托通道的钱不是来自个人的,是来自银行等机构。这些团队往往和大股东有点关系,称之为市值管理。

看看最近的闪崩股,你会找到很多类似的痕迹,当然现在换了名字不叫坐庄了,但是本质没有什么变化!

10

感谢邀请!

我对公告十大流通股东这个表示有一定看法,因为一般涉及到公布十大股东是在季报、年报中公布,而这个期限又一般会推迟,季报一般会推迟一个多月甚至两月时间,至于年报推迟甚至三到四个月,这个期间段十大股东足以让他们发生任何改变了。通过分析十大流通股东分析股票,这个有些太滞后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里没有一家机构和基金,正常来讲这是被市场所抛弃的一只股票,非常有可能是上市公司本身就有很大问题。市场上的机构和基金公司上万家,几乎全市场的上市公司这些机构都可以覆盖到,只要上市公司还可以,就一定会有机构或者基金关注去调研,去买他的股票。股票做到这种吸引不了机构来参与的股票,一般是有很大风险的。

往往这些个股的十大流通股东都是个人,这里面并不一定都是公司股东,也会有游资或者散户买成了上市公司十大股东,这种情况也存在。当然,也会有那种炒作股,十大股东都是个人或者前几大股东均为一致行动人,不过这种事情不可能没有机构不知道,总之去购买这种股票,风险很大,下面给大家列举几个几乎没有机构的股票,大家看一看!

基本可以说都是垃圾股,大家自己可以去炒股软件看一看,没有基金公司或者机构少的个股都是什么走势!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本人问答,认为对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点赞,也希望大家可以将自己观点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你把你了解的分享给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诉大家,一起学习一块进步!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私信交流,欢迎大家!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