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亮答案:确实如此!欧冶子掌握了领先世界2000余年的铬盐氧化处理技术,锋利程度不是一般的牛逼!

一、欧冶子与八荒名剑:

1.欧冶子其人:

欧冶子(约出生于公元前514年前后——卒年不详),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欧冶子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先是吴国攻破楚国,后吴越先后吞并长江以南45国。

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

2.铸造八荒名剑:

欧冶子何时成名,史书并无记载。但是在他成名后,欧冶子先后为越王允常铸了五柄宝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称越五剑;为楚昭王铸了三柄宝剑:七星龙渊(后因避讳唐朝建立者,李渊的名讳,改名为龙泉剑)、泰阿、工布。

人们将欧冶子所铸这八柄宝剑,统称为八荒名剑。

二、越王勾践剑:

1.蛟龙捧炉,天帝装炭——纯钧剑:

在《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纯钧剑被大量提及,那时欧冶子已经过世,纯钧在越王勾践手中,当时越国有一位著名的相剑师,名叫薛烛。勾践先后将豪曹、巨阙、拿出供薛烛鉴赏,薛烛都说剑是好剑,但是不够完美。

于是勾践将纯钧剑拿出,薛烛大惊失色,说:“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区区骏马城池何足道哉。”

纯钧剑,很有可能是越五剑中唯一存世的一柄千年宝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2.越王勾践剑:

1965年12月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望山的一号楚国贵族墓。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这柄剑, 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证明为越王勾践自用剑。

结合史书的描述,这把剑很有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纯钧剑,但为慎重起见,科研者称其为勾践剑。

3.铬盐氧化处理技术:

越王勾践剑,除了造型精美,设计精巧外,千年不锈这一点更是令国内外的考古专家叹为观止。宝剑出土后,对宝剑剑身做过专业的物质分析,结果显示在这柄越王勾践剑,剑身发现了一层特殊的防锈物质——即现代的铬盐氧化处理技术。

铬盐氧化处理技术是现代才由西方率先应用至产品防锈工艺上,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换句话说,就是欧冶子本人锻造的纯钧剑(越王勾践剑)所用的防锈技术,整整领先同行们达2000年之久!

越五剑均为铜锡合金剑,七星龙渊、泰阿、工布为铁剑。根据史料记载,一代铸剑大师欧冶子已经完全掌握铬盐氧化处理技术了,并且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八荒名剑的铸造中。

八柄剑中,不算纯钧剑,明确出现在史料不止一次的有:“巨阙、鱼肠、湛卢、七星龙渊、泰阿”,有明确物主传承的有:“湛卢、七星龙渊、泰阿、”时间跨度超过一百年的有:“湛卢、七星龙渊、泰阿”。(《越绝书》、《吴越春秋》《晋书》等等史料)

三、极有可能尚存于世的另一柄宝剑——七星龙渊:

1.国之重宝——七星龙渊剑:

欧冶子在为越王允常铸造出越五剑后,一时名声大噪。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寻找欧冶子,请他制造宝剑。欧冶子经两年之久,终于铸剑三把: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这三把剑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

相传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後,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

2.龙泉剑的由来:

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龙泉剑诞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年,距今约有2600余年,有史可查的,佩戴过龙泉剑的人分别是楚昭王、伍子胥,伍子胥之后龙泉剑从历史上消失了几百年,其后被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所得,李渊死后葬于献陵,也有传说李渊将此剑传于李世民,后与李世民一同葬于昭陵。

欧冶子所铸的七星龙渊剑就此消失,其后出现的龙泉剑,都是后世仿造欧冶子所铸,只是还保留着龙泉剑的名字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剑被选定为国礼,赋予了这柄纵贯古今的宝剑,更多的政治使命。

(更多精彩回答,敬请关注:豆浆的奶爸守则,不一样的奶爸,不一样的豆浆!!!)

最佳贡献者
2

没有所谓的防锈技术,也没有领先世界2000多年的说法,这把剑现在正慢慢的锈蚀。

先说说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之谜吧,看了下面很多小伙伴回答:有说越王勾践剑采用了铬盐氧化技术,这个技术早了西方两千多年的历史;有说这把剑表面经过分析检测上面含有硫化铜,这是当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做的防锈处理技术,也是领先西方几千年。

这里要给这些答案泼一些冷水,越王勾践剑之所以不锈和这些技术没有一毛钱关系。在上个世纪检测出勾践剑中含有硫化铜成分,那是因为墓葬中的丝织品、尸体、食物腐烂后生成了硫化物,与青铜剑中铜反应生成少量的硫化铜,其含量特别的低,只有0.5%左右,剑格较高,剑身及其他部位未检测出。之所以能够千年没有锈蚀,完全是埋藏的环境所造成的。

越王勾践剑在江陵望山1号楚墓内棺中出土时,插在髹漆的木质剑鞘里。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白膏泥填塞,其下部采用的还是经过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致密性更好。加上墓坑上部填土夯实,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此外,该墓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且地下水基本为中性。这样的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越王勾践剑的保存。

越王勾践剑在出土的时候,并不是一点锈都没有,只是锈蚀程度非常的轻微,很难观测出来,参与发掘的一些工作人员称,现在的勾践剑和刚出土的时候相比较,颜色已经暗淡了许多,这就说明,这把“千年不锈”的剑还是在缓慢的锈蚀。

到底能划多少张纸?26张最可信

首先,这个实验的确是做过,在网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和资料,国宝档案上说的26张,可信度比较大。

其次,这样的实验不仅越王勾践剑做过,苏州博物馆收藏的一把吴王夫差剑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们把一张A4纸放在桌上,没有任何人去按住白纸的情况下,剑刃只在纸上轻轻划过,纸便立刻被割成了两半,这是当时现任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程义先生在介绍这把吴王夫差剑的时候向媒体介绍的,可信度较高。

虽然防锈技术是臆想出来的,但是以越王勾践剑为代表的吴越兵器还是有一些很先进的地方。

首先是剑首的同心圆,最细处只有0.2个毫米,在没有先进机床的2000多年前,能制造出这样的同心圆,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其次是,越王勾践剑是一种运用复合金属铸造工艺铸造出来的,因剑的各个部位作用不同,因此铜和锡的比例也不相同,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而剑的刃部含锡高,硬度大,使剑非常锋利。

最后是剑上面的几何暗花纹,这是如何制造出来,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铸槽填锡说”,另一种是“金属膏剂涂层说”,这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3

◆考古人和媒体人的用词有点不一样。

考古人挖到一具尸体,只要能把骨头搜罗到一起,就叫“保存完好”;要是尸体上带着些腐肉,就叫“栩栩如生”。考古人挖到一把古剑,只要还能端起来不掉渣渣,就叫“寒气逼人”;要是幸运碰上锈的不厉害的,马上就叫“光亮如新”。

考古人的“栩栩如生”,到了媒体人那里马上就变成“跟活的一样”;考古人的“光亮如新”,到了媒体的那里就夸大成“吹毛断发,千年不锈”的外星黑科技。

闲话少叙,说回“越王勾践剑”。这篇一次性给您解决,造剑工匠为什么叫“铸剑师”?古代杀手为啥叫“刺客”?铸剑为什么有“人祭”说法?

越王勾践剑,全长55.7厘米,刀刃长45.6厘米,宽4.6厘米,剑身带黑色菱形花纹。剑脊含铜量高,偏黄色;剑刃含锡量高、颜色发白。这就是典型的春秋时期的吴越青铜剑工艺。

欧冶子、干将、莫邪.......春秋时期铸剑大师多出自吴越之地,春秋名剑湛卢、胜邪,鱼肠、巨阙、纯钧......也都跟吴越有关。

◆为啥吴越出名剑、出铸剑大师呢?

当时中原打仗时战车、战阵为主流,武器热衷于长兵器:矛和戈。车战用长矛、长戈,步兵用短矛、短戈。

吴越之地水网纵横,“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战车、战阵施展不开,就因地制宜发展了短兵器——青铜剑就成为吴越特色。研究的多了,工艺自然就先进了。

◆越王勾践剑怎么造出来的呢?

青铜剑的原材料主要是含锡的铜,是靠铸造出来的。这儿简单普及一下“铸造”:就是拿沙土弄出模子,浇进去铜液,冷却后就出来形状了,然后一打磨,一开刃,一把剑就成了。春秋战国的青铜剑都是“铸造”的,因此古代的造剑工匠都有了“铸剑师”的称呼。

◆浇铸出来的青铜剑有啥缺点呢?

青铜剑硬度和韧性都不适合劈砍,非要劈砍,轻则缺刃,重则折断。像“越王勾践剑”,剑脊用了低锡铜,提高韧性;剑刃用来高锡铜,提高了刀刃硬度。

即使“越王勾践剑”属于工艺更高端的“复合铸造”,但是还是经受不住多次劈砍强度,杀敌时还是主要用“刺”的动作。因此古代的杀手都叫“刺客”。更高强度的刀剑,要等到“锻造”工艺的诞生。

◆“人祭”铸剑炉那些事

高锡铜的使用工艺更复杂——这种铜熔化后流动性不好,容易有气泡,有了气泡,铸出来的剑就有沙眼,不结实,怎么解决呢?加磷可以优化。

干将莫邪“人祭”铸剑炉是有依据科学依据的,人骨骼里面含磷,磷可以加强青铜溶液的流动性,减少沙眼,提高强度。古人不明白是“磷”的作用呀,一着急就找活人跳炉子了。

◆越王勾践剑为啥能完好保存两千多年?

也没什么特别黑科技,铜本身就是一种不容易腐朽的金属。挖掘出越王勾践剑的楚墓,正好密封性很好,使青铜剑一直处于类似真空环境下,保存条件正好合适。即便这样,发现青铜剑时,也是有铜锈的,只是不严重而已。后来人们看到的实物,是已经清理过的。

至少人们吹捧的什么保护工艺,纯属造谣。至现在,在现代保护条件下,“越王勾践剑”仍然继续腐蚀。也不要迷信,古代名剑有多厉害,“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听听就算了,能保存到现在已经不容易了,多亏了是青铜材质而已。

比春秋更往后的汉代、唐代的刀剑为什么保存下的很少?就因为铁太容易腐蚀了,即使找到了,也是一碰就掉渣渣,徒手就能掰断。

◆越王勾践剑划开20多张纸这事是真的

为什么要划纸呢?在1978年时,要开全国科学大会,要拍一部以“名剑”为主题的科教片,为了表现“越王勾践”依然锋利,就拿“越王勾践剑”划了纸,确实划开了20多张纸。这能表明“越王勾践剑”很先进吗?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剑”是先进的。但是,1994年,越王勾践剑在新加坡展出,剑刃被有机玻璃这么软的东西就能划伤。可见,划开了20多张纸,这事有点水分——仔细看过那个视频你会发现,是比较脆的那种特殊纸张。

为什么不用最常见的A4复印纸呢?A4纸韧性够足,越王勾践剑恐怕会丢脸。

“越王勾践剑”只能代表那个年代的水准,千万不要神话。什么超越现代科技?都是鬼话,起码工艺比不过秦朝的青铜剑。为啥春秋战国青铜剑只有50公分左右长度?技术达不到呗。秦朝的都到了80-90公分,这就是进步。说起机械性能,现在小作坊做的菜刀和手工剪,都能秒杀“越王勾践剑”。

4

1965年,湖北省江陵地区遭遇干旱,当地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带的部分农田,但当水渠延伸到纪南城西北7千米处时,工人们发现这里竟然有不少古墓

随后考古专家们闻讯赶来,经过勘测,陆续出土了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衣服饰品以及钱币珠宝等,但比起这些,更让考古学家震惊的是,他们发现有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

当时,考古学家们将这把青铜剑从剑鞘里拔出来时,惊讶的发现,虽然已过去上千年的历史,但这把剑却没有丝毫的生锈迹象,反而金光闪闪,锋芒依旧。剑上的纹路,更是清晰可见,仿佛是昨日才打造出来的一般,实在不可思议。

后来,大家对这把剑进行测量,它的剑身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身上布满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上还刻有八个甲骨文。



现场专家们当即对这八个甲骨文进行鉴定,最后破除了六个字——“越王自作用剑”。

当时大家都很好奇,这把配剑,究竟是哪位越王的呢?但因为还有两个甲骨文没有破解,答案自然无从得知。于是,一封关于破解甲骨文的求助信,就在全国的学者圈中散开。

对于这两个甲骨文的解释,我国著名的学者郭若沫先生,就曾发表过自己的认识。他认为,这两个字是“昭滑”。但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一个名为“昭滑”的君王。后来著名的甲骨文研究者唐文教授给出了正确答案——勾践。

这个答案一出,可谓是一时间内,轰动了整个考古界。后来考古人员又特意对这把剑进行了鉴定,证明结果确实是如此。于是乎,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就这样重现于世,而它也因为工艺精湛,堪称全世界青铜冶炼技术的巅峰,因而又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剑、青铜剑之王。



据考古学家们回忆,当时他们将这把越王剑从剑鞘中拔出来时,有人伸手去拿剑,手碰到了剑刃上,立刻被划出一道口子,鲜血直流。当然,对于青铜剑来说,做到这个锋利程度并不难,在很多考古记录中,都存在类似的记录。

后来,北京教科电影制片厂正在拍摄一个叫做《国宝档案》的节目,其中有一个专栏叫做《古剑》,当时的湖北省博物馆馆长谭维四特意将这把越王剑拿过去做测试,工作人员拿出26张堆在一起,谭维四手握这把越王剑轻轻一划,26张全部被划开。

当时谭维四还特意说了这样一番话:“古人常用‘吹毛断发’、‘削铁如泥’来形容兵器的锋利,在我看来,越王勾践剑就是这样一柄剑!”当然,站在青铜兵器的角度来说,谭维四的这番话也不算太夸张。但是,站在铁制武器角度来算,谭维四的这番话显然有些言过其实。

因为,对于切开纸这种操作,铁制武器是很容易达到的,而且对于锋利的铁制武器来算,甚至可以轻而易举砍断青铜剑。当然,这主要是青铜材质所决定的,所以后来青铜剑就被铁剑所取代。

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的古人,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将青铜剑锻造到这样的锋利程度,着实是非常厉害,值得人们赞叹。后来在1994年8月24日,这把越王勾践剑在新加坡举办的“战国楚文物展”中展出时被人为损坏。

当时,由于新加坡方工作人员操作不慎,使一块有机玻璃柄板卡在了剑刃上。剑拆下后,中国工作人员发现剑刃部有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新伤痕。再后来,这把越王勾践剑就被列为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5

1965年12月,一群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楚国的一座古墓当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有一把青铜剑刚出土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让考古工作者兴奋不已。这把青铜剑花纹清晰精美,制作工艺十分精良,而且此剑寒气逼人,又十分锋利。

拔出剑鞘,在灯光下它寒光闪闪,十分好看。这把青铜剑上还刻着8字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就明白这把青铜剑究竟是何来头了。没错,他就是当初越王勾剑自己用的一把剑,我们现在称它为勾践剑。

提起勾践,大家对他一定十分熟悉。当初楚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留在吴国,让他当马奴。越王是个大丈夫,他忍受下这一屈辱,并立志要报仇。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为了向越王表明自己是真的忠心于他,竟就尝了他的粪便,夫差被他感动到,就把他放回了越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住在柴房里面,在房梁上挂了一个苦胆,每日都要尝一尝这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屈辱。后来,越王成功了,他成功的打败了吴国,夫差也自杀身亡。

勾践是一个特别喜爱铸剑的人,一是因为出于爱好,二则是因为当时战争频繁,需要锻造武器。当时有一个叫欧冶子的人,他深知自己年迈不能上战场为越国做贡献,于是就潜心研究锻造剑术,先后为勾践锻造了五把上好的宝剑,其中就有这把勾践剑。

关于勾践剑的来历,流传着两种说法。说法一:嫁妆说。据说这把勾践剑是勾践给他女儿做的嫁妆,当时女儿远嫁楚国,就将这把剑带了过去,而后来楚王又将这把剑赐给了他的官员,成为了陪葬品。说法二:战利品。

当时楚国和越国征战,这把勾践剑就是楚国从越国手中夺过来的战利品,之后成为了楚国官员的陪葬品。

勾践剑出土时表面光洁,不像其他器物出土时锈迹斑斑,据说开采队员从埋葬坑里将这把青铜剑取出来时候,一不小心就将手指割破了,顿时血流不止。有人说勾践剑之所以能够历经两千多年仍能保持它的锋利精美,是因为当时的人在制作时采用了某种神秘配方,甚至有人说它是当时外星文明的产物。

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呢?当时相关人员对这把剑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这把剑的配方除了运用铬在剑身覆盖了一层防止它生锈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的只是它更为复杂的成分罢了。那么,它的复杂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勾践剑的剑脊含铜量多,保证了它的韧性,使得勾践剑不容易折断;而剑刃部分也含锡量多,使得勾践剑硬度强,足够锋利;在勾践剑的花纹部分,则有较多的硫,防止其生锈。

那么说到最后,勾践剑之所以千年不锈保持锋利,其实是与它的埋葬条件有很大关系的。这把青铜剑埋葬的十分深,放置它的棺椁也有好几层的厚度,且椁室的周围还用白膏泥填满,密封性很好,形成一个相对隔绝的条件,这导致勾践剑常年保持不锈。

而它能够划破18张纸的说法,其实也是真实可靠的。国宝档案中曾做过相关实验,有人在桌子上放了一摞纸,勾践剑轻轻一划,二十多张纸就被整齐的划开了,由此可见其锋程度。

勾践剑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宝物,其象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的瑰宝,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了解保护的。

6

俗话说得好,空穴不来风,无风不起浪,关于“越王勾践宝剑出土后光洁如新,一次划破18层纸”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划破的是26层纸。

这个“划破纸张”的实验是有人做过的,而且是众目睽睽之下做的,此实验来自于中央电视台4套拍的国宝档案。

按理来说,经过了两千多年,一般的宝剑早都锈蚀不堪了,这越王勾践宝剑还能光洁如新,这是何道理?

越王勾践宝剑出土经过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湖北江陵一带干旱两年,庄稼收成极差,农民食不果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决定修一条水渠,将荆门漳河的水引流过来,浇灌江陵地区的庄稼地。

计划上去了,国家也批了,工程就这样风风火火地上马了。

1965年,当水渠修到纪南城西北7公里的地方时,工程队发现了这里土质非常不一般,非常疏松,这是啥情况啊?保险起见,相关施工人员汇报了领导,这事就这样传进了考古专家们的耳朵里。很快,专家们马不停蹄,闻讯赶来,并且成立了考古工作组。

经过了周密仔细的勘测,发现这地底下大有乾坤,是一片古墓群,而且古墓数量不少,当时估计有50多座,专家们把这一片古墓群称为望山楚墓。

而在当年的12月,在考古过程中,在一个古墓里,在一棺木内,发现了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

这把青铜剑和剑鞘非常配套,当有关人员去拔剑时,惊讶无比,一是并不费力,二是拔出来的宝剑竟然光洁如新,散发着闪闪寒光。这是一个奇迹,从以往出土的千年宝剑来说,早已都是一把铁片了,而此剑竟如此光亮,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整把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经过各方面的鉴定,此剑剑身刻的八个字是: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这就说明了这是勾践自用的佩剑。

越王勾践宝剑到底有什么特殊,为何千年不锈

全国的考古人员和无数关注事件的民众,对这把宝剑都带着重大的疑问,为什么它就不锈呢?这个问题,最终因为上海市博物馆的谭德睿做出的一个检测,而有了最可靠的推断。

谭德睿用一个3000倍的放大显微镜,经过仔细观察,从百分之一毫米厚度的金属表层发现了化学处理痕迹。通过质子射线荧光分析,得出了越王勾践剑的成分和表面装饰的情况,确定了两件事,一是越王勾践宝剑主要是用锡青铜铸成,二是含有少量的铝和微量的镍,灰黑色的菱形花纹及黑色的剑柄、剑格都含有硫。

这把宝剑,不用说,绝对是青铜武器当中的一等品,这对古代的冶炼技术的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众关心的是,此剑为什么不腐?最靠谱的推断是:第一是整个室内环境相对封闭,宝剑在棺木中,剑刃又在剑鞘中,这样的环境,减轻了被腐蚀的可能;第二是宝剑是锡青铜所锻造,本身不宜腐蚀,另外铝和镍也是不容易腐蚀的,只有在复杂环境下,比如空气中湿度大,含盐量大,或者宝剑被含强酸、强碱的物质接触,才可能腐蚀严重。

所以,一是环境因素,二是工艺水平,决定了剑身没有被腐蚀。

越王勾践宝剑划破26纸张是真实的

越王勾践宝剑划破26层纸张是真实的,而且此事是在媒体监督下,相关人员操作下,多人监督下完成的。这说明,这把宝剑非常锋利。

但是,锋利不代表一定是战争的利器,根据成分分析,锡含量不低,这样的宝剑韧劲会稍微缺乏,而且剑身偏短,所以,这把剑最大的用途是当佩剑用,带在身边,好看,是一件极佳的装饰品。

但拿着这剑和敌人对砍,也许断的概率非常大,毕竟缺了韧劲,剑身就脆了。

这把宝剑,出土近三十年内一直没有对外展览,但是,1994年借给新加坡展览就出了点事。当时剑身卡在了有机玻璃上,不排除,有人想看看宝剑的锋利程度。取下之后,剑刃处发现了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新伤痕。中国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对剑受损情况作出的正式结论是“轻微损伤”。

这也说明了,此剑确实锋利有余,韧度有欠缺。

目前,国家认定春秋越王勾践剑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并且在2019年03月20日,春秋越王勾践剑被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不管如何,越王勾践宝剑都代表着当时最强的冶炼技术,有人说,这就是大匠人欧冶子所铸造,但目前还是缺乏有利的证据。

谁造地不清楚,吹发可断是真的,划破26层纸张也是真的。

7

中国古代冷兵器,在世界兵器史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悠远的华夏历史文明星河中,曾有一个宝剑最为辉煌的年代,这就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无数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传奇宝剑,都诞生在这个时代。本文要向读者详细介绍的,是声名赫赫的宝剑之王——越王勾践剑。 这把金光灼灼的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气逼人,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宝剑全长1390px,其中剑身长1140px,剑格宽125px,剑茎长210px,重875g。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格花纹,剑格两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盘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在这把锋利无比、精美绝伦的青铜剑剑身正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共八个字。这种古文字,史称“鸟虫书”,是篆书的变体,释读颇难。考古工作者在工作现场没有资料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初步释读出剑铭中的六个字为“越王”、 “自作(乍)用剑(左金右佥)”。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由于剑身的各个部位作用不同,因此铜和锡的比例也不一样。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而刃部含锡量高,硬度大,使剑非常锋利。
 此外,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可能是原料中含的杂质。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也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一。考古学家证明,湖北地区出土的东周青铜剑,像越王勾践剑这样千古不锈、湛亮如新者还有多把;与青铜兵器相比,钢铁兵器却容易锈蚀得多。迄今出土的、比越王勾践剑时代晚上数百年的西汉铁剑,没有一把不是锈迹斑斑的,就是一个绝好的明证。 考古人员用剑刃一划,18层纸应刃而破,绝对是千古名剑。  越王勾践“卧薪藏胆”手持绝世好剑驰骋疆场,灭掉吴国,重建越国,成就了辉煌的春秋霸业。如今,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渐渐地被人们遗忘,而越王剑却依然光彩如初。无论外观设计,还是质料搭配,越王剑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中华文明中蕴藏的秘密不胜枚举,我们在禁不住赞叹越王剑先进的工艺的时候,也不得不敬佩祖先们的智慧。

8

这确实是真的,越王勾践剑出土的时候,考古学家们将它清理出来,还弄伤了一位工作人员的手。这把旷世宝剑在地下被埋藏了两千多年,却依旧完好如新,考古人员用这把宝剑轻轻松松就能捅破十几层白纸,有说法是18层,某度显示的是16层。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经典故事,那时候的人们尚武之风浓郁,勾践是一名对剑十分痴迷的收藏家。根据史料记载,勾践曾经请欧冶子为他铸造了五把宝剑,皆是削铁如泥的旷世神兵。当时的名剑鉴定大师薛烛在看到勾践收藏的宝剑之时,也是十分惊讶,直言此生没有见过这么多稀世珍宝。

1965年.湖北望山,一座古代大墓正在被发掘,墓主人的陪葬品十分讲究,他的后人将他最爱的剑放在他的左手处。这把青铜剑由漆黑的木鞘保护,剑长55.6cm。剑的整体挺拔光洁如新,剑刃还十分锋利,寒光凛凛。剑身上布满了庄重而华贵的黑色暗纹,剑格之上则是绿松石和蓝色琉璃装饰的图案,接近剑格的地方写了两排错金鸟铭文:钺王鸠浅,自乍用鐱。

专家认为这座墓的墓主人是当年的“越奸”邵滑,这人是楚怀王时期的大贵族,史料之中记载,邵滑曾经被楚怀王派到越国,通过离间计导致了越国的内乱。后来楚国乘着内乱灭越,这把越王勾践剑就作为战利品赏给了邵滑。也有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把剑是越王勾践将女儿嫁给楚昭王,送给女儿的嫁妆。另外,还有专家认为,越王勾践剑是由越国王子投奔楚国之时带入楚国的,随后作为了自己的陪葬品。

那么这把剑为什么经历了两千多年都没有生锈呢?首先这把剑封藏在特殊的密闭环境隔绝空气,据说现在这把剑就没有刚出土的时候那么闪闪发亮了,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其次在锻造之时,使用了非常先进的复合金属锻造工艺。越王勾践剑之所以如此出名,并不仅仅仅因为它锋利,而是因为它先进的锻造技术。

简单的说,越王勾践剑的剑神是两种不同的的铜合金。剑脊部的锡成分相对较少,这样剑身就不容易折断。而为了剑更加锋利,剑刃的地方就多加了一点锡。剑身的黑色菱格花纹处含硫比较高,而且剑身还镀了一层含铬的金属,也有防锈的作用。

9

人们一直在探究真相,却也一直在制造谜团,真真假假,只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了。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验手段的不断提高,真相距离我们也越来越近。

越王勾践剑,素有“天下第一剑”之称

这把举世名剑,1965年12月,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中出土,相传为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

当时,湖北江陵地区连续两年遭遇大旱,当地政府决定修建一条从荆门漳河引水的灌溉渠。正是在灌溉渠施工过程中,发现了50多座楚国墓,即望山楚墓。

工作人员从望山一号楚墓中,共发掘出了近400件随葬器物。其中,越王勾践剑当时就安静的躺在墓主人內棺骨架的左侧。

当工作人员将宝剑从剑鞘中小心翼翼抽出的时候,在场的人都震惊了。当时,剑身上几乎看不见锈迹,历经千年,仍然完好如新。

越王勾践剑,剑柄长8.4厘米,剑身长55.7厘米,宽4.6厘米。整个剑面铸有黑色菱形暗纹,剑护手部分,正面镶有很薄的蓝色琉璃作装饰,背面镶有绿松石做装饰,而在剑柄的底端有11道同心圆。制作工艺绝对可以用精湛绝伦来形容。

当然,越王勾践剑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剑”,最主要的是因为剑身上所刻的八枚“鸟篆”文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鸟篆即俗称的“鸟虫文”。

越王勾践剑,刚出土时,光洁如新,这一点是绝对可信的

但剑的光洁如新,并非使用了什么高超的防腐技术,而是埋葬墓穴的环境导致的。这一点,已经被现代的工作人员确定了。

越王勾践剑出土时,光洁如新,主要有三个主要原因造成。

其一、越王勾践剑表面有一层硫化铜防腐层,但这层硫化铜是在墓葬中逐渐形成的。因为硫化铜并不致密,极其容易被触碰磨损掉,用来做实用性的防腐效果很差。所以,不存在铸剑时加了一层防腐涂层之说。但是,在墓葬中,硫化铜的形成,的确起到了防腐的作用,并非人为的。

其二、望山一号墓造成了一个密闭,隔绝氧气的环境。青铜剑埋在地下数米深处,使用了一椁两棺,外加白膏泥密封,形成了一个几乎密闭的空间,隔绝了空气中更多的氧气进入墓穴。

其三、考古界向来有“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一年”的说法。望山一号楚墓正好被地下水长期浸泡,而且水的酸碱度很小,基本上为中性。

缺氧、中性水泡,仅有的氧气,在腐烂掉的尸体、衣物、食物等的共同作用下,又在剑的表面形成了氧化铜和硫化铜保护层,这才让越王勾践剑出土时,几乎是光洁如新。

这就跟千年不腐的尸体、出土时彩色的兵马俑、颜色鲜艳如初的丝织物是一样的,因为一些机缘巧合,造就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所以得以完整如初的保存了下来。

防腐蚀技术,脱离了特定和稳定的环境,即使在现代,也很难保证千年不变,必须定期维护。

越王勾践剑在出土数十年后,已经不是那么光亮如初了。

越王勾践剑锋锐无比,这一点也可信

据说,当剑被拔出剑鞘后,有人伸手去拿剑,手碰到了剑刃上,立刻被划出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应该可信,当时的青铜剑,做到这个锋利程度并不是什么难事。

在当时的考古记录中,数把青铜剑都有“刃薄而锋利”的记录。

是不是拿原剑实验的切纸,无法证实,有说是原剑,有说是仿制剑。但是,这个传闻有个特有意思的规律,最初一剑切开了26张(出自《国宝档案》),然后又变为了20张(同样出自《国宝档案》),后来又成了18张,现在一查,只切开16张都有了。

这个呢,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只要够锋利,切开纸的张数,完全跟用力方式和程度有关。如果虚着力气切,完全可以一张纸都不切开,但也不能说剑就不锋利。

感觉这个东西,意义也不大。应该拿一件完全的仿制品,直接砍草席才更有实战意义。但很少有人这么做,反而只是用一些分析的数据,所谓的硬度、工艺来说话,为什么?因为实战性能,相比铁剑,明显青铜剑很一般。剑的锋利只是一方面,砍了东西不卷刃,可以持续使用,才更有意义。

史上最著名的名剑实战记录,专诸刺王僚中,专诸用鱼肠剑刺穿了王僚所穿的三层铠甲。而在央视纪录片《古兵器大揭秘》中,尝试还原当时的现场,但是用青铜剑,根本达不到刺穿三层铠甲的效果,只有用铁剑才可以。所以,实验人员推测鱼肠剑其实就是一把短铁剑。

越王勾践剑,能成为天下第一剑,是因为上面的八枚文字。而青铜剑的性能,明显具有局限性,所以,后来才被铁剑所取代。但是,当时的古人,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拥有如此高超的铸剑技艺,已经非常厉害了,值得赞叹。

10

不要过分相信任何吹牛逼的话,青铜剑无论冶炼技术多么先进,绝没有现代钢铁好,要不然也不会铁器文明取代青铜文明,只能说当时的中国青铜冶炼技术领先世界,回家试试家里的菜刀,你就知道能不能划破18层纸。青铜的晶相结构绝没有钢铁细腻,锋利的钢刀都做不到的事情青铜绝逼做不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