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原来国土面积高达54万平方公里,稳居俄罗斯以西欧洲第1面积大国的德国,缩水为了如今的35万平方公里。德国失去了高达近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也就是说,德国损失了40%的国土面积。这个数字比例之庞大,即使我们作为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都觉得触目惊心,德国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如今的德国

最为残酷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深知领土对于本民族的重要性,因此,德国失去的领土,被索回或者收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尤其是当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周边各个曾被德国侵略的国家,为了弥补战争的创伤,也为了防止纳粹德国的复苏,将德国更让的领土上的德国居民近乎全部驱逐。

也就是说,德国失去领土上,如今居住的已经不再是德国人,而是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居民。这也意味着,德国即使想用全民公投的方式收回领土,也完全不存在实施的可能。例如如今俄罗斯位于波罗的海的飞地,原属于德国的加里宁格勒就是这种情况。

加里宁格勒

二战胜利后,苏联将加里宁格勒地区占据,并迅速将当地的德国居民全部驱逐,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人。为了彻底将当地俄罗斯化,苏联甚至连当地的德式建筑和德国名字都全部改了个遍,从此,除了历史渊源,这块土地与俄罗斯本土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当苏联解体之后,原属于德国的加里宁格勒不但没有要求返回德国,反而仍属于俄罗斯的根本原因。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晚清屈辱的历史是我们民族抹不去的伤痛,尤其是中国失去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更是令每一个国人痛彻心扉。但是就比例而言,中国失去的国土面积比例还要小于德国,从中也可见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领土损失之惨重。

德国的领土变迁

因此,许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损失如此惨重,为什么德国还要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呢?

这个问题是典型的马后炮式问题,是在知道结果之后倒推原因,本身就是极为不合理的。这个问题类似:“既然你明知道没中五百万,为什么还要去买彩票”一样。

对于德国当然也是如此,两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损失固然极为惨重,但是,发动战争之初,显然德国不认为自己会一定失败。那么,德国为什么会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呢?

今天的德国地图

首先,无论是发动第1次世界大战的威廉二世,还是掀起第2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他们都不认为德国会因此失败。相反,两个人都野心勃勃的认为:军事实力强大,科技先进的德国势必挑战老牌列强成功,取得世界霸权,从此德国走上世界超级大国的位置。

这一点不仅仅是当时德国的领导人,哪怕是德国的统治阶层,乃至于每一个德国普通民众,对于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在刚开始时都是信心十足且狂热支持的。而这样近乎全民的支持,也正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从上到下,很少人有人认为德国会失败。他们野心勃勃且盲目憧憬着德国取得大战胜利后的风光场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其次,虽然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取得了失败,但是德国并非毫无胜算。1914年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德国早已超越了老牌列强英国和法国等国,成为当时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同时,德国中西欧第1面积大国也给予了德国仅次于沙俄的庞大人口。

因此,无论是战争潜力、经济总量还是于科技发展,德国都具备了超越英法两国的实力。希特勒时代也是如此,希特勒上台之后,带领经济危机中的德国迅速复苏,德国再次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同时,德国军队从普鲁士时代开始,就一直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强军,德军强大的战斗力,更是举世公认,即使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面对占据巨大优势兵力的对手,一直以多胜少。德国在军事方面的巨大优势,也是德国敢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底气。

普鲁士完成的德国统一

最后,则是因为,无论是一战前夕的德国,还是二战前夕的德国,发展都进入瓶颈时期,为了发展,德国不得不战。像如今的中国一样,德国是典型的后起之秀,虽然德国后发制人,在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超越了原本的世界第一英国。

但是,限于德国有限的国土面积和贫瘠的资源,德国的潜力已经消耗殆尽,德国无法像中国和美国一样拥有巨大的领土和人口。想要进一步发展,想要获得更强大的话语权,德国除了挑战老牌列强,别无选择。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尤其是竞争近乎赤裸的是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的大国,想要和平崛起,可能性本就是0,除了战争,德国别无选择。

二战后的德国

因此,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遭遇惨重的损失,并不是因为德国人喜欢作死,更不是因为德国人爱好战争,而是德国发展到一定阶段,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的必然选择。只不过,德国的运气太过糟糕,德国的对手又过于强大,两次挑战都功败垂成。

最佳贡献者
2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领土是除俄罗斯外最大的欧洲国家,面积有54万平方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德国割让了大约8.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如下图所示:

第一、承认奥地利、卢森堡国家独立。

第二、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划归法国托管15年,最后公投决定归哪一个国家。

第三、割让尤本和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

第四、北石勒苏益格公投回归丹麦。

第五、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与波兰海岸线。

第六、东上西里西亚划给捷克斯洛伐克。

第七、东普鲁士的梅梅尔(默默尔)划给立陶宛

1936年时,德国的领土面积大约46-47万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割让了大约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德国国土面积357376平方公里。(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割形势图)

割让土地细则如下:

第一,东普鲁士被前苏联强占(一部分),现在为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第二、德国南部波西米亚划归现在的捷克。

第三、西里西亚州、波茨坦、但泽自由港、勃兰登堡部分和奥德河流域、切仕青等大片领土划归波兰。

第四、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划给法国。

第五、石勒苏益格划给丹麦。

第六、苏联占据东德,英法美占据西德,柏林分区占领,英法美占据的西柏林成为飞地

德国为什么要打第二次世界大战?

自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后,普鲁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德意志的军人希望寻找“阳光下的地盘”和“海神手中的三叉戟”,要对当时大局已定的世界格局重新划分地盘和势力范围(海外殖民地),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这是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动因,不过德国被打败了。(二战德国击败法国,希特勒和将领们在埃菲尔铁塔)

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短短二十年后,德国再次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呐?我私下认为主要是一下几个原因:

一、被严重压抑的德国民族主义情绪。

从历史追溯来看,德国人是一个十分好战的民族,民族自尊心非常强,如果受到极端打压后肯定会反弹,整体民族都会向往俾斯麦时期的军国主义,重现民族的辉煌。

一战战后的《凡尔赛和约》,却是一个惩罚性和报复性的条约,这个条约让德国损失了8.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约占当时德国领土的13.5%;损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损失了12.5%的人口,随着割让领土而损失;16%的煤炭开采量,50%以上的钢铁产量。

这还不算,战胜国要求德国于1921年5月前,马上偿付赔款200亿马克,这时具体赔偿金额还没有定下来,全部黄金、商品、船舶、有价证券以及实物的形式赔付,德国还要负担所有占领军在其领土上的所有费用。莱茵河两岸50公里不能设置军事防御工事。

战胜国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德国和一劳永逸的削弱德国,让德国永无翻身之时。

当一个国家和民族遭受巨大压力的时候,一般会产生两种极端效果,一种是触底反弹,一种是压力被消化缓解,德国日耳曼民族作为一个战斗的民族在重压下触底反弹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已经分析研究德国发动战争的这种民族复仇情绪,采取了与一战后截然不同的做法,他们推进“马歇尔计划”,援助发展欧洲国家,包括德国(西德),将这种民族复仇情绪逐步消融瓦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苏军占领柏林照)

二、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瓦解了德国人的希望。

德国为了还债,拼命掠夺人民财富,人民生活生活困苦,大部分企业集团举步维艰,整个德国的经济随时面临崩盘。

1929年自美国开始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举步维艰的德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农业生产下降了30%,600万人口失业,银行企业纷纷倒闭,德国社会阶级矛盾加剧。

三、希特勒上台,法西斯推行

《凡尔赛和约》严重伤害了德国的民族自尊心,被德国人称之为“屠夫的合约”,加之经济危机的加重,德国的民族危机加重了。

此时德国为纳粹运动提供了土壤,希特勒成功调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情绪,将激昂的民族主义演变成民族复仇主义。此时软弱的魏玛共和国已经被德国民众所摒弃,他们需要新的强大的政府,新的强硬的国家领导人。在希特勒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德国绝大多数企业选择了支持希特勒,譬如:克虏伯、西门子、奔驰等,企业也面临绝境。

希特勒是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代表,被认为是引领德国复兴的领导人。1934年,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掌握了德国的党、政、军大权。

上台伊始的希特勒就积极发展经济,尤其是军事工业,并打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禁锢,组建军队,1935年时已建成了足可以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1936年3月,德国军队开进了莱茵河非军事区进行布防,从此后希特勒将德国拉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车。(希特勒自杀焚烧尸体的地点)

战争是希特勒评估当时欧洲各国军事实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豪赌,至于战争的最后结局谁也难以下结论,只有打过了才知道结果。战争的任何一方绝对不会在预估自己失败的情况下开战的,希特勒对战争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奥匈帝国发动的,德国只是被动参战而已。

一战的爆发顺序是这样的:

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遇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下达最后通牒;沙俄警告奥匈不要轻举妄动,奥匈怕沙俄,遂求助于德国。

德国出于利益需要,表示支持奥匈;奥匈有了德国的支持,继而对塞尔维亚宣战;沙俄同样出于利益需要,因此也对奥匈宣战。

奥匈与沙俄相互宣战后,德俄以为宣战只是做做样子,都没太当回事。结果,奥匈这个棒槌居然真的出兵了。

奥匈这一出兵,沙俄蒙了,牛皮吹了,不能不算数吧。于是,沙俄也出兵。

由于沙俄实力强于奥匈,且因为签了《德奥同盟条约》的关系,德国怕奥匈崩盘,就也只能硬着头皮对沙俄宣战。

至此时,一战的宣战关系是奥匈和德国对塞尔维亚和沙俄相互宣战。当时英国和法国均未表示会参战。

英法不参战,沙俄尴尬了。遂立即催促英法参战。否则它一家单挑德奥,它会是会被打出屎来。


德国害怕法国宣战,就致电法国,询问法国意图。结果法国回电声称:“见机行事”。

收到回电后,德国很不满。

为啥不满呢?道理很简单,法国想让德奥俄三国互掐,它坐收渔翁之利,借机报普法战争的血海深仇。

德国一看法国憋着坏屁,于是就在没有做好跟法国决战的情况下,向法国先宣战。

但是因突袭法国的计划(施里芬计划)需要经过比利时,而比利时又不对德军让道,德国便在对法国宣战的同时,对比利时也宣了战,继而发动对比利时的突袭。

比利时挨打,英国怒了。因为英国在比利时有大量的投资,并且德国如果赢了法国,德国就壮了,英国可能镇不住德国了。于是英国以德国打比利时为借口,向德国宣战。

至此,一战正式开打。具体的宣战关系是德国和奥匈与沙俄和塞尔维亚相互宣战;德国对法国和比利时宣战;法国、比利时、英国对德国宣战。

从这个宣战可以看出:一战的爆发在有其必然性的前提下,也有偶然性。可以说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把一场区域争端玩脱了的表现

当时,德国的战略是盯着英国,同时防着法国和沙俄,打世界大战不是德国的诉求,并且德国也不认为会爆发大战。比如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德皇威廉二世在出巡狩猎,参谋长小毛奇也正在度假。奥匈咨询德国,威廉二世以为奥匈只是常规操作,就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支持奥匈。

然而,德国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奥匈帝国是个大坑,居然真的开战,直接把德国带沟里去了。

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的整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总爆发,大家都是战争发起国。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唯一的一战的发起源头国,那也只能是奥匈,不是德国。

再说二战。

德国是二战发起国之一,这没问题。发动的原因很简单:德国人对一战结果不服气,报仇心理强烈。希特勒利用民族仇恨上台,叫嚣会带领德国人一雪前耻。德国人迷信了希特勒的鬼话,就选了他上台。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了兑现他的选举承诺,以及解决经济问题,就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扩军。当战争机器发动后,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具体来说,一战后,英法对德国的惩罚太厉害了,激起了德国人的报仇心理。并且当时德国的经济不景气,民众对时任魏玛政府的领导能力也持怀疑态度。

民怨沸腾,报仇心理又强烈。于是,希特勒这个极其会煽动人心的奥地利人,就借民众的复仇和求富心理,通过选举上了台。

希特勒上台之后,由于他要兑现他之前的竞选宣言(零失业、补贴、工人权益,保护资本家等),而他又不可能真正解决德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于是,他就只能想了一个歪招:利用民族主义政治宣传,进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即依靠大量的军事订货和疯狂修基建为企业提供市场,进而带动产业发展。让资本家和老百姓都有钱可赚,有事可做。

这样做,确实可以短暂的解决国民经济和就业问题。

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德国的现实问题。因此,当德国的军事订货饱和,政府欠债加剧后,希特勒就只能想另一个歪招了——对外发动战争。

以上说的都是当时的“大势”,德国参与两次世界大战,还有两点直接原因。

首先,当时的资源分配不合理,德国要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开战。

具体来说,英法俄占据了大量资源,德国只是它们的零头,其拥有的资源无法满足德国对于原料和劳动力的要求。如果不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德国可能会被英法俄挤压的连一点渣都不剩。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选择先发制人可能还有点活路,如果被动挨打,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而当时德国又具备了挑战英法的实力,打两次世界大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其次,民族矛盾无法解决。

举个例子,美国在一战后提出民族自决,让小民族投票表决,自行建国或者加入某一国。这个建议得到了英法的响应。于是一时间,各个小国家纷纷建立。



然而,当德国人想民族自决时(波兰的日耳曼人想加入德国),英法美却不干了。德国人说你们这是玩双标,不公平。英法美直接就说你丫一个战败国,没资格跟我们战胜国谈公平。

这么玩,二战爆发也就不稀奇了。

4

德国地处欧洲的四战之地,但是德国又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大国,德国历史上一直有争霸欧洲的雄心,但是德国也总是要面对法国和俄国在德国东西两边的夹击,还要面对英国在海上的围困。德国在1战爆发之前,有57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是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国土面积大国。

两次世界大战打完之后,德国如今的国土面积只有36万多平方公里,两次世界大战一共损失了2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连自己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都给丢掉了。众所周知,德国这个国家历史上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如今的位置上,他的发源地,或者说是历史核心区域其实是在东普鲁士地区,正是从普鲁士兼并巴伐利亚等其他城邦开始,德国走向了大一统。

普法战争后,德国击败了法国,夺取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走上了国家实力的巅峰,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一篇课文《最后一课》就是反应普法战争后法国人对战争结果不满,被逼迫学习德语,想要奋起反抗的民族情绪。当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进入了历史舞台,也一举取代了和英国争霸几百年的法国,成为了英国在欧陆的第一对手。

为了对付德国,英国从一开始就挑起德国和法国、俄国的矛盾,使用离岸平衡的手段,在德国周边煽风点火,这些手段像极了如今美国对世界第二大国的所作所为。英国成功的让德国和法国、俄国埋下了仇恨和对抗的历史基因,使得三国难以走出对抗的怪圈,正是这一怪圈,主导了此后一战、二战的基本格局,也就是德国想要冲破这一秩序体系,打破东西方压力,但是总是面对着东西两个战线的压力,最终崩盘。

可是既然形势如此险恶,那德国为什么要选择打呢?这一方面和欧洲国家的战略逻辑有关,欧洲各个列强都崛起于战争和对殖民地的控制,骨子里带有好战和动用武力的想法,一旦事情遇到困境,总是会想到战争,而且往往选择组成不同的军事集团,这也给了这些国家发动战争的底气,比如德国每一次都拉上意大利,当然,意大利也每一次都抛弃了德国。

在一方面来说,德国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的时候,契机也都还算不错,德国当时的实力确实已经超过了他的主要对手法国和英国,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虽然没有在总体国力上超过英国,但是也超过了沙俄和法国一大截,德国联合了奥匈帝国和土耳其意大利就开始了一战,一开始确实打的法国和沙俄叫苦不堪,甚至还击败了沙俄,沙俄成为第一个在一战中投降的国家。

二战中,德国一开始也是风卷残云一般的席卷了欧洲大陆,法国被一个月击败,波兰一礼拜就被击败,英国也陷入了被德国空袭的困扰,西班牙早已经投靠了德国,德国还控制了意大利,打下了整个东欧和大片苏联国土,当时的欧洲大陆俨然就只剩下德国一家的力量了。所以,德国在一战和二战爆发前,是有国家实力作为基础和底子的,他敢于宣战。

现在,德国已经损失了近半的国土和人口,军力连波兰都不如,以色列都比德国军力强,真正强大的德国已经埋没在历史中,正应了那句话:好战必亡。德国对旧秩序的挑战是失败的,作为第二对第一的挑战也是悲剧式结尾的,这给了后人无尽的思考,当然,英国作为一战和二战中的战胜国,虽然成功限制和削弱了德国,但是自己也实力大损,早已经不是那个一流强国,所以战争时没有胜者的,只有合作才能双赢。

5

这个问题用姚明的一句名言来说就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

对德国而言,情况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帝国主义阵营的后起之秀,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时,其他资本主义强国,特别是美国早已进入了工业化,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发展逐渐力不从心的英法等国,即使国力大不如前,也仍然牢牢掌握着全球1/4以上的殖民地。留给德国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少,而是根本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让德国怎么办?

而最要命的是即便德国的容克大资本家自我阉割,失去了征服星辰大海的宏伟野心,但在帝国主义的汹涌浪潮中,没有野心的德国注定会沦为其他帝国主义的下酒菜。

所以对德国而言,扩张不一定成功,但不扩张一定会死得更惨。

所以德国先后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并不是嫉妒心作祟,看不惯他人过得好,而是为了德国的国运在努力。

作为德国在一战中的主要对手,英国的殖民地是德国梦寐以求的目标,可惜由于队友意大利的反水,奥匈帝国的弱鸡,更重要的是美国在1917年的参战,使得战争的天平迅速向协约国一方倾斜,德国最终输掉了战争。

对于德国而言,战败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德国除了要支付协约国巨额的战争赔款,军队规模被大大压缩,更重要的是德国不得不割让但泽走廊等一系列战略要地,此举不仅让德国损失了大片土地,更让龙兴之地东普鲁士彻底成为德国的飞地。

虽然因为协约国的相互扯皮,德国最终避免了国土被大卸八块,重新回到邦国林立的解放前的命运。但因为凡尔赛体系的残酷压榨,仇恨的种子在德国民众的心中埋下,并最终使德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二战对于德国而言,不仅仅是争夺生存空间,更是对一战时期协约国的猛烈报复。

而报复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德国在1940年消灭法兰西,几乎完全控制了西欧大陆,又在1941年的苏德战争前期,几乎占据了苏联的整个东欧地区。


此时的德国,实际控制面积远超500万平方公里,这和本土的43万多平方公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极端的膨胀带来的是更加极端的报复,随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轴心国最终被彻底打回了原形。

由于二战初期苏联对波兰寇松线以东的西乌克兰和西白罗斯地区进行了疯狂掠夺,二战后的苏联力主对德国领土进行大规模瓜分,以补偿二战初期波兰在寇松县线以东失去的土地。

于是德国奥德河以东的所有土地,包括加里西亚全部被划入波兰,德国的东普鲁士被苏联和波兰两国瓜分,而在苏联内部又分为立陶宛的梅梅尔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加里宁格勒。

不仅如此,美苏英法四国还对剩余的德国本土进行了瓜分,并最终形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德并立的局面。

更悲惨的是连德国的首都柏林也被强行分割,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才彻底结束。

看起来德国输得很惨,而且一次比一次惨,但这并不能说明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努力没有意义。除了巩固德意志民族情感,实现了德国科技的快速飞跃,更可怕的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掠夺了海量的财富和资源,这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物质基础。

所以,从德国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动战争并没有错,错的是没有打赢,而且输得一次比一次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6

现代德国是由普鲁士王国统一的,1871年,普法战争获胜,割让法国工业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领土有54万平方公里,在欧洲国家里仅次于俄罗斯,名副其实的大国。德国人雄心勃勃"我们也要日光下地盘",疯狂向外扩张势力,可是命运不济,1914年一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了,成了任人宰割的国家。

1921年巴黎和约对德国人进行种种限制,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为不设防区,只允许德国保留十万军队,禁止生产重型武器,德国海外殖民地被刮分,德国领土剩下约46万多平方公里。当时一个历史学家说过:"这简直等于二十年休战!"这句话后来不幸被言中啦!

1929年一1933年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德国,物价飞涨,工人失业。在此背景下,1933年,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登上德国历史舞台。希特勒是天才演说家,他宣扬国家社会主义,给每户居民提供一部大众轿车,家家都有面包和牛奶,德国经济飞速增涨。柏林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德国人过上了小康生活,希特勒获得德国民众普遍支持。

在经济实力增长的基础上,德国疯狂狂军备战,陆军扩展到六十万人。一九三六年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英国首相张伯伦实行绥靖政策,想祸水东引。慕尼黑会议上,强行把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希特勒更加有侍无恐,不久吞并捷克和奥地利控制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1941年,德军横扫欧洲,占领了除英国以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人发动的欧洲战争,是一场复仇之战,差点改变了欧洲历史。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德国人的侵略扩张是不得人心的,给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最后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打败。欧洲政治家们打算撤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势力,首先要消灭德国军事根源。普鲁士被刮分,从地球上消失。德国给被侵略的国家以巨额经济陪偿。德国被割去十二万平方公里土地,剩下三十五点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几十年后才重新统一。德国人想通过战争手段实现民族复兴,却一次比一次失败得惨,如今没了这个念想,一心一意发展本国经济,如今成了欧洲属一属二的大国。德国人的时间和效律观念是值得人钦佩的。

7

争夺欧洲国家间的霸权,德国的统一,逐渐增加的国家综合国力,开始妄自尊大,野心勃勃,让德国人产生了想统一欧洲,为了实现梦想,德国人走上了一条称霸世界的不归路。

因为德国的崛起,已经打破了欧洲国家间的平衡性,遏制德国成为欧洲各强国必须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德国,共同组建反德同盟。

这跟法国拿破仑时代一个样,当法国崛起后,有野心统一欧洲国家,但欧洲传统的强国会坐以待毙吗?同样会建立起反法同盟,这就是地缘政治影响力。

德国抛弃了俾斯麦平衡外交路线,这让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中,想取胜都难。

8

如果说近代哪个国家最喜欢挑起战争,亚洲一定是日本,欧洲一定是德国。德国是一战和二战的发动者或推动者。两次战争的结果,都出乎德国的意料之外,最终全部都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因为一战和二战遭到严重削弱,尤其在军事和政治方面。从领土上说,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国的领土面积为59万平方千米,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领土面积为54万平方千米。一战过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遭到协约国的宰割,领土面积下降到46.87万平方千米。二战战败以后,德国的领土面积进一步缩小为35.73万。美国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成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苏联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充六七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德国倒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没有扩大一分土地,反而失去了近一半的领土。就连普鲁士最传统的土地都基本丧失。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出生的柯尼斯堡在二战之后变成了苏联的加里宁格勒,德国文化之根的东普鲁士也丧失了。

两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如此惨重的损失,为什么德国非要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呢?德国效仿美国坐收渔翁之利不好吗?德国没有美国的天然优势,德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坐收渔翁之利。

德国的地理位置在和平年代非常有利于发展贸易,但是在战争时代却是一个四战之地。德国地处西欧和东欧的交界之处,德国处于欧洲的中心位置。处于四战之地的德国不可能向美国那样置身世界战争之外。统一之后的德国,外交政策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只想保持欧陆霸权。当时的德国面临英国、法国和俄国两面夹击。德国为了维持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利益只得和实力相对较弱的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建了同盟国。法国和俄国感受到了来自同盟国的压力,组成法俄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开始形成。

德国统一以后,军事、政治、经济实力迅速增加,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威廉二世上台以后改变了俾斯麦相对比较保守的外交政策。威廉二世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世界霸权,追求阳光下的土地。可是作为后起之秀的德国,可以占领的土地已经非常有限。德国若想占领更多底盘,只能和英国争霸重新划分世界。英德矛盾逐渐激化,并且成为当时欧洲最主要的矛盾。英国最终加入法俄协约,协约国正式建立。两大军事同盟建立之后,双方为了争夺利益,扩军备战。整个欧洲都充满了火药味,只要有一颗火星,整个欧洲便会陷入战争状态。

1914年7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对塞尔维亚宣战。接着俄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先后卷入这场大战,一战正式爆发。看起来德国似乎很无辜,被奥匈帝国拖进了一战,德国只是被动参战。其实则不然,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也会爆发,即使奥匈帝国不对塞尔维亚宣战,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也会爆发战争。德国参加一战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欧美强国的国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占据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法国和俄国依靠自己的实力,也占领了大量殖民地。英国和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远远超过德国。当时英法俄获得的政治实惠和本国的实力相当,有充足的国力作为支撑。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之秀的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力量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二。新兴资本主义强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变得无法调和。最终两大阵营终于兵戎相见。如果说德国挑起一战,有点把责任推给德国的感觉。一战是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必然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而宣告结束,战后协约国召开了惩办德国等战败国的巴黎和会,通过了惩罚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德国损失了13.5%的土地。德国人视《凡尔赛和约》为洪水猛兽,认为这个条约是协约国强加在德国人身上的沉重枷锁,是德国人从未有过的耻辱。魏玛政府总理谢德曼拒绝签字而辞职,并宣称:“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德国国内弥漫着浓厚的复仇情绪。德国人复仇的种子已经买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颗种子已经在德国人心底发展壮大。希特勒和纳粹党利用德国人的复仇情绪,成功上台。

一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实力得到恢复的德国人,野心重新膨胀起来。当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世界经济危机席卷了德国,德国的经济遭到了巨大打击。纳粹德国借助经济危机上台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平复了经济危机,但是希特勒也把德国经济绑上了战车。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的国内经济危机也没有完全平复,希特勒和德国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纳粹德国最后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再一次被击败。战后德国失去了11万平方千米土地,统一的德国被一分为二,一直到1990年两个德国才最终完成统一。再次统一后的德国对外宣称所有属于德国的领土已经全部回到德国。虽然德国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是近代比较富有侵略性的国家之一。但是二战后,德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再一次腾飞,现在德国经济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位居世界第四位。德国现在也是欧盟的核心国家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终于明白和平与发展才是德国应该走的路。现在重新崛起的德国不再是世界不安定因素,也不再充满侵略性。

9

包括希特勒在内,如果德国人要早知道自己战败,肯定不会发动战争

在一战之前欧洲大陆的局势确实非常紧张,德国与自己的日耳曼兄弟奥匈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意大利王国结为军事同盟,组成同盟国集团,而英法则与沙俄联合成立了协约国集团,双方互相对立。

德奥与英法的矛盾属于新兴帝国主义与老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作为后起之秀,德国在普法战争后一跃成为欧洲数一数二的强国,其工业实力早已超越英法,雄踞欧洲第一。

不过20世纪初的世界并不是要一个贸易自由的时代,西欧列强都是依靠垄断对殖民地的贸易往来过活。假如你的殖民地不多,这就意味着你会在许多工业原料上被别人卡脖子。

德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空前扩大了自己的版图,但即便是在鼎盛时期,德国的版图面积也不过54万平方公里,本国的资源和市场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德国也希望能重新瓜分世界,起码能在非洲多捞点殖民地。

但是此时的世界早已经被瓜分完毕了,英法对于德国的要求自然不会同意,就在一战爆发几年,德国和法国围绕摩洛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这里北临直布罗陀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英国和法国曾围绕该地有过长期的摩擦。

1904年4月英法达成和解,法国承认埃及归属英国,而作为交换,英国则承认摩洛哥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但英法的媾和严重侵犯了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引发了德国的不满。

次年,法国要求摩洛哥政府依照法国的要求进行改革,企图使摩洛哥为法国的保护国,德国则立即进行抗议。德皇威廉二世随即访问摩洛哥,表示支持摩洛哥独立,要求所有外国势力在摩洛哥利益均沾。

随后在德国的要求下,法国与德国开始了谈判。起初德国的态度很强硬,但是由于英国、沙俄、意大利、西班牙都支持法国,德国只得作出退让。到1906年法德达成协议,法国保证摩洛哥独立,但德国也承认法国和西班牙对摩洛哥的控制权。

不过在法德议和后,法国反而加紧了对摩洛哥的侵略。1907年摩洛哥爆发人民起义,法国以护侨为由强行出兵摩洛哥,再度引发德国不满,德国要求法国必须割让一块殖民地给德国做补偿。

为此法国割让法属刚果的一块殖民地给德国,这才暂时了解了摩洛哥争端。

除了法国与德国在非洲对抗不断以外,奥匈帝国与沙俄在巴尔干地区也是矛盾冲冲,这些矛盾都大大加剧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到一战前夕,双方一直都在为战争做准备,而且双方的想法都出奇的一致,大家都认为战争越早进行越好。

德国方面认为,由于在日俄战争中损失惨重,俄波罗的海舰队已经是荡然无存,沙俄一时半会还难以重整旗鼓,而法国此时也还没有完成新的一轮扩军备战。如果再等上几年,待俄法实力恢复,那么再动手可就危险了,因此德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小毛奇主张尽快进行战争。

德国的想法其实也正中英国下怀,英国人深知如今德国的工业实力远在英国之上,鉴于德国与英国并没有就限制海军军备竞赛达成协议,德国已经放开手脚打造海军,倘若在这样下去,德国海军迟早要赶上英国,对英国本土造成威胁,所以英国也希望早点进行战争。

从英德两国的态度来看,这二位大哥都认为尽早进行战争对自己有利,但谁也没想到战争来的如此突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一个名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枪杀,到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而塞尔维亚则赶紧向斯拉夫老大哥沙俄求救。作为塞尔维亚的盟友,沙俄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在两天后也向奥匈帝国宣战。(斐迪南大公的遇刺意外点燃了一战)

不过宣战归宣战,俄奥两国在互相宣战后并没有任何的军事举动,直到又过了两天,德国也加入战争对俄宣战。在眼瞅着德国参战了,奥匈帝国正式出兵沙俄与老毛子干起来了,至此一战东部战场点燃了。

在东线开打之后,德国并不怎么担心沙俄,因为同盟国的四个盟友,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德国都在东线,四家揍一个沙俄还是压力不大的。

而反观西线就不同了,虽然意大利在当时也是同盟国成员,但这个墙头草不见会往哪边倒,后来的事实证明,意大利在开战后就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英法的阵营中,果然是靠不住。所以在西线德国将独自面对英法的挑战,这对德国的压力极大。

所谓先下手为强,德国感觉法国已经憋了一肚子坏水,索性在8月3日先向法国宣战。

对于与法国的战争,德国早就制定了“施里芬计划”,准备来个速战速决。但是“施里芬计划”要途径比利时,而比利时则拒绝德军过境的要求,于是德国在向法国宣战后的第二天又接着想比利时宣战了。

其实原本英国还没有立刻介入战争的想法,英国最初还是希望法国与德国能多打上一阵子,消耗下双方的实力,自己好坐山观虎斗。可是德国入侵比利时严重损害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存在,因此英国也在德国对比利时宣战的当天正式对德国宣战了。

(一战爆发后的两大阵营)

在战争开打之后,两大军事阵营都是竭尽全力,在战争之初德国是想不到自己会输的,如果德国人有先见之明,那么德国肯定不会向英法开战,德国人又不傻!

一战结束后,英法对德国制定了非常苛刻的惩罚,不仅划分了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连德国本土也损失了12%的领土。除此以外还对德国苛以高额的战争赔偿,给德国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不过英法对德国的惩罚执行并不严格,因为在一战中出了个大意外,那就是沙皇俄国突然倒台了,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由此诞生。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英法十分敌视苏联,但是随着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在欧洲能替英法挡住苏联的只剩下德国了,为此英法慢慢地开始纵容德国的复兴和扩张。

而对于一战的结果,德国人是非常不服气,德国无论是民众还是上层精英都渴望再战一雪前耻。

(希特勒就是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而上台)

德国在吸取了一战的教训后,深知两线作战对自己的威胁,于是德国在战后的外交策略是左右逢源,既和苏联搞好关系,又跟英法眉来眼去,在东西方中来回游走。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德国对于发动二战非常有信心,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德国最后还是输掉了二战,并且输的比一战还惨一百倍。

包括希特勒在内,如果德国人早就知道二战的结果,那么他们是肯定不会发动战争的。

10

德国分别在1914年和1939年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领土面积为54万平方公里,在欧洲仅次于俄国,如今德国领土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德国失去了35%的领土,其中包括大片的重要地区,如果没有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不仅仅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还是第一军事强国,那么德国为什么要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殖民国家分赃不均的结果,欧洲国家将非洲、亚洲、美洲的主要地区进行瓜分,比如英国,虽然本土面积狭小,但是却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3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殖民地可以提供资源、劳动力以及商品倾销市场,庞大的殖民地助力英国成为超级大国。

德国统一比较晚,当德国想要对外扩张,全世界各个地区的主要殖民地都已经被瓜分完了,德国只能在欧洲大陆进行扩张,并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失去13.5%的领土,12.5%的人口,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并且向英法等战胜国支付1320亿金马克赔款,这笔钱直到2010年德国才还清。

英法等战胜国将德国掠夺一空,包括轮船、火车皮等全被夺走,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德国无力偿还战争赔款,法国军队立刻进入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强迫德国还款。德国不仅失去了领土,就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

英法对德国的掠夺已经到了极点,因此德国民众普遍具有强烈的复仇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武器装备先进,因此德国不再甘心赔偿英法等战胜国,而是想要再赌一把,如果战胜,不仅可以免除所有战争赔款,还可以占领整个欧洲大陆。德国决心再赌一次。

德国的国力和军事实力比英法都强,却要向两国支付大笔战争赔款,德国心有不甘,如果德国不发动战争,自己创造的财富随时有可能被英法夺走,而且连安全都难以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又赔了一次,不仅要支付大笔赔款,而且失去了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阿尔萨斯、洛林等大片领土。

战争是赌博,赌不赢就必须承担后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