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嫡长子,出生于1878年,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32岁,比二弟袁克文大12岁。袁克定因为骑马摔断了腿,到德国治疗,德皇威廉二世怂恿他当皇太子。袁克定虽然在德国没有治好腿留下终身残疾,但回国后撺掇袁世凯当皇帝。袁世凯失败后,曾大骂袁克定欺父误国。袁克定晚年穷困潦倒,但不跟日本人合作,不当汉奸,还是有民族气节的。袁克定最后投靠远房表弟张伯驹,住在张伯驹家里,1955年去世,享年77岁。

(袁克定)

1、袁克定撺掇袁世凯当皇帝

袁克定字云台,是袁世凯和原配于氏所生。

袁世凯跟随吴长庆去朝鲜时,就把四岁的袁克定带在身边。袁世凯很用心培养袁克定,给他专门请了德国教师,除了学传统的儒家经史外,还学兵法,学英、德、法、日语。

1870年普法战争后,清朝洋务派普遍喜欢德国。

袁克定确实懂多门外语。

袁世凯在朝鲜娶了一个朝鲜族的妾,叫金氏,生了二儿子袁克文。袁克文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袁世凯最喜欢的儿子是袁克文,但后来袁克文反对袁世凯称帝,才逐渐失宠。

袁克定跟着袁世凯回国后,先后担任了一些小官。

光绪三十三年,袁克定被任命为农工商部右参议。

宣统二年,袁克定升官为农工商部右丞。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儿子中唯一一个在清朝衙门里得到实际锻炼的人。

辛亥革命时,为了拉拢汪精卫,袁世凯安排袁克定和汪精卫结拜成义兄弟。

1912年,袁克定担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的闲职。

1913年,袁克定在彰德骑马时摔断腿,于是到德国就医。

德皇威廉二世很重视袁克定,跟他讲了君主立宪优越的道理,袁克定受到蛊惑。

(威廉二世)

德国的医生也没有使袁克定的伤腿彻底痊愈,袁克定从此就是一瘸一拐的。

一瘸一拐的袁克定回国后,野心膨胀,先打造了一个太子班子。

袁克定首先宴请君主立宪派死硬分子杨度,把他纳入自己麾下。

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交通总长杨士琦、内务总长朱启钤,纷纷加入太子班子。

武将中,奉天将军段芝贵、亲戚张镇芳,陈宧、龙济光、汤芗铭,也加入了太子班子。

为了防止原来的北洋将领尾大不掉,袁世凯建立了自己新的御林军模范团,第一期以陈光远为副团长,第二期以袁克定为团长,袁克定的心腹陆锦为团副。

袁克定的妹妹袁静雪,在1963年有一篇回忆文章,说当年袁克定伪造了一份日本人的《顺天时报》,蛊惑袁世凯称帝,当时袁静雪只有17岁。

但据考证,这个很可能是伪史。

袁世凯不可能只凭一份报纸就判断日本人的态度。袁世凯雇佣了日本顾问有贺长雄,还有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都可以直接提供日本人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袁静雪之所以有伪回忆,是因为特定的历史环境,撒撒谎保全自己而已。

袁世凯死后,袁克定主持分家,自己分得了最大的一份,搬家到天津的德国租界去住了。

2、袁克定败家,但不当汉奸

袁克定奢侈惯了,花钱大手大脚。

1928年,袁克定辞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职务,本想安度晚年。

结果北伐的国民政府,又没收了袁克定在河南的大部分祖业。

抗战爆发后,袁克定还到处找关系,求蒋介石返还河南的祖业,都被拒绝。

日本人占领北平后,土肥原贤二找袁克定要他加入华北伪政权。

袁克定不想当汉奸,就装病不理日本人。

袁克定还登报声明,表示自己生病对任何事不闻不问,并拒见宾客。

传说,袁克定最穷的时候,只好到大街上去捡烂菜叶子回来煮着吃,只有一个忠心的老仆人跟着他。穷困潦倒的袁克定依然保持贵族范儿,用餐时铺好餐布,用刀叉切窝窝头,吃咸菜,像吃西餐一样体面地吃下去。

3、袁克定的晚年

张伯驹是民国第一收藏家,从小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张镇芳是袁世凯兄(袁世敦)嫂的弟弟,和袁世凯一样是项城人,袁世凯批准创办了盐业银行,张镇芳担任董事长。

张镇芳先后参与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被民国政府逮捕入狱。出狱后,张镇芳继续担任盐业银行董事长,1932年辞职。

盐业银行在民国初年被称为北方四大银行之一。

袁世凯晚年照顾张伯驹,让他进入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学习。张伯驹在军校毕业后,在军界混了几年,后来进入盐业银行工作。

张伯驹喜欢书画文物,豪掷千金。

(张伯驹)

张伯驹曾用现大洋4万块买西晋陆机的《平复贴》,用黄金170两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1948年,袁克定极度穷困潦倒。

张伯驹考虑到自己的富裕生活,来源于袁世凯任命张镇芳担任盐业银行董事长,不忍心表哥袁克定流落街头,将袁克定一家接到燕京大学承泽园一起住。

后来张伯驹把承泽园卖给了北京大学,搬过几次家,最后在西城区买了间房子,专门让袁克定一家住。

张伯驹找当时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章士钊,想给袁克定安排一个工作。章士钊给袁克定安排了一个文史馆馆员的职务,每月领五六十块钱,可以过生活。但不一定是中央或北京市文史馆,因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传略》和《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传略》都没有袁克定的名字,有人推测可能是河南省文史馆馆员。

1955年,袁克定去世,享年77岁。

4、袁克定的后代

袁克定的长子是袁家融,20年代去美国留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地质学博士学位。1930年,袁家融娶了前湖北督军王占元的女儿王惠,生了袁克定的长孙袁缉燕。

袁家融先后在开滦煤矿当工程师,去绥远主持地质勘探,参与建设包头钢铁公司,后来在河北地质学院任教,又在贵阳工学院当教授直至退休。

(袁克定长孙袁缉燕)

袁缉燕曾在河北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成为著名画家,后定居加拿大。

最佳贡献者
2

袁世凯是晚清到近代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他原本是清军统领,后与孙中山合作,推翻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当上了新建立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权力欲望的极度膨胀,袁世凯开始逆转历史,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天下一片哗然。八十三天的皇帝日子结束了,袁世凯气急败坏,身患尿毒症,很快结束了生命。

回望那段历史,袁世凯顺着历史的反方向行走,在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注定要跌入万丈深渊,注定要被历史和老百姓唾弃。

而袁世凯之所以恢复帝制,倒着开车,离不开他的长子袁克定推波助澜,狂热支持。那么,袁克定后来的结局怎样呢?

清光绪四年(1878),袁克定出生于河南项城。在项城县,袁家算是世家豪族了。这一家族中出现过袁耀东、袁甲三等清朝中后期高官。其中,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提督八省军事,还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

强大的门荫,让袁世凯一家拥有别人无法享有的资源,他进身有道,最后成了一名武官。

袁克定虽然出生在项城,但从小就跟在袁世凯身边,随父亲辗转各地。因为天资聪明,加上受到父亲的熏陶,袁克定在对政治、军事的涉入中,明显不同于父亲。他一表人才、气质出众,看上去很有儒雅之风。

清末社会的动荡,辛亥革命顺势爆发,清王朝走向穷途末路。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武力逼迫年幼的宣统帝退位,并在三月就职了大总统。

一年前还是开滦矿务总局一个小督办的袁克定,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儿子。

其实此前,袁克定的仕途不很顺利。清末时,因为祖上荫庇,他受封为候补道员。之后,他历任农工商部参议、右丞,一直品级不高,几乎没有说话的地方。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所册封的官职更是完全失去意义。

辛亥革命引发了各地的积极响应,组建临时政府被提上日程。1912年一月一日,孙中山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那时候,汪精卫在孙中山身边很有一定地位。

为了改变局势,袁世凯安排儿子袁克定来结交汪精卫,并结成了异姓兄弟。

当时迫于内外压力,再加上汪精卫的反复游说,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职务让给了袁世凯。在这件事情上,袁克定拉拢汪精卫,对父亲助了一臂之力。

正当袁克定准备大展拳脚之际,却因为一次意外摔断了腿,留下残疾。为了彻底消除隐患,袁世凯将儿子送到德国治疗。

因为总统长子的身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他十分重视,把袁克定视为座上宾。发达先进的德国让袁克定眼花缭乱,很是欣喜。

看到这种情形,威廉二世趁机劝说袁克定,鼓吹帝制才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正途,建议撇下共和制。威廉二世趁是一个野心爆棚的人物,他之所以说这些话,是因为当时实行帝制的德国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属于少数群体,常常被主张民主共和的其它国家所排斥。他便将目光放在了新兴的中国,希望中国恢复帝制,成为自己的盟友。袁克定回国前,威廉二世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亲笔信,劝说袁世凯称帝。

回国后,袁克定给父亲讲述德国见闻,全力鼓动父亲称帝。德国没有让袁克定的残疾康复,反倒成为袁克定鼓动父亲称帝的加油站。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建立中华帝国。袁克定似乎很快就要成为帝国太子。但是,反对的声音犹如海啸般席卷而来,1916年3月,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

八十多天的皇帝生涯终于被粉碎了,袁世凯郁闷忧愤,身患疾病,不久病逝。而袁克定的太子梦想也戛然而止。他落下了“欺父误国”的恶名。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失去了依傍的大树,他隐居天津,当国短暂的开滦矿务总局督办之后,陆续辗转颐和园、清华园居住,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来在章士钊的帮助下,袁克定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找到了一份差事,生活并不优裕,常常得到了表弟张伯驹的接济支持。1955年,七十七岁的袁克定病逝。

3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袁克定是原配于氏所生的长子,嫡出,人称袁大公子。袁世凯对大儿子袁克定寄予厚望,送往德国留学,回国后谋了个候补道员,袁世凯任大总统后跟在父亲身边,可惜1913年,骑马摔断了腿,虽找德医接好了,但落下瘸腿毛病,尤其是晚年瘸更厉害,被人称为“袁瘸子”。

袁克定照片。

老袁复辟,袁克定扮演很不光彩的角色,父亲当了皇帝,自己作为嫡长子就是皇太子,积极鼓吹帝制,伪造《顺天时报》的新闻,弄假的请愿书糊弄老爹,更让人嘲笑的是,袁世凯称帝后,袁克定以皇储自居,私刻“大皇子印”,并向手下狂言,拿着此印,全北京城随便嫖。

1916年6月6日,复辟折戟,老袁人亡,死前指着袁克定说,是他害了我,从此袁克定也背上了“欺父误国”的骂名。袁世凯一死,靠山没了,又因复辟成了众夭之的,在草草的分完家产后,袁克定带着家人移居天津。袁克定的学问很高,不仅通晓德文、英文,善狂草,能作画,靠着丰厚的家产尽情玩乐与挥霍。

图为天津的袁克定旧居。

再多的家财也经不起挥霍,上梁不正下梁也歪,袁克定在肆无忌惮潇洒时,售卖的一处住宅所得被下人领走消失,手上的现金以开古玩店被人骗走,投行里的股票被儿子袁家融私兑,袁家在河南项城老家的财产早在北伐时就被老蒋充公了,仅留下一座老宅,到抗战时,袁克定生活已无以为继,靠着典当度日。

图为袁克定书札。

陷入困境的袁克定终于活明白了,项城老宅被日本人看上了,愿出高价收购,当时袁家族人建议卖掉能分一笔钱,被袁克定以“先人发祥之地”果断拒绝,日本特务看袁克定生活拮据,许以高官厚禄到华北伪政府任职,也坚持未同意,为此事还专门登报,声明自己不从政,拒宾客,老头子越活越有骨气。

年轻的张伯驹。

这种情况下,表弟张伯驹把袁克定接到自己家供养,据张伯驹女儿张传彩讲述,袁克定晚年和原配吴氏一起生活在张伯驹家中,有独立的院子,平时少说话,多看书,张伯驹经常会客,袁克定从不参加,如果见面碰到了,会很和善,1948年在中央文史馆谋了个馆员的工作,1955年去逝时,后事也由张伯驹料理。

4

最后的“太子”悲惨的结局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嫡长子,是袁世凯的原配妻子于氏所生,袁世凯对袁克定寄予厚望,据说袁克定从小就跟随袁世凯,袁世凯在哪儿都带着他。

袁世凯去世之后,袁克定也失去了最后的依靠,在袁克定主持下,将袁世凯的财产分给兄弟姐妹。


袁克定自然也有一份,后来,天津的住宅也被佣人诱领走,家中的一些文物也被另一位佣人骗走,他也很快就花完了袁世凯留给自己的财产,变得两手空空,没办法继续生活,甚至一度捡白菜维生。所以袁克定晚年的生活过的十分凄惨,最后还是他表弟张伯驹同情他,将他接到家中一同居住,袁克定才算是安定下来。


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中走完自己的余生,享年77岁。

5

袁克定袁世凯的嫡长子,也是袁世凯唯一嫡出的儿子,他的16个弟弟是袁世凯的9个小妾所生。早期的袁克定在自己的所有弟弟中是最受袁世凯器重的一个。

当然袁克定也有年龄上的优势,他比自己最大的弟弟年长12岁。在他很小的时候袁世凯就带着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他跟随袁世凯驻节朝鲜目睹朝鲜国王李熙镇压汉城兵变,父亲是怎样负责前政营务的。默记在每个小站的练兵的方法,在袁世凯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时,袁克定也一直跟随,增长了见识。


1912年袁克定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一年后,53岁的袁克定不小心从马背上跌落,摔成了残疾,被人笑称为“袁大瘸子”。他去德国疗伤被德皇威廉二世洗脑,从此在心中种下了皇帝梦。

当袁世凯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并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克定开始了坑爹行动。


他想干一件惊天地的大事。他鼓吹帝制,希望自己老爹当皇帝,这样自己就可以成为“皇太子”了,他派人每日造假新闻,伪造《顺天日报》让自己老爹阅读,只收录赞成帝制的文章,并且组团渲染,继续坑爹说,只有称帝才能破除老袁家的男人活不过60的魔咒,这样一来使袁世凯误认为帝制即是民心所向又是长寿的机会,于是愉快地称帝了。

当袁世凯当了83天的皇帝后,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退位,落了个“窃国大盗”的名声,他在护国战争中失利,不得不取消帝制,扬起皮鞭痛责袁克定“欺父误国”。在袁世凯去世后有人发现他列举的皇位候选人是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根本就不是袁克定,袁克定的太子梦碎了一地。

袁克定人品不咋地,袁世凯死后,他主持分家自己除了应得的一份还独占了袁世凯存在法国银行的存款。袁克定糊涂蛋一般地存在,不但好女色而且晚年还好男宠,自然没有好结局。他的整个家被他败光,变的穷困潦倒后只有一个老仆人在他身边,这个老仆人为了让他活命到街上捡别人扔掉的菜叶子,给他蒸窝窝头充饥。晚年的袁克定又干又瘦还很矮小,瘸腿更严重。走向绝路的他不得不寄人篱下和其表弟张伯驹生活在一起。

后来他表弟家的房子有了变动,表弟就给他在西城买了间房子,让他们全家搬了过去,过着接济的生活。1955年袁克定去世,享年77岁。

6

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说,袁世凯袁克定父子就是典型的虎父犬子。袁世凯一世枭雄咋就生出个这么个混蛋玩意。袁世凯想当皇帝,虽说自己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但也和袁克定的鼓噪分不开的。

袁克定(1878年—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袁世凯的长子,原配于氏所生。 袁克定一直扶持于袁世凯左右。以袁世凯的接班人自居。性格高傲自大,瞧不起人。为了当太子,日后当皇帝。天天催促袁世凯早日登基。为此不惜造假报纸《顺天时报》鼓吹帝制,在袁世凯去世以后,一蹶不振在天津隐居。晚年由张伯驹赡养家中。1955去世享年77岁。

袁克定是典型的膏粱子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对比弟弟袁克文差远了,没有自知之明。袁世凯把长子袁克定带在身边有培养接班的意思。可惜的是,袁世凯是曹操,袁克定不是曹丕而是阿斗。乱世之中,军队为上。袁世凯有意让袁克定去军中历练。所以让北三杰王世贞,段祺瑞,冯国璋去和袁克定见面,谁也想不到,见面之前,袁大公子传话居然让北洋三杰给他下跪拜之礼。三人大惊,我们见你爹都不下跪,见你下跪!干脆那就再见吧。

三人自然也就没有和袁克定见面,袁克定去军中历练也就泡汤了,袁世凯听后长叹一声,我哪辈子没积德,咋就有这个么个无能的儿子。袁克定是前半生极尽荣耀,荣华富贵。这一切都是他爹给的,但他自己不这样认为。袁世凯死后失势,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世人评论袁克定:“欺父误国”。受尽世人白眼唾骂,但晚年即便穷困潦倒。也不愿与日本人合作做汉奸。这是值得称道的。

解放以后,寄居在张伯驹家。即便如此,在张伯驹家吃饭还是用刀叉将窝头切片吃。也许这这就是贵族精神吧。在临终前,将自己保存的一副李白字帖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这是李白唯一一个传世作品。


1955年七十七岁的袁克定病逝,也算善终。早年大富大贵,晚年靠他人寄养,他的一生最大的悲哀在于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又过于膨胀。才导致了他自己悲剧。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7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虽说能力一般,但是却也有着几分骨气,不受嗟来之食,宁愿在街头捡烂白菜,也不为外敌所利用。

袁世凯一生娶了一妻九妾,她们为他生了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不过,他的儿女当中能为人所熟知或记住的却不多,“太子爷”袁克定是一个,袁克文是一个,袁静雪也是一个。

袁克定生于1878年,当时的袁世凯还没有发迹,3年之后才投笔从戎入淮军吴长庆部。

从这一点来看,袁克定的成长时期也正好是袁世凯的奋斗时期,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袁世凯才没能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培养袁克定。

不过,袁世凯也一直将他带在身边,想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培养袁克定,只是能学到袁世凯的几分本事便只能看袁克定自己的能力了。

袁克定本来仪表堂堂,只可惜后来因为坠马而摔伤了腿,虽然袁世凯特意将他送到德国就医,只可惜终究还是留下了病根,成了一个跛脚。

跛脚之后的袁克定心中变得自卑了很多,所以才会变得更热衷于权力,只有手中有了权力才能让所有人不敢轻视他,才能所有人敬畏他。

所以,对于袁世凯称帝一事,袁世凯的儿子中也是袁克定最为积极,因为只要袁世凯当了皇帝,那么他就是“太子爷”,将来也能够当皇帝。

当了皇帝之后他便能够拥有了最高的权力,到时候自然无人不敢不敬畏他。

为了让袁世凯坚定称帝的决心,除了配合以杨度为首的智囊团之外,他自己也在积极地活动和运作。

袁世凯主政之后,欧洲各国之间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这也导致了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则趁此良机谋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这也让日本拥有了足以影响北洋政府决策和政策的实力。

所以,对于日本的态度,袁世凯也不得不保持特别关心的状态,日本的许多对华政策则能够通过日本人创办的《顺天时报》之中推断,所以袁世凯便养成了每天看《顺天时报》的习惯。

袁克定正是抓住了袁世凯的这个心理,从而通过伪造《顺天时报》的办法向袁世凯传递一个同样属于捏造的信息——日本对袁世凯称帝之事表示支持。

北洋政府缺钱,只要日本能够表示支持,那么袁世凯便有希望能够找日本借钱,只要有了钱,那么一切也就好办了。

养军队,需要钱。

拉拢人心,也同样需要钱。

袁克定捏造的这个信息,不得不说确实对袁世凯最终决定称帝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过,袁世凯能够成功称帝,关键之处难道在于日本是否支持他吗?

显然不是。

袁世凯能否称帝,确实需要钱,也确实需要列强的支持或者不反对,但是关键却是手握重兵的各省督军的支持!

这也正如袁世凯当年迫使清帝溥仪退位的时候一样,北洋军将领多是他的拥趸,所他才能获得军队的支持和拥护,这才是他能够迫使溥仪退位,并且让南方不得不推举他为总统的关键之所在。

他想要成功登上帝位也同样需要军队的支持和拥护,倘若没有军队的支持,那么哪怕日本再怎么支持他称帝也没用。

袁世凯之所以走上不归路,也正是因为多数督军明确表示了支持。

谁料当袁世凯真的称帝了之后,各省督军一见袁世凯众叛亲离,如冯国璋、段祺瑞等袁的亲信反对称帝,所以他们又开始落井下石地公开反对袁称帝。

当所有人站出来反对袁世凯称帝,他又在众叛亲离中连连失利,这才让他对此前所听到的“支持声”产生了疑惑。

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的事情便是在这种微妙并且危险的情况下被袁世凯知道,袁世凯气得指着袁克定的鼻子骂了句:“欺父误国!”

袁世凯在一片反对声中取消了帝制,“太子爷”袁克定的皇帝梦也因此破碎。

袁世凯临死之前在金匮石室中留下了继任者的三个候选人名单,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让袁克定接任总统的时候,打开金匮石室的众人看到名单上却赫然先后写着三个人的名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没有袁克定的名字!

袁世凯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称帝,多多少少也是为了袁克定铺路,可是此时却为何不提名让袁克定接任呢?

说白了,袁世凯太了解袁克定了,袁克定那点斤两根本撑不起那么复杂的局面,也也没那个威望服众。

让袁克定接任的话,那就是害了他!

袁世凯死了之后,袁克定为逃避政治漩涡而到天津寓居了一段时间,后来才又重新出现在众人的视野。

这是袁克定的自知之明,既然没那份能力,那么该退则退。

不论怎样,北洋系也是出自袁世凯,所以北洋政府多少也会念着袁世凯的一点旧情而照顾照顾袁克定。

只不过1937年之后,袁克定因不肯和日本人合作,从而陷入了穷困潦倒的境地,一度曾在街头拣烂白菜,1948之后才投靠了表弟张伯驹,生活这才有所改善。

虽潦倒,但不失气节,没给乃父丢脸。

1949年之后,袁克定的生活才开始趋于稳定,一直到1955年病逝。

8

袁世凯老婆比较多,有10个,儿子也比较多,有17个,袁克定是大公子,又是袁世凯原配于氏的儿子,所以在袁家的地位仅次于袁世凯。在袁世凯密谋颠覆清朝并且后来称帝上,袁克定都非常活跃,甚至他的野心还要在袁世凯之上。

可惜,袁世凯没当几天皇帝就死了,这位一直想要继承皇位的皇太子袁克定失去了依靠,就跟丧家之犬一般一下就从政坛上销声匿迹了。他在分了袁世凯遗产后,就迁到天津隐居了一段日子,后来又迁回北京,住到了宝钞胡同。

这个时候的袁克定已经没有的奋斗目标了,就跟咸鱼没什么区别了。他整天恍恍惚惚,对于世事不闻不问,只知道吃喝玩乐,不久之后就把遗产败光了。

1938年,袁克定这个时候的境地已经相当困难,他租住在颐和园一旁的私宅中。七七事变后日本人想要请他参加王克敏组织的伪政府,并且以高官厚禄诱惑,但是袁克定还是比较有民族气节的,他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之后又登报声明自己“以病任何事不闻问”,拒绝见任何宾客。

根据袁克定的表弟张伯驹回忆说,当时他去袁克定家中吃饭,桌上既没有大鱼大肉,也没有新鲜蔬菜,只有玉米面窝窝头和咸菜。尽管如此,袁克定仍然正襟危坐,胸带餐巾,将窝窝头切片加上咸菜吃。看的张伯驹既觉得可笑又觉得凄凉。

到了新中国以后,袁克定靠着政府救济维持生活,此时的他连房子都租住不起,只能寄居在张伯驹在郊外的房子里。有一次,曾经担任过袁世凯政府秘书长和北洋政府农商部总长的张国淦请袁克定吃饭,袁克定这时候已经衣衫褴褛,步履蹒跚。

袁克定后来就靠着政府救济生活,一直到1958年离世,期间的生活状况极为凄凉。

9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也是袁世凯称帝的重要谋划者。


袁世凯年轻的时候娶了妻子于氏,于氏的样貌才华都不出众,袁世凯一直都不喜欢她。因为袁世凯很少宠爱于氏,于氏只给袁世凯生下了袁克定1个儿子。袁世凯辉煌腾达后,又娶了九房姨太太,袁世凯的姨太太们为袁世凯生下了三十多个子女,不过这些子女的年龄都比较小,无法威胁到袁克定嫡长子的位置。

袁世凯一直很重视对袁克定的培养,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做事,后来还把他送到了德国留学。袁世凯做了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为了给自己避嫌,拒绝让子女在民国政府担任官职。1913年袁克定因为骑马摔断腿留下了残疾,在前往德国治病期间,袁克定看到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萌生了做皇太子的想法。此时的民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前期,袁世凯逐渐丧失了对军阀的控制能力,一些有实力的军阀都拥兵自重,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袁世凯言听计从。

袁克定为了劝说袁世凯称帝,伪造了一个假的《顺天时报》,每天只出版一份报纸给袁世凯看。因为《顺天时报》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报纸,袁世凯认为称帝是大势所趋,逐渐坚定了称帝的想法。袁克定还积极参与筹安会的活动,积极为袁世凯称帝奔走运作。袁世凯受到袁克定的诱惑,最终在1915年12月称帝。结果在袁世凯称帝之后,各方军阀纷纷起兵反对,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匆匆退位,袁克定的太子梦最终破灭。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立有大功,如果不是后来出现了称帝闹剧,袁世凯的形象肯定不会这样难堪。袁世凯深知称帝给自己带来的恶性影响,他指责袁克文“欺父误国”,逐渐疏远了袁克定。袁世凯取消帝制后不久,便因为尿毒症去世。在去世之前,袁世凯推荐了三个继承人的名字,这三个人分别是段祺瑞、黎元洪、徐世昌,至此袁克定的太子梦彻底破灭,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平民。

袁世凯去世的时候,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财产,袁克定主持了分家的工作,被人怀疑多拿多占。由于袁克定失去了总统儿子的身份,在袁世凯去世之后,袁克定便失去了收入来源,分到的财产很快就被他挥霍一空。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袁克定已经穷困潦倒,只能靠着变卖家产为生。因为早年在德国留学,袁克定吃饭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西方习惯,他经常用刀子把馒头切片,和咸菜一起吃下去。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想要拉拢袁克定做汉奸,袁克定果断拒绝了日本人,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气节。


袁克定拒绝日本人的时候,家产已经挥霍一空,他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民族气节,也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解放战争后期,袁克定寄居在表弟张伯驹的家中,靠着张家的接济度日。新中国成立后,袁克定已经70多岁,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还活着,晚年的袁克定在张伯驹家里深居简出,一直到了1955年去世。

10

如果老袁复辟成功,作为唯一嫡子的袁克定,终将成为皇帝。只是,老袁复辟失败了,袁克定的一切梦想,都付之东流。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袁世凯不在了,袁克定开始了下坡路。

袁克定胡吃海喝,糟蹋钱粮

袁世凯在1916年去世了,袁克定和弟弟妹妹们的日子,马上变样了。

根据袁世凯的交待,作为儿子,每人可分得8万大洋、40两黄金、还有价值7万大洋的股票;作为女儿,每人可以分得1万大洋,作为出嫁时的嫁妆。这样算来,袁克定分的是不少,按现在现金折算,有两千万左右的人民币,一千多万的股票,还有,价值五十万左右的黄金。

还有人说,作为嫡子,作为老大的袁克定,一手遮天,霸占了老爹不少的文玩字画,还有法国大银行的200万法郎。这些袁克定从来没有承认过。

老爹不在了,袁克定在天津休息了一段时间,挥霍了一段时间,重新上班了,毕竟段祺瑞等人都曾是袁世凯的手下,袁克定重新上岗不是难事,工作还是担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

老爹袁世凯在时,袁克定在政界威风八面;老子死了,儿子袁克定只能委身企业,低调度日。

1928年时,袁克定辞了工作,此时年龄已经整整50岁了,按过去话说,是个老汉了。既然老了,那就过几天逍遥日子,有这样的想法,没一点毛病。

只是,休息是休息了,袁克定大手的毛病一点都没变,毫无节制地大把花钱,仿佛那些不是钱,而是臭铜烂铁。慢慢地,袁克定手中的钱越来越少了。

袁克定贫穷度过晚年

赵本山在小品上说:“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还没死,钱却没了。”

袁克定的老年就是这种状态,人还没死,钱却花没了,这该怎么办呢?变卖物品,变卖古董字画,看来老袁的部分遗产,是袁克定生吞了无疑。这一段时间,当铺成了袁克定最常去的地方。

苦日子过不了,富豪日子又没法过了,这对袁克定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到四十年代左右时,袁克定已经有点撑不住了,于是向蒋介石索要自己家在河南项城的房产,蒋介石压根没理,正所谓“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这个阶段,日本人来了,愿意提供高额薪水,只希望袁克定帮个忙,帮什么忙呢?那就是帮助联络北洋派人士,给待遇,给钱财,做日本人在中国的合作者。

(张伯驹)

说好听了是“合作者”,说不好听就是“当汉奸”。这样的承诺,袁克定干脆利落地拒绝了,没有任何犹豫。从这点你可以看出,袁克定和父亲袁世凯一样,对日本人没好感,“当走狗”那是不可能的事。

生活一天比一天糟糕,最后,走投无路时,袁克定投奔了自己的表弟张伯驹。张伯驹那时候是燕京大学的教授,对于袁克定没有推之门外,而是接纳在自己家中。解放后,在章士钊的帮助下,袁克定担任了文史馆馆员,挣点微薄收入。

1955年,袁克定病逝在张伯驹家中,享年77岁。

有些生活需要珍惜,有些人需要珍惜,有些钱财也需要珍惜,如果你长了双挥霍的手,那么一定得记住,控制控制再控制,否则你一定会感受到什么是“幸幸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会感受到什么是“坐吃山空”,会感受到什么是“家徒四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