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和朱元璋是发小,小的时候,他和朱元璋、汤和、周德兴等人一起为地主家放牛。
当时朱元璋想当孩子王,是徐达配合他杀了地主家的小牛犊。
徐达说:“小伙伴们吃了牛肉肯定把你当王,但地主刘德不会放过你。不如你就说小牛犊掉到山涧了,我们发现时赶紧拉住了牛尾巴,最后拉断了牛尾巴,小牛犊还是掉了下去。”
朱元璋虽然比徐达大4岁,但论“蔫坏”徐达略胜一筹。
说干就干,几个小孩把小牛犊宰了煮着吃了,吃完打扫好战场,朱元璋按照徐达的主意,最终骗过了地主。
朱元璋因此也当上了孩子王。
长大后,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起义。25岁时当上了红巾军的副元帅,当初的小伙伴们也都成了他手下的将领。
小伙伴们跟随朱元璋经过15年的血拼,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
这个职位和当初的“孩子王”不可同日而语。
常言道:“共苦易,同甘难”,朱元璋称帝后,虽然把追随自己的小伙伴们封为了开国元勋,但他对这些功臣始终不放心,害怕这些人夺了他的天下。于是开始了处心积虑的“摘瓜”。
如何才能把这些人一网打尽呢?老朱为这事食不甘味、睡不安眠。
有一天,老朱巡视火药库,突然眼前一亮,一条毒计浮现在了脑海中。
老朱想出的毒计就是“火烧庆功楼”。他邀请36位开国元勋到庆功楼“聚餐”。当然徐达也在被邀之列。
功臣到齐后,老朱做了简短开场白:“在座的各位都是开国元勋,今设宴就是为了感谢各位以往的鼎力相助,大家吃好喝好”。
说完,朱元璋一挥手,店小二急忙上了三道硬菜:红烧狗肉、卤煮兔肉和熊掌燕窝。
众人一看,心中暗道:“老朱真够哥们,这都是一等一的硬菜,不抠门,”于是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
此时唯有刘伯温没动筷子,只见他脑门冷汗直流。人们认为他有点不舒服也没在意。
刘伯温拉了一把坐在身旁的徐达,徐达正在吃狗肉,看到刘伯温向自己使眼色,意思是跟着他出来。
刘伯温站起来往外走,人们以为他上厕所,徐达不明所以,懵懵懂懂也跟了出来。
到了茅厕旁,刘伯温低声告诉徐达:“我一会要离席回府,你回席上坐在皇上身边,皇上上哪你上哪,即便上茅厕也要跟着。”
徐达不解问道:“这是为何?刘哥你咋出了那么多汗?不舒服吗?”
刘伯温没有直接回答徐达的三连问,而是说:“你没看到吗?皇上这是要一锅端,要杀我们这些人。”
“不会吧!皇上这不是感谢宴请我们吗?”徐达说道。
“你傻啊?这三道硬菜就说明了问题”刘伯温看了一眼徐达道。
“这分明是“狡兔死(卤煮兔肉),走狗烹(红烧狗肉),飞鸟尽(燕窝),良弓藏”。下一句就是咱们的下场!
徐达想了想,恍然大悟道:“敌国灭,谋臣亡”。刘伯温沮丧的点了点头。
徐达瞬间冷汗流了下来。
“记住我的话,回去坐在皇上身边。顺便你告诉皇上,就说我老刘身体不舒服回府了,改日再向皇上赎不陪之罪。”
原来刘伯温和徐达最要好,本来老刘想一走了之,但觉得不告诉徐达良心过不去。
徐达最佩服的就是刘伯温,知道他能掐会算洞察一切。
徐达按照刘伯温说的去做,老朱喝到中途起身去茅厕,徐达也跟了过去,老朱上洗手间洗手,徐达也去洗手间,徐达就像老朱的影子一样寸步不离。
老朱突然明白了,刘伯温不辞而别,徐达像跟屁虫。这是刘伯温看透教给徐达这样做的。
就在老朱第三次上茅厕时,徐达又跟了进去,“扑通”一声跪在了老朱面前,声泪俱下地说道:“看在我为你杀牛犊出主意,和你关禁闭时为你送窝头的面子上饶了我吧。
老朱突然想起自己当孩子王时的情景,不由心一软,于是放过了徐达,可怜其他功臣都被炸药炸死了。
在明初历史上,徐达是为数几个有幸活下来的功臣,这多亏了刘伯温的提醒。
但是朱元璋不会轻易放过徐达,庆功楼没弄死徐达,老朱又想出了一条毒计。
某天,老朱单独宴请徐达,老朱意思很明显,这次看你还让刘伯温提醒不?就咱俩喝酒。
徐达提心吊胆去赴宴,这次是在老朱的寝宫喝酒。
徐达长了一个心眼,那就是保持头脑清醒,绝不能喝高。他知道这回可没人帮自己了。
徐达刚开始确实推三阻四不愿喝,老朱不高兴了,说:“我酒里有毒啊?咱俩是发小,今天以哥们身份喝酒,不讲君臣之道,咱俩不醉不归”。
徐达一听很感激,心想,老朱总算不忘昔日友情,想到此,徐达逐渐放下了戒心,结果被老朱三劝两劝喝醉了。
老朱灌醉徐达是有目的的,他要制造借口杀了徐达,他把烂醉如泥的徐达扶到龙床睡下了。
在古代有许多讲究,比如皇家的东西平常人不能用,像黄色的衣服都不能穿,龙床龙椅更不能随便睡和坐,否则就犯了“僭越”之罪。
常言道:“酒醉见人心,只有喝醉才能暴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能理解这句话。
老朱就是想看看徐达醉醒后的反应。
徐达一觉醒来,睁开惺忪的眼睛,翻身坐了起来,看到身上盖着黄绸缎的龙被,一下子酒意跑了一半,拍拍脑袋仔细一看,自己睡在龙床上。
徐达像触电一样一骨碌摔下了床,跪在龙床前一个劲的磕头,嘴里不停的念叨着:“罪臣该死,不该冒犯龙床……”
说些头还直磕床沿,不大会就磕出了一个包。
老朱这时就藏在屏风后面,看到徐达的举动这才放心了,认定徐达不会谋反。从此对他信任有加,还把三个女儿嫁给了他的三个儿子,二人成了儿女亲家。徐达用实际行动解除了老朱的戒备,最后成了为数不多活下来的功臣。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