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种说法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和地理常识,还以叶尼塞河为界?你咋不据说是以乌拉尔山为界呢?这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一种幻想,索额图表示他不想背锅。

我们先来简要的了解一下叶尼塞河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是西伯利亚流入北冰洋的三大河流之一。它是西伯利亚平原与高原的分界线,其东边是高原地带,西边是平原地带。

叶尼塞河长度位居世界第五,起源于蒙古国,由南向北流向喀拉海,贯穿了整个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有两条流源,一是发源唐努乌拉山的小叶尼塞河。

二是发源于东萨彦岭的喀拉·布鲁克湖的大叶尼塞河。叶尼塞河唯一与我国有关系的就是吉尔吉斯人,我们称之为柯尔克孜人,十六世纪前他们就在此居住。

沙俄向东扩张后,大部分柯尔克孜人搬到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一部分搬到今黑龙江流域,剩下的一部分人仍然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他们自称哈卡斯人。

索额图提出以叶尼塞河为界有可能吗?

大家可以打开地图看,在整个西伯利亚高原上,有三条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叶尼塞河处于中间。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国土面积为1709万平方公里,叶尼塞河以东的土地面积有近一千万平方公里。换句话说,有四分之三的西伯利亚面积在叶尼塞河以东。

整个蒙古几乎处于叶尼塞河向被延长线的东边,叶尼塞河源头距库页岛有3300多公里,中间段距白令海峡西岸有4700多公里,距勒拿河最近处700多公里。

由此可见,叶尼塞河以东是一片极为广袤的地区,试问索额图靠什么底气向沙俄提出以叶尼塞河为界?要知道,叶尼塞河距额尔古纳河有2000多公里之遥。

我们再来看看,雅克萨战争时的整个西伯利亚局势。十六世纪初,沙俄脱离蒙古统治而形成统一国家,这一时期,沙俄领土面积只有不到300万平方公里。

十六世纪后半期,沙俄开始越国乌拉尔山,向东扩张。仅用了四十年,沙俄就已推进到鄂毕河东岸。又用了三十多年,沙俄占领叶尼塞河,推进到勒拿河。

1632年,沙俄在勒拿河建立雅库茨克城。十年后,沙俄雇佣的哥萨克骑兵侵袭到黑龙江流域。请注意,这时的西伯利亚三大河流域已被沙俄占领了数十年。

这时的大清目标就是将沙俄势力驱逐出黑龙江流域,进而与沙俄划界。索额图作为大清的全权代表,没有任何实力和底气,提出清俄以叶尼塞河进行划界。

所以说,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一种想象说法。

《尼布楚条约》的真实划界情况如何?

面对沙俄的袭扰,康熙两次出兵雅克萨,将哥萨克骑兵击退。沙俄因各种不利原因,向大清提出谈判。康熙的目的就是以战促谈,尽快划清清俄两国边界。

当时西北的噶尔丹正在闹事,康熙给索额图交待了谈判底线,就是原则上要以尼布楚为界,考虑到噶尔丹的威胁,如果俄方拒绝,则可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谈判的第一天,双方都在旁敲侧击的试探对方底线。第二天会谈一开始,俄方代表戈洛文提出以黑龙江为界,以北归俄国,以南归大清,索额图断然拒绝。

随后索额图提出,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为界,没想到戈洛文暴跳如雷,大有再干一仗的气势。为避免谈判崩裂,索额图就照康熙指示,说出以尼布楚为界。

但戈洛文还是不接受,双方剑拔弩张,索额图亮出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的底线,在一番较量之下,俄方同意了划界提议,《尼布楚条约》签订。

条约最终规定:清俄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三个文本中的待议区有争议,有人认为包括勒拿河以东。

在协议生效的第二年,清政府的巡边队伍一度到达勒拿河边的雅库茨克。对于大清来说,以勒拿河为界都是一种有争议的奢望,更何况更远的叶尼塞河。

综上所述,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的说法,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臆测。再强调一句,叶尼塞河一直都叫叶尼塞河,俄文名为Енисе?й,英文名为Yenisei。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事情可能有这么一说,但是索额图在中俄尼布楚战争后谈判时主要主张的是以勒拿河为俄罗斯帝国和大清帝国的边界线,勒拿河以东地区归属大清,以西归属俄罗斯帝国。如下图:(蓝色界限为大清国主张的边界线,蓝色为勒拿河主流)

图中蓝色为勒拿河主干流走向,若如此贝加尔湖为大清和俄国共有了。其实《中俄尼布楚条约》中有三种文本,满文文本、拉丁文文本、俄语文本三种文本,但三种文本对边疆区域的划分却各不相同,粉红色文本是拉丁文标注的边疆界限。满文文本的界限如下图:

满文文本的边疆是紫色为疆域线;拉丁文本为红色疆域线;灰色为俄文文本疆域线。一个《尼布楚条约》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边界线,也是奇葩了。

当时康熙皇帝为了谈判将法国传教士徐日升和葡萄牙传教士张诚派遣去和索额图共同商谈谈判事宜。这两个传教士应该获悉了康熙皇帝谈判的最终底线,因此和索额图等人上下其收,其中这两个传教士收受了不少俄方的贿赂,将拉丁文文本的边界一再向东延伸。而索额图为了证明自己的功绩,将满文文本的界限往西划;而俄国的谈判使节则一直往东往南延伸,甚至还有争议地区。

叶尼塞河的称呼和历史。

叶尼塞河较早的居民是柯尔克孜族,在中国古代有非常多称呼:

“鬲昆”、“坚昆”、“结骨”、“黠嘎斯”、“辖嘎斯”、“乞儿吉斯”、“吉利吉斯”、“吉尔吉斯”

唐朝时期的黠嘎斯的王是李陵的后人,而唐朝的祖先则是李广,算是同宗同族的李姓,

黠嘎斯曾经和唐王朝通使友好。(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曾经是柯尔克孜族的聚集地)

公元1500年之前,柯尔克孜人大量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柯尔克孜语称现在的叶尼塞河为——Enesay,音译为叶尼塞,意思是“母亲河”。俄文:Енисей,英文:Yenisei,都是根据柯尔克孜语进行音译的。元朝时期,叶尼塞河的上游称之为“谦河”,现在也不在中国国境之内。

16世纪开始俄国不断攻击柯尔克孜人,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时间,绝大部分柯尔克孜人向东、向南迁徙,现在部分吉尔吉斯人已经建立了吉尔吉斯共和国;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也有柯尔克孜族的存在,主要集中在富裕县;新疆有克孜勒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地区也有散居的柯尔克孜族人,如下图:

1703年,俄国吞并了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少量的柯尔克孜人留在了当地,他们现在是哈卡斯人,1992年6月6日成立了哈卡斯共和国。

3

这个不是据说,这个简直就是胡说!清朝任何时期,任何人都没有向沙俄提出过以叶尼塞河为界。不但没有提出过,就连想也没有想过。因此,以叶尼塞河为界这件事完全就是无中生有!



叶尼塞河

叶尼塞河发源于如今的蒙古国,向北最终注入北冰洋。这条河全长5539千米,是俄罗斯境内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同时也是世界第五大河,其长度仅次于美国密西西比河。

另外,叶尼塞河还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河以西是西西伯利亚平原,而东面则是中西伯利亚高原。

沙俄向东推进

早在16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已经越过乌拉尔山脉,开始入侵西伯利亚地区。公元1555年,西伯利亚汗国被迫臣服俄国,到了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库楚姆汗被俄国处死,由此,沙俄吃下整个西西伯利亚地区。

注意,此时中国还是明朝,而且努尔哈赤的后金也没有建立。



接下来,沙俄进一步向东扩张,占据了中西伯利亚地区。到了1628年,沙俄在叶尼塞河畔修筑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1651年沙俄再次向东推进,在贝加尔湖南部修筑了伊尔库茨克城。

试问,几十年后清朝索额图有怎么可能去向沙俄索要这些已经被沙俄占据了几十年的地方?因此,以叶尼塞河为界完全就是无中生有的故事。

虽然没有提议以叶尼塞河为界,但在《尼布楚条约》签订过程中,索额图也曾提议以勒拿河为界。

占领贝加尔湖以后,沙俄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到了17世纪后期,沙俄进入了黑龙江流域,和当地的中国百姓发生了冲突。1658年,沙俄在黑龙江的支流石勒喀河修筑了筑尼布楚城,1666年,沙俄再进一步,在黑龙江上游左岸修筑雅克萨城。

以这两个据点为基础,沙俄开始不断地向黑龙江流域入侵,因此引发了当地百姓的激烈抵抗。



1685年,康熙派将军朋春率兵三千人直抵雅克萨城,沙俄军队投降,但清军撤退后,沙俄再次占领该地。第二年,清军再次出击,这一次并没有将城内沙俄士兵赶尽杀绝,而是放他们逃跑了。

接下来,两国开始准备坐下来谈谈。

第一次,康熙派遣了索额图去谈判,临行前告诉索额图两条底线;

  1. 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以及连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为中国之地,不能让与俄国人。
  2. 俄国必须将反叛的达斡尔族首领根不尔特送还清朝。

大家看,这才是康熙心中的期待,根本没有提叶尼塞河。

1688年5月,索额图出发,但在7月到达喀尔喀时碰到了准噶尔的噶尔丹,道路被封闭,为此返回北京。



第二年,谈判程序重启,索额图准备再次北上,临行前康熙有感于噶尔丹的威胁,于是改变了之前的政策,对索额图又下了新的指示;

今以尼布潮(楚)为界,则鄂(俄)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1689年8月22日——9月7日,索额图和沙俄代表戈洛文举行了16天的谈判。在这16天之中,双方刚开始火药味十足,戈洛文要求以黑龙江为界,江北尽属俄国,江南属中国。

而索额图自然不肯同意,明确表示黑龙江两岸皆属中国,毫无争议,而且,沙俄必须要归还强占的中国土地,以及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另外,为了试探沙俄底线,索额图趁势提出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作为两国国界。

注意!这个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为界的提议只是索额图的试探,索额图对此根本不抱有任何希望。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以叶尼塞河为界,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索额图连想也没想。

随后的几天,双方相互试探对方底线,争执不下,一度关系紧张。

但双方都有所顾忌。沙俄方面正在和奥斯曼帝国争夺黑海出海口,清朝方面正在致力于对抗噶尔丹。因此双方都希望尽快结束谈判,避免在该地区作战。



最终,戈洛文得知索额图底线后(一说是索额图随行的耶稣会士张诚、徐日升接受了戈洛文贿赂,透露了康熙底线),双方进入正式会谈,最终,双方议定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至于西段边界,由于喀尔喀当时在噶尔丹的手中,因此,俄国对索额图提出的商议西段边界的提议根本就没有理会。

纵观整个历史事件,康熙的目的就是保住黑龙江流域,对于叶尼塞河,甚至是叶尼塞河东边的勒拿河,清朝方面根本没有任何想法。在谈判过程中,索额图虽然提出以勒拿河为界,但这也只是试探戈洛文底线的一种手段,清朝方面对以勒拿河为界也没有任何想法。也因此,以叶尼塞河为界这件事完全是子虚乌有。

4

1547年,有着“伊凡大帝”之称的俄国首位沙皇——伊凡四世加冕登基,成为这个地跨欧亚帝国的新掌舵人。

伊凡四世就任沙皇后,俄国在其带领下,开始了疯狂的东扩之路。而叶尔马克对西伯利亚的征讨,则揭开了沙皇俄国对该地区大规模扩张的序幕。

在经过一系列攻城掠地后,至17世纪二十年代,沙俄军队翻越乌拉尔山,侵占了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地区。到三十年代,已经占据了叶尼塞河水系的中、下游和上游大部分地区。

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内,沙皇俄国在东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最终侵入到太平洋东岸的广大远东地区。

沙俄并没就此止步,转而越过外兴安岭,继续侵入到清王朝的属地,黑龙江流域。

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的重大胜利后,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了两国边界。

至于题干所问的“据说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则是有一定根据。

据文献记载,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谈判刚开始,以索额图为首的清方代表即提出“贝加尔海(即现在的贝加尔湖)这边的全部土地,应完全归中国所有。因为贝加尔海这边的土地全是蒙古大汗的领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臣民。”并要求俄国人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去。

对于清廷这一要求,俄方断然回绝。

由于色愣格河是叶尼塞河最上游的一部分,故“索额图曾提出以叶尼塞河为界”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只是该说法不严谨。因为色愣格河仅仅是叶尼塞河的一小部分。


(叶尼塞河在俄罗斯的位置)

叶尼塞河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超过我们所熟知的伏尔加河。

叶尼塞河干流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境内,上游发源于今天的蒙古国,全长5500多千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向北冰洋,其流经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


(叶尼塞河流域水系图)

叶尼塞河的上游追溯至色愣格河,该河今属蒙古,旧属中国。清朝以前的几百年时间内,该河称为谦河,亦称剑水。

元代该流域隶属元朝岭北行省管辖。元政府在此设谦州,故该河称之为谦河。《元史》曾有过记载。

《元史·地理志》:吉利吉思,“其境长一千四百里,广半之,谦河经其中,西北流,又西南有水曰阿浦,东北有水曰玉须,会于谦,而注于昂可剌河,北入于入海。”

据考证,大约在2000多年前(中原秦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就居住在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

这也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生活在该河流域的早期居民。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内,柯尔克孜族祖祖辈辈都围绕在叶尼塞河流域繁衍生息。

沙皇俄国东扩后,柯尔克孜族世代居住生活的土地被俄国侵占。除了一部分族人固守故乡叶尼塞河流域外,柯尔克孜族大部分族人被迫远走他乡。有的到了今天的黑龙江一带扎根,有的则迁移到了今天的吉尔吉斯坦等国。


(俄罗斯境内的叶尼塞河)

而叶尼塞河的名称就来源于柯尔克孜语的音译,其英语表述为:enesay,意思是母亲河。

叶尼塞河上游水流湍急,人口稀少;中下游流经地区则地势平坦,冻土面积广泛,且多湿地及沼泽。

叶尼塞河水量巨大,水能资源非常丰富,特别适合水能资源开发。自前苏联时期,苏联政府就在此河上建造了数座大型水电站。

5

关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俄两国的谈判及《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过程,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做过一个比较详细的解答,那么这里,小编就此问题再与各位探讨一下。

沙俄对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蚕食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沙俄政府在明末清初之际先后在勒拿河由东北折向北的拐角处以及贝加尔湖湖畔叶尼塞河的发源地分别修建了雅库茨克城和伊尔库茨克城,如今这两座城市依然是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殊不知这两座城当年却是为了蚕食我国的领土而建,亦是当时沙俄入侵我国的桥头堡。

如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境内由西往东有三大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分别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其中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因为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故不做详细说明。叶尼塞河发源于贝加尔湖西畔,之后向北流入北冰洋,而勒拿河发源于贝加尔湖西北面,先是流向东北,然后在雅库茨克城转向北流入北冰洋。下面两张图是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的流域图


通过这两张图,大家其实不难发现,叶尼塞河流域远离清朝版图,而且自康熙时期,叶尼塞河流域地区就早已经是沙俄领土了,如果说当年中俄两国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时,清政府要求以叶尼塞河为界的话,那么连小编都觉得这是无理取闹,因为如果这样划分边界,沙俄之前为侵吞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而且实际上当时清政府的谈判代表索额图也从未提出以叶尼塞河为界。

但是两国就边界问题谈判,这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定力以及智慧的,实际谈判中双方都有一个可以接受以及不可以接受的底线,那么这个“底线”就是谈判最终是否能成功的最为至关重要的存在。这个“底线”就如同竞标时的“标底”,如果被对方掌握或者揣测到了自己的“标底”,那么对方就会占据谈判的主动,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反之亦然。

关于这次边界谈判,当时的清朝也有自己的“底线”,在索额图出发之前,康熙便将自己的“底线”告诉了他,希望他能不负众望,康熙的底线便是:

尼布楚归我,则俄罗斯贸易无所栖止,可以额尔固纳河为界

以上是《清史稿》里的记载,而《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里也有相关记载可以佐证:

今以尼布潮为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本来索额图的意思是尼布楚必须收回来,这是我国固有领土,但是康熙的想法是,如果强制收回尼布楚,那么俄罗斯在远东的贸易就会被打乱,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卷土重来,到时候中俄边境再起风云,这不是康熙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索额图带着康熙的“底线”去尼布楚谈判了,在第一轮谈判中,双方都没有亮出底线,不仅没有亮,索额图还向对方耍了一个心眼,即要求以勒拿河为界,索额图提出这个方案从没想过对方会接受,相反,对方一定会严词拒绝,毕竟勒拿河流域已经被沙俄牢牢的掌控在手里,并且他们还修建了雅库茨克城,企图日后积蓄力量继续向远东地区扩张,如果以勒拿河为界,那么雅库茨克城将会直接暴露在清朝眼皮底下,日后想要继续向远东扩张将会变得更加困难,甚至是不可能。

所以,沙俄断然拒绝了索额图这个“无理”的要求,双方的第一次谈判就这么结束了,待第二次谈判时,沙俄也效仿索额图,提出了以黑龙江为界,这次索额图言辞拒绝了,但是不知因何原因,索额图先行让步,提出以尼布楚为界,但还是被沙俄拒绝。

到了第三次谈判,索额图再次做出让步,即以额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这也是索额图最先亮出底牌,而沙俄也表示同意,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虽然《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对外平等条约,但条约的内容却不算平等,因为本来应该属于我们的尼布楚地区还是落入沙俄手中,至于当时索额图为何将尼布楚拱手相让,很多矛头都指向了陪同索额图前去谈判,负责翻译的两个传教士,有的说法是这两人私下收受沙俄贿赂,将己方底线告知沙俄,这才令索额图在谈判过程中处处被沙俄压制,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至于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小编就不知道了,不知各位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6

清朝与沙俄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进行了多轮交锋,清朝代表最初提出的边境线是勒拿河而不是叶尼塞河流域。在俄国的官方资料里也有记载,清朝提出的分界线是勒拿河而不是叶尼塞河。

沙俄方面连以勒拿河划界都不同意,更不可能用叶尼塞河分界。

叶尼塞河的位置还要在勒拿河的西边,将中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这两个区域隔开。而勒拿河将东西伯利亚与西西伯利亚两个区域隔开,以上这两条河流,清政府最终连一条都没捞到。

沙俄帝国原本是蒙古人的附庸莫斯科公国,等到蒙古人退败后,沙皇伊凡雷帝崛起,逐步蚕食了蒙古人的势力。俄国人沿着当年蒙古人西征的路线,反向东进,翻过乌拉尔山脉,相继征服了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并入侵到东北地区。

在清朝入关之前,沙俄的哥萨克骑兵已经入侵到了鄂霍茨克海沿岸地区,并在贝加尔湖周边建立了诸多据点,准备长期经营这块地区。

清朝康熙年间,清朝与沙俄爆发了两次雅克萨之战,将沙俄军队逐出了东北。不过,两国的划界问题还是没有落实。沙俄急于巩固新占领的地区,而清政府急于订立条约、结束东北争端,好腾出手去收拾西北的准噶尔汗国。

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沙俄提出:“阿穆尔河流域自古属于沙皇,两国应该以阿穆尔河分界”。以索额图为代表的清朝官员,则反唇相讥,硬气地提出要以勒拿河分界。

勒拿河发源于贝加尔湖西岸,呈东北走向,将西伯利亚中部高原和东部山地隔开。如果按照勒拿河分界,那么贝加尔湖以东和西伯利亚东部地区都应该属于清朝。

这样一来,就等于沙俄几十年来的努力全都白费了。沙俄方面当然不同意这样分界,双方僵持不下。当时清朝整体实力占优,但清政府对于北方的极寒之地并无太大兴趣,反倒是俄国人表示寸土不让。

在这种僵持局面下,如果清朝不退让,那么俄国人的处境将会很困难,因为远东地区的俄国军队稀少,而清朝则有骁勇的索伦八旗可以使用。不过,清朝西面的强敌准噶尔汗国不断崛起,威胁到了清朝的首都。

清政府急需聚集力量对抗准噶尔汗国,不愿意在《尼布楚条约》上花费太多时间。于是清朝代表根据康熙皇帝的授意,主动做出让步。

清朝不仅放弃了勒拿河分界的想法,而且还退到了外兴安岭一线。双方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为东段边界。此条约虽然承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但却丧失了整个远东地区

就在《尼布楚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准噶尔汗国的军队便打到了清朝的内蒙地区。康熙皇帝御驾亲征,最终在乌兰布通之战击败了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由于俄国在《尼布楚条约》中占到了便宜,于是之前承诺出售给准噶尔汗国的数千条火枪没有兑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清军的胜利。

7

从来没听说过索额图或者是清朝的其他某位大臣,打算与沙俄以叶尼塞河为界!历史上根本就没这说法!

叶尼塞河位于亚洲北部,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平原在其西,高原在其东。叶尼塞河起源于蒙古国,朝北流向喀拉海,其流域范围包含了西伯利亚中部大部分地区,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全长5539千米,是世界第五长河。

清朝从未说过以这条河与沙俄为界,为了向大家解释清楚,小编下文就来为大家详解沙俄征服叶尼塞河流域,以及与清政府产生领土纠纷的这段历史。

公元1591年,被俄国征服者击败并夺取国家的西伯利亚汗国可汗——库楚姆汗,为了躲避俄国人的追击,带着少量部众一路向东南方向逃亡,而当库楚姆汗逃到中亚钦察草原地区时,为了获得更多民众和牧场,他与当地的诺盖人结盟,并与准噶尔部交战,但是库楚姆汗不敌准噶尔人,不但被击败,还被准噶尔人一路追杀。

▲强盛的准噶尔汗国

而就是在追杀库楚姆汗的过程中,准噶尔部将自己的领土扩张到了西伯利亚地区,并与俄国人的领地接壤,此后准噶尔部就与俄国人因利益和领土问题多次交战,双方虽然互有胜负,但俄国人的领土扩张速度却被准噶尔人遏制了下来。

▲战争

当俄国征服者于17世纪下半叶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大举进军之时,也恰是准噶尔人的大发展时期。在中亚地区,崛起的准噶尔人虽然还未建国,但已经开始向四方开战,扩张着自己的领地,占领了哈萨克斯坦和蒙古高原等地。在扩张的过程中,准噶尔人无可避免的与俄国产生了更多的矛盾,为了争夺西伯利亚的领土、盐矿和当地原住民的贡赋,准噶尔汗国的奠基人巴图尔洪台吉发动了多次直接或间接的战争攻击俄国人,并围困俄国人修建的塔拉、秋明等堡垒。

▲俄国征服者在殴打西伯利亚原住民

而俄国人在与其交战时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不但被多次击败,还被准噶尔人占了许多便宜。

▲俄国征服者与西伯利亚鞑靼人的战争

在战争中,准噶尔部不但自己与俄国交战,为了减少自己的战争损失,准噶尔人还经常资助西伯利亚的原住民们,比如运输兵器给叶尼塞河流域的吉尔吉斯人和布里亚特人,让其反抗俄国人的统治,并攻打那些改信东正教的原住民。

▲布里亚特人与俄国人

但准噶尔人因为缺少重火力和攻城器械的缘故没有在俄国人修建的堡垒上占到太多的便宜,也没能抢下多少的土地,双方打打谈谈,此后直到噶尔丹正式建立准噶尔汗国前,俄国和准噶尔人之间还维持着这种紧张的状态。

▲准噶尔军队与敌人作战

但噶尔丹称汗后,准噶尔汗国和俄国的关系出现了转变,立志重现蒙古帝国光辉的噶尔丹将对手从俄国转变为了东方的清帝国和自己的蒙古人同胞,他先是改变了对俄国人的敌视态度,然后主动缓解了与俄国的关系,后来为了从俄国人手中获得先进火器和军事支持,更是主动遣使与俄国殖民政府联系,放弃了一些西伯利亚地区的领土,并承诺以后不在对俄国人发动战争:

“我们卡尔梅克人和台吉们,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发动对沙皇陛下的战争,我们没有必要保护我们已经迁往陛下那边去的捷列乌特人”。

▲鞑靼人对俄国村庄的袭击

噶尔丹的合作态度,让俄国殖民政府非常高兴,他们一边卖给噶尔丹许多武器和货物,一边吞下了准噶尔汗国主动放弃的西伯利亚领地,还曾派遣少量军队帮助准噶尔人作战。

俄国人以为自己终于能让准噶尔汗国臣服,并占领准噶尔汗国在西伯利亚的全部领土,但其实噶尔丹与俄国人的合作只是权宜之计,噶尔丹只是放弃了那些鞭长莫及的领土,而不想真正臣服俄国或是放弃更多利益和领土,甚至他背地里还不断资助更多西伯利亚原住民反抗俄国在当地的统治。

▲布里亚特人

但是后来因为准噶尔汗国在与清朝的战争中接连遭受重大失败,噶尔丹不得不让出自己在西伯利亚的更多土地和利益,并断了对西伯利亚原住民们的资助,如此没了资助的西伯利亚诸民族要么投降了俄国,要么离开西伯利亚,前往伊犁投奔准噶尔汗国,使俄国人最终征服了叶尼塞河流域。

▲叶尼塞河流域

俄国还抓住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作战的特殊时机,以提供军事协助为要挟,迫使清政府和准噶尔汗国对俄国做出领土让步,最终分别从清政府和准噶尔汗国手中拿到了许多原先有主权争议的西伯利亚土地。

▲准噶尔骑兵

但其实当时的俄国人在西伯利亚部署的军队数量很少,不过数千人而已,而且还都分散在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根本没能力改变双方的战局,只不过清政府和准噶尔汗国不知道事实真相,白白让俄国人讹诈了大片土地。

▲准噶尔与俄国的战争

清朝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可能征服西伯利亚的朝代,但最终却因为统治者的短视而将西伯利亚让给了俄国。

▲东北亚地区的原住民

清朝统治者将自己统治中心定在了中原地区,对西伯利亚并不了解,也不重视,在他们眼里,山海关以北的地方都算是苦寒之地,过了黑龙江往北就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根本没有太多值得一提的东西,所以短视的统治者收缩了防线,并且出于保护“龙兴之地”和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大规模的将许多生活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原住民迁移到境内或是关内,将大片西伯利亚领土搁置或是放弃,给俄国人征服当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东北亚地区的女真骑射手

要知道在努尔哈赤刚崛起的时候,与后金政权敌对的海西女真诸部落,就能聚集起一支三四万人的军队作战,若无清政府对当地的持续“抽血”,在远东地区部署不过千人的俄国人很难从这么多战士手中夺下土地。

但当俄国人来到东北亚后,虽然发现当地半游牧、半渔猎的原住民非常勇猛,武器也比较先进,不是西部那些实力弱小的西伯利亚民族们所能比拟的,可最终俄国人还是轻易地征服了人口稀少的当地人。一些拒绝臣服的原住民则向清朝请求内附,迁移到了黑龙江流域,将祖地丢给了一直觊觎远东广袤、富饶领土的俄国人。

▲东北亚地区的原住民

此时清政府才猛然惊醒,连忙派兵征讨,但最终清政府只拿回了少量土地,而因为对西伯利亚地理环境的不了解,清政府不但将外兴安岭以北的土地让给了俄国,连一些可与俄国商议的领土也丢给了俄国人。

▲清帝国与俄国征服者的战争

原本清政府计划以发源贝加尔湖地区的勒拿河为国界线与俄国商定领土,勒拿河以西归俄国,以东归清朝。若是这样,那么清政府就能占下东西伯利亚地区,但事与愿,历史没有如果,清政府因为考虑到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和俄国对准噶尔人的军事帮助,最终在俄国人的反对下放弃了这条国界线,双方转而以外兴安岭山脉为国界线。

▲图中的黑色实线就是勒拿河

▲西伯利亚的主要河流

而双方在以外兴安岭为国界线签订条约时,俄国人趁清政府对西伯利亚地理环境的不了解和疏忽又占了清朝一个大便宜,俄国特意选用了外兴安岭中东西走向的斯塔诺夫山脉为界,而不是鄂霍次克海沿岸南北走向的朱格朱尔山脉。

▲俄国往西伯利亚移民

清政府的这一疏忽和短视,就丢掉了鄂霍次克海沿岸的土地和堪察加半岛,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只部署了几百士兵的俄国人出乎意料地“战胜”了强大的清帝国,为清政府在西伯利亚的领土扩张画上了句号。

▲18世纪清帝国疆域图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以下是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征服西伯利亚》[俄]M.N.齐保鲁哈 著
  • 《俄罗斯史》[英]杰弗里·霍斯金 著
  • 《毛皮征服历史》杜君立 著
  • 《俄人东侵史》[中]黎孤岛 著
  • 《西伯利亚民族简史》[中]侯育成 著

8

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的不是索额图,是康熙皇帝。

叶尼塞河清朝时称为谦河,元代于此置谦州,因河得名。

依据是自古以来,在中国境内的柯尔克孜人(吉尔吉斯)1500年前大量居住在叶尼塞河(enesay,柯尔克孜语为母亲河的意思)周围,后来收到沙俄的攻击,大部分人不得不搬迁到塔拉斯(今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个州)一带,一部分柯尔克孜人18世纪从叶尼塞搬迁到今黑龙江,还有一部分柯尔克孜族的后代仍然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他们自称是哈卡斯人。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上的大河之一,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亚河流之一(其他两个是鄂毕河和勒拿河)。位于亚洲北部,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平原在其西,高原在其东,是西伯利亚河流中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以及流入北冰洋的最大河流。流程比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稍短,但流量是前者的1.0783倍。

叶尼塞河起源于蒙古国,朝北流向喀拉海,其流域范围包含了西伯利亚中部大部分地区。若以色楞格河-安加拉河为源头计算,全长5539千米。

上游湍急,多急流、洪水,周围人口稀少。中下游因地形平坦,冻土广布,多沼泽湿地。

叶尼塞河的长度从大叶尼塞河和小叶尼塞河的汇合处(在图瓦盆地中心的克孜尔城附近)算起,为3487千米;从色楞格河的源头(源自蒙古北部)起算,为5540千米。它的流域面积为270.7万平方千米,共有大小支流约2万条,总长8.8万千米,主要支流分布在右岸。流域内主要为山地和高原,北部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低地(北西伯利亚低地)仅占流域面积的6-7%,中部是中西伯利亚高原(海拔700-2200米),南部有萨彦岭等山地(海拔达3491米)。



9

是勒拿河,了解一下再来提问。[大笑]

10

是勒拿河好不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