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毛主席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他的军事眼光超前,他一生中也有很多神来之笔的军事指挥,如:四渡赤水、挺进大别山、攻占锦州等等。其中毛主席最得意的当属四渡赤水,而我认为挺进大别山最具战略意义。
1946年6月由于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进行围歼,周恩来给负责调停的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写了一封对和平无望的信,正式宣告“和平已死”,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蒋介石调集了30万大军对中原部队进行围剿,中原6万部队被迫突围,国民党重新占据了大别山地区,并由桂系负责管制。此时的蒋介石做梦都没有想到,仅仅一年多是时间,解放军又重新回到了这里,直接维系南京和武汉。
解放战争进行的第一个年头里面,解放军处在防守阶段,这段时间我军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以攻城拔地为目的,双方都以各自的战略目标为胜利基准。这种情况下,解放区被进一步压缩。
1947年初,华东的苏中解放区全部沦陷,苏北也只有数县在我军手中,而山东临淄以南大片区域也丢失,整个华东野战军被压迫的只剩下纵深不到200公里的解放区。华北的解放区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已经丢失了张家口、长城以北的解放区也基本都丢失殆尽,华北与东北的通道也被国民党占领。东北方面国民党长驱直入,解放军分为南满和北满,其中北满的部队被赶到了松花江以北,南满的部队只剩下4个县城做为依靠。西北方面,胡宗南率领部队进入延安,毛主席被迫到陕北转战。只有中原还好一点,虽然损失了十数个县城,但是部队在黄河以北站稳了脚,且牢牢控制住了平汉铁路。
战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此时国民党在全面进攻失败之后改为了终点进攻陕西和山东,毛主席称这段时间为爬山,马上就要到山峰了,但却也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比军事更艰难的是经济,当时由于战争基本都是在解放区爆发,严重的影响了解放区的正常生产、生活,耽误了解放区的粮食生产。再加上各地解放区的面积不断缩小,很多解放区已经不能负担起庞大的军队用粮,尤其是陕西最为艰难,彭老总基本都是要算着粮食打仗。
战争若继续在解放区进行,即使我们能更多的消灭敌人,那我们也会被自己的经济拖垮,解放区的人民也将难以生存。此时在陕北山沟沟转达,吃着黑豆的毛主席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将部队跳到外线去,到大别山区建立根据地,将战争引向敌统区。
毛主席所预定的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定在中原地区,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又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进入中原就需要控制大别山,大别山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运河,西迄汉水。我军控制大别山,就可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这个方略毛主席最初准备让华东野战军执行,但是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的压力又太大,所以毛主席决心将这个跃进的任务交给晋冀鲁豫大军,也就是刘邓大军。
从全局的战略角度考虑,挺进大别山是一个从敌人中心位置突破的战略;从经济角度考虑,是一次将战争引向敌占区的战略;从政治层面考虑,是一次大反攻,有利的打击了国民党。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反攻,但是所需要攻占的位置是国民党的核心地区,毕竟还是太凶险了,太凶险了。
刘伯承元帅作为一员宿将,他深知此行的艰险,而且部队刚刚与国民党鲁仲廉部干了一架,现在部队急需休整。此次千里跃进,是一次没有后方的跃进,是一个没有根据地的跃进,也是一次前途莫测的跃进,若此行稍有不慎,则十几万大军可能就全军覆没。
十几万大军没有后方挺进中原,是一把利剑,锋利无比,但是也容易折断。而从晋冀鲁豫南下,需要跨越国民党的数个军事集团,危险万分,故而刘帅在仔细查看地图之后,依然不能直接决断。
1947年7月29日,刘邓接到了一封让他们不得不做出决定的电报,电报是由毛主席发来了,电报中赫然写到:“现陕北已经甚为困难”。看到这句话,刘邓没有犹豫,决心南下大别山。
刘帅指挥部队首先在黄河边上摆了一个迷魂阵,让国民党以为刘邓大军要北渡黄河,然后又大踏步南下,等到国民党发现的时候,刘邓大军已经到达了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为了大军渡过黄泛区,刘邓大军将所有的啊重武器抛弃,于17日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
18日,又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至23日,第3、第1、第2纵队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24日夜,第6纵队渡过汝河,夺取子渡口,掩护纵队主力及领率机关安全渡河。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
当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的电报发给毛主席时,毛主席高兴的笑了,他对周总理说,“我们熬过来了。”
毛主席曾经对进入大别山此行有过三种估计:一,部队到不了大别山;二,部队到大别山后站不住脚;三,部队扎根大别山。毛主席一生自信两百年的,做出这样的估计,可见挺进大别山的艰难和不确定。
进入大别山的部队也异常困难,由于红军曾经两次离开了这里,所以当地的百姓都对红军产生了不信任感,再加上桂系的严苛管制,进入大别山的部队受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他们最终站稳了脚跟。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此次战略具有极大的魄力,此战为直接改变了中原战场以及全国战场的局势,整个中国的一盘棋下活了。
很多人说进入大别山的时候,12万多人,出大别山的时候,不到六万人,就认定大别山是一个失败的战略,其实这是不懂全国战略。此次挺进大别山,不仅仅牵制了数十万的国民党部队,而且改变了战争在解放区进行现状,从经济层面也是一次反攻,故而被称之为“战略大反攻”。
毛主席的雄才大略,无人能及,挺进大别山的成功,更可谓逆天的军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