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俄军强,而是对手太弱:血腥的五日俄格战争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讲史堂第一百九十一期】(历史系列第73讲)
对于俄格战争,外界评价不一。部分中国军事专家对俄军大肆赞扬,说他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流军队。西方军事专家却认为俄军在战争中表现不佳,仅仅比车臣战争稍好。如果不是对手格鲁吉亚军队太弱小,后果还很难预测。此次短暂的战争中,两军都以装甲部队作为陆军的核心,作战相当血腥。听萨沙说一说吧。
俄格战争中,首先是格鲁吉亚军队以闪电战击溃南奥塞梯军队,随后,俄军以兵力和空军的绝对优势,压垮了格鲁吉亚军队。
格鲁吉亚是个小国,全国人口仅有400万。格鲁吉亚军队规模很小,正规军仅有2万多人,其中陆军1万7000人,几乎没有空军(空军1300人,只有9架战斗机),装备落后。
他们面对的是俄罗斯联邦第58集团军!该集团军是俄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兵力高达7万多人,共有609辆坦克,近2000辆各式装甲车。
格鲁吉亚独立时,仅仅接收了苏联遗留的几十辆坦克,大部分是T72坦克。这些坦克都非常老旧,几乎不可用。在格鲁吉亚逐步亲美以后,美国开始牵头扩充格军的装甲力量。
关键问题在于,格鲁吉亚没钱(2001年军费仅为1700万美元,仅能买半架苏27战斗机),只能购买一些比较廉价的坦克。
2000年,格鲁吉亚以每辆13.5万美元的“跳楼价”,从捷克购买了120辆之多的T55坦克。这些坦克虽烂,毕竟是可以打仗的,增强了格军的实力。
2006年,格鲁吉亚又向乌克兰购买了封存在仓库中的40辆T64坦克、几十辆老旧的T72坦克。
这样一来,格军坦克总数增加到128辆。在美国牵头下,格鲁吉亚将近百辆破旧T72坦克送到捷克进行改造,主要更新了火控系统。因没钱,格鲁吉亚最希望增强坦克的防御力和机动性,都没有实现。
根据西方研究,格鲁吉亚的T72还是相当落后的。它的夜战能力和首发命中率有所提高,其他性能仅仅是T72av的水平,大大落后于俄军的T72BM型。
战争初期,弱小的格鲁吉亚装甲部队却打得不错。
8月7日,格军两个旅突入南奥塞梯。每个旅都配属30辆T72坦克和15辆步兵战车。格鲁吉亚为了收复南奥塞梯已经准备多年,对南军防御了如指掌。
此次他们没有攻击南军正面,而是迂回到侧翼,直接突入敌方防御薄弱地带。
说起来,南奥塞梯军队也没有那么弱小。在俄国和北奥赛梯帮助下,人口仅有8万的南奥塞梯组建了4500多人的军队,装备87辆坦克(其中T72坦克10辆)和180辆装甲车。
就坦克部队数量来说,南奥塞梯并不明显吃亏。
格军从22点发动进攻,第二天凌晨就击溃南军阻击,冲入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
此时俄军已经许诺出兵,要求南奥塞梯政府尽量支持一到二天。南奥塞梯集中了一个团的正规军,利用巷战拼命阻击格军,试图等到俄军赶来。
茨欣瓦利是传统的苏联模式城市,市内很多高大建筑的建筑,街区成网格状,公路狭窄。这个城市是建立在山地上的,地形较为复杂,对进攻一方行军作战不利。
南军在城市主要街道设置大量路障、埋设反坦克地雷,以重武器固守重要建筑。同时,他们派出大量反坦克小分队,利用街道偷袭格军的T72坦克和BMP步兵战车。
正常来说,南军最低程度支持1到2天似乎没有问题,但格军却将它们迅速击溃。。
在美国军事顾问长期的训练下,格军反复演练攻打茨欣瓦利,特别注重步坦协同的巷战训练。
此次,他们的巷战打的很好。
格军是清一色的俄制装备,吸取俄军在格罗兹尼的教训,采用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方式。格军进攻分为一个个组合,都以装甲部队为核心。一般是包括6辆T72坦克,成矩形排列,用于进行重火力支援,扫荡远处南军固守的建筑。BMP步兵战车则在较后的位置,不断游走,负责对付坦克侧翼建筑物内敌人和突然出现的反坦克小分队。
格军的步兵在交火期间,下车和装甲部队协同推进。
整个团队前进速度是很慢的,尤其最前面的T72坦克经常以蜗牛速度缓慢推进。
这种打法,让南军几乎无机可乘。固守建筑物的南军,被T72主炮反复攻击,通常支持不了多久。在侧翼建筑物试图伏击的南军,刚开火就被被BMP步兵战车强大火力压制。至于反坦克小分队,更是很难突破格军协同步兵的拦阻,尤其对付不了狙击手。
格军的T72坦克有比较优秀的火控系统,反应快,命中率高。坦克进行中,车长通过独立观察镜反复搜索周边建筑物和道路,一旦发现目标,立即转交给炮长处理。炮长则控制着主瞄准镜,可以自行进行观察和搜索。
格军利用这种战术,仅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杀入市中心。南军不但没有给俄军坦克造成什么威胁,反而自身伤亡惨重。
市中心防御就强得多 ,建筑物更为密集,坦克难以多辆并排推进,在360度都遭受反坦克武器的威胁。南军也部署了几乎全部的重武器和精锐部队!
经过短暂的交火,格军先后有4辆T72被击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战斗可以有效持续数天时间。
没想到的是,格军迅速改变战术。他们将团队迅速小型化,每个小分队由1辆T72坦克和1辆BMP步兵战车组成,还配属1辆BTR轮式步兵战车!相比装甲部队的减少,步兵却增加了很多。
推进时,以T72坦克在最前面,步兵战车掩护坦克的侧翼,轮式战车则随时游动,提供火力增援。
各小分队分为多路突进,只要有一路成功,就可以攻击南军的指挥中枢,导致南军瓦解。
在这种打击下,南军无力应对,战争爆发仅仅13个小时,茨欣瓦利的五分之四被格军占领。南军伤亡惨重,高达百分之七十,余部也几乎失去战斗力。
不过,这13个小时也就足够了。
第二日下午,俄军第28集团军重兵开入南奥塞梯,包括2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团,5个摩托化步兵旅等等,总兵力高达4万之众,另外还有4万多人在边界集结。进攻的俄军坦克就高达600辆,分别属于多个坦克团和坦克营。
俄军坦克基本是清一色的T72B或者T72BM型,仅有1个营为较老的T62坦克。
俄军具有绝对的制空权,北高加索军区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459架。
在俄军重兵的反击下,兵力仅为五分之一的格军自然不是对手,很快溃败。
俄军对于装甲部队的使用可不敢恭维。
第28集团军现役坦克中,已经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到了可以退役年限。行军中,有高达百分之十五的坦克装甲车发生故障,有的经过紧急抢修恢复,有的则无法恢复,还堵住了整条公路。
格军兵力太少,只能以茨欣瓦利为防御中心,另外派出小分队骚扰伏击俄军,试图尽量拖延俄军前进步伐,以获得欧盟干涉。
这些小分队不能扭转战局,却仍然有了一些战果。
在茨欣瓦利外围,两个排的格军T72在二个连的自行火炮掩护下,伏击了一支俄军。这支俄军正是第28集团军的司令部,在T72的炮击下,俄军集团军司令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负重伤。
俄军随即调动空军和火箭炮攻击俄军阵地,然后使用大量坦克部队进行冲击。最终将格军2个坦克排全歼!
进入茨欣瓦利以后,战斗才开始真正激烈起来。格军同样利用巷战,以拖延俄军前进的步伐。
相比格军之前的巷战战术,俄军表现不佳。
俄军以车臣战争的经验,采用多波次推进的战术。
也就是一辆坦克和几辆装甲车首先推进,同样数量的坦克装甲车在后面200米,后面还有第三波。
俄军推进不如格军谨慎,步兵掩护也比较差。大部分步兵都不愿意下车掩护,坐在步兵战车里面在编队最后行动。
这种打法,其实就是让第一线的部队作为诱饵,让格军火力点暴露,然后由第二线和第三线的部队将其干掉。
这种打法的优点是推进较快,但第一线部队非常危险。
格军和南军不同,南军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以各种RPG火箭筒为主,格军则装备不少美制陶氏反坦克导弹。最前方的俄军坦克很容易被击毁,T72是应付不了这种攻击的。
一辆俄军T72坦克,连续被3枚反坦克导弹击中。万幸的是,三次攻击都被反应装甲挡住,坦克乘员都没事,但坦克由此报废。
根据西方估计,毁于巷战的俄军T72坦克至少有几十辆。
格军仿效南军,组织了很多反坦克小分队,主要攻击目标是俄军的装甲车。在格军反坦克武器打击下,薄弱的俄军装甲车颇有伤亡。
如果有步兵掩护,步兵战车是不容易被偷袭的。但俄军战术素养不高,步兵一般是被袭击以后才仓促跳下步兵战车,此时格军小分队早已逃走。
这些战术上的胜利,不能阻挡格军战略上的失败。巷战持续不久,格军就开始主动撤退。俄军追击时,又遇到了麻烦。
俄军装甲部队很多已经到达退役期,一些坦克甚至没有热成像仪。在夜晚,俄军坦克兵被迫带着夜视仪,将脑袋伸出坦克观察街道情况。不用说,这是极为危险的,有多名坦克兵被格军狙击手击毙。
俄军坦克的通讯差则是固有问题。因高大建筑和格军电子战的干扰,很多俄军无线电通讯失效。许多电台在行动最初几小时后便停止了工作,许多指挥员不得不用手机。前文说到的集团军司令遇袭重伤,就是因为电台失效后,“借用”随军记者的卫星电话同部队联系,被格军锁定伏击。
而巷战中俄军前后坦克联络,竟然通过大声吼叫来实现。
俄军表现较为拙劣,毕竟有着战斗力上的绝对优势。
此战以俄军胜利告终,俄军宣布俄军死64人,伤323人,但至今不公布损失坦克的数量。
真实损失如何呢?至少不让普京满意!
面对全国人口还不到莫斯科市人口四分之一的格鲁吉亚,俄军仍然表现出很多问题,连集团军司令都负重伤。
在战争之后,普京就命令心腹,也就是刚刚上任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立即进行全面的军事改革。随后几年,谢尔久科夫的军事改革可以用震天动地和脱胎换骨来形容。
这从侧面表明,普京对于此战俄军的表现是极不满意的。
【萨沙讲史堂第一百九十一期】(历史系列第73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