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天清华和北大又成了众矢之地,有关于出国留学生不归的问题,又一拨讨伐浪潮席卷而来。我昨天答了这方面的题《你同意北大清华与学生签订协议,学成不回要返还占用经费并担保吗?》结果发现九成以上网友同意,甚至还有很多批评的声音,认为清华北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搞的不好。

问题来了,面对汹汹舆论,清华北大为什么保持沉默呢?我是这样看问题的。

图片说明:历史不会忘记,归回报效祖国的功勋们!

一、国家政策允许清华北大那样做,自然清华和北大无需理会舆论怎么看了。

纵观全国各高校,对于所有的出国留学生管理,一般都不会设限,有本事你能出国留学就走。基本上不会要求留学生必须要学成回来报效祖国,也就是说全靠自愿。既然没有政策方面的规定,清华和北大当然无需理会舆论怎么热议了。但是这种不理会,会不会对清华和北大的声誉有影响呢?从短期来看,好像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是稀缺资源。但是从长远来看,恐怕对清华北大真的会有影响,就如今年教育部给高校拨款,清华和北大就比往年少,这发出的是什么信号?

图片说明:清华大学2018年出国留学的有1146人,其中有69.5%都选择去美国,而愿意留下为美国奉献的超过80%!北京大学2018年赴美留学的有687人,愿意留下为美国奉献的高达90%!

二、面对留学生不回来报效祖国的问题,清华和北大哑口无言,没办法回应。

作为中国的顶尖高校,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原本是责任与使命。但是从大量留学生学成不归的现象来看,清华和北大简直成了他国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尤其是美国,科技实力为什么那么强大?清华和北大的“杰出贡献”是不可抹杀的。如何才能让留学生回来,应该成为清华北大发展史上最该深思的问题,如今中国正在实现强国梦和强军梦,如果清华北大不从大一新生开始,就着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签订一些相关的协议,让每一名清华北大的学生有“后顾之忧”,他们能回来吗?因此,对于广大网友的不满情绪,清华和北大不敢回应,他们理亏,哑口无言。

图片说明:照片背景上的文字“美国梦 留学情”,真替这些清北学子悲哀!

三、别怪网友群情激愤,因为他们爱国才会批评清华和北大,这也是爱这两所高校的表现。

清华北大保持沉默,对广大网友来说,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两所高校不管有点什么事,在他们看来都是应该的,因为他们是骄傲的公主与王子,可宝贝呢。而对于广大网友来说,看到清华和北大那么多学子学成不归,非常激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他们爱国,才会批评清华和北大,从良药苦口的角度来看,这是爱清华和北大,不希望他们就此放纵自流。对于广大网友的呼吁,清华和北大的领导们该重视一下了,别再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天盯着要在世界大学中排名多少位的问题了。

结束语:当你看到这张大学校友之“大国工匠”名单时,你肯定会马上去看他们都毕业于哪所院校,看完后,你作何感想?再把目光拉回到清华北大身上,是不是有点小失落呢?原来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我们国家众多高校中非清北。而当清北大两所大学校长看完这份名单,再面对舆论的批评声时,恐怕应该非常汗颜。

最佳贡献者
2

面对清华北大留学不归的汹汹舆情,清华北大为何一直保持沉默呢?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三。

首先,清华北大不好回应

为什么说不好回应呢?因为清华北大留学不归的数据基本上都是真的,每年都有大量清北学子走出国门赴海外学习深造,但最终回来的人数却很少。以前社会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个问题,然而随着近年舆论的变化,人们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但清北却无法正面回应这个问题,也不好回应,难道他们能说数据是假的吗?那么,既然不好回应,索性就保持沉默。

其次,清北也很难左右这些学生的选择

很多留学海外的人不愿回国,无非就是看中了国外优越的生活环境与研究条件,说到底这还是这些学生自己个人的选择,清华北大又有多少办法能够左右这些学生的选择呢?用奖学金与补助或者协议等形式强行要求他们回来?我想,这些措施是拿那些真正想留在国外的高材生是没办法的,他们既然能留在国外,就必定会有更高的待遇,国内这些损失对他们而言恐怕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清北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又如何去回应民众的关切呢?

最后,大众和清北学子理念的不同

民众对清北学子留学不归的质疑,是出自自己内心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认为国家好不容易培养的优秀高材生,却给他人做了嫁妆,心中难免不平。但从实际角度考虑的话,中国的科研水平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中国向国外学习的步伐现在仍然不能停止,所以我们仍然要不断派遣优秀学子赴海外学习,哪怕送出去十个能够回来一个,对中国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结语

清北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一直是中国与世界学术交流的前沿阵地,他们知道这种差异的存在,所以仍然在不断输送学子赴海外留学。因此,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缘由,只是看到了留学生不归这个表象,这恐怕也是清北保持沉默的一个重要原因。

3

2002年,小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时,义正言辞的说:“这所著名大学是美国为了增进两国间的联系而帮助成立的。”这句话或许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面对着触目惊心的清华北大留学不归的数字,任何辩解都是那么苍白无力。清华北大现在保持沉默,努力反省自身的教育理念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众所周知,清华北大是我国顶级高校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学生的聚集地。可以这么说,清华北大享有国家最好的资源,招收了全国最好的学生。祖国大力发展是离不开各类人才的鼎力输出,而清华北大的学生们更是被视为祖国的“接班人”看待。

据相关媒体报道,清华大学学生每年出国留学率大概在27.5%左右,北大的学生出国率大概是31.16%。而这些出国留学的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去全球排名前100的院校留学。但是当他们学成后选择归国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人才选择了在国外发展。

再给大家看一组数据,2019年高考结束后的招生数据统计显示,清华大学共录取内地学生3400余人。北大共录取本科新生3700余人(包括医学部)。清华北大录取率约为0.064%,也就是说每一万个考生中录取余约6个人。这可是我们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可见国内考生考取清华是多么的不容易,就算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努力学习也不一定能考上。

然而,很多网友看了清华北大2019年国际(留学生)招生标准后,纷纷为国内的考生感到不公。从公布的各个条件可以看到,外籍留学生几乎是躺着进清华北大。

针对越来越多的留学不归的现象,清华北大学校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现在全国各大高校的教育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忽略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只注重成果,所以很多学生变得急功近利。最近一段时间接二连三的出现留学生发表辱华反华等不当言论,比如中国医科大学的许可馨,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季子越等。也学这就是我们不注重爱国教育的后果。

还有不管是自费留学,还是公派留学。清华北大都要有一定的措施,确保那些留学生学成后能够归国,为祖国效力。比如签订一定的协议等,这都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国家不遗余力的培养清华北大的学生,当然不希望人才外流,作为华夏儿女也理应为祖国做贡献。

总结

清华北大留学不归的现象,我们也不能过分指责清华北大学校。作为留学生他们还是十分愿意回国发展的。所以说,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他们回国。清华北大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要有严格的留学标准与协议。

4

9成都是批评,北大清华为何不回应?

10余所高校被美制裁,清华北大为何榜上无名?

40年为美培育英才,中国“翰林院”怎么了?

古代科考,最优秀的考生会被选拔到翰林院学习培养,未来成为朝廷的栋梁。

共和国翰林院,清华北大当之无愧,每年最优秀的生源都将进入清华北大当作理想。

然而我们根据数据统计发现,这两所中国最顶级的学府,这些年的毕业生纷纷出国留学之后黄鹤一去不返。

据统计留学生中80%不再回国,选择在国外定居,70%选择定居入籍的国家是美国。

2020年清华北大合计被削减财政拨款20亿,国人拍手叫好却不知削减之后,两校合计财政拨款还能达到接近百亿!

每年国家拨款一百多亿培育英才,最终却为他人做了嫁衣,令人不解。

尤为不解的是,北大清华怎会沦落到人人喊打?

为何舆论一边倒之下,北大清华置如罔闻,不发一言?

是不屑答还是不愿答?

或者,是不知道该怎么给国人一个满意的回答?

缄口不言,静待舆论消失

堂堂中国最高学府,高人众多,深知传媒的特点。

国人虽然一直对于今日的北大清华颇有议论,但是最近发酵,无非是由于高考。

尤其网络,特点就是来势汹汹却三分钟热度,来得快来的猛却热度无法持续。

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只要坚持三五七八天,一切都会回归平静。

最忌讳的就是在风口浪尖之上顶着风解释。

国人虽然对于清华北大责之切,其实心底是爱之深。

那是全国老百姓心目中神圣的象牙塔。

所以议论批评几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实在是没有必要计较。

由此来看,清华北大的缄口不言,其实是正确的舆论处理方式,无可厚非。

倒也不存在什么看的起谁看不起谁的问题。

很大的概率是:根本就没看!

有苦难言,多说多错

留学生不归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全把责任推给清华北大确实也不太公允。

这可不是说北大清华自己就没有需要反思的地方。

留学生不归,有整个社会的氛围原因,有中国传统文化丧失的原因。

有从小学教育开始爱国主义教育就死板生硬的原因。

有国内科研体制和待遇的原因。

有人才使用提拔和能否留住的原因。

留学生不肯归国却去投奔大洋彼岸,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你说清华北大,能说什么?

敢说什么?

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北大清华干脆闭嘴:言多必失!

初心不在,大师难出

当年的北大和清华,可谓英才济济,随便在未名湖畔或清华园内转一圈,大师随处可见。

但是今天的北大和清华,这些年也没能再培养出一位大师。

随着前辈们日渐凋零,当年群贤云集的盛况,已成绝唱!

究其根本,是北大和清华已经失去了养育大师的土壤!

蔡元培先生的北大,是“纯粹研究学术的机关”,学生们“读书不忘救国”!

“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梅贻琦先生的清华,是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为己任,在抗战烽烟之中,不忘培育英才救国救民,才确立了清华的风骨!

“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失去了初心,心态浮躁逐名逐利,未名湖畔,清华园内,又怎会再出现大师?

十分尴尬,美国居然不制裁

今年最让清华北大尴尬的一件事情就是美国制裁中国的高校名单中,居然没有这两位中国高校的“带头大哥”。

以至于因此被国人解读为“留美预备学校”。

这里面固然北大清华有些冤枉,但是近年来英才寥寥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这些年的大工程,大手笔,居然都难得看见清华北大毕业生在主导。

拿着中国政府最高的财政补贴,清华北大究竟做了什么贡献?

除了不停的为美国输送毕业生,清华北大是否也可以数数自己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

居然沦落到连美国人都不愿意出手制裁的地步,北大清华的前辈们在天英灵,能不扼腕?

几十年来进入北大和清华的少年英才,如今何在?

敢问路在何方?

清华北大的未来之路,在何方?

我想是应重拾当年前辈初心,恢复清华北大当年的风骨和精神。

这就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研究科学的人,是有祖国的!

清华北大的先辈们之所以能够不计个人名利,不惜一切也要为国效力,是因为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都有着深厚的国学底蕴!

如钱学森先生出国留学之前,父亲将《钱氏家训》交给他,要求他无论身在何方都不要忘记祖先和祖国!

身陷囹圄之时,钱先生就是靠着背诵祖先的教训坚持了下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回归父母祖先身边,效力祖国!

清华与北大底蕴深厚,只要肯去做,很容易就可以回归初心,重新发扬光大当年的精神。

当年北大清华的那种奋发昂扬,至今令人神往!

改革开放之初的某一天,清华大学砸开了自己的围墙,做起了买卖。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清华大学走出了第一步,一时之间社会议论纷纷。

由此开始,北京的高校,开始纷纷走上创收之路,一时之间,带有北大清华前缀的企业纷纷成立,风云一时。

或许从那时开始,清华北大的路,就开始变了。

对错得失,后人自有解读评说,今日困境却只能看北大清华是否愿意再去突破。

此一时彼一时,是否应该改弦更张,重拾初心,以为国家培养英才为己任,以将清华北大精神薪火相传为己任,那就看清华北大的选择了。

理想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都是以“横渠四句”为座右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

作为一名北大在校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最近一两年来,北清确实面对了关于“留学不归”的汹汹舆情,这股浪潮,最初是自媒体作者发动的,但今年以来,这股舆情似乎越来越猛,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方面,北清学生“留学不归”这个问题,虽然有各种夸大的版本,但基本事实是成立的,这就使得舆情的基础是在的,很多人”喷“北清,并非毫无道理,所以很多网友加入指责北清的行列,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今年的自媒体作者们比较艰难,”喷“北清可以获得不少流量,这是现实动力,所以指责北清的文章连篇累牍,舆情也是此起彼伏。

当然,对北清有不满,也并不仅仅是“留学不归”这么一个方面。有校友曾经自我解嘲式地说,北大清华,因为是大陆公认的两所最顶尖的大学,大家都盯着呢,天生就是“招黑”体质,稍微有点问题,就会引发广泛关注和批评。

这个判断,是很有道理的。

最近这两年,对北清一系列的批评,比如北大读错字,清华写错字,比如最近北大引用了一首以讹传讹的“假诗”中的两句“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意是为高考生们加油,而且很快发现引用错误立马删了,但依然被自媒体作者们发现,并广泛传播。

说北清树大招风,一点也不过为。只要稍微有点小问题,就会被网络放大,进而被上纲上线批评。

所以,对北清学生“留学不归”的持续批评和指责,并且一直持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公正地说,北清“留学不归”,基本事实确实存在,但到底有多少人留学不归了?各种版本都有,而且越传越神,很多版本严重夸张。比如说,有版本认为,北清本科生有80%出国留学,其中的80%以上都没有回国,这就与实情严重不符了,要命的是,这类严重夸大的版本相信的人特别多,并可以从很多人口中随口嘣出来。

虽然没有实际统计数据,但我在经过分析计算后,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北清学生出国不归的大体真实的轮廓。

一、北清本科生在北清学生中占比较小,以北大2019年招生为例,本科生录取人数3000人左右,本录取的研究生(包括硕博)接近7000人,本科新生占比只有30%左右;

二、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北大出国人数,以本科生为主,硕士和博士虽然也有出国,但人数确实较少。

而出国留学的情况,可分为3个阶段:

1、2000年以前,那时候北清出国人数很少,因为都需要公费留学,而名额是很有限的;

2、2000-2015年,这15年是我国留学人数迅速攀升的阶段,从开始的少数人出国,变成了以自费为主(优秀者可以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的留学方式,北清出国人数确实攀升比较迅速,但主要群体依然是本科生,且数量从来没有超过本科毕业生总量的50%,很多年份往往在20-30%之间从来没有出现过本科生80%出国留学的情况。其实,大环境如此,很多大学在这个阶段出国人数都在攀升,有些大学的出国比例明显超过北清,比如中国科技大学就是一个例子。

3、2015-2020年,这是我国出国人数“高位企稳”的阶段,每年出国留学人数总数超过50万,北清本科生出国人数也趋于稳定,大体而言,出国留学的人数占总的本科毕业生30%左右。比如2019年,北大本部本科毕业生2726人,出国留学占比30.1%,国内升学则占比43.51%;清华出国留学的比例还要低一些,在2971名毕业生中,只有24.6%的人出国留学,有55.58%的人在国内深造。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北清毕业生,主要还是留在国内深造或者工作的,并非人们以讹传讹的那样,似乎都跑到国外去留学,然后都不回来了。

至于出去留学深造的北清学生,确实毕业后回国的比例不高,大约只占总出国比例的20-30%的人回国了。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工作环境,比如科研环境等方面的考量,而留在了国外。这确实是我国人才的损失,但这个数量远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

然而,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尤其是科研人才培养而言,这种人才互动学习,接受国外顶尖大学的熏陶和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必需的。我国不少优秀科学家往往都有留学经历,都是在国外的一流大学接受过科研训练然后回国的,比如白春礼,比如饶毅,比如施一公等等,这种有留学经历然后回国,成为优秀科学家的人很多;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流失部分人才,是难以避免的。

总体来看,北清毕业生,多数还是留在了国内深造和工作,少数出国留学的,也有部分回国了,虽然确实有不少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后就没有回国,但人数并不是那么多,这一点,需要理性看待。

为何有不少人会留学不归?其实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我们现在能给那些优秀人才提供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尤其是科研环境和氛围,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那些他们愿意留下来的国家,尤其是在科研体制方面,我们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北清其实做不了太多。公平地说,舆情指责针对北清这两所学校,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面对舆情,两校除了保持沉默之外,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去寻求改进。真正的改进,则需要全国范围内的共同努力。

“栽下梧桐树,引回金凤凰”。要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我们只能不断改进国内的环境,尤其是体制的改革和进步,才能遏住人才不断流失的势头,并把我们那些宝贵人才吸引回国,为我们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6

近日,下面这张“大学校友之大国工匠”的图片在网上疯传,学子留学不归、工匠榜单无名,一下子就把清华、北大两所国内顶尖的名牌大学推上了风口浪尖。

确实,从图片中所列的“大国工匠”来看,几十上百位共和国“大国工匠”,确实没有多少位是出自北大、清华两所名校的。这多少让人们在感到诧异万分,同时,也让人们从内心里增添不少的埋怨和责备。

因为,清华和北大的确是得到国家财政支持最多的大学,它们每年都能拿到几十上百亿元的国家资金。其它所有的大学,无一例外地都只能望其项背。在公办大学里,获得最少国家资金支持的,估计连清华、北大数额小数点之后的金额数都不一定有。

如此巨额资金的特殊支持,照理说,清华、北大应该人才背出,在国家的各行各业,尤其是国家的各重大项目里,应该基本都是清华、北大人担纲才对。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实际情况却如图表所揭示的一样,清华、北大完全不是那样。

我不知道清华人、北大人会不会因此而感到沮丧。但我却知道,其它的不少名校却会因此而感到骄傲。因为,尽管这些学校并没有获得清华、北大两所大学所得到的那么多的资金支持,却为国家贡献了比清华、北大两所名校更多、更好的杰出人才。

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到底出在哪?难道钱都白花了?

钱当然没有白花,也不是清华、北大人才不行。而是清华、北大的学生大学毕业,尤其是研究生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学生比例太高了。据说三分之一甚至超过半数以上的毕业生都去了国外,不用多说,能够出去的,多半都是佼佼者。

而最大的问题,是清华、北大的出国留学生学成回国的学生人数太少了。据说回来的留学人员还不到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出去十个,回国的可能也就两三个。尤其是,正常情况下,那些厉害的、已经成名成家的,基本也都属于国外的宝贝儿了。

正因为如此,国内其他的好名校,如中科大、哈工大、复旦大学、西交、上交等等,这些学校的佼佼者如果留在国内发展,前途应该是要比清华、北大留在国内的人稍强的。或许,这也正好说明了,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重点大项目基本都是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担纲的真正原因了。

综上所述,就因为这么些情况和原因,一张图片,就把清华、北大推上了风口浪尖。可是,面对留学不归的汹汹舆情,清华、北大为什么一直保持沉默呢?

个人觉得,学生出国后留学不归,这其中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还是学生的个人自己的问题。学生既已毕业,且已出国深造,那就基本跟清华、北大无关了,学生回不回国,真的不再是清华、北大能够控制的事。学校既无权干涉,更无权强迫学生回国。

因此,面对四面楚歌似的责备,清华、北大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选择沉默以对了。

7

《原创》

我简单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面对清华北大留学不归,而两个学校保持沉默是为什么?

原因不外乎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如若回复,怕越回复越黑,必竟学生留学不归。

二、有难言之隐,不易用口头表达。

三、教育出了问题,没有强化学生爱国的思想教育,只强调了功利的思想教育。

四、不归的学生受西文化影响较深,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优越。

五、学校对教师评定职升有不良现象,没有好的人文基础,好的人际关系评定职升较难。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坏的影响!

不知我的认识对否,仅供参考。

8

这个问题已经发醇很长时间了,岂止是舆论汹汹,简直是公愤了。为什么清华北大不作回应?据我分析,他们存在潜意识,不便公开。

一是,感到问题确实存在,无法辩解,说不好会引起更大反弹。等躲过这个风头就没事了。

二是,认为只有他们才出这么多人材,学生尽管跑了,但毕竟在本校学习过,说不定有窃喜念头呢。

三是,尽管国家投入很大资源,但本身与世界顶尖学校还存在很大差距,感到有客观原因。

只是他们对自己主观上存在什么问题看得很不够。不想多说,仅举几点: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名校,连个像样的校训都没有。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还没有明確的校训,还捧着过时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不放呢!再有,忽视教师队伍建设,有的教授口出妄论,有的人都跑了,还用点名吗?

说到底,办学方向脱离了正规。只顾争经费,抢生源,拼分数,忽视了德育。试问,一个得100分的学生,与国家民族三心二意算好学生吗?

究竟是该怎样把名校办好?该好好想想了。

谢谢!得罪了。

9

如果一所大学处在国内顶尖水平,每年却大量为外国输出人才,那这群大学就没有理由成为国内顶尖学子的靶标了。

大学生首先把家国情怀放在首位,考上一所大学是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是为了出国投向外地。我觉得在这里,学校扮演者极其重要的导向角色。

必须知道,留学不是学有所成的终极目的和目标,学到有用的知识,有人赏识你为国做贡献,为家人争光,是一个堂堂正正中国人应该有的信念和理想。国外大学排名并不能算是你知识能力的指标,就在国内也能提现自身价值,如果国内人才总以出国为目标,那谁来建设母国?国家怎么富强?你的价值如何体现?

美国梦,留学情。这六个字在那些身在象牙塔顶尖的学子们眼里,什么时候成了光宗耀祖的表现了?真的让人悲哀。一种浓浓的媚外思绪弥漫着整个场地。

醒醒吧,大学生。

留学当看钱学森,邓稼先,林毅夫,一个个共和国的脊梁。向他们看齐吧!

摆正你们的三观吧,清华北大,该思考为什么这几年受国民千夫指了。一个曾经出国家巨匠与栋梁的顶尖学府,为何成了英美等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国外学渣留学生趋之若鹜的玩乐场。一伤国民二伤国格。

希望清华北大还是向以前一样,为国育才,不要再因为自己的管理里面为他国育才,为母国育逆奸了!!!

10

其实这个时候他们能说什么呢?面对网友们的质疑和不满,事实摆在眼前,他们理亏。也许沉默是最安全的。

清华和北大成了美国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

作为中国的顶尖高校,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原本是责任与使命。但是从大量留学生学成不归的现象来看,清华和北大简直成了美国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

一直以来,源源不断留学海外的人才都是我国宝贵的财富,从钱学森、潘锦功、南仁东、黄大年、段路明、施一公、庄晓莹等留学人才无不都为我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精英人才留在国外不回国的逐渐增多,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留美博士中高达92%的比例选择留在美国,比例居于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印度比例高达81%。

很多时候,博士不仅是科研高精尖的代表,更是财富的代表。博士作为顶尖人才,各国都在争抢,所谓得博士者得天下,一时之间,博士成了各个国家科研机构争抢的的香饽饽。

而清华北大,学成回国的留学人才几乎少之又少。为什么?

清华北大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国家每年对清华,北大的每一位学生要投入数十万元的经费,为的是要他们学有所成,为祖国建设服务,可是在他们两校每年出国留学生当中(包括公费的),将近有80%的留学生,学成不归,为了高薪和优厚的待遇,背离祖国,抛下父母,为他国效力,有的还做了敌对势力的帮凶。

两校领导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的学生出国留学,学成不归,造成国家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给我国高端科技领域带来负面影响,帮了敌对势力的忙,更违背了初心。这种恶劣现象,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不敢发声,怕引起众怒,只好保持沉默。

亲美教授老师的洗脑也是人才流失的一大关键

北大教授孔庆东曾说:美国是一个很适合旅游的国家,地大物博、气象万千。特别是你戴不戴罩罩,都没有那么多卑鄙无耻的道德闲汉,伸长了鸭脖子来管!

北大、清华的老师很多都要求有留学背景。北大清华的教授存在不少亲美人士,一群崇洋媚外的老师,不停的给学生灌输国外到底多么好,国外空气有多么甜,久而久之学生能不觉得国外好吗?他们肯定会选择出国,而选择的基本都是美国。在课堂上自然宣传美国的民主和自由,美国的高科技和科研环境以及美国对科研工作者的待遇等等。不知不觉将学生逐渐引入到了美国,因此留学美国美国成了这些学生梦寐以求的理想。

或许这些教授是有意或者是无意的,但是也不排除这些教授中存在美国间谍,专门在中国招揽人才的工具。如果不肃清这类思想必然会导致更多的学生留学美国,服务美国。


虫虫有话说

今年财政拨款清华大学减少8.12亿元,北京大学减少10.69亿元。对于广大网友的汹汹舆情,清华和北大的领导们该重视一下了,别再整天盯着要在世界大学中排名多少的问题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个人的家国情怀是根深地固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清华和北大之所以是国内最好的两所高校,是因为他们拥有最好的生源,最好的师资力量以及最多的国家财政拨款。国家之所以这样分配,肯定是希望清华北大能够培养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但是如果清华北大拿着国家的资助和资源,去为美国做嫁衣裳,十四亿中国人不答应,也希望国家对此事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不然,真的晚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