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的藩王的生活应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朱棣称帝之前,第二阶段是朱棣称帝之后。朱棣之前,明朝的藩王有封地,甚至一些藩王握有兵权,这些藩王应该说是很惬意的。但是在建文帝开始削藩之后,藩王的日子逐渐不好过了,因为各种理由被削藩,而朱棣靖难之役以后,鉴于自己藩王起事的教训,对明朝的藩王政策作了改变,从此以后的藩王可以说无异于软禁。之后,这些藩王的出路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在王府中做猪

这恐怕是明朝藩王最常见的出路了,因为老祖宗朱元璋规定了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总之一句话,就是啥也不用干,国家养着你,同时朱元璋为了防止他们有非分之想,规定藩王不经宣召不允许进京,甚至连自己的封地都不能出。

这些藩王们连出门旅游都没机会,只能在王府里面吃吃喝喝,生孩子玩,别的啥也干不了,所以对那些没追求的藩王,只能待在王府里面做猪了。

埋头做学问

当然也不排除个别有追求的,既然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也不能出门,那就在家看看书,做做学问呗。结果还有做出来的,比如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因为啥也不能干,也不敢干,最后成了一个药学家,编成了《救荒本草》和《普剂方》等名著。


造反失败被杀的

但并不是每个有追求、去造反的藩王都能成功,事实证明很难,整个明朝藩王造反成功的只有一例——那就是朱棣。

造反失败的例子很多。第一个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他英勇善战,却因为出生较晚而没能登上皇位,心有不甘的他在侄子继承皇位之后决定造反,结果不出一个月就被睿智的侄子搞定,最后被侄子用铜缸烧死。这位老先生的故事,欢迎大家翻阅小编之前的文章——《朱棣次子自比李世民,争夺皇位失败,造反后被侄子用铜缸烧死》。

还有宁王朱宸濠,他是宁王朱权的后代,朱权当年被朱棣挟持造反,造反成功后又没有享受到胜利的果实,所以一直怀恨在心,仇恨的种子到了朱宸濠这里开花结果,朱宸濠为造反经营了几十年,可惜最终碰上了大哲学家、军事家王守仁,四十多天被平定,最终被杀。他的故事,请看——《朱元璋陈友谅后,王爷书生大战鄱阳湖,一个走下王座一个走上神坛》。

藩王变皇帝

有的藩王为了皇位造反而不得,而有的藩王则不用造反,皇位掉下来。

典型的例子就是嘉靖皇帝,他原本是一个藩王,他的父亲被封为兴献王,父亲死后他继承了王位,原本与皇位已经彻底无缘了。但是他的堂哥明武宗无后,去世之后无人继承皇位,按照兄终弟及额原则,嘉靖皇帝是最近的血亲,因此他从兴献王变成了嘉靖皇帝,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皇位。

明英宗被俘之后,以监国身份继位的景泰帝也算一个。

如果再算上南明小朝廷的几位皇帝,那就更多了。福王朱由崧在崇祯皇帝上吊后,在南京即位,史称弘光帝;唐王朱聿键成了隆武帝;桂王朱由榔成了永历帝。

被农民军杀掉的

上面是命好的,到了明末,农民起义层出不穷,越闹越大,居住在各地的藩王成了农民军发泄怒火的对象,每当大城市被攻破之后,这些藩王总逃不掉被诛杀的命运。

最惨的是福王朱常洵,就是前文提到的朱由崧的父亲,他被封在洛阳,当洛阳被李自成攻破之后,福王被俘,李自成别出心裁,将他与一群梅花鹿一锅煮了,美名其曰“福禄宴”,让弟兄们分食了,福王的下场可谓太悲催。

朱元璋为他的子孙谋划好了出路,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他的子孙后代有着如此精彩纷呈的出路,恐怕是他始料不及的。

最佳贡献者
2

很多清宫剧里面都提到一个机构:宗人府——那是管理王公贝勒的专职机构。

其实,宗人府在明代就已经设立了,是专门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的部门。

明代藩王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规模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根据规定,明代宗室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等。

众所周知,明太祖是非常抠门的,他把官员们的俸禄定得很低,但对自己的龙子龙孙金枝玉叶却很大方。这些宗亲子弟的俸禄都是由国家供给,年俸标准是: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 600石……

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明代的大多数宗亲子弟除了创造人类,基本没有其他追求。据当时著名文人王世贞的《皇明盛事》记载,有一位王爷儿子多达100人,除长子世袭封王位外,其余99人都封镇国将军。每次家族聚会,同父兄弟之间竟不能尽识。到了万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有档案可查的宗室人口就有157000余人,“千古所未有也”。

如此一个庞大的寄生集团,让国家财政难以负担。而这些宗亲子弟,多半是游手好闲之辈。顾炎武曾评价说:“为宗藩者大抵皆溺于富贵,妄自骄矜,不知礼义。至其贫者则游手逐食,靡事不为,名曰天枝,实为弃物。”这一针见血之论,活脱脱地勾画出明代宗藩的脸。

河南是明代藩王比较集中的地方,除了前文我们介绍的周王、赵王、郑王外,还有一些藩王也在河南:朱瞻竣是明仁宗的第二个儿子,永乐二十二年被封为郑王,宣德四年,就藩陕西凤翔,正统八年,奉诏迁到了河南怀庆(今沁阳一带);朱见澍,明英宗的第五个儿子,天顺元年封为秀王,成化六年就藩汝宁;朱见泽,明英宗的第六个儿子,天顺元年封为崇王,成化十年就藩汝宁;朱见沛,明英宗的第九个儿子,成化二年封为徽王,十七年就藩钧州(今禹州一带)……

河南各地藩府林立,属于大藩者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等。到隆庆时期,计有“亲王五,郡王八十……并无名禄者共六千八百九十余人”。宗藩生计成为明王朝和河南地方官府很头疼的一大问题。

从亲王到奉国中尉,这些人的俸禄只是明政府对宗室贵族正常的财政支出,此外还有不少临时性或特殊的补贴和支付,如婚丧之事、建造宫殿府第、修筑陵墓、为宗室服务的仪仗卫队官员俸禄及额外的赏赐等,也都需要大量经费。

明朝初年,宗室贵族人数还不算多,国家财政尚能支付。到了明代中后期,宗藩数量已日渐庞大,根据明代学者徐光启的计算,宗藩人数大约每年增加一倍,使明政府每年耗费巨大资财来维持,对国家财政造成严重影响。

拿我们熟知的周王而论,嘉靖时礼部右侍郎霍韬在其奏疏中指出,“洪武至今,周王府禄米增数十倍,子孙日益繁矣”。礼部尚书梁材也跟皇帝谈到了这个问题,他在奏疏中说:“河南初封周府一王,岁支禄米一万石。今增郡王、镇、辅、奉等将军、中尉,郡县等主君并仪宾等,至一千四百四十位员,共岁支禄米六十九万二百五十石。”同时,梁材又列举了其他几个省的宗藩及禄米数量,最后对比认为,山西和河南是宗藩及禄米的“大户”,已经不堪重负。

嘉靖后期,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林润上疏朝廷,不无忧虑地谈了宗藩俸禄问题给国家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并以山西、河南为例作了比较:“今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不啻倍之。即如山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万石,而禄米三百一十二万石;河南,存留米八十四万三千石,而禄米一百九十二万石。是二省之粮借令全输,已不足供禄米之半,况吏禄、军饷皆出其中乎。”

万历年间,曾任河南提学的王士性对河南宗藩问题作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黄河以北怀庆、卫辉、彰德三府,幅员不及开封一府,却已有赵、郑二藩王,近又改潞王府于卫辉,“人烟又稀,土田少沃”,加之“通省建藩已至六国,尚有废府诸藩,两河民力疲于禄米之输甚矣,而诸藩供亿尚尔不足”。最后,王士性发出感叹,宗藩“数年之内,生育愈繁,不知何以处之”!

要说政府在宗藩经济问题上没有作为,也是不对的,在内阁及大臣们的压力下,皇帝终于首肯,先后采取了控制宗藩人数增长、允许部分宗室成员从事士农工商各业等措施,使其自谋生计。但是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央和河南地方政府仍面临巨大的财政负担,这些负担最终要转嫁到广大下层人民身上。

都说明代亡于流民,土地兼并是造成流民的最重要原因,庞大的宗室贵族在兼并土地方面可以说和地方豪绅并驾齐驱。

河南宗藩广占土地的现象很严重,据史料记载,“明季河南诸藩最横,汴城即有七十二家王子,田产子女尽入公室,民怨已极。壬午遂有逆寇决河之祸。莫中江先生尝云‘中州地半入藩’。唯李于麟《送客河南》诗云‘唯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可谓诗史,而语含蓄有味,乃知此风已久,不待启、祯之世也”。

公元1561年,景王就藩湖广德安府,“多请庄田”良田、湖池、河泊、盐店、坑冶税金等悉归其所有,田产数万顷。景王死后,因无继承人,“国除”。到了万历年间,潞王就藩卫辉,1588年,潞王奏讨景王遗下庄田、房课、盐店、盐税、湖池、河泊以及水租、坑税等,结果“得景王故籍田,多至四万顷”,其中包括河南卫辉府所属新乡、获嘉及宁山卫地226顷,开封府所属河阳、汜水、武阳、原武以及怀庆府所属武陟、温县等处田地598顷。

还有开封的周王,当地很多贫苦农民租种周王府的土地,其中许多田地碱卤沙砾化严重,收获甚微,但王府仍然以“沃壤起科”,让佃户们不堪重负。河南地方官府上报朝廷,数次据理力争,才降低了征收标准。据《明实录》的记载,周王府还大肆兼并土地,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河南藩王大肆兼并土地,残酷剥削压榨,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从而加深了河南的社会危机。明代的藩王这个庞大的寄生集团,政府是无力铲除的,而能够将其铲除的,当数反政府武装,当李自成大军开进洛阳时,福王的结局成了历史上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3

明朝宗室采用的是封藩建制。

朱元璋建国之初,把他的儿子们分封在边塞重镇,兼有节制卫所,奉令征伐之使命,目的是“镇固边防、翼卫王室”。

《明史.诸王传序》中说:“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则三千人,多则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骑邸第下天子一等,公候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藩王分布图)

自从建文帝削藩引起朱棣的“靖难之役”后,朱棣由于自己是藩王起事的,所以对剩下的藩王们也十分提防,防止有人向他学习。

于是将藩王们的的军政之权夺去,但在经济上给予丰厚的待遇,形成明代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徒拥虚名,坐糜厚禄”的现象,同时严格规定,藩王只能在封地呆着,没有皇帝的旨意,不得随便走动。

这些被禁锢在藩国中的王爷们,终日无所事事,过着糜烂的生活,形成了庞大的寄生阶层。他们平时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藩王日常生活)

一、大量生孩子。

明封藩制度及奢华的王府生活,由于藩王们衣食无忧, “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

而且只要有子女出生,上报朝廷后,便记录在《玉牒》中,终生享有皇室地位和优裕的待遇。

所以这些藩王们第一要务是拼命娶美女,生孩子。

晋王府庆成王济炫,一生竟然生了一百个儿子,而其曾孙奇桢也子承祖业,一生也生了七十个儿子,最后他的儿子们相见居然互相不认识。

而正是这些藩王用“子宫政策“耗尽了国家的财力,拖跨了大明王朝。

(藩王府)

二、建造奢华王府。

亲王封爵后,朝廷会在其所封地,出资营造王城。王城仿北京紫禁城而建,前门、端礼门、承运殿、前、中、后殿、家庙等等应有尽有,一般王府至少有五百多间房屋。

许多王爷们在修建王府时,往往超标建设,以穷尽其奢华之欲。

开封的周王府萧墙九里十三步,四开城门,内有内城。城中修建了许多园林。

楼阁、亭台池塘、花草树木极尽华美,还养着戏班、优伶无数。

略通诗词的王爷们还和一些马屁精文人一起填制淫词艳曲,如明朝的《春风十调》、《唾窗绒》、《误归期》、《玉栏杆》等都是出于藩王们之手。

三、与众妃嫔终日宴乐。

藩王了俸禄之外,还有大量的庄田收取地租,许多藩王强占百姓农田,以至“地半入藩府”,钱多得花不掉,于日天天宴饮,“朱门酒肉臭”,吃尽了山珍海味。

他们优厚了俸禄拖跨了大明的经济,以至后来政府岁供难支,宗藩经济问题成为明朝最头疼的问题。

甚至“天下岁供京师者止四百万石,而宗室禄粮则不啻倍之。是每年竭国课之数,不足以供宗室之半也。”

四、在自己封地游山玩水,显示自己的威风。

亲王出行所乘车舆称“象辂”,辂亭高五尺二寸有奇,红髹四柱。槛座上四周红髹条环板。

前左右有门,辂亭内设靠椅、座褥。辂亭顶并圆盘,施宝珠顶,天轮三层,上雕木贴金叶六十三片。王妃车有凤轿、小轿、行障、坐障,出行均有仪仗,太监、宫女、婢女、女佣、内使、校尉跟随,浩浩荡荡,威仪气派,百姓遇之避让不及。

(强抢民女)

五、在封地为非作歹,鱼肉百姓。

史载鲁王:“游戏无度,挟娼乐、裸男女杂坐。左右有忤者,锥斧立毙、或加以炮烙”。伊王 “好武,不乐居宫中,时时挟弹露剑,驰逐郊外,奔避不及者手击之。又纵欲败度,平居削发裸祖,男女杂处,无所顾忌”。

新安王嗜好吃活人的肝脑,常常将少年人诱入府中杀害并吃掉。

楚世子英耀,性淫恶,见当地潭某之妻茆氏貌美,遂将潭母马氏打伤,将潭生用土袋压死,茆氏绑到宫中奸淫 藩王中固然也有少数明事理,有志向的“贤王“,但大多藩王恶迹昭昭,可是只要他们不威胁到皇位,朝廷对藩王往往宽容的态度,平民百姓有冤无处伸。

(福王)

明代藩王的奢华生活是寄生在无数百姓的血泪上的,所以当李自成将福王做成“福禄汤“时,当满清杀光明朝宗室时,老百姓普遍拍手称快。

在明朝当王爷,生前过得开心,死后多留骂名。

各位还想回到明朝当王爷吗?

参考资料:《明史》、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4

如果你作为明代藩王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只想着混吃等死,那你的生活不是一般的惬意,那是相当的惬意。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打下天下,登基称帝开始,朱元璋的子孙就开始了衣食无忧的藩王生活,能力强,有本事的就去边疆当个实权亲王,比如宁王、燕王,手握重兵,掌管地方,任命官员等等;岁数小,年幼没有作为的就去自己的封地,享受封地给自己的供养,按时发放,旱涝保收。

可是当朱棣造反成功,登基称帝后,这就不行了,原因是朱棣就是藩王造反成功上位的,他肯定也得防止其他的朱姓子孙学他样啊,于是就把藩王的权限压制得很有限,但是你依然可以衣食无忧的惬意生活,只要你不造反。

那么明代的藩王生活有多惬意呢,简单的说,只要藩王在封地里不到处跑,吃的喝的玩的基本是政府管够的,虽然每个藩王都有自己不同的供养标准,只要你不天天扔银子在河里听响儿,到你进棺材都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到你死了,朝廷都还要送上几件陪葬品放在你棺材里。

这是基本生活上的物质需求,按照大明朝对宗亲的供养制度来说,藩王应该没有过多的要求了,但是作为藩王,你要享受到的一些自由是没有的。

藩王要找老婆,要给朝廷上报,朝廷除了审核你老婆的身份,顺带还给你送份礼;你生了孩子,上报,朝廷给他安排特殊户口,还安排发放终生口粮身份等等。

比如,你要出去旅旅游,对不起,你先要去报告,走得近的,只要不出县城,到当地县衙报告,备案;要出省的,你得上报朝廷;你要进京?很抱歉,没有皇帝的圣旨,你走到半道上,估计锦衣卫就来了,你这是要干嘛,造反吗?

这是对藩王出行的限制,你在当地的王府是朝廷给你造的,你放心,绝对的高端气派有档次,房子大了,安全是个问题,这一点,朝廷也给你考虑进去了,肯定要给你安排王府护兵的,多少人,拿什么武器,那都是登记造册的,就算有某个看家守院的府兵死了,你要自己增加人手都不行。据说万历首辅张居正的父亲都是当时藩王府的护兵。

当然在大明朝对于藩王的管制从朱棣开始比较严格,后来其实也就慢慢的有些松懈,但依然还是进行了严密的监控,当地的府衙有义务和权力监视汇报藩王情况的。主要是你的身份很特殊,具有朱姓血统,有了造反的可能。

你觉得藩王的生活惬意吗?

5

你觉得你过得惬意吗?给你一个豪宅 有很多钱 有很多仆人 要什么有什么 唯一就是去哪里需要打报告 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比这个怎么样?你不是也活得很惬意 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搞得你过得比他们还好

6

导语:其实不单单是明代,各朝各代的藩王都一样,藩王都只能在当地活动,需要进京面圣必须等候圣旨宣召,不得随意离开封地,生活虽然惬意,但是很多藩王还是不得志的。

第一类藩王:有雄心壮志的想一展抱负的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把自己子孙后代等都分封为王,镇守一方,那个时期的藩王,手上有着封地,掌握着三护卫的府兵,有些藩镇,甚至还能越权干涉地方政务,管理封地属地的粮草税金,地方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藩王难免野心勃勃,哪怕日子惬意,哪怕日日美酒,夜夜笙歌,也不会满于现状,毕竟皇帝谁都想当,这也是很多藩王屡屡谋反的原因。

第二类藩王:安于现状,浑浑噩噩度日的

朱棣称帝之后,深知藩王之危害,毕竟,自己也是藩王夺权在拿到的皇位,对目前藩镇情况非常忌讳,因此不但找出各种理由削藩,减少护卫府兵人数,甚至,被要求不得干预当地政务,不得私自出封地范围,无旨意不得随意进京,不得结交外臣门客。挑挑框框一多,朱棣后的藩王们日子就不好过了,要权没有,要兵没有,人身受限制,只能每天在府里吃吃喝喝无所事事,哪怕再有一腔抱负也被磨平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兵没钱无论如何造反是不会成功的。

综上所述,前期藩王有权,有府兵,甚至可以权知地方政务的藩王,还是生活舒适写意的,削藩以后,限制越来越多以后的藩王,一句话,就这个藩王做到死吧,反正吃喝不愁美女不断!

7

总的来,明代藩王的生存状态比之前的汉唐,和后来的清朝,都远远不如。朱元璋时代,藩王的政治权势和经济待遇还行,但时间很短,人数也不多,真的享受到朱元璋时代的好待遇的藩王不多,当时除了年长的秦王、晋王、燕王等几王已经“之国”外,其它的很多藩王都还没成年。

朱棣上台以后,采取严格限制藩王的政策,此后,藩王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一、藩王一生除了当个无用的闲人以外,不能有自己的事业。朱棣以后,朝廷严禁藩王从政,藩王不许参议政事,不许对国家大政发表看法,更不许有政治、军事方面的行动。这是朝廷的底线,凡是触碰这个底线的,一律治罪。明孝宗时有钟陵王表示愿为国家效力,反遭朝廷斥责,嘉靖时有周王府宗室上书言谈时政,结果被废为庶人,圈禁凤阳。最著名的当然是明末的唐王,上书建议招集民兵勤王,结果反被以“所言非当”,送南京圈禁。

二、藩王没有人身自由,形同软禁。朱棣以后,藩王被严格限制在封地所在的府城,不得外出,既不准进京,也不准离开封地外出。一旦到了封地,基本上一辈子就再也见不到父母兄弟了,明英宗时襄王由长沙改封襄阳,路过安陆,与弟弟梁王相见,俩兄弟抱头痛苦,发出“此生不得复见矣”的感叹。明人曾说:“宗藩无罪而固之一城,被之以虚名,而实之以庶人。”藩王只不是拥有亲王、郡王头衔的高级囚犯罢了。

以上两个特点,决定了明代的藩王的生存状态,没有事业,没有理想,没有自由,只有寄情于酒色,明人张岱评价本朝的藩王,“诸王之中,乐善好书者固百不得一,而即有好饮醇酒,近妇人,便称贤王,遂加奖励矣”。这种状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或许会有些羡慕之情,吃喝玩乐生活,还是不错的,但对于王公贵族来说,只能是一种失意后的无奈之举,心情不见得好。

8

这得分情况,在明朝前期,藩王们的生活质量挺好,但中期开始,尤其是后期,藩王生活的水准就大大降低了。

朱元璋时期:藩王的春天

洪武初年,朱元璋有患于功臣在内而皇族孱弱,故而决定广建宗室,大举封建。不过朱元璋也知道分封制的危害,所以规定了很多限制,诸王拥有爵位,但藩府之外,不领有封地和臣民,而是由朝廷颁给“宗禄”。

朱元璋时期,除分封在北部防御体系的宁王等九王以外,其余诸王只能掌握少数的护卫军。镇守边塞的九王就是朱元璋用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的,在抵御蒙古入侵的同时,九王还可以指挥边境大军,大将军冯胜、傅友德等都受到节制。

九王自己也拥有军队,如宁王就“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九王按照明朝边境分布在东北、北方和西北的一条边防线上,又称九大塞王。

朱元璋时期明朝宗室人数很少,除了一个朱文正,其他都是朱元璋的儿子,而作为皇子的他们,生活水准相当高,说惬意还算压低了。

朱允炆时期与朱棣时期:渐入深秋

尽管朱元璋的设想很好,但让宗室掌兵始终难以让人安心,朱元璋不怕,可朱允炆怕,他怕自己的叔叔们造反,于是就开始削藩。

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是相当失败的,最终让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给夺了皇位,朱棣就是上面的九大塞王之一。

虽然朱棣自己是藩王上位,但为了不让宗室们走自己的老路,他给藩王套上了重重枷锁,军队什么的全部剥夺,塞王全部内迁,活动范围严格控制,一丝一毫的造反可能都不给。

从朱棣开始,中央对藩王的禁令越发严苛,各地藩王的武装,削!藩王干涉军务乃至地方政务,禁!藩王出城,打报告、派人盯着!藩王从事士农工商赚钱,禁!最后形成“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世袭罔替“的局面。

总之,朱棣时期以后的藩王,就是一个高级囚徒,没追求的就在王府里当猪,等着官府发钱;有艺术追求的就搞艺术,如音乐、医药这些,官府不管;至于政治军事之类的追求,想都不要想,像宁王叛乱,准备了那么久,才几个月就给灭了。

明朝中后期:寒冬凛冽

上面说了,朱棣时期以后,明朝藩王就成了高级囚徒,等着国家发钱,但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在朱棣时期藩王人数还不太多,钱管够,可藩王们憋在家里能干啥?只能生孩子嘛!到明朝中后期,藩王的数量越发庞大,宗禄成了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

很难想象宗禄竟然会成为一个王朝的巨大负担,这几乎是明朝独有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明朝的藩王降级是有底线的,不像其他朝代一直降到平民,明朝藩王只要不犯事,最低就是奉国中尉,而如果是代代长子,那更是代代亲王。

明朝的这种制度使得藩王越来越多,藩王又要国家财政来养,日久天长,财政负担就越大。

据《天潢玉牒》(明朝宗室族谱)记载,到嘉靖初年,明朝的宗室总数已经比明初增长了上千倍,从这时开始,明朝皇帝担心的不是如何防止藩王造反了,而是要头痛怎么养活这帮人。

在嘉靖年间,已有官员表示藩王的消耗太多了,必须改革!

嘉靖帝自己是藩王出身,也清楚藩王怎么捞钱,这帮家伙政治上没前途,经济上是一把好手,各种名义上的侵占民田、请求皇帝赐予等等,为他们积攒了大量财富,与之对应的,则是国家财政的萎缩,而且这财政还要给他们发钱。

嘉靖帝最终在大臣的建议下颁布了 《宗藩条例》,其主要内容就是限制藩王妻妾人数、严格核算藩王开支、减少藩王宗禄。

《宗藩条例》在短期内效果极佳,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礼部尚书霍韬等官员提出的“定子女”(确定继承人数)等方针被嘉靖帝否决,藩王人数仍在缓慢增长

此外朝廷对藩王赐予土地这一项也没动过,也就是说,有关系的藩王仍然可以通过这一项来兼并土地,增加收入。

不够《宗藩条例》也带来一个变化,庞大的藩王集体开始两极分化,富的不必说,一直流油,而穷的,很惨。

按《宗藩条例》规定,藩王后代们请爵、封赐等等,都由宗人府转向礼部,但随着明朝财政日益拮据,礼部发钱越来越少,甚至不发,藩王的收入减少。而这种藩王往往是在皇帝跟前说不上话的,无法得到土地赠与,又不能出去干活,就此没了活路,最后活活饿死。

几个特殊的藩王

1、建庶人朱文圭,朱允炆之子,因靖难的原因被朱棣关到了“凤阳高墙”(皇家监狱),直到明英宗天顺年间才放出来,据说由于他和外界接触太少,出来的时候连牛马都不认识,完全成了废人。

2、庆成王朱奇浈(zhēn),一生足足生了七十个儿子(另一说为一百人),由于生的太多,儿子之间竟有互不相识的。

3、周定王朱橚(sù),朱元璋第五子,植物学、医药学专家,著编《救荒本草》、《保生余录》、《袖珍方》和《普济方》。

4、朱载堉(yù),共完成《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等著作,他编订了十二平均律,把根号二的数值计算到了小数点后好多位,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9

如果可以穿越投胎,明朝藩王可能是当代人最优选择,吃喝不愁,富贵闲王

打打牌,钓钓鱼,弹一曲春花秋月,吟一首列子御风,不愁吃喝,不用干活,岂不快哉

天生富贵,无忧无愁,实为宅男穿越不二选择

日子过的久了,想交几个朋友?不好意思,不要害人前途。大明律令,藩王不得结交百官大臣,除了每年过生日,不得请客吃酒。在职的官员不能结交,不在职的书生总可以交流一二吧?不行,书生也要科考当官的,如果履历上有交往藩王记录,那就别想升职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藩王还是做个君子,多娶俩大姐姐,继续宅比较好

封地呆的久了,出去走走总行吧?这个可以有。住城里的,出城前报备,如果出远门,可以打报告到京城申请,天子批了可以,不批不行;住乡下的,到可以到处走走,没什么繁琐程序,不过每隔十天,需亲身到官府打卡一次

如果运气好,投胎成献王朱柏家的嫡系子孙不错,他家的封地在江陵。有一句诗,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坐船五天能走五千里,十天一个来回,够玩的了。当然,投胎得投的早一些,因为朱柏在建文帝元年自焚而死,无子继承,藩王位被削除了

不能交朋友,不能出远门,不能耕地,不能经商,字不能写太好,诗不能写太好,因为这样容易出名,名望太高是罪!

藩王毕竟是皇家嫡系,还是有些特权滴,比如朱洪武定的什么离间亲亲罪,封国百姓官员得罪王爷,王爷是可以直接审判的。虽然这条罪多有稀释,王爷审判改成了天子问案,但藩王还是属于特权一族

其实藩王还好,同一期也就那么几十号人,几十年也就过去了。可藩王子孙多啊,除了嫡系的,旁支血脉,也是皇家贵族。除了没有高俸禄之外,别的什么不能经商,不能结交百官,不能种田,不能当官,藩王限制,一条都不少。除了吃了睡睡了吃,真心不知道他们怎么活……

这样的富贵闲人,有人愿意干吗……俺真想干几年啊

其实,社会上有不少人,开豪车,拿千把工资,就是想找点事做

10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他造反是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了,不造反就是被饿死。他深深知道没有饭吃的感受,因此他当了皇帝之后,对天下百姓也是挺好的。朱元璋对于他的后人就更加不用说,明朝的藩王是几乎是所有朝代里待遇最好的。

好到什么程度呢?每年都要大量的俸禄,而且还有许多补贴,例如婚嫁,修建陵墓,建造府邸等都要朝廷另外拨款。最有意思的是朝廷是按人头给每位藩王发俸禄,这就直接导致了皇室宗亲将生育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据《皇明盛世》记载,有一位藩王光儿子就有一百多人,举办家庭聚餐的时候兄弟之间大多不认识。

总之一句话,这些藩王生活惬意,除了一点就是自由,自从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他为了限制其他藩王造反,下令藩王不得擅自离开封地,更不能擅自进京。藩王领地大的还好说,到处没事逛逛这日子过得也还行,领地小的藩王就痛苦了,每日就在这么点大的地方绕圈圈,想出去看看又不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