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尼赫鲁是印度的开国总理,为印度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不结盟运动倡导者之一,还和中国一起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不过尼赫鲁在1962年派兵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引起了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狠狠的教训了有霸权主义的尼赫鲁,让印度狼狈不堪,印度的失败让尼赫鲁的情绪坏到极点,也搞垮了的他的身体,两年后在国大党年会上中风,几个月后离世。



尼赫鲁的一生

尼赫鲁的家庭在印度是个富裕阶层,他的家族男子在印度莫卧儿帝国时期世居高官,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后,印度的有钱人都会送小孩子到英国读书,尼赫鲁在1905年跑到英国,进入了英国贵族子弟学府读书,在1907年考入剑桥大学,主修自然学科,不过尼赫鲁对政治、历史、社会这些学科更感兴趣,在这些学科上花了大量时间研究,1910年尼赫鲁还攻读了律师专业,并拿到了律师执照。

在英国就读的经历,让他看到英国只不过是个岛国,印度那么大的国家却被英国这个岛国任意支配,实在是件荒谬绝伦的事情,回国后他接触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觉得这是符合印度国情和传统的运动,于是开始追随甘地,也因此先后入狱9次,共坐牢1041天,而尼赫鲁则早以为此作好了心里准备,愈挫愈勇。

从一个富家公子成为阶下囚,尼赫鲁为了印度的自由而战觉得是件无上荣光的事,也改变了他西式生活的着装和习惯,为了印度的独立事业,尼赫鲁和他的父亲甚至变卖家产来作为国大党活动经费,自己只吃些简单的饭食,在探索印度民族解放的道路上,尼赫鲁进行了多国访问,还参加宋庆龄、高尔基、爱因斯坦等组织的“反帝大同盟”,并重返欧洲和出访苏联取经,这些都为他日后当总理制定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8年甘地被刺杀,尼赫鲁政治对手萨达尔在1950年病逝,使尼赫鲁成了印度最高权威,印度独立后,尼赫鲁也成了印度开国总理,任期为1947年到1964年,成了印度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这是因为连续三届大选,国大党都是以高票获胜,在尼赫鲁执政初期,在外交领域上很成功,提倡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为印度谋求和平,和中国共同发表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1年和铁托、纳塞尔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只不过印度在发展几年后,尼赫鲁有了独断专行的权力和思想,开始目空一切高傲自负的尼赫鲁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表现出霸权主义的苗头,都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面对印度的挑衅,中国在多次提出合理且和平解决中印边境问题无果后,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集会议,决定对印军实施自卫反击作战。

中印战争时间很短,中国在战胜后主动撤军,在教训了印度之后也让尼赫鲁知道什么才是大国风范。

中印边界全长约1710公里,两国边界争端有其历史根源,始作俑者就是有“搅屎棍”之称的英国,在英国统治印度之后,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擅自划定“麦克马洪线”,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也因此留下中印争执的祸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印度就趁中国处于战争困难时期,派兵侵占了瓦弄、噶拉塘等,1947年印度独立后,居然要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想要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在印度多次派兵侵占中国领土的时候,因为中国正处于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忙于内务加上抗美援朝,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加上中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议,所以中印边境地区在1951年到1958年期间还算是平静。

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叛乱被平息后,中外反动势力的阴谋破灭,这时候尼赫鲁竟然写信给周总理,提出了大片领土要求,尼赫鲁无理要求的中国领土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在遭到中国政府拒绝后,印度继续推行“前进政策”,继续越界侵占,制造流血事件,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度先后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

中国多次提出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周总理在接到尼赫鲁的信后还亲赴印度与尼赫鲁会谈,然而中国所有的真诚努力却得不到印度的响应,印度政府把中国的宽容忍让视为软弱可欺,仍然一意孤行的派军侵占和蚕食中国领土,面对尼赫鲁集结部队调兵遣将的疯狂挑衅和大肆反华,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对印度进行自卫反击战。

在经过周密部署后,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刺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地区,展开了对印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到11月21日基本结束,以印度惨败告终,中国军队清除了印度在中国境内设置的90多个据点,中国在战胜后,发表声明宣布停火,主动后撤,并将缴获的武器、军用物资还给印度,1963年将3900余名被俘人员释放。

中国的对印反击战,在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同时,也狠狠打击了尼赫鲁的霸权主义,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不可欺负,而尼赫鲁在这场战争之后,情绪坏到了极点,身体也跟着垮了,衰老的很快,两年后还突遇中风,4个月后心脏停止了跳动,时年74岁。

最佳贡献者
2

谈不上多行不义,戛然而止也有点过头了,1962年之后尼赫鲁并没有下台,而是活到了1964年5月才于任上病逝。

尼赫鲁是个有手腕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有宏伟的政治抱负,但他错在把中国这块巨石当成了棉花,结果撞得头破血流,他的抱负也随之破灭。是理想的幻灭打垮了他,要了他的命。

尼赫鲁的大印度战略

1947年,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领导印度终于取得了独立地位。与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同,印度的独立并不是通过武装斗争取得的,而是以“非暴力不合作”一类的妥协的方式,通过英国殖民当局把权力移交给国大党的和平改良道路实现的。

在印度长期执政的国大党,是从英国殖民统治中孕育出来的印度政党,各方面与英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在政治思想上受英国的影响很深,独立掌权后,不仅沿用了英国的国家政治体制,而且在立国思想和战略安全观念等意识形态方面,几乎与当年的大英帝国殖民主义者一脉相承。因而,印度的国家战略有着对昔日大英帝国的明显的继承性和由此而产生的扩张性。这一点从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计划中可见一斑。

这个计划设想是这样的:英属印度下的整个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还有东南亚的缅甸,以及中亚乃至东亚地区都纳入大印度联邦的范围,也就是个“大南亚共荣圈”。对此,尼赫鲁给出的理由是:亚洲地区的很多民族都是弱小民族,而弱小民族组成的国家注定要灭亡,只能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区,苟延残喘,但根本无法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计划彻底暴露了印度的野心,所以他的这套计划在巴基斯坦、缅甸都无人理睬,很快寿终正寝。但尼赫鲁转而在世界范围推动起不结盟运动,为印度赢得了更多的注意力。

不过,尼赫鲁制定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中同样包含着印度要称雄世界的因素,也就是说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外,建立一个以印度为核心的“第三势力”,由尼赫鲁“充当世界领袖”。印度独立前,尼赫鲁曾经说过,“独立后的印度,就其雄厚的资源潜力而论,定能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命运决定我们要成就大业,改变世界面貌”。印度独立后,他宣称,“当今世界上只有美、苏、中三国雄视全球,虽然还有许多文明发达的国家存在,但当你放眼未来”,“则世界上第4个大国非印度莫属”。尼赫鲁所有言论中,以这句“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最为著名,是对印度1947年以来国家战略的最好阐述。

尼赫鲁对华战略的失败

尼赫鲁的一生是在西方式的所谓民主政治中度过的。从他的出身到他所接受的西方教育,乃至他回到印度之后所从事的政治活动来看,他都是富于那套民主政治经验而对军事斗争经验不足,应该说尼赫鲁在国际战略方面有着比较开阔的视野,但他在军事斗争方面由于其政治生涯中并未经历过长期战争的磨练因而其决策颇具冒险性而又缺乏对不利事态的控制能力。这在尼赫鲁的对华战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尼赫鲁早在1934年就在自传中写道:“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他还认为,印度必将成为联邦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并把中国的西藏作为缓冲国纳入印度势力范围。1947年3月,还在独立前夜的印度临时政府便怂恿西藏独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尼赫鲁政府又阻止西藏当局上北京商谈和平解放问题。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印度驻华使馆竟在向中国政府的照会中说:“中国军队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认为是可悲的。”此外,印度还向西藏地方武装提供军火,阻止解放军进藏。

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乘中国在朝鲜激战无暇西顾,派兵占领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

1959年,西藏叛乱失败后,尼赫鲁完全拒绝了中国政府防止边界冲突的各项建议,继续侵占中国领土。

1959年8月25日,在中印边界东段的朗久发生了双方第一次武装冲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冲突。为避免边界冲突,中国方面从边境后撤20公里。而印方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加快了武装入侵中国的速度。

1961年12月,印度陆军总部发出一项指示,命令东部军区将哨所向前推进,以便有效占领整个边境。尼赫鲁则在印度人民院讲道:“最后,如果你们愿意这样说的话,就采用战争的手段……我们要不断加强我们的阵地。”

1962年上半年,印度沿麦克马洪线建立了大约24个新哨所。麦克马洪线本就是条非法的界线,历代中国政府都从未承认。而在扯冬(印方称为多拉),印军干脆越过麦线建立哨所。对此不仅印度陆军自己的地图上都标明哨所位置在中国境内,而且在5月间还在该哨所发现一块用中文写的木牌,内容为“这是我国的山河”。

1962年9月16日,中国外交部向印度提出抗议,照会回顾了印度军队1959年侵入了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兼则马尼,并且长期滞留在那里。中方谴责印度方面现在更侵入了扯冬。

对此印度政府的反应是:9月22日印度国防委员会命令如下:“通盘决定与前几次会议所讨论的相同。即陆军应作好准备,并尽速将中国部队赶走。”

就这样,尼赫鲁一步步地将印度引向对华战争的深渊。而当1962年印度在中印战争中惨败之后,尼赫鲁惊慌失措地抛下了不结盟的外衣,急忙请求美国提供军事援助,并致信美方,明确要求提供15个空军中队进驻印度,彻底地让人看清了印度的本质。

从那以后,尼赫鲁的民望大受打击,他本人的政治雄心也一落千丈。内外交困的尼赫鲁没能挺过这一关,在为女儿英迪拉.甘地打好政治基础后,尼赫鲁撒手人寰。

3

客观的说,尼赫鲁真不能算什么“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个人对尼赫鲁感觉比较复杂,当然,尼赫鲁没有为印度带来惊天动地的变革,这是尼赫鲁的阶级本性决定的。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说1962年中印战争,尼赫鲁确实在1962年受到严重打击,2年后去世,但是我的观点是,中印战争实际上时间很短,就一个月时间,伤亡也不大,印度方就伤亡了一千多到三千多人,剩下的是失踪和被俘虏的,印度这一仗被俘的比死亡的多的多。

这是被俘虏的印度军人

大批大批的俘虏

这是中方护士照顾印度伤病

我看过几乎所有的有关于尼赫鲁,以及中印双方的资料,尤其是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尼赫鲁自传等等,我个人对待尼赫鲁这个人感情比较复杂,这个人是不能用大家煽动民族情绪就能解释的一个人。

尼赫鲁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家庭,他的父亲是非常富裕的,当年印度还在殖民时期的时候,尼赫鲁就可以去英国上大学,出手阔绰,你们猜猜尼赫鲁家有多富裕?我举个例子吧,恩格斯援助马格斯的时候,一个月不过5英镑,而尼赫鲁在印度上大学的时候,他父亲给他400英镑,当年英国国王来印度的时候,在宴席上还专门邀请过尼赫鲁父亲。

尼赫鲁父亲的房子是印度著名的欢喜宫

这个房子有42个房间,所以你不要问尼赫鲁有多富,这不是一个所谓的“汤臣一品”,也不是别墅,这是一个宫殿。

尼赫鲁虽然在这么优渥的环境下长大,但是由于英国人对于印度人极端的歧视,导致尼赫鲁走上了反英的道路,我翻看尼赫鲁自传的时候,可以说尼赫鲁对于中国的感情还是比较好的,在尼赫鲁自传里面,尼赫鲁高度赞扬了中国文明,中国文化。

而正是因为尼赫鲁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长大,导致尼赫鲁看谁都傲气的很,甚至包括美国总统,当时好几个美国总统都不喜欢尼赫鲁,当中印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政坛甚至还有幸灾乐祸的心态,觉得印度是应该狠狠被教训一顿。

中印两国都建立以后,尼赫鲁和中国关系保持不错的,大家都知道万隆会议,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尼赫鲁一直力挺中国,和中国关系非常不错。

只是后来因为西藏的问题,中印两国越闹越大,最后兵戎相见。

我并不觉得尼赫鲁是个坏人,尼赫鲁毫无疑问是有大国情绪,甚至有点大英帝国殖民心态,但是在反西方殖民,支持民族独立国家这方面,印度做的非常不错,印度在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力主反对南非种族隔离,并且在以后的很多年,一而再再而三在联合国杯葛南非,反而美国人在支持种族隔离,可以说印度做的是对的,美国人才是种族主义的元凶。

尼赫鲁的问题出在,他真的不明白什么叫“力量”,他所谓“道德的力量”实际上是建立在西方人对于印度同情的基础上,而如果自己得不到力量,西方的同情就会变成嘲笑,西方人的所谓的善心是建立在不侵犯西方核心利益基础之上的,印度人很幸运,殖民印度的是英国人而不是德国人或者日本人,否则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只能变成一边倒的屠杀。

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中印关系跌到了谷底,但是即便是如此,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上,看看谁支持了中国

看看那些反对的国家,什么澳大利亚之类的,美国,日本之类的,你就知道,有些国家真的打心眼不想和中国把关系搞好。

4

说戛然而止有点过了,这老兄带的国大党在1962年当年的选举中还是获胜了的,只是对比1957年选举中494个席位拿371个的碾压级优势不见了。原因也不复杂,闲着没事惹那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兔子,被打了个满脸花。

很多人觉得他1962年后存在感不强,其中原因也不复杂,本来心比天高的玩前进政策,结果命比纸薄被收拾个臭死,这老兄又气又急之下病倒了。1963年他足足在克什米尔修养了好几个月,到了1964年干脆一命呜呼,当然就没啥存在感喽。

很多自己人可能觉得在50年代中印两国关系很好,有那么一段蜜月期。但吐槽机可以负责任的说,这只是我们和那一代领导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尼赫鲁对我们一直就很提防,从开始就在耍两面派。

他搞的不结盟运动本质上是想自己当老大和美苏两强竞争,而咱们参与不结盟运动的目标很实际,自己能做自己的主。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这种分歧就已经很明显,当时总理的演讲核心是各国能够自己选择自己的路走,哪怕是资本主义道路;而尼赫鲁的助手梅农完全歪曲了不结盟的意义,以粗鲁和不外交来定义不结盟运动,给尼赫鲁赢得了大量国际声望。

这种做法连印度自己的外交官都说梅农那货完全是个傻X(1962年就是这货当的印度国防部长),总理的评价则是“我从未见过如尼赫鲁这般自大的人”。事实上根据中情局一些解密文件看,早在1954年尼赫鲁就警告过当时的缅甸总理巴瑞里中国远点,同样的话也对印尼说过,这孙子一直就对我们很不友好。

那么尼赫鲁为啥要搞那个连润公都摸不着头脑的前进政策呢?很多人的结论是这货飘了,没错,他确实飘了。他没想明白一件事儿,当时印度在国际上呼风唤雨并不是国力有多强,而是种种牵制之下各国都给他们面子。

他本人作为一个富家公子出身的政治家,人生最大的考验也就是被英国逮捕过几次,同时前边还有一个甘地顶着,根本没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别说对比润公、斯大林、丘吉尔这代铁血领导人,就是比赫鲁晓夫、卡斯特罗这批人都有不足。他根本不明白战争不是他想的那么浪漫,那真正的尸横遍野,举手无情。

这货最二笔的地方就是最初拿前进政策当谈判筹码,拿兔子对战争的谨慎当做是外交软弱,他根本不明白那代领导人的概念里不打就是不打,只要决心开打就是玩命。所以不停得寸进尺的修哨所,没完没了的挑衅,他总以为兔子受美苏两国挤压,不敢和他翻脸。

这个错误其实就够致命的了,你去挑衅一个大国却没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拢共就划拉不足2万的部队去折腾,一旦开战后续梯队也没有,这不是作死嘛?可这孙子作死也就罢了,给台阶都不会下。

最初兔子的反击只持续了4天,然后就停下来修整了足足三周,很明显这就是给他个小教训。期间兔子也给尼赫鲁发了信,呼吁外交解决问题,双方都各退一步算了。如果是有战争经验的行家一看就明白这仗没法打,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较量,就坡下驴也就完事了,好歹脸面能保全。

可这倒霉孩子在英美的忽悠下直接宣布紧急动员,一副要全面战争的架势,给发的呼吁也拒绝了。那还能怎么办?继续打呗!于是几个战士俘虏一个营的笑话都出了,三哥那帮停留在一战的部队根本对运动战和平行穿插根本毫无办法。

到这阶段如果眼光再高明一点还是能看出兔子的目的依然是惩戒,如果想扩张早就向前穿插了。可惜尼赫鲁这孩子心理素质太差,连翻打击之下直接开始卖国了,丫给美国总统肯尼迪写了两封充满绝望的信,求购12个中队的飞机,还求美国派飞行员来,以培训的名义参战......

就在这货求爷爷告奶奶的时候,那边兔子自己退回去了,得!又在世界人民面前卡了个大脸!被当猴子耍的尼赫鲁又气又急之下就一病不起了。所以说这老兄不是多行不义,只能算是不自量力而已。

在吐槽机眼里这货大抵和爱情小说家墨索里尼差不多,就是给世界人民增加笑料的,连喊的口号都差不多,不信你看:

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尼赫鲁


在别人书写历史时拱手旁观是一种耻辱,谁获胜并不重要(网友续:反正不是我)。——墨索里尼

5

尼赫鲁是印度人最敬仰的领袖,是印度最伟大的掌舵人,最出色的政治家,最称职的总理。在印度人看来甘地是印度的国父,尼赫鲁是印度的教父和精神领袖。

印度出了这么多总理,但没有一个总理能跟尼赫鲁相提并论。如果在大街上你问一个印度人,谁是印度的伟人,恐怕十有八九会说甘地、尼赫鲁。

尼赫鲁在国内有着崇高的威望,在国际上也是赫赫有名,口碑非常好。尼赫鲁是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者,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之一。如果说甘地奠定了印度的政治基础,尼赫鲁则奠定了印度宪政和法律的框架,奠定了印度发展的基础,把印度纳入现代国家的轨道,让它能稳步发展和前进。

有人说尼赫鲁家族是印度影响力最大、最强势的政治家族,但他的强势是建立在人民对他的信任,在于尼赫鲁本人的努力争取,不是靠大炮和刺刀,也不是靠欺骗和谎言,更不是靠金钱收买。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印度也不是一天独立的。伟人说过,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印度独立的每一步离不开人民的奋斗,离不开尼赫鲁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汗水和艰辛,泪水和鲜血,失望和希望,胜利和失败。

尼赫鲁千里跋涉,走遍了印度的大街小巷,村村寨寨和每一座城市,跋涉了每一座高山,渡过了每一条河流。他不辞辛劳在全国演讲,嘴都起泡了,声音嘶哑了,就让身边的人翻译。

在印度独立的前后,尼赫鲁每天演讲达到了五六次,每次两个小时,有几千万人听过他的演讲。他的演讲没有民粹主义的煽动,没有声嘶力竭的教条,不枯燥刻板,而是娓娓道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老少喜欢。他不厌其烦向失去耐心的群众灌输非暴力的理念,为印度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的内战,避免了玉石俱焚的劫难,也感动了铁石心肠的殖民者,迫使他们做出了让步,让印度迎来了独立的曙光,也让独立后的印度跟原来的殖民者英国得以保持特殊的亲戚关系,为印度建国后平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1889年—1964年)是印度的首位总理,也是印度独立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他当了17年的印度总理,任劳任怨,不惜辛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尼赫鲁是印度宪法主要制定者,也是印度司法制度的设计师,因为尼赫鲁是律师出身。印度能够不走弯路,没有大的动荡,这个结果跟尼赫鲁对印度的司法制度的设计有直接的关系,多年以后印度的司法界对尼赫鲁这位前辈依然心悦诚服,由衷敬佩。

由于历史原因,二战后的政治家都是杰出的外交家,尼赫鲁也不例外。

尼赫鲁是国际政治舞台上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他是一个不甘寂寞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外交家。尼赫鲁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追逐光明的路上倒下,比死在床上要体面。勇士应该追求冠军,甘居人后是耻辱。

尼赫鲁非常欣赏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但他不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提出了符合印度国情的南亚社会主义。

他主张在印度搞社会主义,但却反复强调宗教自由,他说宗教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信仰跟法律治国的两个良方,是社会安定的双保险。因此无论印度如何贫穷、落后,但印度人始终不骄不躁,理性耐心,包容豁达,这就是宗教的力量,也是尼赫鲁的功劳。

尼赫鲁对印度还有一个最大贡献就是建立了印度的民主制度,不做萨达姆,要做华盛顿。

尼赫鲁是万隆会议的组织者,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开展让美苏争霸和冷战有了第三方力量的制约,为人类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无完人,在后来的大国领土争端中,尼赫鲁已经是七旬老人,晚年犯错是伟人的必然,尼赫鲁错判形势,没有住和平的机会,给印度带来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也让自己走向滑铁卢。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他的执政生涯也很快就戛然而止。

1964年尼赫鲁在抑郁中去世,享年75岁。

数风流人物,还看尼赫鲁。亚洲的政治家,尼赫鲁无疑是最优秀的。

6

尼赫鲁是印度独立之父,连任四届总理,执政27年,曾深受印度人民的敬仰。自印度独立以来,不断蚕食中国领土,中印双方武装冲突不断。我国政府再三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边界争端,均遭到尼赫鲁拒绝。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全面出击,短短31天内,我国占领了边界全线争议地区,印度惨败!这一仗令如日中天的尼赫鲁威信扫地,意志消沉,病魔缠身,于1964年5月37日猝发心脏病而亡。一场中印战争,竟然把尼赫鲁活活气死,这是否也应了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7

尼赫鲁的名声在国际上并不差,甚至说是比较好,“多行不义必自毙”这词有些夸张。为什么他在1962年结束执政生涯呢?

中印战争的打击,沉重摧毁尼赫鲁的精神,继而摧毁他的肉体,1962年他在总理岗位上病逝。尼赫鲁尽管依然受到印度人的爱戴,但“阎王叫谁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他不得不结束执政。

近代以来,印度大陆有影响力的人物,除去“圣雄甘地”就只有尼赫鲁。甘地很看好尼赫鲁,一直旗帜鲜明地支持尼赫鲁的政治事业,他们的关系就如同父子。

二战后,尼赫鲁成为印度独立之父,他怀抱救国救民的理想,投身于新生的国家建设当中。跟中国军队爆发边境冲突,是尼赫鲁执政17年里最大的挫折,也是最大的污点,否则他的形象很完美。

尼赫鲁出生于印度北方邦的阿拉哈巴德,但他的家族是克什米尔来的婆罗门阶层,属于高级种姓。尼赫鲁从小就生活富庶,能够有资金去英国留学,过着公子哥的生活。

回国之后的尼赫鲁,后来选择投身独立运动,宁愿过着艰苦的生活。人民敬重尼赫鲁为国牺牲的精神,更敬重于他的品格,毕竟不是谁都能够放弃物质享受。

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赫鲁领导下的印度政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其一套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直到今天,整个南亚地区,只有印度才有这个能力,这不得不归功于尼赫鲁时期的工业化政策。

除了国内建设的成就外,尼赫鲁还是20世纪50年代世界外交舞台最忙碌的政治家,他的“亚洲重要性”“不结盟运动”影响深远。

尽管成就斐然,但是尼赫鲁跟2个邻居的关系并不融洽,他对跟中国、巴基斯坦的关系感到头疼。早期,尼赫鲁对中国还是比较友善,不仅对1950年解放军进入西藏显示极大克制,而且还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只是后来印度的外交和防卫出现重大失误,尼赫鲁从1959年开始纠结于中印边界问题,导致3年后双方进入战争状态。尼赫鲁的战败,让他遭受双重失败,一是战场上的溃败,整个军队已经不能再战;二是不结盟运动的失败,因为他曾请求欧美援助他作战。

总而言之,尼赫鲁挑起的中印战争确实有“不义”的成分,但总体来看他还是1名成功的政治家,并非“多行不义必自毙”。你会怎么看,他有这么坏吗?

8

最早知道尼赫鲁这个名字,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我记得那个时候课本上关于他的记载一共有两处,一处是尼赫鲁访华,一处是周总理在印度访问期间,与尼赫鲁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得到了尼赫鲁的认同。

当时还有一张配图,是周总理一行人和尼赫鲁等人的合影,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这个人长什么模样。对他还是蛮有好感的,毕竟在那时我的认知里面,这是一个中国人的朋友。



可是后来当我对历史了解的足够多以后,特别是对中印双方在边境发生的那场战争了解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尼赫鲁还有我不知道的一面。

1959年,尼赫鲁写信给周总理,强制要求把双方边境线附近的大约1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给印度,这一无理要求当然遭到了我方的拒绝。

但是随后周总理给尼赫鲁的回信中,在明确拒绝这一无理的要求以后,理智的提出了和平解决纠纷的建议,但是印度方面却并未采纳。并且疯狂的挑衅。

在印度单方面疯狂的挑衅之下,双方爆发了武装冲突。而这场在尼赫鲁看起来必胜的战争,却被我军彻底的打败了。



消息传到印度国内以后,尼赫鲁的威信极度受挫。这一打击也渐渐的摧毁了他的身体。1964年,在印度国大党的年会上,尼赫鲁突然中风,直接导致了左边身体偏瘫。到了这一年的五月,他的生命彻底的终止。

其实尼赫鲁这个人,对印度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在甘地以后,他担起了领导印度的重任,并一步步的带领印度走向崛起。在他出任印度总理期间,在经济、外交等领域,均帮助印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所以他在印度人民心中的威望是很高的。



可能也正因为他帮助印度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所以使得尼赫鲁对中印实力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他过低的低估了我们的实力,而高估了印度的实力,所以才有胆量向我们发起挑衅。

而最终战败的结果,也使得这位在印度看起来无所不能的政治领袖,在印度人民心中产生了动摇。

9

1947年,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分治。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成为了印度的首任总理。在之后近20年中,尼赫鲁对印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印度全民崇拜的伟人。

然而在1962年,尼赫鲁不顾国民的意愿,强行挑起中印边界冲突,最终导致了中国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因为这场战争,尼赫鲁在印度国内的声望开始不断下降。而他本人也在之后的两年中疾病缠身,最终于1964年去世。

(尼赫鲁旧照)

那么,尼赫鲁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强行挑起中印两国的冲突呢?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出生在1889年,他的家族先祖是克什米尔地区富裕的婆罗门,在印度一直备受尊崇。尼赫鲁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那个时候,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尼赫鲁在16岁那年,便去了科技更加发达的英国学习。

不过,尼赫鲁却对英国没什么好感。在他14岁那年,尼赫鲁的母亲对他讲述了多年前,家人险些因为误会被英国人吊死的故事。这让尼赫鲁认识到,在英国人眼中,哪怕是印度的贵族,也同奴隶没有什么区别。

1907年,尼赫鲁考入了剑桥大学。他在剑桥读了很多哲人的书籍,并最终得出了“乞求与哀鸣不能从英国得到任何东西”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尼赫鲁开始出现反英救国的想法,他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解放印度。

1912年,尼赫鲁回到印度加入了国大党。

1916年,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年会上遇到了圣雄甘地。

甘地坚持反英的不懈斗争,让尼赫鲁非常感动。从那以后,尼赫鲁便成为了甘地的忠实追随者。

1920年,尼赫鲁参加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事后他被捕入狱,而这也是他第一次被捕。

(甘地旧照)

在印度独立之前,尼赫鲁曾先后八次被捕,他在监狱中一共度过了9年的时光。遭的罪越多,也意味着功绩越高。自1929年成为国大党主席后,尼赫鲁便成为了印度政坛的风云人物。

1947年,尼赫鲁正式出任印度总理。在执政之初,尼赫鲁开始努力在国内清除英国的殖民势力。他首先将带有英国色彩的印度行政区重新洗牌,将全国划分成28个邦。到1955年,他又重新将印度划分成了14个邦和6个直辖区。这最终解决了印度长期以来的语言区域交错问题。

其次,尼赫鲁建立起印度行政掌管制度,用来取代殖民时期的英国文官制度。并将军队进行改组,由印度总统来担任三军统帅。

这一措施意味着,印度渐渐摆脱了英国人在军政中留下的影响,印度人开始将国家管控在自己的手中。

除此之外,尼赫鲁还在1950年效仿苏联,成立了一个国家计划委员会,由他本人担任主席。

1951年起,印度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便开始实施。直到21世纪,印度依然在实施着五年计划。这样的情况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其实是非常罕见的。

在外交方面,尼赫鲁坚持印度的外交策略是谋求和平。他是不结盟运动的倡导人,不参与冷战,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与此同时,他一直在积极发展着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对于中国,尼赫鲁就相当地重视。

(尼赫鲁旧照)

尼赫鲁是第一批承认新中国的领导人之一,并且他还积极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1954年,尼赫鲁还和周总理一起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第二年,尼赫鲁又协同中国一起参加了亚非会议。这让世界上形成了一股反帝、反霸权的重要力量。

也正因为尼赫鲁在印度国内大刀阔斧地改革,以及他在国际上坚决支持着各民族的独立运动。尼赫鲁在印度和国际社会上的声望,在那一时间达到了顶峰。

然而,达到人生巅峰的尼赫鲁很快膨胀。

1962年,印度国内局势出现了一些动荡,尼赫鲁为了转移国内视线,维护自身的声望,竟然昏了头,开始派兵在中印边界上制造摩擦。

最终,印度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惨败,死伤人数超过6000人。而尼赫鲁多年来一直努力经营的中印关系,也因为这场战争,出现了倒退。

更不幸地是,尼赫鲁本来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声望而挑起了战争。结果在战争惨败后,他在印度国内的声望却一落千丈。此后2年中,尼赫鲁一直都因为这一仗而耿耿于怀,最终他于1964年病逝。

(参考资料:《尼赫鲁传》)

10

尼赫鲁是印度的开国总理,在国内政坛和国际舞台上都是声明赫赫,不过他有些高估了自己,连番在中印边界进行挑衅,结果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闹得灰头土脸,没过两年就忧郁地走了!

尼赫鲁家族显贵,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又追随圣雄甘地,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印度人心中地位非常尊崇。他也因为自己的努力以及不懈的斗争,带领国大党取得了印度独立斗争的胜利,成为了印度的开国总理。

客观地说,尼赫鲁是位杰出的人物。在数十年的斗争中,他显露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不屈的勇气,多次被英国统治者关进监狱他没有屈服,英国人的拉拢也不能让他放弃信念,是一个难得的政治家。在新中国成立后,尼赫鲁一度非常友善,并和中国联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国际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之一。

但就这样一名政治家,却在边境问题上错误地估计了中国人民捍卫主权的决心和勇气,最后折戟沉沙惨淡收场。

印度独立后,天然地认为他应该继承大英帝国在亚洲的特权,不断侵蚀中国领土主权,奉行所谓的“前进政策”,在我方境内建立哨所、并鲸吞蚕食我们的领土,有的哨所竟然就建立在我方哨所的身后,其行径之极端可见一斑。

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一直坚持通过谈判解决双方的领土争端,但这却被尼赫鲁认为是软弱可欺,其行动更加的肆无忌惮,从1961年起,印军竟然在中印边界西段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据点,同时还大规模调动部队,声称要以武力对付中国。1962年的9月和10月间,印军打死打伤我方47人,并且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进一步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决定用实际行动让尼赫鲁清醒。

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开始自卫反击作战,曾经狂妄自己的印度军队不堪一击,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之下节节败退,尼赫鲁甚至不得不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还把英美当成救命稻草,呼吁对方介入,以图挽回战争的颓势。让他没想到的是,勇猛的中国军队在取得战斗的阶段性胜利后,主动撤兵并释放战俘归还缴获物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赞扬。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或基本歼灭印军6个旅,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

尼赫鲁在中印边界战争中吃了瘪,在国内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其本人的声望收到严重打击,一代政治强人折戟沉沙,心情的郁闷可想而知,最后没过两年就病逝了!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