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在甲午战争爆发时拒绝追随英国发表中立声明,黄海海战失败后清廷向列强要求调停,英国率先响应,推出偏袒日本的调停方案,而法国则在和沙俄协商后由外长阿诺托Albert Auguste Gabriel Hanotaux发表了回绝声明,表示不支持英国的调停方案。

1894年11月5日,阿诺托和俄方协商后,决定改变立场,从局外不干涉转为支持清朝议和条件,压迫日本让步,12月15日施阿兰建议法国派遣两艘军舰赴远东,一艘停泊澎湖,另一艘停泊舟山,目的是阻止日本进一步入侵中国。

法国外长阿诺托


进入1895年,清朝败局已定,日本逼迫割让辽东,而英国一度持暧昧态度,法国不但和俄国协调反对,甚至不惜和德国主动联手,形成三国干涉还辽的局面,法国驻日本公使阿尔曼(Fransois Jules Harmand)则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国联合施压迫使日本最终于1895年4月10日妥协,除金州厅外放弃对辽东半岛的领土要求。

对此法、德、俄并不满意,法国在5月调遣“佛凡特”号(le Forfait)、“阿尔及尔”号(l'Alger)和“迪绍福”号(le Duchaffaut)三艘军舰进驻烟台,威胁日本,5月5日日本被迫完全放弃对辽东半岛的主权要求。

“烟台耀兵”中的法国巡洋舰“阿尔及尔”号


法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对策按照其驻华公使施阿兰Auguste Gérard当时的概括,主要有三个思路,一是制衡英国(英国支持的就阻挠,英国战争后期明显偏袒日本,后来更和日本结成英日同盟,法国当然要反其道而行之),二是拉拢沙俄,试图建立俄法军事同盟抗衡德奥(所以几乎支持了沙俄在甲午战争中的一切立场,派遣军舰赴中国也是应沙俄要求),三是希望中日打得两败俱伤,趁机在越南问题上对华讹诈(因为中法战争法国军事上战败,所以法国认为中法条约对自己是吃亏的)。这些军舰随后投入对中国华南广州湾(雷州半岛一带)的侵略。法国舰队实际上并未真正靠近日本本土。

沙俄一直视中国东北和那个啥半岛为自己的禁脔,为此日本就成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他当然不希望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攫取太多,尤其是辽东,沙俄对大连、金州两湾和旅顺不冻港觊觎已久,怎么能容忍日本占领,因此最初拉拢法国拒绝中立,继而反对英国的调停方案,最后成为三国干涉还辽的主力。1895年烟台耀兵事件中,沙俄派遣了12艘军舰(大多从波罗的海远道调来),比法德两国总和还多,事件平息后这些军舰北上通过对马海峡,驻泊海参崴,其“逼近日本”是因为要去海参崴就必须如此,并非意在耀武(因为甲午战争已经结束)。1897年俄德上演默契双簧,利用清廷“借俄抗德”的心理骗驻旅顺,从此不肯离去,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中被日本赶走。这些俄舰中的一部分还参加了庚子之役(即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战)中的大沽口之战。

三国干涉还辽的主角是沙俄


沙俄干涉甲午战争的目的非常直白——染指辽东和那个啥半岛,就必须把日本人挤走。

德国最初对远东的这场战争并没有太大兴趣,前期并没有什么行动,之所以在1895年转而参与三国干涉还辽,是因为德皇威廉二世受了法国、沙俄的引诱,想借此染指中国的胶东半岛,因此在“烟台耀武”行动中仅象征性地派出一艘“伊力达斯”(SMS Iltis,也称“鸡貂”号,甲午海战时停在仁川港)号参与。但战后德国舰队表现活跃,1897年11月占领了胶州湾,再往后就是人们所熟悉的青岛德国油纸包传说了……德国舰队在胶州湾一直待到一战,最终又是日本取而代之并占领了青岛,再后续,就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五四运动了。

德国军舰“伊力达斯”号其实只是一艘小型炮舰


德国军舰同样未直接靠近日本本土(伊力达斯号靠近日本是因为甲午战前它就在那一带访问),它派军舰掺和的目的,是想趁火打劫占据青岛——而且这个目标它在两年后实现了。、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要纠正题主的一个小错误,俄国、德国、法国一起威胁日本是在《马关条约》之后,并非海战之后。

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以后,不得不遣使求和,在1895年4月15日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清政府不仅要赔偿2亿两白银的军费,开辟新的通商口岸,还要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取得如此大的胜利果实,伊藤博文也是得意非凡,甚至还故意向李鸿章提起十年前两人的天津会谈,说两次谈判都是在4月15日结束,“可谓奇矣”。李鸿章无言以对,只能回答“实属奇也”。

不过伊藤博文开心的太早了。早在马关谈判期间,德国为了在中国夺取一个海港作为基地,决定拉拢俄国,互相支持对方在中国获取利益。所以在3月23日,德国通过驻俄代办齐尔绪基主动向俄国表示,愿意支持其迫使日本退出东北,以便俄国能独占东北。

而俄国也正在估量日本获胜以后的远东变局,但是因为此时俄国在远东的力量有限,西伯利亚大铁路也没有竣工,并没有把握和日本翻脸,因此对于采取那种行动犹豫不决。德国的建议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在3月25日俄国就致电德国,表示愿意和德国在远东采取联合行动。

4月17日,在《马关条约》签订当天,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正式通知并邀请德、法两国共同对日采取干涉行动。德国立即做出积极响应,威廉二世下令向远东派出铁甲舰1艘、巡洋舰1艘,以加强德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

法国此时并无意在中国北方扩大影响。不过法国担心俄国和德国靠近会影响欧洲均势,所以也立即加入了这次干涉行动,以维护、加强俄法传统盟友关系。

4月23日,俄、德、法三国公使一起来到日本外务省递交了3份备忘录,要求日本放弃夺取辽东半岛的打算。俄国公使希特罗渥警告日本,如果一意孤行“恐有招致冲突之虞”。德国哥特斯米德则话说的更直接,要求日本看清现实,“因为对三国开仗是没有希望的”。

面对俄德法赤裸裸的威胁,实力远不如三国的日本只能服软,同意交还辽东半岛。不过日本没有打算白白交还,要求清政府支付赎金。最终在俄国调停下,清政府支付了3000万两的“赎辽费”才换回了辽东半岛。

所以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其主导是德、俄两国,法国只是一个凑热闹的角色。而德国和俄国也不是出于好心,只是想借这个机会分一杯羹而已。

3

甲午战争以后,德法俄三国干涉日本还辽,是影响东亚国际秩序的一件大事,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说明,德法俄三国干涉日本,并不是出于对清朝的帮助。而是当时清朝的战败,严重影响到了德法俄三国在清朝的利益。尽管当时的日本还不是很强大,但如果任由日本的扩张,德法俄三国在清朝的利益都将受到日本的冲击。并且另一方面,德法俄三国对日本的干涉,也加剧了列强瓜分清朝的狂潮,列强对于清朝的压榨,也更加深入了。

德国当时也是一个新兴国家,在参与海外殖民掠夺方面,德国走在了其他列强的后面。而当时的日本,是一个比德国还要晚崛起的国家,日本在甲午大战中一战成名,其既得利益相比其他列强后来居上。这种状况,引起了其他列强的普遍不满。更何况,日本染指的辽东和胶东地区,已经被德国视为了势力范围或潜在的势力范围。所以,德国不得不干涉日本。

再来看俄国。甲午战争以后,日本成为了和沙皇俄国利益重合最大的国家。众所周知,沙俄和其他列强不同,其他列强的扩张,基本上以殖民掠夺为主,而沙俄的扩张则主要则主要以侵吞他国的领土为目的。在甲午战争以前,沙俄的触角已经伸向了清朝东北地区,并且沙俄还有一项臭名昭著的“黄俄计划”。甲午战争以后,日本试图侵夺辽东,俄国自然不可能容忍。因此,沙俄是推动三国还辽的主导者之一。

法国与日本在北方的利益倒没有什么纠缠之处,因为法国攫取清朝的利益,主要是在南方。而法国最终也参加了对日本的干涉,一方面来源于德国和沙俄的拉拢,但根本上还是法国为了世界霸权的布局。因为当时的法国,也可以算得上是近代的“超级大国”之一,对国际格局经常指手画脚。更何况,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与英国走得非常近,如果强大起来的日本和英国形成同盟,那么对于法国在东亚的利益,自然会带来巨大的挤压。毕竟,当时的英国是法国的头号对手。

所以,三国干涉还辽,以及三国的军舰迫近日本,根本上还是利益使然。

4

这件事叫三国干涉还辽。

起因是甲午战争战败,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要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而俄、德、法三国因忌惮日本在华利益的扩张伤及他们的利益,遂联合出手干涉。



反应最强烈的是俄罗斯。因为俄罗斯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便一直觊觎我国东北领土,并企图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地区建立势力范围,获得不冻港。但日本在甲午战争之中先是占领了朝鲜,接着又打败清军,并逼迫清廷割让辽东半岛。日本势力染指辽东,这对于俄国来说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其次是德国。德国作为刚刚崛起的帝国主义新兴列强,对获得海外殖民地、瓜分世界的需求更甚于英、法等老牌列强。而中国作为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仍然保持独立的封建大国,显然会成为德国的目标。但同样是新兴列强的日本竟然率先动手了,这令德国极其紧张,故决定支持俄国,干涉日本。



再次是法国。作为老牌列强,法国在亚洲地区的扩张显得有些星光黯淡,所以也想适当扩张自己在东亚的利益。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得到了越南,并在中国福建获得了一些利益,但对台湾的作战却受挫。而日本却横插一脚,占领了台湾,法国也对此难以接受。加之俄国和法国在1892年建立了俄法联盟,俄法之间也有互相扶持的义务,法国遂与俄、德两国一道参与干涉日本。

面对三大强国的干涉,日本虽然深感屈辱,但在甲午战争中早已耗尽国力,也不得不作出适当妥协。遂在1895年9月做出决定,放弃永久占领辽东半岛,并要求清廷给予三千万两白银的赔款,以赎辽费的形式交给日本。



俄、法、德三国之所以干涉,其目的在于扩大或捍卫本国的在华利益,并非遵守国际道义的正义之举。而在此之后,日本意识到俄国的重大威胁,遂发愤图强,并于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俄国,从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5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于第二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全岛,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条约签订后,立刻引起俄、德、法三国的不满,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同时派遣海军到黄海,准备实施武装干涉。那么,为什么中国战败,割地赔款,却引起西欧列强的干涉呢?他们是因为同情中国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呢?我来浅谈一下,欢迎大家指正。

首先,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独占辽东,对俄国在东北的利益构成威胁。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与《马关条约》的内容戚戚相关,特别是俄国,早在1858年俄国根据《瑷珲条约》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此后,大有南侵之势。

如果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势必对俄国南侵造成困难,使俄国无法独吞东北。从这一点来说,俄国妄图独占东北的野心已久,绝不允许日本染指东北。对于日本通过一纸条约得到如此大的利益,俄国决不会坐视不理。

第二,如果《马关条约》生效,日本把势力伸入辽东,德国在山东青岛的利益必受影响。

德国势力伸入山东沿海,而山东的特殊位置与辽东互成对角,对山东沿海的海路支援较为有利,如果日本占领辽东,必使山东的补给站被切断,对山东的影响很大,作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德国决不允许日本通过并不复杂的战争获取如此多的权益。

辽东半岛对山东的战略意义很重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屏障,德国对辽东这一地区早就觊觎,并有一定规划,一旦日本通过条约实现独占辽东,对德国在华利益冲击很大。

第三,日本独占澎湖列岛和台湾岛,对法国在福建沿海的利益构成威胁。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把澎湖列岛和台湾地区划入势力范围,严重危及福建沿海,1885年通过中法战争取得对福建沿海实际控制权的法国,早就把台湾作为自己的吞并目标,现在日本独吞澎湖列岛和台湾岛,严重破坏了法国独占福建沿海的战略目标。台湾地区是福建沿海最重要的一环,日本如果占领台湾,势力必然伸入福建。因此,法、日矛盾由来已久。

法国通过干涉还辽以确定自己的在华利益,法、日两国在中法战争期间就明争暗斗,在远东地区是竞争对手,辽东半岛被日本独占,不符合法国对中国侵略的战略意图,为了获取更多的在华利益,就必须削弱日本的在华势力。日本从《马关条约》里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了《中法新约》里法国获得的利益,这是法国决不允许的。

第四,欧洲的势力博弈影响三国干涉还辽。

欧洲各帝国主义势力在非洲的利益争夺,直接体现在三国干涉还辽一事上。英国是老牌帝国主义,占领非洲的地盘最多,法国与英国争夺殖民地,在十九世纪末期达到白热化。而新兴帝国主义德国为了开拓非洲殖民地,直接与英国发生冲突,法德两国形成统一战线,一致与英国争夺。

俄英矛盾直接体现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至此,形成了法德俄三国反英同盟,而中日甲午战争,美英两国为了各自在远东的利益,支持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在甲午战争中直接支援日本,把日本作为远东的马前卒。《马关条约》签订后,为了防止美英日瓜分中国权益,法德俄三国以干涉还辽来限制日本独占中国辽东。

第五,西欧列强决不是好心援救,而是妄图形成共同瓜分中国格局。

法德俄三国干涉还辽,决不是帝国主义有什么好心,而是各自从自己的侵略目标出发,防止日本独占辽东影响他们共同瓜分中国的格局。三国干涉还辽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共同奴役中国人民的集体瓜分形势,迫使日本势力退出辽东,进而形成扩大德法俄对中国的侵略权益。三国干涉还辽后,俄国逼迫清朝政府同意他们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首开外国势力在中国建铁路的恶例。同时成为日俄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6

清朝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俄德法国三国的军舰开远东地区威慑日本,并不是这三国对中国有多好,而是因为日本影响到了他们的在华利益。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如此的现实,没有利益帮助你做甚?清朝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一颗摇钱树罢了,有人要动这颗摇钱树得先问问他们答不答应。

如果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地位当然可以坐上参与瓜分这棵摇钱树的位置上来,日本赢得了甲午战争也就取得了这个位置。有了这个实力也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毕竟日本只是一个“新来的”

日本一上来就要把这棵树的根给挖了,俄德法这三国怎么可能答应?他们还要指望这棵树不断的给他们掉下钱来呢!

早在日本之前,其他国家早已逼迫清朝签订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各个国家之间早已形成了微妙的平衡,日本这样横插一脚影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要进行干涉。

这每几国家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都是只有一个,就是获得更多的利益。怎样获得更多的利益呢?那就是阻止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德国出出兵威胁日本的动机是,想要从山东索要港口,这样可以和俄国接近动摇俄法同盟的关系。

俄国的目的就更加的简单了,日本如果占领了山东将会威胁俄罗斯在我国东北的利益。如果这次俄国帮助了清朝,根据清朝的尿性肯定会退让甚至让出一部分国土都有可能。至于法国,在当时德国和法国是联盟,法国当然和盟友站在一起了。

英美两国则是中立的态度,因为马关条约并不影响他们的利益,所以保持观望是最好的选择。

共同利益

有了共同的目的这三个国家组成了一个联盟站在了一队,对日本进行警告。

这个这几个国家想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日本侵占了辽东半岛,有可能会威胁到清朝国都的安全。我们同清帝国为友邦之国,当有理由维护友邦安全。如果执意要侵占山东半岛,将不会承认朝鲜独立的事实。这样将会对辽东的和平局面造成障碍,希望日方三思。

面对这三个国家的警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想了很久想出了三个对策。一是拒绝这三个国家的劝告。二是召开国际会议,让更多的国家参与来处理这个事情。三是退让一步,不占领辽东半岛只占领其中几个港口。

第1个选择是绝对不可能的,日本的国力还不足以对抗这三个国家。况且他们刚打完甲午战争,现在正是休整之时和这三个国家打起来绝对没有什么好结果。第2个选择只会让形势更加的复杂,也没有这个必要。

在深思熟虑之后,他们选择了退让。当然只是对这三个国家而退让,作为放弃的条件他们要求清政府赔偿3000万白银交付给日本,作为赎回山东的条件。

获得的利益

这一次俄德法三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这更加凸显了清朝的软弱腐败,激起了其他国家瓜分清朝国土的野心。

俄国也得到了想要的这次帮助清政府逼退日本,作为回报清朝如俄国所想,秘密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俄国获得了东北的铁路建造权、所有港口对俄国军舰开放,德国则趁机占领胶州湾。

看到了这三个国家在一起华得到了这么多的利益,其他的国家也按耐不住。各国列强争先恐后,在清朝租借土地。

这件事情可以说开启了各国列强,瓜分清朝国土的开端。

俄德法三国出兵威胁日本,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的仁义,而是因为日本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为此他们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这就是这三个国家出兵的原因。

7

晚清输了甲午海战后,俄德法为何要把军舰开到日本近海进行威胁?个人看来,俄国、德国、法国在甲午海战之后,对日本的诸多施压,绝对不是什么大发善心,这一切对日的行动,背后终究还是利益使然,这同时也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表面上看似是中日两国之间的较量,以及日本在华利益的掠夺,但实际上,日本从甲午战争中获得到的利益,同时影响到整个远东地区,政治、经济等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西方列强对这场战争的走向十分关注,他们并不想所有利益皆被日本所占有,以防日本借此经济和地域优势,阻碍他们自身的发展,同时他们也想趁火打劫,利用这个机会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在华利益,当然最终的结果,受欺负的还是落败的清政府。

俄、德、法三国之中,对甲午战争后的谈判议和条件,反应最早,同时最为强烈的是俄国。因为起初晚清落败之后,在对日议和的条件中,愿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这一举动引起了俄国强烈的不满和愤慨。

因为日本在此战之后,若是长期占据辽东半岛,即可进而控制朝鲜半岛,这与俄国的远东战略相悖,而且日本占据辽东,此后必将成为俄国未来独霸中国东北,以及称霸太平洋的直接威胁。但是俄国毕竟独木难支,所以俄国便拉着德、法两国作为伙伴,由德俄法三国共同威胁日本退还辽东半岛。

日本在三国威胁之下,无奈归还了辽东半岛,但是日本并不甘心,当时日本同时向清政府,索取了巨额的“赎辽费”,高达3000万两白银。

俄、德、法三国自然也不是什么善类,首先俄国在日本妥协之后,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此后俄国可以在东北修建铁路,特殊情况下可以进驻军舰,俄国此后便可以将自己的势力,快速深入到东北地区,进而控制整个东北。

另外,德国通过干涉还辽,趁机向晚清索要了汉口租界,此后德国开始干涉远东事务。

1898年3月,清政府在德国的武力下,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租借”德国99年。

最后,法国借机强占了云南边境的勐乌、乌得等地,同时取得云南,广西,广东的开矿优先权,以及铁路、邮政等特权,这些都为法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除此之外,法国要求清政府,在此之后,绝不可以将海南岛,以及中越边境的云南,广东,广西三省,割让给其他国家,所以,当时隶属于清政府的西南方,曾经一度成为法国的势力范畴。

总结:俄、德、法三国,在甲午战争之后,对日的所有举措,最终目的皆是为了趁火打劫,瓜分中国,牟取私利,实在是可耻。

8

不要又以此为据,神操作的去感谢列强帮助清朝抵抗了日本入侵。

他们才没有那么好心,当时大清只不过是案板上摆着的一块肥肉,先说好的,大家拿着小刀一刀一刀的分着吃,不能哪家嘴馋一些就多吃或者大块猛吃。

因为那样一来会有两个后果:第一、杀鸡取卵,一下把老本都吃光了,以后大家都没得吃了;第二、一旦有人坏了规矩,大家都开抢,不但肉糟蹋了,还会几位吃客为抢肉互相打起来,最后伤筋动骨伤了和气。

最关键的是,原本那个桌子上只有英法两国,后来加入了沙俄,就没有日本的位置。结果日本不但上桌子了,还想一把抢了位置拿起大刀吃坏了规矩,自然,列强是不能答应的。

由于英国是最早登陆清朝土地的,结果法德俄还后来居上,英国实际上是支持日本上桌子搅局的。他好在重新调整利益的时候占据有利位置,重新平衡。

但是法德俄一看日本的势头太猛,恐怕要分割他们的在华利益,所以不愿意了。为了反对英国的调停方案,也为了吓阻日本的胆大妄为,他们才假惺惺的以维护清朝主权的名义,把军舰开到日本近海进行威慑,阻止日本进一步扩大占领,越来越强大,影响他们的在华利益。

从二战日本侵华可以看出,俄法德当初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一旦日本野心膨胀,全面侵华,各国在华利益最后都被日本强占了。

9

你知道动物护食么?例如猫啊狗啊的?

英法之流,形同狗类,看到有猴子抢它们碗中的食物,你说它们该怎么办?

10

因为日本大开口,赚取的利益过大,尤其是触动到了俄国的利益,于是,俄国拉扯法德两国威胁日本,要求退出辽东半岛,历史上称此次事件为【三国干涉还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