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二战期间有如下作为。
一,德国入侵波兰时,英属印度中央议会的上议院发了一份赞扬波兰,并强烈谴责德国和苏联的电报。
二,北非战役打响后,由于人手不够,英国从印度抽调了若干印度步兵师参战,其中就有号称英属印度陆军中,战力最强的印度步兵第四师。不过这些印军在战争期间表现一般,英军溃退时,他们也跟着撤退。英军反击时,他们也跟着反击。
没有扯英军后腿,但也没有突出表现。
当然实事求是的说,在北非、叙利亚、巴勒斯坦、塞浦路斯、意大利、希腊战场,英属印度军队都是有贡献的。
▼北非战场上的印度装甲兵指挥官。看头巾应该是锡克教徒。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一天,七万日军对英属马来半岛也同时发动了攻击。开战之前,英军在东南亚的兵力不足,便抽调了印度第九,第十一,第十七步兵师等五万人参战。这些印度官兵在马来半岛的表现同上,一般般,最后在新加坡和其他英联邦军队一起向日军投降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轴心国想拉拢印度的极端独立派,孤立英国。所以在东南亚和北非战场中被俘虏的印度官兵后来大部分都被轴心国集团编入了印度国民军,也就是配合轴心国作战的印度伪军。
其中配合日军在东南亚作战的印度伪军有大约四万人,活跃时间长达三年,直到在英帕尔战役中被重创,不再具有战力后,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太平洋战场配合日军的印度伪军
配合德军作战的印度伪军有大约四千人,希特勒考虑到他们的兵力太少,战斗力较差等现实情况,就调他们去守卫大西洋壁垒,但即便是在无仗可打的西线驻守,这些印度伪军也是怨声载道,驻守期间甚至还发动了一次哗变。
哗变的理由很搞笑:想回印度老家了。
党卫军高层知道这件事后,为了避免印度人扰乱军心,就把这支伪军调到后方驻守。但这些人在后方还是不安分,成天在法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鬼混,引起了很大的民愤。
所以等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这些印度伪军随德军撤退时,立即就遭到了仇恨他们已久的法国游击队的袭击。据说当场被法国游击队击毙加俘虏的人数高达330人。占了整个部队人数的十分之一。
党卫军高层知道这事后,便罢免了印度指挥官的指挥权,调德国军官接手指挥。但很尴尬的是,由于无法忍受统帅印度兵带来的嘲笑,几任德国军官都宁可调到东线去跟苏军死磕,也不愿意带这帮印度伪军。
▼接受德国军官检阅的印度伪军
最后希特勒知道了这件事,便令人把印度伪军的武器给缴械了。在德国战败前夕,这批印度伪军向西撤退,计划翻越阿尔卑斯山逃亡到瑞士,但还没有跑到瑞士,就被美军俘虏了。这支三千多人印度伪军部队自此就消失在了历史舞台。
配合意大利作战的印度伪军数量未知,应该有几千人。也是由于兵力太少,战斗力不强等原因,引得意大利人极为嫌弃,所以后来意大利军队在退出北非前,便把这支印度伪军就地解散了。
▼身着德军制服的印度伪军军官
四,随着太平洋战争规模的扩大,日军在东南亚的兵力达到了四十万。眼瞅着日军就要打到印度了,而此时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印度人又开始频繁造势,企图以抗议示威,工人罢工,制造破坏,如破坏电力设施、破坏交通和通讯网络等手段威逼英国当局同意印度独立。导致英国当局急得火烧眉毛。
因而在1942年前后,丘吉尔原则上同意了印度国大党的独立请求。表示战争结束后就着手印度独立事宜。但丘吉尔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印度人先协助英国打败轴心国。
其后,受到口头承诺鼓舞的印度人开始专心协助英国。在1942~1945年期间,一共有大约250万印度人参与到二战中。由于印度当时并未独立,所以这可以说当时最大规模的志愿服役群体。(250万人中也包含了机械师、厨师等非战斗人员)
截止至日本战败前夕,部署在东南亚的英联邦军队中,平均每九个师里面,就有五个是印度师。有三万多印度人在战争中战死,五万多人负伤。可以说,这些印度军队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英军的中流砥柱)
值得一提的是,恰恰是因为如此,二战之后的英国不得不同意印度独立。毕竟,面对已经被武装起来的印度人,英国也犯怵。
五,英属印度在二战期间给予了同盟国很大的物资援助。当时的世界工厂是美国,提供同盟国物资最多的国家也是美国。但是英属印度的贡献也不小,比如1942~1945年期间,英国从印度抽走了大量的粮食、棉花、钢铁。并且还巧立名目在印度集资,筹集了大量军费。
可以说,英属印度殖民地是饿着肚子,将衣食物资输送到前线,协助盟军在两条战线上打赢了德国和日本。
印度人在二战期间的贡献,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确实有贡献,贡献值可以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相当,并非是打酱油。但贡献也没有大到像印度人所说的,应该给个五常席位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