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在二战期间有如下作为。

一,德国入侵波兰时,英属印度中央议会的上议院发了一份赞扬波兰,并强烈谴责德国和苏联的电报。

二,北非战役打响后,由于人手不够,英国从印度抽调了若干印度步兵师参战,其中就有号称英属印度陆军中,战力最强的印度步兵第四师。不过这些印军在战争期间表现一般,英军溃退时,他们也跟着撤退。英军反击时,他们也跟着反击。

没有扯英军后腿,但也没有突出表现。

当然实事求是的说,在北非、叙利亚、巴勒斯坦、塞浦路斯、意大利、希腊战场,英属印度军队都是有贡献的。

▼北非战场上的印度装甲兵指挥官。看头巾应该是锡克教徒。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一天,七万日军对英属马来半岛也同时发动了攻击。开战之前,英军在东南亚的兵力不足,便抽调了印度第九,第十一,第十七步兵师等五万人参战。这些印度官兵在马来半岛的表现同上,一般般,最后在新加坡和其他英联邦军队一起向日军投降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轴心国想拉拢印度的极端独立派,孤立英国。所以在东南亚和北非战场中被俘虏的印度官兵后来大部分都被轴心国集团编入了印度国民军,也就是配合轴心国作战的印度伪军。

其中配合日军在东南亚作战的印度伪军有大约四万人,活跃时间长达三年,直到在英帕尔战役中被重创,不再具有战力后,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太平洋战场配合日军的印度伪军

配合德军作战的印度伪军有大约四千人,希特勒考虑到他们的兵力太少,战斗力较差等现实情况,就调他们去守卫大西洋壁垒,但即便是在无仗可打的西线驻守,这些印度伪军也是怨声载道,驻守期间甚至还发动了一次哗变。

哗变的理由很搞笑:想回印度老家了。

党卫军高层知道这件事后,为了避免印度人扰乱军心,就把这支伪军调到后方驻守。但这些人在后方还是不安分,成天在法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鬼混,引起了很大的民愤。

所以等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这些印度伪军随德军撤退时,立即就遭到了仇恨他们已久的法国游击队的袭击。据说当场被法国游击队击毙加俘虏的人数高达330人。占了整个部队人数的十分之一。

党卫军高层知道这事后,便罢免了印度指挥官的指挥权,调德国军官接手指挥。但很尴尬的是,由于无法忍受统帅印度兵带来的嘲笑,几任德国军官都宁可调到东线去跟苏军死磕,也不愿意带这帮印度伪军。

▼接受德国军官检阅的印度伪军



最后希特勒知道了这件事,便令人把印度伪军的武器给缴械了。在德国战败前夕,这批印度伪军向西撤退,计划翻越阿尔卑斯山逃亡到瑞士,但还没有跑到瑞士,就被美军俘虏了。这支三千多人印度伪军部队自此就消失在了历史舞台。

配合意大利作战的印度伪军数量未知,应该有几千人。也是由于兵力太少,战斗力不强等原因,引得意大利人极为嫌弃,所以后来意大利军队在退出北非前,便把这支印度伪军就地解散了。

▼身着德军制服的印度伪军军官

四,随着太平洋战争规模的扩大,日军在东南亚的兵力达到了四十万。眼瞅着日军就要打到印度了,而此时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印度人又开始频繁造势,企图以抗议示威,工人罢工,制造破坏,如破坏电力设施、破坏交通和通讯网络等手段威逼英国当局同意印度独立。导致英国当局急得火烧眉毛。

因而在1942年前后,丘吉尔原则上同意了印度国大党的独立请求。表示战争结束后就着手印度独立事宜。但丘吉尔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印度人先协助英国打败轴心国。

其后,受到口头承诺鼓舞的印度人开始专心协助英国。在1942~1945年期间,一共有大约250万印度人参与到二战中。由于印度当时并未独立,所以这可以说当时最大规模的志愿服役群体。(250万人中也包含了机械师、厨师等非战斗人员)

截止至日本战败前夕,部署在东南亚的英联邦军队中,平均每九个师里面,就有五个是印度师。有三万多印度人在战争中战死,五万多人负伤。可以说,这些印度军队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英军的中流砥柱)

值得一提的是,恰恰是因为如此,二战之后的英国不得不同意印度独立。毕竟,面对已经被武装起来的印度人,英国也犯怵。

五,英属印度在二战期间给予了同盟国很大的物资援助。当时的世界工厂是美国,提供同盟国物资最多的国家也是美国。但是英属印度的贡献也不小,比如1942~1945年期间,英国从印度抽走了大量的粮食、棉花、钢铁。并且还巧立名目在印度集资,筹集了大量军费。

可以说,英属印度殖民地是饿着肚子,将衣食物资输送到前线,协助盟军在两条战线上打赢了德国和日本。

印度人在二战期间的贡献,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确实有贡献,贡献值可以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相当,并非是打酱油。但贡献也没有大到像印度人所说的,应该给个五常席位才合适。

最佳贡献者
2

联合国五常是二战的产物,是战胜国论资排辈、论功行赏的结果。美国因为拯救欧洲有功,英国跟着美国并肩作战打败了纳粹,苏联也浴血奋战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过了贡献,中国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中国人8年艰苦抗战,二战也不会赢得那么顺溜。

所以美英苏中四国当选联合国五常是众望所归、受之无愧,而法国则是沾了英国的光,走后门进去的。

不过时过境迁,现在看来,联合国五常的设立确实有那么点过时,不符合民主精神。所以这些年来,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改革联合国常任理事会,更是成为各国共识。


但是真正有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新的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也就印度、日本、德国、巴西几个国家。

如果按照国力、国际影响力和对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来说,日本和德国沾点边。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德国紧随其后是第四大经济体。

日本从50年代就开始对外经济援助,曾经连续十年排名世界第一,现在对外援助排名依旧是世界前五。联邦德国也是很有爱心的国家,从50年代开始外援,到1984年为止,对外经济援助高达3400亿马克。

如果按照联合国成立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标准,日本和德国毫无疑问是没有资格的,因为他们是二战的发起国,也是战败国。


那么作为亚洲第二大国的印度,在二战时做出过什么贡献呢?

在二战爆发的时候,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是在二战结束一年后才获得独立的(1946年8月15日);因此严格地说,二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印度还不是一个国家,连打酱油的资格都没有。

印度当时有军队,但都打着英国皇家的旗号;所以也可以说,印度所有行为都是在英国人指挥下进行的,即使有功劳,也应该归功于英国人的领导。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印度人民也为二战胜利作出过贡献。

印度虽然长期是英国殖民地,但是印度人民不甘心当奴隶,一直在不屈不挠争取独立。

印度国大党就是一个以争取独立为目标的政党,成立于1885年。二战爆发后,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反对英国把印度绑在战车上参加二战。


在此情况下,英国战时内阁开出了条件,只要印度人跟着英国参战好好干,战争结束了就允许印度独立。

因此印度人才奋不顾身参加英军,投入到了对德国、对日本的作战。据有关资料记载,二战中一共有250万名印度士兵加入到了英军队伍中,他们要么被变成独立步兵师,要么被编入英军步兵师,参加了英国军队在二战中所有的对德对日作战,表现非常神勇,受到丘吉尔的表彰。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军人为主的步兵师参加了英国对德意军的战斗,还俘虏了上万意大利军人。

印度前陆军总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就是二战英雄。

他1914年出生在印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上过军校,二战时他被分配到皇家苏格兰12边防团服役。

1942年,他所在的17印度师在缅甸锡当河与日本人作战时,为了夺取山头时,身为上尉的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30%的伤亡率攻下山头,但他本人也倒在血泊中。


师长科文少将怕这个勇敢的部下再也不会醒来,就把自己的军功十字勋章别在他身上,对他说道:"你不能死,死人是不能获得军功章的"。

在后方医院,检查之后医生大吃一惊,这个军人身中九弹,都在腹部,肺、脾、肾都有弹孔,医生甚至一度拒绝医治。

不过最终医生还是为他做了手术,伤好后迫不及待重返战场。

总的来说,印度士兵是勇敢的,为二战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可惜他们只是殖民地的军人,上前线是代表英国作战,所有的功劳也被埋没了。

而且在二战中,印度人还有一段不堪的历史,那就是为了印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投靠过德国军队,参加过对盟军的战争。

由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主义者对英国政府非常痛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德国法西斯身上,有不少人辗转到德国军队效力,其中一个叫钱德拉鲍斯的人最为有名。


此人是个民族主义者,一直主张暴力争取印度独立,辗转来到德国后,接受了纳粹洗脑,纳粹命令他到英军战俘营中召集印度战俘,组成一个印度军团,为纳粹当炮灰。  

一九四二年九月,印度军团被国防军吸收,改名为第九五印度步兵团,当时全团有印度教徒、穆斯林教徒和锡克教徒一共2593人。

不过军团里的不少印度人得知德国是利用他们跟苏联和其他盟军作战的时候,拒绝上前线,军团的领导人钱德拉.鲍斯也逃之夭夭,剩下的印度人都是被迫给纳粹当炮灰的。

不管怎么说,印度在二战的时候还不是一个独立国家,只是英国控制下的殖民地,让他们为二战做贡献,那是勉为其难。

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客观来说,印度对二战是有贡献的。

以中国抗战来说,大家都知道中国有著名的驻印军,还有著名的驼峰航线。

而驻印军就是在印度完成训练和装备,从印度出发打通缅北交通线,由此回国的。

而驼峰航线的起点,就是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

驼峰航线这一空中桥梁的空运行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尽管在1945年1月开放中印公路后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截止收复仰光时,空运的总吨位(65万吨)仍比在中印公路(14.7万吨)多得多。

驼峰运送行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只有1949年柏林封锁时的空运行动在空运货物量上超过了它。

另外还有中印公路,这是战争结束前中国对外唯一的陆地交通线。

当公路在1945年初期完成后,一个月的运输量可达36,000吨,同时很快可以成长到65,000吨。



除了对中国有不少帮助以外,印度对二战也是有贡献的。

第一,志愿兵。

二战中,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属印度军队规模超过100万。

在英军中,有印度师的编组,不过军官大部分是英国人,士官和士兵多是印度人,尤其以骁勇善战的锡克人、穆斯林为主、印度教刹帝利为主。

他们有的是作战部队,有的则是后勤部队,辎重兵之类。

印度士兵的战斗力不佳,但也算凑合,不算是鱼腩。

战争中超过3万6000名印度士兵丧生,3万4000人受伤,6万7000人成为战俘。伤亡被俘总数也有10多万人,接近十分之一

英国军队的印度士兵赢得了17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第二,提供大量物资。

印度作为一个战略资源大国,对盟国尤其是英美,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战略物资,也包括粮食。

在1943年,英国政府为了战争需求,将印度所属的孟加拉生产的粮食,大量运往中东及锡兰,供应驻扎当地的军队,导致粮食短缺。同时,当年有出现大面积自然灾害,最终导致本地超过300万人饿死。


其实,不谈印度自身的战略物资,即便从中国出口经过印度中转的战略物资就有很多。

一九四三至四五年,经驼峰空运到印度,再转交到盟国的军事战略物资就有:钨25,085吨,锡17,170吨,汞204吨。

一九四四至四五年年空运出口的农产品有:茶叶7307公担,桐油2177公担,猪鬃25463公担,生丝1961公担。



第三,战场之一。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英帕尔战役。

印度曼尼普尔邦英帕尔的大会战,让日军损失了近8万主力,仓皇逃回缅甸。

而印度是盟国中东的门户,一旦印度丢失,那么中东也就危在旦夕。

而当时盟国极度需要中东的大油田,中东被轴心国占领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印度战场也很重要。

4

二战之后,联合国成立并设置了苏、美、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席位。然而近年来,印度不断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国行列。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

我们知道,常任理事国是二战战胜国论功行赏的产物。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西线双线挺进,入选自然是毫无问题的。而苏联在卫国战争中阻挡了纳粹德国的进攻,后来又一路反攻到柏林,也是居功至伟。英国在同德国的作战中死战不降,几乎向全世界各个战场送去了士兵和物资,入选也不存在问题。

而中国则是艰苦抗战了8年,为拖垮日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再加上罗斯福把中国作为对抗苏联的筹码,并且亚洲暂没有国家入选。因此中国也成为了常任理事国。

只有法国的入选存在很大的争议。法国在二战中迅速亡国,后来也没有作出什么了不得的贡献。只不过在英国的强烈要求下,美苏各国才各怀鬼胎地表示了同意。

(网络配图)

如此看来,想要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要么必须在二战中作出巨大贡献,要么得是法国这样的“关系户”。

那么,印度在二战中作出了什么贡献呢?

二战期间,印度还是以英属印度的形式存在。根据统计,英属印度在二战中投入了近200万人。其中后勤人员接近100万,正规士兵也有100万。

只不过,这些印度人都是以英国军队的名义,在和轴心国作战。尽管英军部队中,也有印度师这样一种编制。但其中出任军官的还是英国人,印度人很难获得校一级的军衔。

整个二战期间,印度有大约4万名士兵丧生,有5万多人负伤。而被俘虏的人数则有近7万人。

从具体战役来说,英属印度军队打得最著名、也是最漂亮的一仗,要数英帕尔战役。

日军在1942年攻入缅甸后,一直都有入侵印度的想法。1944年1月,日军抽调了第15军团3个师团的兵力,共约10万人,并由“七七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的牟田口廉也担任司令,开始气势汹汹地向印度进军。

(英帕尔战役)

由于战备物资准备不到位,日军只携带了一个月的口粮。为了避免粮食短缺,日军在行军过程中,干脆赶着大群猪牛羊牲口作为预备粮食。

实际上,日本根本就没有把英属印度军队放在眼里。自从在太平洋战场上见识到了美军的先进装备后,哪怕欧洲的英军,都已经不足为惧了,更何况是印度人加英国人这样一种土鸡瓦狗混编军队。

日军入境后,蒙巴顿主动放弃了钦敦江,放日本人进入了丛林地区。不久后雨季来临,日本人遇了上了疟疾、痢疾、霍乱、流感等各种疾病,共计有3万兵多名士兵染病。再加上钦敦江水位上涨,日本人补给线路被切断。想强行渡江回去,又担心遭到英属印度军队的攻击。

等潮水退去,牟田口廉也最终带着3万多残兵灰溜溜地撤了回去。而英帕尔战役之后,日军再也不敢对印度发起进攻。

除了在军事上的直接贡献之外,印度在资源补给上,也发挥了一些作用。

(二战中的印度士兵)

在整个二战期间,印度为盟军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后勤资源和战略资源。除了供应驻扎在印度的英军之外,印度的资源还大量进入了欧洲战场中。

并且抛开印度自身的战略物资不谈,由中国提供的战略物资,经过印度中转后,送往欧洲战场也不在少数。在中印公路开放前,驼峰航线一直是中国向外输出资源的一个重要渠道。驼峰航线在二战中运送了大量战略资源,为欧洲战场的胜利提供了保障。而印度作为中转站,自然也是有一定功劳的。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印度在二战中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当时的印度,在世人眼中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而一直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因此,印度在二战中的贡献,几乎都被算到了英国的头上。

换个角度来说,哪怕以一个国家的标准来衡量印度的贡献。印度也只不过只是能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相提并论。比起苏联、中国等浴血奋战多年的国家来说,这份贡献实在显得不够分量。

如果仅从国力的角度来说,日本、德国绝对比印度更值得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作为二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日本和德国显然不具备这个资格。但从战胜国贡献的角度来看,印度的贡献又不是很突出。所以印度想要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仍然是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5

二战时期,印度充当了英国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供应基地,从39年到43年,印度的农业、工业成倍增加,比如黄麻业增加8倍,棉纺业增加5倍,钢产量2倍,还有化学制品、机器制造迅猛发展,这些战时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英国,在财政上英国更是依赖印度,战后英国欠英属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债务23亿英镑,其中欠印度达15亿,只能说英国迫于战争需要,狠狠压榨了印度的财富,印度也算为二战出了力。

加尔各答,印度第三大城市,印度最大麻纺中心,有一百多年是英属印度首都,图为二战时期的印度加尔各答商业街。

二战时期的英属印度,便宜的卖了很多云母矿给美国和其他同盟国,云母,是一种绝缘、耐高温的材料,印度贾坎德邦有全世界最大的云母矿,当时造航母、军舰,都要用到这个东西,1942年1月起草了《联合国家宣言》后,英美两国形成大联盟,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印度矿主们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云母,卖给美国等同盟国,也算是为二战军工建设出了血。

印度在二战是出过兵的,而且人数不少,印度当时归英国统治,英国自己打得焦头烂额,印度作为最大的殖民地,肯定要征兵,后来在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都有印度兵的身影,只不过因为英国人统治印度时不想他有强大的武装,印度兵是有,但严重缺乏训练与装备,对国家和政党又没有归属感,所以战斗力极差,奔赴的战场都惨败,不管怎么说,印度兵虽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但也贡献了炮灰。

英帕尔战役中,英印军在利用无线电设备监听。

再讲一场二战中和印度有关的战役,英帕尔战役,这地方现在是孟加拉,当年属于印度,在印度和缅甸交界处,1944年3月,日军为扭转在太平洋不利局势,攻打英帕尔,这里有英国人在此建立的巨大军事补给基地,防守的是英印军队,地面有我们军队的协同作战,空中有美军的强大支持,还有美军源源不断的补给,英印军打了一场富裕仗,日军是空着肚皮过来抢吃食的,又逢雨季,最后是日军惨败收场,印度兵儿吃着白面,喝着甜酒,叼着香烟,嚼着口香糖就迎来了胜利。

6

二战时的印度并非现在的印度国家!

印度作为一个国家是在1947年8月15日独立的,现在的印度领土主要是由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和其他地区组成。英属印度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个国家组成,所以说二战中的所指的印度是英国在南亚地区占领下的殖民地,并非单纯指印度一个国家。(英属印度旗帜)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1948年1月,缅甸宣布独立。1971年11月-12月,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获胜,东巴基斯坦获得独立,成立了孟加拉国。这些国家独立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事情了!

此外,印度还吞并了两块领土:法属印度(面积526平方公里,四个地点于1954年11月11日并入印度)、葡萄牙属印度(果阿地区,于1961年12月印度发动果阿战争,从葡萄牙手中夺取)。(1961年果阿战争中开赴前线的葡萄牙守军部队)

因此,谈论二战印度的功绩并不是单纯现在的印度国家,而是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的集体贡献,准确的说可以称之为英属印度对二战时期的贡献。(葡萄牙属果阿地区,1961年被印度出兵占领)

英属印度对二战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英属印度本就是英国的殖民地,不愿意培养更多的英属印度士兵,如果这样,掌握了现代武器的当地人必然会展开自己的独立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在德国军队的进攻下节节败退。英国军队只得从欧洲撤回,防守本土;而在北非开辟的战争使得英军也捉襟见肘;在东南亚地区,英国军队在日军的进攻下也很快丢失了东南亚殖民地、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继失守,连英属缅甸也丢失了大部分地区。(英属印度部队缴获德国军旗照)

英国迫不得已,在英属印度地区招收了大量的军事人员进行培训,组成英属印度军队,军队的军官中高层都由英国军官担任,广大的印度士兵接受英国人的指挥。预估在二战期间,英属印度训练了大约130万英属印度的士兵。他们主要是辅助进攻、后勤等工作,单独作战很难能够独立作战。

大范围的用印度士兵参与作战主要在英属殖民地上,具体的作战区域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以及印度本土作战,这是亚洲战场中英属印度部队的作战区域。在北非战场,主要是在北非参与英国对德意联军在北非的军事行动。

英属印度军队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能拿上台面的单独战绩却乏善可陈,他们的功绩主要在后勤供应之上。(作战中的英属印度部队在前线作战照)

英属印度不但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军队,也是盟国重要的后勤供应基地,美国和中国的军队也曾经在印度囤积物资、培训军队等工作,是盟军反攻的后方基地之一。

奇葩的印度反盟军部队!

一、纳粹德国第950印度步兵团(3500人)。

印度有一个独立运动的政治家钱德拉.鲍斯,被英国囚禁,于1941年逃亡到德国。这位印度独立的政治家于是和希特勒的幕僚们一拍即合。恰在此时,隆美尔在北非俘虏了大量的英属印度士兵,在钱德拉.鲍斯的政治协商之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先后成立了印度兵团。(希特勒会见钱德拉.鲍斯,随后组建了德国950印度步兵团)

1942年9月,以隆美尔俘虏的英属印度士兵组成了德国国防军改变成950印度步兵团。该步兵团全团约3500人,有300名德军士兵和600多名志愿者、英属印度士兵2593人。英属印度2593名士兵中1503人是印度教徒、516人为锡克教徒、497让你为穆斯林教徒。由以上可以看出,英属印度部队是包含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籍贯的士兵的。

这支部队基本上没有打什么硬仗,都是维持治安、辅助进攻、负责后勤等工作。

这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队,打仗不行,经常拖后腿,曾经引的希特勒大发雷霆,最终这支部队被美军俘虏。(隆美尔视察大西洋壁垒中印度兵团的部队照)

二、意大利的印度“红箭团”。

其实在北非战役中,意大利军队也俘虏了不少的英属印度部队的不少士兵,意大利人于是在北非就组建了印度“红箭团”,参与意大利对英国的进攻。由于这帮印度部队的士兵只想着活命,打仗几乎是一触即溃,在德意军队被击溃之前就解散了这支部队,留着这些部队随时见风使舵,把意大利人都卖了。

三、日本羽翼下的印度国民军(约有9万人)

1943年2月,钱德拉.鲍斯乘坐德国的U型潜艇到达亚洲,并赶往日本东京于东条英机会面,双方达成协议。日本人在马来半岛战役中俘虏了约有4万英属印度部队的士兵,由钱德拉.鲍斯出面,将这四4万人从新整合,又召集了5万多英属印度人参与到军队之中,组成了一支约有9万人的“印度国民军”,该支部队接受了本军队的指挥,参与了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东条英机和钱德拉.鲍斯照,准备组建“印度国民军”)

总结一下这些反对同盟国的印度军队共同的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一战几溃,一输即降。不过这也是相对于正规同盟军来说的,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辅助进攻和后勤辅助应该是称职的。(日军控制下的印度国民军照)

这些反对同盟国印度部队的组织者钱德拉.鲍斯在二战之后被英国人通缉,但由于前苏联的干预,他带着独立印度的资金逃亡苏联,中途在台湾坠机,不治身亡。


窃以为,二战时期印度还不是一个国家,属于英属印度范畴,英属印度则包含三个大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这些英属印度部队和英属印度的资源都在英国的控制之下,此外还有不少英属印度的人参与到反对同盟国的阵营之中参战。

因此,二战时印度还不是独立国家,属于英属印度,历史功绩还是比较难以界定的!

7

有一定的贡献,但比不了我国与苏联。

二战的时候还没有印度这个国家,只有英属印度(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殖民地。在印度的莫卧尔帝国灭亡后,印度就变成了大英帝国在海外的殖民地,直到1947年才独立建国,所以二战时期的印度不是国家,只是一个泛政治实体

二战时期,我国与苏联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在亚洲战场上,苏联直到二战末期才出兵,因此我国是陆地战争时的主战场,伤亡了3500多万军民,为盟军拖住了日军主要兵力。

当时,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当然是以英国的名义参战的。英国是同盟国家,在当时也属于反法西斯阵营的一员。因此,印度在二战中的主要贡献是为英军补充兵源和后勤工作,以及接纳了驻印中国远征军。

客观地说,印度军队对二战有贡献,他们活跃于欧洲、北非、缅甸,不过印度人始终不是主力部队,而是跟着英国人四处流窜作战,起到的抗击法西斯作用很小。

在缅甸,就连英国人都被日军打得抱头鼠窜,更何况是军纪涣散的印度人呢。

在二战期间,英国部队中的印度人的比例很大,在北非战场跟随英国人对抗意大利人、德国人,在缅甸对抗日本人。基本上,印军是作为英国军队的主要兵源在参战,表现一般。

1940年12月7日,3万由英国人和印度人组成的联军在埃及作战,到了第二年打败了意大利人,收复了埃及失地,歼敌9个师,俘敌13万人。

据说二战时期,印度向英国提供了230万士兵,编成了24个步兵师和2个航空师,前后损失了约9万人。有意思的是,印度内部的法西斯份子也组成了一支纳粹部队跟随希特勒,因为战斗力太差被德国解散。

不过,即便是印度人对英国忠心耿耿,最后仍然免不了被摆一道。二战胜利后,英国全面衰落,被迫承认印度的独立地位。为了将来重返印度,英国人执行了蒙巴顿方案,把英属印度划成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部分,后来就形成了两个国家。

1972年,巴基斯坦又分裂出了孟加拉国。时至今日,印度和巴基斯坦还在因为宗教矛盾、领土纠纷、利益纠纷大打出手,这就是当年英国殖民者留下的问题。

8

印度对二战基本上没什么正面贡献。事实上,包括印度、泰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在内,在二战期间都属于亲日阵营。

二战期间,印度并不是独立国家,他们尚属英国的殖民地,并且在努力挣脱英国对其的殖民统治。

日本军方就注意到这个情况,包括东条英机、牟田口廉也等人在内,都积极地与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们进行对话,鼓励他们率领的印度国民军(INA,Indian National Army)推翻英属印度的殖民军队。

换言之,日本人提出的那套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在二战期间的印度那里是非常吃香的。

非但如此,日本军队和印度国民军还协同作战。

例如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中,就是双方合作的电信案例。当时,日本的牟田口廉也负责这场战役,派出了第15、31和33师团,并且联合印度国民军,总共大约有9万人的兵力,对战略要冲英帕尔地区展开进攻。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是属于支持日本的那一边的。当然,以此指责印度其实也没有意义。

印度并没有打算加入轴心国,只是借用日本的力量驱逐英帝国,以此实现他们渴望的独立。

不过,二战的这段亲日历史也为1945年后日本、印度关系的融洽奠定了基础。

9

其实很多印度人都不知道,他们其实对二战还有着不小的贡献,首当其冲便是兵源了。

二战期间,英国在印度征收了超过百万的志愿军。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极少数受到了表扬。

而在一长串志愿军名单中,又一人值得引起注意,她便是印度著名古典音乐家的女儿——努尔·伊纳亚特·汗。

1942年,她进入英国的一个秘密情报局工作,并且一直在和法国人并肩作战。她在其中担任的职位是无线电操作员。

不过很遗憾,在行动中,她暴露了,但仍然在死前向英国传输了情报。

1943年,受尽酷刑的她被判决。而在战后,她才因卓越贡献被法国授予英勇十字勋章。

印度为二战贡献了超过百万(约230万)的兵力,但英国方面从未对印度给予正当的肯定。

著名战役方面,由印度、英国、非洲等军队组成的十四军帮助盟军夺取了缅甸。

总得算下来,有8.9万名印度士兵因二战牺牲。

当然,还有许多非战斗人员,比如厨师、制鞋匠等,他们也为盟军的后勤做出了不小的的贡献。

不过,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强。

10

印度在二战是英联邦自治领,为盟军贡献了250万名志愿兵,在北非战场、缅甸战场、太平洋战场都有参战,足迹遍及东非、北非、意大利、缅甸,甚至远至新加坡、马来半岛、关岛和印度。


根据统计,印度军队编成了4个装甲师、20个步兵师和2个航空兵师,此外还有大量的厨师、裁缝、机械师和洗衣工等非战斗人员。在整个二战中,印度军队共阵亡3.6万人,受伤3.4万人,被俘6.7万人,在英国军队中的印度士兵有17人获得最高荣誉-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不过,这些贡献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视若不见。

整体来看,二战中的印度有3大贡献


1.作为原材料供应国,印度在当时遭受了最严重的饥荒,仍然为宗主国英国提供了大量农产品

2.作为盟军兵力的提供场所:印度军队在北非、意大利、东南亚、关岛和缅甸都进行过作战

3.作为后勤基地:美国空军利用印度在奥里萨邦和孟加拉的空军基地,在中国和日本执行了飞行任务。印度海军被用来封锁印度洋上的主要航线。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印度不仅和宗主国英国关系密切,而且和轴心国关系也不错。在德国军队中,有一支印度军团,他们主要由被俘的英印士兵组成。1942年,他们被编为第950印度步兵团,兵力约有3500人。


在意大利军队中,同样有一支印度部队,他们就是著名的“红箭团”。这支军队被德国的印度军团一样,主来来自被俘虏的英印部队。1942年,意大利将这些印度士兵整编为“红箭团”。红箭团的印度士兵很有特色,他们不戴军帽,头上裹着厚厚的头巾,非常特立独行。在炎热的北非,这些印度士兵竟然裹着厚厚的头巾,不得不说真是一群奇葩。


在日本军队中,也同样有很多印度士兵,而且数量非常庞大。他们隶属于投靠日本的印度激进分子领袖钱德拉·鲍斯领导的印度国民军,是一支印度伪军。这支伪军数量高达9万人,不过这些数量庞大的乌合之众由于没有什么战斗力,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作战任务,也就跟在日军后面摇旗呐喊,装装样子而已。1944年,英帕尔战役中,印度国民军协助日军反攻“印度”,结果大败而归,伤亡惨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