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北人出强兵,南人善经营这句话,在一定时期,从一定角度分析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以偏盖全,一概而论。

在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具有熟练的骑射技术,出了一此强兵悍将,多次侵入中原,实现了改朝换代。但在现代,如在抗日战争中,南方的桂军,川军也是很能打仗的强兵,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几万人就是证明。

从善经营上来说,北方的商业发展也是比较早的,尤其是明清以来,北方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在生意场上也是做得风生水起。只是在南宋以后,宋朝都城南迁,带去了大量精英及科技人才,加快了南方开发,加之海上对外贸易的兴盛,使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在江南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南方手工业及商贸业的蓬勃发展,才造就了南方善经营的大量人才。

所以说,凡事要放到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环境来辩证分析,才能更加客观全面,防止偏执以辞,以偏盖全。

最佳贡献者
2

昆仑发脉左边西域疆界,右边江西广西广东。大脉冲入湖川江浙?左右长江黄河有情护拥。一定主持大局!所以地理决定了中国局势!

3

在某个短暂的历史时期会出现这种现像。但是,这不是真正原因,任何一个地方群体,都是根据自身的生存条件决定一切的。特别是古代北方少数游牧民族,他们所在地域气候恶劣,只有放牧、骑马打猎,练就得弓马娴熟,由于物资匮乏,于是便起了对南边的农耕民抢劫的歪心。

而农耕民族由于职业、文化造就的非常勤劳,自然粮食、物资丰富,吃穿不愁,生活安逸。特别上层统治阶级,更是奢侈淫滥,不思国是。所以屡屡败退,只好以金钱美女、割地求和。丧权辱国,民不聊生。

至汉武帝时,遣大将卫青、霍去病领兵北进扫平北域之敌,全剩而归。

可见,兵马强盛,不在于地域和民族的问题。

这主要取决于上层政治、上层领导人的勇敢、智慧与决心!就近代史而言,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当时大多数是南方人,你看作战是何等地勇敢?在毛主席战略战术指导下,以少剩多,以劣剩优,打了多少的剩仗?可见,能强兵,不在地域之南北,也不在与何等民族,重在于政治的优越人民的支持,以及将帅的胆略和智慧!这才是制剩的法宝。

谢邀!

4

这个不清楚,但我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5

伏羲氏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天下共主”,中国人也均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自豪而自称。相传伏羲氏生于今甘肃天水,后率伏羲部落沿黄河东迁,伏羲的陵寝“太昊陵”在今河南淮阳。炎黄大战古战场遗址在今河北境内,炎黄部落的中心活动区域,属于黄河流域。夏朝都城尚在考证,商殷都在安阳,周的都城先在今西安附近地域,后“成王东迁”后以洛阳为都城。中国历史上,以安阳、西安、洛阳、开封为都城的历史,的确悠远而长久。尽管后来以今北京、南京为都城的历史也很长久,但人们已经习惯称在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活动区域,而建立的王朝,称为中原王朝,但真正中国的区域,一直不仅仅包括中原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

中国历史上,的确存在过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为主的农耕文明来回拉锯,甚至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北方草原部落向南侵扰、占领,以中原为主的农耕文明反击、驱逐、融合北方草原部落,进而很好地达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这么一个过程。最早有文字记述,《易经》中“伐鬼方”之战,鬼方泛指陕甘北部、西北、西部偏北的草原游牧部落。至西汉、东汉时期,北方匈奴部落强大,多次袭扰、威胁大汉王朝,最后以卫青、霍去病讨伐匈奴,战而胜之、击而溃之,为战争的结局。三国时期,曹操都许昌、孙权都南京、刘备都成都,此时匈奴部落已完全不能对中原构成威胁。两晋、南北朝时代,北方游牧部落向往中原文明,多有北强南弱、南击北溃的拉锯、交合、融合的形势和趋势。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相当强大的两个朝代,之后又出现“五代十国”的历史局面。辽、宋、夏、金,都属于中国大地上,建立王朝时代相近、甚至几个政权并存的格局,但它们都是中国疆域内建立的政权。只是人们习惯以大宋政权为正统,其实辽、夏、金在分别以契旦、党项、女真贵族为主的基础上,每一个政权辖区,也都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甚至在朝为官。辽、宋、夏、金演化的结果,就是后来威震欧亚大陆的以成吉思汗铁木真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政权,其中以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的元蒙,即大元王朝为正统。其实,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各自建立的政权,遍布欧亚大陆,连沙皇俄国最早立国的俄罗斯公国,都在成吉思汗的后代建立的钦察汗国统治之下。

到元末刘福通、韩山童起义,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张土诚,建都南京,尔后实行“北伐”战略,到彻底击溃蒙古族为主的元朝政权,继尔由朱棣建立北京为都城的以汉族人为主的政权,大明王朝又迎来了一个强盛发达的时期。再后来,到明末,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皇帝昏庸,东北女真族以努尔哈吉起兵反明,加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天害人祸,最后努尔哈赤以后裔皇太极、多儿衮率兵入关,李自成短期占领北京之后,一路溃败,女真入关前已改满清,女真族改成满族,满族入关占领北京后所建立的政权,称为大清王朝。清朝从咸丰皇帝开始,内忧外患双重矛盾都很突出。西方现代科技兴起,为火器为主要攻击武器的热兵器时代,取代过去历史上“骑马射箭耍大刀”的冷兵器时代。至此开始了西方文明征服东方文明的近现代历史进程。

清朝末年,政府闭关锁国、官场腐败。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几乎是任意欺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民不聊生。太平天国运动与大清政府博弈的结果,丝毫没有政变中国的命运。直到孙中山、黄兴建立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主张,以至到武昌起义成功,1911年建立中华民国。统治中国几千万的封建局面,才开始有所变化。但中国民主民族胜利的果实,先由袁世凯窃取,开始了中国北伐军阀统治的时期。之后,民国胜利的果实,又由蒋介石为主的“四大家族”所占有。直至“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中国历史的进程,才真正步入现代。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了救亡图存、完成中国民主民族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又是极其艰难而曲折的。党内路线的错误,国民党、各路军阀的打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先后失利,一直到毛泽东委员领导井冈山的斗争,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仍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瑞金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地域,距离南京、武汉不远,同属于南方地区。所以,综合因素造成“六次反围剿”失败后,党和红军被迫转移。延安时期,加之“北上抗日”路线的正确,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力和其内在光辉,开始在延安逐步发光发热。这中间,当然有日本侵略、蒋介石政治路线的反动和错误。最终,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功建立起了一个属于党和人民的政权,并最后打败了蒋介石领导国民党建立的南京政权。

我们看,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政权的争夺,南-北-北-南,或北-南-南-北,这种南北交替、南北拉锯的特征,还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向南侵扰,打败中原王朝,建立自己的政权,然后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反抗游牧民族政权的统治,往往坚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直到把北方游牧民族同化,将游牧民族政权击溃、打败,这种历史故事,反反复复地在中国历史上上演。因此,后人“中国北人出强兵,南人善经营”这种观点,就在一定范围、一定历史阶层中得以产生。这里,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取得、巩固政权后的“固守思想”、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直都是有其历史惯性的。包括至今,国内媒体传播、宣传极为普遍的“国学文化”,仅仅在“尚武精神”,兵家兵法文化的认知、应用上,依然有很大缺漏和不足。我认为民族的传统缺点,应该有所自省。“中国北人强兵,南人善经营”本身就是冷兵器时代,局部、层面上的一种观点、理念,到科技高度文明、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应该登的更高、望的更远、看的更全。应把主要精力,关注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今天国际局势上来。

6

谢既言之邀!

北人出强兵,南人善经商。这句话似有道理,道理在于纵观天朝历史,大都是南下顺利,北上曲折。北方人多伴游牧民族,能骑善射,人高马大,个性粗犷彪悍。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尤其如此。但是,从军事规律上讲,仅此一项决非致胜法宝。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名将李仙洲将军的5.6万国民党军,是怎样被陈粟5万解放军打没得落花流水的?王耀武战后说:“放5万头猪,共军一周也抓不完……”。王耀武、李仙洲都是山东人,而陈毅、粟裕都是南方人。显然,这是北人强兵没有打赢南人强将。

7

谢谢邀请。

“北人出强兵,南人善经商。”,这句话有一定道理,毕竟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

这主要是由时代宏观背景和个人命运机会决定的。

但是,这句话也不是全对。

对于题主所说的南人、北人,我就以地理科学概念上的秦岭--淮河为界,区分南北地域吧。

第一,先说“北人出强兵”。

这句话与另一句话相通:“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

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

纵观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前半场的社会活动,主要在开发较早的北方的黄河中下游流域。

各路英雄、诸侯纷争不断,逐鹿中原,问鼎天下,战争频发。

而且,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主线是北方民族向南不断拓展疆域。

也即政权统一的地理方向往往是自北向南推进,而且往往是成功的。

当然,明朝、太平天国等个别政权是自南向北,这是个例。

那么,北方人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战争,也就有了更多机会在战争中历练、成长,显示军事才能。

为了在动荡的战争年代防身自保,保家卫国,或者建功立业,北方社会也就自古有了尚武精神。

于是,也就应运而生了燕赵壮士、匈奴骑兵、关宁铁骑、岳家军、蒙古铁骑等军事强旅,也前仆后继地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勇士和军事统帅,举不胜举。

另外,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是,中国古代长期重农轻商。在“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制度中,商人处于社会地位的底层。

在这样的社会等级体制里,虽然商业经济正常存在,但是经商并不是人生的上等选择。

古代流行的人生理想是宁愿穷首皓经,参加科举,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因而,在政治中心区域的北方,经商就很难成为社会风气。

所以,说“北人出强兵”,主要是由时代背景和个人命运机会决定的。

第二,再说“南人善经商”。

当北方陷入长期的战争动荡时,南方社会则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发展经济和民生。

加之,南方气候湿润,物产富饶,陆海交通便利,具有发展贸易、商业经济的优越条件。

在东晋的“衣冠南渡”之后,南方开始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开发阶段。

到了南宋时期及之后,中国的发展中心区域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流域,也即传统概念中的“江南”,成为富庶之地,也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之地。

例如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等说法。

在这个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南方人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经商,也就有了更多机会在商业活动中历练、成长,显示经济才能。

例如沈万三、胡雪岩等巨富是南方人,粤商、徽商、苏商、浙商是中国历史上至今著名的商帮。

第三,为什么“北人出强兵,南人善经商。”这句话不是全对?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人中也出了一批优秀的经济学家、经商者,南方也出了一批勇士和军事家。

例如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商圣”范蠡,经济学家、齐国国相管仲,“商祖”白圭、巨商吕不韦、商业理论家端木子贡、“晋商”代表人物乔致庸等人,都是北方人。

山西的“晋商”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商帮之一。

即使现在,海尔的张瑞敏、百度的李彦宏恒大的许家印、SOHO的潘石屹等北方人,是商界名人。

在历年的富豪排行榜中,北京、山东、辽宁等北方地区有大批富豪入榜。

而南方,随着全国的统一化、战争的扩大化,南方人也就有了更多的参战机会。

南方人在古代就涌现了一批优秀将领和军事家。例如韩信、周瑜、吕蒙、周亚夫、陆逊、檀道济、刘裕、陈庆之、徐达、朱元璋、朱儁、俞大猷、袁崇焕等。

在近现代,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李宗仁麾下的桂军,以及川军,都是有名的“虎狼之师”,战绩赫赫。

而且也涌现了一大批军事家,如蔡锷、左宗棠、蒋百里等。

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帅里,南方人更多,星光璀璨。

小结:

“北人出强兵,南人善经商。”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

但是这个现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转换和变化。

说得直白点,你想在战争频繁、轻视商业的社会里安稳经商,就如同想在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社会里举兵闹事一样,为社会体制所不容,当然也就很难成功。

所以,“北人出强兵,南人善经商。”从表面上看,与南北地域有关。

其实,这种现象是由时代背景也即社会土壤环境决定的。

以上是个人观点,你认为呢?欢迎探讨交流。

8

有道理!但不是永恒的定律,而是由历史上的特殊原因形成的。

现在中国南、北方的划分己很明晰。西以秦岭、东以淮河。至于南人、北人的界定,从《三国演义》刘备和孙权的对话一一"北人善骑马,南人善行船"中看,至少不晚于三国时期。

北人出强兵,南人善经营。在历史上是一个客观的存在,究其原因:

一,中国自古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这个中原就是以华北大平原为主的广大北方地区。

翻开历史、打开地图,中国的古战场多出现在这里。

这里无险可守,靠的是强大的军力。自秦末的楚汉相争,到光武中兴、三国争雄,乃至魏晋南北朝的混战时期,战端的始末多在北方。改朝换代也多以武力来实现,离开了强兵悍将是难以完成的。

二,南方则大不同。天然的山川屏障,往往使人们在战乱中能独善其身,不被战火殃及。

如东晋、南宋都得以延续一二百年。百姓的生活也相对稳定。安定的环境使百姓尽力发展生产,扩展大商贸经营。

长期的经营和经验传承,使南方人落下了精于生意善于经营的美名。出现了:东晋首富石崇,明代富可抵国的沈万三,还有著名的越国谋臣一一即被后人称为商圣的范蠡一一朱陶公。

南方的千年古镇比比皆是,更有众多族谱延续的祠堂供后人祭祀。历史上成功的商人远比北方人多。这得益于他们拥有一个长期安定的生存环境。

9

没道理!

应该是“中国北人出强兵,北人善经营”。

北方属于华夏文化文明,而南方属于百越文化文明。主导中国的各方面(经济、文化、军事……)都是华夏文明,而不是南方的百越。

10

中国北人出强兵,南人善经营,很有道理,自古以来,南方没有办法象北方平原一样种植靠农业生存很难的,就只有贩运经商为主。

而靠近大海的南方城市,更容易与外域来往经商。

北方人有很多思想家,诗人,军事家,医学家,如曹操、华佗、老子、孔子、包公等,北方人爱做官,出现很多政治家,治国治家之人。南方善经商,好钱财,不管北方强兵爱官也好,南方人善经商也罢,即要北方强兵,又要靠南方发展经济,这才是现实硬道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