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一生共有后妃二十一人,育有二十六子十六女。马皇后生有五子二女,朱标就是其中的老大,也是朱元璋的嫡长子。
但《南京太常寺志》却认为,朱标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朱元璋的淑妃李氏所生。据相关文献及后人考证,马皇后只生过两个女儿。
即便如此,这也改变不了朱标长子的身份。在朱元璋心中,朱标就是马皇后所生,就是老朱家的嫡长子。朱标在九岁时,被立为世子,成为朱元璋法定接班人。
朱元璋登基称帝的当年,朱标就被册立为太子,成为大明帝国的继承人,这时的朱标十三岁。在二十四年的太子生涯中,朱元璋从未有过换人的想法。
那么,朱元璋为何在众多儿子中,独宠朱标呢?原因有三。
首先,朱标的出生,让朱元璋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朱元璋少年时代的经历是悲惨的,尤其是亲人的相继离世,使朱元璋的内心受到莫大的创伤。朱元璋在十五岁那年,父母和大哥相继被瘟疫夺去生命。
在朱元璋起兵时,二哥、三哥也相继去世,二哥之子朱旺也早已死。在朱元璋登基时,他的同辈只剩下姐夫李贞,晚辈中有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
这样的悲惨遭遇,让朱元璋倍感孤独。朱元璋在起兵的第三年,长子朱标诞生,这让朱元璋瞬间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当时的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
得知儿子降生,朱元璋欣喜若狂,当即在山上刻石写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激动之情可见一斑。长子朱标的降生,对朱元璋来说意义非凡。
二十七的朱元璋,已经被亲情抛弃了十二年,他的内心是孤独的,马皇后给了他些许慰藉。朱标的出生,可以说是给了朱元璋新生,从此不再孤独。
朱标的这个作用是其他儿子无法替代的,朱元璋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全部寄托于朱标的身上。从朱元璋的刻字可以看出,他从此后继有人了。
其次,朱标的嫡长子身份,是封建社会家族的希望。
嫡长子是宗法继承制中的核心内容,其地位与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嫡长子就是将来家族与王朝的继承者,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及社会秩序。
嫡庶有别的思想,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根深蒂固,无人会对这一原则提出质疑。嫡长子的出现,避免了其他人对财产与皇位的争夺,嫡的重要性大于贤。
朱元璋也不例外,嫡长子朱标对他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朱标是大明的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无论他是否贤明。在封建社会中,每个家庭皆是如此。
朱元璋只能将全部心血倾注到朱标的身上,他若忽视朱标的存在,便意味着他要挑战两千多年的统治秩序。自掘坟墓的行为,朱元璋是绝对干不出的。
从朱元璋对朱标的倾力培养来看,符合古代嫡长子应有的待遇,这也是朱元璋喜爱朱标的根本原因。
最后,朱标的班底与性格,不会对朱元璋造成威胁。
朱元璋对朱标的掌控,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朱标生于战乱之际,从小跟朱元璋过着戎马倥惚的生活。朱标天生仁孝敦厚,与朱元璋形成优势互补。
朱标从小就对朱元璋言听计从,在他的心中父亲俨然就是一个大英雄。朱标的性格,决定了不会拉帮结派,他的师资队伍都是朱元璋亲自选配的。
对于皇权大于一切的封建社会来说,朱元璋对朱标是非常放心的,不用担心自己的统治受到挑战。朱元璋心里清楚,可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
而朱标正是治天下的合适人选,将来会是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虽然朱元璋嘴上说朱标不类他,但他对朱标的以文治国和宽厚仁孝是非常满意的。
朱标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从来没有让朱元璋感到皇权受到威胁,相反朱元璋还会主动放权给朱标。由此可见,朱元璋与朱标间的相互信任是牢固的。
这也是朱元璋从未有过更换太子想法的原因,当然也是他喜爱朱标的原因之一。以至于在朱标病逝后,朱元璋悲痛欲绝,执意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爱屋及乌,便是如此。
只可惜,朱标无福享受这份殊荣,他的病逝对朱元璋打击甚大,爱之深,痛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