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一生共有后妃二十一人,育有二十六子十六女。马皇后生有五子二女,朱标就是其中的老大,也是朱元璋的嫡长子。

但《南京太常寺志》却认为,朱标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朱元璋的淑妃李氏所生。据相关文献及后人考证,马皇后只生过两个女儿。

即便如此,这也改变不了朱标长子的身份。在朱元璋心中,朱标就是马皇后所生,就是老朱家的嫡长子。朱标在九岁时,被立为世子,成为朱元璋法定接班人。

朱元璋登基称帝的当年,朱标就被册立为太子,成为大明帝国的继承人,这时的朱标十三岁。在二十四年的太子生涯中,朱元璋从未有过换人的想法。

那么,朱元璋为何在众多儿子中,独宠朱标呢?原因有三。

首先,朱标的出生,让朱元璋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朱元璋少年时代的经历是悲惨的,尤其是亲人的相继离世,使朱元璋的内心受到莫大的创伤。朱元璋在十五岁那年,父母和大哥相继被瘟疫夺去生命。

在朱元璋起兵时,二哥、三哥也相继去世,二哥之子朱旺也早已死。在朱元璋登基时,他的同辈只剩下姐夫李贞,晚辈中有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

这样的悲惨遭遇,让朱元璋倍感孤独。朱元璋在起兵的第三年,长子朱标诞生,这让朱元璋瞬间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当时的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

得知儿子降生,朱元璋欣喜若狂,当即在山上刻石写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激动之情可见一斑。长子朱标的降生,对朱元璋来说意义非凡。

二十七的朱元璋,已经被亲情抛弃了十二年,他的内心是孤独的,马皇后给了他些许慰藉。朱标的出生,可以说是给了朱元璋新生,从此不再孤独。

朱标的这个作用是其他儿子无法替代的,朱元璋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全部寄托于朱标的身上。从朱元璋的刻字可以看出,他从此后继有人了。

其次,朱标的嫡长子身份,是封建社会家族的希望。

嫡长子是宗法继承制中的核心内容,其地位与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嫡长子就是将来家族与王朝的继承者,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及社会秩序。

嫡庶有别的思想,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根深蒂固,无人会对这一原则提出质疑。嫡长子的出现,避免了其他人对财产与皇位的争夺,嫡的重要性大于贤。

朱元璋也不例外,嫡长子朱标对他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朱标是大明的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无论他是否贤明。在封建社会中,每个家庭皆是如此。

朱元璋只能将全部心血倾注到朱标的身上,他若忽视朱标的存在,便意味着他要挑战两千多年的统治秩序。自掘坟墓的行为,朱元璋是绝对干不出的。

从朱元璋对朱标的倾力培养来看,符合古代嫡长子应有的待遇,这也是朱元璋喜爱朱标的根本原因。

最后,朱标的班底与性格,不会对朱元璋造成威胁。

朱元璋对朱标的掌控,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朱标生于战乱之际,从小跟朱元璋过着戎马倥惚的生活。朱标天生仁孝敦厚,与朱元璋形成优势互补。

朱标从小就对朱元璋言听计从,在他的心中父亲俨然就是一个大英雄。朱标的性格,决定了不会拉帮结派,他的师资队伍都是朱元璋亲自选配的。

对于皇权大于一切的封建社会来说,朱元璋对朱标是非常放心的,不用担心自己的统治受到挑战。朱元璋心里清楚,可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

而朱标正是治天下的合适人选,将来会是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虽然朱元璋嘴上说朱标不类他,但他对朱标的以文治国和宽厚仁孝是非常满意的。

朱标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从来没有让朱元璋感到皇权受到威胁,相反朱元璋还会主动放权给朱标。由此可见,朱元璋与朱标间的相互信任是牢固的。

这也是朱元璋从未有过更换太子想法的原因,当然也是他喜爱朱标的原因之一。以至于在朱标病逝后,朱元璋悲痛欲绝,执意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爱屋及乌,便是如此。

只可惜,朱标无福享受这份殊荣,他的病逝对朱元璋打击甚大,爱之深,痛之切。

最佳贡献者
2

一、朱标同学的出生,赶上了好时候

正史记载,朱标乃马皇后与朱元璋的嫡长子。但是又有人质疑朱标的出生,说他并非马皇后所生,反正历史是个小姑娘,任人打扮。毕竟大家都没有亲历过现场,所以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与不是。

据说朱标、朱棣都非马皇后所出,朱棣篡位成功后,生怕被人诟病,索性把自己也归为马皇后名下。朱标出生的时候,可以说是给了朱元璋的戎马生涯一个莫大的惊喜,在攻占太平府的军旅中,朱元璋喜得麟儿,可以想象,朱标的出生给了朱元璋莫大的快乐,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朱标同学是赶到了多么好的时候出生了,你试试在老朱心情不好的时候生个娃,不把老头给气够呛,还能喜欢你。

朱标同学赶对时候出生,老朱也一路高歌猛进。正打得兴起,得报喜讯,生了个大胖小子,老朱高兴,后继有人,对朱标是报了莫大的希望的,可以说和百姓的父母一样,对于儿子报了很大的希望,甚至把大明有限公司都要交给这个天降麟儿。

二、朱元璋对嫡长子,报有无上的期望

朱元璋既然对这个娃报有厚望,就一定会悉心教导,为他报补习班,寻名师。

甚至有事没事的训练他将来继承帝王的本事,朱元璋教导小朱同学:“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之苦,所以要成为好的君王,一定要恪尽勤俭。你生长于富贵,习于安乐,没有吃过苦,现在趁外出机会,一定要观察老百姓的生活,体察民情……”老朱就是这么爱这个娃。

也经常对娃唠叨,爹创业不易啊,你得把爹这份家业给保护住啊,这个朱标同学也是很爱学习的,朱同学也是温文尔雅,礼贤下士的。

对于朱标同学最多的记录,也是围绕朱元璋怎么教导他的,老朱为了培养合格的继承人,广聘名师,在宫中选才俊青年陪太子攻书。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要报告给老朱,史料多有记载朱标“为人友爱”、“孝友仁慈,出于至性”。虽然可能有溢美之词,但是朱同学肯定也不会差。

三、朱标谦虚谨慎仁慈爱民,符合盛世仁君的标准

纵观朱同学前半生的,主要记录都是他爹逼着他读书,学习的过程。朱元璋生性多疑,对谁都不一定是真心信任。

乱世之君,需要铁血手腕,但是经历过乱世之后,需要的是仁义之君,恰好朱标温文尔雅,出生也是根正苗红,守天下,朱标的性格比较适合,所以老朱很愉快的把大明有限公司交给了长子。

朱标辅政的时候,仁慈,爱民,谦虚谨慎,这一点就具备仁君的特质,最重要的一点,朱标同学听话,以朱元璋的铁血手腕,是容不下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的。

但是老朱还是担心朱标太仁慈无法治理天下,经常和太子发生口角,对于朱元璋的滥杀,朱标也多有不满,为此也没有少挨老爹的打。甚至老朱动用了椅子这家伙事,要打朱标,太子受惊吓过度,还把自己给吓病了。

也许是朱元璋太爱这个娃,给予了他太多的期望,爱之深责之切,天天逼着娃,朱标同学承受不了这么多,最终英年早逝。

  ?

3

多年后,我就变成了你,不!那是朱棣!

多年后,我就变成了你想要活成的样子,对!这就是朱标!

朱元璋最喜欢朱标,次一点,喜欢朱棣。

很矛盾,这体现了朱元璋身上同时具有的残暴和宽厚的特性。

说起来,朱棣和朱元璋更像亲爷儿俩。

朱元璋能够把贪官剥了皮当标本挂起来。

朱棣也干过把方孝孺十族尽数诛灭的事。

朱元璋起于微末,以一介白衣,创下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到北仰攻一统中原的奇迹。

朱棣仅凭一府之力,以让后世的麦克阿瑟也要瞠乎其后的“蛙跳式进攻”,创下史上唯一一次藩王造反成功的例子。

而到了太子朱标,整个画风立刻变得清新,变得温馨,变得,温文儒雅。

对,就是谦谦君子,博学多才,合格的帝国继承人的标准模样。

我们不禁要问,这朱标,是朱元璋亲生的娃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造成这种画风突变的原因,

我们在清人张廷玉所修的《明史》中可以清楚了解到,这完全是朱元璋刻意呵护之下的结果。

朱标身上,寄托了朱元璋最美好的梦想。

1355年,朱标出生。

1364年,朱元璋当了吴王,马上就封朱标为吴王世子,确立了继承人的地位。

1368年,朱元璋称帝,一点没耽误,朱标被封为皇太子。

教育

给朱标开蒙的就是大儒宋濂。这可是被朱元璋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大人物。

东宫官:这是一长串明初闪闪发光的名字: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耿炳文,邓愈,汤和,刘基等等等等!这阵容,就是给太子监国时顾问的全套文武班子啊!

建图书馆:“建大本堂,取古今图籍充其中”

言传身教:

1、慎刑:杀起贪官来毫不手软的老朱却指着道边上的荆楚(注:荆,现为牡荆,又称楚,是古代的行刑工具)说:你看,古代人用这个来杖责,就是因为不仅能去风,还只能伤人而杀不了人,古人用心多仁厚啊,你要学习这种精神啊!

2、体验民间疾苦:老朱也没让朱标整天待在深宫高院内“何不食肉糜”,而是多次派他出门考察民生疾苦,连冬日的郊祭,都要让左右把老百姓家的吃穿用具拿来让朱标了解。

从以上朱元璋采取的教育措施来看,就是要把朱标培养成一个仁厚的守成之君,老朱也成功了,可惜的是,朱标却死在了老朱的前头。

朱元璋,像天底下所有霸道的父亲一样。

朱元璋成功的把朱标培养成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

那代表着朱元璋心底最美好的愿望,

他喜欢的,其实是,“向天再借500年”的,自己!

悲哉,没有活出自己的朱标。

参考书目:《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三·兴宗孝康皇帝》(清·张廷玉)

4

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却唯独对朱标喜爱有加,在朱标英年早逝后,更是立他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朱元璋为何如此宠爱朱允炆呢?

烽火连天,一声啼哭

公元1355年,承平的一座宅院中,三四人左右踱步,神态焦急……

啼!

随着一声啼哭,三四人均向传来声音的房间门口望去,紧接着一接生婆大笑声传来,恭喜了,是男孩,母子平安。

这时,紧张的众人放才如释重负,紧握的双拳慢慢舒展开。

原来房间里生子之人正是朱元璋的妻子后来的马皇后,房间外焦急之人并不是朱元璋,而是朱元璋将怀有身孕的妻子所托付之人。大帅的夫人生孩子,自己能不着急吗?

此刻的朱元璋远在千里之外的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率大军围困集庆并随着朱棣的降生,一举破城。

朱元璋双喜临门,十分高兴,认为这里天降吉瑞!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登基为帝,朱标顺理成章的被立为太子,此时朱标十三岁。

朱标于战乱中出生,他见证了父亲夺取天下的全过程,深知其中的艰苦与痛苦,也因此养成了一个仁德爱民的性格。

爱屋及乌

公元1352年,一间阴暗潮湿简陋的牢房里,倚坐着一个身材高大但有些消瘦的男子,他目光涣散,神情呆滞,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叮咣”

随着一声“叮咣”声打破了肃静,只见一女子蹑手蹑脚,三步一回头的走向男子,细看你会发现,她的怀里似乎藏着点什么东西。

男子听“叮咣”声,瞬间目光凝聚,双眼变的有神,见女子来到自己身边,忍不住欢喜的道:

“你你……你来了”!

他似乎有千言万语,但一见他却话到嘴边说不出。

她看见他的囧样,忍不住偷笑,但又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急忙从怀中取出一物道:

“给”!

说完,女子快速离去,只留下男子一人手机拿着一烧饼发呆,随后又狼吞虎咽吃着烧饼,边吃边道:

“这烧饼真热乎”

突然,他停止了狼吞虎咽,寂静不动,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原来,此男子正是朱元璋,此女子便为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郭子兴的养女,马氏。

朱元璋受到郭子兴猜忌,将其关押在牢房之中,由于当时本身就闹饥荒,朱元璋也受此牵连常常挨饿,马氏见此,便常常偷偷将烧饼藏在怀中,送给朱元璋,由于烧饼是热的,马氏常常烫伤肚皮,但是她却没有丝毫怨言。

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

这便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结发夫妻之情。

朱标身为马皇后所生之长子,也就是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朱元璋自然是爱屋及乌,对朱标喜爱至极。

朱元璋出生农家,在他的眼里,马皇后与朱标以及自己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时刻录品历史

朱元璋宠爱朱标的原因很简单,

一是朱标为嫡长子,是与自己患难见真情的妻子所生之长子;二是朱标确实是一个贤德孝顺的好孩子;三是朱标在朝廷之中也有绝对的声望,是文武大臣们工人的接班人,他能抗的起大明江山。

朱元璋自朱标出生起,便将朱标当做接班人来培养,且没有第二人选,朱标也确实不负众望。

喜欢时刻录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5

朱元璋对自己的每个儿子都很喜欢,只是对于朱标,则是特别喜欢,而且朱元璋特别重视朱标,从朱标出生那天起,他就成为了朱元璋眼中未来的的接班人。

帝国未来的接班人:朱标

到此山者,何患无嗣。

朱元璋在率军攻打南京时,朱标降生,于是还在打仗的朱元璋兴高采烈的跑到山上题字“到此山者,何患无嗣,”朱元璋对这个大儿子的喜爱可见一斑。

在成为吴王后,朱元璋立朱标为王世子;称帝之后,又接着立朱标为太子。而且朱元璋给朱标配置了超一流的东宫人员。

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徐达兼任太子少傅,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冯胜兼任右詹事,杨宪兼任詹事丞,耿炳文兼任右率府副使,邓愈、汤和兼任谕德,刘基(刘伯温)兼任赞善大夫。

在这里我只是列出了一部分,都是大明的开国元勋,非公即候。文臣中有“李善长、刘伯温,”两大顶级谋臣;武将有“徐达、汤和、常遇春”三位淮西大将。这个配置不可谓不豪华,朱元璋将大明江山最精锐的力量几乎全部都放在了东宫。

朱元璋在壮年时期就命朱标参政监国,从未担心过朱标会有谋逆之心。

为何朱元璋如此喜爱朱标?

  1. 小农思想。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所以很在意父子亲情,而朱标是长子,又是马皇后嫡出。马皇后无疑是朱元璋最心爱的人,所以爱屋及乌,对于朱标就更加疼爱了。
  2. 未来的储君。朱元璋一直将朱标当做接班人来培养,所以才会如此喜爱朱标。
  3. 朱标仁孝,且优秀。不同于朱元璋的是,朱标是一个仁慈宽容的人。兄友弟恭用在朱标的身上是很合适的,正因为朱元璋暴戾,又更加凸显了朱标的仁慈。所以文武百官也很拥戴朱标。而朱元璋也从未担心过儿子会夺权,反而觉得其太过软弱。

6

首先是因为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要知道在古代的封建王朝当中,皇帝对于长子向来都是偏爱的,毕竟长子可是未来皇位的接班人,而且不仅朱元璋这么干过,就连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对长子李建成也是非常偏爱的,所以说这可以算是古代皇帝的一个通病。

其次是因为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更加深了朱元璋对朱标的宠爱,不为别的,因为马皇后是朱元璋最疼爱的妃子,而且在马皇后死的时候,朱元璋还做出了那种几天不吃不喝的壮举,可以说整个人都癫狂了,就连朱标去劝也劝不动,由此可见朱元璋对马皇后的喜爱程度,所以爱屋及乌朱元璋也会同样的喜欢朱标。

此外就是朱标的个人能力相对于朱元璋其他的几个儿子来说是非常强的,而且要知道朱标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监国了,可以说对朝政内外的大小事务处理得非常的好,深得朱元璋的欢心,甚至在那个时候朱元璋都已经准备提前打算退位,把这个皇帝让给朱标。

但是天妒英才,朱标的身体是非常差的,然后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之下,也治不好朱标所患的病,所以年纪轻轻的便英年早逝了,并且朱标死后朱元璋是十分痛苦的,他环顾了剩下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人入自己的法眼,于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但是上天是会捉弄人的,朱允炆最后又败在了自己的叔叔朱棣的手中。

7

朱元璋是个出身低微的皇帝,这样的出身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汉高祖刘邦虽然出身低微,却还是做过亭长的。朱元璋则是个十足的穷苦人家的孩子,他的父亲名叫朱五四,他本人名叫朱重八,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出身的寒微低贱。

朱元璋从小就给地主放牛,生活过得是极其艰难。有一次他出主意把地主的牛宰杀之后煮食了,被地主一顿毒打,这是他早年的一次冒险。后来家里人在饥荒中都饿死了,朱元璋没办法出家,后来流浪,又回寺庙,最后走投无路参加了起义军。在起义军中逐渐崭露头角,早年的伙伴徐达和周兴也都来投靠他,他的实力日渐增强。

朱元璋在这样的动荡时代动荡生活中,逐渐上升为生活的主宰,逐渐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这时又传来了长子出生的好消息,朱元璋此时领导的起义军发展势头很好,得到这样的喜讯更是令他高兴。

当时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今南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于是在一座山上刻下了一句话“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朱元璋的确很高兴。有一种说法,认为朱标是李淑妃所生,根据有关考证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只能是马皇后所生。这个马皇后和朱元璋是在起义军中结合的,感情很好,这一年是1355年。

五年后,朱元璋就开始请人对朱标进行系统的教育,这使得朱元璋实力更加壮大,对未来也是充满了期待。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改变了命运,想到他自己死去的亲人,他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为了使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朱元璋觉得只有好好教育后代才行,所以他对这个嫡长子寄予厚望。

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同时立朱标为世子,可见他对朱标的宠爱。为了锻炼这个嫡长子,朱元璋令他回乡祭祖,目的是让他经历鞍马劳顿,体察百姓的艰辛,珍惜朱元璋开创的基业。

1368年41岁的朱元璋称帝,立朱标为太子,他还选派博学硕儒担任太子的老师,在用儒家经典教育朱标的同时,还对他进行各种实用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朱元璋还通过制度建设,确立太子监国的制度,等自己外出征战时,太子可以直接管理朝政。

朱元璋除了指派专人教育太子,自己也经常和太子吃饭聊天,讨论前代政治得失。朱元璋对这个接班人是非常重视,精心培养的。为什么?还是那句话——老朱家的江山来之不易,要有可靠的人接管。而且受尽屈辱和生活之苦的朱元璋,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再受苦。

尽管不遗余力的培养朱标,朱标自己的表现也很出色,箜篌人次,勤劳刻苦,没有纨绔子弟的浮浪习气,既有深厚的儒家思想的理论根基,又有很深刻的政治见解,在治国理政方面也很有心得。

但是很不幸,1391年朱标奉命前往陕西,调查多次犯错的秦王。回京后,他献上陕西地图,并为秦王说情,秦王才得以返回封地陕西。不久患病,次年病死。朱元璋极为悲痛,将他祔葬在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

8

朱标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名也最贤能的太子之一。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之骄子,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养尊处优而变得骄奢淫逸或自大狂妄,相反的,朱标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最佳皇位继承人。

朱标是朱元璋最宠爱、最器重的儿子,也是朱元璋心中唯一的太子人选。但是,这父子俩的性格特点和处事作风却截然不同。朱元璋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人,优点就是雄才大略、杀伐决断,缺点则是手段狠辣、残暴弑杀。当然,作为帝王,这些缺点也可以算是优点。而太子朱标则与老爹相反,他生性善良,事事以“仁”字当先。

古语有云: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家的兄弟之间情深意切的少,相互斗争的多。特别是朱标,他作为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必然遭到众多兄弟的嫉妒和算计,无数人惦记着他的太子之位,以至于想要置他于死地。对于这些,聪慧的朱标自然心知肚明,但他却顾念手足之情,每当朱元璋决意处置犯错的皇子时,朱标总是站出来求情,甚至设法帮兄弟们掩盖罪行。

更难得的是,朱标虽然仁善,但并不软弱,在他温文尔雅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一颗刚正不阿、敢作敢为的心。朱元璋的一辈子,敢公然与他唱反调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马皇后,另一个就是朱标。但恰恰也正是这母子俩,成了朱元璋的毕生挚爱。

与马皇后一样,朱标也总是喜欢在朱元璋要大开杀戒时直言劝谏,试图阻止,朱标因此经常被朱元璋呵斥甚至打骂,但他从未因为畏惧而退缩过。朱元璋一手酿造了历史上著名的“洪武四大案”,共计杀人超过10万。朱标崇拜父亲、尊敬父亲,但他对朱元璋的这种治国方式却不敢苟同,他一次又一次站出来为那些被判了死刑的人求情,还直言道:“陛下诛夷过滥,恐伤天和。”这在古代是一句很严重的话,但朱元璋听完却不动声色。次日,朱元璋把一根布满刺的木棍扔在地上,让朱标捡起来。朱标看着又尖又硬的刺本能地迟疑起来,此时,朱元璋说出了那段著名的话:“汝弗能执欤?使我运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刑余也,除之以安汝,福莫大焉。”

朱元璋的意思就是,我知道你天性仁善不忍杀戮,而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替你拔去木棍上的刺,杀掉这些坏人,再把国家交给你不好吗?

作为一个父亲,朱元璋的初衷还是很感人的,他了解自己的儿子,并愿意为儿子的顺利继位不惜自己去当那个恶人。但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朱标听完父亲的话,非但没有感激涕零,跪地磕头,反而说出了一句更经典的话,他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朱标的这句话意思非常明显,他认为如果君主贤明,则臣民自然会贤明,如果君主自己不贤明,又怎么能要求臣民贤明呢?朱标这是在指责朱元璋刚愎自用,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臣子身上,一味说他们是坏人、该死,却不反省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朱标的气度与见识。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何独爱朱标?这段史上最经典父子对话给出答案——朱元璋独爱朱标,并非只因为他是嫡长子,更是因为他确实有明君潜质。

朱元璋听到朱标此番言论后当即大发雷霆,还顺手拿起身边的座椅向朱标砸了过去,朱标虽然躲开了并未受伤,却也因为这场矛盾与惊吓大病了一场。

按照历朝历代皇帝皇子间的故事套路,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也就离朱标被废不远了。但历史真相却并非如此,朱元璋气消后仍然一如既往器重、喜爱朱标,他与朱标只是政见不同,但在朱元璋心中,朱标始终是他最爱的儿子,大明王朝唯一的继承人。当然,因为朱标真的值得。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太子朱标不幸病逝,年仅37岁。朱标死后,朱元璋悲痛欲绝,险些晕厥。按理说,朱标死了,朱元璋自然是要从其他儿子中挑选新太子的,但朱元璋却并未如此,他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越过二十几个儿子,直接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作为下一任的皇位继承人。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无论是当时还是如今,很多人都认为如果朱标没有早亡,他必定会是一个贤能的皇帝,大明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将被彻底改写。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我们也只能文字来感怀大明王朝的懿文太子。

欢迎你在评论区发表不同的意见

9

“......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贾谊.《治安策》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史记》中太史公他和屈原合并做传,可见贾谊在文化界的地位颇高了。

(贾谊画像)

言归正传,贾谊在《治安策》中的这番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选择太子对于一个王朝的重要性,朱元璋虽然是个流民出身,但是他在壮大自己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对于继承人的选择,自然也有他自己一番独到的见解。

(朱元璋和马皇后电视剧剧照)

太子朱标,是朱元璋和大脚马皇后的嫡长子,是“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的建文帝的父亲,在他五岁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吴王的身份时便将他立为“世子”,并请当世大儒宋濂来进行教习儒学,朱元璋在洪武元年的时候立朱标为皇太子,正式将他立为储君,太子朱标自幼随大儒宋濂学习儒家经史子集,人性宽仁,深得民心,且众兄弟皆服,本应有机会成为“一代圣君”的,只可惜他于洪武二十五年自陕西视察回京后,因风寒去世了。

?????

回到题目,朱元璋为什么最喜欢朱标?

一、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第一个儿子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一生之中最爱马皇后,这并非是马皇后有什么特殊的手段,而是朱元璋和马皇后二人感情深厚,朱元璋在早年起家的时候,马皇后为他出了大力,虽然朱元璋后来又娶了很多妃子,但是对于一个皇帝而言,这不算什么。

(马皇后画像)

在朱元璋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是马皇后不离不弃,相濡以沫,而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第一个儿子,朱元璋爱屋及乌喜欢朱标就应该理所应当。

二、朱元璋个人经历使然,创业容易守业难,储君必须要选一个老实人

(太子朱标画像)

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早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做过流民,当过和尚,最后参加了义军,又经历了无数次刀光剑影,看遍人世间的尔虞我诈,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开创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深知,打天下那一套手段是不适合治天下的,百姓疾苦,饱受兵灾之祸,局势稳定后就需要一位宽仁的皇帝来治理天下,纵观自己的儿子们,只有朱标最为宽仁,也最为适合继承大统。

三、朱标其人其事

朱标自幼随宋濂学习,饱读圣贤书,所以朱标这个人非常懂礼仪名大体,加上朱标天性就仁慈,所以对于朱元璋滥杀的行为也颇有微词。

在一次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候,朱标曾经与其分庭抗礼,朱标对朱元璋说:“ 臣闻立国之道,仁厚为重,法是辅助,不应采用重刑。”朱元璋很生气,反过来骂道:“你个兔崽子还管起老子的事来了。”

当朱标的老师宋濂的孙子卷入“胡惟庸案”后,朱元璋要斩了宋濂,这时的太子朱标就跪在朱元璋面前不起身,为老师乞求免死,朱元璋生气的对朱标说:“你要想救他,等你当了皇帝再说。”朱标一看这事没戏了,深感亏欠老师,觉得又羞又愧,便投河自尽了,幸亏被太监及时搭救,才捡回一条命。朱元璋一看太子这样闹,其实宋濂本也没错,是他的孙子勾结乱党,便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改为流放了。

总结:

皇太子是国之重器,是未来的皇帝,太子能否成为栋梁之才,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的,所以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比如后世的康熙也是如此,不过康熙的太子也没有成为皇帝。

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可以说是倾其所有,满怀心血,可惜朱标死的太早了,没有将学到的本事运用到治国当中,朱标的一生虽然在朱元璋的阴影下活的很压抑,虽然他没办过什么大事,但是他办了不好的好事,朱标救了很多无辜的人,他这样做也是为父亲朱元璋减轻了杀虐的罪过。

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封建社会帝王家的“嫡长子继承制”,而直接原因就是朱标是他和爱妻马皇后的第一个孩子,而且还是个老实人。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最后把烂摊子交给了孙子朱允炆,结果还遇上了朱棣,朱标这一脉就彻底地完了,为朱元璋悲哀,也为马皇后悲哀......


本回答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

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马皇后到底生了几个孩子。

答案是 五男两女。: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㭎,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二女宁国公主,四女安庆公主。

说来也奇怪,朱标的同胞兄弟都是天生反骨。

首先这个朱樉,虽然身为宗人令,但在藩国经常出乱子,被朱元璋气的直接调回身边看管,还好有大哥朱标的调解才让老父亲不再生气。当然朱樉打仗本事还是不错的,后来将功赎罪命帅平羌将军宁正征叛番于洮州,洪武帝非常高兴,不过也没有多久就死了。

另外一个晋恭王朱㭎。然性骄,在国多不法。或告㭎有异谋。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有一个大哥真的好。这位也在洪武三十一年去世。

燕王朱棣,不用说,老爸爸一死,就起兵造反。最后成就了永乐盛世。

最后一个周定王朱橚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朱橚因为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太祖不久改变决定,留朱橚在首都,由世子朱有炖理藩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二月获准返回封地。。朱允炆为皇太孙时,就已感到“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以及他们“拥重兵,多不法”的威胁,因此他一即位,就开始削藩。第一个就是对付了朱橚。

从上面可知。马皇后的几个孩子虽然都有反骨,但是大哥还在的时候,有大哥罩着自然安安稳稳。一旦大哥去世了,争夺皇位的心就出来了。这说明什么?在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第二代,心中都是有宏图大志,只可惜,生在帝王之家,皇帝只有一个人可以坐。

朱元璋选择朱标也是就是为了稳定这些兄弟,可惜朱标命不好,死的早。所以后来的靖难之役不可避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