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弻是元末时期的义士,后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在统一的过程中,王弻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用自己的双刀劈开了朱元璋建立大明的路,也为自己赢得了响亮的名声,刀法精湛的他被称为‘’双刀王‘’,朱元璋的八大猛将他排第四位,朱元璋建立大明后,王弻被封为定远侯。



王弻一生参加无数次战斗,竟然没有一次败绩,不得不让人惊叹,打张士诚,打陈友谅,北征蒙古,西平西番,真可谓南征北战。



公元1355年,王弻率兵攻打婺源,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王弻亲手斩杀了元朝守将铁木儿不花,顺利收复了婺源,随后有攻取了兰溪、金华、诸暨、吉安等地,王弻被授衔元帅。王弻的双刀也驰名天下。



公元1363年,朱元璋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这场对决事关存亡,当时的朱元璋没有足够的把握战胜陈友谅,毕竟陈友谅的势力很强,在刘伯温的谋划下,朱元璋似乎看到了曙光。这时王弻在泾江口设下埋伏,偷袭陈友谅的船队,让陈友谅首尾不能相顾,陈友谅最终大败,王弻和大军一起攻克武昌,后率军拿下庐州。



公元1366年,王弻配合常遇春打败了张士诚,使得朱元璋彻底统一了南方,南方统一了朱元璋就开始了北伐。在中国历史上,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统一都是由北向南,唯独朱元璋是由南向北。在北伐的过程中,王弻的双刀又立下了许多战功。



公元1388年,王弼作为蓝玉的副手北上征战蒙古,他们率领军队深入到了外蒙古和俄罗斯境地,为了找到元朝后主脱古思帖儿,他们在雪原上艰难的跋涉,可连个人影都没有,蓝玉有些泄气了,想班师回朝,王弻劝蓝玉坚持一下。不久后探到消息,发现元人的踪迹,王弼率部连夜驰袭,斩杀元太尉蛮子,俘获元主次子地保奴和宫妃皇室成员3千多人,士兵好几万,马匹、金银财宝数不胜数,只可惜让元主和太子天保奴给逃了。



王弼因此战功劳很大,太祖朱元璋把他比作卫青和李靖,并赐铁劵丹书,保他不死,王弻此时已经踏上了自己的人生高峰,据说铁劵丹书可以免死,可这些东西并没有拯救王弻的性命。



公元1393年,王弻被朱元璋赐死,对于王弻的死,很多人说与蓝玉有关,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不真实的说法。当时的朱元璋已经对开国功臣痛下杀手,很多功臣的死朱元璋都懒得找理由。

最佳贡献者
2

明朝开国名将,双刀王王弼,可以说一下他的事迹吗?

王弼是元末明初著名将领,因擅长使用大刀,人送外号“双刀王”。他在明初曾立下赫赫战功,平定了北平,巩固了国防,为明朝基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双刀王”扑奔朱元璋。

自古良禽择木而栖,王弼就是这样的人。王弼是元末重要将领更是明朝开国功臣,享世袭指挥使。他因为擅使兵器大刀,后被人称为“双刀王”。

王弼跟朱元璋是乡党,王弼也深知朱元璋的宏图伟略,非常赏识朱元璋,而朱元璋也知道王弼是有雄才大略且尚武之人,二人可谓惺惺相惜。最终,王弼干脆率领一帮人投靠了朱元璋。

二、王弼立下赫赫战功。

开国伊始,王弼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先是打败张士诚,攻破池州,随后又夺取兰溪、金华、诸暨等地。在与陈友谅的水上大战中,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以胜利告终。紧接着,王弼跟随朱元璋又平定了武昌,又率军攻克了庐州,大破襄阳、安陆、安丰,这些莫大战功让朱元璋甚是欢喜。当然王弼的仕途也一路高歌猛进。

可以说朱元璋如果没有王弼鼎力相助的话,那么明朝建国伊始不会这么快的发展迅速,没有王弼攻打张士诚的话,也很难快速突破军事阻碍。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朱元璋不得不感谢王弼助力自己登上皇帝宝座。

三、迷一样的结局让人唏嘘。

在内忧基本平定之后,主要面对的就是北方蒙古的势力。自古臣子为主子分担忧愁是分内之事,更何况朱元璋如此赏识王弼呢。王弼看在眼里,也落实在行动上。王弼随明朝大将蓝玉一起北上,远征蒙古势力。经过二人的合力剿杀,最终将蒙古势力驱出出境,再一次安定了国防,也为明朝经济发展,争取了最佳的外部环境。

但是后来蓝玉案爆发,朱元璋灭了蓝玉三族,王弼恐蓝玉案会危及自己,遂联合冯胜、傅友德等老臣,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兵谋反。然而密谋之事被锦衣卫听到,后来传到朱元璋耳朵里,王弼就这么被朱元璋赐死了。

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古代君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往往容不得任何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他们不会顾忌旧情、念及旧恩。王弼的死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所以有时候想“伴君如伴虎”这句古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朱元璋:靖难安民,肇锡龙与之佐,酬勋颁爵,封扬府拜之休咨尔。昭信校尉王弼,自仗策渡江,身膺副帅,英武冠群伦。廓清湖湘闽浙,忠义本无性,削平幽豫燕秦,滇南奏捷,先开龙尾之关,汉江宣威,扫尽鱼儿之海。明思带砺河山,恪守金汤之固,于戏世写忠贞饮承之命。
刘三吾:况弼之生,实当元政不纲、羣雄蠭起之年,窃自惟念弼之蠢愚,语智不足以有谋,语勇不能以陷阵,属当天心厌乱,人心思治,是故兵行所至,如凉颷之振槁叶,不遗余力,破竹之迎霜刃,无所指手。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谢谢关注、欢迎点评。)

3

感谢题主的邀请,我也来谈谈这位明朝开国名将,双刀王王弼。

讲真,此前我也不知道王弼是何许人也。是他“双刀王”的外号吸引了我,因为我知道在正史当中很少有像评书、小说演义那样用武器给名将作名号的。于是我查阅了一下史料,王弼的事迹主要记载在《明史.王弼传》和《明史.蓝玉传》中。

百科给王弼的定位是“明朝开国功臣,重要将领”,那么他在功臣中排位如何,又重要到什么程度呢?我查阅了一下《明初功臣表》,明初曾封公爵25位,侯爵75位。王弼的爵位是定远侯,和人家公爵是没法比的。在侯爵当中,有25位是在洪武三年封赏的,当时王弼的官职是大都督府佥事,官品从二品,并没有被授予爵位。直到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他才因功封侯。由此我们推算下,王弼在明初功臣中位次应在50名左右,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不太了解他的原因之一。

据《明史.王弼传》记载,王弼祖籍安徽定远,后搬到安徽凤阳,和朱元璋论起来也算同乡。王弼武艺高强,善使双刀,人送外号“双刀王”。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王弼也拉了一帮同乡自保。第二年,听说同乡朱元璋的大名,就拉着队伍投奔他。朱元璋知道他武艺高强,就让他负责警卫部队。

王弼是一员猛将,在明开国前与元朝、陈友琼、张士诚作战中骁勇善战,屡立战功。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九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万精兵,集中主力消灭张士诚。到了年底,张士诚只剩下平江(苏州)一座孤城,呈南西北三面被围之势。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七月,平江(苏州)快弹尽粮绝了。张士诚便率绰号"十条龙"的上万亲军冒险突围。

张士诚突围的地方,正好是常遇春防守区域。常遇春分兵北濠截断了他的后卫部队,而另派兵与张士诚战斗。张士诚的亲军殊死搏斗,一时间竟没把他们击退。常遇春看到僵持的局面,就拊着王弼的手臂说:“军中都传传你是猛将,你能为我把敌人击退吗?”王弼说了句“行”,就策马挥舞双刀杀入敌军队伍中,敌人纷纷退却。常遇春率兵乘胜前进,吴兵大败,人马多溺死在沙盆潭。张士诚的战马也落水,几乎无救,仓惶逃入城中,从此不敢再出战。

洪武十一年,他又跟随征西将军沐英征伐西番。俘虏西番十八族头领阿昌失纳,平定朵甘纳儿七站,拓地数千里,俘获男女二万、各种牲畜二十余万。王弼因功封为定远侯,食禄二千石。

洪武十五年,王弼随傅友德征讨云南,后因平定大理有功,增加俸禄五百石,给予世券,世袭定远侯。

洪武二十年,跟随冯胜北伐,降服了纳哈出。这纳哈出是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纳哈出投降大明后,朱元璋亲封纳哈出为海西侯,不过后来纳哈出也因为“蓝玉案”伏诛。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王弼以副将军之职跟随蓝玉北伐,军队到达庆州后,探知北元后主在捕鱼儿海(贝加尔湖),蓝玉率军抄近路赶到百眼井,白雪茫茫,看不见元军踪迹。蓝玉打算回师,王弼向蓝玉建议道:“我们率十多万人,深入漠北,毫无所获,就这样班师回朝的话,我们怎么去向皇上交待呢?”蓝玉听从王弼建议,继续行军,到达捕鱼儿海后,果然发现了元军营地。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突袭元军,斩杀了元太尉蛮子等,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缴获了元军的所有粮食、装备。八月凯旋回京。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朱元璋将王弼、冯胜、傅友德三人一同召回北京。同月,蓝玉案事发,朱元璋下令诛杀蓝玉三族,王弼知道后前去拜访傅友德,说:“皇上如今年事已高,又严于诛杀,我们这帮人所剩无几,应当联合起来寻找出路。” 为锦衣卫探知,告发给朱元璋。

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王弼被朱元璋赐死,削除爵位。

王弼戎马一生,明朝开国后还南征北战,为老朱家卖命,战功赫赫,最后也没逃脱兔死狗烹的命运。好在没有祸及家人,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4

明朝的开国功臣双刀王王弼,安徽凤阳人,和朱元璋是同乡,双刀王王弼自投奔朱元璋后,战功赫赫,因其作战勇猛,擅使双刀,少有败绩,人称双刀王。王弼有高超的军事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抓握战机,又勇猛无敌,在湖州打败张士诚部队夺取石埭县,杀死元将铁木儿不花,占领婺源,又乘胜攻占了兰溪丶吉安丶诸暨丶金华等地。在决定朱元璋生死存亡的鄱阳湖战役中,泾江口设伏,袭击陈友谅的战船,令其腹背受敌,陈友谅几十万大军溃于一旦。后率军克武昌丶庐州淮东等地,声势大震。在剿灭张士诚的平江之战中,舍死忘生,立下大功。

明朝建立后,随沐英丶蓝玉等名将西征西番,降服西番十八族和朵甘各部,深得太祖赞许,女儿嫁与楚王,封定远侯。

后随傅友德丶沐英进军云南,与沐英合击段世于龙尾关,活捉段世,平定云南,太祖赐免死牌。

北伐北元中,先后随冯胜丶蓝玉出战,蓝玉北伐时,身为副将率军抵达外蒙丶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附近,到达不毛、苦寒之地,力劝蓝玉,搜寻元廷下落,斩获北元太尉等北元宗室成员,缴获了元军的粮食和生活、战略武资,解除了明朝的战略威胁,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双刀王王弼一生战功无数,鲜有败绩,蓝玉案事发后,因恐受诛连,被称有谋反之意,被太祖赐死。

5

人称‘双刀王’的王弼,安徽凤阳人,被封为定远侯。开国名将,顾名思义,一生的重要事迹在于军事上。其主要战绩在战张士诚西讨西番南征云南北定北元的军事行动中得到体现。

战张士诚,先是湖州击败张士诚的军队打下石埭县婺源州守将铁木儿不花,后在鄱阳湖水战中阻击陈友谅于经江口,攻陷武昌,随后攻下庐州、安丰、襄阳、安陆、淮东等地。招降朱暹占领湖州,后奉命在盘门参与围困张士诚,与常遇春激战张士诚,在平江战役立下大功。

西讨西番,洪武九年,与丁玉、汤和、傅友德、蓝玉等延安守边;十一年任沐英副将和蓝玉率骑兵征讨西番,降服朵甘各部和西番十八族(又称洮州十八族)。因功升右副总兵、宣力武臣,女儿嫁楚王朱桢,因功再封为定远侯

南征云南,和曹震、金朝兴进临安诸路,元守将阎乃马歹、刘车车不花投降随傅友德攻云南,率军与沐英夹击段世于龙尾关活捉段世后定鹤庆、丽江各郡。因功增加俸禄,给世劵、世袭定远侯

北定北元,任左参将随冯胜北伐,金山一役后降服纳哈出;任副将军随蓝玉出征北元,深入漠北之地,到达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发现元军,突袭之下,元后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出

蓝玉案’的牵连,拜会傅友德道:皇上如今年事已高,又严于诛杀,我们这辈人所剩无几,应当联合起来寻找出路。但被无处不在的锦衣卫告发,朱元璋赐死,削之爵位

6

王弼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因为双手各持一把短刀而纵横战场,得了一个“双刀王”的称号,就连朱元璋手下的第一悍将常遇春都称赞:此人乃是一员猛将。



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之后,被郭子兴派去征讨安徽定远,听说当地有一个名叫王弼的壮汉非常勇猛,召集村民一起保护村寨;两人见面之后,王弼看出朱元璋器宇不凡,便主动归顺了他,朱元璋也知晓王弼的才能,就让他做了自己的宿卫亲将。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王弼一生参战两百多次,屡立战功、从无败绩,他曾在平江战役中痛击张士诚,立下大功;朱元璋称帝后,封王弼为定远侯,然而他的功劳虽大,却因为和蓝玉的关系密切,最终在“蓝玉案”发生后也受到牵连。



朱元璋灭了蓝玉三族,急召冯胜、傅友德和王弼三位老将回京,他们都知道皇帝年事已高、杀心很重,此次回去是必死无疑了,但是王弼并没有打算造反,还写信告诉儿子,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造反。

随后朱元璋召见王弼,他说道:“陛下所忌惮的不过是我等的领兵才能,我死不足惜,只求放过我的儿子们,他们还可以继续为大明朝效力”,朱元璋听到王弼提出的这个要求,突然觉得他是一个明白人,大笑着说道:“正合吾意!”



王弼死后,朱元璋并没有诛杀他的家人,还为他立碑,封他的儿子为安远侯,后世子孙也都受到朝廷的重用,成为明朝的世将之家。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