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奉行儒教思想,皇位传承,通常是嫡长子继位,除非嫡长子出现意外,例如犯法丶早逝,皇位才会传给其他皇子。

在古代皇位传承中,兄亡弟继的事情也出现过,通常是两种情形。

一是君王无子,又不想过继儿子,因此传位于弟或侄儿。

二是国事不稳,天下未平。君王有子,要么太小丶要么太傻,于是君王出于大局的需要,传位于弟或侄儿。俗话说“多事之秋,国赖长君”。

从宋太祖的情况来看:

1,宋太祖驾崩之时,虽北有北汉,南有南唐丶吴越,但是已不足虑了。再加上辽国无意南侵。因此宋朝情况基本稳定,不存在多大危险。

2,宋太祖的嫡长子,也已成年,颇具一定的才能,完全能承担储君之责。

综上所述,宋太祖传位于弟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

因此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同宿一夜后,离奇死亡。然后由其弟宋太宗赵匡义继承大统,是不合常理的。

有鉴于,在宋太宗继位的过程中,其25岁的寡嫂,有出面阻拦的举措,因此宋太宗,对其态度不会太友善,将其冷处理,已算是宅心仁厚了。这位娘娘,最终活到了44岁,在当时也不算太短寿了,因此也不可能是宋太宗害死的。只是她死后,宋太宗在礼遇丶仪轨方面做得不太好而已。

关于宋太宗继位,野史中有“烛光斧影”一说。

根据宋太宗后来的行为来判断,例如他与南唐小周后的丑闻,以及他没善待降宋的吴越国主来看。宋太宗并不是个什么德行高尚的仁厚之君。

但是宋太宗没杀寡嫂,也没加害宋太祖后人。以他的心性,假如他是篡位者,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个人认为宋太宗是篡夺兄长帝位的可能性极小,也许是宋太祖有什么不便言明的苦衷,只好将帝位传之于弟。

最佳贡献者
2

谢谢邀请!

首先,我们可以说远一点,宋朝与明朝有一点是一样的,宋朝开国皇帝的子孙都没做皇帝(至少北宋如此),而明朝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孙子朱允炆儿子朱棣外,其余的皇帝则都是朱棣的子孙,总之,宋、明皇帝宝座的传承都没有按照开国之君的意思来办。

其次,但凡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先要看他的思想。赵光义是什么思想呢?说起来,他也没别的什么思想,无非是想自己做皇帝,不但自己做皇帝还要子孙做皇帝。这个是内心深处的想法,真可谓念兹在兹,一刻也不敢忘记。知道这些后,我们即使不读历史书籍,也能大致推断出他会怎么对待赵匡胤家族的人士了吧。

赵匡胤英雄一世,结束了五代乱局,开创了宋朝宏大的基业,功绩是不能否认的,他也玩了一次杯酒释兵权让武将统治中国的历史得以终结,但终究是败在没打好家庭牌上。

赵匡胤如何死的,历来是一桩悬案,其中一种说法,其实非常离谱,却成为了主流,即所谓的“烛光斧影”,出自北宋晚期的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由书名即可知这个记录有多么荒诞了!另外一种说法近似于争风吃醋说,出自南宋徐大焯的《烬馀录》,但真实性都存在很大疑问,至于正史,则都是回避赵匡胤具体的死法,这个也算符合正史一贯的套路,为尊者讳。所以,对于赵匡胤到底怎么死的,我们不适宜太纠结了,因为现在问题是,他死了,赵光义会如何对待嫂子?

按照司马光《涑水记闻》的说法,赵光义应该是痛恨这个赵匡胤的宋皇后的,因为这女人差点坏了他接皇帝的班的好事。原来,赵匡胤驾崩的时候,宋皇后第一个通知的人是秦王赵德芳,但好不凑巧,一个叫做王继恩的太监擅自做主,打乱了宋皇后的计划,原来这个太监认为既然赵匡胤都早已打算传位给赵光义了,那就必须尊重这个决定。孤儿寡母怎么斗得过如狼似虎的赵光义呢?结局自然是赵光义当皇帝了。在赵光义死后,这个太监胆儿也是一如既往的肥,阴谋废除太子,后来被贬至死。

赵光义的想法很简单,谁要拦我做皇帝,谁就是我的敌人,所以宋皇后的结局注定是好不了的。在赵匡胤时期,她自然是与之鸾凤和鸣,夫妻恩爱,也借势得以呼风唤雨,但一旦失去了赵匡胤这个最大的靠山,她的日子自然就一落千丈了,大家伙都知道赵光义痛恨她,只是表面上还不好加害而已,于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丫鬟小厮,对她都是冷落有加的,恨不得划清界限。

终于,宋皇后在995年去世,才44岁的年纪,但对于古代来说,也不算太短寿,而那时候赵光义还活着。先皇后死了,自然得有个谥号,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大臣们请求宋太宗赵光义为之服丧,哪想到遭到拒绝。赵光义似乎觉得还不解恨,还禁止朝臣给宋氏服丧。对于宋太宗的这一做法,翰林学士王禹偁私下曾对宾客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当赵光义得知后,竟将王禹偁贬到了滁州。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对于赵光义这个不通人情、不合礼法的做法,大臣们内心多有不服。

表面上看,一个皇帝怎么对待一个女人,是小事,尤其在古代,女人是附属品般的存在,但是即使是古代,女人也分等级,也看身份。我国汉朝开始,每个朝代都尤其强调以孝治国,而宋皇后是“母”是“后”,怎么能不受尊重呢?你赵光义即使心里痛恨,怎么能个面子功夫都不做呢?但这个问题,就不是我们能回答的了。



3

趣谈史间奇事,晓悟历朝真理!

如果按照剧情来看的话,赵匡胤和赵光义在一起饮酒,哥哥去世了,弟弟还活着,而且弟弟还有可能继承哥哥的一切,包括哥哥的媳妇。但实际上赵光义仅仅把自己的嫂子安排在了冷宫里面,并且最终凄惨而死。

事件回顾

这件事情的起因非常简单,无非就是赵匡胤作为北宋的皇帝突然之间想喝酒了,而且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自己的弟弟来了,两个人非常开心见了一面,痛饮了好几杯,双方之间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酒过三旬,茶过五杯,两个人越喝越尽兴,甚至达到了促膝长谈的境界,只不过这个时间节点已经是晚上了,皇帝需要休息,弟弟想要撤退,但是皇帝不愿意让弟弟走,两个人继续喝。

第2天皇宫当中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赵匡胤喝酒喝死了,而与赵匡胤一起喝酒的弟弟赵光义却没有事情。当时整个朝堂之上有三大股势力:第1股势力是赵匡胤和赵匡胤的母亲以及这个母亲所爱戴的赵匡胤的儿子。第2股势力则是赵光义以及赵光义的门派。第3股势力则是满朝文武大臣的杰出代表寇准。

好了,事情明了了,皇帝死亡了,接下来就应该让皇帝的儿子来上位,于是在太后的授意之下,赶紧把赵匡胤的儿子叫来,可是去传话的太监并没有叫来赵匡胤的儿子,反而带来了赵匡胤。

事情发展到此,太后已经明白,自己的这个大儿子死得不明不白,很有可能有猫腻,只不过好汉不吃眼前亏,既然自己的二儿子也非常想当皇帝,那索性就让他当好了,反正皇帝都是自家人,谁当不是当。

于是赵光义堂而皇之地坐在了皇位之上,并且当上皇帝之后的他非常开心,在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他告诉满朝文武大臣,自己一定会善待哥哥、哥哥的媳妇以及哥哥媳妇生的孩子,并且一生一世都会对他们好。

可是话还没说完,赵光义就已经把脸扭在一旁,将自己哥哥的媳妇关在了冷宫,不允许她四处瞎溜达。

没错,这就是事实

好了,与赵匡胤喝酒喝死相关的所有消息咱们暂且不谈,毕竟这是一个千古谜题,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平平凡凡的喝一次酒,竟然喝死了自家哥哥。

单纯的来说一说为什么赵光义不贪恋25岁的嫂嫂,难道赵光义真的是圣人吗?

并不是如此,首先要明确一点,在封建王朝的后宫当中,妃子是无数的,只要你当上皇帝想要女人,什么样的都有,每天可以变着花样的和她们玩手游戏。可是自家哥哥的嫂子绝对不可以,因为他们之间是真爱,一旦赵光义与自家哥哥的嫂子玩小游戏并且睡着的话,很有可能被捅上一刀。赵光义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量,与此同时,尽最大可能性减少自家哥哥的嫂子与其他宫女嫔妃的接触,这属于一个不稳定因素,随时可能会裂开的炸弹。既然如此,那还是小心谨慎一些为好。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4

感谢邀请!

首先从北宋初年“烛影斧声”事件说起,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太祖大病,招晋王(赵光义)进宫议事,殿中只有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有人遥见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当晚处于壮年的太祖暴毙驾崩,赵光义继位,并未把帝位传于其子。

对于这个时间历史上有两种:一、赵光义通过弑兄篡位;二、杜太后和太祖有“金匮之盟”,太祖只是给光义嘱托后事,并不存在篡逆之事。长久以来众说纷纭,这也是宋代的千年迷案。

题主说到的寡嫂就是太祖赵匡胤的第三个皇后宋氏(小宋后),她并未给太祖生有儿子,赵匡胤生前并未立太子,当时太祖有两个儿子和赵光义都有机会继承皇位,在太祖驾崩时,宋皇后当时是有宣赵德芳进宫的,但首先来的是晋王赵光义,并继承皇位,因此在赵光义的继位问题上宋皇后是有其他想法的。历史记载宋皇后看到情形不对,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付官家”,赵光义回复道“共保富贵,无忧也”。赵光义继位后,随对赵德芳优待,到六年后赵德芳的离奇死亡,也为后世留下话柄。而对于宋皇后,赵光义在继位次年就让其搬离东宫,搬入冷清的西宫,宋皇后在西宫凄凉生活了10年后病逝,太宗也未按皇后礼仪办理后事。可见赵光义对其寡嫂还是比较刻薄的,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在继位问题上,宋皇后还是希望让赵德芳继位,这必定让赵光义不满,但赵光义是以“金匮之盟”继位的,以及宋皇后家族显赫,又不可能对宋皇后采取极端手段,只能冷处理,一步步消灭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十年后宋皇后去世时,赵匡胤一脉直接竞争者已基本相继去世,已不能对皇位产生威胁,也就造成在宋皇后殡仪规格上赵光义的态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