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胤祉是不是一个关心政治的人,这一点都不重要。他被雍正囚禁致死,完全就是因为他触犯了雍正的忌讳。

爱新觉罗·胤祉,康熙帝第三子(序齿的第三个儿子)。由于他的文学和书法造诣在康熙众多儿子当中都是最高的,且平日里很少掺和夺嫡之事,因此他便给人一种不关心政治的印象。

但是其实,胤祉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他的政治智商也非常的高。

首先,胤祉知道自己是庶子,获得皇位的几率微乎其微,因而他平日里便跟太子胤礽的关系非常亲密。(早做准备)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祉觉得机会来了,便向康熙检举揭发了大阿哥胤褆魇咒太子胤礽,素有谋夺储位企图,把胤褆也打入了大牢。

老大、老二先后被废,身为老三的胤祉变成了事实上的老大,夺嫡几率大增。但此时的胤祉依然非常谨慎,不显山不露水,跟老四胤禛一样,只干事实,不掺和夺嫡。

一年后,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胤祉由于不掺和夺嫡,且平日里与胤礽关系和睦,因而博得了康熙老爷子的好感。在太子胤礽复位后,胤祉也被一起晋封为和硕诚亲王。

而因为争储而上窜下跳的老八胤禩,则被康熙打入了“冷宫”。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康熙明确不会再立太子。

不过,虽然康熙已经表示不会再立太子,但皇位终究是要有人来继承的。因而众皇子便希望以成绩打动老爷子,胤祉也是如此。当时他专心著书,由他所主持编修的《律历渊源》让康熙甚感欣慰。因而康熙在他最后的十年中,对胤祉都非常关照。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胤祉并不是一个单纯潜心治学的人,他所谓的潜心治学,有相当大的功利性,即投其所好,博得老爷子对他的青睐。

(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其实才是真正的老实人。他们一个不通汉学,一个身体有残疾,完全不掺和夺嫡)

那么,像胤祉这么暗中发力,他有没有继位的希望呢?坦白说,他是有希望的。

首先、他文武兼备。当时跟他竞争的对手只有老四和老十四,但雍正的骑射不如他,老十四的文学不如他;

其次、他是事实上的老大。在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被永久圈禁后,康熙已无嫡子,胤祉是事实上的长子;

所以说,胤祉其实有一定的夺嫡几率。

只不过,后来因为“孟光祖事件”,胤祉的形象被摸黑了。康熙为了保护他,同时也是为了敲打他,不要他参与夺嫡。胤祉才主动退出了夺嫡圈子。

孟光祖是胤祉府上的人,康熙末年也就是胤祉最受康熙青睐时,他曾打着胤祉的名号到地方各省如陕西、四川、江西、广西等地活动。收受贿赂。康熙得知此事后,派人将孟光祖捉拿后正法,但也只是将孟光祖处死了事,而没有再去追究孟光祖到底在下面都干了什么。不仅如此,康熙还特意对供职于蒙养斋馆的魏廷珍说,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起修书,若有此事,即当以身命保之”。

从康熙的处理来看,很显然,晚年的康熙并不希望政治斗争牵连太大,特别是牵扯到胤祉身上。

由于“孟光祖事件”没有进一步追查,所以胤祉到底有没有派人去下面争取地方大员的支持,尚难定论。

不过孟光祖作为胤祉府上的属人,在下面活动了好几年,胤祉说自己一点都不知道,恐怕也是说不过去的。

总体而言,胤祉虽然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要争夺储位的迹象,也许他心里也清楚康熙对自己的定位,因而便一直是以学者的形象出现。但是在康熙的最后十年中,胤祉始终受康熙的信任,有争储的希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雍正即位后,对于胤祉的真实为人,雍正心里也没底。于是,出于对他的戒备,雍正便以他与废太子允礽关系密切为借口,将他发配到了遵化的东陵为康熙守陵。并且,雍正还伺机剥夺了他儿子弘晟的世子爵位,贬为闲散宗室。

面对雍正的这一系列政治打击,要说允祉在私下里不发点牢骚,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有了下面的这两封密奏:

主子如此决断以来,未曾降旨,是以允祉并不知晓。今将杀允禩之过落于我身,我情愿承受,主子说我是允禩同党,我也接受。主子圣明,且有上苍为鉴,我若捞取声名,与外人胡言乱语,即让我如允禩一样承受苦难。臣允祉乃一奴才,忝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谕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无他言。伏乞主子阅讫批还。若无主子圣明奇恩,我岂能存活至今。——雍正四年允祉密奏

不得不说,允祉的文笔确实好,几段话就把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还用近乎于乞求的语气在试探雍正的态度。

后来雍正虽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是雍正在允祉密折的朱批回复却耐人寻味。

雍正说:圣祖在上,不是我故意怀疑你,而是三哥你原本就是个善于说谎骗人的人。被你骗怕了,我要是不怀疑你,都对不起自己的智商啊。你要是故意骗我,就是对不起皇阿玛!行了,行了,我信任你了,希望下次不要再有这样的“谣言”

皇考在天之灵,必有明鉴。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容忍一切异端,朕稔知此情,怀疑憎恶是实。朕若即称相信,实为欺骗上苍,尔若执意骗朕,即是悖逆于皇考。日月长久,试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仅多有尔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备。身为亲兄,宜倍加谨恪。——雍正朱批回复

其实从雍正所批的那句:“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中便可看出。允祉是不是潜心治学,不关心政治的人,根本就不重要。因为至少在雍正看来,允祉不是善茬子。或许允祉在历史上真的是一个潜心治学,无心于皇位,无心于名利的人,但问题是,雍正皇帝对他不信任

后来,允祉因为向朝廷官员勒索贿赂,以及对老十三之死缺少哀悼之情,被雍正抓到了弄死他的把柄,将他夺爵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最后,允祉在幽禁处病死。(病死的说法存在疑问)

同时,由于允祉是被幽禁致死的,所以他的十二个儿子都混的比较惨。继承爵位的大宗也只是不入八分辅国公,没有继承爵位的儿子则全部都是闲散宗室。基本上是康熙孙子当中混的最惨的一支宗室。



总的来说,胤祉被搞倒的原因,就在于他对自己的命运看不开。按照汉人的传统,皇位继承遵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就凭他比雍正年长,雍正就不可能放过他,因为他太碍眼了。而他呢?想远离政治,却总是时不时的露脸,太遭雍正嫉恨了。

另一方面,由于他文武双全,并非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当年老十四在西北打仗,后方协助康熙处理军务的就是他。(相当于是入过军机的皇子)。而且,他貌似还参与过夺嫡之争。雍正岂能单独放过他一人?

雍正之所以先不动他,主要是因为实在是太忙了。老八、老九、年羹尧、隆科多,这么多人要收拾,一时还顾不到他。等到好不容易把这些人都收拾了,曾静的谣言又冒出来了。等到雍正把《大义觉迷录》发行颁布天下后,再一扭头,原来老三还在啊?然后胤祉就悲剧了。

最佳贡献者
2

这里不得不纠正,题主一个问题老三胤祉是九子夺嫡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而且在夺嫡的后期,他也是十分有可能登上皇位的一位皇子,他没有不关心政事,只是他在雍正登基之后心灰意冷,才收敛了锋芒,但是心中也多有不服气。九子夺嫡的后期,尤其是在太子胤礽被废以后,三阿哥胤祉曾一度以储君自居,可以说完全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九子夺帝时期,三阿哥胤祉和太子胤礽关系十分要好,因此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喜爱。尤其是三阿哥胤祉身边聚集着一帮读书人,甚至有才华十分出众的清流李绂,这个人也是后来雍正时期,天下文人的领袖。

那么,在雍正登基以后,为什么收敛锋芒的老三胤祉还是被雍正罚去守陵,幽禁到死。其实老三因为周围聚集着一帮读书人,所以他身上一般都有着读书人的酸气。十三阿哥胤祥的母亲章佳氏出生低下,所以他对老十三一脉都一直不是很看重。老十三的母亲章佳氏去世百天的时候,熟读圣贤书,深谙礼法的老三,居然在这一天选择去剃头。老三的举动让康熙十分生气,也在这件事中得罪了老十三。老十三和老四的关系十分要好,可以说是老四雍正登上皇位重要的帮手,老三得罪老十三,自然也就间接的得罪了雍正,所以雍正一直对老三存有芥蒂。尤其是在夺嫡后期,太子被废以后,老三仗着自己和太子关系好就以储君自居,虽然这种行为是背地里的行为,但是老三的行为未免太过。

老三曾经就有过这样的行为,而且又和太子关系十分要好。所以雍正一登基以后,第一个处理的就是老三胤祉。因为胤祉不像八阿哥一样,在朝廷中有着庞大的势力八爷党。老三的人多数都是文人,充其量也就是暗地里写写书骂骂人,吓唬吓唬就可以了。所以雍正一登基,就把老三的胤祉改成了允祉,并把他罚去为康熙守陵,反而把把阿哥胤禩改为允祀升为和硕廉亲王。

老三完全激怒雍正的举动就是在十三爷去世的时候。雍正登基以后,对帮助过自己的老十三,加封了铁帽子王的称号,雍正登基以后把自己的兄弟们的“胤”字都改成了“允”,但是雍正在老十三死后把“允祥”改回了“胤祥”,是雍正兄弟里面唯一有如此待遇的一位。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雍正和老十三的情谊是多么深厚。但是在老十三死后,老三没有丝毫的表示,而且对于雍正把自己安排到守陵满腹牢骚。这些事情都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雍正一怒之下直接就把老三幽禁到了景山。老三也在幽禁中抑郁而终。

文/红雨

3

康熙晚年,在废黜太子胤礽后,觊觎大位的成年皇子们,纷纷卷入了夺嫡之争。唯有皇三子胤祉醉心学问,对政治根本不关心,因此深得康熙器重。可是雍正继位后,却把他囚禁致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胤祉剧照)

说起来,胤祉在众皇子中还真是一枝独秀,他自幼聪慧,天赋过人,年少时便能诗会赋,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此外,胤祉在骑射上,也是诸皇子中的佼佼者。他早年随康熙塞外出巡,曾和擅长骑射的康熙一较高低,结果两人难分仲伯。

因此,康熙对胤祉的文武能力都非常满意,早早就让他参与出巡和谒陵等事务,一方面让他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他的政务处理能力。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二次亲征噶尔丹,命19岁的胤祉统管镶红旗大营,参与平定噶尔丹战争。

比起以往的谒陵和出巡,作战才算是胤祉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参与国事。胤祉在作战时,不仅指挥有方,还处处为康熙分忧解难,颇让康熙感到慰藉。

凯旋回京后,康熙发现留在京师监国的太子胤礽党羽遍布,权势滔天。对他的皇权统治有极大的威胁。于是,康熙决定分封皇子,分拨佐领,让成年皇子分府自治,正式参与政务,以此来削弱胤礽的权力。

胤祉由于深得宠爱,再加上他素与胤礽关系要好,被破格封为多罗诚郡王。这可是仅仅比和硕低一级的二等爵位,除了皇长子胤禔由于武艺高强,和他一样被封为多罗直郡王外,其他参与作战的成年皇子,均被封为三等爵位多罗贝勒。

随后,在康熙的安排下,胤祉不仅参与宫廷事务,还被安排到翰林院负责一些律吕、算术等方面的书籍的编修。

(康熙剧照)

胤祉对康熙交托的政务,一丝不苟,完成得非常出色,随着康熙和太子胤礽的关系恶化,胤祉也 越来越得器重。

胤祉不光学业和工作能力让康熙满意,还相当讲孝心,对康熙早晚问安,嘘寒问暖,就在废黜太子的前不久,康熙第一次来到胤祉的府中,参与他举办的家宴。在这里,康熙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自此后,他每年都要去胤祉的府中参与家宴,到后来这个也就成了康熙的定例。

在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后,康熙把太子党们连根拔除。与胤礽交往甚密的胤祉,自然也受到了牵连。不过,康熙在经过亲自询问后,却并没有为难胤祉,反而还常对人说,胤祉虽和太子关系亲厚,但从没有怂恿太子作恶,所以不该加罪于他。

东宫被废,立刻就招来成年皇子们角逐太子之位的争斗。此时的皇子们不仅有权有势,而且身边都云集着一大批党羽,这种局面是康熙万万没想到的,康熙见到这种局面备感忧心,焦头烂额。

胤祉却和这些如狼似虎的成年皇子们不一样,他不结交党羽,更不热衷争夺皇储,反而一心一意完成康熙交托给他的编书任务,先后完成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两部大书。

不光如此,胤祉还很能为康熙分忧。

康熙因为众皇子争储,大伤脑筋,打算复立胤礽为太子。

胤祉在打探到胤禔与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阴谋魇镇胤礽,将此事向康熙告发,康熙遂以此为由,复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为了平息夺嫡之争,康熙对成年皇子分别进行了加封。胤祉再次被进封为诚亲王。

(胤礽剧照)

然而,重得太子之位的胤礽却继续勾结大臣,意欲逼宫,这迫使康熙不得不再次废黜他的太子之位。

像第一次废黜太子一样,这次胤礽的党羽再次遭到打压,不过,胤祉依然没有受到康熙责难,反而还得到5千两白银的赏赐。

随着成年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一心做学问,根本不关心政治的胤祉,反而得到康熙的青睐和器重,在康熙晚年父子之情更为深厚。

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在寰丘祭告天地时,破例让胤祉也向天地祭拜。除此外,又把胤祉的长子弘晟立为世子,其待遇和俸禄和贝勒相同。

当时,还发生了一起“孟光祖事件”。

孟光祖是胤祉府中的门客,他不经批准登记,也没有拿任何证明文件,便打着胤祉的名号,在各地结交地方要员,不仅以胤祉的名义和督抚大员互赠礼物,还对他们极尽拉拢之事。被拉拢的名单中,不乏年羹尧和佟国勷这样的军政重臣。

事发后,康熙为了保护胤祉,并没有深究,仅处死了孟祖光。除此外,他还召见了和胤祉在一处编书的魏廷珍,对他旁敲侧击地说,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处修书,若有此事,即当以身命保之。

康熙这样说,自然是若有人追问此事,要他为胤祉全心修书做个见证,以免胤祉牵扯进去。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在畅春园去世,隆科多宣读继位遗诏,皇四子胤禛得继大统,是为雍正。

(雍正剧照)

当时,第一个向雍正称臣磕头的,就是胤祉。

然而就算如此,胤祉还是没能逃脱雍正对他的清算。

原来,雍正继位这事,实在太出乎人的意料,就连他的生母德妃也大感意外。

有不少人认为,康熙晚年最受器重的皇子中,除了皇十四子外,就当属胤祉。因此,坊间流言四起,不少人甚至称胤祉很有可能是康熙属意的继承人。

这些流言自然传到了雍正耳中。为了巩固政权,雍正继位后,对曾参与争夺储位的手足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尽管胤祉没有参与争储的行为,但雍正依然对他多有提防。不仅不重用他,还把他打发去为康熙守陵,他的儿子弘晟也因被寻了个不是削去世子之位,降为闲散宗亲。

到雍正六年时,雍正又以“无人臣之礼”,把胤祉的爵位剥夺,幽禁在府中,而弘晟则受其牵连,被囚禁于宗人府。

尽管雍正八年,雍正恢复了胤祉的爵位,可是紧接着,雍正最为倚重的怡亲王去世,雍正又以胤祉毫无“伤悼之情,视同隔膜”为由,再次剥夺了他的爵位,并把他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仅一年有余,胤祉病死于幽禁之所,卒年56岁。

直到乾隆继位后,乾隆才给没有参与争储的胤祉平反,恢复了他诚亲王的爵号,并追封谥号“隐”,他的儿子弘晟才得以释放,不过不能继承爵位,一辈子无官无爵,真正成了闲散宗室。这样一来,胤祉这一支的后人,也就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

4

雍正皇帝在登基后对三阿哥胤祉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还是因为胤祉参与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

在“九子夺嫡”中,胤祉是非常坚定的太子胤礽的支持者。

康熙十三年(1674年),太子胤礽出生。然而就在胤礽出生后的两个小时,胤礽的生母,同时也是康熙结发妻子的赫舍里皇后去世。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将年幼的胤礽安排给自己当时非常宠爱的妃子,荣妃马佳氏抚养。而荣妃马佳氏,同时也是三阿哥胤祉的生母。

所以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两人非一母所生,但却是一母所养,两人的关系自然非常的密切,日后康熙在安排太子的一些列行动的时候,也会安排胤祉陪同前往,例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亲征噶尔丹期间病重,就是胤祉陪同着胤礽一起去看望康熙。

而在康熙“一废皇太子”后,正是因为胤祉的努力,让太子胤礽得以复立。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在这之后,以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反太子集团表现极为活跃,想将胤礽至于死地,以绝后患。

就是在这样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胤祉始终想着拉自己的这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一把,最终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大阿哥胤褆用“魇镇”诅咒太子的证据。不仅如此,胤祉还帮助胤礽积极做着自我反省,主动承认错误,还与胤礽一起,将所有的罪过全部归咎于“魇镇”之上。再加上此时的康熙对于皇子们争夺嫡位的行为非常不满,同时也不想就此放弃胤礽,最终再严惩大阿哥、八阿哥等人的同时,复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鉴于在“复立皇太子”的过程中,胤祉的突出表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祉被康熙册封为“和硕诚亲王”,成为最早被康熙册封为亲王爵位的康熙皇子之一。

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胤祉便不再过多的过问政治,而是全心全意的编书。

在此期间,三阿哥胤祉主持编修了《律历渊源》,以及旷世巨作《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胤祉看似不过问政治,但是他的行为确实非常耐人寻味。一方面,他同雍正一样,采取了“不争是争”的策略,雍正是深藏不漏,不争宠,只是埋头做事,进而赢得了康熙的好感,胤祉在胤礽二度被废后也是默不作声的专心著书,可以说于雍正的做法完全一致。而另一方面,胤祉在于众多饱学之士和读书人阶层交好的同时,还与雍正的其他政敌之间保持了非常和谐的关系,特别是十四阿哥胤禵,关系是非常的交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胤祉曾经与太子胤礽非常特殊而又紧密的关系,在康熙去世、雍正登基后,三阿哥胤祉马上遭到了雍正的疯狂打击,被雍正安排同十四阿哥胤祉一同去看守皇陵。

雍正将三阿哥胤祉圈禁致死,看似是与十三阿哥胤祥有关,但更多的还是康熙皇子之间的矛盾所致。

雍正八年(1730年),怡亲王胤祥去世,在胤祥的葬礼上胤祉迟迟未到,并且毫无忧伤的面色,进而被雍正夺去爵位,并将其全家圈禁在了景山,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在禁所去世。

而将胤祉进行弹劾,并且对胤祉进行议罪执行的,正是在雍正朝中后期开始,被雍正予以重用的胤禄、胤礼等康熙皇子。

胤禄、胤礼等人并没有参与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因而在雍正继位后,得到了雍正的器重与封赏,其权势、地位以及处境自然是远超他们的些哥哥们。

但是就在怡亲王胤祥去世前,雍正将胤祉重新晋封为亲王,这必然会引得胤禄、胤礼等人的警觉,于是发起对于胤祉的弹劾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雍正对于胤祥的感情是人尽皆知,不管是出于愤怒,还是有意而为之,以此为理由除掉曾经的竞争对手胤祉,也算是“名正言顺”。

就这样,胤祉第二次因为胤祥受到的惩罚。早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祉就因为在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去世百日内剃头,被康熙议罪降爵,而这一次,胤祉再一次在胤祥的葬礼上,因为不端的行为受到了雍正的处罚,进而落得一个圈禁致死的解决,不免让人感觉是造化弄人。

5

康熙的老三胤祉,也就是三阿哥,这人很简单。作为康熙的众多皇子中的一个,他的兄弟们都希望能够坐上皇位,因此在康熙末年,“九龙夺嫡”也就是发生了。


各皇子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为了这个皇位,兄弟之间你死我活、手足相残,可就唯独我们这位三阿哥对皇位不感兴趣,他虽然在文学才能和弓马骑射上都很优秀,但就他没心思参与到夺嫡的行列当中,他感兴趣的只有文学。

在复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后,康熙发现他的这三儿子能够团结废太子,而且不落进下石,为了在用另外一种方式补贴他,于是康熙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并让他干自己想干的事:主持编纂《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

不过就这么一个不对皇位感兴趣的三阿哥,后来在雍正继位后被囚禁致死?

有人说,因为胤祉素来与废太子胤礽交好,所以雍正继位之初,对他有所忌惮,于是把他贬到了康熙陵前守墓。这对胤祉来说,简直要他的命,但也只能在心里发发牢骚。在后来的几年内,朝廷的大臣们也见风使舵,纷纷上奏他索贿,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雍正要搞他,谁也挡不住!很快,胤祉就被削官夺爵,而且还被囚禁在府中,失去了自由。

其实,这件小事,过段时间,皇帝没准一高兴,就放了他的三哥也有可能。可恰恰就在十三阿哥的葬礼上发生了不快。世人皆知,在康熙众多皇子当中,数雍正和十三阿哥关系最好,所以十三阿哥死后,雍正亲自为他举行葬礼。可胤祉在葬礼上,被伤心欲绝的雍正给发现毫无悲痛之情,仿佛是一个外人一样。这让本来就厌恶他的雍正更加厌恶,很快雍正就下旨,你就永远待在你的府中,不用出来了。

其实这就等于宣布了胤祉的死刑,不久以后,胤祉在忧愤之下而死。不过雍正念其还是兄弟一场份上,对这个三哥还是以郡王的规格下葬的。

6

胤祉,可不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王爷。

庄亲王胤禄曾言:“胤祉乖张不孝,暱近陈梦雷、周昌言,祈禳镇魇,与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党附”,“九子夺嫡”时,胤祉也是早早的参与到夺嫡的斗争中,当时翰林院编修陈梦雷、直隶总督李绂等皆是胤祉一党。



当然,胤祉虽参与到夺嫡的斗争中,但无奈他的势力实在是太弱,连四爷党都斗不过,更别说势力更庞大的八爷党、太子党,因此他早早的落败,此后眼见夺嫡无望,他也就只能是明哲保身,安心的替国家修书,基本不再过问政事。与此同时,他虽很少过问政事,但为了避免日后被清算,他还是明里暗里的支持着其中一位参与夺嫡的阿哥,而这就是皇八子胤禩。

如此,他支持八爷党的行径,也就成了日后雍正清算他的一个借口,即“与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党附”。



当然,胤祉虽支持胤禩,但也并未去对付雍正,因此,雍正登基的初期,雍正虽对胤祉不满,但也并未向对付胤禩、胤禟那般凶残,只是将他变相的发配到景陵,让他守护康熙的陵寝。如果此后胤祉识趣点,不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而是与世无争的待在府邸中,做他的安乐王爷,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结局。

但是,胤祉显然不安于做一个闲散王爷,他也不想就这样安与世无争的过一辈子。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胤祉向苏克济索要贿赂一事,被人揭发,雍正震怒,以他无人臣之礼之由,将其降为郡王,然后囚禁在其府邸中。当然,本来胤祉是要被夺爵的,只是后来雍正顾念兄弟之情,再加上索要贿赂一事多数是为了他那个凶顽狂纵的儿子弘晟,因此他只降为郡王,而其余罪行则由其子弘晟承担,康熙将其囚禁于宗人府。



当然,雍正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在乎胤祉的,在八年(1730年),也就是他被降为郡王的二年后,胤祉又被恢复亲王爵。但是雍正虽对胤祉还算厚道,可胤祉对于雍正的好意却似乎不领情,“其子弘晟凶顽狂纵,助父为恶,仅予禁锢,而胤祉衔恨怨怼”,对于雍正禁锢自己的儿子弘晟一事,胤祉明明知道,那是他罪有应得,可是他非但不自我反省,反而是认为这是雍正在故意为难于他,因此是怀恨在心。

如此,他开始对雍正是明里暗里的表示自己的不满之心,而后更是将这个不满之心转移到雍正最信任,也是最在乎的弟弟怡亲王胤祥的身上,“怡亲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在怡亲王胤祥的丧礼上,胤祉不但是迟迟未到,之后更是毫无忧伤的面色。



由此,胤祉这般不识趣的行径最终是彻底的惹怒了雍正。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下诏夺取他的爵位,并将其幽禁在景山永安亭。

总得说,最初雍正对自己的这位哥哥还是比较仁义的,也是比较在乎的,他曾说:“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诚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谓尽若辈之罪也”,在雍正的眼中,胤祉是他唯一的哥哥,因此本不想过多的为难他,可是这位哥哥实在是太不争气,无论他如何的善待他,胤祉的心都不在他这边,都不曾诚心的想为他效力。



“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本来雍正是想用他的,只是可惜的是胤祉始终对他心存芥蒂,没啥忠心可言。只得说胤祉的悲惨结局,多半是他自己作出来的,而不是雍正故意为之的。

7

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三阿哥胤祉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他所谓的“不关心”政治,更像是一种韬光养晦的夺嫡策略。这一招,雍正也曾用过,就是为了迎合康熙的心意,将自己包装成淡泊名利之人。所以,胤祉骗得了别人,骗不过雍正。

当太子与大阿哥失势后,胤祉就成为最年长的阿哥。在古代封建社会,比较注重礼法,在没有嫡子可选的情况下,胤祉身为年长者,自然具备夺嫡的身份优势。

胤祉文武双全,为人友善谦和,一直是康熙特别倚重的一位皇子,康熙晚年去他家做客的次数高达十七次之多,这些足以让胤禛与其他皇子羡慕嫉妒恨。

在胤祉周围,聚集着许多有声望的知识分子,康熙朝的许多大型“文化工程”,比如《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都出自他的手笔。胤祉做这些事,纯粹是为了个人爱好或者说是当义工吗?

肯定不可能,胤祉做这些工作,最少有两点好处:

一、博取功名与康熙欣赏。古人要流芳百世,无非是立言、立功、立德,这一点,稍微有点理想抱负的君王都很注重,即使康熙也不例外,老爷子一生都在追求文治武功。

康熙通过擒鳌拜、平三藩、征噶尔丹等事件,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立德是一种个人修养;立言是文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肯定需要有所建树,这就给了胤祉发挥空间。

胤祉主导的文化工程是康熙主政成绩单的上的重头戏,为自己在康熙面前加分不少。此外,他作为项目经理,也能因此功成名就,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二、聚集一批文人雅士。搞文化建设,必然需要文化人,尤其是编书,胤祉身边肯定少不了一大批文人。在长期共事的过程中,这些文人就会忠诚于胤祉,为其出谋划策。

在古代,文人就是现在的意见领袖,他们说的话可以左右当时的舆论。有这些文人来当胤祉的吹鼓手,为其呐喊助威,胤祉何愁美名不外传。所以,在“九子夺嫡”最激烈时,也没有胤祉的负面新闻。

他若无意储位,就不会参与这么多的政务以及争斗,尤其是在太子被废后,他主动揭发大阿哥镇魇太子。在康熙朝,胤祉是单独给皇帝上折子最多的皇子,数量达到四百多件,这也足以看出他在康熙心中的分量。康熙不仅赏识他,而且故意保护过他,比如“孟光祖案件”。

孟光祖是胤祉的门人,在太子第二次被废后,他打着胤祉的旗号到地方行骗以及笼络大臣,这份笼络名单上还有胤禛的嫡系年羹尧。

清朝制度规定,皇子不得结交大臣,差人赏赐外任官员物品需要向上报朝廷,然而,孟光祖的行为并没有按照正常程序走,也没有人举报,这当中大概率就有胤祉的袒护。

孟光祖在五个省份活动多年,直到直隶总督揭发,这个事情才浮出水面。康熙对皇子结党营私、争夺储位等事,向来都是严加防范。但当他得知此事牵涉到胤祉,他就秘密处理,立即给刑部下密令,派人核查文书以及仔细辨认真伪。

最后,康熙不想深究,只想大事化小,仅将孟光祖处死了事,涉案人员都从宽处理。康熙还就此事特意胤祉的一位门人魏廷珍说过,你每天和三阿哥一起编书,如果真有此事,就应该用生命保护。这实际上故意在偏袒胤祉。

秋媚说:胤祉在康熙朝表现得越优秀,对胤禛构成的威胁也就越大;他越受到康熙的赏识,对胤禛形成的压力也就越大。胤祉在康熙朝的“所作所为”对胤禛的阻力,就是雍正朝秋后算账的由头,当年的阻力越大,日后雍正报复的力度越强。

康熙去世后,胤祉听到隆科多说传位胤禛后,他立即与胤禩在院子里商量到深夜,这让雍正对胤祉格外小心。

几个月后,胤祉的门人陈梦雷联合周昌言,用“礼斗请仙六壬数”(道教的一种法事活动,类似跳大绳),“保佑诚亲王继承大位”。事情败露后,陈梦雷被流放。当时的额雍正位置还没有坐稳,因而没有下重手,胤祉只是受到严格监控。

此时的胤祉,如果及时向胤禛靠拢,应该是能够安全着陆的,可他偏偏不,还要与几位兄弟来往。

雍正罚胤禵去守皇陵,传旨的就是胤祉。胤祉对胤禵的处境非常同情,对看守胤禵的范时绎说,十四阿哥性格耿直,你们不要强硬。然而,范时绎立刻出卖了胤祉,在雍正面前举报他。后来,胤祉又借给康熙祭拜皇考之名,与胤禵密谈许久。

雍正四年,胤禩在诸王大臣面前对雍正发“一家俱死”的毒誓后,雍正便怀疑,是胤祉对胤禩通风报信,导致胤禩有准备。更重要的是,雍正觉得胤祉在对待如何处置胤禩的问题上,态度比较消极,所以对他非常不满。

胤祉也感受到自己可能会大祸临头,于是,立即上奏,给雍正输诚,迫于无奈地黑化胤禩等人。这次的表态,让胤祉暂时躲过一劫。

然而,没过多久,胤祉被人揭发索取钱财,雍正当即将其囚禁于自己的王府,并降爵为郡王。雍正八年,胤祉又被晋升为亲王。只是好景不长,在胤祥的丧礼上,胤祉不仅“磨洋工”,而且毫无忧伤之情。胤祥与雍正可谓铁哥们,他的去世,连雍正都伤心不已。庄亲王允禄趁机给雍正上奏,弹劾胤祉:

“怡亲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

当雍正得知胤祉在丧礼上的表现后,决定新仇旧恨一起算总账,给了他“十二款大罪”,下令剥夺了他的爵位,并将他全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从雍正给胤祉定的“罪名”来看,说他“希冀储位”、“以储君自命”,这完全是对当年夺嫡一事而耿耿于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雍正继位后,对胤祉的一系列敲打,都是出于对兄弟的防范。

秋媚说:胤祉是康熙的皇子中最有才华的一位,可以说是大清的“曹植”。康熙需要才子来完成“文治”的拼图,而不需要才子治国,坚钢不可夺其志的胤禛才是治理大清的最佳选择,胤祉的下场属于“楚人无罪,怀璧其罪”。

8

三阿哥胤祉不关心政治?那是他演技好,在康熙帝众多皇子夺嫡中,胤祉是隐藏最深的一个,真正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除那几个还没成年的外,就是五阿哥胤祺,他不通汉学;七阿哥胤祐,他有残疾。

胤祉的结局比较悲惨,最后被雍正皇帝囚禁而死,其实和八阿哥胤禩的结局也差不多。要说胤祉没有参与夺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他的年岁比较大,皇子排名很靠前,除了老大,老二就是他了。

排名第三子的胤祉虽然是庶出,但并不妨碍他有一颗想当太子做皇帝的心,并且胤祉的能力很强,能文能武,文比八阿哥胤禩强,武比四阿哥胤禛强。

康熙年间胤祉是依附于太子的,只是太子实在是太扶不上墙了,被康熙废了两次,其中有一次还是三阿哥胤祉举报的,如果说他完全不关心政治,是没有必要去检举揭发太子。

康熙晚年,废了太子后,谁来做储君,大家都有机会,当然最有机会的是除了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就是这三阿哥胤祉了,按排位来看,他最年长;按能力,文武双全

唯一对胤祉影响很大的就是身份是庶出,胤祉的选择是以退为进,安心做起了学问,因为此时的康熙皇帝对皇子的勘验不再是看浮于表面的成绩,而是看众多皇子是否潜心干事,胤祉把握了康熙皇帝的心思,一门心思在家治学,并且还著作了一部《律历渊源》,很受康熙皇帝的喜爱。

晚年的康熙非常的信任和重视三阿哥胤祉,但是绝对没有想法把大位传给他,在康熙眼里,胤祉只是一个很有成就,诚实可靠的儿子,并不能担当起整个帝国的重担。康熙这么想,胤祉却不这么看,总希望能够用自己稳重、成熟和能力去打动康熙。

直到胤祉的家奴孟光祖出事,胤祉在康熙皇帝的心里就彻底的绝缘了继承人之位选择,孟光祖打着胤祉的旗号外出几省结交大员,索贿要钱,后被康熙杀了,但依然没有追究到胤祉的头上,这也说明康熙对三阿哥胤祉的喜爱和信任。

康熙死了,最终还是传位给了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还是很遵守了当时对康熙的诺言——善待兄弟,连与他夺嫡之争最为激烈的八阿哥、十四阿哥都没有直接要他们的命,都是幽闭而已。

按说三阿哥胤祉没有直接参与到夺嫡斗争中去,雍正皇帝应该放他一马啊,为什么反而罚其守陵呢,这事情的根源在于三阿哥胤祉与太子一直关系不错,其中还检举过太子,后来的种种夺嫡行为也多少让雍正知晓了些。

雍正皇帝对胤祉的发配其实也就是个很小的惩戒,但是对胤祉来说却心理接受不了,他始终认为自己贵为皇帝的哥哥,不应该受此惩罚,关键是他无法接受心理的失落。

心理有变法的胤祉在雍正时期就变化很大了,丢掉了康熙朝那种温文尔雅,诚实稳重的作风,在十三爷胤祥的丧葬期间,屡有出格;自己的儿子又毫不检点,直呼“雍正新君”等等。

直到雍正八年,有人揭发三阿哥胤祉居然向朝中大臣索贿,这就触及到了雍正皇帝的底线了,这个时候雍正对待胤祉就等同于对待八阿哥胤禩,圈禁在景山,剥夺爵位。雍正十年,胤祉死于景山。

胤祉如果是个完全不关心政治的皇子,雍正是不可能如此对待自己的兄长的,而胤祉最后悲惨的结局完全是因为自己心理失衡和做事不捡的原因。

9

康熙皇帝在临终前曾向即将即位的皇四子胤禛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祝福:“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这既是康熙皇帝对于雍正帝的嘱托,实际上也表达了康熙皇帝对于即将掌权的雍正皇帝将骨肉兄弟作为政敌来整肃的担忧。客观而言,雍正皇帝对于自己的兄弟还是能够一分为二的看待的,素来以刻薄寡恩著称的雍正皇帝还是能够对于那些拥护自己继位以及对自己权力并不构成威胁的那些兄弟加以善待的。但是对于那些敢于挑战自己权威以及影响自己权力的兄弟,雍正皇帝通常也是毫不留情的给与打击。但是雍正皇帝有一位兄弟,既对政治权力不感兴趣,也对雍正帝不构成威胁,却最终还是被雍正皇帝下令圈禁,至死不得出,这就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子诚亲王胤祉。

低调的皇三子胤祉其人:

皇三子胤祉生于康熙十六年,其生母荣妃马佳氏曾先后为康熙皇帝诞下五子一女,是康熙皇帝早年最为宠爱的嫔妃之一。皇三子胤祉本人在康熙皇帝的众多阿哥之中也是非常优秀的,不仅善骑射,并且在文学和书法上也非常有造诣,这在清初满洲贵族之中是并不多见的,同样也是难能可贵的。胤祉在康熙三十七年时获封郡王爵位,第二年,胤祉因为在皇十三子生母敏妃的百日丧期内擅自剃发,被生气的康熙皇帝降为贝勒。胤祉虽然触怒康熙皇帝,但是并没有遭到康熙皇帝的厌弃,整个康熙一朝,胤祉都颇受重用,康熙晚年,文学上颇有造诣的胤祉奉旨主持了多部重大典籍的编纂。因此深得帝心。

虽无心皇位但参与夺嫡:

实事求是的讲,皇三子胤祉并没有过想做储君的念头,但是这并不代表其没有参加康熙皇帝晚年的“九子夺嫡”,而真实的情况则是,胤祉不仅参与了夺嫡活动,还是不折不扣的太子死党。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出生之时,其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便因产后大出血去世了,嗷嗷待哺的胤礽被康熙皇帝交由自己宠爱的荣妃马佳氏抚养,而荣妃马佳氏则是皇三子胤祉的生母,胤祉自幼与太子胤礽共同抚养在荣妃身边,两人虽非一母所生,但为一母所养,因而关系非常密切,康熙皇帝深知如此,所以在日后安排的一些由皇太子胤礽负责的事务时,通常也让皇三子胤祉一同随行。

康熙亲征准噶尔时,两人曾一同前往去探望过康熙。只是那一次,胤礽表现太差劲,两人被遣回了京城。后来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也是胤祉的力荐,使得康熙帝没过多久便将胤礽复立为太子。至此两人关系更为密切。胤祉是太子胤礽的死党,犹如皇十三子胤祥与雍正皇帝的关系一样,胤祉也将宝压在了太子胤礽身上,这也为日后胤祉遭到雍正皇帝的整肃而埋下了伏笔。

雍正即位后遭到整肃圈禁: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于曾经用拥护废太子胤礽的兄弟,采取了毫不留情的打击,皇三子胤祉首当其冲,雍正皇帝没有给出任何罪名,便将胤祉去为康熙皇帝的景陵守陵,康熙一朝颇受重用的诚亲王胤祉至此成为雍正朝的闲散宗室,雍正六年,胤祉因向大臣索贿被告发而被雍正皇帝下令圈禁在自己府中,同时将其降为郡王。两年之后,雍正帝开恩将诚郡王胤祉恢复了亲王的称号,但是好景不长,被封为亲王后的三个月,雍正皇帝最为珍视信任的怡亲王胤祥去世,在怡亲王的葬礼上,胤祉迟迟未到,并且毫无忧伤的面色。因此再次被人弹劾,雍正帝因此震怒,于是将胤祉的爵位取消,同时将其全家囚禁在景山寿安亭,两年之后的雍正十年,胤祉去世,雍正皇帝授意大臣将其以郡王之礼入葬。

皇三子胤祉在皇长子和皇太子先后被失宠获罪后成为康熙皇帝事实上的长子,也是雍正皇帝所说的唯一的兄长,因为其在康熙生前力保太子而遭到雍正皇帝的忌恨,以至于雍正一朝遭到皇帝的整肃,并最终获罪而被圈禁而死。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10

认为皇三子胤祉不关心政治,显然是不客观的说法,胤祉在胤礽被废之后也是不甘寂寞的加入储位之争。胤祉之所以会从最先的守陵沦落到最终的被圈禁致死,主要是因为他得罪了雍正的铁杆兄弟、皇十三子胤祥。

胤祉二十岁就跟随康熙从征噶尔丹,执掌镶红旗大营,二十二岁被晋封为诚郡王,一年后因在康熙敏妃病逝百日内剃发,被削夺王爵,降为贝勒。不知为何,胤祉总喜欢在别人的葬礼上出风头,最终也因此而丧命。

胤祉与太子胤礽关系比较密切,假若胤礽不出事,将来对他是很有利的。康熙囚禁胤礽时,认为胤祉虽与太子关系密切,但未曾怂恿过他,再加上胤祉揭露皇长子胤褆对太子搞厌胜,康熙因此原谅了他,并未加罪。

胤礽复立时,胤祉被晋封为诚亲王。胤礽是皇太子,胤祉与他和睦相处,并无不当。后来能仗义执言,表明在有太子时胤祉是个安分守法的人,并没有觊觎储位的非分之望。与他一起受封亲王的还有,胤禛和胤祺。

胤祉确实喜爱钻研学问,尤其擅长书法,早在二十岁时,诗坛领袖王士稹就说他的字方圆径寸,遒美妍妙。雍正皇帝也说过,在他的兄弟中,皇三子胤祉、皇五子胤祺工于书法,让他们给康熙的景陵书写碑额。

基于胤祉的文采,康熙于五十二年命他在畅春园开设蒙养斋馆,负责修书。他吸收原任编修陈梦雷、侍读学士法海等人参加工作,编成了数部大类书。胤祉对文化事业的贡献不小,他还受康熙委派,参与祭祀等政事。

胤祉与康熙的父子感情比较好。胤礽被废后,胤祉每年都请康熙到他在京城和热河的花园聚会,先后达十八次之多。康熙废太子、囚长子,缺少天伦之乐,胤祉以此为父皇解忧,而康熙也着实对胤祉偏袒一些。

如康熙五十六年,出现胤祉属人孟光祖骗案。孟光祖在几年间,自称奉胤祉之命,结交地方长吏,代表胤祉向川抚年羹尧赠送礼品。年羹尧回赠马匹银两,赣抚佟国勷送他银两缎匹,此时最终被直隶巡抚赵弘燮告发。

康熙将孟光祖处斩,佟国勷革职,年羹尧革职留任。但康熙不让牵扯胤祉,对编修魏廷珍说,这事关乎诚亲王声誉,你与他一起修书,知道他的为人,应当以身命保他。这是对胤祉的袒护,他此时已经开始关注政治。

孟光祖事件说明,胤礽再度被废后,胤祉也是不甘寂寞的,希望成为新太子。当时,他是诸皇子中能够自由活动的年龄最大的人,这一点对他很有利。清代历来注重嫡子,其次是年长之子,之前已有长子重用的现象。

康熙也不例外,将嫡子胤礽立为太子,重用长子胤褆。废太子事件后,胤祉、胤禛就处于特殊地位,而胤祉尤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康熙的一些信任,胤祉就以储君自命,希望获得储位。

不过胤祉尽管抱有幻想,但没有过多的活动。他身边只有几个文人,这些人没有相应的政治地位,缺少活动的能量。胤祉在兄弟中也没有特别要好的人,他因告发胤褆而得罪八爷党,康熙也是因此对他进行了保护。

由此可见,胤祉并非完全不关心政治,他在胤礽再度被废后,积极参与争储活动。无奈缺乏竞争能力,很难在储位之争中获胜。皇四子胤禛通过韬光养晦,最终继承大统,成为雍正皇帝。

雍正即位后,对参与争储的兄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理,胤祉自然也不能幸免。雍正以胤祉与废太子胤礽关系密切为由,将其发配到康熙的景陵去守陵。虽然胤祉在储位之争中能力有限,但雍正还是不想再看到他。

雍正即位时,胤祉虽然表面支持,但私下牢骚不断,四处宣泄不满情绪,这才是他被发配的根本原因。接着在雍正二年,胤祉三子弘晟因获罪而被削去世子之位。四年后,胤祉因索贿而被革爵囚禁,后又恢复爵位。

胤祉的表演还在继续,雍正八年,皇十三子胤祥病逝,胤祉参加葬礼不但迟到,而且迟到后毫无忧伤之状。随后被庄亲王胤禄等人弹劾,雍正大怒,将胤祉革去爵位,与家人一起被幽禁在景山,两年后胤祉病逝。

皇三子胤祉被囚禁致死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不识时务,而直接原因则是他在胤祥的葬礼上大不敬的行为。可以说,胤祉的结局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在丧礼上出状况并非第一次,这种行为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再来看看胤祥是何人?他可是雍正最为器重、关系最好的兄弟。雍正即位后,不但给了胤祥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还多给了其子一个郡王爵位。雍正原本要让胤祥葬到他的皇陵,但最终在胤祥坚持推辞下才作罢。

胤祥病逝后,雍正不仅将其名字从允祥改回胤祥,还亲自为胤祥穿一个月的素服。雍正对胤祥的这些隆恩,都是史无前例的,可见二人之间的关系有多好。雍正对胤祥如此器重,怎会容忍胤祉在葬礼上的大不敬?

综上,皇三子胤祉被囚禁致死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他在胤祥葬礼上的不恰当行为。满朝上下都知道雍正对胤祥的葬礼有多重视,恰恰胤祉对此视而不见,只能说他不识时务。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