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没能打下朝鲜半岛跟中南半岛,得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主观上,清朝没有一定要拿下两个半岛的欲望,客观上,两个半岛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在今天看起来位置多么优越,扼守多处海港,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古代,这些优势全无用处,这两块现代宝地在古代就是蛮荒之地,一个字,穷!
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的共同特点就是山多,尤其是朝鲜半岛,除了中南部散落的狭小平原以及河谷,几乎遍地是山。
这种地形,不仅给征服占领带来很大难度,还给日后的治理发展带来极大阻碍,毕竟山地多平原少造成朝鲜半岛物产不丰,不论农业还是商业都发展不起来。
中南半岛的情况比朝鲜半岛好不到哪里去,尽管它的平原要比朝鲜半岛多,但一来北部有高原阻隔,半岛上到处都是原始丛林;二来远离中原王朝核心地区,进军消耗要大得多,治理平叛也显得鞭长莫及。
两个半岛,一个近(相对核心地区)穷山多,一个远穷山多,这种地区,能够引起清朝的兴趣吗?
其实有一块土地比两个半岛更穷,山更多,而且更高,那就是西藏,可清朝也将之拿下了,目的是为了进攻清朝的大敌准噶尔汗国,而这种战略价值,朝鲜半岛曾经具备。
在清朝未入关前,曾两次用兵朝鲜,目的就是为了把朝鲜拽出明朝的怀抱,抱住清朝的大腿。
朝鲜半岛山多,可朝鲜军队实力弱,又那么接近清朝核心区域了,两次都被清军击败。
第一次是在1627年,清朝还是后金,进军朝鲜只是为了掠夺物资,见好就收,抢了东西就回去了,当然一个原因是朝鲜君臣见情势不对就跑到了岛上,后金还没有足够强的水军,也打不下来。
第二次是在1636年,清朝初立,皇太极便彰显出了自己的勃勃野心,大规模进兵朝鲜,目的是逼迫朝鲜脱离明朝藩属,向清朝称臣。
朝鲜自然惨败,江华岛被攻破,朝鲜君臣都被俘虏,从此向清朝称臣。
为什么清朝不吞并朝鲜以获得更多方位进攻明朝呢?主要是当时清朝的重点是明朝,皇太极的目标是入主中原,为了征服贫瘠的朝鲜浪费人力物力很不划算,而且清朝的水军不比明朝强,从海上打反而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是找死的行为,稳定住朝鲜,专心致志陆上进攻明朝才是主要。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就更看不上朝鲜了,任其称臣,也没出兵的意思。
至于中南半岛,无论面积还是国家数量都远强于朝鲜半岛,抵抗能力也要强得多,又远离清朝核心区域,清朝在这里的军事实力要弱,此消彼长之下,清朝想要吞并中南半岛不是那么容易的。此外气候的影响也够清朝远征军喝一壶的。
清军也曾进入中南半岛,一是清初进入缅甸追捕南明永历帝,收复滇西南地区,二是清中期与缅甸大战。
第一次清军到来时中南半岛并无太大的强国,缅甸识相地交出了永历帝,清朝也与缅甸、暹罗(今泰国)、老挝、安南、高棉(柬埔寨)等国确定了藩属关系。
到了清中期,清朝已经牢固控制了云南,缅甸贡榜王朝却崛起了,攻占暹罗国都,疆域囊括除越南外几乎整个中南半岛和南亚东北部地区,堪称东南亚一霸。
强大起来的缅甸屡屡进犯云南,最终与清朝开展,清缅战争一共打了四次,清朝惨胜,缅甸虽然称臣,却得以不被清朝吞并。
清缅战争的结果充分显现出清朝的鞭长莫及,就算清军吞并缅甸,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像明朝吞并安南一样,陷入无休止的战争漩涡,最终不得不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