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没能打下朝鲜半岛跟中南半岛,得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主观上,清朝没有一定要拿下两个半岛的欲望,客观上,两个半岛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在今天看起来位置多么优越,扼守多处海港,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古代,这些优势全无用处,这两块现代宝地在古代就是蛮荒之地,一个字,穷!

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的共同特点就是山多,尤其是朝鲜半岛,除了中南部散落的狭小平原以及河谷,几乎遍地是山。

这种地形,不仅给征服占领带来很大难度,还给日后的治理发展带来极大阻碍,毕竟山地多平原少造成朝鲜半岛物产不丰,不论农业还是商业都发展不起来。

中南半岛的情况比朝鲜半岛好不到哪里去,尽管它的平原要比朝鲜半岛多,但一来北部有高原阻隔,半岛上到处都是原始丛林;二来远离中原王朝核心地区,进军消耗要大得多,治理平叛也显得鞭长莫及。

两个半岛,一个近(相对核心地区)穷山多,一个远穷山多,这种地区,能够引起清朝的兴趣吗?

其实有一块土地比两个半岛更穷,山更多,而且更高,那就是西藏,可清朝也将之拿下了,目的是为了进攻清朝的大敌准噶尔汗国,而这种战略价值,朝鲜半岛曾经具备。

在清朝未入关前,曾两次用兵朝鲜,目的就是为了把朝鲜拽出明朝的怀抱,抱住清朝的大腿。

朝鲜半岛山多,可朝鲜军队实力弱,又那么接近清朝核心区域了,两次都被清军击败。

第一次是在1627年,清朝还是后金,进军朝鲜只是为了掠夺物资,见好就收,抢了东西就回去了,当然一个原因是朝鲜君臣见情势不对就跑到了岛上,后金还没有足够强的水军,也打不下来。

第二次是在1636年,清朝初立,皇太极便彰显出了自己的勃勃野心,大规模进兵朝鲜,目的是逼迫朝鲜脱离明朝藩属,向清朝称臣

朝鲜自然惨败,江华岛被攻破,朝鲜君臣都被俘虏,从此向清朝称臣。

为什么清朝不吞并朝鲜以获得更多方位进攻明朝呢?主要是当时清朝的重点是明朝,皇太极的目标是入主中原,为了征服贫瘠的朝鲜浪费人力物力很不划算,而且清朝的水军不比明朝强,从海上打反而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是找死的行为,稳定住朝鲜,专心致志陆上进攻明朝才是主要。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就更看不上朝鲜了,任其称臣,也没出兵的意思。

至于中南半岛,无论面积还是国家数量都远强于朝鲜半岛,抵抗能力也要强得多,又远离清朝核心区域,清朝在这里的军事实力要弱,此消彼长之下,清朝想要吞并中南半岛不是那么容易的。此外气候的影响也够清朝远征军喝一壶的。

清军也曾进入中南半岛,一是清初进入缅甸追捕南明永历帝,收复滇西南地区,二是清中期与缅甸大战。

第一次清军到来时中南半岛并无太大的强国,缅甸识相地交出了永历帝,清朝也与缅甸、暹罗(今泰国)、老挝、安南、高棉(柬埔寨)等国确定了藩属关系。

到了清中期,清朝已经牢固控制了云南,缅甸贡榜王朝却崛起了,攻占暹罗国都,疆域囊括除越南外几乎整个中南半岛和南亚东北部地区,堪称东南亚一霸。

强大起来的缅甸屡屡进犯云南,最终与清朝开展,清缅战争一共打了四次,清朝惨胜,缅甸虽然称臣,却得以不被清朝吞并。

清缅战争的结果充分显现出清朝的鞭长莫及,就算清军吞并缅甸,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像明朝吞并安南一样,陷入无休止的战争漩涡,最终不得不退兵。

最佳贡献者
2

不是“没能”,而是“不愿”。比起明朝,清朝在武功方面不只强大了一星半点——如果明朝建立的宗藩体系还大多停留在形式上,那清朝对其藩属国的控制力就强大了很多。虽然朝鲜依然沿用崇祯年号;虽然日本也提出了“华夷变态”,但对于清朝来说,入侵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实在是多此一举,因为人家已经自动归顺了。

题主先问了朝鲜半岛,就先说这个:我们只知道明亡后朝鲜不太看得起清朝,觉得自己是“小中华”,甚至一度还想出兵中原“反清复明”,但巨大的实力差毕竟还是让朝鲜人认清了自己。到了乾隆年间,清朝达到鼎盛,朝鲜人更加尊崇清朝,还现了“北学于中国”的北学派,这是从文化上认同清朝了。朝鲜一直向清朝进贡,起到近代日本侵略朝鲜时还要到北京探探口风,结束总理衙门回了一句“朝鲜虽隶中国藩服,其本处一切政教禁令,向由该国自行专主,中国从不与闻”,日本这才放心大胆出兵了。

之后是中南半岛。越南从明朝独立后几经转折,虽然也以“小中华”自居,但还是在阮惠时代乖乖跑到清朝求册封,“越南”二字,就是嘉庆帝钦定的。缅甸贡榜王朝与清朝曾经爆发过战争,但在乾隆年间还是向清帝国奉表纳贡,也成了藩属国。至于暹罗,其国王拉玛一世向清朝入贡,受封为暹罗国王……你不去打人家,人家自然称藩了,还有什么好打的?

3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清朝之所以没有把朝鲜纳入到版图之中,简单来说两个原因,一是没必要,二是不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清朝没有对朝鲜进行征服战争。 清朝建立后先后两次发动对朝鲜作战,全部发生在皇太极在位时期,并通过两次征服战争把朝鲜变为了清朝的藩属国。

公元1627年,刚刚即位的皇太极将多年积攒的对朝鲜的愤怒转化为战争,开始了清王朝(当时国号为后金)第一次入侵朝鲜。皇太极派阿敏为主将,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朝鲜多座城池,不久朝鲜都城汉城府陷落,朝鲜国王李倧仓皇逃往江华岛。

在这种形势下,朝鲜请求议和,皇太极允诺并与朝鲜王朝结成兄弟之国,朝鲜王朝与后金开市互市并向后金朝廷缴纳岁币。虽然后金一路打得朝鲜毫无还手之力,但屈膝的朝鲜王朝并不是心服口服,而且此时的朝鲜政府并未因战败而断绝同明朝的宗藩关系。然而,因战争一消怒气并因此而换来双边和平的皇太极并没有对此理会。

公元1636年12月2日,因为朝鲜方面的拒不臣服,刚刚改国号为大清并正式称帝的皇太极亲自统帅满蒙八旗十万大军亲征朝鲜王朝。像上次一样,清军一路长驱直入,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仅用了十二天的时间便抵达朝鲜都城汉城府城下。

这一次,面对清军的大兵压境,朝鲜王朝再次选择了屈服。不同于上次的是,朝鲜王朝此次的战败代价是由明朝的藩属国转变成为清朝的藩属国,这就意味着以后朝鲜王朝历代国王也都需要由清朝来册封,同时,朝鲜王朝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宗藩,并停止使用明朝年号,而改用清朝年号。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朝鲜国王还将自己的世子送往清朝北京作为人质。从此,朝鲜正式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

仔细分析当时的形势,皇太极之所以把朝鲜变为属国而并没有直接划入清朝的版图,不外乎有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皇太极看不上朝鲜。虽然自己的清政权也不在传统的中原文化圈之内,但是立志要覆灭明朝的皇太极根本看不上这个一直依附于中原王朝的藩邦小国,而且朝鲜王朝治下的民族、民风、文化与当时清王朝统治区域以及中原地区有些很明显的差距,与其将其纳入版图日后成为统治管理的累赘,不如放手换取对方的臣服和双方边境的和平。

第二,皇太极十分清楚清朝目前最大的敌人是明朝,他需要集中力量对付明朝的势力,如果此时把朝鲜纳入到清朝的势力版图中,势必会引起朝鲜方面的反抗,这样清朝就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压制朝鲜方面的势力,这对于清朝一统天下的百年大计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至于后来,康熙皇帝三征葛尔丹,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渐渐把蒙古、西藏、新疆都纳入到清朝的版图后,却依然没有对朝鲜动用武力征服,细细想来也在情理之中。

朝鲜是最早臣服于清朝的国家,在后来清王朝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的时候,朝鲜一直安分守己,并没有在背后给清朝造成麻烦分散清王朝的精力。而且,朝鲜不同于葛尔丹部和准噶尔,它的发展相当有限,无论从兵力规模还是地域范围,都不足以对清王朝构成威胁。

所以当清王朝征服四海平定天下的时候,看到这个还算安分守己的小弟,也就无心再起征服之意。

4

朝鲜在汉朝时已经被汉武帝灭了,归属中国版图,南界逼近韩国南端,大同江和汉江的流域都属于汉朝,而交趾即今越南属于中国!唐朝唐高宗武则天二圣时代灭高句丽,在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在百济设熊津都督府,在新罗设鸡林都督府,这已经是派兵占领,军事管制了,只不过后来为了全力对付吐蕃才放弃了熊津和鸡林,而安南都护府则属于中国!元朝已经攻占高丽,并且把高丽设置为征东行省,若不是高丽王室装孙子送美女,估计王室都保不住,对于越南,元朝不是没动心思,实在是无能为力,打不下来,没有办法!明朝朝鲜又装孙子,送美女,不仅保住了政权,还侵占了原本属于中国的大同江以北地域,前期朱棣直接把安南变为交趾行省,朱瞻基时放弃,安南在中后期,因为越南内讧分裂,莫氏归顺明朝,其地设置安南都统使司,基本自治,后来明朝灭亡时被黎朝夺去,中国对安南再次得而复失!清朝没有征伐过越南,越南是主动归顺的!朝鲜在皇太极时就被征服,但因为清朝的战略重点是明朝内地,所以也就没有派兵驻守去管理,只是以藩属羁糜!

5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历朝历代中原王朝的对外防御方向:中国历代王朝,北部和西部,为对付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向北一般是战略防御方向;向西新疆(古西域)、中亚方向,历来是中原政权的主要战略方向,强盛时取攻势,衰弱时取守势;对朝鲜和越南,不折腾,让他们自生自灭;折腾时,等腾出手来,教训一顿,不作为战略重点。

东亚朝鲜半岛方向,因战略纵深不深,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经济落后,内战不止,对中央政权不会造成致命威胁,一般都是搞定了北部和西部之后,才腾出手来教训一下。历朝雄主: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高宗都曾对朝鲜大规模用兵,并且取得不错战绩,基本上把朝鲜打残了。但劳师远征,打仗是要花钱的,造成巨大财政负担,得不偿失。所以一般朝鲜不威胁东北边境,不捣乱,不会轻易大规模出兵征伐朝鲜。满清崛起之后,主要的战略目标是明朝,至乾隆,镇压各地叛乱之前,腾不出手来对没什么威胁,且称臣的朝鲜动手。嘉庆之后更是无力大规模远征朝鲜。

西南方向越南 :对中原王朝的威胁更小,一般都是主动对越南用兵,开疆拓土,赢多输少。明朝成祖(永乐皇帝)趁越南皇朝内乱之际,出兵占领越南,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进行直接统治。1428年,黎利击败明朝军队,自立为帝建立后黎朝,于是明朝从越南撤兵,并承认越南独立,这也是中国王朝最后一次直接统治越南。越南地形复杂,易守难功,没有绝对的实力,战争消耗不起,清朝吸取明朝教训,加之清朝时越南一直是清的小弟(藩属国),不会轻易(也没必要)对越南动手。

这两个小屁孩有一个共性,在中原王朝强盛时装怂(称臣纳贡),不装怂就自取灭亡;等中原王朝衰弱时搞事(闹独立)。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由于路太远,瘴疠施虐,一旦出事劳师远征,财政吃不消,造成统治管理成本太高,所以王朝一旦衰落就被迫放弃。清政府没有灭掉这两个国家也主要是这个原因吧。



6

这问题是不对的。1636年,皇太极就攻入朝鲜,次年朝鲜仁祖向清头像。从此,朝鲜成为清朝的属国,被迫断绝与明朝的朝贡关系。下图是1639年在朝鲜树立的大清皇帝功德碑,直接描绘了朝鲜仁祖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的场景。

于是问题是:清朝既然已经武力征服了朝鲜,为什么不直接统治呢?

这是许多原因造成的。

一是朝鲜半岛经济相对落后。从耕地面积来讲,1635年实际耕种面积只有865,537结,约3000万亩,即30万顷(基于Hun-Chang Lee的研究)。看着不少,对比明朝的话,《明熹宗实录》所记明末农民大起义前夕的天启六年(1626年)数为744万顷。换句话说,朝鲜是明朝的二十五分之一,完全达不到明朝一个省的平均水平(史志宏《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耕地面积再估计》)。

换句话说,今天韩国看着比较有经济价值,这主要是60年代以后的结果。对于明清帝国来说,朝鲜半岛虽然不远,但也属于欠发达地区。如果纳入疆域,需要内地支援,没有直接经济价值。

二是当时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有些地方,即使贴钱也要占领下来,因为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朝鲜半岛不是这样,东面就是大海了。之前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惨败失国;1633年,德川幕府已经颁布了锁国令。换句话说,大海以东不构成任何威胁。

三是固有朝贡体系,朝鲜已经对清称臣,其实就是清的附属。清朝需要什么好处,直接问朝鲜国王要,成本比较低。试想,如果征服以后,直接统治这片土地,行政成本更高,财政上没有好处,战略上没有价值,绝对是赔本买卖了。

7

清王朝入关后,不仅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政权与南明诸帝,还收服了漠北蒙古(外蒙古)、准噶尔汗国(新疆)、和硕特汗国(西藏),最终成为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那么,清朝为什么没有消灭与自己近在咫尺的李氏朝鲜呢?

事实上,清朝曾经两次对朝鲜用过兵(入关之前),但都是见好就收,没有彻底灭亡李氏朝鲜王朝。一次是在1627年入侵朝鲜,目的是掠夺朝鲜物资;另一次则是在1636年,也就是用兵规模最大的一次,目的是逼迫朝鲜称臣,这次也就是朝鲜方面所称的“丙子胡乱”(骂清军为胡)。

在公元1636年,为了迫使朝鲜断绝和明朝的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派清将济尔哈朗等人固守沈阳,又派阿济格、阿巴泰等人扼守辽河阻击明军支援朝鲜,自己则亲率12万步骑入侵朝鲜。清军在进入朝鲜后,采取“避开坚城,长直驱入”的策略,先后击溃了朝鲜各路兵马,最终成功进围南汉山城。

与此同时,多尔衮也攻破朝鲜江华岛,俘虏了朝鲜的王妃、王子、宗室以及群臣家属。朝鲜的国王李倧在走投无路之下才出城投降,并脱去王服向清太宗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并承诺与明朝断绝关系,以示臣服。随后,清军才徐徐撤退,不过临走时还在朝鲜大肆掠夺、焚烧城郭,并逼迫数十万朝鲜的百姓背井离乡进入东北务农。

从此以后,清朝便全力与明朝交战,并未再大规模出兵讨伐朝鲜。而吓破了胆的李氏朝鲜王朝也从明的藩国变成了清的藩国,战战兢兢地奉清为宗主。不过,清朝之所以没有灭亡朝鲜,主要还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朝鲜地瘠民贫,人多地少,没有太多战略价值。对于清朝而言,富裕的关内和辽阔的蒙古高原才是他们向往的地方。在农耕时代,朝鲜半岛土地贫瘠,战略地位也有限。

第二、满清入关以后,一直在忙于着手对付李自成、南明、准噶尔等势力,根本无心顾及微不足道的朝鲜。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只要达到朝鲜称臣的要求即可。

8

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明末女真人崛起之时,近在咫尺的朝鲜半岛,本身就曾被女真人征服过。被征服之后的李氏朝鲜,也一直向八旗上供金钱、粮食的物资,甚至还曾直接提供仆从军。只不过,朝鲜半岛并没有如同中原大地一样,被满清直接统治罢了。

明末东亚局势

自努尔哈赤带领女真人建立八旗,并在东北建国之后,女真人面临的局面是:北方为荒凉的西伯利亚,在沙俄尚未涉及之前,不但不是女真人的威胁,还成为女真人补充兵力的理想之地。西方是蒙古诸多部落,不过,此时的蒙古诸部各自独立,纷争不休,并不能形成合力对于后金造成威胁。

后金政权也一直通过联姻、军事等多种方式,将蒙古部落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南方则是大明王朝,明朝是后金最大的敌人,也是后金最垂涎之地,自然是八旗战略重点。而东边,则是明朝最恭顺的藩属国——朝鲜李氏政权了。

努尔哈赤

由于李氏朝鲜近在咫尺,再加上李氏朝鲜对明朝的恭顺和以皮岛为根据地的毛文龙的威胁,虽然一直是中原王朝眼中的小透明,但是满清并没有无视它,相反,满清八旗先后对于朝鲜李氏政权发动了两次进攻。

公元1626年,即后金天命11年,努尔哈赤病逝,他的第8个儿子皇太极被推举为新汗。就在皇太极继位不久,面对后金政权的内忧外患,在对内进行改革的同时,皇太极也不断对外发动战争,试图通过军事胜利来鼓舞士气,振奋国威。皇太极对外发动的战争,就包括对于朝鲜半岛的征服。

皇太极

天命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命令二贝勒阿敏和岳托、济尔哈朗等小贝勒率领数万八旗大军,发动了对李氏朝鲜的进攻。同时,一直驻守皮岛的毛文龙也成为阿敏进攻的对象。面对彪悍的八旗军,腐朽堕落的朝鲜军队根本不是八旗兵的对手,阿敏率领八旗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陷了定州、黄州、安庆等地。

朝鲜国王李倧被迫带家眷逃往了江华岛。眼看八旗兵势大难敌,李倧被迫派人与后金军议和。最终,在后金的压迫之下,朝鲜王国被迫与明朝断绝关系,与后金结为的所谓兄弟之邦。同时,李氏朝鲜也需要每年春秋二季向后金贡物。逼迫李氏朝鲜签下城下之盟之后,阿敏又纵兵大掠三日,率兵返回了后金,这是后金政权对于朝鲜半岛的第1次攻伐。

八旗旗帜

虽然阿敏的进攻极大的打击了李氏朝鲜,但是,对于后金这个曾经"小弟"建立起的政权,李氏朝鲜是十分不服不忿的。再加上后金对于朝鲜的压榨,愈发使得李氏朝鲜怀念起大方宽宏的天朝上邦——明朝。

因此,虽然签下了城下之盟,但是李氏朝鲜却不断抵制后金的各种要求,对于后金的各种要求也总是拖延或拒绝,再加上李氏朝鲜使者对于皇太极称帝的不满。清崇德元年,即公元1637年,已经称帝的皇太极决定彻底征服朝鲜半岛。

皇太极集结了全国的八旗兵力,由他本人亲自带领,兵分两路,发动了对李氏朝鲜的进攻。虽然嘴硬,但是李氏朝鲜的军队却不堪一击。八旗大军再次轻而易举的攻破汉城,朝鲜国王李倧第2次逃往江华岛。

李氏朝鲜

但是这次却不像阿敏进攻朝鲜半岛一样,皇太极并没有善罢甘休,八旗军直接攻破了江华岛,朝鲜王室的家眷被清军俘虏。困守孤城、孤立无援之下,李倧被迫投降。这次的城下之盟得更为彻底:李氏政权断绝与明朝的一切交往,承认清朝皇帝为君,李氏政权为清朝属国,每年向清朝进攻大量物品。同时,国王之子的大臣之子也需要作为人质,在盛京居住。

对于朝鲜半岛的征服,至此大获成功,朝鲜李氏政权也因此成为清朝的属国。因此,并非八旗无法征服朝鲜半岛,而是八旗早已征服朝鲜半岛。只是,由于朝鲜本身资源贫瘠,也不是清朝战略重点,再加上被征服后的李氏政权足够恭谨卖力,甚至比清政府自己统治收益更高,因此没有被清朝直接统治罢了。

对于西南半岛也是如此,西南半岛当时存在的几个国家,如越南、暹罗早是清朝藩国,并且十分恭顺,自然没有攻伐的必要。中南半岛上另一个强国缅甸,在乾隆年间,曾于清朝发生多次战争,虽然互有胜败,但清朝始终处于攻势。

同时,这场战争最终以缅甸名义对中国称臣为结局。而且,由于当时的西南半岛交通不便,环境湿热,十分不利于军事行动,因此,历代中原王朝很少将中南半岛纳入直接统治范围,清朝自然也不例外。

9

在明朝还没灭亡的时候,后金就曾经进攻了明朝的属国朝鲜,其目的是削弱明朝与后金战争的实力。八旗兵很轻易地就打败了朝鲜,把朝鲜收为属国。

清军入关后,几个战略方向的目标是一个个的实现。



首先是攻打闯王李自成的农民军以及张献忠的大西军,还有就是在南方的南明政权。等到实现后,就开始了削藩。

在平定了吴三桂等三藩之乱后,收复台湾提上了日程。

之后,是中俄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后稳定了东北。

而贯穿整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是对西北准格尔部的战争。直到乾隆时期才彻底安定了新疆(其实到了嘉靖时期在新疆还有小规模的战斗)。

相比较中华大地,中南半岛属于边远未开化地区,而且,满清皇帝一脑门子问题处理不完,真心没精力顾着这些。

不过,作为中国历朝历代的藩属国越南来说,在八旗兵还没过去的时候早早就上表称臣表示归顺了。

只是到了乾隆时期,才勉强腾出来精力关注中南半岛。那时候越南是归顺的,而缅甸正是鼎盛扩张时期,于是,乾隆发动了对缅甸的战争。

清缅战争



只是,经过了一百多年,那个时候八旗兵已经开始堕落,而清朝又不重视火器,缅甸又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让北方的军队非常不适应,结果是互有胜败。但是缅甸也看到了满清的强大,上表称臣成为藩属国。

对于满清来说,不论是朝鲜还是越南,缅甸,琉球等,都属于化外之地。如果强行改土归流,势必要经过战争。可是这些地方民智未开,拿下来后不但没啥便宜,还得花费银两,怎么算都不划算。

而中原则不同,花花世界,是能够给朝廷带来赋税的。

同时,虽然闯王,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南明政权都够艹蛋的,但是却没有一个投降,不像朝鲜大兵一到就投降,越南是大军未到就称臣。因此,满清对中原只能一直打下去。

朝鲜使臣进贡



况且,朝鲜越南这样的小国弱国,就算反叛了也不能动摇满清的根本,而中国一旦有一个地方动起来,就有可能威胁到满清。吴三桂造反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就算退一步,闯王,张献忠或者南明肯投降,满清也不可能把中华大地搞成附属国,必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心里。

中法战争



不过,由于朝鲜,越南有浓厚的事大心理,造成自己武备废弛,结果在清末衰弱时,法国入侵印度支那半岛,日本侵略朝鲜时,朝鲜越南纷纷抵挡不住,宗主国满清自己也自顾不暇。也两个地方满清虽然也出兵抗争,经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不得不丢弃。

对于朝鲜和中南半岛国家,强大如元帝国也是实行的与满清一样的政策。曾经蒙古骑兵打下了缅甸,划归云南省管理。但是没多久,因为缅甸在云南之南,太过遥远,于是又下旨让缅王自行管理。如果没有准格尔之乱,再早个几十年,还没有蜕化的八旗兵也是能打下缅甸的。

10

清朝发源于东北,女真人始终认为和汉族是一个国家,思维处事相近。皇太极曾灭过朝鲜,看过朝鲜李氏王朝的思维方式,就没有把他纳入板图。若干年后,康熙收复台湾,台湾主政者提出以朝鲜方式向大清称臣。康熙说,朝鲜历史上就和我国不同,台湾人则一直是我国臣民,垵朝鲜方式,决不可行。大清几代皇帝在处理国家事物时,始终没有忘记历史传承。对于中南半岛如越南等国家,大清吸取朱棣收而复失心教训,认为“远迈汉唐“的朱棣都如此,大清认为称臣这个办法也行。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