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三国里边非常经典的一个段子。事情从关羽处罚傅士仁、糜芳,导致二人失节开始,之后东吴利用关羽孤傲,派遣吕子明白衣渡江背后奇袭荆州,到关羽被前后夹击败走麦城身亡结束。基本宣告整个荆州地区完全掌控在东吴的手中。

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据天时地利,对蜀、吴两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谁掌握了荆州地区,逐鹿中原就占据了非常主动的位置。

在刘备听说自己兄弟关羽父子被害的消息后,突然就哭晕在地上。醒来的时候跟众人说,自己和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发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如今二弟已经死去,我又怎能独留自己享受富贵呢?我也要随他而去,手下众人一个劲儿的劝。都说哭刘备哭刘备,在关羽身亡这件事上,刘备那真是几乎哭干了眼泪。刘备之所以这么伤心,那是有两重因素的,一是自己的最好的兄弟,最可以依赖的战斗伙伴,不幸身亡。另外一个就是关羽这种三国时期顶级将领那是谁如果能得到,都愿意用几座城池来换的,张略意义更加重大。

刘备是一个特别聪明、会用人的人,一方面他要为自己的兄弟报仇!让其他手下人看,你们跟着我,我一定罩着你们,谁欺负你们,我就跟他们拼命,是御下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另外当时刘备在蜀刚刚称帝,兵力也达到了历史顶峰,有点小骄傲,完全没有把曾经被自己耍的团团转的东吴放在眼里,且当时东吴一个有名的将领都没有。这才大旗一挥,准备和东吴决一死战。没想到当时这么冲动的选择,会遭遇“夷陵之战”如此大败,自己也在白帝城归西了,蜀国一下元气大伤,之前建国时间短,内政不稳的短板完全暴露了出来,幸亏有诸葛亮坐镇,才一点点挽回大家的惶惶之心。

当时刘备真是被仇恨和骄傲冲昏了头脑,他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既然决定和东吴开站了,那么后方一定要稳固,在抓好内政的同事,一定要和曹操结盟,让曹操不在自己后方下手,这才能把优势兵力和智囊团都汇聚一线,全方位压倒东吴。当时东吴看到蜀国来战,第一时间就对魏国称臣,这是什么觉悟?形式主义都是假的,关键还是谁的枪杆子硬,谁拿的利益最多。刘备飘到什么程度?放眼天下,觉得没有他征服不了的土地了。居然敢分兵两路和两个超级巨头开展,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首先如果和魏国表达出善意以后,至少可以让曹操两不相帮。甚至可以通过长江流域的兵力牵扯,让曹操从合肥后路渡江,抄孙权的老窝,那样战争获胜的几率要大很多。再次,也能给予孙权非常大的压力,让他的军队战略纵深不敢拉的那么长。逐渐蚕食荆州地区,形成稳固局势以后,查看时局,在根据那时候的情况,决定北上还是东下。

其次刘备可以大力培养自己的水军势力,忍辱负重,因为和东吴作战,你没有水军,几乎是不可能获胜的。一方面发展水军,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荆州的南四郡陆路对东吴发动进攻,逐步从长江南岸的陆地对东吴发动战争,这样一可以远远的避开曹操斜刺里杀出来的可能,另外也能发挥自己五虎上将陆军阵地战、冲锋战、攻城战的优势,逐渐蚕食东吴实力,甚至把军事重点可以放在湖南一带,逐渐往东吴方向推进,有效避开东吴强力的水军。原离湖泊地区作战,将自己的优势兵力利益最大化。

最后,也是一个下策,忍下东吴这口恶气,优势兵力北上和魏国决一死战,以当时蜀国的鼎盛兵力,和魏国遭遇赤壁大败的军队比起来,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如果顺利拿下长安,以刘备汉室正统的号召力,迅速就能够在中原地区超越曹操的影响力,在通过宣传手段,当时奉行儒家思想的一些有志之士肯定都纷纷来投,全面击败魏国还是有机会的,而且很大。一旦能够吞下魏国,那至少也是和东吴划江而治,平分天下,如果运气好一好,复制魏国灭吴,也不是不可能的。

最佳贡献者
2

关羽败亡后,刘备被人兵不血刃夺走甲兵至少3万人以上,俘获的3万魏军及器械辎重尽为孙权所得,荆州水军几乎全灭。

实际上由于益州没有水战需要,即使有部分荆州水军随刘备入川,其中大部分战船也应该在益阳对峙时出川然后留在了荆州。

又因为关羽败亡,上庸孤立无援被魏军轻易拔除。后来孟达起事,蜀军为魏兴太守申仪阻拦,根本无法接近上庸。从汉中顺江而下进入襄阳的路线等于被魏军彻底切断。



一句话总结,荆州事变里刘备亏的尿裤子。孙权斩杀关羽父子传首许昌,则相当于解开刘备潮透的裤衩给曹操观瞻。求问刘备此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本来,魏强,而吴蜀弱。现在两弱相争,强者得利,游戏走到这一步其实就已经是死局。不要说坐山观虎斗的曹丕,就是孙权新得的这六万人就够刘备喝一壶。



刘备东征最理想情况不过是攻克南郡,吴军退往洞庭湖、武昌仍然可以继续阻击,孙权凭借水军优势在长江流域可以玩出很多花样。曹丕进可以背刺刘备偷袭荆州,退可以罩着孙权继续做大魏吴王,等刘备在荆州陪孙权玩完,黄花菜都凉了。



历史上孙权迟钝到刘备进军秭归后才开始集结部队,这其实已经接近于最好情况,刘备军得以顺利冲出三峡。如果接下来蜀军主力屯秭归,由黄权督前军和陆逊对峙,然后蚕食武陵,这就是当时的最优解。最终占领宜都,主力进驻,展开兵力包围江陵。



在理智的情况下,刘备最优策略就是占领武陵、南郡,然后主力按兵不动,在当阳建立防线防备魏军,前军进入荆南和吴军打山地战。

再之后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3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关羽在失去荆州后,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并重新夺回荆州,发动了对东吴的夷陵之战。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的损兵折将,大败而回。我们会想刘备在关羽失去荆州后,发动对东吴的战争是正确的吗?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呢?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吧。

首先荆州对蜀汉政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先看隆中对里有关荆州的内容: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就明确说过荆州的重要性,而且是需要把荆州作为重要基地进行建设的。荆州四通八达,交通便利,这对行军和运输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荆州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这都是蜀汉争夺天下的资本啊。失去荆州,蜀汉的国力衰减不少,所以从战略上来说刘备是需要夺回荆州的。否则光靠益州是很难成事的。

如果刘备在关羽失去荆州,不为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的话。虽然可以避免夷陵之战的损失,但是被东吴偷袭荆州,关羽阵亡后,蜀汉上下是有很大怨气的。忍下这口气,让蜀国的百姓和军队怎么想,刘备素以仁德忠义示人,兄弟死了,荆州丢了,和没事人似的不闻不问,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诸葛亮没有拼命阻止刘备东征的原因。

综合以上原因,刘备发动讨伐东吴的战争,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唯一需要改变的是刘备应该见好就收,在初期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情况下,答应孙权求和的意愿,趁机收回荆州就可以了。刘备后面想连东吴一起消灭,胃口就有点大了,逼得孙权全力抵抗,提拔陆逊出来击败了刘备。这就让当初东征的决定变得不明智了。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4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关羽失掉荆州之后,此时对刘备集团非常不利,我觉得蜀汉最正确的操作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恢复孙刘联盟

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达到了鼎盛时期,俨然成了魏蜀吴三方中的老大。当关羽丟了荆州之后,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蜀汉实力减弱了;东吴得到荆州后,实力大增;此时的曹魏又成了三方中最强者!虽然荆州丟了,从全局考虑蜀汉要做的仍是恢复孙刘联盟,正所谓多个盟友就少个敌人。因为北方还是被曹魏统治着,曹魏和东吴比较,前者仍是最强大的,也是蜀汉的主要敌人!当初刘备借荆州拒不归还,孙权仍然没有翻脸且继续保持孙刘联盟!所以此时的蜀汉正确做法,就是恢复孙刘联盟!

第二点:屯兵、养民,增强自身实力

恢复孙刘联盟后,接下来蜀汉刘备就应该屯兵养民,积攒兵马钱粮,把益州、汉中经营好,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实力!

第三点:待时机成熟,举兵北伐曹魏

完成了前面的两步,最后就是待天下有变、时机成熟了,举兵北伐曹魏!如果胜,则可以统一北方,天下大半就在刘备的手中!可谓兴复汉室,指日可待!

总结:最终蜀汉能不能战胜曹魏,其实也要看天时地利、人谋!但我认为从关羽丢掉荆州之后,刘备就要调整自己的站略方针,做出正确的操作,即恢复孙刘联盟;屯兵养民增强实力;时机成熟最后北伐曹魏!我觉得以上三点非常重要,也是刘备应该做的!

5

沉下心来,总结经验,厉兵秣马,等待机会。刘备伐吴绝对是下下策,且不说输了会如何,即使胜了刘备的力量也会有所损耗。后来的夷陵之战证明刘备的伐吴是错误的,此时的刘备不应该妄动,而是应该积极的准备,好好经营益州,等待机会在做行动。

6

先灭魏国,再灭吴,而不是为了报兄弟之仇,不带诸葛亮去打吴国。

7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的据荆州、占益州是刘备集团的既定国策,在斩杀夏侯渊、占领汉中之后,可以说这个国策基本实现了!

下一步就该北伐中原了

但危险也在悄悄逼近: 与东吴孙权的联盟岌岌可危。

而东联孙权也是“隆中对”定下的国策之一。

刘备诸葛亮应该也意识到孙刘联盟有可能破裂,故而主动示好,以湘水为界,归还东吴三郡。

但荆州仍然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荆州对于东吴而言,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荆州和东吴共有天险长江,并且地处上游,随时可以顺流而下直捣东吴腹地。谁占有荆州,谁就是东吴最大的敌人!

陆逊对孙权这样说过荆州:“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东吴四代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前赴后继,念兹在兹,对荆州志在必得,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诸葛亮的据有荆州同时结盟孙权的国策,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么据有荆州而与孙权为敌,要么与孙权结盟而放弃荆州,二选一,没有其他选项!

再来看看刘备占汉中之后全盛时期的形势。

刘备的兵力分成三部分:

魏延镇守汉中为一部约2、3万人,张飞驻阆中与驻成都的刘备赵云为一部约5、6万人,关羽驻荆州为一部约4万人。

山水阻隔,大巴山、巫山险峻,关羽4万荆州军虽是精锐,却孤悬在外,同时面对吴军水军全部、步军大部,曹军曹仁部、于禁部、徐晃部。

可以肯定地说,刘备诸葛亮率主力入川后,关羽和荆州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那么,刘备集团最好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呢?

曾经有两个人给刘备献过策!

第一个是谋主法正,时间是战汉中时: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法正说,占领汉中,广积粮食,寻找机会,最佳消灭敌人,尊奖王室;其次蚕食雍州凉州,拓展领土;最不济也可以固守要地,持久抗敌。法正的目标是雍州、凉州。

第二个人是赵云,时间是夷陵之战前:

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赵云认为,不应该伐吴!而应该顺应民心,早日打下关中,然后顺流而下讨伐曹魏!

赵子龙不愧是五虎上将,武力值雄霸天下,战略眼光也不输诸葛!

我们再比较一下荆州和关中的战略位置。

诸葛亮是这么说荆州的: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通衢之地,四战之国!天下大乱之时,进攻任何一个地方都方便,但是任何一个地方也都可以攻过来。在附近有其他政权存在的时候,是不适合做进攻基地的。

历史上有没有人以荆州为基地北伐的呢?

还真有!

关羽失荆州之后一百多年,东晋恒温北伐,三次北伐有两次是从荆州出发的!

但是别忘了,当时的东晋,可是占有淮河-秦岭以南整个南中国的。恒温无后顾之忧。并且,当时的北中国是分裂的,前秦,前燕。

即使这样,恒温三次北伐,只有第二次短暂攻占洛阳勉强可以算成功,其他两次都是大败而归!

再来看看法正口中的雍、凉,赵云口中的关中。

这个实际上不用我再多说,历代历史多有论述,在这只引用一篇,东汉班固《西都赋》: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西。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

总之一句话,关中平原群山环绕,众关拱卫,泾渭滋养,沃土千里,绝对是进退有度的立国之本。

秦王扫六合,靠的是关中。

刘邦楚汉大战,与项羽争天下,靠的是关中。

以及后来的隋唐统一战争,靠的也还是关中!

关中之利,自不必说!

刘备应该以举国之力,取关中!

问题的关键是,刘备集团能打下关中吗?

应该说,曹操对于关中是极度重视的。

公元214年渭南之战,曹操打败“锦马超”占领关中西凉之后,留下的第一位镇守将领是夏侯渊,这可是曹魏亲族,百战老将,很厉害的人物。

明末历史学家顾祖禹曾言:

终魏之世,关陇有事,必举国以争之。故以武侯、姜维之才智,而不获一逞也。

不过,曹丕废汉自立之后,镇守关中派的是夏侯楙!这可是不小的疏误!《三国志》:

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曹丕派一个“性无武略”的人去镇守关中,这对刘备来说绝对是个机会!

取关中,与夺益州不同。

刘备之前夺益州,采取的是“缓缓图之,步步为营”,但是取关中,必须是雷霆一击!要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一举拿下。

其实刘备有个先例可学,在他之前四百多年,他的老祖宗刘邦就是从汉中出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斩杀项羽所封关中三王,项羽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锁在函谷关外!

甚至于,刘备奇袭关中的主将都是现成的: 赵云赵子龙,胆大心细,敢于冒险,可为主将;魏延魏文长,兵行诡道,善出奇谋,可为副将。

这样的安排应该是有很大胜算的!

如此,则汉室复兴有望,天下幸甚。

总结,占领汉中之后,对于刘备集团而言,荆州已成鸡肋,应该主动放弃。即使关羽失荆州被杀,也不应该举国伐吴。结好孙权令其袭扰曹魏,处心积虑袭占关中,依靠关中争夺天下方为上策。

8

所谓正确的操作,得看服务于什么样的战略,毕竟屁股决定脑袋。

当时最正确的做法,前出宜昌,在此建立防线,以少量兵力就可以防御东边孙吴十万大军。同时也能给荆州以压力。在压力足够大时,修好东吴,稳定整个东部战线。

然后屯兵汉中,待可乘之机,入关中,收雍凉,压迫宛洛,北出板蒲,蚕食河东,进而侵袭并州。只要雍凉在手,曹魏头疼的日子就一直存在。

但是屁股永远不会让你脑袋正常运转的。看似最优选,永远也没法选。因为当时无论刘备收下的荆州集团,还是以张飞为主的旧人集团,都不会轻易让刘备这么选的。所以呀!历史不是巧合,更多的是多方因素的集合体而已。

9

关羽失荆州后蜀汉需要一场军事上的胜利,一来抵消因为丢失荆州造成的影响,二来也是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内部稳定。

丢了荆州以后,刘备的地盘只剩下益州和汉中…荆州的丢失对刘备来讲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同时也关乎到政权的稳定。

因为益州、汉中原本就是刘备凭借武力打下来的,而且时间没多久民心未附、尤其是当地世家大族对刘备更加没有多少忠心,谁当领导无所谓,他们在乎的只是自身利息。

通过益州以及汉中之战的胜利,证明了刘备是英明的领导,跟着刘备有前途。可荆州的丢失难免不让手下人起了别样的心思,而稳定内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转移矛盾,最合适的手段就是对外强硬!

当时刘备有两个选择:1.攻打曹魏,随着荆州之战结束,不久曹操也年老去世、曹丕篡汉…刘备作为大汉皇叔攻打曹丕有着天然的理由、民心所向!

2.攻打东吴,东吴偷袭荆州背盟在先,况且杀了关羽,更加有了攻打东吴的借口。加上隆中对荆州是重要的一环,刘备打东吴事实上也没有错。

有人因为诸葛亮、赵云等反对刘备伐吴,加上最后的战败,让人觉得刘备伐吴是个错误,然而从动机上看刘备伐吴是没错的,毕竟东吴偷袭了荆州,谁能保证对方不会打益州?

群臣反对主要也是因为伐吴胜算太低(毕竟当年曹操数十万大军都败在了赤壁,他刘备又有多大能耐呢?),刘备通过伐吴虽然战败,却也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东吴实力,绝了东吴西进的心思,为孙刘再次联盟创造了条件。

当然,站在改变历史的角度,刘备最应该做的其实是伐魏!所谓伐魏并不是要消灭魏国,蜀汉还没那么大的胃口!刘备可以趁着曹操新逝、曹丕篡汉之际出兵夺取凉州。

刘备夺取凉州有很大的胜算,一来凉州远离曹魏统治腹地,改朝换代之际曹魏未必有瑕西顾;二来关羽失荆州损失的只是荆州人马,曾经在汉中取得大胜的刘备主力军队并没有什么损失,因为汉中之战的失利,曹魏西北守军未必是刘备对手;那时马超还活着,凭着他在凉州的影响力,同样有很大的胜算…

只要拿下凉州一来弥补了荆州的损失,凉州民风彪悍、盛产马匹,可以为刘备集团补充大量的军民物资;二来转移内部矛盾,有利于蜀汉的稳定;三来蜀汉不再仅局限于益州疲弊之地,拥有进击天下的机会…对于这些诸位又有什么想法呢?

10

在关羽失掉荆州后,蜀汉的正确操作是联合东吴,讨伐曹魏。那刘备为什么不为关羽报仇那?分析分为三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问题背景分析。

关羽失掉荆州后,远在西蜀的刘备知道消息后,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关羽已经被东吴的马忠、潘璋抓住,被孙权下令杀害,并把关羽首级献于曹魏,身首两地了。而曹操又给关羽首级塑造了假身,令文武群臣祭奠,这实际就是他们互相推脱杀害关羽的责任,彼此嫁祸于他人的做法。此时的刘备定然震怒,誓死报仇,这是人之常情。

而题目问的是蜀汉正确操作,而非关羽大哥的正确操作,这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公事,后者是私事,这就是说为了国家利益,个人恩怨只能让步。蜀汉大臣诸葛亮、赵云、秦宓 [mì]等人都建议,可屯兵渭河上游,联合关东义士,讨伐曹魏。

三国的形势,是曹魏最强,蜀汉和东吴弱一些,所以蜀汉和东吴两个弱势力的战略就是联合后对抗曹魏,历史中的赤壁大战,就足以说明了这个战略问题。那是不是说就放过东吴了?


第二部分,先问罪东吴,达到蜀汉利益最大化。

刘备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东吴,但是兴兵讨伐实为下下策,做为蜀汉集团的创始人,最错误的战略就是讨伐东吴,一旦和吴国发生战争,就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到那时曹魏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先要求东吴赔罪,归还关羽尸体,对曹魏索要关羽首级,这对蜀汉的兄弟们是个安慰,继续相信跟随刘备是对的,刘备是讲义气的。相信刘备应该会上演拿手戏,就是哭,然后大张旗鼓的声讨东吴,对东吴造成压力,吴蜀两国进入谈判,迫使吴国让步,

东吴理亏,必定有所妥协,至于是否割地赔款就看实际情况了。

所以不问罪东吴,蜀汉的兄弟们会寒心,但讨伐东吴的结果会打破蜀国的战略计划,不利于蜀汉国家发展。那接下来蜀汉应该如何正确出牌那?


第三部分,为了蜀汉大业,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兴讨伐之兵。

蜀汉的国策必然是先对付最强的曹魏,灭曹魏后再对付东吴,顺序不可乱,更不可以同时进行。所以问罪东吴,使其达到真正联合结盟,而非表面联盟的战略用意,共同出兵讨伐曹魏。

历史中曹丕登基篡汉时,是很好的时机,蜀汉可派使臣到东吴,说服厉害,表明刘备为了汉室大业,抛弃个人恩怨,希望和东吴再续赤壁结盟之缘,使东吴出兵共同讨伐曹魏。蜀汉此举,至少使东吴可以或多或少牵制魏国,使魏国首尾不能相顾,也防止蜀汉讨伐曹魏时,东吴偷袭。

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吴国占领荆州后,和魏国的摩擦机会又进了一步。而蜀汉就是最弱的一国了。所以蜀汉务必养精蓄锐,考虑战略发展已迫在眉睫,联合东吴,以讨伐汉贼曹魏为大旗,必然出师有名,众望所归,此乃天下大义。


总结,联合东吴,讨伐曹魏。

三国鼎力时期,最后归一统的发展态势,要么是两国联合,打另外一国;要么是两国相争,另外一国坐山观虎斗,再兴兵捡便宜。蜀汉要想兴复汉室,既不能被魏吴两国联合攻打,也不能成为二虎相争中的一虎,结合历史中曹丕篡汉,蜀汉正确的做法只能是联合东吴,讨伐曹魏。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