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非蠢既坏!于谦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我豁出去一切也要为我的偶像说道说道。
于谦何人?
于谦出生于明朝的一个书香门第,少年时期刻苦读书,年仅二十三岁就考上进士踏上仕途.因在任职御史时严厉斥责朱高煦犯上作乱,于谦得到了明宣宗的赏识,破格提拔为巡抚。
等到正统年间,年轻有为的于谦也很受“三杨”的器重。往往白天提出的奏请,晚上就被“三杨”批准。等到“三杨”去世后,明英宗开始宠幸太监王振,文武百官都开始巴结这位皇上面前的红人,唯有于谦不为所动,因此被王振所记恨。
在王振的指使下,于谦被人诬陷,不仅丢了官职,还被判处死刑。但是由于于谦在民间一直是清正廉明的好形象,百姓纷纷联名上书为他伸冤,于谦得以重新起复。正统十三年,于谦奉诏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于谦在北京保卫战立下的功劳有多大?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受王振蛊惑,决定御驾亲征,于谦等人虽极力劝阻却无济于事。由于指挥不当,五十万明军遭遇大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此时北京由郕王监国,于谦则主管兵部。前线大败的消息传来,北京人心惶惶。侍讲徐有贞借口星象变化,建议迁都南京。于谦力主抗战,并且用南宋的例子义正言辞地斥责提议南迁的人应该斩首。
好在郕王以及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都支持于谦,保卫北京城的决策就此定下。但是此时,京城中留守的部队只剩下不到十万的老弱病残。兵力严重不足。于谦请郕王调集京城周边的预备军和其他辅助部队奔赴进京,这才凑齐了一支像样的防御部队。
于谦的处变不惊给了朝廷上下很大的勇气,文武百官都将其视为主心骨。郕王也将于谦升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的防御。
为了稳定朝局,也为了防止也先用明英宗作为要挟,于谦和其他大臣请太后下旨让郕王继位,即景泰帝。随后,于谦又针对京师防御,在文臣武将的任命、军事部署、粮食分配和器械建造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景泰帝全部采纳。
在也先攻击北京城的战斗中,于谦全程调兵谴将,一次次地挫败了也先的谋划,还设计杀死了也先的弟弟。久攻不下的也先最终放弃攻打北京城,拥着明英宗北还,大明的危机就此解除。
可以说,没有于谦,就没有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大明的存续将成为疑问,或者像南宋一样偏安一隅。于谦也因功升为少保,总督军务。
于谦为什么会死
也先看出了明朝不会花任何代价再换取明英宗,就将其还给了明朝。期初景泰帝不愿意迎接英宗回来,担心自己的帝位不够稳固,于谦给他吃了颗定心丸,向他保证帝位不会更改。景泰帝一向听从于谦的意见,于是英宗得以还朝。
但是做惯了皇帝的景泰帝还是对自己的哥哥放心不下,派人将其幽禁起来,吃饭都只能通过一个小孔递进去,英宗就这样被关了整整七年。直到景泰病重,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得以复辟。
而于谦由于很受景泰帝的信任,官员任用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从来都是实话实说,因此也得罪了很多人。同样在京城保卫战中立下战功的石亨曾举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却在景泰帝面前言辞拒绝,让石亨又愧又恨。徐有贞因为提议南迁曾被于谦当众斥责,更是一直以来对于谦恨之入骨。
英宗复辟后,石亨和徐有贞为了让复辟师出有名,也为了报复于谦,当朝诬陷于谦等人策划拥立襄王进京,意图谋反,判决于谦死罪。由于没有任何证据,徐有贞等人用了“意欲”二字,和南宋岳飞被“莫须有”罪名下狱如出一辙。而于谦本人知道这是政敌的打击报复,辩白亦是无用,于是从容赴死。、
于谦为什么不阻止“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的前夜,手握大权的于谦已经得到了消息,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选择了按兵不动。主要原因是此时景泰已经病重,而且景泰膝下无子,皇储人选一直是大臣们忧虑的问题。
从血缘和法理上看,英宗是前任皇帝,英宗之子朱见深曾是太子,而当初景泰帝登基时曾答应过孙太后,要传皇位于朱见深。但是景泰帝后来被权欲所蒙蔽,将朱见深废掉,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只可惜朱见济命薄,早早夭折,储君的事情就一直被耽搁下来。
景泰帝已经答应群臣,要在夺门之变发生的次日讨论立储问题。不出意外的话,储君只能是自己的哥哥和侄子之一,其他人选大臣都不会同意。相比于年幼的朱见深,朱祁镇显然更加合适,虽然他之前昏庸,但是起码可以避免主少国疑。
夺门之变发生时,于谦即使及时制止,事情也难以收场。要么将兵变的全部责任归于石亨等人但是等到景泰病亡,继位的依然只能是明英宗或者他的儿子,于谦必将遭到反攻倒算。
要么将明英宗等人以造反的名义定罪,这样一来作为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自然不能幸免。仅有的两位合适的人选都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未来的皇储之争足以动摇社稷根本,这一定不是于谦想要看到的结果。
也许于谦自己也是觉得朱祁镇复位是对大明最好的结局。以于谦的聪明才智,他不会想不到自己会被打击报复。但是和大明的社稷稳定比起来,这有什么关系呢?正如他的《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总结
于谦的死,完全是从大明的江山社稷出发,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所谓的死得不冤死得活该,完全是彻彻底底的无稽之谈!纵观于谦一生,几乎没有缺点,有的只是满腔的热血和报国之心,民族英雄当之无愧!
朱见深继位后,立刻为于谦平反,"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可见公道自在人心,未来于谦的事迹也会一直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代世人。
【我是@机智的小熊猫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别忘了点赞加关注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