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是形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可走。由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对于物理现象的解释也是如此,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解释。因为,科学理论的本质是相对于现象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的解释。第一种解释认为,是探测手段导致的。第二种解释认为波动性是微观粒子的天然属性,是粒子的内在原因。第三种解释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归结为它们的外在环境,即存在着不连续的物理背景。

由于人类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而其既是有效的,又是有局限性的。前者是科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后者则是要由哲学来予以突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是逻辑的分析,属于理性的范畴;而哲学则提供逻辑的起点和基础,属于非理性的范畴。

具体地说,由于归纳法受到了质变的局限,其只是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工作。我们人类真正的认识是需要演绎法,即提出假设和物理机制。于是,各种不同的现象只是该机制在不同极限情况下的不同反映。假设的提出,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其与科学家的文化背景、个人喜好和自身的特点相关。

因此,对于不同的解释,我们无法判断它们的对错,而只能根据其认识效率的高低来予以选择。南辕北辙和背道而驰,都是形容运动的方向与目的地完全相反。然而,这是基于大地是平面而言的。如果是地球,上述做法,不仅并不妨碍到达目的地,反而可以观赏到不同的风景。只是,旅行(认识)的效率太过低下。

第一种解释将波动性归结为探测手段,我们观察粒子,需要有光子。然而,光子与粒子的碰撞改变了粒子存在的状态,从而限制了我们对粒子的观察。这只是一种就事论事的解释,其认识效率是很低的。

第二种解释将波动性归结为粒子的内在属性。为此,玻尔专门提出了不确定原理,从而终止了人们继续探讨波动性的原因。这种做法在古代是很常见的。例如,原始人将不理解的现象归结为鬼神所为,古希腊人将天体的运动归结为它们的自然状态。

于是,玻恩进一步地提出,物质的波方程是概率波,其平方是具体的概率。由此认为,物质是以概率的叠加方式存在的。只有当我们观察时,该物体才会瞬间由概率塌陷为现实的物体。

薛定谔是波动力学的创始人,他不同意玻恩关于波方程的概率解释。因而,他设想在房间里有一瓶毒药,由衰变的原子控制,其被击碎的概率为百分之五十。如果有一只猫在该屋里,那么该猫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概率的解释,薛定谔的猫既不是死,也不是活;而是死活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叠加。只有当打开房门时,该猫才会随机地由概率的状态塌陷为具体的死猫或活猫。推而广之,一副手套分别放入两个盒子里,打乱顺序。于是,盒中存放的不再是某一只手套,而是左右手套的概率。当我们打开一个盒子时,不仅该盒子里的手套由概率变为现实,另一只手套也会瞬间改变。这就是量子纠缠概念,其导致了超距和非定域性等非理性的结论。

第三种解释将波动性归结为外在物理背景的不连续性。例如,存在着量子空间。当微观粒子的半径小于空间量子之间的距离时,就会受到不对称的碰撞,从而具有了无规运动。花粉在水中的无规运动就是这个道理,由此证明了水分子的存在。

这一解释的好处是,证实了量子空间的存在。于是,相对论效应和各种相互作用力都可以归结为空间量子的不对称碰撞,即量子空间的对称性破缺。由此,实现了我们认识的格式塔转换,由机械的世界观转变为有机的量子宇宙观。

总之,由于对现象的解读,并没有一定之规和对错之分,我们只有根据认识的基本原则和认识效率来予以选择。因此,对薛定谔猫的解释属于哲学问题,而并非科学(物理)问题。该问题的解释是无法借助于数学和实验来予以验证和推理的。

最佳贡献者
2

同一时刻状态是唯一的,包括薛定谔的猫实验也是这样。你观察不到,不代表那一个时刻物体的状态不是唯一的,那根本不会是哲学的问题,是观察者的角度和身份的问题。

量子纠缠态是量子叠加态推导而来的,也就说他是数学公式的推导。根本不是思维意识发生了变化,也不是概率化造成的。很多人讲过把薛定鄂猫换成透明的盒子,什么时候发生过什么时候没有发生过一清二楚,因为这时候薛定谔的猫就变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观察者都可以看到相似的东西。但是作者想说的是,站在外头观察的和坐在封闭(不透明)盒子里观察的,他们都会给出肯定的结果,不可能是概率化的。相对论在薛定鄂的猫的面前其实依然存在。对于这个全局来讲,作为每一个观察者,状态位置和状态一致是他站的角度不同,但是换一个观察者他的答案很可能跟第1个观察者是相反的。想象一下,有人说竟然相反的不就是一种状态的肯定吗,他说的没问题,但是这种结果依然是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对于每一个观察者来说,状态是一定的(对于一个整体事件的两个观察者的任何一个,以及整体的观察者)

3

薛定谔的猫是哲学问题,是不会捉老鼠的猫,是神逻辑,是伪科学,是西方大多数科学家的唯心论。

4

猫是死是活是确定的,即使你不看它,死的就是死的,活的就是活的,他们的爹娘死了,他们不理不睬,不去看,难道他们的爹娘就可以处于又死又活的叠加状态吗?一群疯子在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一群白痴,相信骗子的荒言,假装看到了皇帝的新衣。

5

你这问题非常大,就是个实际问题,人类根本没法回答,只能“瞎子摸象”,只能非整体地、局部地回答此问题。

薛定谔的猫问题,其实是在寻找宇宙物质的存在源头、存在状态,与宇宙有没有起源,物质是否无限可分是一样的,最根本问题。这类问题唯一明确的就是,“事实已在”,宇宙就是明摆在哪存在着,不合人类逻辑地的存在;只有人类的逻辑有了自洽性,人类的逻辑才能“合到”宇宙自然存在逻辑,否则人类永远都想不明白“宇宙的存在合理性”。

薛定谔的猫问题,是指的微观世界,对于我们宏观世界的观测者来看,处于不能预言的、明确状态,即不能利用牛顿力学体系,在边界条件,或体系约束条件给定情况下,明确体系的一切信息,一切存在状态。用专业述语说,微观世界根本就不是线性空间,或者说,可线性表达的世界;微观世界,在我们看来,它就是本质非线性的、无法用一组基底表示的,或者说,连用傅立叶展开表达都不行,所以说,微观世界是量子纠缠的、没法用基底直积表达。我们现在利用量子力学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在“近似条件”、“好条件”下处理微观力学体系。薛定谔方程仍然是利用牛顿的、线性力学方程,处理微观世界的理论,只是将个别力学量“量子化”了而已。

由薛定谔猫现象让我们更进一步知道,我们的世界是整体联系的、运动的、可知的;越是深入到微观世界,体系的整体性,不可线性表达性越明确。微观系统首先沒法给出精确的边界条件;其次即使给出精确的边界条件,它仍然没法像宏观体系一样精确求解;说白了,它就是“铁板一块”,沒法展开在现性空间,没法“分解、分离”性的分析、看问题,只要你试图像宏观体一样的分解、分析看问题,你就陷入悖论中,就像微观体系的叠加状态、薛定谔的猫,像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像宇宙是否有起源等问题中遇到的。

薛定谔的猫问题让们最终走向整体性处理问题,体系的描述将建立在抽象的代数拓扑之上,并且在其上引入自洽性,即代数拓扑之上的规则由代数拓扑本身的子集定义和构造。未来是人类如何整体性的描述、分析,获得体系的整体拓扑属性而加以应用。

6

薛定谔是这样设想的:一只猫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

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它处于一种活与不活的叠加态。我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猫是死是活。此时,猫构成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收缩到某一个本征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半死不活的叠加态,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这个思想实验明确的表达了量子的随机性特征。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思想实验,他是通过建立一个宏观事物来表达微观属性,可见建立这个思想实验的目的当然是一个物理上的。因为量子特性宏观上往往让很多人不理解,这其实是惯性认知(因为我们生活在宏观世界中)带来的问题。

但是,其实可能薛定谔也没有意识到,我认为:其实哥本哈根诠释暗含着一个东西,或者说暗含着一个假设,那就是群体性的共同认可(感应信息的群体共识),信息的获得不是个体意义上的,而是群体意义上的。即当你不看月亮时,月亮仍然存在。当群体都不看月亮时,月亮才真的不存在。

我们认为的存在,其实不仅仅是个体观测的结果,更是感应信息的群体共同认可,是群体共识。这个认知不仅仅是哲学意义上的,也其实是我们已知逻辑、科学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从古至今产生的所有“知识”,都是群体性的。

比如我们因为“惯性”的原因,包括知识(感应信息和抽象共识)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的,有一些新的抽象概念,比如“熵”,是之前概念的逻辑数学表达,之前抽象概念已经形成共识,逻辑规则形成共同认可,所以这种组合之后的新的抽象概念,也认为是“存在”。

存在,就是群体共识。

精准一些说,是抽象概念的结构化与感应信息建立对应,形成的群体共同认可。

7

谢邀,这问题很难回答,原因在于全世界对哲学得定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也就是说,还未有一个人能准备的定义哲学到底是什么,是理论,是发现,还是方法。

虽然不能准确的定义哲学,但哲学的体系还是清楚的,它是以人为中心,研究万物发展与变化的学科。

简单的来说,哲学不是科学,但包含科学,它存在于科学与神学之间。可以理解吗?

…………好吧,其实作为无神论的我也不理解,但我可以稍微解释下。

既然你提到了薛定谔的猫,那么如果用这只猫来解答的话,这个假象实验的本质是否定叠加态。放射物不管你何时何地什么环境去检测,它得衰变几率都是50%,是否衰变只在乎于你什么时候去观察,事先并没有任何征兆。那么科学的观点就是,既然我不能预知它的衰变,并且它随时都有可能衰变,每时每刻它的衰变几率都是50%,那么是否这样的状态就属于要衰变还未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态。而哲学的观点就是,到底是谁控制这它的衰变。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科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所以,我的话,会认为如果单纯的以问题本身来说的话,它是个物理问题。但如果延伸开来,它就是哲学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更好玩的是。万物之间都存在这信息的传递,这看上去时哲学问题,但事实上他确实是物理问题。而薛定谔的猫到底是什么问题,取决于它的信息是怎么传递得。

8

是物理问题,为了形象地说明量子力学原理。

9

薛定谔的猫是哲学问题,因为如果把宠子里的镭和氰化物拿出来,猫也处于死,活,半死不活的叠加态(不知猫的死活状态,不去猜想的状态,死不死管我何事的状态),世界活着的万物即是如此,都有这三种状态,但为什么把薛定谔的猫和量子关系扯在一起,值得深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