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关于《平安经》我纳闷那些写读后感的人,买书的人有几个能读完的

关于《平安经》我纳闷那些写读后感的人,买书的人有几个能读完的

2020-07-31 14:31阅读(141)

关于《平安经》我纳闷那些写读后感的人,买书的人有几个能读完的?:只有融入这个圈子你才能明白!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圈子文化”!坏事做多了求个心里安慰而已!:

1

只有融入这个圈子你才能明白!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圈子文化”!坏事做多了求个心里安慰而已!

2

写读后感的,下点功夫比贺某还大,要绞尽脑汁读出韵味,读出背后的内容,读出别的滋味,还要有极端丰富的想象力,怕是连上小学的力量都使出来了。

3

买《平安经》的目的,本就不为读,只为保“平安”。既然目的不为读,自然就不用读完,何况不读完,只看标题亦可知全书意。

至于写读后感,那就更简单了。写《平安经》的读后感,本就不是表达心得感想的,而是写给书作者看的,只为博好感。既然是博好感,便只需对方满意即可。为使对方满意,便只需写出对方希望看到的内容即可,哪里又需要真的写出真情实感?

写给人看的读后感,只要表达到自己崇拜欣赏的意思就好,哪里又需要真的读完《平安经》,写出真的心得感想呢?何况,若真是由着自己的心来写这读后感,恐怕并不是书作者想看到的内容吧。真话,本就伤人。

《平安经》,犹如皇帝的新装。写的人以为好,看的人以为好,就如穿得人觉得好,看的人觉得好就达到目的了。你若非要纠结于是否读完整本书,是否发自内心写的感想,又有何意义?

本就是闹剧,一笑了之就好。

4

读过《平安经》并写出读后感的人肯定有,买书的人也肯定有,买了以后看不看,看了有什么意义?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得有人为这本书的出版捧场,冲销量,为这本书扬名立万。

读过《平安经》后并写出读后感的人肯定和作者有某种关系,他们应该是一个圈子的人。像你我这样的人是不会为这本书写读后感的,除非闲到无聊透顶,或者与利益相关,比如水军都督部下。更不会花299元去买一本这样的书来收藏。但是请放心,有人会去买,而且会买数十本,亲戚朋友人手一份。这是个面子问题,书值不值钱,面子值钱,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人之常情,处事之道。拥有这本书的人,到手以后读没读,能否读完,无需追究。以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把这本书的内容归为“万事平安、万物平安、万念平安”三句短语,即可修成正果。

《平安经》能够通过“乡试”、“殿试”,出版面世,这个过程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这是病,需要治一治,但我们不是医生,手中没有医疗资质证书,开不出什么灵丹妙药,也找不出对症下药的偏方。

《平安经》的问世,让我们对高学历人群产生更多的质疑,作品档次和其学位是否匹配,这里面水分究竟有多大,需要多少个晴天烈日,才能把其控干,然后来回答民众的质疑。近段时期,层出不穷的学历造假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刷新我们的三观,有一天,我们都累了,那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任何具有权威性质的纸片。

从前有个夜郎国,好喜自大,容易自我膨胀。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水到底有多深,拿一首打油诗去 校验天下人的智商,殊不知世间又有“一本正经”正等着你呢。

“捧杀”是个好东西,恨你我就高高捧起你,用家报头条去夸你,赞你炫耀你,用家庭颂诗班歌唱你。对手躲在幕后偷笑,逐利之人还在添柴浇油,家报在旁边高唱颂歌,恨不得把主人捧上天,结果好啦,现在摔下来了,一世英名,晚节不保。有诗为证:江湖一声笑,两岸水滔滔。

5

《平安经》网络一度炒的沸沸扬扬。谈几点看法供大家欣赏。

第一、不否认《平安经》有创新性

在《三字经》、《道德经》等各种经文体例的基础上,搞出一个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全面的立体的包容万象的《平安经》,作为民俗读物来说,无疑具有创新意义。而作为双博士厅长来说,能够把博士的创新思维移植到《平安经》上来,不啻为博士其思维的泛化效应。

第二、为何官方予以否定?

不否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更多具有消极意义。

一是复制罗列一大堆平安,只是微小的形式创新,没有实质上的内容创新。

二是与博士厅长不相称。一个中国博士,需要解开未知的问题很多,博士却偏偏搞歪门左道,亵渎了中国博士形象。如果是一名普通公民也没有什么,但身为重量级官员,搞出与身份不相称的事情,的确让人感到滑稽可笑。

三是这么多“平安”表露出来,其实带出来的哲学思考是很玩味的。因为,有句话说得好:缺么吆喝么。吆喝了这么多的平安,意味着就是平安缺的太多。如果这么解读出来的话,作者用心值得商榷。

四是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博来众多的研习者。这些研习者不乏有非一般人,更不乏有写读后感、拍马屁之人。其实是有些人虽买了书但读完的人可能寥寥无几(也没有必要读完,看到头就知道尾)。作者这种雕虫小技、旁门左道,不知是何苦用心,引蜂招蝶、趋之如骛,是本事件的最大悲哀。难道某些人不能思考一下:新时代下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主流思想?

6

作者有博士文凭,文法深入浅出,怎么会读不下去呢?

7

这《平安经》从“初生平安、满月平安、百天平安、1岁平安、2岁平安到99岁平安 ”“眼平安、耳平安、鼻平安到人体的各器官平安”,从某某平安引申出去,直到一切平安,这《平安经》火了,火得人们议论纷纷。



在我认为这《平安经》是想模仿经书,但这是对经书的一种误解和模仿,是一本歪了又歪的书,这书的内容,就像复读机一样,重复的复读某某平安、某某地平定,简直就是侮辱人们的智商,就是这样的一本书,竟然受到人们的热捧,价格卖到了269元和299元一本,从内容来说,这可真的是“天价书”了。

这样的一本书,吉林的当地有些媒体居然还发表了众多的读后感,也想知道写读后感的人能读完此书吗,能从出生平安到99岁平安中感受到些什么。有的读后感说到“阅读了此书,安享世间的太平”,读了此书就能什么都平安?




一本书出来,从出生平安到99岁平安,从某地平安到某某地平安,从眼平安到嘴平安,这书还用读吗,这书还有读的内容和价值吗,根本就不可能人读完。

如果一本好书出来,会有争议,会有讨论那是正常,但是这本《平安经》一出来,除了受到吉林的有关人员和部门吹捧以外,其余人员一边倒的都是批评和讥笑,讥笑出书者的能力和智商。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群众出版书也发出声音,对于出版《平安经》造成不良影响,将严查违规行为。官员不是不能出书,但是官员出书要遵守起码的创作常识,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要让权利和功利更多的掺杂在书中,从民众来说,对于官员出的书,也要冷静看待,不能不看书的内容,一味进行吹捧。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以文温暖三农。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讨论,每天会有精彩为您呈现!首发头条,抄袭必究。

(文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8

我感觉人情要大于书情。

书写的怎么样其实无关紧要。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熟人拿着一本自己写的书,向你道贺,那是一种什么情景?

如果有太多的人因为人情去买了这本书,那就有点不太好了。如果有人硬性摊派去买这本书,那就涉嫌违法了。

听说这本书的作者已经在系统内部的会上做了深刻检查。很想知道他的检查内容是怎么样的,会不会比他这本书要精彩很多。

领导干部出书无可厚非,如果是个人行为的话。如果领导干部出书,动用自己部门的关系进行宣传,那就很不妥了。

人都要爱惜自己的羽毛,领导干部更应该如此。因为他们会起到一个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就像雷锋。

希望每个领导干部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一下有没有负面的影响。

真心地说一句,祝大家平安。

9

正当大家都喊写作难,出书难的时候,坊间流传出一部奇书,叫做巜平安经》,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我估计沒有多少人会认真读完,因为这部奇书不是供人读的,而是让人笑话的。

这部奇书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全书24万多字,通篇都是以“XX平安”为内容,如“眼平安,耳平安,鼻平安,舌平安,身平安,意平安”,再如“1岁平安、2岁平安、3岁平安、4岁平安、5岁平安”。这样的“平安体”,还将世界各地地名、各种行业等名称,统统列举了一遍,一一报以平安,简直如同九斤老太求菩萨保佑一样,唠唠叨叨。

可就是这样一部悪搞的戏谑之作,居然被当地人拿来大肆张扬。据《长春日报》报道,6月7日,《平安经》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在长春召开,该活动邀请国内及省市知名学者、诗人,共同创作原创诗歌、撰写《平安经》读后感,并且以线上朗诵、线下启动的形式,在网络平台进行公益展播,还在长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同步展播。搞得参与者和读者听众莫不捧腹大笑。

此外,先后有“中国吉林网”“吉林应急管理”等多家当地官方微信发表了所谓的“拜读《平安经》感言”的文章,并且在文末向读者隆重推荐《平安经》,宣称“官员阅读此书,领悟初心使命。学者阅读此书,顿悟平安哲理。商贾阅读此书,企业平安无虞。民众阅读此书,安享世间太平。”

更有专家学者评说,《平安经》是旨在响应......关于“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的伟大号召,维持世界和平全球防疫大背景下,推动平安中国建设,人人向往灵魂慰籍应运而生的一部大著作。

哈,这可就把玩笑开大了!

更可怪异的是写作这部大书的不是如同我们头条号上抓耳挠腮的小白,而是堂堂吉林省公安厅的常务副厅长,是一位有高学历拿政府补贴的专家,名叫什么“贺电”!

这样的要害部门的要害人物,居然跨界参乎我们文化领域,垂直度很高地恶搞一通,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这让文化界难堪,也让政界难堪,所以中纪委以警告之,估计吉林公安和贺大厅长近日己不大平安了。

10

《平安经》一夜火遍大江南北,天下无人不知,朗朗上口,意义非凡。

军人平安、武警平安、公安平安、消防员平安,工人平安、农民平安、教师平安、公务员平安……

好像我也能出书了~

能不能读完,其实根本无需读完,平安就在你我的心中。

至于评论者,那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提也罢,倒是贺电让人刮目相看。

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