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就是叫人先做人,再做人才!但是。。。


湖南怀化操场埋尸案有了新情况,教育再次引人重视!

导读

今日,据有关新闻媒体报道:湖南怀化新晃某中学操场埋尸案经过追踪后有了新情况。校长的外甥承认杀人埋尸操场,教育再次引人重视。到底什么情况呢?还得从头开始讲。

还原故事

新闻被爆出在6月20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官方报道称:6月20日凌晨,新晃某中学操场,嫌犯为杜某,据当事人称其于2003年1月将邓某杀害,埋尸于新晃某中学操场内。

家属怎么说?

2002年1月22日失踪,当时邓某53岁,距今已近16年。家属称:邓某主要负责学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但因施工期间出现质量等问题,邓某拒绝签字且提出异议。

跟踪调查

经过警方的不懈调查,背后的真相开始浮出水面:犯罪人杜某,是当时校长黄炳松的外甥。将学校操场的跑道工程承包给自己的外甥杜某。案发后,该校长黄某也被带走调查(上图男为黄某)。

个人看法

看完上述新闻,相信大家对此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认为:这一切都发生在校园里!校园是什么地方?培养孩子的地方,无论双方在校园里工作了多久,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的成长不得不记在心上。日积月累,相信犯罪嫌疑人杜某也会沾染部分的气息,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有所作用。另外,将关于学生成长的工程承包给自己的外甥,这让人不得不遐想:这是“举贤不避亲”?

从此事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对人们太重要了。这已经不是“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问题了,小时候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刻不容缓,否则问题不知道怎么恶化。提到教育,学校老师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家长也需要发挥自己榜样的作用。孩子作为祖国的明天,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避免类似上述的事情再次发生。

每日一问:大家觉得校园里出现这样的案件,和教育有没有关系?学生会不会受影响?为什么?

温馨提示:本文为个人原创文章,禁止抄袭和搬运,文中新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删除。



做人才难,做人更难,做一个好人难上加难!

最佳贡献者
2

教育:可分成教和育,两者相辅相成才形成完美的教育。

教我们可以理解成学科等知识的学习;育是指孩子在成长做人过程中的疑惑,也就我们所说的家庭育人。所以如果只重视孩子学科方面的知识的学习,而不能好好引导孩子做人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是残缺失败的,高知识犯罪,高学历的啃老族,金字塔尖的学子失去人生目标不知为谁而活而选择轻生的,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所以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家校共育才是完整的。学校传承知识思想,家庭育人。

3

大家总想做有福之人,因为知道福乃福禄寿喜财之首,我们的祖先用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寓言故事教导我们要学会感恩,做正人君子,教我们做人要勤劳、善良、阳光、正义、勇敢、大气,因为福源于善,善拆开来看是羊和口,也就是善念、善言,善字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义,《说文》:“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从利他性上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等义。以“羊”表意,以“二言”表音, 有人人称道(争说)“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好”、“驯善”,其后又引申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熟悉”等等意思来。为何总提到羊呢,羊字拆开看是两个人字,也就是人人的意思,大美的意思,又通阳字,阳大家都理解就是太阳,太阳光照大地滋润万物。比太阳更大的天体是宇宙,比宇宙还大的就是万物运作的规律,简称天道,老子的“天道”,就是成功之道,就是健康之道。现实生活中,欲取得成功,则必须符合“成功”的“道”,而这个“道”,其本质也就是 “天道”。人的身心要健康,也必须符合“天道”。用中医学的语言来讲,就是必须符合“阴阳平衡”的原则。人的身体一旦破坏了 “阴阳平衡”的状态,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失去健康。其实,一切学科所揭示的规律,最终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遵循“天道”,与自然的规律同生同长,乃是走向圣人之道。而在现实生活之中,往往是“人道”占了主导位置。这里的“人道”,乃是逆天而行,其轨迹是“损不足,奉有余”。这样的话,就打破了自然的平衡,必然被无可抵挡的自然力所反弹,最终覆灭。马克思深刻的洞悉了这一点,于是指出以“人道”为主的资本主义,最终必然会被以“天道”为主共产主义所取代。老子指出,“天道”才是根本大道,是永恒之道。唯有遵循“天道”,才能走得远,走得久,并最终达到圆满的目的。只看到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而以“人道”去实现,在短期内,或许有所收获。但这终于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化为乌有,并且将受到“天道”的惩罚。因此,遵循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顺,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舍得,即愿意付出,不吝惜。最早出自《易经》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也是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生活禅”。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4

我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书育人。

所谓教书,就是传道授业,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也可称为智力教育。

所谓育人,就是培养学生端正思想品德,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可称为品德教育。

我国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如果偏离了这个核心,重才轻德,我们的学校培养的只能是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爱国精神,没有民族责任,没有社会公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如果那样,就背离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就贻误了国家与民族,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

5

从“教育”一词,我们可以知道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二是“育”。“教”的内容主要包括:(1)技能的传授,(2)文化的传承。“育”的内容主要包括:(1)人性的教化、(2)心智的唤醒。

“教育”的定义

在教育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广义的,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2)狭义的:指个体精神上的升华。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这一点来说,教育具有社会性。

(3)更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这一点来说,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教育”的核心

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二是“育”。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他指出教育的本质就是上施下效,长善救失,既说明了教育的内容,又强调了育人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之一:技能的传授

在远古的史前时代,人类的主要活动都是为了生存,那时候,没有阶级、没有文字,人与人之间,只能是通过手势、语言来交流。长辈对晚辈,教得最多的,就是技能的传授了。例如:长辈教会晚辈使用石器取火、使用竹枝刺鱼、使用石器砍树等等。

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技能的传授”作为教育内容之一,从未停止过。

进入现代社会,“技能的传授”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印度、伊朗曾经大力扶持职业学校的发展。最近二十年,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发展迅猛,中等、高等职业学校的数量比普通高校还多。

“教育”的核心之二:文化的传承

文字的出现,给学校教育提供了内容和条件,人类的教育史也由此展开。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孔子是我国最早开设私塾办教育的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文字的出现,使教育担负起传承人类文化的使命。

“教育”的核心之三:人性的教化

传说中的远古教育也反映了当时区域性氏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以及氏族部落之间、氏族内部知识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形式。这种交流的方式衍生出上古时代的所谓“教化”,不仅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原文化向四夷的扩散与传播,而且包括周边少数民族部落团体对华夏族类的臣服与归化。

在人性的教化方面,中华民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道德经》、《论语》是教化的经典。

现代社会中,教育的核心从未缺少对人性的教化,德育就是对人性教化的一种过程。例如,当前的道德教育由"规训"走向"教化",意味着教育由"物性"回归到真正的"人性",教育回归于"人",也就回归到了它的原点。教化的主要内容是教人向善;向善,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不可逃避的责任。寻求和接纳回归人性的善的教化,是教育本然而应然的意旨,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育”的核心之四:心智的唤醒

心智: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它涵盖了“哲学”对已知事物的积累和储存,结合了“生物学”的大脑信息处理,即“生物反应”,运用了为实现某种欲需(动因)而从事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为实现动因结果而必须产生的智能力和“潜能”力。简而言之:心智是人们的心理与智能的表现,同时对人的生存与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每一个人都有“心智”,那是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的核心工作,只需要将人的心智唤醒。

结束语

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育人,育人先育心,所以,对人性的教化、对心智的唤醒,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各位教育工作者、各位家长,你对教育了解吗?在对学生(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你知道教育的核心吗?你做到了吗?期待我们都好好反思反思自己。当你在施行教育的时候,切记别懈怠了别人、别摧残了别人的人生。

6

我认为: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就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毛主席关于教育问题有崇高的见解,大家可以去阅读!

教育离开了核心,将是一句空谈!唯不科学的教育方针,必将失去教育的真正核心目的!

教育的目标虽有多种,但必须有教育的真正核心!例如《爱国主义的教育核心,并不是光用爱国主义的几个大道理,就能取得真正的爱国教育目的的!而是应该用人心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去铸就爱国情绪,从而得到《爱国教育》的真正核心!而且这种凝聚力和创造力,是由很多因素构建的!!

7

我身后的墙壁上挂着一副校园文化“教育的真谛”:

什么是教育?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教育的本质绝对不是把学生的大脑灌输满满,而是打开学生的心智。

把学生的大脑灌满,那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永远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到了科技创新领域,那就远远不够了。因此,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但是,改革又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该灌输的还必须灌输,因为没有灌输就没有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试想,一个没有知识积累和储备人,即使打开了心智,他又如何去创新呢?所以,打开学生的心智必须与灌输知识同时进行,让孩子们在积累和储备中打开心灵的窗口。

二、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只有热爱,只有充满热情,才能产生更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已经成为共识。为什么现在一些学生不爱学习,对知识没有热情和兴趣,对学习没有信心,正是因为他们的心灯还没有点亮。为什么一些学生因为一点儿小事就要进行校园欺凌,为什么一些学生因为一点儿小事想不开就去跳楼,因为他们不懂得敬畏生命,缺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我们今天的教育要在做好传统教育的同时,努力点亮学生的心灯。

8

我会说教育的核心是,知道如何处理事情。比如说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教给学生处理学习的方法。上数学课的时候,数学老师会把公式,定理已经解决方案都教给学生,这相当于教给学生,对于数学的处理方法。同样的道理,其他各科老师也是把一种方法教给学生,这是学习如何处理事情。

对于家长而言,教给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心情,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心情失落的时候,家长应该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孩子。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情绪失控,出现过激行为的时候,作为家长也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而不是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

归根结底,不管是处理数学题还是语文题,也不管是处理心情好坏,这些都是处理事情。而我们的教育正是这样,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去处理事情,而不是去逃避它们。学校里的教育和家庭里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让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

先来说老师,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说的是老师的使命,一个是传授,一个事接受,用古人的话解释,学生的分内事,也应该是继承道统,接受承担世间使命的能力训练,比如立德立言立功,再一个就是通过老师的指引与启发,增强认识客观规律的能力,所谓透过现象看清事物本质。

那么 回到题主的问题 你问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或许苏格拉底说的更准确,叫认识你自己!怎么理解?如果结合上面那段话就很容易理解了: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一种唤醒,是老师帮助学生成为他自己的过程;是老师帮助学生把他们的天赋发挥出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向他们灌输多少知识的过程。

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后,老师最主要的使命在于帮助学生唤醒其努力向学的内生动力,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因此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或者启发引导学生对于终极追问做出自己的回答!至于知识的教与学,其目的就是为了对这个终极追问做出回答所必经的途径!


9

教育的核心是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为国家的未来培土,要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要把德放在首位。教育不能唯分数论,一考定乾坤,更不能带有任何功利。业未竟,身先倦。现在的学生一年四季都在读死书,心力交瘁,未老先衰。许许多多的小学生都已经高度近视,戴上了眼镜。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也缺乏创新意识。

10

教育的本质,一是教化民众,有利于思想统治,二是给底层人民一个上升的通道,网罗人才,有利于社会稳定。

古代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叫科举(自隋朝至晚清)。隋朝以前是贵族的门第世袭制度,经过几百年反复较量科举取代了世袭。

用考试的办法选择人才是人类社会的伟大进步,对统治阶级教华民众,维护社会稳定起到巨大作用,千百年来,这种办法一直沿用至今,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相对公平(给了那些不能拼爹的社会弱势群体一些机会)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粉墨登场,提倡所谓的个性发展(个性是需要大量的金钱来培养的),给有钱人钻了空子,也给各种培训机构提供了土壤和途径,部分封闭了穷人上升的通道,违背了教育公平的本质,如此下去,长远来看,绝非好事。

这几年,国家逐步推进均衡教育,师资分配,城乡择校均往好的方向发展。高考改革不断,各种加分政策不断优化减免,地域分差等因素也逐步减小,城市乡村同录同取(分数线差别)呼声日高。国家也在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期待,我们的教育事业能更上层楼,百姓幸福感大大提升。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