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一词,我们可以知道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二是“育”。“教”的内容主要包括:(1)技能的传授,(2)文化的传承。“育”的内容主要包括:(1)人性的教化、(2)心智的唤醒。
“教育”的定义
在教育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广义的,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2)狭义的:指个体精神上的升华。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这一点来说,教育具有社会性。
(3)更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这一点来说,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教育”的核心
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二是“育”。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他指出教育的本质就是上施下效,长善救失,既说明了教育的内容,又强调了育人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之一:技能的传授
在远古的史前时代,人类的主要活动都是为了生存,那时候,没有阶级、没有文字,人与人之间,只能是通过手势、语言来交流。长辈对晚辈,教得最多的,就是技能的传授了。例如:长辈教会晚辈使用石器取火、使用竹枝刺鱼、使用石器砍树等等。
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技能的传授”作为教育内容之一,从未停止过。
进入现代社会,“技能的传授”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印度、伊朗曾经大力扶持职业学校的发展。最近二十年,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发展迅猛,中等、高等职业学校的数量比普通高校还多。
“教育”的核心之二:文化的传承
文字的出现,给学校教育提供了内容和条件,人类的教育史也由此展开。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孔子是我国最早开设私塾办教育的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文字的出现,使教育担负起传承人类文化的使命。
“教育”的核心之三:人性的教化
传说中的远古教育也反映了当时区域性氏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以及氏族部落之间、氏族内部知识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形式。这种交流的方式衍生出上古时代的所谓“教化”,不仅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原文化向四夷的扩散与传播,而且包括周边少数民族部落团体对华夏族类的臣服与归化。
在人性的教化方面,中华民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道德经》、《论语》是教化的经典。
现代社会中,教育的核心从未缺少对人性的教化,德育就是对人性教化的一种过程。例如,当前的道德教育由"规训"走向"教化",意味着教育由"物性"回归到真正的"人性",教育回归于"人",也就回归到了它的原点。教化的主要内容是教人向善;向善,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不可逃避的责任。寻求和接纳回归人性的善的教化,是教育本然而应然的意旨,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育”的核心之四:心智的唤醒
心智: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它涵盖了“哲学”对已知事物的积累和储存,结合了“生物学”的大脑信息处理,即“生物反应”,运用了为实现某种欲需(动因)而从事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为实现动因结果而必须产生的智能力和“潜能”力。简而言之:心智是人们的心理与智能的表现,同时对人的生存与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每一个人都有“心智”,那是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的核心工作,只需要将人的心智唤醒。
结束语
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育人,育人先育心,所以,对人性的教化、对心智的唤醒,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各位教育工作者、各位家长,你对教育了解吗?在对学生(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你知道教育的核心吗?你做到了吗?期待我们都好好反思反思自己。当你在施行教育的时候,切记别懈怠了别人、别摧残了别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