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朝师武臣,巨擘岳钟琪。岳钟琪是清朝著名的封疆大吏,是“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的唯一一人,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清的“三朝功臣”,他为清朝稳定西南。

西北边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清朝影响很大,但就是这么一位影响巨大、军功无数的大将却遭遇了牢狱之灾,变成了阶下囚,在雍正时期被判处斩监候,差点死在了牢狱之中。


入狱伏笔

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科舍图牧场被劫,牧场被劫使雍正帝感到羞耻,天朝大皇帝尊严遭到小小准夷冒犯,但又一时想不出好的对策,还担心将士尤其是他倚为制胜准军的主要大帅宁远大将军因愤怒,乱了方寸,从而影响大局。

如果按照用兵惯例,牧场被劫,士兵伤亡,马驼被盗,应该算是一个败仗,临时统帅纪成斌及查康等将领固然要遭受军律惩治,作为西路军统帅的宁远大将军也难逃疏忽失职的罪责,也要交部议处,何况,纪成斌之所以荣升“护理大将军印务”即临时担任西路军统帅这一高级军职,是由岳钟琪向皇上推荐的,更加重了岳钟琪的罪过,两年后岳钟琪之所以被革职削爵斩监候,此事就是一个重要根据。

但是,此时皇上还要倚赖和重用岳钟琪,故不仅不予斥责,不予惩处,反而连下几道圣旨,竭力对岳劝慰安抚,要他赶紧稳定战局,以便不久去荡平准夷。雍正帝还赐岳钟琪年糕、荷包,以示安慰。岳钟琪也确实深感皇恩,反复思考后,向雍正讲述驱赶劫掠牧场的准军及进剿准部的方法。

但是,这时岳钟琪已经深深认识到,已不能大败准军,更不用说,千里深入,踏平敌都了。在和通泊惨败之后,多数将领提敌如虎,兵卒疲弱,士气低落的情况下,西路军能保住城池,不让敌军侵占青海、内蒙古、甘肃,掠走人口牲畜,已是万分的不容易了。所以他定下的用兵方针是守,保住城池、人、畜、粮银,保障青、甘、蒙地区。

然而,这与雍正主张灭准的方针相违背。更重要的是,雍正之所以违背列朝军机大事全由满洲勋贵大臣议处汉官不得议参的祖制,破例重用岳钟琪,倚其为胜敌的主要大帅,是要他大破准军,剿灭敌军。

可是,却被劫于科舍图牧场,再惨败于和通泊,若不是策棱额驸力挽狂澜,大破准军于额尔德尼昭,很好的打击了准军士气,这才迫使噶尔丹策零休兵议和,那么青海、外蒙便不是清朝所辖的地域了,甘、藏、陕西北边境形势也就危急了。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岳钟琪不能为皇帝分忧,不能连破强敌,当然就丧失了帝之对其特宠特信的资本了。

再者,位尊遭嫉,功高树敌,一些满洲勋贵大臣乘机进谗,岳钟琪就动辄得咎,迅速沦为了阶下囚。


上奏被拒,失宠在即

雍正八年十二月到九年正月初,岳钟琪向雍正皇帝上奏了四道奏折,均未能提出让帝满意的建议,在这些奏折中,对于作战方略都是以守为主的内容,这明显与皇帝此时力图主剿速胜的方针相违背,雍正看后,很是恼火,降旨斥责岳钟琪。

从前,但凡有岳钟琪的奏折,叙述的是军政之事,雍正帝总是要亲自朱笔批示,大加赞赏,并每次谕告群臣要以此为楷模。现在,岳钟琪所凑之事,看不出有何欠妥的地方,却遭到雍正的斥责。

自此,风向开始发生了变了。后来,雍正下谕,讨论用兵的事情,又挑出科舍图牧场被劫的事情,说:“大将军岳钟琪,不能计虑于事先,难辞疏失之过。军营牧放驼马,最应布置有方,保证安全,可是,与大营相隔太远,致被敌军乘机盗窃,则审度形势的不妥,岳钟琪更难辞其咎。”这样一来,岳钟琪已经失宠于帝,将被贬斥的信息很快被传开。


朝臣背后的推波助澜

岳钟琪失宠后,很快这一消息被不少精于观测官场风向的官员捕捉到了。所谓树大招风,位尊遭妒,岳钟琪升迁太快,升得太高,也太受皇上特宠了。从康熙六十年的副将,一下跳过总兵,升为从一品的四川提督,不到四年又升为辖川陕总督,过了三年,再升为宁远大将军,并继续兼任川陕总督,升迁过快,升迁过高,无人能比。雍正帝高度赞扬岳钟琪的才干,对其非常重用和十分倚赖,赞岳为“旷代奇才”,“国家栋梁,不世出之名将”。

其他文臣武将,没有一个人受得了皇上如此赞扬。这当然会招致文武百官的羡慕、嫉妒甚至仇恨。特别使满洲勋贵大臣愤怒和痛恨的是,岳钟琪竟夺走了他们的特权,夺走了只有他们才能担任的官职。康熙皇帝明确规定,陕西、山西、甘肃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专用满人,是所谓的“满缺”,可是,岳钟琪既担任过甘肃巡抚,还当了八年之久的川陕总督,而雍正皇帝也正式规定,陕西、甘肃、山西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这些封疆大吏,“可参用汉人”

这样一来,身为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可以倚仗职权及皇上的宠信,通过奏请,大量任用他的族人、亲戚、朋友、部属为这三省的官员,更可由他随意选定,一下子,就从满洲官员手中夺走了上百位七品知县以上的地方官职。此乃满洲官员的奇耻大辱和不共戴天之恨。

尤其使满洲勋贵大臣不能容忍和特别痛恨的是,岳钟琪居然当上了宁远大将军,不仅统领绿营官兵,连皇上钦派前线的满兵和蒙兵,皆要听岳钟琪调度管辖。在西征噶尔丹策零时,全面规划,并统领西路军,皇上对其言听计从,打破了汉人不能与议军机的祖制,还不要说,有多少个高中级军官的任用权,上千万银两军费的支配权,通通落到岳钟琪这位汉官手中了。满洲勋贵大臣绝对不能容忍,一定要夺回来,一定要置岳钟琪于死地。


岳钟琪入狱的“推波助澜者”

其一,查郎阿,满洲八大姓氏之一,那拉氏人,在岳钟琪担任川陕总督时,他主要是做好大将军的本职,专注于军务,查郎阿才是实际上的川陕总督,史称他与岳钟琪素来不合,说其是汉人,经常排斥满人,早就想把岳钟琪给整垮,自己当上大将军。其二,是鄂尔泰,清朝开朝功臣的后裔,在康熙时期任内务府员外郎时,秉公执法

雍正时期官职也是青云直上。几乎可以和岳钟琪平起平坐了。但是这两个人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在雍正任命宁远大将军时,八位总督之中,能文能武且立有军功因而能够封授公侯伯子男爵位者,只有鄂尔泰和岳钟琪两人,岳钟琪的优势,在于他在西南西北战场上显露了将帅之才,但最不利的条件他是汉人,连汉军旗人都不是,放在入关前和顺治、康熙两朝,他根本就会被摒弃于大将军之衔的门外。

鄂尔泰虽然封爵比三等公的岳钟琪低一点,但他比岳钟琪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是地地道道的满洲人,而且还是开国功臣的后裔,这是岳钟琪永远无法与之相比的,如果是换在此前的康熙、顺治朝,两位总督之中,必然是选择鄂尔泰,而不是岳钟琪。可是,皇上却偏偏委任岳钟琪。鄂尔泰咽不下这口气。

何况雍正四年、五年办理乌蒙、镇雄脱离四川,改隶云南时,鄂尔泰与岳钟琪争此二府。岳钟琪在上呈皇帝的12道奏折中,指责鄂尔泰派遣云南官兵,“深入大关,以致伤亡官兵,似属自取”,以及鄂之“多事”,对鄂尔泰颇有“怪意”。

当时,岳钟琪军功赫赫,政绩卓著,是皇上第一宠信、依赖的军国重臣,而鄂尔泰刚刚当上巡抚两年,既无军功,改土归流仅只起步,谈不上政绩,正需文武大臣对其赞扬,以便高升之际,遭此冷箭,哪能不愤怒痛恨,必然会报此一箭之仇。其三,汉军旗人张广泗,这人的官是买来的,在康熙年间当人贵州恩州知府,雍正年间跟着鄂尔泰,升为贵州的巡抚。

但是岳钟琪毕竟曾是皇上特别赏识、信任、提拔和倚赖的大将军,一般性的失误,甚至比较大的失误,在皇上还想倚赖其军事才干征剿准夷之时,是扳不倒他的,只有在皇上对其完全丧失信心,已有合适的大帅人选,以及能取代岳钟琪获得皇上特别宠信、倚赖的大臣佐理朝政的时候,才有可能置岳钟琪于死地。这个时机,终于来到了,岳钟琪致命的克星,也登上了执政的太师椅,他便是鄂尔泰。

岳钟琪在军力对比清军弱于准军的不利条件下,呕心沥血,想方设法,重振军威,并且在雍正九年六月傅尔丹被准军围攻的消息传到巴尔库尔时,他就立即统兵,准备攻打乌鲁木齐,欲行战国时期围魏救赵之计,减轻北路压力,予以支援。军队在岳钟琪的统领下奋勇杀敌,与准军激战数日,杀敌无数。

雍正皇帝得知消息后很是高兴,于是下旨嘉奖他。但是,他主张以守对敌三年以后再考虑进攻的方针,与皇上既要雪牧场被劫之耻,又要迅速剿灭准夷,创建先皇都未能完成的灭准大业相矛盾,那是绝对要倒霉的。当时又面临着鄂尔泰入阁为相的局面,更是给岳钟琪带来了巨大威胁。后来,岳钟琪上凑直言北路兵败的原因和适守不适攻的方针,加速招来杀身之祸,单就北路军失败原因而论,岳钟琪的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是,因为这个分析,是出于汉人将军岳钟琪之手,却触犯了皇上和满洲勋贵大臣的两大忌讳。清帝的基本国策之一是“满洲甲兵,国家根本”,“八旗满洲,国家根本”。北路军是以满兵为核心为主力的军队,你岳钟琪把满洲将帅说得那么糟糕,北路军惨败了,今后靠谁来支撑西征大局,难道说要靠你这个汉人大将军和以汉兵占绝大多数的西路军吗?更何况你这个西路军也是见敌则走高悬免战牌呢。

第二个使皇上极其恼怒的是,皇上急于雪洗科舍图牧场被劫之耻,力图早日剿灭准夷,你岳钟琪却坚决反对进攻,主张二年内只宜固守,坚壁清野,“不应贪功进剿”,与皇上主战、主张速胜的方针背道而驰,能不自取灭亡吗?由于战况紧急,雍正再给了岳钟琪一次机会,但是这次机会还是被岳钟琪浪费了,在攻打准军的时候,岳钟琪原本与石云倬商定石云倬无克克岭拦截敌军,但是石云倬没有发兵袭击,导致准军轻松的逃走了。

雍正接到战况奏折后,看见了非常的恼火,此事责任原是在石云倬,可雍正不但治罪石云倬,还治罪了岳钟琪,说其有大将军有领导失误的过错,但只是小小的惩戒,说明皇帝还是看好岳钟琪的才能的。

照说,无克克岭纵敌兵逃脱之事,已经了结了,副将军石云倬革职,大将军岳钟琪有领导失误之过,被上谕训诚,处治也不算不严了。可是心怀报一箭之仇的鄂尔泰,精于算计,善观风向,擅长诡辩,却从两个多月来帝对岳钟琪的对待和处置上,找出了治敌之法。

额尔泰成为军机大臣后,凭借着皇帝对其的宠信,以大学士为领衔,联合众大学士弹劾岳钟琪,雍正看后只好说要兵部严查所奏内容。兵部还在察审和思考之时,雍正帝谕军机大臣张廷玉、蒋廷锡、鄂尔泰,数说岳钟琪的过错,令其改过效力。兵部见状这明摆着就是要治罪岳钟琪么?

于是赶紧拟出罪状,革去了他的总督职衔,削去了爵位,降为了三等侯,但仍护大将军印务,戴罪立功。如果说不能胜任灭敌重任,现在,大将军罢掉了,爵也降了,让他回到四川老家,当个提督,养养老,也就可以了,何须赶尽杀绝,可是,鄂尔泰们不这样想,而是要不断参劾,置岳钟琪于死地。

后来,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副将军张广泗,副将军常赉,参赞大臣穆克登,参赞大臣顾鲁,联名上了一道6000字的密折,列举岳钟琪的罪过。就在左右的弹劾下,直接把岳钟琪送上了断头台,不久,大学士等奏请将岳钟琪“斩立决”。雍正帝降旨:“改斩监候”,于是岳钟琪在死牢关了三年多,一直到乾隆二年,新君乾隆帝才把他给释放了。


浮人语

总之,身为宁远大将军的岳钟琪,他做好了一个军人该有的本分,对大清的贡献是很大的,即使没有也有苦劳的,也有苦劳,不胜不败,没有大的过错,鄂尔泰之流的参劾和雍正皇帝的宣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终是会站不住脚的,岳钟琪必然有还其清白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清朝兴亡史,第4卷,承前启后》

《岳钟琪传》

《清世宗实录》

《雍正汇编》

最佳贡献者
2

手握大权,一心效忠清朝的岳忠祺,为何会被雍正判处斩监候?

岳忠祺,字东美,系旷古名将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二十一世子孙,乃是岳飞第三子岳霖一脉。其父岳龙升也是一名武将,随康熙御驾亲征大西北而立下殊勋,而升至四川省的提督。岳忠祺为清朝立下的功劳和所任职务,超过了他的父亲,他经历并辅佐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康熙朝随年羹尧在四川剿匪,是一名参将。年羹尧升川陕总督,岳忠祺就接替年的四川省提督一职。“大将军王”胤禵因参与“九子夺嫡”,被胤禛镇压后为康熙守陵。岳忠祺随年羹尧几十万大军大破西北。

后来年羹尧因为恃宠而骄并功高震主,而被雍正列数罪状并赐死。其一切职务皆由岳忠祺接替。但是,“抚远大将军”和川陕总督这个武将职务太高了,掌控着几十万重兵集团,岳忠祺无论怎样的“忠心耿耿”,也禁不起“猜忌皇帝”雍正的怀疑啊,岳忠祺不除,雍正皇帝天天晚上失眠啊!后来终因西征准噶尔战绩不佳被雍正判了个“斩监候”。

岳忠祺倒霉,无非三个原因。

一,在清王朝,汉臣处处遭到满清王族和贵族的歧视和猜忌,文臣还略好一些,武将的下场尤惨。即使到了中晚期,“中兴名臣”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就是故意互相攻击,谩骂对方,制造矛盾,以求自保成功骗过清廷,特别是“老娘们”慈禧那拉氏,但是李鸿章一死,从左宗棠的挽联来者,有何矛盾?都是遮慈禧老娘们眼睛的。

岳忠祺和周培公一样,位置爬太高了,能不倒霉吗?

二,碰到了雍正胤禛这个“猜忌皇帝”,他连满人隆科多,年羹尧都信不过,怎么可能会不让心腹大臣来替代岳忠祺?更何况满人自认为是金人后代,岳忠祺可是“抗金英雄”岳飞后代!

三,雍正手下的宠臣鄂尔泰与岳忠祺有隙,乘机构陷岳忠祺,再加上岳忠祺的副手张广泗等前线将领为了升职,落井下石,雍正正好拿下了岳忠祺。

但是,雍正已经杀了或圈禁了拥护自己上位的几个得力能臣,而且也知道岳忠祺并没有反意,其罪不显,因此没有听“马屁大臣”要把岳忠祺“斩首”的意见,而是判了个“斩监候”,到后来贬为庶人放回成都的家。

到了乾隆朝,岳忠祺又被重新赏识,“东山再起”,转战川,藏前线,战无不胜,杀敌无数,并且病死于战火纷飞的前线,证明了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忠臣,狠狠地打了雍正和鄂尔泰君臣的脸。

3

【岳钟琪被处以斩监候的原因在于,雍正帝对他的猜忌与满汉大臣的排挤诬告。】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岳钟琪由一个拿笔杆子的文人到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是自己一步步用战功和献血换来的。自康熙58年投笔从戎,他由同知做到总督、大将军,位高权重,与雍正的关系也经历了由信任到猜忌的过程。

一、雍正帝继位之初,还是非常重视与信任岳钟琪的。

雍正元年九月,在青海平叛时,岳钟琪以区区数千兵马,全歼叛贼万余人。给雍正帝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雍正二年,岳钟琪主张以精兵五千远攻青海,雍正帝采纳了这个建议,拜他为奋威将军。凯旋之时,雍正帝赐予他世袭三等公爵,夸他为“不世出之名将”。之后,岳钟琪一跃成为仅次于年羹尧的二把手。雍正三年至七年,是岳钟琪最受重用的阶段。期间岳钟琪任川陕总督多年,手下是清朝最精锐的军队。

二、在猜忌心理的支配下,雍正和岳钟琪的关系像易碎的玻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

雍正七年,岳钟琪拜宁远大将军,率军西征准噶尔。作为一个出身汉族的将领,他握有西北军政大权,位高权重,风光无限。

盛极而衰,在西征之时发生了科舍图失马事件,雍正将这一过失的责任归咎于岳钟琪,从由此开始猜忌他,岳钟琪由过去的香饽饽变成了讨厌的苍蝇。雍正不仅多次否决了岳钟琪的进攻路线,而且派人监视其一举一动,将帅不和、上下离心,这次征战接连失利。雍正八年,在众人的诬陷之下,岳钟琪被夺官下狱。

雍正帝对岳钟琪的疑心,可以追溯到雍正六年发生的曾静、吕留良案子。曾静因为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榜,于是对现实不满,偶然接触到吕留良的书籍,被其中的反清复明的思想所感染。

这年秋天,曾静让学生张熙拿着自己的书信找到岳钟琪,鼓动他起兵反清恢复宋明的江山。岳钟琪抓住张熙后严刑逼供,没想到他表现得非常顽强,拒不说出老师是谁,住在哪里。无奈之下,岳钟琪假装自己早有谋反之意,然后对天盟誓与他们师徒共举义旗,成就大业。张熙上当说出了老师曾静及其好友的名字。

岳钟琪将这些情况上报皇帝,于是雍正帝大肆搜捕,制造了曾静、吕留良案。岳钟琪多次上书向皇帝表忠心。虽然雍正表面上大度的安慰他不用放在心上,我相信你之类的话,但是此后雍正加强了对岳钟琪的监视,同时要求岳钟琪处理的大小事务都要汇报。

三、满汉大臣的接连诬陷,差点要了岳钟琪的命。

最先参劾岳钟琪鄂尔泰,鄂尔泰与岳钟琪早有矛盾,二人积怨益多。至雍正十年,鄂尔泰见雍正帝对岳钟琪多有怨言,便上书弹劾他,说岳钟琪,纵容敌人,不能准确判断敌情也不能歼灭敌人。雍正帝藉此机会将岳钟琪交刑部治罪。

接下来上场的是鄂尔泰的亲信张广泗,参劾岳钟琪调兵筹饷、统驭将士诸多失误。张广泗的上章弹劾,进一步加深了雍正帝对岳钟琪的怨恨和不满。

第三个参劾岳钟琪的是查郎阿。这又是一位对岳钟琪不满的满洲贵族,查郎阿的诬奏,更增加了雍正帝对岳钟琪的反感。

岳钟琪被捕入狱以后,囚禁了整整两年,雍正十二年十月兵部建议“斩决”。雍正帝最后念及其当年进西藏、平青海之功,改“斩决”为“斩监侯”(相当于现在的死缓吧),并处罚银70万两。

乾隆二年(1737年),岳钟琪才被放出监狱,他在成都郊外过了10年安静的生活。乾隆十三年,大金川发生叛乱,乾隆帝想到了闲置的岳钟琪,任命他为四川提督平叛。此时他已经62岁了。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将军,岳钟琪多次平定叛乱,捍卫了国家的统一。

4

岳钟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将,岳飞二十一世孙,武将世家。其父岳升龙曾为四川提督,也是武将出身,先后跟随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多有战功。岳钟琪曾于康熙五十七年随大将军王胤禵平叛西藏,多次以奇袭,长途奔袭等战术冲锋在前,屡立战功。雍正皇帝继位后,岳钟琪又随年羹尧西北平定罗布赞旦增,是为西北平叛将领中的二号人物。年羹尧之后,岳钟琪曾任川陕总督,绥远大将军。

但是岳钟琪接替西北大军之后,运气似乎并不太好,先是雍正六年,河南曾静欲煽动岳钟琪造反,被岳钟琪一网打尽,爆发了著名的吕留良文字案,然后是在西北平定策零的战争中属下偶有失误,被雍正皇帝责罚。

雍正皇帝对于战事的不满联想到曾静案,即便是这件事岳钟琪处理十分得当,但是正所谓“三人成虎”,在鄂尔泰等人的参奏弹劾下,结果于十二年将岳钟琪下了大狱,被判“斩监侯”。直到乾隆二年才被释放,乾隆十二年以总兵之职被重新启用,继续为清廷效力。

岳钟琪一生的遭遇经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人生可谓有高有低,反复无常,还被雍正判“”斩监侯。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境况呢?

1.岳钟琪会叛变吗?

岳钟琪出身于武将世家,且还是岳飞二十一世孙,历史上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故事历代相传。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是宋朝金国的后裔,所以大清其实也是宋代金国人之后裔,这个关系成为曾静煽动岳钟琪造反的主要原因。

岳钟琪虽然妥善处理了这件事,雍正皇帝也十分信任岳钟琪,但是从他发起文字狱,对吕留良挫骨扬灰来看,雍正皇帝其实心里是十分忌惮这件事的,但是岳钟琪的表现的确很忠心,这超乎雍正皇帝的意外。尤其是在改土归流,西北作战过程中,岳钟琪是做到了一个将帅的职责和忠心的。

其实,到了明清以后,武将发动政变的机率因为制度的完善已经很小了,即使是到后来曾国藩李鸿章等拥有自己强大的武装情况下,也没有人发动军事反叛。故,雍正皇帝对岳钟琪手握重兵并不担心,胤禵、年羹尧等都曾是岳钟琪的上司,相比较而言,岳钟琪的影响力比他们还是要小很多。所以,雍正皇帝虽然有些忌惮岳钟琪,但是对他的忠心和影响力还是有把握的。他不会因此对岳钟琪下手。

2.皇帝平衡权力斗争?

岳钟琪出身汉人,能够统领满清西北大军,也算是凤毛麟角的人物了。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八旗军的力量日渐式微,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了,在平定江南的战争中,多半是以汉军旗和绿营兵冲锋在前,成为满清军事的主要力量。

雍正上台后,八旗军力量进一步弱化,满清的政权基础是贵族,满汉之分的歧视一直都存在,所以,满清朝廷内满汉官员对权力的争斗也十分厉害。这种争斗反应在军事领域同样突出,雍正时期的“红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鄂尔泰对待汉人就十分嚣张,屡次以西北军事的失误向雍正皇帝告状,并且联系吕留良案,使得雍正皇帝为了平衡朝政权力斗争,对岳钟琪下手。

3.是否把恩宠留给乾隆皇帝?

皇帝们都喜欢唱“红黑脸”,以此来利用臣子为己所用。岳钟琪是一把军事好手,至少在康熙雍正时期是。这也怪不得汉人,旗人入主中原之后,坐享其成,几代人享有特权,莫说是打仗,就是骑马遛弯儿的能力都没有了。

满人的颓废必将将汉人推向前台,可是满人还不愿意,但是没有法子,谁叫满人人口不足汉人十分之一呢。能出一个岳钟琪,忠心耿耿还要被充分利用。

雍正十二年岳钟琪判“斩监侯”,按照当时的情形,其实他根本够不上这样的重判,所以,是不是雍正皇帝玩了一回帝王之术,将恩宠的报答对象转交给了乾隆呢?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岳钟琪虽然判了“斩监侯”,但是并没有被处斩,乾隆一纸赦书,岳钟琪必将对乾隆肝脑涂地,誓死效忠,这就是雍正的帝王之术。也算是雍正皇帝的一番苦心了。

综上所述,雍正对岳钟琪下手,判他“斩监侯”,并非是因为他手握重兵,因为按照当时的军事制度和岳钟琪本人的影响力,他根本不可能反叛,吕留良案也不是他招忌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权力斗争,雍正皇帝不得不向满清贵族妥协,收押岳钟琪,但是同时,他又将恩宠之权留给了后继之君乾隆皇帝,以备重新启用岳钟琪。

所以,终其所言,岳钟琪也不过是被满清统治者利用的一枚棋子罢了。

5

雍正7年,雍正派兵进攻准噶尔,兵分两路,北路由靖边大将军富尔丹率领,西路有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率领,浩浩荡荡向西进发,中途突然接道朝廷命令,部队暂缓前进,两路军主帅回京商议军务。箭在弦上,引而不发,把官兵都搞蒙了。



原来准噶尔得到消息后,使出缓兵之计,提出议和。雍正上当了,调主帅回京商议,部队暂缓前进。主帅不在军中,失去主心骨,这正给准噶尔以可乘之机。他们集中力量打击傅尔丹的部队,北路军损失惨重。

征讨准噶尔开局不利,责任主要在雍正的军事无能。战争刚刚开始,就失去了一半战斗力,清军士气低落,接下来的仗很难打胜。不过岳钟琪的军事才能的确很高,局部还是取得了一些胜利,他还攻占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但是清军士七气不高,兵力优势没了,又在敌人的主场作战,总体取得胜利的概率极低。




这场战争雍正本来是想速战速决,但是一直打了两年多还在继续。清军的补给线长,粮草运输困难。准噶尔部队专门打击清军的后勤保障部队和后勤保障基地,致使清军越来越被动。

雍正把责任怪罪到岳钟琪头上,对他产生了不满情绪。岳钟琪是个汉人,担任宁远大将军,手握重兵,在雍正朝是绝无仅有的,而雍正朝的大环境是,汉人官员受排挤。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雍正对岳钟琪信任没有问题,一旦雍正对岳钟琪产生不满情绪,马上就会有满族大臣伺机而动,给予打击。



满族大臣鄂尔泰弹劾岳钟琪,雍正对岳钟琪的军事才能产生怀疑,于是派张广泗接替岳钟琪,把岳钟琪调回京城问罪。张广泗是个军事蠢才,后来乾隆用他平叛时得到充分证明。但他弹劾人很厉害,岳钟琪还没回到京城,他弹劾岳钟琪的奏章已经摆在了雍正案头。有了这两分重量级弹劾奏疏,雍正把岳钟琪交刑部问罪。

毕竟罪证不是很充分,而且岳钟琪平西藏是首功,平青海又立大功,功劳太大,刑部必须慎重定罪,审了两年最终才结案,给岳钟琪定个斩立决。雍正觉得有点过了,于是改判斩监候,从死刑变成了死缓。

6

功高震主

位尊招忌

略有小过

即遭严惩

故,伴君如伴虎

早不保夕

#凌远长著#

7

1732年,将军岳钟琪接到了皇帝的诏书,要求返回京城办事,刚到达,他就被囚禁起来了。经过了2年的监狱生活之后,被执行了“斩决”,作为这件事情的操作人,雍正在权衡了利弊之后,把判决改成了“斩监候”,罚了70万两。他是除掉年羹尧之后,掌管西北军务的替代者,手中有大权,并且非常效忠,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

岳钟琪是岳飞的第21个嫡孙,父亲是岳升龙,在康熙评定三藩之乱的时候立下了战功,后来跟着总兵王进入了兰州,因为作战勇猛,成为了天津总兵。后来皇帝亲自去戈尔丹,他负责押运粮草,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再次升官。在这样优秀的父亲的指导下,他自然也是十分出色,从小就开始读书,喜爱兵法,为日后打下基础。1709年的时候,他获得了知府的官位,随着战事不断增多,敌方势力加强,他上书请求改为武职,开始了军旅生涯。

雍正上位之后,青海发动了数十万人的反叛,于是雍正让年羹尧做大将军,岳钟琪为副将军,出发征讨。当时年羹尧在青海没有立足,被围困,是岳钟琪赶来帮忙,并且审理。在他的建议下,清军追击,彻底清楚了敌人,历经了2年的叛乱被平定,收回了六十万华里的土地。雍正很是高兴,给岳钟琪升官,名声大起。深得皇上的信任,自然就成为了嚣张跋扈的年羹尧的替代品,与之相比,他更加的忠诚。

于是雍正把年羹尧处置了,他成为川陕总督,西北地区的大权全在他艺人手中,不过他并没有像年羹尧一样嚣张,而是敬小慎微,尤其是面对劝进人士,表现的非常忠心,日月可鉴。后来有个人在大街上喊话,大概意思是岳钟琪带兵造反了,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事情,但是月总起不这样认为,在问清缘由的时候,他还在给皇帝表忠心,雍正对于她的反应很满意。

后来有一个书生来劝进,还带了他老师写的信,内容是雍正杀父等十个罪行,还有岳钟琪的祖先事迹激进有反清之语等等。事情非常严重,岳钟琪不敢懈怠,果断把他们一网打尽,还把证据和人员押解到了京城。事后爆发,牵连了几千人,雍正帝再次给这个忠臣封赏。

但是参与过夺嫡的雍正帝,本来就被大家认为位置不正,民间更是有传言,再加上一直的劝进,岳钟琪是岳飞后人的敏感身份,让雍正帝慢慢起了疑心。准噶尔卷土重来的时候,雍正只好忍住不发声,让岳钟琪继续做主帅,但是他在攻打了乌鲁木齐之后,去袭击哈密,结果有两人延误了时机,导致准噶尔的军队掠夺而去。

在处理了这两人之后,岳钟琪也被认为用人不当,再加上怀疑他跟鄂尔泰人有联系,果然有人上书弹劾。就是这样,在皇帝心中,曾经岳飞的后人的官职生涯结束在了雍正的朝代,还差点失去性命。

8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宋安之来说说。

主要刚开始岳钟琪有点像背锅侠,本来清廷要对西北大规模用兵,结果噶尔丹策零假装议和,清廷就真的同意了,还临时将主帅岳钟琪等人调回京商议。

结果是噶尔丹策零知道当时清朝西北大军群龙无首,所以就趁机突袭了一波。清朝一开始就失去了先机,后来岳钟琪到了前线以后虽然局势扭转了,但整体来说打的一般般,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本来这跟雍正相信敌人的缓兵之计有关系,结果是雍正肯定不认啊,于是岳钟琪就背锅了。

岳钟琪被捕以后两年判决才下来,判决是“斩决”。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岳钟琪没这么重的罪,说白了这就是古代统治的一个套路,下面人议罪,往往将罪名议重,然后皇帝再开恩给减轻,体现帝王的仁术,于是岳钟琪被改为斩监候。

当时已经是雍正十二年了,西北也没啥大事。岳钟琪就这么在狱中待着。次年雍正驾崩,估计雍正驾崩的时候肯定想着岳钟琪这个背锅侠,不过没有放他,而是让乾隆帝放他,说白了这也是一种统治套路,让新君继位以后通过这种方式笼络人心。于是乎乾隆二年,本来就没什么罪的岳钟琪被放出。后来还被乾隆帝重新起用,虽然岳钟琪担任四川提督比雍正时期的官职低多了,可是岳钟琪肯定感激乾隆帝啊…

现在大家看明白这个套路了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9

岳钟琪的斩监候,其实要从雍正三年讲起。那一年,曾经为雍正帝东征西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年羹尧,被指控九十二款大罪,最终赐死天牢。随后,岳钟琪就是接了他的班,做上了川陕总督。而且不仅是总督,还封了三等公爵,手里掌握着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兵权——换句话说,就是大清国西北军区的司令长官。

岳钟琪升官了,他当然高兴。可是另一方面,升官也意味着权力更大,而权力更大,就会引起皇帝的更多猜忌。尤其是像他这样的担任方面责任、手里握有兵权的人,皇帝一方面确实是要用你,可另一方面也确实怀疑你(年羹尧的死,说到底不就是这样么)。

结果两年之后,岳钟琪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有一个疯子在街上乱喊,说:“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

官府抓了这个疯子,立马审讯,结论纯属胡扯。可是岳钟琪吓坏了,他立马写了一封奏章,向皇帝诉衷肠表忠心。

这个时候,皇帝确实觉得岳钟琪有点冤,他在岳钟琪的奏章上写了很多朱批,大意就是朕相信你,你不要在意这些——但是话又说回来,岳钟琪可以不在意,皇帝能不在意么?虽然宽慰你,可这件事,朕可是在心里给你留了个底。

结果第二年,岳钟琪又出事了,一个姓曾的秀才,让自己的门人给岳钟琪写了封信,大骂皇帝,又说岳钟琪你是岳飞后裔啊,当年岳飞抗金,现在你就该抗清。

岳钟琪苦笑,你这真是书呆子不懂形势还出来祸害人哪!现在我只能把你的事捅出来了(岳钟琪如果真听他的话造反,成功有多少呢?零!他的部将立马就会杀了他作为功劳上报)。

皇帝这会可就有数了,不错,你小子不错!可是那些汉人总想着要恢复明朝,万一你哪一天变卦了,真的要做岳飞,你让朕怎么办?

所以,表面上是嘉奖,其实岳钟琪的前途已经危影重重了。

随后,岳钟琪带兵西征,敌人是准噶尔的噶尔丹策零。从雍正九年打到雍正十年,岳钟琪的大军,因为部将配合失误,没有完全歼灭叛军,于是皇帝震怒,两个直接负责的将军被斩首,岳钟琪则被责:“攻敌不速,用人不当”。

官场之上,一切是非,都是以皇帝的意志为标准的。雍正一动怒,军机大臣鄂尔泰立马弹劾,皇帝一个准字,岳钟琪之前的头衔便化为乌有,随后便把军印交给副将军张广泗,自己灰溜溜地赶回京城。而他前脚刚走,后脚张广泗弹劾他的奏折便递到了京城。岳钟琪一到北京,便被打入大牢。

随后这案子拖了很久,直到雍正十二年下半年,判决才出来,仅有俩字:斩决!

岳钟琪呆了,俺犯了啥罪过啊,说杀头就要杀头啊?

雍正微微一笑,谁说马上要杀你的头,朕念你以往的功劳,已经给你改了,现在是三字:斩监侯!

还是要杀头,只不过是缓刑而已。

这缓刑缓到何时呢?一直到雍正帝驾崩、乾隆帝即位,这岳钟琪还在监狱里呆着呢!当然新帝即位,气象万新,又关了一年多,岳钟琪终于被释放出来,当然代价是啥官职也没有了,扫地出门,回成都做老百姓吧!

从此,这位曾经在沙场上叱诧风云的名将,一身布衣,吃着粗茶淡饭,白天喂鸡舞剑,晚上读佛经,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已届六十二岁的他才重出江湖,最终把一条老命,送在重庆的一场民变镇压之后。

回过头来看岳钟琪,他确实一心想做大清国的忠臣,可是皇帝也确实不信任他,谁叫你是汉人,还偏偏姓岳呢?之前之所以不办你,唯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清还需要你这样的人卖命而已。利用价值一旦消除,立马就收拾你!

而汉人,心底里也怨恨这个家伙,丢老岳家的人啊!

10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手握大权?你快拉倒吧!纵观整个清朝,压根就不会出现手握大权,尤其是军权的臣子,岳钟琪充其量就是个带着雍正大兵打仗的将军而已,还真就谈不上手握大权。

为嘛谈不上手握大权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就你能,清朝没有手握大权的臣子?提一位吓不死你,年羹尧听过没?”

年羹尧?哎!最后还不是被雍正一道圣旨就给拿下了,穿再多的黄马甲也没顶住大牢的栅栏门,跟着就给赐死了。

说起这道圣旨的由头,您都不得不叹为观止,就是因为年羹尧祝贺雍正朝出现祥瑞,把折子里的"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

这一家伙就得劲了,被雍正给拿了下来。

就这经过,您说他大权在握,谁信啊!按照雍正自己对年羹尧的话,"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

瞅见没,年羹尧的大权在握是背靠雍正的,没有雍正,他啥也不是。

如果大家伙还是不相信,咱举个例子大家伙,体会一下。

清朝这都到了末期了,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这两位,那是手握大权的吧,而且还有着师生情谊,结果呢?还不是上演了一出,你呛俺,俺瞅你不顺眼的戏码?

为嘛呀?那还不是为了给慈禧这个当权者看嘛!其实俩人私下里关系很好,在危难的时候,都会相互帮衬,但嘴上却一点都不饶对方。

说明了啥?这就不用俺说了吧,而且那会这俩人手里那还有着实打实的军权,自己个建立的军队,这都不成,还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可见清朝对于军权的控制,是你想不到的。

岳钟琪

至于题主说的一心效忠,咱也没意见确实如此,而您说的被判斩监侯,确实有这事。

想当年结案的时候,主审的官员是直接给了个斩立决,送到雍正的手里边的时候,就被改成了斩监侯了,罚了七十万两银子。

就这斩监侯可有说法了,这相当于给了个死缓,这一缓可就缓到了乾隆二年,在大牢里蹲了三年,才被乾隆放了出来,做了庶人。

说道这里,估计有很多小伙伴们要说了:“这斩监侯,咋就斩了这么长时间,结果还是给放了?为嘛呀?”

为嘛?这就是帝王之术了。说道根子上,岳钟琪是一点反心都没有,对于皇权没有直接的危害。

而他罪过是,一个有着极强军事能力的武官,而很多造反的人,都想挑拨他造反。

首先是疯子的疯言疯语,沿着大街狂奔不说,还指名道姓的喊:“岳钟琪要带着大兵造反了!”

就这动静,您就是把耳朵堵起来,也能听的到。

当然这说道根子上是疯子的狂言而已,但作为帝王的雍正,那是很敏感的,就算是嘴上不说什么,保不齐这心里要嚼咕两句。

所以祸根已经埋了下来。那么跟着曾静事件,这就有人给岳钟琪送信,信里边不仅大骂雍正,而且还以岳钟琪的祖上岳飞的事迹来鼓励岳钟琪造反。

这事,虽然被岳钟琪举报了,而且事后雍正还给他加封了宁远大将军。

但进一步的猜忌已经种下了。

毕竟雍正期间,民间造反的事情还不少,虽然苗头不大,都被及时的掐灭了。

您说雍正心里没有疙瘩?那绝对不可能,他只是等待一个机会。毕竟现在的岳钟琪没有干任何犯法的事不是。

雍正十年,清朝对噶尔丹七千人的偷袭失利,最终的直接结果就是岳钟琪的职务一降再降,直到被群臣弹劾,而入了兵部的大牢结束。

而这一判决,一等就是两年,结果就是兵部的斩立决,后又由雍正改为斩监侯,原因是岳钟琪有大功。

所以这事,就值得琢磨了。

咋琢磨呢?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们要问了:“为嘛等了两年?为嘛是个斩监侯呢?不直接杀了这不就完事了?”

好吗?这都赶上十万个为什么了?这事说道根子上,对阵噶尔丹这战事,雍正已经杀了一个年羹尧,跟着再杀一个岳钟琪,这不合适。

毕竟这俩位都是对阵噶尔丹的主要战将,接连杀掉了两个,让人不免感觉,谁蹲在这个位置,谁的脑袋不保,这不合适,但你不给岳钟琪一个名目,那些个虎视眈眈的想要造反的人,心会更大,而被鼓动的人,心思可就难测了。

所以斩监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为什么两年了,迟迟不动呢?原因很简单,说道根子上,岳钟琪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老话说的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杀一个岳钟琪很简单,但如果前方战事失利,谁能但的起这个担子?似乎没有。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岳钟琪军事才能厉害?这咋说的呢?”

咋说的?您要用理论来说,这显得有点子空洞,咱就用例子来说明一下,其实这事,以前俺在其他的文章当中写过。

话说岳钟琪是在乾隆二年被放出来的,这一出来,官身可没了,平头老百姓一个。

天天粗茶淡饭的,一身粗布衣服一穿,骑着自己心爱的战马溜达,有时间再打上几趟拳脚,这生活也不错。

这日子一过可就是十一年,乾隆剿灭大金川叛乱,派了几波人去,这都栽倒在了里边,没法交代,这不,没法子了,才把老将岳钟琪给请了出来。

你说请出来就请出来,好歹给决策权,压根没有,结果岳钟琪瞅了地形给了一主意,他的顶头上司压根就不搭理,催着岳钟琪打压根就不着边的其他俩地方。

作为一个军事主官居然这么没有远见,岳钟琪对他这上司就有了怀疑,回头一调查,发现这上司身边居然有奸细。

这就是作为一个军事将官的敏锐,后来乾隆把岳钟琪的身份摆正了,你猜结果是啥样的?

仗打了几次,这大金川的叛乱怂了,按照一般人的思路,这打下去不就得了,杀了罪魁祸首就完事了。

这您可就没有远见了,任何战事攻心为上。

所以人家岳钟琪直接带了几个人,去见那叛乱的家伙。

进入了人家的营寨,一顿老酒这顿喝,一直喝趴下,至于防备对方杀了自己,没有!

最后这帮人第二天直接去了岳钟琪的大营,投降了。

瞅见没,这就是一将难求的一将。

所以当年雍正留着岳钟琪,何尝不是留着后手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