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农村葬礼,为什么回赠毛巾?

农村葬礼,为什么回赠毛巾?

2020-07-31 10:03阅读(288)

农村葬礼,为什么回赠毛巾?:在我老家,广西的一个农村,举办丧礼都是要回赠毛巾的,老人说,在很久的时候,这种回赠已经流传下来了,那么,村民们为什么要这:-

1

在我老家,广西的一个农村,举办丧礼都是要回赠毛巾的,老人说,在很久的时候,这种回赠已经流传下来了,那么,村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义,因为很多人只知道是传统做法,却不知道具体原因,今天我就针对这个问题,来好好聊一聊。

第一,回赠毛巾是一种礼仪。在农村,举办丧事的时候,村子里很多好友都会拿着香火和纸钱到现场,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但我家那里,确实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一种尊重。中国人比较讲究礼尚往来,既然别人意思意思了,那就送回去吧,刚好毛巾比较便宜,农村人可以负担得起,于是就送毛巾了。

第二,方便大家擦汗。农村办丧事,非常的热闹,大家很团结,村民们主动到家里帮忙,丧事的整个过程中,从做法到下厨,大家都会分配好任务,而在做事的时候,难免会有大汗淋漓的时候,尤其是那些在火旁做菜的人,他们需要一条毛巾来挂在脖子上,必要时可以擦一擦身上的汗。



第三,送毛巾有去晦之意。在农村,很多以前残留下来的东西,现在都还在延续中,传统观念也一样,它们甚至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一些人认为,丧事是不吉利的,进到主人家里以后可能会沾上一点晦气,毛巾是用来擦拭的,主人家明白大家这样的心思,于是就送毛巾,给那些去了家门的人,擦拭掉晖气,开开心心地回到自己家里。我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随着时代变迁,送毛巾这样的方式没有被取消掉,而是成了一种传统,在农村都很流行这么做,我想,未来也不会改变。这就体现出了农村的良好样貌,大家互帮互助,相互理解,送毛巾就体现出来了,大家记得,拿回家的毛巾不要轻易扔掉哦!

我的回答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围观,期待转发点赞,以及评论,我是黄老邪,一个专注于写三农的美男子。

2

在湖北大部地区,参加葬礼一般要回赠“三个一”,一条毛巾、一块香皂和一包烟,经济条件的家庭也少不了毛巾和香皂。

客人为逝者送最后一程,少不了陪夜和磕头,女性至亲还会悲伤落泪,“逝者为大”具体到行动上,自然辛苦。为了感谢亲朋对逝者的尊重,丧家回赠香皂和毛巾,意在取其谐音,愿逝者的在天之灵保佑大家,为大家造福。条件好一点喜欢好看的家庭,还要加上一包香烟,让亲朋回到家里后,一边与左邻右舍分享香烟的辛辣味道,一边追忆逝者的辛劳与善良。

在我小的时候,是没有这般讲究的,丧家扯几丈白棉布,根据亲疏不同关系每人分一块长短不一的布块,出殡的时候戴上它,叫做戴孝,那块布叫做孝布,回家的时候带上,或作为棉鞋用布,或作为缝纫用料,同样有福佑亲朋的意思。

逝者能否护佑活着的亲朋,不要太当真,但是活着的人的深情厚谊,却非常温暖人心。

至于啥时时兴香皂和毛巾,这个规矩是从何方流传过来,已经记不清楚,最早大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看到它们。




3

以前是回赠孝布,考虑孝布拿来没多大用处,人们就改用毛巾回赠了。

4

我是有缘人,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农村人对风俗礼节还是比较讲究的,特别是红白喜事,人们常说:喜事不请不到,丧事闻丧即到。可见农村对礼节马虎不得,有时容易好心当成驴肝肺,一片诚心却换来彼此的隔阂。原因在哪?就是诸多礼节上失误,弄得人与人之间心里不捂心。

农村葬礼,为什么要回赠毛巾?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是让死去的人有一个好的归宿。

生老病死是不可逆转的,而死则是人生逃脱不了的事,人生相遇也是一种缘分,人死了前去吊唁,见上最后一面,也让此生不留诸多遗憾。

来者是客,在农村,前来吊丧之人必须戴孝,从守灵到入土为安即安葬,送死者最后一程。这是对死者的敬重,也是一种不能忘怀的寄托哀悼。

吊孝之人,让敬孝者除去伤痛之感,毛巾洗去不吉利的事,让活着的人清清白白做人。

有生即有死,生死轮回。人去吊丧之人身上戴着孝服,在农村男人头顶孝帽,或者说孝衣。而女人则是披巾,肩披长长的白布,也有顶在头上。

人死后孝服总要除去吧,在农村有除灵脱孝一说,也有地方在葬礼结束时,为了表示对亲戚朋友的敬仰之情,或者说,以后\"六七“,\"守孝“全免除,让亲戚朋友除去身上的孝服,换上喜庆吉利的平安服,在农村大部分都是用毛巾代替,洗去不吉利之事,让亲戚朋友重新振作起来,开启新生活。

5

明清时期,葬礼上,主家孝子都披麻戴孝!而宾客却不能披麻戴孝,所以主家就用白布条子赠与宾客,叫“散孝”。这种习俗在燕赵大地传承至今。

礼物的交换伴随着三种义务,即随礼的义务、收礼的义务以及回礼的义务。

农村葬礼,为什么回赠毛巾呢?

这个习俗可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孝帕'一俗,来知德《来瞿唐先生日录》中有记载:

今俗有剪麻布散吊客,名为孝帛。殊不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之缕,各有精粗;今不论精粗,而乱加人之首邪。'主家要分发给白布条给亲友,谓之'散孝'。

但是,从上面孝帕一俗的描述中,只可看到主家分发白布条给亲友,却未见用毛巾代替白布条进行回赠之举。不过家乡农村葬礼上的却有毛巾一说,对于前来帮忙的人除了供应茶水、饭食之外,在劳动时因为搬运、劳作而留下汗水,丧家都会贴心准备毛巾以便擦拭,并无特殊意义。

@那些旧时光的家乡,燕赵大地,一直延续给宾朋散发白布条的习俗。白布的宽窄长短要根据亲戚的远近程度决定,这些早已形成了当地的一种丧葬文化,一个当地百姓从白布条上就能大致分辨出孝子的辈分和亲戚的远近来。

至于毛巾是为前来帮忙出力的帮厨人,还有在地里打墓坑道的人准备的。一来方便他们劳作时擦汗,二来也是对这些人付出的尊重。

八十年代左右的农村,丧礼上,丧家要请很多人来吃饭,来吊唁的亲朋好友来了要送\"孝帐\",就是挂在灵堂前面的被面子、布料之类。上面写着:xxx千古字样,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现在没有人稀罕这些孝帐子了,为了图省事,不送孝帐直接就给钱了,我们那里称这种行为叫:众人帮一人。希望以此减轻丧家办事的负担。

送毛巾,或许因各地习俗不同,取代孝布。但,在燕赵大地并没有作为回赠亲朋的形式得到盛行,它只代表丧葬上劳动者才拥有的形式出现。如今,我们去参加丧礼的时候,随上份子,大多连饭都不吃,白布条也没有领过。

形式是给人看的,只要我们有一颗敬畏死者的心就行了。您赞同我们这里的风俗吗?

6

在农村,当老人过世后,亲戚朋友都来悼念,陪伴老人最后几天。

特别是出殡葬礼那天,更显得非常热闹,也十分隆重。村里帮忙的,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围聚拢来,鞭炮齐鸣,唢呐哀曲,为送老人最后一程如土为安作诀别。

在我们这里有句俗话:人死饭涨开。意思就是说当某家老人不幸逝世之后,寨邻帮忙孝家处理后事和通知孝家亲朋,不管是干什么的,只要来到孝家,吃饱管饱是常理。

理所当然,按照农村风俗,孝家为尽孝道,跪地迎亲朋,在悲壮凄凉哀乐声中,招呼大家吃好喝好。还要准备几张桌子,桌子上摆上礼薄,请文笔好的人记录好亲朋赠送孝家的礼品和份子钱。

礼尚往来也是农村最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随多随少,任其自便,不便强求。自不必说,亲朋好友,当临走之时,也会自觉地把自己所赠礼品奉上,由帮忙记录的人负责,包括姓名、份子钱、所赠礼品和鞭炮等等,以便于孝家把老人安葬后,慢慢查阅。

等安葬老人,孝家会翻开礼薄,查看亲朋所赠物品数量,便于以后亲朋有喜忧事时慢慢偿还,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如果将来亲朋办喜事或忧事不去,人家会瞧不起你。所以,这份子钱可不是好收的,要双方互相往来才能持久。

世在人为,攀比常见。如果张三家老人离世,而张三家有6兄弟都成家立室,礼桌上就有6个礼薄,分别注明张三、李四和王五等,亲朋按照相互之间关系来赠送份子钱和礼品。结局肯定不一样,谁关系广处事好自然份子钱要多些,反之则少。

在我们这里,安葬老人,回赠礼品不一样,主要有毛巾、碗和纸巾等等。如果是高龄老人,回赠礼品主要以碗居多,只要礼薄上挂好名字,旁边帮忙的人立刻回赠一个碗,碗有大有小,没有统一标准。寓意赠送给亲朋,希望大家象老人一样健康长寿。

赠送毛巾也很普遍,一般以家庭条件来定论。安葬逝者孝家很悲伤和痛苦,亲朋也很悲痛,回赠毛巾擦拭伤心泪水,为逝者作人生最后的离别,让他(她)在天堂一路走好,永远安息。

7

农村请客送礼,在收礼的时候,主家一般都要回一点小礼品。这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风气。在村夫夜话这里,以前送礼是不回礼的。后来礼金越来越高,也就有人回一些礼品。象我们这里一般都是一包香烟再配上一件小东西,比如结婚的回礼一般是一包香烟外加一小包喜糖,小孩週岁或老人做寿,一包香烟加一个小蛋糕,而参加葬礼一般是一包香烟加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那为什么葬礼要回毛巾呢?这个应该从过去的孝服和孝帕说起。

过去农村有老人逝世,必须身着孝服,这孝服有些讲究。统称五服,具体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总称披麻戴孝。后来为了简便,慢慢演变成孝眷人等,统一戴白布,根据与逝者的亲疏关系来定白布的长短。孝子一般白布长五尺或六尺,(父母中只有一人逝世,戴五尺孝布,己有一人去世,剩下的一人去世时戴六尺长孝布),女儿,女婿,孝布长四尺,孙子女,外孙,外甥,侄儿侄女孝布长三尺。其他孝眷一般着方巾。也就是孝帕。(以前农村都用白布作毛巾)。这中间还有一些讲究。如果逝者达到六十岁以上,除了亲眷着孝布以外,所有参加葬礼的人都要发一块白色方巾,送葬时截在头上。以示对死者的敬重,叫变全白。而逝者年龄未达到六十岁。则只有未出五服的才有白布。其他人不发白布。叫变半白。这些白布,葬礼过后,可以带回家做衣服,鞋里子,毛巾等用。过去农家的白粗布,很结实耐用。

后来,由于农村很少有人织那种白粗布,就改成购买白细布。再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那一块白细布己经基本上没用了。葬礼一过,有人就随便一丢。完全是浪费。渐渐就有人开始用白毛巾代替白布。而且送葬人也不用顶在头上,可以扎在胳膊上。既显庄重又不尴尬。而且毛巾还可以用来擦汗。带回家也可以作其它之用。

再后来,农村送礼时兴回礼。在葬礼中回礼时除了一包香烟外,另加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此时,毛巾还是当作孝巾之用,不过,有的己不再统一用白毛巾,而用各种颜色的毛巾。对其他参加葬礼的主要亲戚,还有抬棺和打金井的,请来的吹鼓手。还要单独另发孝布或毛巾。慢慢的葬礼回赠毛巾就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以上图片来源于头条图库,侵权必删)

以上是村夫夜话本地情况的简单介绍。你们那里的说法可能不一样,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共同讨论。谢谢阅读!

8

农村葬礼,为什么回赠毛巾,以本地风俗,来回答你的问题:

1.毛巾只回赠那些前来奠拜的乡邻,送礼的亲戚不回赠毛巾,亲戚是给白布做头巾

哪家一旦有老人去逝,灵柩放在家中,布成灵堂,直到出殡。

这之间的时间,附近几个村的人都会拿一卷编炮或一个礼花炮、一刀表纸、三根红香前来祭奠,这附近村庄的人来祭拜,一般也不回赠,因为附近个村子都会相互这样做的。

但有些没有往来过乡邻或朋犮,他们前来奠拜,就要回赠毛巾和一包香烟的。

这是因为附近的乡邻都要互敬互奠的,大家都不用回赠。而那些较远的乡邻和朋友,只是眼前临时的,以后有可能不来往的。所以,回人家一包香烟和一条毛巾。

没时间抽烟敬烟,发一包自己抽吧。给条毛巾洗一洗,擦一擦,去掉可能惹上的秽气。

2.在出殡的路途上,许多非亲非故的,看着灵车队伍从门口经过,烧炷香,放个炮,对着灵车拜一拜。孝子家为了对这些非故的人表示感谢,就每个烧缩的人发一包烟和一条毛巾,表示对前来之人的一种感谢,也是对前来奠拜之人花钱的一种弥补。

9

指尖老家是安徽省东部乡村,当地确实有白事送毛巾的习俗,而且还有香皂、牙膏、牙刷的套装。而对于其他喜事、生日宴,大多会给请过来帮忙的,准备毛巾、护袖或者围裙以答谢。所以说,农村红白事中,回赠毛巾,已经是较为常见的了,白事有白毛巾或者蓝毛巾,喜事则有红毛巾。那么,为什么白事要回赠毛巾呢?

送毛巾是为了回礼,答谢亲朋辛苦,而由于毛巾家家要用,自然成为回赠优选

喜事送毛巾,是为了答谢帮忙辛苦;白事送毛巾,是为了答谢参加丧礼,更是对丧礼中出力、送花篮纸钱的回赠。中国素来讲究礼尚往来,对于别人花时间参加丧礼,而且还出钱出力,自然要有表示,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作为日常都用的上的毛巾,自然成为丧事回赠的首选。

上海有回赠毛巾礼盒,包括毛巾、巧克力、碗勺,有节哀的含义。指尖所在的安徽乡村,则是毛巾、香皂、牙膏牙刷组成的洗漱大礼包,都是农村家庭用的到的。像我们家里,这样的礼包有好多个,都是参加各种红白事的回赠,这体现了礼尚往来的情谊。

表达礼尚往来,为什么非要送毛巾呢?

喜事、生日宴等酒席,给请来帮忙的人赠送毛巾,这个想必大家理解,既是表达感谢的回赠,又是直接用来擦汗用的。而农村白事之中,赠送毛巾还有一层含义,就是给大家使用的。这里,有必要把农村丧礼习俗给大家说一下,指尖所在的地方,正常丧礼都是三天,出殡大多在第三天凌晨。

无论是何时进行,真正过来全程参加的,大多都是家里的亲近亲属。待这么几天,肯定是要洗漱的,送洗漱大礼包,也是给大家使用的,洗脸擦汗。所以说,丧事送毛巾,也是因为整个过程时间长的体现。当然,看到有人回答,送毛巾是为了顶替白布,指尖这里完全没有这个含义,白布肯定是要给的,俗称孝布,关系不同长短不同。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10

毛巾是孝布逐渐演变而来的,成为了一种回赠品。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刺楸所在地为川南,我们这里的丧事习俗正处于给白布和毛巾的过渡期,即有些人家按传统给吊唁宾客白布,而有些人家则给吊唁宾客毛巾。都是在宾客奉送上人情钱时,掌情师登记后,在给个回礼红包时顺便递过来一条四五十厘米宽的长白布。

如果忙不过来,就现场在一整块大白布上剪一个口子,顺着口子手一撕就撕下来一条白布,因此用白布回礼又有「撕帕子」的说法,这就和把领结婚证称为「扯证」是一个道理一样。

这个白布我们称为「孝帕子」或「孝布」,虽是白色的帕子,但大家并不忌讳,还看得很重,有时因帮忙的人疏忽而漏掉给某个宾客白布,这还会得罪宾客,主家知道后还会专门补发白布并赔不是。

丧事结束,各宾客把白布带回家合理利用,比如做鞋垫、垫着蒸食物、过滤豆浆做豆腐。

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家都不稀罕白布了,还觉得带回家不妥善,收到白布都随便扔了,于是就有人开始用手帕代替,但没流行多久,因为大家都不用手帕了,于是就有人兴起改用物美价廉的白毛巾,毛巾更实用,带回家也不觉得晦气。除了毛巾,还搭配碗、香皂等生活用品。

白布习俗的由来则是「散孝」,披麻戴孝者一般是亡故者五服之亲人,而宾客只是来吊唁,不可能披麻戴孝,所以主家就赠予宾客白布,以示宾客之「散孝」。

总之,白毛巾其实是白布的替代品,只是后来越来越不讲究了,各色毛巾都有,而意思也开始变味了,由以前「散孝」之用变成了回礼。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丧事回赠宾客毛巾的原因分析,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