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对外软弱,但对内镇压人民是极其强硬、残酷无情的。

史资多有记载,(现在的古装电视剧也常有演出),在古代封建王朝社会,凡是犯有谋反大逆大罪的,会被灭族的。

清朝好像要“仁慈”一些,犯下谋反大逆罪不一定会灭族,但实际执行更加残酷无人道!

按清朝《大清律例汇纂大成》中《刑律·贼盗上》规定;

“反逆案内律应问拟凌迟之犯,其子孙讯明实系不知谋逆情事者,无论己未成丁均解交内务府阉割,发往新疆等处,给官兵为奴。”

而且对那些罪不至死的子孙处置,还有更详细说明;

“如年在十岁以下者,牢固监禁,俟年届十一岁时再行解交内务府照例办理。内务府大臣遇有解致阉割人犯,即遴派司员认真验看,并出具无弊切结,送交刑部,再行检验。如有情弊,即行奏参。务须查验明确,再交兵部发往新疆给官兵为奴。”

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走投无路,虽带领5岁儿子石定忠向四川总督骆秉章投降,但石达开难逃一死,被押送到成都科甲巷公开凌迟3千刀。

石达开五岁的儿子石定忠,按《大清律例》是不会处死的。但待遇会差到比死都不如。这就是应该在成都监狱里关押至11岁,押送北京解交内务府阉割成为太监,在移交兵部发配新疆给官兵为奴。

(清朝为何要灭亡?请看清政府中央部门在干些什么鸟事就知道!)

石达开这个五岁孩儿的最终命运,比较靠谱的说法是

剧照: 石达开五岁儿子

这个孩儿被关押无大人照看,成天哭哭啼啼,被狱监用石灰布袋捂住口鼻窒息而死,被埋葬于某个庆云庵。

最佳贡献者
2

“将石达开极刑处死。伪宰辅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据供从贼多年,受有伪职,亦皆押赴市曹,凌迟处死。其子石定忠现年五岁,例应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

这是骆秉章在《生擒逆首翼王石达开等并剿灭发逆巨股恭摺》中说的话,他简单交代了对石达开这个5岁的儿子(石定忠)的处理方法。

但是不管运用哪种处罚方式这对石达开的儿子来说都不会有好的结果。一个无辜甚至还没学会识字的孩子不仅要在小小年纪面临家破人亡的窘境,长大些还有可能要遭受和父亲一样的极刑,这对一个伊伊学语的孩子来说未免太可怕了,可是石达开的这个儿子注定要遭受磨难。

石达开5岁的儿子,为何要养大再“动刀”?这里的动刀不一定是凌迟,也有可能是阉割。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在军事上有着很强的领导才能,很受世人尊敬,可是在清朝看来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贼,所以这就注定了太平天国覆灭后等待他的只能是悲剧。他被宣布以凌迟的方式执以死刑。对于他的儿子有一种说法是,“他的五岁的儿子因为太小了,凌迟时凑不够刀数被勒令养大后再进行刑法。”具体石达开的这个儿子是否遭遇凌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

说到这里,又要再次提到凌迟这一刑法,它被排在中国古代凶残的首位,这足以见凌迟给人所带来的震慑。凌迟的意思是将刑犯身上的肉一刀一刀的刮下来,这期间持刀人的力度要把握好,肉的厚度也有要求,还要保证犯人不会在行刑过程中突然死亡,因为此刑法之残酷,所以一般会对惨绝人寰之罪犯使用,为的就是让犯人尝受生不如死的感觉。石达开在遭受凌迟时被割了3000多刀,据说那时他的儿子尚且年幼,不足以砍这么多刀,也不符合凌迟的规格,所以皇帝就下令暂时搁置此事,等把他养大后再处以极刑,但这种说法令人生疑。

《大清律例》对此类小儿有明确规定:

“反逆案内律应问拟凌迟之犯,其子孙讯明实系不知谋逆情事者,无论己未成丁均解交内务府阉割,发往新疆等处,给官兵为奴。如年在十岁以下者,牢固监禁,俟年届十一岁时再行解交内务府照例办理……。”

按照清律石定忠是不该被凌迟处死的,而是应该被阉割后发配到边疆给那些清朝官员当家奴。

因对石定忠的结局没有记载,传说颇多,什么石灰包捂死,监狱下毒等等。但他不可能是被凌迟处死。凌迟平时一般选择在菜市口举行,以儆效尤,例如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被凌迟,世人皆知。大庭广众之下如果石达开的儿子被凌迟不可能没有记载。他的结局应该有2个,长大被阉割为奴;监狱中被杀害。而第3个“隐姓埋名娶妻生子说”不存在,如果真是,大清亡了后代也应该露面了,就如石达开的小儿子的后代。

石达开当初是为了能保大家一个周全才主动把自己献给清政府投降的,可是后来清朝的做法确实有点过分,因为他们不仅没有放过石达开的家人还把缴械投降的士兵杀害。石达开和清军达成协议后便自己前往敌营接受最后的判决,哪怕是最后遭受几千万的凌迟之苦他也没有吭一声,而清政府却并没有完成自己当初的允诺。后来,石达开的士兵中有三千人被收编,剩余的两千人驻扎在大树堡附近,有七百人在过河时被遣散,遭遇突然袭击死亡,剩下的人在石达开运往成都后便被灭口,石达开的家人也没有逃脱。所幸在石达开作战之时有一个儿子已经被交由其姑妈抚养才得以幸免,石达开的后代也因此得以绵延。


1861年6月,石达开回师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时,想到父亲早故,是姑母带大他,离别姑母已有11年长,很是想念,便抽空约见嫁在平治村的姑母胡石氏,姑侄相见,自然是一番长吁短叹。姑母逗玩着翼王身边的两个小孩,很可爱,觉得翼王南征北战,前有堵兵,后有追兵,随身携带的两个小孩,一个叫石定忠的那时才三岁,一个才一岁,很不方便,也很不安全,便劝他把两个小孩留下来。翼王沉吟良久,同意留下了最小的,姑母便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用围巾背起小孩,秘密地回到平治村。

后来一直到石达开死他的儿子也没有暴露出来,被姑母一家当做自己的小儿子抚养,村里的人因为敬重石达开的为人便也时常帮忙隐瞒他的身份,到目前为止石达开后人已经传到六七代,人数也达到了一百多人。

3

养大在动刀是彰显自己的仁慈。我个人判断的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想法。

4

要说太平天国最会打仗的,我认为只有三人: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三位。其中石达开更是少年成名,死时不过三十多岁,堪比两千年前的霸王项羽,虽然两人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在民间、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却比刘邦、曾国藩这些胜利者要高得多。

不同于项羽的自刎乌江,石达开是在抢渡大渡河进入云南,企图开启天国云南基地的时候,因为遇到到了百年难遇的河水暴涨,抢渡失败,四面清军的包围网又逐渐成型。本来石达开在绝境之下是想要自刎,让部下各自逃命的,不过谋士张遂谋和士兵们都不同意,希望石达开再现奇迹,带着他们突围。

石达开和数万士兵继续三次强渡大渡河,都因河水不退、清兵阻击和云南土司的拦截而失败,太平军军粮耗尽,囤积在马鞍山的粮食又被清军抢光了,弹尽粮绝,军中新生的婴儿都饿死了(或许更恐怖,不敢写了),石达开夫人马氏自刎免受屈辱。刘氏带着最小的儿子石定基突围去找在四川的李福猷,其余儿子随着母亲们,在石达开突围前夜,全部投入松林河,为石达开殉节。

最后石达开被清军参将杨应刚俘获,押往成都受审,剩余数千太平军多被斩杀。按照以往对太平军将领的处置方法,四川总督骆秉章对石达开处于凌迟之刑,据说剐了三千多刀,一言不发、神色怡然,连当时任四川省长(布政使)的刘蓉都不禁动容。

而关于石达开的后代,留下有名字的只有两位:五岁的石定忠和一岁的石定基。石定基前面讲过了,他在刘氏的保护下突围去了李福猷处,不过李福猷最后也难逃被清军俘虏的下场,被送往广州,审讯后凌迟处死,而石定基和刘氏则下落不明。

关于石定基的下落,比较有名的是:当时突围时刘氏所带的并不是石达开的亲子,而是军中的一个小孩,石定基早在两年前,石达开经过家乡平治村时就被留下交于姑母抚养,石达开死后被改名为胡永活,象征着“翼王永活”的意思。

胡永活生有儿子:胡天浇和胡天祥。目前平治村还有石达开的后人一直在繁衍生息,当然也有说这是假的,石定基没有突围成功而死去,现在平治村的“翼王后裔”只是来碰瓷的,不过我本人相信这是真的,平治村胡氏就是翼王后人。

至于石定忠,也就是问题中说的那位“养大再杀”的主人公,有说他是被骆秉章以石灰填充口鼻,窒息而死的,动手前,五岁的石定忠还询问行刑人:“到了天国是否能见到父亲?”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慷慨赴死,让人心疼之余又感慨:此子真无愧翼王之名也。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前文所说的:在突围前一夜和母亲为父亲殉节,跳河自尽了(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较高)。

毕竟当时石达开已经穷途末路,他的突围无疑于飞蛾扑火,而清廷对待太平军和其家人,无一例外都是凌迟处死,十五岁的幼天王洪天贵福就是这样被剐于曹市。虽然说对五岁的孩童处以这样的极刑是不人道,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道二字是很不值钱的,而且在某种程度来说,石定忠作为石达开亲子,在民间的号召力比起洪天贵福还要高得多,留下这么一个祸患十几年后再处死,实在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石定忠如果真被俘的话也才五岁,要到成年的话至少要十年,谁敢保证这十年间没人会去营救他,并以翼王旗号再次起义。清廷经过一次太平天国已经是伤筋动骨了,怎么可能会留下石定忠这个祸患,给自己再埋伏下一颗威力巨大、又随时会爆炸的地雷呢?前明的朱三太子可是殷鉴不远啊!为什么清廷要以极刑来处死才十五岁的洪天贵福呢?很简单,因为他是洪秀全的儿子,所以石定忠不可能会被留到十五岁,就因为他是石达开的儿子。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5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确实是被清廷凌迟处死的,而且石达开被凌迟时还一声不吭,真的可以称得上奇男子也。至于石达开的五岁儿子为何要养大了再动刀?有人说因为小孩子肉片,挨不了这么多刀,所以养大了再动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石达开的传奇一生

石达开,(1831-1863)绰号石敢当,太平天国主要的将领,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武学家,革命家,书法家等等。光看史书上这家那家的这些个称号就可以看出石达开的不同凡响之处,所以后人对石达开的评价很高。

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等诸王享乐主义抬头,广选美女,修建王府毁民宅,把国库的钱据为己有,骄奢淫逸,完全失去了最初起义的进取精神。但是唯独石达开他洁身自好,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天京事变后,他不计前嫌继续辅佐洪秀全,这点是很大度的。后来洪秀全继续猜忌石达开,石达开怕再次内讧离开了天京。从这点看出,石达开本来可以取洪秀全而代之,可是他没这么做,足见他不是背主弃义的小人。最后兵败大渡河,他不顾自己的名声,投降清军,为自己的兄弟谋条活路。真是大丈夫也!

石达开的五岁儿子为何要养大再动刀?

石达开原来的家属在天京事变中都被韦昌辉处死了,史书也没有记载那时石达开有没有儿子,有的话也应该死了。题主说的石达开五岁儿子,应该是石达开离开天京后生下的大孩子石定忠。

当年石达开被俘时,石定忠也和父亲一起被关进监狱。石达开死后,石定忠作为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根据大清律,一般而言,多被阉割做太监,然后送到皇宫服刑,或者发配边疆充军为奴。

《大清律例汇纂大成》卷二十三《刑律·贼盗上》,谋反大逆条例一明明白白写着:“反逆案内律应问拟凌迟之犯,其子孙讯明实系不知谋逆情事者,无论己未成丁均解交内务府阉割,发往新疆等处,给官兵为奴。如年在十岁以下者,牢固监禁,俟年届十一岁时再行解交内务府照例办理。内务府大臣遇有解致阉割人犯,即遴派司员认真验看,并出具无弊切结,送交刑部,再行检验。如有情弊,即行奏参。务须查验明确,再交兵部发往新疆给官兵为奴。”

根据骆秉章说的,石定忠应该是按大清律监禁,等到十岁再处理。但从那以后就没有了石定忠的官方消息。不过野史和一些地方官员的回忆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说是石达开就义时把石定忠托付给了骆秉章,因为据说石达开和骆秉章是老乡,骆秉章也答应了石达开,并说“肯定不让人加害他”。后来骆秉章把石定忠扶养长大,等到石定忠成年后,问他有什么志向,石定忠说“惟有为父报仇”。这一下吓坏了骆秉章,因此暗地里毒死了石定中。很显然这种说法应该不太真实。因为骆秉章肯定不会扶养谋反之人的孩子,而且骆秉章和石达开也不是老乡,再一个石定忠长大后智商肯定不低,不会傻到直接表露自己的志向。

第二种,根据当时四川代理按察使杨重雅的说法,石达开被杀后数日,石定中也被杀。据说,石达开在死前向人说“定中自然没有活路,望你将他与我葬于一处”。当时石定中日夜啼哭,杨重雅建议,以布包石灰,堵住石定中的口鼻使其死亡。石定中在死前,曾问狱卒:“我死可见父乎?”狱卒说正好见于天上。随后,石定中破啼为笑。我觉得这种说法比较真实,石定忠应该是被杀害。

至于还有一种,说是把石定忠养大后,凌迟处死,我觉得绝对是无稽之谈。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首先它是违反大清法律的,还有就是如果真的养大了再凌迟,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应该很出名的,但是史书一点也没有记载。这种说法大多是后人杜撰的。

综上所述,石达开的儿子石定忠应该有两种情况,一是按大清律等到十岁被阉割发配新疆为奴,二是被杀死在狱中。楚风觉得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而且石定忠死于狱中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至于有人说被救出,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一些人为了同情石达开,杜撰出来的。当然养大后再动刀,也有可能说的动刀是阉割,凌迟是没有可能的。

6

凌迟不改天下志,铁骨铮铮翼王心!他是太平天国里面的一股清流,又是青史留名的绝世名将!

他为人正直、体恤民情,又作战勇猛、攻无不克,他是一位素养极高的军事天才,又是一个人品极佳的三军统帅。纵览其短短32年的一生,我们近乎很难找到他的一丝劣迹,哪怕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哪怕是历经所谓的“凌迟”酷刑,他竟是做到了三百刀而一声不吭,他就是翼王石达开!他是一位真英雄,一位铁血的汉子!

关于石达开的五岁儿子石定忠的结局,有一说是将之养大的再凌迟处死的,不过这一说很明显站不住脚。首先当时清朝内忧外患,哪有这经历还将之养大再处死?再者关押之地阴暗潮湿,五岁的孩子见不到父亲一直是哭叫不已,清政府又哪有这功夫好好哄他吃饭,给他养大?

五岁的石定忠被用石灰堵嘴而给呛死的,当时定忠问:我死了之后可以见到父亲吗?禁卒说:正好你们可以在天上相见。五岁的孩子懂什么?一听可以看见父亲,立刻不哭了,破涕而笑,倒也安详。只愿天上父子相遇,能够真正开心的笑。

7

我们都知道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律法来约束当时的人们,那怕是远古时期就有了法律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国家王朝,但律法随着王朝更替并未消亡而是得到了完善,一直约束着人们,让人类文明得到了延续。

当历史进入大一统时期更是以法为尊,古之有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见律法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当然历朝历代统治者为了王朝安定制定了一系列严酷的酷刑来震慑不臣之心,一般犯了十恶不赦之罪或者谋反大罪都会以凌迟来惩罚他们。

所谓凌迟就是我们俗称的千刀万锅,这个刑罚可谓是让人谈之色变,多少英雄好汉听到凌迟之刑都是后背发凉。历史中受到这种刑罚的人基本上都是犯了谋反大罪,其中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就是被清朝统治者凌迟处死的,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直到最后一口气也未发出一声,让人敬佩之至。

石达开我们都知道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被洪秀全封为翼王,其军事才能在天平天国中可谓是佼佼者。可惜由于太平天国内部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加上石达开被无能之辈压制,致使石达开带兵离去,最后由于多种原因兵败大渡河。石达开为了全军将士选择了投降于清朝,希望清朝善待其手下兵士,奈何石达开身死最终没有换来手下军士的性命。

我们回归正题,石达开被清帝凌迟处死,他5岁的儿子为何要养大再动刀?

首先石达开是被慈禧下令处于凌迟之刑的,毕竟石达开兵败之时满清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另外并没有任何记载石达开5岁的儿子被养大后才施以凌迟之刑。

民间传说,石达开投降之时,清军也擒获了石达开的家眷,其中石达开的儿子石定忠也落入清军之手。慈禧为了震慑不臣之人,同时也是为了斩草除根,以凌迟处死石达开和石定忠。

行刑当天由于石定忠只是一个5岁幼童,刽子手也不忍对石定忠动刑,无奈有慈禧的旨意刽子手只能闭着眼睛行刑。可是仅仅剐了几刀石定忠就昏死了过去,慈禧知道后下令把石定忠养起来慢慢行刑,当石定忠被刮完最后一刀的时候已经过去了9年时间。

传说只是传说,野史终归是野史,石定忠被凌迟9年或者长大后被凌迟的说法根本没有证据,只能说是人们杜撰的故事而已。

当然也有另外几种说法,有的说石定忠被当时的一个总督收为养子,最后这位总督害怕石定忠报仇将石定忠杀害。也有人说石定忠没有被清军抓获,而是跟石达开的夫人一起逃了出去,流落民间。

以上的说法都存在一定漏洞,当时一个总督是不敢收养石定忠的,毕竟石定忠乃是石达开之子,石达开又是犯了谋反大罪。石定忠逃脱的可能性也是不可能的,当时清军以全歼的方式消灭了石达开手下军士,一个妇人带着孩子是没有能力逃出升天的。

经过专家多方面的考证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石达开之子石定忠在石达开被凌迟之后被当时的衙役以石灰捂死在牢房之内,并没有让其长大之后施以凌迟之刑。

不管那种结果,石定忠一个几岁孩童就要遭受如此厄运让人叹惜,5岁年纪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被杀害了,每每想起让人久久不能平复。

8

首先开宗明义,“石达开五岁的儿子被养大后凌迟三千刀”的说法没有依据。

这种说法既不是来自民间传说,也不是来自野史秘闻,而是来自于近些年较流行的网络杜撰文章。这些文章缺乏基本的历史观,主要是为了吸引眼球。

当时太平天国的主要将领大都是被凌迟处死,虽然这种刑罚比较残酷,但清廷也不是随意而为,都是依据大清律法而行事,也就是说凌迟是有依据的。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是永安五王中的翼王,他在大渡河兵败后,为了挽救数千太平军将士的性命,向四川总督骆秉章投降。

但石达开的好意并没有换来好的结果,在他交出武器后,被骆秉章以叛军关押起来。一起被捕的还有石达开的三位部下,以及他五岁的儿子石定忠。

随后,清廷传旨将石达开等人在四川就地处决。石达开总共被割了一百多刀,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哀求。石达开被割了才百余刀,石定忠能割三千刀?

这个说法不但没有依据,而且更是不符合逻辑。即便是将五岁的石定忠养到十一岁,他身上的肉也不够被割三千刀,他毕竟还是个发育不全的孩子。

不可一世的刘瑾,当时被判了3357刀,但实际执行到不足400刀时,已经断气。所以从理论上讲,石定忠没有被凌迟三千刀的可能性。

清廷虽然昏聩无能,但不至于在适用法律上随心所欲,《大清律》中对犯人定罪的程序非常复杂,对什么样的人适用什么样的刑罚,都有严格规定。

当时骆秉章对石达开等人的处理过程是有记载的,他建议将石达开、曾仕和等四人凌迟处死。对石定忠的处理是“例应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

骆秉章所说的“俟及岁时照例办理”,意思就是等到石定忠长到一定年龄后,依据《大清律》中对未成丁人犯的处理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那么,这个处罚是题目所说的凌迟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清律》是怎么规定的。

《刑律·贼盗上》规定:“反逆案内律应问拟凌迟之犯,其子孙讯明实系不知谋逆情事者,无论己未成丁均解交内务府阉割,发往新疆等处,给官兵为奴。”

这条规定的大意是:被凌迟犯人的子孙,对于确系不知情者,通常是要先送到内务府进行阉割,后发往新疆等给官兵当奴隶。

而对于像石定忠这种没有成丁的小孩,大清律法还有规定:“如年在十岁以下者,牢固监禁,俟年届十一岁时再行解交内务府照例办理。”

这条规定的大意是:如果人犯子孙有不满十岁者,先进行收监看管,等到十一岁时再按照第一条的规定办理。因此石定忠到时,会被先阉割后发配。

这就是大清律法对石定忠的判处结果,凌迟三千刀的说法没有任何依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石定忠的最终结局如何?民间笔记中有两种说法。

一是被骆秉章养大后杀害。这个说法出自清末的报刊,是说骆秉章受石达开之托,代为收养石定忠。但石定忠一心想要报仇,最终被骆秉章毒死。

二是石定忠被闷死在狱中。这个说法流传最广,是说石定忠在狱中哭闹不停,狱卒劝他莫要哭,上了天就能见到父亲,石定忠竟然“破涕为笑”。

最终被狱卒用布包着石灰闷死,这一说法的来源是清末野史《梵天庐丛录》。这两种说法都是破绽百出,描述的绘声绘色,其可信度可想而知。

但不管怎样,石定忠的结局不会太好,要么被阉割发配,要么被提前害死。被凌迟三千刀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清代律法中没有这样的规定。

9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总会有一堆的网文制造各种谣言,就如题主所问的,石达开5岁的儿子,养大了够3000刀的肉了再动刀凌迟。而且有的说是慈禧下的令,有的则是说咸丰皇帝下的令,显然漏洞百出。


根据《生擒逆首翼王石达开等并剿灭发逆巨股恭摺》所书,其中详细说明了石达开及其子的处理方法的:“将石达开凌迟处死,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从贼多年,受有伪职,亦皆押赴市曹,凌迟处死。其子石定忠现年五岁,例应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


也就是说石达开五岁的儿子石定忠是依照《大清律》来处置,石达开五岁儿子石定忠命运应该是先关在监狱中,等十一岁后送到内务府阉割,在发往边疆之地给为奴。

虽说晚清时期整体黑暗无比,但《大清律》还是《大清律》,它的作用还在,只是大多数人将俟及岁时照例办理,理解成了和石达开等人一样处于凌迟之刑,然后加以渲染,最终就变成了流传的那个版本。


再者,虽说清朝的官员与石达开是两国相争关系,但是并却没有私怨,相反的一个挨三千刀而不吭一声的英雄好汉还是让人钦佩的。所以,他们在对待石达开家眷的问题上,并未一定要斩草除根,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是第一选择,这也解释了为何骆秉章在《生擒逆首翼王石达开等并剿灭发逆巨股恭摺》中会写到俟及岁时照例办理。

此外,也正是黑暗的官僚主义盛行的,石达开的幼子也有可能因为没有钱财贿赂狱卒最终被残害也不是不无可能。

10

这个说起来也是没有办法,毕竟是一个五岁的小孩子。

当然,这么说肯定不是因为什么慈禧太后或者其他的什么当权者对这个小孩子有什么同情的感觉。其实到了他们的那种地位,多多少少肯定更加忌惮养虎为患这种事情。更何况,他们之中有几人还特地去看一看这个小孩子呢?

所以,他们可能考虑的事情方向不是这样的。因为一个五岁的孩子,实在是太小了。这个在处刑的时候肯定是不能像一个大人那样。而一个小孩子又能有多少的忍耐力呢?或者说是生命力呢?

那么,最后这一件事情是真的吗?这个多半是为了表现大清朝的残酷吧。通过延长时间,让一个孩子生不如死,这种手法真的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再说这件事的真实性真的是可怕,首先清政府有这么残忍吗?再者,一个五岁的孩子,中间太容易发生意外了。还有就是迟了十几年,这件事情的影响力就小了,还能起到震慑的作用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