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古人类是如何取暖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说到“取暖”,我们不仅联系到自身,“衣食住行”依然是我们人类今天面临的重要问题, “衣”排在了首位,可见其重要性!今天笔者就来说一说远古人类如何保暖的。
通常我们按照有无文字记载,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史前文明和史后文明。其中史前文明:历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金石混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史后文明:中国从有文字记载的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开始。
一、史前文明代表“山顶洞人”制作“衣物”保暖
1933~1934年,中国地质考古专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后来被称为“山顶洞人”。在山顶洞穴中出土的一枚“骨针”,长82毫米,最粗处直径3.3毫米,针身圆滑而略弯,针尖圆而锐利,针的尾端直径3.1毫米处有微小的针眼。这枚骨针也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缝纫工具。据科学研究推测:山顶洞文化年代应介于距今2.7万年左右至3.4万年左右之间。当时的人类已经懂得利用动物皮革和植物纤维,来制作衣物御寒的本领。
二、史后文明:中国农桑文明历史悠久
据《史记·封禅书》也说:黄帝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刘恕《通鉴外记》亦日: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桑文明,“男耕女织”代表了中国古代人们最美好幸福的生活。
“素纱襌(dān)衣”:国家一级文物,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这件衣服色彩鲜艳,纹饰绚丽,通身重量仅49克,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代表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纺织工艺,而这件衣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龙袍:这是皇帝所穿的衣服,出了保暖之后,更多是身份的象征,代表皇权神授。在古代社会,黄色作为皇家的专用颜色,绝对禁止寻常百姓使用。
三、近现代人类穿衣革命
公元900年,“再生纤维”出现,人类通过化学的方法将木质纤维素和旧的棉短绒溶解并再次加工成新的纤维。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作为传统的蚕丝业大国,蚕丝行业遭受重创,导致原材料供给严重不足,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专门用于代替蚕丝生产的化学合成纤维:Nylon66(尼龙、锦纶)。这是人类第一次采用非纤维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的化学纤维。此后,人们又逐渐发明了维纶、氯纶、氨纶、腈纶、丙纶等等化学合成纤维,彻底改变了人类衣服原料依赖传统农作物的历史。
但随着现代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棉纤维和丝绸制作的衣物,因为人们穿着舒适,而且安全无害,再次得到人们的青睐。一些中国传统手工裁剪的丝绸衣物,更是在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追捧!
人类制作“衣物”的历史,从远古时期的兽皮树叶开始,到古代社会布料的发明,丝绸的出现,然后又到近现代化学纤维的大量使用。“衣服”的功能作用,也由远古时期最基本的保暖功能,逐步演化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后形成今天人们对“美”的向往!
今天,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一些原本过去只有皇家或者富人才能享受的“衣服”,也已经逐步寻常百姓家。我们从“衣服”的演变历史中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历史,“衣服”今天之于中国,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认同我的观点吗?
(本文系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喜欢本文,请关注和点赞,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