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于《水浒传》的原因,梁山108好汉已经深入人心,甚至使很多人认为梁山宋江起义乃是一次规模浩大的起义活动,实际上并非如此。历史上,北宋末年的确爆发过宋江起义,但由于规模较小因而史料记载较少,只提到宋江最初以36人聚众起义。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规模不大且持续时间较短

北宋末年,由于朝廷严重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苦于严重的赋税盘剥,大量百姓纷纷破产,流离失所变成流民。朝廷为了剞劂财政困难,宣布将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百姓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收取重税,否则便以盗贼论处,导致当地百姓怨声载道。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伯,招募当地百姓组成义军,利用当地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公开扯旗造反,并随即率军攻打河朔(今黄河下游一带),京东东路(今山东益都),随后转战于青、齐(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之间,先后攻陷十余郡城池,每破一城,义军都要杀富济贫、惩治贪官,因而声威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江起义的消息传至朝廷,知亳州侯蒙上书建议“赦过招降”,宋徽宗赵佶同意,并颁旨招安,但被宋江拒绝。朝廷随后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讨伐,宋江避敌锋芒,率领义军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与冠军周旋一年有余。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又攻取淮阳郡(今江苏睢宁西北),随后从沭阳(今属江苏)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知州张叔夜遣使探察义军动向,得知宋江以十余条船自趋海滨,于是招募数千敢死之士在近城设伏,并派轻兵前去诱敌。

同年五月,宋江率领义军登岸,随后遭遇伏击,船只也被焚毁,在退路断绝的情况下,宋江最终战败被俘,而其余部则被朝廷招安,成为官军的一部分,并随后参加了平定方腊起义的作战(有争议)。

从宣和元年(1119年)于梁山起义,至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彻底被平定,宋江起义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年多时间,且军队数量并不多。

宋江义军的姓名不见于史料,三十六人姓名为民间版本

由于《水浒传》的影响,梁山108好汉已经深入人心,实际上并非如此。《宋史·侯蒙传》有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曰:“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由以上记载可知,宋江早期的起义队伍只有36人,但史料并未记载这些人的名字。不过,由于宋朝时说书伎艺兴盛,民间又广泛流传着宋江等36人的故事,因而很快便被说书人用来作为创作的素材,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便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是关于《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

关于这三十六人的名字,在《大宋宣和遗事》和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均有记载,不过两者略有不同,例如《大宋宣和遗事》中将卢俊义写成李进义,吴学究写成吴加亮,李俊写成李海,阮小二写成阮进等。

南宋末的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记载有这三十六人的名单: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条张顺,船火儿张横,立地太岁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鞭呼延灼,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锋索超,短命二郎阮小五,青面兽杨志,病关索杨雄,双枪将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弘,拚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晁天王晁盖,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

不过,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虽然记载了这三十六人的名字和诨号,但并未叙说故事内容。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记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它或出于元人,或为宋人旧本而元时又有增益。它所记载的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现在的《水浒传》基本一致。

后来,由于元代杂剧盛行,已经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且已经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这应该就是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最早出处。

最佳贡献者
2

平阳狐狸 回答问题

既非三十八人,也非一百单八人。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到底有多少人,必须回到历史现场和史料中去。

「宋江三十六人」从何而来?

南宋龚开所著「宋江三十六人赞」,明确记载了宋江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并各赋赞诗一首。

宋江三十六人名单如下:

宋江 晁盖 吴用 卢俊义 关胜 秦明 呼延绰(呼延灼) 花荣 柴进 李英(李应) 朱仝 花和尚 武松 董平 张清 杨志 徐宁 索超 戴宗 刘唐 李逵 史进 穆横(穆弘) 雷横 李俊 阮小二 阮小五 阮小七 张横 张顺 杨雄 石秀 解珍 解宝 燕青 孙立

「水浒传」成书于「大宋宣和遗事」等,也必然参考了「宋江三十六人赞」,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加工再创作。水浒三十六天罡星基本以「宋江三十六人赞」为基础,做了小改动。

龚开在序中也提到,他在「东都事略」中看到有大臣的奏折说「宋江三十六人纵横河朔」。

可见宋江三十六人属实,那么这三十六人是全部还是头领呢?

历史上宋江起义的具体规模如何?

(晁盖 剧照)

宋江起义的规模大小一直众说纷纭,几百几千几万的都有。我们还是回到史书上并加以推测。

「东都事略」中所记载大臣给皇帝的奏折是这么说的,「宋江三十六人纵横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据此我们可以分析,如果只有三十六人谈不上「纵横河朔」,大臣也没必要为了三十多人向皇帝上书。

几万官军奈何不了的也不可能只有几百人,所以宋江起义军至少有几千人以上的规模,并非小打小闹。

史书为何语焉不详?

(宋徽宗)

有人质疑,如果规模大为何史书没有记载?道理其实很简单。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内忧外患,民变四起。宋江还有一些记载,其他的一点信息都没有,找谁说理去?

期末农民大起义,楚地几千人的队伍有很多,我们除了知道项羽刘邦还知道几个?

再举个例子,高俅是宋徽宗的心腹,官居太尉,宋书对其的记载寥寥数笔。

3

【寻欢评断】可叹三六作三八,啸聚山林君莫夸!



宋江起义是北宋末年的一次民变。其事迹被后世不断演绎,成为《水浒传》的历史原型素材。其实应该是36人,而非38人,寻欢贸然揣测应是输入手误。

小说家言,话本评书,本是乡村野史主要流传途径。施耐庵先生一番添油加醋,平添72名地煞作为酱油之用,而原本36条好汉则尊为天罡星三十六颗。

关于好汉,大家应该摈除一个认知——那就是好汉是好词。其实好汉绝不是什么好词,而是老百姓对强人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试想下:“好汉爷爷饶命”这类的求饶像不像“太君饶命”?对百姓而言,打家劫舍,板刀面和馄饨之类的勾当绝不会是真正的杀富济贫,所以梁山一干人等,无论如何宣传,终究是一伙贼人罢了!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十二月,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南宋之后的一些野史,常记载宋江参与征方腊之事。但《东都事略·徽宗纪》将平宋江列在平方腊之后,《折可存墓志》也称折可存在平方腊之后,参与平宋江的战斗。

4

经典名著《水浒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百零八位好汉啸聚梁山水泊,对抗昏庸朝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壮阔画面,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可惜的是,后来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接受了皇帝的招安,他们北破辽国,却因谗言而徒劳无功,南征方腊结果是同类相煎损兵折将,十停只剩三停,而宋江等更是被毒身亡,冤死异乡。


《水浒传》家喻户晓,影响深远,以至于不少人将其误作历史来看,实际上,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是作者虚构的。那么,历史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历史上的梁山好汉并没有《水浒传》中那么多,只有三十六位,大体与一百单八将中的三十六颗天罡星相当,这三十六人逼上梁山的情形恰恰是一百单八将群雄聚义归水浒的缩写本或袖珍版。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话说大宋宣和初年,道君皇帝徽宗赵佶在赏遍了书画珍宝,盖尽了殿宇楼台,玩腻了变法游戏之后,忽然对江南的奇石异草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一道圣旨下去,贪官污吏们就没头苍蝇似的忙活起来了,于是,一个历史名词应运而生——花石纲。


所谓花石纲就是当时专门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徽宗皇帝喜好的大型船队,一般是十艘船称为一“纲”。当时指挥花石纲运输的是在杭州特设的“造作局”和在苏州特设的“应奉局”等,这些局的官员奉皇上之命对东南地区的珍奇文物进行搜刮。花石纲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必须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为了让船队通过甚至要拆毁桥梁,凿坏城郭,因此徽宗的这一爱好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据《宋史》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20年”。花石纲最终成了激起方腊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梁山好汉聚义造反的一个起因。

当时,负责花石纲的最高一级官员是一个叫朱勔的家伙。此人原本是个二流子,因为臭味相投成了蔡京、童贯的狐朋狗友,就一路扶摇直上,当上了苏州“应奉局”的一把手,开始了欺压安善良民、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生涯。


又一批花石纲筹备完毕了,朱勔差遣杨志、卢进义(卢俊义原型)、林冲、王雄(杨雄原型)、花荣、柴进、张青(张清原型)、徐宁、李应、穆横(穆弘原型)、关胜、孙立十二人为制使,率人前往太湖等处搬运。这十二人意气相投,惺惺相惜,就对天盟誓结成了异姓兄弟,不能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当杨志等十一人押送花石纲到达颍州(今安徽阜阳市)时,孙立却因故落在了后面,作为带头大哥的杨志就让卢进义等人先行进京,自己留下来等待孙立。

日子一天天过去,孙立却一直不见踪影,而杨志的盘缠已经用完了。无奈之下,杨志同志给祖传宝刀插上草标,抱到街市上去卖,以便换些钱填饱肚子,付清店钱,充作路费。

俗话说,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这事就让杨志给碰上了!颍州城里有名的恶霸看上了杨志的宝刀,就牛不喝水强按头地想夺而走之,杨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手起刀落,恶霸的脑袋瓜子就“咕噜噜”在地上滚起来了。


颍州知州大笔一挥,被迫杀人的杨志脸上刺字,发配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孙立赶到颍州时,杨志刚刚动身去了发配之地,他快马加鞭直奔京城汴梁,和卢进义等人商议如何拯救杨大哥。当杨志在解差的押送下到达黄河岸边时,卢进义带领十一个弟兄从天而降,杀掉解差,救下了杨志,而后,十二位好汉打马上山落草为寇去了,不过,他们去的不是梁山,而是太行山。

宣和二年五月,北京大名府留守梁师宝(梁中书的原型)派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押送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缎物赶在六月初一之前到京城给太师蔡京上寿。消息很快传到了晁盖等人的耳中,他们就想劫下这笔不义之财,于是,晁盖、吴加亮(就是吴用)、刘唐、秦明、阮进(就是阮小二)、阮通(就是阮小五)、阮小七、燕青来了个八星聚义,确定了智取生辰纲的时间地点和行动计划。


当马安国一行走到五花营大堤上的田地里时,早已埋伏在此地等待他们留下买路财的八位好汉智力暴力并用劫走了价值连城的蔡太师的生日礼物。郓城知县尹大谅闻听此事,吓得出了一身白毛汗,连忙换了便服带着几个便衣警察到五花营附近微服私访,寻找线索,最终,他们在前村的“酒海花家”查到了生辰纲的蛛丝马迹。尹知县回到县衙后立刻命令董平带领三十名兵士前往石碣村追捕晁盖等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董平还没出发,县衙里的另一个人已经翻身上马奔石碣村而去,这个人就是宋江,他是晁盖的好友。有了宋江的报信,晁盖等人得以顺利逃脱,等董平带人赶到时,已是人去屋空,徒呼奈何了!

宋江正暗暗欣喜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地做了一件滔天大事时,没想到后院却起了大火,他的女人阎婆惜给他戴上了一顶绿帽子,姘夫名叫吴伟。一天,正当阎婆惜与吴伟在床上卿卿我我、缠缠绵绵时,碰巧宋江回来了,只见这个怒发冲冠的矮个子男人,二话不说,拿起一把刀冲了上去,“咔嚓”两声砍下了那对奸夫淫妇的脑袋。


杀了人的宋江不得不走上了逃亡之路,可是,天下虽大,却没有他这杀人凶犯的容身之处,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晁盖等人占据的水泊梁山。

逼上梁山之后,宋江凭着自己的恩德、人品和能力,很快成了梁山泊义军的领导人。他率领梁山泊义军转战南北,攻城夺县,力量日益增强,义军所到之处,杀贪官,除恶霸,打土豪,分田地,深受贫苦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梁山泊义军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与太行山义军遥相呼应,附近的官兵闻风丧胆,无人敢撄其风,就连当初缉捕晁盖等人的警察队长董平也反水上了梁山。

既然梁山泊周围的官兵已是惊弓之鸟,北宋政府只得从京城派来精兵良将征讨梁山泊义军。将门之后呼延绰(就是呼延灼)是这次围剿的主将,副手是刚刚改邪归正的海盗张横。


可惜这两个外来的和尚也念不好经,屡战屡败,但他们的确够坚强,屡败屡战。最后,皇帝的忍耐突破了极限,发出了最后通牒,然而结果却并不是皇帝老倌期望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而是呼延绰和张横反叛朝廷明珠投暗了,宋徽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也只有抱着脚丫子喊疼骂娘的份了。

很快,水泊梁山又添了不少新头领,领军人物达到了三十六名,这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于是民间有了这样的说法:来时三十六,去后十八双。若要少一个,定是不还乡。

后来,梁山泊义军不幸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陷入了北宋名将张叔夜大军的包围圈,在突围失利和张叔夜循循善诱的情况下,宋江带领义军归顺了朝廷。北宋政府虽然没有背信弃义地杀死义军将领,但对他们并不放心,为了防止义军死灰复燃,朝廷把三十六人分派到各地做官,轰轰烈烈的梁山泊起义就这样失败了。

梁山泊起义几十年后被写入了《大宋宣和遗事》,而这本书中的梁山泊故事就是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的雏形。

5

首先,历史上有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但规模并不大,而且起义军最后因战败被朝廷诏安。


1119年,郓城发生了一件大事:朝廷要将郓城辖区的梁山泊收为“国有”。之后,在梁山泊打渔为采藕生的渔民,便要按照船只的多少向朝廷纳税。

船只越多,纳税约沉重。渔民们本来就生活得很是艰难,哪里还有余钱向朝廷纳税?此举根本就是断了渔民的生路嘛。

当年11月,宋江揭竿而起,率领36名部属发动起义,并以易守难攻的梁山为根据地,抵抗官府进攻。宋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山下的渔民、农民纷纷上山,拿着简陋的武器与官兵作战。

宋朝军队虽然外战不咋的,但是镇压内部叛乱还是比较轻松的,梁山起义最后被济州知州张叔夜率兵剿灭,起义被镇压。

因为规模不大,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据当时的民间笔记《大宋宣和遗事》记载,梁山好汉共36人:

他们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水浒传》中为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

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也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

宋朝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

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现《水浒传》,“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因而使这次本来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民间,以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所以说《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兵力十多万人,那只是小说家的虚构而已,但他们反抗暴政,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义值得我们学习。

6

《水浒传》做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早己深入人心。

一百单八将梁山聚义,除暴安良,大口吃肉,小称分金,好不快活!

但这是传说、演义,毕竟不是史,若人们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评价是七分史三分演义的话,那么施耐庵的《水许传》可评为倒三七。

梁山好汉的形象和故事,从北宋末便由说书人及百姓间不断添枝加叶的扩展传颂,最后演绎成一百单八将的梁山聚义。

此书罗贯中参写了一部分,最后由明施耐庵执笔完成。精典的传说篇段说书在前,而成书在后。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林冲雪夜上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斗杀西门庆等章节多么的精彩!而其他章节平庸无咪咪,皆出自这原因。

宋江等三十六人梁山起义,历史上确有此事。但规模很小,包括喽啰也不过千把人而己。发生在北宋微宗年间。《宣和遗事》中记载了这件事。后很快被张叔夜招降,平方腊时也参与了其中。远没有《水浒传》描写的轰轰烈烈,还什么一百单八将等等。

巧妙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三十六人,如宋江、吴用、阮氏三雄等,正是《水浒传》
中的三十六天罡星。而所谓的七十二地煞星则完全编造而成。

在不严重背离历史根本的基础上,小说本来就是艺术的再创作、再加工。为读者喜欢,能传续下去就行。

7

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流传极广,老老少少的华人都说得出其中一些精彩的情节,例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杨柳等等。很多朋友都把这个故事当成作者的虚构,其实,“宋江起义”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也的确发生过宋廷招安这些事情。

只是起义的规模没有书里那么大,人数也没那么多,《宋史. 侯蒙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由此可见,起义军的首领不是38也不是108,而是36人。

至于具体是哪些,《居易录》中记载的有:宋江、李进羲、关胜、呼延绰、柴进、武松、张清、董平、李进等,其他人的姓名就不知道了。宋廷对他们下了海捕文书,开出巨额赏赐。宋江最高,是“钱万万贯,双执花红”,董平和李进最低,是“赏钱五万贯,有差”。

和《水浒传》描写的一样,宋江是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起义的地点也在梁山泊,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北宋朝廷将梁山泊收归“公有”,靠打渔采藕为生的百姓,必须按船缴纳很重的税赋。

人们走投无路,在宋江的带领下索性反了,先后攻打了青州、济州、濮州、郓州,并从山东进军到河北各地,纵横数百里,如入无人之境。

就在同一时期,浙江的方腊也起义了,率领大军连破处州、秀州等地,朝廷十分慌张,为了缓解压力,决定招安宋江。宋徽宗派出的招安官员是侯蒙,结果他突然死了,又改派知名将领张叔夜,张叔夜很会打仗,官兵人数又多,双方打了场海战,宋江大败,只得接受招安。

但是,宋江的起义军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义”,类似于匪,不依附的百姓多受其害,所以很多北宋官员是反对招安的。

其中一个叫李若水的反对得最为激烈,写了首诗讽刺这件事:“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廓。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真实的宋江和书里的宋江性格完全不同,书里的宋江忠义而懦弱,心心念念的是招安,为招安寒了兄弟们的心,弄得梁山泊四分五裂,真实的宋江却桀骜不驯,从没真心接受招安,只是想要保存实力。

过了几年,宋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再次举起义旗,很快就被宋廷镇压,起义军遭到残酷屠杀。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8

宋徽宗年间,朝政腐败,宋徽宗天天吃喝玩乐,把朝廷大权交给以蔡京、童贯为首的奸臣。

朝政腐败各级官员穷奢极欲、贪污成风,对百姓层层压榨,百姓忍无可忍,于是纷纷起义反抗。

这时南方的方腊起义正在进行,而北方也不甘人后以宋江为首的36名好汉在梁山打起了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说起宋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单八将,然而小说就是小说不同于历史,

宋江郓城人,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有经天纬地之才,满怀报国之志,但是生不逢时科考黑暗,连续几次考试失败彻底的对科考失去信心,于是在县衙谋取生计,做了个小吏。

宋江为人正如《水浒传》里一样,为人豪爽豁达,喜交好友,仗义疏财人送外号:及时雨。

由于宋江利用职务之便私放了犯人,于是被打入大牢并且择日砍头,由于平时宋江人缘好砍头之日被他的江湖好友给救了,于是大伙为了躲避官府追击一起在水泊梁山落草为寇。

北宋末年政府为了维持军费开支以及“岁币”加紧了对百姓的搜刮,那怕颗粒无收也要按人头交费,老百姓苦不堪言。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一旦突破了界限,所发挥的爆发力是无穷的,腐朽的北宋政府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于是由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开始了。




于是宋江同志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决意与宋朝势不两立。与方腊相比宋江的人数其实不多,根据史书记载:仅有三十六人,而且作战规模不大,这也是宋江失败的原因,前期宋朝根本没有拿宋江这波人当回事,于是宋江前期攻城掠地连续攻下郓城县、兖州府、青州府。所到之处杀贪官污吏,开仓济民颇受老百姓爱戴。

随着起义军的胜利,宋徽宗开始害怕,方腊的事还没解决呢可不能让宋江在闹腾下去了,要不然宋朝就完了。于是调集兵力去对付宋江,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宋政府先是招降,然而此时宋江被暂时的优势地位冲昏头脑于是拒绝了,于是在公元1120年北宋政府派曾孝藴为青州知府镇压起义军。

起义军失败了无论从军队的数量、兵器、军事素质都不能与朝廷的正规军相提并论。

走投无路的宋江率余部投降了宋朝,接受了他们的招安,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年打着“替天行道”大旗的宋江已经忘了当初的使命,被派到南方镇压方腊起义成为了朝廷的工具。

以上内容是我对问题的看法,路过的朋友希望点赞、关注以示鼓励谢谢大家支持。

9

正说真实的梁山英雄和宋江起义「原创」


梁山泊,指的是今天山东省的东平湖南部一带,北宋时因为黄河的两次大决堤而造成梁山泊周围800里成为一个大的湖泊。这里之所以成为强人出没之地,是因为宋朝设置了“西城括田所”这样的税收机构,把渔民、农民逼上了绝路。啸聚在梁山泊的“强盗”,其实是一些抗租抗税的农民和渔民,从北宋到南宋,时断时续,一直就没有真正地断绝过。

宋江起义跟梁山好汉没有太大关系,这是一支北宋末年崛起于河北的流寇武装,规模不大却流窜于十个郡,让当时朝廷十分头疼。在宋江义军的旗号上写着“来时三十六,去后十八双。若还少一个,定是不还乡!”的字样。这种同生死、共患难的江湖义气,可能是它与啸聚在梁山水泊的那些农民唯一的共性吧,于是施耐庵妙笔生花,把二者糅杂在一起来创作,这是《水浒传》成书最合理的解释了。

今天的梁山已经是一个景点,那里的一切都是按《水浒传》里记载在弄,因此也有一种说法(不排除旅游开发的需要),宋江起义最初确实是以梁山泊作为斗争基地,宋江等人在梁山泊曾呆了四、五年的时间,于宣和元年(1119年)离开,转战于青州、齐州、濮州等地。

《水浒传》描写的水泊梁山宋江等一百零八将纵横在山东,驰骋于河北的英雄故事跟《三国演义》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以真实事件作为背景而艺术加工之作。在《大宋宣和遗事》里提到的宋江等三十六条好汉,应该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水浒传》的雏形。这个最早版本的三十六天煞星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水浒》版本是有着较大出入的。而且,在施耐庵动笔写作以前,民间就已经在流传关于宋江三十六人的故事、话本、戏剧和传说,《水浒传》最终的成书,还借鉴了杂剧戏曲的刻划。在此基础上,再对其人其事进行了全面的“包装”和“改写”。

关于“三十六”变成“一百零八”另外会有这么一种说法,牵涉到一个反盗版的故事在里面,据说施耐庵刚写出来书样就被人盗了版。施耐庵气愤之余就通过大量地加花,对作品进行重新修改,把三十六雄扩写成为一百单八将。

当时苏州有一个永庆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建于陈武帝永定年间。寺内有大雄宝殿、罗汉堂、天王殿、生死殿、文昌阁和金仙和尚塔等建筑。罗汉堂放置有一百零八个罗汉。施耐庵寄居于此寺写作,他反盗版而后创作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是否受到了永庆寺罗汉堂罗汉的影响呢?没有人说得清!改版刊印后的《水浒传》风靡各大书铺,盗施耐庵的奸商自然是赔惨了。

这么曲折的创作经历,《水浒传》所讲述的故事跟真正历史事件之间的是天壤之别了,很难说有多少的史学参考价值可言。

据学者们考证,《水浒传》中的某些虚构是非常离谱的。其中之一,宋江的招安虚假到子虚乌有了。当时确有一个叫侯蒙的地方官试图招降宋江去镇压方腊,但宋江被拒绝了。宋江义军因为规模不大,不断地被宋军袭击,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首先在伒州知州蒋园击败;然后在沭阳县被县尉王师心击败;接着,在海州(今天的连云港西南的海州镇)被海州知府张叔夜伏击,据《宋史·张叔夜传》称用“千名死士”伏击义军,烧掉十多条船,“擒其副贼,江乃降”。然后,关于宋江之事,史书上再无记载了,在某些不够权威的作品(如《东都事略》)里倒是有记载,讨贼立功这么大动静,必会封官加爵,正规史书不可能不记载的。

抗战时期的1939年,在陕西出土了北宋武将折可存的墓穴,有学者考证到折可存的墓铭志,称上面提到“折可存曾参与镇压方腊起义,然后又镇压了宋江起义”等的功绩。陕西的这一考古发现再次证明了宋江征方腊的故事是虚构的;而且也说明了,张叔夜在海州并没有完全地扑灭宋江的起义军。

【附录】

最早传出的梁山泊宋江等三十六雄的谱单如下:

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黄本作李)进义

智多星吴加亮入云龙公孤胜

青面兽杨志混江龙李海

九纹龙史进霹雳火秦明

浪里百跳(黄本作白条)张顺

短命二郎阮进大刀关必胜

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

小旋风柴进金枪手徐宁

扑天雕李应赤发鬼刘唐

一撞直董平插翅虎雷横

美髯公朱同神行太保戴宗

赛关索王雄病尉迟孙立

小李广花荣没羽箭张青

没遮拦穆横浪子燕青

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

铁鞭呼延绰急先锋索超

弃命二郎(黄本作三郎)石秀

火舡工张岑摸奓云杜千

铁天王晁盖

现在来看原版中的这些名字和绰号觉得有些搞笑,加花的新版才是能被人们所接受的,其实这份三十六人的名单也许是最接近事实的。

10

宋江起义在宋朝起义的时候,只能算是一个小的起义军。但是有施耐庵写绘却成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起义组织。

但小说就是小说,小说有108人,但历史上没那么多人。宋江起义真正的人员名单其实就是出自《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水浒传》中天罡名单也是施耐庵根据这两个资料改编的。

而这两个版本中人物是有出入的。两个版本其实加在一起一共40人。除去晁盖,也有39人。

他们分别是: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柴进、李应、朱仝、鲁智深、武松、董平、张清、杨志、徐宁、索超、戴宗、刘唐、李逵、史进、穆弘、雷横、李俊、阮小二、张横、阮小五、张顺、阮小七、杨雄、石秀、解珍、解宝、燕青、孙立、李横(扈三娘)、杜千。

是不是和现在《水浒传》里的天罡差不多?地煞里还有孙立、李横(扈三娘)、杜千也是原本就有的人物。这些人才是历史上真正参与宋江起义的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