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哪些野史流传的故事,在后来被证明确有其事?

哪些野史流传的故事,在后来被证明确有其事?

2020-07-31 02:01阅读(192)

哪些野史流传的故事,在后来被证明确有其事?:在听一位老人讲过一句很霸气的话,那就是“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当时年纪不大,所以当做故事来听,

1

在听一位老人讲过一句很霸气的话,那就是“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当时年纪不大,所以当做故事来听,只觉得老人口中的“庞国兴战斗小组“那是真的厉害,跟神仙一样,最后查证才发现是真的确有其事。


电影中总是有一些夸张的画面,比如“八百里之外一枪爆头、手抓子弹、手撕鬼子”等等一系列,可谓是搞笑之余增添了诸多的不真实性,这一类剧也被亲切称之为“神剧”。

从没有想到神剧上的故事,居然还真的有现实版本的,那就是在中印反击战中,庞国兴战斗小组,三人掀翻印度军队一个营,外加几个炮兵阵地。

一段传奇的序章,初战

1962年,庞国兴奉命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5师,在跟部队走丢之前是负责攻击印军精锐的第4师部队,立于西山口方向。

庞国兴当时接到的任务是攻击对面高地的印度加强连,他们面对的是印度军备力量较为完整的锡克族军人,在白天不好打的情况下,庞国兴的连队(步兵163团第9连)开始了夜战,正是因为夜战,成为了一段荣耀的开始。

在夜间的交火之中,庞国兴跟王世军、冉福林发现一小队印军想要逃跑,为了拦截这一股小部队,三个紧急成立了战斗小组,开始对这一小股部队进行追击围剿,也是因为去追击了,所以很快就跟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

一小队印军,本身就是逃窜,所以根本不敌斗志高昂的庞国兴三人,马上就被消灭了。

回头一看发现已经脱离了主力部队,但是三人没有丧气,反而兴致冲冲跑到了印军的炮兵基地,最后还把这个炮兵基地给一锅端了。

这个炮兵基地有4门英制炮,当时正好因为我方军队总攻,所以冲散了印军的防线;这些印军知道不敌想要逃跑,被发现的时候,有一门炮都已经运到了车上,被庞国兴一行人看到,当机立断就下手了。

庞国兴、冉福林以及王世军知道一时半会可能跟不上主力部队了,所以就三人独立作战,开始了难以置信的传奇之旅。

传奇,“神剧”的开端

在独立作战期间,三人一路向前,在行军半天之后,他们在一个小道上发现了一小队印军,这一小队印军围在一辆吉普车旁边;庞国兴知道在印度,开吉普出行的人,都不是普通的小官,所以三人当机立断就开打了。

在捣毁炮兵基地后,三人都挂了好几把枪,以及众多的弹药,所以三个人打起来就像一个排一样,声势惊人,情急之下的印度军队,扔下了吉普车、电台、望远镜以及干粮,慌忙逃窜。

最后打死了几个普通小兵,吉普车上的到底是什么军官不得而知,但是从缴获的四个电台分析,差不离就是一个小的指挥部,不然不会装配那么多电台。

今日得到印度侵略军,大炮3门、电台4部、地图一幅,粮食若干,中国边防部队九连庞、王、冉三战士在此基础上将继续追击。--庞国兴留字

美妙的邂逅之二遇炮兵基地,三遇印军步兵营

庞国兴留完纸条之后,继续前行,准备再接再厉。

在前往西山口的半路上又发现了一个炮兵基地,这个炮兵基地因为印军的整体防线失衡,所以显得有点破败,但还是有着较为完备的军事力量,庞国兴犹豫许久还是决定分兵打。

一个人在高地压制,两个人摸进去;在进到一半的时候,两个进去的人被发现了,三人当机立断就开火,最后将整个炮兵基地给打了下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部分逃跑之人,在离开之前故意倒装炮弹进发射器之中,将部分大炮给破坏了,让三人感到惋惜。

到这个时候,庞国兴的战斗小组已经消灭了印军布置在山西口中三分之一的重火力,就三个人干出这么大的事件,不得不说是真的天方夜谭,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才是重头戏。

印度军因为缺少重火力的压制,所以开始全线溃败,不敌我军;在慌忙撤退期间,有一支印军刚好跟庞国兴一行三人撞上了,这一支印度军队足足有一两百号人。

三人看到这一队人就琢磨,到底打不打,三个人打这么多人会不会太过分了?最后还是琢磨,打是要打得,不过得看情况打。

三人还在合计的时候,他们被撤离的印度军队发现了,印度军队率先开枪,但是没打中庞国兴三人,三人想到这里就火大,“我不打你们都不错了,你们还敢先开枪”。

王世军、冉福林当机立断就开枪了,先是干掉两个小兵,然后庞国兴瞄准为首的军官就是一枪,没了首领的印度军队,以为庞国兴三人背后有诈,赶紧慌忙逃窜。

印度军队在逃窜的时候又被三人小组杀掉几个人,自此,三人就彻底成为了神剧中的英雄人物。

结语:

西山口战役到这里就正式结束了,这场战役以牺牲97人为代价歼灭了印军920人,缴获了90门火炮,其中七门是三人缴获的,并且还有八门炮是最后三人带连队缴获的。

除去这一些炮弹,三人还对峙了一个营的军力,最后还打跑了印度军队,虽然有点心理上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其优秀之处。

最后战斗报告就有了那么一句:“遇到我方,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事后,庞国兴被记一等功,并且授予了“战斗英雄称号”在1963年之际,还被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但在1965年因公殉职去世,年25,让人唏嘘不已。

2

我是涛说乱世史,我来回答。

光绪帝死因,野史打脸正史!


1、光绪帝死因,正史野史太矛盾!


1.1 正史记载的病死,最先被专家接受


我们翻看正史(《清史稿》、《清德宗实录》、《光绪朝东华录》),三者对光绪帝的死因出奇一致,都是“上疾大渐”,最后“崩于瀛台之涵元殿”。时年三十有八。


加上正史中记载光绪帝体弱,二十八岁便疾病缠身。如清宫档案《病源说略》由光绪帝亲自书写,更是亲自承认自己有病:

“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

这病的确很重,肾经亏损,遗精之病已到了“无力发泄”的地步……

而且,久治无效:

“遍用养心益气、滋阴补肾、阴阳双补、益肾固涩等治法均不效”……(光绪开始)“上热下寒、耳响发堵、腰胯酸重、累月不平……”

(光绪帝自己承认肾亏)

因此,在2008年以前,光绪帝自然病死说一度占据了学术界的主流。问题是,肾亏体弱能导致中年暴死吗?

【涛说乱世史创作,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1.2 而流传在深宫的野史,却根本不同


那野史如何描述的呢?许多野史、宫廷回忆录细节各异,扑朔迷离。但流传最广一种是,光绪帝是被提前毒死的;而幕后真凶,正是仅隔一天之后就死去的慈禧!这引起了大众的不绝猜测。


如溥仪在回忆录中讲,小时候听一老太监说起光绪,说他是喝过袁世凯进的一碗参汤后就不行了。皇族后裔、书法家启功先生也说祖上密传光绪是被毒死的,喝得是一碗太监送来的“塌喇”(酸奶)。

(光绪与慈禧)

因为这些说法、野史很好地解释了离奇巧合,一直在皇宫、社会流传;光绪帝死因,成为了清末史中最大的迷案。


2、野史,打了正史的脸!真相只有一个!

2008年,法医鉴定给出结论:光绪是被毒死的!而且,凶手就是有充分动机、条件的慈禧太后!


08年,光绪死后100年,谜团更甚。专家终于决定用“法医鉴定+刑侦证明”的方式,破解光绪帝死因。“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三单位联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支持,中央电视台拍摄,组成阵容豪华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组。


根据一线法医+刑侦手段,一线实物+文献考证,课题组确定得出结论:光绪具体死亡原因是“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并且中毒后大概撑了四天,恰巧在慈禧太后死的前一日而凶手,正是作案条件、作案时间、作案动机都充足具备的慈禧太后,可以排除袁世凯、李莲英、自然病死等说法!


具体考证过程,可以参见《清光绪帝死因鉴证》一书,该书是既是史学著作,更是详细的刑侦报告,全书达671页,全都围绕光绪皇帝的死展开。

(《清光绪帝死因鉴证》▲)


我们列举些研究人员的细致鉴证:


上部,法医鉴定:明确光绪死于砒霜中毒,且是生前中毒

研究人员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分析。专家得出,光绪帝头发的含砷量高达2404微克,而正常人的头发含砷量为0.14至0.59微克,是正常的上千倍乃至万倍!而报告中多次提到的三氧化二坤,正是历史中常见的砒霜!


为了判断是“生前中毒”,还是“死后砒霜防腐”,法医进一步对光绪帝棺木中的相关物品进行了采样、检测、分析,再和光绪帝的头发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棺木中物品的含砷量远远低于光绪帝头发中的含砷量,也就是说,光绪帝身体中的巨量坤,是在埋葬之前被他服入身体的!

(《清光绪帝死因鉴证》中比较了光绪和隆裕皇后、正常人的砒霜量 ▲)

下部,刑侦证明:明确慈禧太后毒杀光绪


研究人员分析了多种嫌疑犯,排除李莲英、袁世凯等说法;同时,课题组认为慈禧下手在晚间,甚至估算了从仪鸾殿到瀛台的距离、步行时长,估算了内务府大臣行动有关时长,填补了更多细节,最终通过实物链、证据链,再次肯定了慈禧就是凶手。


【涛说乱世史创作,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3、结语:

历史是多维的,历史是复杂的。写在正史上的内容,还要经过实物的印证、鉴定,即“双重印证”,才真正可信。经过严谨的“地上历史与地下历史印证,纸上历史与实物历史印证”,野史,可以打正史的脸!

3

说到野史上传播的很广,事实上也被证明了是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我就想到了蒋介石错过徐向前的故事。

要问蒋介石一生当中,最为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他肯定会说自己当年看走了眼,没看出来徐向前是一个少有军事奇才。

大家都知道徐向前毕业与黄埔军校,他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而且是黄埔军校最为优秀的学子之一。

在黄埔军校尤其是一期的毕业的学生中,和蒋介石之间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那时候为了拉拢黄埔军校毕业的莘莘学子,蒋介石每天都会挑选一些他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和他们谈话,然后拉拢他们,让他们加入到国民党,直接为自己服务。

在这期间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等等一大批学生,都是通过蒋介石谈过话,加入到国民党的队伍当中的。

其中,蒋介石也有找徐向前谈话。

但是,徐向前并没有被蒋介石看好,蒋介石觉得徐向前不苟言笑,他应该不是自己想要的人。

所以,他和徐向前说了没有几句话,然后就让徐向前离开了。就这样蒋介石错过了徐向前。

当然了尽管说历史上确实是有这样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肯定不是当时真实的历史事件。

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徐向前之所以来到黄埔军校,介绍人就是毛泽东。

可以说那时候他就开始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了,不是蒋介石没有看上他,恰恰相反是他没看上蒋介石,所以,才表现平平的。

大家都知道到了北伐的时候,蒋介石看到徐向前的表现,然后他就开始不淡定了,尤其是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蒋介石真的是后悔的要死。

他后悔错过了徐向前,要知道徐向前是一个全能型的将军,这样的将军,就是国民党最缺的人才。

关键是徐向前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方面的才能,都是国民党众多将领难以匹敌的,尤其是徐向前精通对大规模战场作战,敌后游击战,伏击战,运动战......。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的时候,太行山一代的抗日根据地,都是通过徐向前的指挥与领导建立的。

在晋察冀边区,八路军和日军打的很多战役,也都是徐向前指挥的。正是因为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吸引到了阎锡山这个山西王。

所以,他才要争取徐向前的,但是,徐向前一直都是要为人民而战的,他怎么可能会对阎锡山感兴趣。

徐向前不但拒绝了阎锡山,而且在解放战争的时候,他还打败了阎锡山,解放了山西全境。、

不得不说,国民党蒋介石拥有徐向前这样的对手,是他们最大的悲哀。蒋介石也因为错过了徐向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最终,大家都知道在全体人民解放军的努力下,蒋介石失败了,败退之后,他们退到了台湾。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人民解放军里有很多像徐向前这样的将领,所以,他们一起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事实上蒋介石错过了徐向前,我觉得是徐向前有意而为之的,他一开始就没有选择蒋介石,所以,也就不存在他错过徐向前一说。你觉得呢?

4

张献忠沉银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明末,流寇横行,明军费尽心机,也始终难于剿灭。这主要是因为,明军太穷了,就指望着“濒临破产”的明朝给发饷发粮。而流寇“以战养战”,走到哪里抢哪里。抢完了,造完了,再换地。

例如:崇祯皇帝求爷爷告奶奶都筹不到几万粮饷,而李自成一进北京,马上就从王公大臣家搜刮到几百万两白银。

也是因此,明末的土匪头子(义军领袖)都很有钱。1643年,张献忠打到武昌的时候,从楚王哪里搜到不少金银财宝。他在当地征兵的时候,一出手就是白银600万两。后来,张献忠因为明军围剿和其他起义军的挤压,再次进入四川。这一路上也是“贼不走空”,走哪抢哪。等到成都称帝的时候,已经算是“顶级富豪”了,开始自己发行铜钱。

1646年,清军入川,张献忠抵挡不住,赶紧带着历年所抢的千船金银财宝向川西突围。在走到彭山的江口附近时,遇到明军杨展突袭,伤亡惨重。张献忠不得已,将所带财宝全部沉入江中。并留下:“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句话,作为“藏宝图”。

三百多年来,“石龙对石虎”的童谣在四川广泛传播。不过,大家都以为是故事。据说,抗战时,民国政府还曾组织人到江里打捞,结果,空手而返。这之后,大家更觉得张献忠沉银的事是谣言故事。

改革开放后,文玩收藏市场上出现很多大西政权的银锭。不过,收藏专家一般都说这是近代仿品。

从2005年开始,随着基建和水利工程施工,很多沉银被发掘出来。

等到17年的时候,国家开始大面积发掘张献忠沉银地。

而且,就连石虎和石龙都先后被发现了。传说全部都是真的!只是,张献忠存的银子已经贬值了。现在别说买下成都府了,能买栋楼就不错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5

历史上有很多事情,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揭开真相,以至于官方说法之外的各种传言,往往以野史的方式顺着葡萄藤不断流传着。可是,少有人知道,这些所谓野史揭露,极有可能是真相。

野史中一直流传的\"张灵甫被俘后被解放军击毙\"这件事,极有可能是真的。

1947 年 5 月16日,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第一的整编七十四师被解放军歼灭于孟良崮。关于蒋介石最为钟爱的心腹将领张灵甫如何致死, 几十年来, 一直 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国军方面的说法是,当时 张灵甫见突围无望,便写了两封信,一封给蒋,告知欲\"自杀成仁\"的决心,另一封给妻子王玉龄,嘱其抚养幼子,并安排随从参谋逃出送信。

解放军方面的说法是,张灵甫是被乱枪打死的。这种说法最为详细的来自何凤山。何凤山在回忆录中说:特务团 一营攻到了74师指挥部洞口。劝降无果,即命 令向洞内攻击。过了一会儿,听到洞内有人喊 叫:\"你们不要打了,张师长已经被你们打死 了。\"何凤山立即率人冲进洞内搜索,张灵甫已经被击毙了。

这两种说法,在民间都认为有问题。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张灵甫在押送过程中对解放军干部出言不逊,解放军旧恨新仇上来,直接用机关枪给他突突了。

最不靠谱的是国军方面的自杀说。这种说法的依据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蒋对张灵甫的\"忠心耿耿\"性格的推理演绎,这是主观方面;第二个则是张灵甫的两封遗书。第一个不值一驳,两封遗书其实是张灵甫的老上司王耀武炮制的,这一点王耀武在功德林已经全部说出来啦。

解放军方面的说法也遭到了否定,主要是被自己否定的。

何凤山的说法最先遭到了首长的否定。何凤山是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特务团副团长,而他的首长六纵司令王必成的回忆录中则是这样说的\"一营三连指导员邵至汉冲在最前面。他身上多 次负伤, 仍然坚持战斗, 率领部分战士首先攻至洞 口, 恰遇张灵甫指挥其卫队 100 多名亡命之徒, 从 洞中冲出, 占据洞穴、石岩、山缝, 作困兽之斗。邵至汉不幸身中数弹, 英勇牺牲。我三连干部战士怒 火满腔, 奋不顾身, 用抵近射击和白刃战消灭了敌 人, 击毙了敌卫队长, 活捉了张灵甫, 控制了洞口。 \"这篇文章发表于1988年,收录在了《劲旅雄风》和《虎将王必成》这两本书中。

通过对老干部的采访,大多数人都认同了\"张灵甫被俘\"的说法。

某些亲历者那里,甚至给出了\"张灵甫举手投降\"的更为具体的说法。如时任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科长的金子谷说:\"战役 接近尾声时, 我六纵穿插部队一个排, 冲进张灵甫躲藏的山洞, 张灵甫举手投降。\"

再比如,一些老干部回忆\" 六纵特务团副 团长何凤山和 5 名战士冲进洞内, 其实洞内中只死了 6 个人, 张灵甫还活着。他们见解放军冲进 来, 吓得举起手。何凤山当即命令张灵甫一行往洞 外走。\"

就是说,大部分的战斗亲历者和相关人员,都认同了张灵甫被俘的说法。

可是,张灵甫到底时怎么死的?

王必成的说法是\"在庆贺大捷之余, 也有点遗憾, 那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死心塌 地效忠蒋介石的'御林军'师长张灵甫, 在被我纵队特务团活捉之后, 又被一名对他怀有刻骨仇恨的 干部给打死了! \"

王必成虽然推翻了原有的官方说法,却没有说出打死张灵甫的英雄战士是谁?多半是不愿意说,因为他有可能已经为国捐躯了。

金子谷的说法,还是那么具体,\"张灵甫在洞内 举手投降后, 冲进洞内的六纵那个穿插排的排长 恨敌心切, 端起冲锋枪将其击毙了\"。

没错,是一个排长,不是普通战士。从张灵甫胸前的十几个弹孔来看,打死张灵甫的是美式冲锋枪,这是解放军排长的标配。

这名排长有没有留下名字?

时任华东野战军《前锋报》记者鲁山说:\"孟良崮战役后, 陈毅司令员有一次讲话中, 在揭露国民党报刊宣传张灵甫是'自杀' 的欺骗宣传的同时, 还批评了当时用枪打死张灵甫的我军一排长。\"鲁山还补充说:\"当年打死张 灵甫的排长姓司, 曾在解放军上海部队××公司任过顾问。此人早已病故了。凡是听过陈毅司令员批评那位排长会议的人员及听过传达这次会议精 神的人员都会知道此事。六纵队还遵照陈毅的指示, 将违反俘虏政策擅自击毙张灵甫的那个排长 关了禁闭。

所以,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张灵甫是被俘后被打死的。

不过,这也是活该。

张灵甫当时带着74师,穷凶极恶,不光在战场上通过两次涟水战役重创了我解放军王必成部、成钧部,还带着还乡团在苏中老区、山东老区大搞\"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很多革命群众和解放军家属被酷刑虐杀、诸如活埋、点天灯、剥皮等残忍手段已经超过了日本鬼子。

别急,事情还不算完。对张灵甫的死因调查中,我们发现了新情况。

沂水县孟良崮附近的一个老农民说,张灵甫中枪后,并没有死掉。张灵甫被我军抬到了董家庄,被发现还有气息,于是只好送六纵野战医院进行抢救,没想到半路上死在了董家庄村的汶河边。于是,张灵甫就葬在了董家庄。

负责下葬张灵甫的,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写下《红日》的大作家吴强。吴强当时担任六纵政治部宣传部长,花了 1000 万元北海币 购买了一口 4 寸厚的楸木棺材,还给张灵甫换了一身解放军军服,葬在了农民嫁的地窖里,并且通过广播告知国军地点。

张灵甫埋葬地,现在是农民的羊圈,但张灵甫不在里面,张灵甫尸体被国民党弄到南京重新下葬,然后弄丢了!

所以,张灵甫的死因,其实是战败被俘,枪击重伤,最后送医院过程中死掉了。这也完美解释了张灵甫击毙地和埋葬地不一样的疑问。

6

历史通常由“胜利者”所书,所以有很多历史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背后的真相往往被人所特意掩盖。

因此便会有一些“流言”传出,也就是不受认可的“民间野史”。但其实野史也并非完全不可采信,也有些野史存在一定的真实性,而这些野史也在考古专家的研究下,被证明确有其事!就如以下几件

其一、被慈禧毒杀的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的死因一直都是困扰人们多年的疑团。根据清朝宫廷的官方档案记载,上面写明了光绪皇帝是因病正常死亡,但是其与慈禧相隔一天的死亡时间,不免的让人怀疑宫廷档案的真伪。

因此有很多的野史传言,说是慈禧毒杀了光绪,近百年来各式各样的猜测争论不休。一直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专家们进入光绪的崇陵清理地宫,顺便将光绪的头发寄存在库房里。再到后来专家们对光绪的这些头发进行检测,发现其中的砷含量是正常人的2000多倍,最终确认,光绪死于砒霜中毒!

也就是说光绪是死于被毒杀,这个野史流言是真的!

其二、张献忠臣银事件为真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进成都府。”我相信许多成都的朋友都听过这句流传了300多年歌谣。

这句话一直被人们当做是谣言,但后来几个盗贼的出现却让这成真!古玩市场突然出现许多当大西政权的文物,引起了相关文物部门的注意。这几个盗贼在被抓获后,说出了出水的地点。后来经过考古专家的确认,“张献忠沉银”一事为真!而此次出水文物更是超过万件,其中黄金白银更是数不胜数

其三、李莲英被仇家寻仇为真

李莲英作为慈禧太后身边的传奇太监,自7岁净身入宫,后得慈禧器重,为人圆滑,使之在清宫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在慈禧死后,李莲英也只能跟着告老还乡,但没过过久,64岁的李莲英就死了。为此当时的清政府还对李莲英予以厚葬。根据当时的官方档案显示李莲英是因病而死,但野史流言却说李莲英是被仇家谋杀的,一直争论不休。

一直到1966年,人们打开了李莲英的墓地,发现李莲英竟尸首分离,可以说非常的惨,死无全尸!

也就是说,“李莲英被仇家谋杀”这件事也是真的不然怎么会死无全尸呢

当然肯定不止以上的三件事,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的历史真相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野史流传的故事在如今被证明确有其事的呢?欢迎评论区流言哦!

7

不得不说野史流传的故事,在后来被证明确有其事的,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发生了很多个的。

不过最有意思的我觉得是发生在皇室里的。

下面我们说一件关于唐朝皇室里发生的这种事件吧。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但是,她和李世民的关系不怎么好,通过她跟了李世民十几年,并没有给李世民生个一男半女就可以看出。

按理说武则天若是不弄出一些别的名堂来,她的一生也就这样了。等到李世民过世之后,她就会被送到尼姑庵,在尼姑庵度过自己凄惨无比的一生。

可是,武则天不认命,她觉得自己的一生不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她还想继续呆在皇宫里,她还没有当过皇后,她怎么可能就这样退出历史的舞台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开始铤而走险。她竟然勾搭上了李世民的儿子李治,这个李治就是后来继承皇位的唐高宗。

也就等于是小妈和儿子厮混在了一起,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时代里,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故事。

到了李世民去世,李治成功的继承了皇位。

这时候他还是和武则天交往,尽管他还是把武则天给送到了尼姑庵,但是,李治经常会去和武则天偷偷的去尼姑庵约会。

时日一长,这件事被李治的王皇后知道了,当时王皇后正在和萧淑妃争宠。王皇后十分的痛恨萧淑妃,为了不让李治继续去宠幸萧淑妃。所以,王皇后提议李治,让他把尼姑庵的武则天给接回来宫里住。

王皇后以为,这样李治有了武则天,就不会经常往萧淑妃那里跑了。可是王皇后不知道的是,她把武则天给引来,才是真正的引狼入室。

武则天来到宫里之后,她就不满足了。说白了她也想当皇后,可是,李治是有王皇后的,而且王皇后出自名门,她又没有犯什么错误,李治也没有理由废掉人家呀。

不过,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武则天做了很多无耻的事情,就是为了上位当皇后。

因为武则天备受李治的宠幸,所以,武则天接二连三的给李治生了几个孩子,在武则天生了第一个女儿的时候,李治很喜欢这个女儿。

所以,武则天就打定主意,用自己的女儿拉王皇后下马,然后达到自己当皇后的目的。

尽管武则天把机关算尽,当王皇后出于礼节来看他们母女的那一天,武则天就把自己的女儿亲手给杀死了,然后她嫁祸给了王皇后。

当李治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儿被杀的时候,他无比痛心,要追究责任,然后这时候武则天就说今天除了王皇后来过,没有其它人来。

言外之意就说女儿的死,是和王皇后有关系。可是,要想治皇后的罪,就必须要拿出证据来,他们有没有证据。

所以,王皇后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被处罚,可是,从此之后李治就对王皇后不信任了。他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武则天在从中煽风点火,这就导致了李治和王皇后之间的矛盾不断的激化。

后来,李治竟然听了武则天的话,把王皇后和萧淑妃给关进了监狱当中。

正是在监狱里,当了皇后的武则天在李治默许的情况下,把他们给制成了人彘,也就是把他们的手、脚、眼睛、鼻子、耳朵、舌头都给砍了下来,然后再泡到酒窖里面。

你说武则天竟然用这样残忍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是不是恩将仇报,但是,这种流传很广的事情,在历史上确实真正的发生过。

说实话若是没有王皇后的建议,当日把她从尼姑庵给给弄到宫里来,武则天那里有机会日夜和李治生活在一起呢。

武则天干的这事,真不像是人干的。

不过,武则天正是因为如此的狠辣,她才在那个勾心斗角的深宫里存活了下来,然后逆袭成一代千古女皇的。

你说武则天狠辣起来,为了上位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放过,说出来是不是毁三观。所以说到历史上最无耻的皇后,武则天肯定名列其中。她做的很多看似无情的事情,都是被证明确有其事的。

8

武曌金简除罪

有一个原来流传很广的传说,说武则天在公元690年7月以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为凭,称弥勒转世,当为天下主。在那一年的9月经百官劝进而改国号为“周”,成为旷古烁今的女皇。

为皇十年后,武则天回忆前尘种种,觉得自己在兴替之际任用酷吏,大肆屠戮,似乎有伤天和。自觉难昧鬼神的女皇决定找点办法赎罪,于是命人做了三枚除罪金简,在祭祀嵩山时以天、地、水三处投递,用来祈求上苍消灾免罪。

公元700年,武则天在峻极峰祭祀后,道士胡超完成了投简任务。自觉前罪已消的女皇回到洛阳,开始宠信张氏兄弟,终于在宰相张柬之的政变下失去了权力。这个故事通常是告诉我们鬼神难昧,断不可欺的道理。

本来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野史传说,劝人向善的段子而已,可是1982年5月,药农屈西怀登山采药,在嵩山峻极峰的石缝中真的发现了一枚金简。经专家鉴定,正式武曌除罪三简里的天简,大约当时胡超觉得峻极峰海拔极高,有接天之势,所以把这枚天简从山峰上扔下来了。

这枚天简目前存于河南博物院,长36.5厘米,宽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233.5克,是一个标准的长方形板牌。上面用双钩小楷刻着63个字:

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有时候,民间传说也未必是假的,剥离了一些宿命因果后,可能真的有原型呢。

秘色瓷传说

在1940年之前,瓷器界一直有个传说,在唐朝之前越窑有一种非常神秘的瓷器向朝廷供奉,被人们称为“秘瓷”。可是没人能说的清楚所谓“秘瓷”到底怎么制作,如何精美,到底什么颜色。

关于“秘瓷”的记载只存在于文献中的聊聊几笔,其中最有名的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其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而且从五代以后,这种瓷器的记载就彻底断绝,工艺也完全失传。

从宋朝到当代,无数人疯狂的辩论“秘瓷”到底是什么样子,渐渐连这玩意是否存在也纳入了辩论范围。年深日久后,这种古怪的瓷器就变成了类似传国玉玺的奇闻,很多人都不确定它是否存在。

到了1939年,华北慈善会会长的朱子桥先生主持了法门寺的修缮工作,在修缮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法门寺地宫的一角。感于华夏正处乱世,朱子桥和其他修缮人员唯恐文物有失,相约保密。西北汉子果然一诺千金,地宫之事再没人提及。

时光荏苒,一晃又到了1987年,在对法门寺佛塔进行修缮时,考古人员第二次发现了地宫入口。封存近千年的稀世文物终于重见天日,除了意义非凡的佛指舍利,还有争论不休的秘色瓷器......

在地宫中出土了瓷秘色碗七口、瓷秘色盘碟六枚、还有壶、盏、佛头像等若干,失传已久的秘色瓷终于在世人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传说也终于照进了显示.....

9

在四川岷江两岸,有一首流传了将近四百年的民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其实这不仅是一首民谣,还是一个藏宝的谜语,意思是说,在石龙和石虎下面,藏着金银无数,如果谁能破解并找到,那得到的钱财足够将成都府买下。这首民谣与一个历史人物有关--张献忠。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陕西省定边县人,是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是当时明朝最大的两股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但是由于天生不是读书的料,所以成年后便从了军,曾当过延安府捕快,不过捕快也没干多久,就因为犯了事被革职,发配到延绥镇从军。可能老张天生反骨,在军队也不老实,没待多久就触犯军法,问罪当斩,就在这时,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关于张献忠如何状貌奇异,我们可以从史料中略窥一二。据《明季北略》记载:张献忠“幼有奇力,两眉竦竖而长,面有微麻,遍体生毛,天性好杀,不耐久静”。这副尊容,一看就不是善茬,所以民间对张献忠又有“黄虎”之称。总之,陈洪范不知道是高度近视还是哪根筋搭错了,一见张献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道眉毛斜插入鬓,便大叫称奇:“此乃国之栋梁啊!”于是向总兵王威求情,免除张献忠死罪,重打一百军棍除去军籍。当时与张献忠一同犯事的共有18人,其他17人都应长相平庸做了刀下鬼,独张献忠活了命,看来古代也是可以刷脸的啊。

被开除军队,流落民间的张献忠,显然不可能会像平民一样过安安生生的日子。明朝末期,官场腐败,横征暴敛,老百姓是在忍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一时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献忠怎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于是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次年,又加入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凭借过人的胆识和不凡的军事才能,张献忠很快声名鹊起,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 王嘉胤死后,张献忠与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高迎祥称闯王,张献忠、李自成号闯将。不久后,张献忠和李自成之间闹矛盾,两人分裂,李自成攻黄河流域,张献忠攻长江流域。

崇祯十年(1637年),张献忠遭到了明军总兵左良玉部的进攻,损失惨重,为求自保,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被授副将。但是,招安后的张献忠,既不遣散兵马,也不去攻打李自成,而是暗暗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准备再反。崇祯十二年(1639年),修养两年的张献忠,重举反旗,转战四川,大败明军于开县黄陵城,随后又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崇祯十六年,占据武昌,称大西王,十七年,攻破成都,成都巡府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其他官员则当了俘虏。张献忠率部进入四川,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又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成为是大西国开国皇帝,也是唯一的皇帝。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南下,围剿张献忠,张献忠率部撤退,当部队到达川北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坡时,与清朝亲王豪格相遇,两军激战之中,张献忠中箭身亡。

除了嗜杀,张献忠的另一大才能就是打劫,每次打了胜仗之后,必定要将靠着当地的王府、地主打劫一空,由此迅速积累了大量财物。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崇祯皇帝和张献忠相比,那也只能算是小户。张献忠曾开过“斗宝大会”,他的宝贝摆了足足有24间屋子,全都是奇异珍宝、金锭银锭。

清军南下四川之时,张献忠由于久攻陕西不克,便决意撤出成都,退守川西。临走前,还不忘将城中搜刮一空,更有传闻说他为泄愤,将成都百姓屠戮一空,关于张献忠屠川这个说法,历来颇有争议,本人没做考证,暂且不提。张献忠退出成都后,携带千船金银珠宝从成都顺水南下,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老虎滩”一带遭到川西南明官军杨展部的突袭。据南明俞忠良在其所著《流贼张献忠祸蜀记》中说:“献忠离成都,率贼营男妇百余万操舟数千蔽岷江而下。都督杨展起兵逆击之,战于彭山之江口,展身先士卒遣小舸载火器以攻贼舟,风大作,舟火,士卒鼓勇,皆殊死战,贼败。贼舟首尾相衔,骤不能退,风烈火猛,势若燎原。官兵枪铳弩矢百道俱发,贼舟多焚,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万,悉沉江底。”船沉之后,来不及打捞,张献忠于是命人做了标记,以待日后来取,据说标记就是石龙和石虎,这也是开头那首民谣的由来。不过,张献忠没过多久就战死了,于是,那批沉银的地点就成了未解之谜。

其实关于这批沉银,正史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都是靠民间传闻和一些稗官野史流传下来的。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只是把这个事迹当成传闻而已,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抱着发财的美梦前去打捞,希望能找到那批巨额财富,但无一不是失望而归。1937年,为了充实军费,川军一部盯上了张献忠的这笔财富。当时一度传出,川军得到了一份藏宝图,并由川军高级将领幸蜀峰主持挖掘行动,而据说藏宝图的标记,指向了岷江在成都的一条支流——锦江。幸蜀峰当时决定在成都望江楼公园,锦江下游三角地带的江心开挖,从1938年冬天到第二季的枯水期,经过十多个月的挖掘,只挖出了三大箩筐的小铜钱,无功而返。

谁料,事情竟然在21世纪出现了转机。2005年4月20日,彭山县城开建引水工程,施工队在岷江“老虎滩”河床上用挖掘机开挖铺设管道的沟槽时,一铲就铲出一捆共10枚银锭,银锭身上铸造时打上的“崇祯十六年八月,纹银五士两”字样清晰可见。据彭山县文管部门初步鉴定,这批被挖掘出土的银锭为明代官银,银锭的包装,以及发现地点,都直指300多年前张献忠“沉银”一事,几百年的谜题,终于有了答案。不过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并没有对此进行大规模挖掘,只是作为文物遗址保护了起来。

谁也没有想到,九年之后,一桩倒卖文物大案,意外开启了对张献忠沉银的考古工作。2013年年末,彭山县公安局收到举报,有盗挖团伙使用潜水服、金属探测仪、船只等工具,在沉银的遗址内大肆地盗挖遗址内的文物、进行贩卖从而获得暴利。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追查,这起特大文物倒卖案宣告侦破,其中追回的文物中,有一枚直径50.4厘米、重48.6克,正面写有“西王赏功”的钱币,“西王”正是张献忠。以此为契机,国家正式批准了江口沉银遗址的水下考古方案,经过近100天的考古工作,共出水文物三万多件,包括张献忠册封嫔妃的金册、西王赏功的金钱币等等,有了更多文物出土,新的发现更令世人期待。

不过,颇为讽刺的是,有人估算,张献忠在十几年的杀伐时间里,至少积累了上千万两白银,按明末白银的大米购买力与现在人民币折合比算,一两相当于当今 660 元左右,张献忠拥有相当于现在 66亿人民币,这点钱,别说买下成都府,就是买下一个小区都费劲。

10

1982年5月登封县唐庄公社一个名叫屈西怀的小伙子,在嵩山峻极峰一带种树时,无意间发现石缝中有一“铜片”。他好奇捡起“铜片”顺势搽拭了几下,那薄“铜片”竟然金灿灿的,晃得他睁不开眼睛,上面还有些他不认识的字,他便将这片东西捡回了家。

屈西怀在山里拾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文物贩子,他要出三万元高价买走。三十多年前,万元户都不多,三万元意味着什么,屈西怀很清楚。

但他害怕人财两空,几经权衡,他把这东西上交给了政府,获得了1500元现金奖励和锦旗。他用这1500块钱,盖了个新院子。

东西被登封县人民政府移交到河南博物院。经过专家们一番鉴别论定,揭开了这东西的神秘面纱。

原来这就是当年武则天派人于嵩山投掷下的除罪金简!一千多年来,一直有武则天除罪金简的野史传说,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为数极少的和武则天直接有关的历史文物之一,堪称稀世珍宝,价值极高,现在是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

它现在被称为“武曌金简”,长36.2厘米,宽7.8厘米,重223.5克,用纯度为96%的黄金制成。

那么,在这件国宝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传说,风烛残年的武则天,越来越害怕死亡,经常噩梦连连,她不想带着这种负罪感离开人世。

当时,有一位道士叫胡超,深得武则天信任。胡道士看出武则天的担忧,就建议她做一枚金简,在良辰吉日投到嵩山,祈求天神赎罪,也可以除却在人世的罪孽。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言。

金简制成后,胡道士专程选择在七月初七来到嵩山,在山顶做法事,代武则天向上天参拜赎罪。

金简铭文中写道:

“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大意是说:大周国皇帝武曌,来到嵩山,投递一枚金简,请求天上神仙们除去武曌的罪名。公元700年7月7日,使臣胡超磕头。

铭文中的“三官”,是道家对天、地、水的尊称,而“九府”则泛指各方神仙洞府。

在投完金简的第五个年头,也就是公元705年,武则天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这枚珍贵的金简,带着女皇的秘密使命,在嵩山上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被农民屈西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