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战长沙这个桥段十分脍炙人口。关羽见其他人都建立功劳,身在后方的他不甘寂寞,主动请缨只带五百校刀手去取长沙。谁知道长沙太守韩玄虽然庸碌,可他手下却有一员大将黄忠表现了得。
在关羽和黄忠的交手中,第一天,双方打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天,双方斗了五六十回合,关羽诈败,想以拖刀计取胜。谁知道黄忠马失前蹄,摔倒在地。关羽英雄义气,不乘人之危,放了黄忠一马。
第三天,黄忠和关羽斗不到三十合,诈败以自己的百步穿杨的弓箭绝技对付关羽。可是有感于关羽义气,黄忠两次虚拽弓弦,第三才箭射关羽盔缨根上,报了昨日之情。后来韩玄怀疑黄忠和关羽有私心,要杀黄忠。被魏延领着被激起民愤的军民所杀,救下黄忠,投降了关羽。
我们看到这一章节,就感觉到黄忠和关羽的英雄相惜的气息。两人做事光明磊落,不愧都是大丈夫。后黄忠在刘备麾下为官,得到刘备的赏识重用。在刘备初次入川时,刘备只带了黄忠和魏延两员大将,可见对黄忠的倚重之深。
黄忠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在默默无闻的埋没多年后,已经年纪老迈的黄忠,再次焕发出了超人的战斗力。他在取西川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多次为刘备立下奇功。
而黄忠取得的最大战果,则是在汉中战役中。在这次战役里,黄忠亲自上阵,在战斗中斩了曹操派在汉中的大将夏侯渊。夏侯渊是曹操最信赖的亲族大将之一,他的死让曹操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打击。这一胜利,使得曹操在汉中的战局大坏,最后不得不退出了汉中。
夺取汉中之后,刘备方才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他在西蜀方才进可攻,退可守。由于黄忠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居功甚伟,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特意加封黄忠为后将军。
但是,黄忠晋封为后将军却引来了关羽的不满。在史书中记载:
先主为汉中王,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那么,既然关羽和黄忠交过手,对黄忠的武艺、人品都很了解。而且在战斗中。两人都被对方的大丈夫气概所吸引,有着英雄相惜的感情。更何况黄忠在战场上还为蜀汉立下了斩杀对方主将夏侯渊的功劳。遍观蜀军上下,也就黄忠取得了这种战果。那么,关羽为什么还对黄忠被封赏为后将军如此抵触,还口出怨言呢?
一、关羽对黄忠越位晋封的不满。
关羽这个人受《春秋》熏陶很深,他的思想里,君臣次序十分严格。在投入刘备阵营后,既然和刘备有了君臣的名分,就不离不弃,恪守到底。即便是后来曹操对他百般拉拢,他也矢志不渝。
在封赏这件事上,关羽的意见也是一致的。他认为应该不但把功勋算在内,还应该把资历、名望也作为考虑的对象。虽然说这样做有论资排辈的嫌疑,但是他作为和刘备一起起兵的老部下,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
论资历,黄忠只是一个在赤壁之战后才加入的将领。论名望,黄忠的名望不高,在投入刘备阵营前一直默默无闻。这样,把他越过大多数老部下进行封赏,这让关羽产生了不满情绪。在封赏黄忠的时候,诸葛亮也预料到了这一点,在史书记载中,他曾经提醒过刘备,注意关羽的态度。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我们从诸葛亮的劝说中,看出关羽不满的原因。那就是黄忠的名望问题。关羽认为以黄忠的资历、名望等方面来看,他都属于越级晋封,因此不满。
二、关羽对赵云没有晋封的不满。
如果从诸葛亮和关羽的态度一致上看,两个人还是有相当的默契的。那就是两人都不认为黄忠该担任这个重号将军,这个后将军的职位应该由更适合的人来担任。
这个人是谁呢?如果我们从诸葛亮和关羽的话语中,从《三国志》的传记中去寻味,就可以略知一二。
诸葛亮反对黄忠担任后将军的理由是名望不够。但是从名望来说,在蜀军中,能够和关羽、马超名望相当的人又有几人?那么,能够在名望上超过黄忠的武将就只有赵云了。
在资历上,赵云早早就跟随了刘备。在名望上,赵云文武全才,既能战场杀敌,有管理刘备的内务,还担任过桂阳太守。赵云除了在战功上比黄忠稍微逊色,在其他方面都要超过黄忠。
而关羽的话说的更直截了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既然黄忠是老兵,那么谁又是年轻人呢?在当时,除了黄忠,最应该担任这个重号将军的就是赵云了。关羽发脾气,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赵云打抱不平,对他多年的辛劳鸣不平。
在《三国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合传。这也就是后人说的五虎上将的由来。可是,其实历史上没有五虎上将,只有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四个重号将军和赵云一个杂号将军而已。作者把赵云和四位重号将军合传,并且在评传中将黄忠和赵云并列,就是给赵云一个公正的评价。
这一次,刘备为了团结荆州加入了部众,也为了激发这些人的斗志,在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提拔晋封黄忠。这样,赵云顾全大局,只得屈居杂号将军了。虽然赵云高风亮节,不去计较什么,但是诸葛亮和关羽为他鸣不平也无可厚非。
三、关羽对刘备进位汉中王的不满。
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原因外,可能关羽还有第三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关羽对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不满。在关羽的心目中,他和刘备的奋斗目标就是匡扶汉室,可是,当刘备一旦有了稳固的根据地,马上就变了。刘备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立为汉中王了。
从法统上来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是完全错误的。当时汉献帝还在,汉朝还没有灭亡。刘备要进位汉中王必须要有汉献帝的同意。而刘备根本不理睬这一套,自作主张的自立为王。纵观三国历史,只有他和袁术这样做过。
关羽这个满脑子正统思想的人,肯定是不同意这个做法的。他的汉寿亭侯和官职都是汉献帝封的。现在,要他抛弃这一切,去接受刘备封赏的官职,这是他不愿意的。
可是,他身在刘备集团之中,又不能明确反对。因此,他只好鸡蛋里挑骨头,拿黄忠说事,拒不接受封赏。可这种吵闹只是一种姿态,实际上也无济于事。最后他在费诗的劝说下接受了既成事实,担任了蜀汉政权的前将军。
不过,我们从费诗当年劝说关羽的话里,感到一种细思极恐的意味。他劝关羽的话里,有一句话露出了狰狞的獠牙,“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这话里话外透露着,如果关羽不接受封赏,会遭到何等的下场。
我们如果在结合后来关羽北伐荆襄的时候,没有得到刘备方面一丝一毫的援助。关羽死后,刘备对他没有任何追谥,就能够感觉到,这一次封赏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肯定发生了裂痕。
结语:
关羽和黄忠两人在战斗中接下了战斗的友谊,他们两个人都被对方的英雄气概所吸引,为对方大丈夫的行为所折服。他们一起在刘备的带领下,为蜀汉政权而奋战。
但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关羽却对黄忠晋封后将军表示了不满。这里有关羽主观的原因,也有外界客观的原因。但是,在刘备的努力下,关羽还是平息了自己的不满,并接受了封赏。刘备大力提拔黄忠,也激励了荆州跟随的这些人员的斗志。
在黄忠死后,以魏延为首的一大批荆州将士,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依然战斗在伐魏的最前线,为蜀汉的存亡而战斗到底。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