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把孩子送英美欧读书的人,现在什么感觉?

把孩子送英美欧读书的人,现在什么感觉?

2020-07-30 23:11阅读(76)

把孩子送英美欧读书的人,现在什么感觉?:你是问家长的感觉怎么样?我告诉你:一提高了个人自力、自律、自理、自立、自强能力;二外语更标准,用外语思维模式提

1

你是问家长的感觉怎么样?我告诉你:一提高了个人自力、自律、自理、自立、自强能力;二外语更标准,用外语思维模式提高了;三接触的人种增多,价值观更加多元化,这样会扩宽对事物的认知,以便更辩证的处理事情;四能主动站在客观位置看自己的国家、亲人、朋友;五能开放自己的胸襟,人际交往更健康;六对饮食文化有更多的认知与体验……总之,能客观锻炼出自己独立的人格,能更快的适应新环境。挺好。

2

我女儿就在加拿大留学,我能感觉到她很大的成长和变化,我们都认为她的留学之路完全走对了。主要理由1.她变得特别独立。在国外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中,她要面对完全不一样的文化背景同学和老师,独立处理生活学习碰到的各种问题,比如租房子得病就诊等等。要独立处理很多在国内无法遇到的各种情况,独立生活能力大大提高。2.她有了全球化的眼光。通过社会交往,她认识和交往了全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了欧美主流教育方式,了解各地风情,品尝世界各地美食。3.真正的增长了学识。她所学学校的专业淘汰率高达50%。繁重学习压力锻炼了她的抗压能力,也扎扎实实学到了很多知识。比起考上基本就能毕业的大学,她付出了应该付出的,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总之,经过国外留学她增长了很多学识和见识,锻炼了她独立、抗压、生活、交际等各方面能力。这些经历也让她变得更加宽容和从容。

3

我们的孩子在国内985本科毕业,在上海工作了三年后,去了美国继续读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幸运的在加州旧金山湾区硅谷的一家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为什么说幸运呢?因为美国经济不景气,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没找到工作,还有多数同学不找工作直接选择了回国。今年伊始,新冠疫情出现,我们武汉从1月23日上午十时封城,我们开始了居家隔离生活,当时美国那边的新冠病毒还没肆虐,孩子非常担心我们,每天给我们打电话,视频。3月5日,美国加州开始了居家隔离,他们就在家工作,每周去超市购物一次,除卫生纸外,其他物质供应丰富,价格也还稳定。周末可以去附近的公园透透气,工资也能正常准时发放。但是现在的美国疫情出现向上的拐点,特别是监狱犯人出现了大面积感染后,释放了几千人,给本就混乱的治安雪上加霜。听孩子说,有一对父子外出时,手机没有电了,下山问路时,父亲被释放的犯人开枪打死,孩子在树林躲了三十个小时后被救。

我们家长把孩子送出去,第一可以让孩子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特别在这次疫情的面前,能够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祖国制度地优势,也能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第二学习到了美国的领先技术,工作了近两年,累积了一定的业务经验,为以后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美国的高科技工作是一个高薪行业,我们家长投资的教育费一年的工作时间孩子已经赚回了。说心里话,儿行千里母担忧,最最担心的是安全。最近川普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戴上了口罩,但愿全世界的老百姓脱口罩的日子不远了。一帆风顺的人生即不可能,也不可贵,每个成年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4

来说一个本人的故事。


我在研究生时去了哈佛读书,无论是我自己、爸妈,还是我身边同样准备去美国的家庭,对留学最大的念想,就是希望毕业后可以留在美国工作,然后获得绿卡,拿到美国的居留权。


不可否认,我自己是“留学海归”,从事的行业也是国际教育。我始终非常认可美国的教育体制,他们在孩子的创造性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是不可估量的。


但我在读书期间对美国的社会和生活,包括自己未来的规划有了全新的想法,最后选择了回国。虽然回国后,创业也经历了很多困惑和困难,但是自己内心的安定感、成就感是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危急关头,最能看出谁是最关心自己的人。


就拿今年的疫情来说,各国的应对政策,反映了一个国家对民生的重视,危机的处理能力,以及医疗体系和国力的强大程度。国内的应对迅速完善,疫情也得到了控制,反观美国却出现了“总统甩锅”的现象,我想,这时候无论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会觉得“祖国最安全”,对于父母、孩子自身而言还有什么比安全感更重要呢?


也许就像现在的我,依然会每天鼓励孩子为了将来去最好的美国大学而努力,但与此同时,他会坚定的和我说:“妈妈,我就去那读书,读完了,我就回来。”

5

都是嘴硬……我现在就在加拿大,我认识的北美大部分留学生现在都盼着回国,我表弟在这儿待了十年,多大硕士,月初回国了,感觉非常好。送孩子出国的家长经济条件都不错,在孩子高中或大学就送孩子出国了,问题是这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国外受的什么罪,在本来应该享受友情和努力学习的时间,为语言生活而烦恼,至少一半留学生有心理问题。真正为孩子好的,应该家长跟着一起去,至少度过头两年的过渡期。

6

我就是那种送孩子留学的人,现在感觉不错。孩子在外得到了难得的磨炼,形成了完整的独立人格,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了道德的虚伪,我觉得他们更成熟了,我觉得非常欣慰。

7

推测孩子尚在美英读书的一些父母的念想

窗外雨潺潺

华堂霉菌闯

遥想万里心头肉

烦意浓

欲语还休

变量峰起云涌

破谋划

戳梦想

何去何从

身不由衷

是左

是右

或进

或退

怎弄

愁思心头汹

寝食难安

昔日气定不怂

突兀间

皆化成

一团乱麻

面目尽非

徒叹奈何

知今日

怨当初

故,悲夫

戚哉

苦矣

#凌远长著#

8

我自己没留过学,小孩也没留过学,但对别人选择留学表示充分肯定,对留学人员,特别那些就读外国名校的亦表示充分尊重。

别以为近段在网上有些网民,对留学,甚至对留学较多的北大,清华等名校大肆指责,似乎成了一种主流认识。

其实,本人认为,这只是一部分人的情感渲泄,喧嚣过后,一切归于平静,恢复往常。

看看今年高考录取,能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仍是学子的追求,家长的骄傲,社会的共识。

待疫情过后,想留学的,又能留学的,是不会改变初衷的。

学成后的海归们,在职场上仍是一种相当抢手的人力资源。

不要总是活在自已的所能认识的世界里,960万平方公里,14亿人口,一个多大的无垠的空间,那么多的精彩可能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从未企及的领域,自已的那种局限的认知可能真的是太肤浅,太狭隘了。

9

我女儿2014年出国留学,至今已经六年了,如果问我现在是什么感觉,我会说,很欣慰当时做了这个决定.

六年的留学生活,感受到了,求学打工的艰难,在淘汰率有30%的学校上学,独立思考,拿到毕业证的自豪感,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交流,世界如此多样,我该何等包容,才符合这

有人会说,一个孩子,怎么舍得送到那么远的地方?离开最亲近的人?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去看看外面的无限可能,去看看外面的不同的“怪人”有多少?

没有所谓的成功学,只有个人的价值观,最可贵的是有宁愿不要名车豪宅,每天做公交追求简单生活的平常心态,有能力感受平淡生活的快乐,我想,这是终生受益的,人首先要取悦自己.

人只有经过看似徒劳无功的折腾,才能知道、爱家、爱亲人的感觉,知道“原点”是怎么回事?享受平淡生活中的快乐,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认为自己不是绝对正确的认知.

留学,也许是他人终其一生也未曾经历过的事情.开拓眼界,不论山那边是怎样的云和风,这边风景独好......

漂洋过海,时差染白了鬓角的白发,所有漂泊的人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不再漂泊,在世间的一个角落相聚!

10

忘了祖宗。

只剩下自私自利。动物本能。六亲不认。

在你无能为力时,你就知道啥叫白眼狼。

在你有困难时。钱不能替代亲情。

当你的兄弟姐妹去。睡觉都要交钱啦!

到那时你才知道什么叫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