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个有明一代,尤其是嘉靖、隆庆年间,党争就比较历害,仅仅短短六年,徐阶整倒严嵩,高拱又推倒徐阶。李春芳又被高拱击败,高拱又被张居正轰跑,几乎一年一变,风水轮流转。只要,一个首辅倒了,就牵连出一批官员被贬谪,今朝得势的,来年就有可能被赶下台。

其实,徐阶和高拱结下梁子,还要源于嘉靖未年,由于徐阶思想为日后连络裕王,为今后朝廷更替早做安排.便于嘉靖四十四年把高拱举荐为内阁大学士.但徐阶忽略了高拱要求平等处事的自尊心,仍把高拱当做后生晚辈,由此种下了纷争的种子。隆庆元年,高拱指使手下言官弹劾徐阶,揭发徐阶的弟弟和三个儿子横行乡里,有凭有据,这激起了受徐阶保护的言官的愤怒,他们纷纷把矛头对准高拱,弹劾一次接着一次,高拱实在撑不下去,高拱只好于隆庆元年的五月间就辞官回乡了,直到隆庆未年徐阶致仕后,才做为顾命大臣重回朝廷。

本来,徐阶整垮了严嵩,成了当朝首辅,他很看重高拱,就提拔了高拱让他入阁。徐阶本来以为自己这样做,高拱好歹会感谢自己,结果高拱完全不领情,进阁后处处和徐阶作对。

一段时间内,高拱回到老家后积极活动,和一些大臣联络,不久徐阶自己退休走了,高拱马上就重新回到内阁了。可能,他觉得徐阶的退休生活太惬意了,就开始针对徐阶。因为,徐阶虽然退休了,但故旧满朝廷,还有影响力。于是,他就用了一招借刀杀人,让去当刀子,因为他知道海瑞太正直了,不会因为徐阶提拔过他就网开一面。于是,趁着海瑞整顿田制整顿到徐阶家的机会,狠狠地修理了徐阶,让他的儿子去充军。

从此开始,高拱跟徐阶的矛盾开始爆发。高拱仗着自己背后有朱载垕,因为入阁此时对他来说,只是迟早的事情。当然,徐阶还有另一手棋,那就是张居正。因为,张居正能力不在高拱之下,而且是徐阶的学生,徐阶致仕以后,完全就靠张居正帮忙了。

高拱清算“大贪污犯”徐阶的的手段可谓毒辣,他动用了海瑞去清算徐阶。海瑞的耿直众所周知,令人跪喊“海阎王”,差点没要了徐阶的老命,结果硬是让徐阶的儿子去充军了。徐阶送了三万两银子,向张居正求救。高拱得到了消息,张居正也被打压。但是,高拱居然没有追究张居正。

张居正,也找到了自己最可靠的盟友冯保。冯保对高拱又是恨之入骨的,因为第一次自己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当时司礼监缺一名掌印太监,按资历应由冯保升任,但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掌印司礼监。等到陈洪罢职,高拱又推荐掌管尚膳监的孟冲补缺。陈洪对你有恩,也就罢了。于是,冯保和张居正密议,达成共识,各取所需,一个要掌印太监的位子,一个要内阁首辅的位置。

这样一来,最终的批红盖章的权力斗集中到冯保手里了。这就意味着自己什么事情都是在请示冯保了。而且,冯保和张居正结成同盟。高拱相当于被排除出权力游戏了,加上高拱又口无遮拦,结果因为“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的言论而被打倒,彻底失去机会,没有再回到内阁的可能了。

当然,高拱在任时,政绩还是非常好的。虽然人缘不大好,但是功绩还是深得人心的。所以,在嘉靖45年到万历元年的内阁中,因为有了高拱,而变得太平。

所谓的高拱对徐阶的赶尽杀绝,也只是党争政治罢了。

最佳贡献者
2

导语:

  • 徐阶1503年出生,嘉靖时期进入内阁,成为仅次于严嵩的内阁次辅。隆庆皇帝朱载垕上台后,徐阶升任内阁首辅,后被高拱整垮。
  • 高拱,1513年出生,隆庆朝的内阁大学士,万历初年内阁首辅,掌握朝中重权,推到前任首辅徐阶,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 张居正1525年出生,隆庆时期的内阁大学士,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为了给老师徐阶报仇,整垮了高拱,自己取而代之。

我们通过他们的出身年份就可以看得出,这三个人是有年龄差距的。徐阶岁数最大,比高拱大了10岁,而张居正年纪最小,比高拱小了12岁。他们入阁的次序其实也是按照年纪来了,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严重了论资排辈政策。

01高拱是一个能力很强,情商太低的内阁首辅。

高拱是隆庆皇帝朱载垕的心腹,也是帝师,这成分入阁绝对是一件非常顺利的事情。徐阶作为官场老手,他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提前将高拱提拔进入了内阁,希望高拱能够成为他的合作伙伴。

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朴复助之,阶渐不能堪。而是时以勤与张居正皆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应嘉掌吏科,佐部院考察,事将竣,忽有所论救。---《明史》

但是高拱这家伙可不领情,他认为他能够入阁,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徐阶真是多管闲事。而且高拱认为自己的资历不比徐阶差多少,所以应该跟徐阶平起平坐。

  1. 当年严嵩执掌官场的时候,徐阶与之斗争了二十多年,早就锻炼成了一个顽强不屈的战士。而高拱一门心思躲在家里读书,压根就没有得到锻炼。
  2. 所以这两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平起平坐,徐阶一味退让之下,没想到高拱却得寸进尺。为了能够早点成为内阁首辅,高拱找人举报徐阶的儿子在乡间鱼肉乡民的事情。
  3. 最终徐阶无奈之下,只好在退休之前,提前辞职回家养老。等到徐阶完全退休以后,没想到高拱又来了一棍子,他将刚正不阿的海瑞调到了徐阶老家那边做官。

海瑞这家伙被称为海阎王,从来都是六亲不认。在一番暗示之下,海瑞查到了徐阶贪污巨款的罪行,结果徐阶的儿子硬是被海瑞打发去充军了。

02高拱对徐阶可谓是一点也不手下留情,这是为什么呢?

高拱是徐阶提拔上来的吗?看着好像是的,因为是徐阶提议让高拱成为内阁大学士。可是在高拱看来,这件事跟徐阶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为高拱曾经在裕王府做过九年的老师,跟裕王的关系非常好。当裕王成为继承人的时候,高拱的仕途显然会一片明朗。

  1. 裕王成为隆庆皇帝以后,自然会提携自己的老师。而这个时候徐阶趁机提拔高拱,不仅是为了讨好高拱,更是为了让隆庆皇帝感到满意。
  2. 高拱非常讨厌徐阶的这些政治手段,他认为徐阶是一个伪善的小人,所以高拱压根不领情,彼此之间更加没有师生情谊。高拱总认为自己完全不比徐阶差,应该跟他一样掌权。
  3. 而且高拱想要彻底掌握首辅大权,当时徐阶虽然不得已退休,可是高拱知道,他在朝中根深蒂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既然选择徐阶作为对手,那就不能让对方有复出的机会。高拱这一招虽然狠毒,却比较实在。只能说他是一个没什么情商的政治家。

高拱是一个喜欢直来直去的人,他做事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要跟谁结仇,当天就能够打响最激烈的战斗。这种性格的人,的确可以做成一番事业,但是未必适合在朝中做官。

徐阶做了多年内阁首辅,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这样一个人连严嵩都不敢轻易去动,高拱一上台就要把提携自己的人给赶下台,并且是赶尽杀绝。

拱复上疏曰:“人君陨于非命,不得正终,其名至不美。先帝临御四十五载,得岁六十有余。末年抱病,经岁上宾,寿考令终,曾无暴遽。今谓先帝为王金所害,诬以不得正终,天下后世视先帝为何如主?乞下法司改议。”帝复然拱言,命减戍。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郤,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赖帝仁柔,弗之竟也。阶子弟颇横乡里。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戍。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明史》

不管你升迁是什么在起作用,至少在表面上看来,是徐阶拉了高拱一把。而高拱给大众的形象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所以才会被众人所唾弃。

03张居正是徐阶留下对付高拱的重量级选手。

谁也想不到,重新复位的高拱,是一个嚣张跋扈之人。为此所有人都比较后悔,不过他已经掌握了权力,似乎谁也动不了他了。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太后颔之。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拱伏地不能起,居正掖之出,僦骡车出宣武门。居正乃与仪请留拱,弗许。请得乘传,许之。---《明史》

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选,本来应该轮到冯保了,可是高拱偏偏选中了陈洪,陈洪下台以后,高拱又选中了猛冲,总之就是轮不到冯保。

为此这个大太监对高拱也是怨声载道,好在有一个人正在暗处默默注视着这一切,那就是张居正。

  • 张居正知道,要想扳倒高拱,必须要有结盟才行。所以张居正选择了对高拱有仇怨的冯保作为自己的结盟对象。
  • 冯保开始搜罗高拱的罪证,其中有一句十岁孩子如何治理天下的话,传到了太后的耳中。这可是谋逆大罪,在影射年仅十岁的明神宗,太后认为高拱这是要搞废立了,所以立刻将高拱给拿下了。
  • 高拱下台以后,张居正如愿成为了内阁首辅,统治了大明王朝十年之久。而作为合作伙伴的冯保,也如愿得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

高拱的能力的确是有,可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这种耿直的性格,早晚会让他吃大亏。张居正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让自己得到首辅大臣的位置,也是为了帮自己的老师徐阶报仇。

当年徐阶花了几万两白银,四处苦苦哀求,都没能得到高拱的原谅。这一次张居正对高拱,其实也没有手下留情的想法。

总结:是非对错,我们需要细细品味。

明神宗五年,张居正路过高拱老家,两个人聊了很长时间,似乎是在许久,可是时不时会泪眼婆娑一阵子。

其实大家都很明白,这两个人是一对政敌,而他们的这种表现,可能是因为他们将过去的种种仇怨都说了出来。

事后高拱用尽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将张居正勾结冯保夺取权力的事情给完全描写了下来,内容详实程度,就好像高拱亲眼看到了一样,或许正是张居正亲口告诉高拱的。

但是当年你高拱不也是用了类似的办法,把自己的恩人徐阶以及老实宰相李春芳给赶下台的吗?所以政治场上,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有立场不同,所代表的利益方不同而已。

参考资料:《明史》

3

前言

徐阶对于高拱来说,可以说有提携之恩。可高拱为什么反而对徐阶赶尽杀绝呢?他们两个人之间有什么恩怨?这还得从徐阶搬到严嵩前说起。

一、高拱的升迁之路

话说高拱在科举道路上蹉跎了十三个年头,终于在三十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也就是负责起草诏书之类的职责,说白了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打字工”,一干就是九年。九年考满,高拱升为翰林侍读。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高拱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要机会。这一年裕王朱载垕开邸受经,高拱首被当选,进府入讲,也就是有机会给裕王讲学。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么个讲师的位置。因为这一年距皇太子朱载壡去世已二年,而新储未建,裕王很有可能上位。如若成真,高拱将成为帝师,那可就不得了。也由此可想而知,高拱是如何尽心尽力辅佐裕王的,因此他和裕王建立了深厚的君臣师生之谊。

当时的首辅是严嵩,次辅是徐阶,而当时朝中的这两位大当然也看明白了这点。为长远计,拉拢高拱这颗政治新星是很有必要。作为首辅的严嵩先出手,他把高拱从讲师的身份提拔为太常寺卿,同时兼任国子监祭酒。在得到当时的权臣首辅的青睐,高拱的身价顿时倍增。当然,高拱并不买严嵩的帐。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嘉靖罢免,徐阶随即上位内阁首辅的职务。徐阶为了拉拢高拱,一开始就对其连升两级,先是将其提拔为了礼部侍郎,紧接着又将其提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最后,徐阶更是直接把高拱抬举进了内阁!

二、高拱与徐阶的矛盾

1、按理说,徐阶这样大力提携高拱,高拱应该对徐阶感恩戴德才对。但这只是徐阶的一厢情愿罢了。因为在高拱眼里,自己的升迁一是因为自己的才能所得,二是随着裕王地位的水涨船高而水到渠成的事,这是裕王的恩德所致,徐阶仅仅是顺水推舟以拉拢自己,说白了只是看重裕王的地位而不是自己,所以他并不把徐阶引自己入阁的事当成恩惠,所以高拱并不认为徐阶是自己的恩人。加上高拱恃才傲物,所以对他这个首相兼恩人全无半点恭敬之意,反而处处为难,凡事有所忤,必与之强争,很多次闹得徐阶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这是二人矛盾点之一。

所以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热灶没烧好,就容易引火烧身。

2、随着对于高拱的咄咄逼人,徐阶已是愈发不能容忍,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徐阶也一度凭着自己当朝首辅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高明的政治手腕压制住了高拱。隆庆元年正月,杨博京察事件发生,徐阶指使言官欧阳一敬等举朝弹劾高拱,高拱被罢官。

至于欧阳一敬是不是受徐阶指使并不重要,因为高拱的离开,获利最大的就是徐阶,许多人乃至当事人高拱认为是他指使的就行了。这时两个人的又一个矛盾所在。至此,两个人的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3、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个人不同的执政理念和为官之道。徐阶能隐忍二十多年而关键时刻一举扳倒严嵩,这说明徐阶是个深沉内敛之人,看不惯高拱的锋芒毕露;同样的,高拱是个脾气暴躁、恃才傲物的人,他看不惯徐阶的阴柔。同时,徐阶推崇的是陆王心学,并且不遗余力的宣传,使得心学一度为人人崇尚之学。甚至在嘉靖四十四年春,以首辅之尊在京师举办大规模心学讲学活动,从者如云。而高拱推崇的是经世实学,他认为理在事物,无其事即无其理,也就是唯物主义。所以在高拱心里是排斥心学的,甚至高拱在同年春闱命题中,他出的题目却是实学经权论,是以前从来没有人涉及过的题目。这不能不说与徐阶有几分针锋相对的意思。这是两个人的另一个矛盾所在,也是最根本的矛盾。

三、高拱的复仇

在高拱被免之后不久,徐阶也告老还乡了。可令徐阶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一走,让高拱有了重返内阁的机会,并在穆宗皇帝的支持下,高拱力克前任首辅,自己成为了当朝的首辅!收拾完内阁、巩固自己政权后,高拱开始等待机会清算徐阶了。

这个机会,可以说是海瑞给高拱带来的。隆庆三年,海瑞担任应天巡抚,而其所辖的范围正好包括徐阶的老家松江府。这一时期海瑞在辖区内大张旗鼓的清理各级官吏侵占田地的事情,而这正是伤害徐阶利益最深的一项动作,因为松江府最大的地主就是——徐阶!

海瑞在清算中,居然查明了徐府竟然侵占了地方三十多万亩民田。明朝人于慎行在《谷山笔麈》中记载:“华亭相(指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以徐阶的人品,不至于贪婪如此。但是他两个儿子却仗着老爹在朝中为官,盘剥乡里、大发横财。

高拱知道机会来了,他立即发动朝中的言官对徐阶儿子侵占田地的事情群起而攻之,不仅针对徐阶的儿子而且直接指责徐阶“教子不严”!徐阶惊恐万分,他提出退出侵占的全部田地想以此来逃过一劫。但是高拱却依旧不依不饶赶尽杀绝,直接把徐阶的两个儿子充了军,抄没了徐阶家产,而徐阶本人也是晚景凄凉。

高拱对徐阶痛下杀手,应该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是为了报一箭之仇,因为高拱认为徐阶联合了欧阳一敬等人打压过自己甚至把自己赶出了朝廷;二是徐阶虽然退休在家,但在朝廷根深叶茂,门生众多,如果不彻底打趴下,后患无穷

四、总结

徐阶在对待高拱时可以说犯了几个错误,也下对了一步棋。

1、看错了高拱烧错了灶

实际上,在徐阶拉拢高拱前,严嵩也拉拢过他。徐阶、严嵩之所以拉拢高拱,全是因为裕王,这在高拱心中当然更明白。从高拱在严嵩拉拢后的表现可以看出,高拱心气傲慢、持才傲物之人,他并不吃这一套。有次高拱去严嵩家找严嵩,严嵩出来迎接他,他故意大笑一声,严嵩忙问他为何发笑。高拱道“刚才看见大人出来,在场的官员都特别恭敬,不由得想起了一首诗诗‘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此话一出,场面顿时极度尴尬,因为高拱把严嵩比作大鸡,把在场的官员都比作是小鸡,把所有的人都骂了一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严嵩并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夸高拱幽默。而徐阶没在这件事上看清高拱的为人,却在严嵩倒台后对高拱更是连连提携,直到内阁,不但没给自己培养个门生,反而硬生生的给自己培养了死对头。因为此时的高拱更是刺手可热了,更不会把徐阶的拉拢放在眼里,因为在高拱眼里,自己的升迁全凭自己本事和裕王的恩情,所以对徐阶也是不假颜色。可说徐阶的这个热灶不但没烧好,还引火烧身了。徐阶拉拢高拱没错,错就错在对高拱有所期望,在期望落空后又开始打压。他应该学学严嵩,拉拢不成,也没必须树一个强大的敌人。

2、在与高拱斗争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

按理说,徐阶身为当朝首辅,打压手下一个官员,打压了就打压了,也没什么的。但是现在情况却不同了,因为高拱的背后有了裕王这个大靠山,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加上徐阶已经日暮迟下,而高拱正是如日中天、强势崛起,穆宗能依靠的,肯定是高拱了。但徐阶没看清这层,这时的徐阶就算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一时得手,但只要穆宗在,高拱就肯定会屹立不倒。这和后期的高拱与张居正斗争时是何其的相似,其实历史也总是这样地不断在重复着。

3、斩草不除根

《明史》对徐阶的评价是:“徐阶以恭勤结主知,器量深沉。虽任智数,要为不失其正。也就是徐阶气量大、为人正直。所以在高拱被罢免后,徐阶并没有置他于死地。若是徐阶想置一个闲置的高拱于死地,这对于一个当朝首辅来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徐阶的斩草不除根,以致后来被高拱整的死去活来的。

4、就是自身屁股不干净

徐阶还好,但他没管教好自己的家人,特别是两个儿子,在当地是臭名昭著,到处兼并田地,祸害当地百姓,搞得民怨沸腾,才让高拱逮住机会收拾了徐阶。

5、徐阶下对的一步棋

徐阶下对的一步棋就是同时举荐了自己的门生张居正担任了裕王的侍讲侍读,同时还让他兼任了国子监司业,这就意味着张居正即抓住上层背景,有抓住了即将进入官场的人脉资源。于是隆庆元年,张居正也顺理成章入内阁了。

从徐阶对张居正的这个安排,可以看出三点:第一,是徐阶已经意识到了高拱不是他收服的了的,必将成为他强大的对手;第二,是徐阶害怕高拱会像自己清算严嵩一样清算自己,所以自己必须在朝廷培养自己的可以和高拱抗衡的实力;第三,就是张居正能力不在高拱之下,而且是自己的学生,是自己致仕以后在朝堂之上抗衡高拱、周全自己的不二人选。

可以说,高拱在清算徐阶的后期,心软了,并开始为徐阶说情,说之前的惩罚太重了,要海瑞他们重新审理此案。可是还没等这案子了结,高拱便被张居正、冯保二人联手赶下了台,海瑞也被张居正罢免。可以说徐阶能善终,张居正起了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明史》。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徐阶、高拱在嘉靖、隆庆年间曾同朝为官,并且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徐阶机敏过人,权谋老道,大奸臣严嵩的倒台就是徐阶的手笔。高拱性格耿直、有见识有魄力,开启了隆庆新政,令帝国发展走回正轨。

在《大明王朝1566》中俩人是站在同一阵营的,同属裕王的老师,虽然表面上互相客气,其实已经暗中争斗。

而在正史中,俩人关系更加恶劣,矛盾重重、互相拆台,甚至一度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种情况在徐阶卸任内阁首辅之后,体现的更加强烈。

史料记载:

“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郡邑有司希拱指,争齮晷阶,尽夺其田,戍其二子。会拱复为居正所倾而罢,事乃解。”

隆庆三年,高拱复职,内阁大学士并兼管吏部,此时的徐阶已经回乡养老。理论上讲,徐阶不在其位,对高拱的威胁也会变小,但高拱却不这么认为。上任后,高拱马上就开始给徐阶找麻烦。

徐阶从高位退下,生活也是十分滋润,家财田产颇丰,可是徐阶的两个儿子并不让徐阶省心。他们仗着父亲的权势横行乡里、为非作歹,高拱抓住机会狠狠整治了徐阶一番。

徐阶大量田产被没收,两个儿子还被罚去戍边,这让威望甚高的徐阶颜面扫地,固然无性命之忧,也是晚节不保。高拱对徐阶的打击从未停息,直到张居正掌权后,这才罢了。那么为何高拱要纠缠不休、不遗余力地整治徐阶?

一、高拱性格孤傲、偏激,仗着太子宠信目空一切

高拱是嘉靖二十年进士,并成为庶吉士,学识渊博且能力出众,被赋予编修之职。最重要的是,之后他成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也相当于朱载垕的老师,裕王就是之后的隆庆皇帝。

太子身边的人可谓富贵不可言,当时朱载垕还不是太子,但高拱跟对了人,朱载壡去世后,朱载垕成为太子。新皇即位后,老师们出将入相那是大有人在,高拱侍奉了朱载垕九年,谆谆教导之下,朱载垕也对这个老师极为看重。

徐阶主持朝政后,也希望攀附太子,随即对高拱加以提拔,从国子监祭酒一步步升任礼部尚书。这其中都有徐阶的帮扶,最后高拱在嘉靖四十五年进入内阁,同样也是徐阶推荐的。从此可见,徐阶对高拱是有恩的,哪怕动机不明,但徐阶是实打实在提携高拱。

只不过徐阶总像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高拱对徐阶的提拔并不在意,进入内阁后,高拱甚至还“负气颇忤阶”。高拱自负甚高,认为徐阶的提拔是多管闲事,他有太子后台,进入内阁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他对徐阶的示好不以为然,甚至经常顶撞徐阶。

高拱的性格有些自负和孤傲,他对自身的能力太过自信,对徐阶也有些许不屑。这大致就是矛盾的起始点,小摩擦慢慢变成大矛盾,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二、徐阶和张居正草拟遗诏,没有征求高拱同意

在嘉靖帝去世后,便该由内阁起草遗诏,这本应由全体内阁成员商议决定,但徐阶私自和张居正起草了诏书。徐阶作为内阁首辅,就算他自己起草诏书也无人敢说什么,毕竟当时权势最大的就是徐阶。徐阶十分看重张居正,把张居正看作真正的接班人,于是让张居正同他一同起草这无比重要的遗诏。

史料记载:

“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

高拱作为隆庆帝的老师,位高权重,起草诏书此等事情竟然把他排除在外,这令高拱极为愤懑。内阁成员就那么几个人,其他人还好说,只是如此要务并没有叫上高拱,这必定是徐阶故意为之。此时的徐阶和高拱早已走向对立,矛盾公开化,高拱对徐阶的忌恨也变得更深。

在徐阶的遗诏中,大肆批判了嘉靖一系列荒唐行为,比如崇尚道教、方术等弊端。废除了不少嘉靖时期的不合理政策,平反了不少之前治罪的大臣,其次就是安稳地政权交接。

徐阶写的遗诏中对嘉靖的正面评价太少,还不加判别地提拔了大量官员,这也让嘉靖的极端政治变成了另一个极端,而高拱看到了这个缺陷。在高拱复职后,立马就重新给予嘉靖皇帝一个合理评价,也让隆庆新政得以实行。

也就是说徐阶、高拱不仅在性格上不和,政见同样相左,加之高拱有仇必报的脾气,整治徐阶就成了必然。

三、徐阶曾弹劾高拱,致其罢官

徐阶曾卧薪尝胆多年斗倒了严嵩,为朝廷除掉一大祸害,并把内阁权力提高到史无前例的地步。徐阶的权谋水平已难有人匹敌,于是面对高拱的挑战,徐阶也是慨然接受。

高拱由于没有儿子,就把家安排在内阁值班房附近,以便于上下班。在嘉靖帝重病期间,高拱却经常偷偷出来搬东西,高拱处于内阁高位,这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过错。徐阶抓住把柄,暗中指挥胡应嘉弹劾高拱擅离职守,好在嘉靖皇帝病重,无暇过问奏章。

当然,胡应嘉弹劾的过程中并没有暴露出徐阶,只是高拱感觉这是徐阶在搞鬼,随即对徐阶更为忌恨和不满。不论胡应嘉是不是徐阶的人,高拱都是必定要报复的。隆庆帝继位后,当时胡应嘉掌管吏部,协助部院考察,在事情快完结的时候,胡应嘉却要求补充。

皇帝对此不太满意,下令要求内阁商议惩处胡应嘉的办法,内阁成员郭朴马上嚷嚷道:

“胡应嘉没有臣子的礼节,应当贬为庶民。”

郭朴和高拱是统一战线,这其中必定是高拱要报复胡应嘉。

史料记载:

“言路谓拱以私怨逐应嘉,交章劾之。给事中欧阳一敬劾拱尤力。”

徐阶、高拱的较量如期展开,双方各施所能,要置对方于死地。徐阶反攻高拱,弹劾高拱以私怨驱逐胡应嘉,徐阶当时仍是内阁首辅,能量仍很强大,在徐阶若有如无的安排下,高拱成为了众矢之的。

高拱专横也是被大家看在眼中,而且给事中欧阳一敬也参加了弹劾高拱的大军,高拱淹没在一片口水中,皇帝也爱莫能助,只能罢免了高拱。

徐阶剔除了高拱,但徐阶并没有赶尽杀绝,一方面由于高拱是隆庆帝的老师,位置稳固,难以动摇,另一方面皇帝的对徐阶的信任也有所下降。不论如何,徐阶、高拱这梁子是结下了,以高拱快意恩仇的性格,可谓此仇不报非君子。

虽然高拱对徐阶有些“残忍”,但他对明帝国的贡献也极大,他促成了隆庆和议,让边境安定了几十年。朝廷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一改嘉靖时期颓废,不论高拱多么专横跋扈,他对国家的功绩都会名留史册。

《大明王朝1566》下一部作品就是《大明王朝1587》,但已经胎死腹中。如果真能拍出来,我想,徐阶跟高拱的斗争,也将会是其中的一笔重彩。

5

徐阶和高拱之间的斗争本质上也是权力争斗,不过由于掺杂了很多信息不对称因素,而产生了喜剧的效果。


徐阶是上海人,明朝的上海远没有如今重要和突出。在当时喜欢按照籍贯互相攀交的文官体系中,徐阶原本是不太起眼。当时江西派系很庞大,原因在于内阁首辅是严嵩。

所以徐阶才得以躲在严嵩的影子下,隐忍了20多年,也装孙子装了20多年。所以徐阶是“狗”的性格。他非常懂得权力是主人的,他只是依附于权力的。


而高拱是河南人,出了名的“老年愤青”。所以他一辈子人缘不好,不过恰恰由于不受整个文官体系待见,他运气却异常爆棚,因为他有个学生叫朱载垕,原本也是个坐冷板凳的。结果熬死了哥哥和弟弟,成了嘉靖唯一的儿子。接班的不是他也是他。

所以虽然高拱当时地位不高,但是他非常高傲,原因很简单,作为朱载垕的老师,朱载垕即位,无论按规则还是论亲疏,他必然入阁,不但入阁,由于和朱载垕的深厚关系,内阁首辅也是时间问题。所以这是典型“猫”的性格,认为自己才是权力的主人。

徐阶扳倒严嵩,成为内阁首辅的时候,开始考虑嘉靖身后的权力格局。


在嘉靖43年,安排自己的学生张居正做了朱载垕老师,为此后入阁打基础;在嘉靖45年,把高拱推荐入阁。

这个操作彻底底惹毛了高拱。我需要你徐阶送这个人情么?朱载垕一即位,你们现在这些内阁首辅、次辅的全部给我滚蛋。内阁才是我的主场。

而徐阶想的是,我才是首辅啊,你们入阁不应该听我的,像当初我对严嵩那样对待我一样毕恭毕敬,感恩戴德么?

当时内阁在嘉靖炼丹的地方有个值班室,随时听奉旨意。徐阶作为首辅,知道谁第一时间得到嘉靖旨意,谁就有话语权,所以老霸着值班室。其他认一看首辅在,就很识趣地躲开。结果高拱脾气了没那么好,阴阳怪气地说,“公元老,常直可矣。”弄得徐阶非常下不来台。


此类小矛盾,得罪人的事情高拱做得很多,但是高拱根本不在乎,因为在裕王朱载垕最艰难的9年中,都是高拱陪着,并给打气的,高拱不需要在乎其他人的想法。

但是高拱最终还是为此事买单了,到了隆庆2年,徐阶退休了。高拱就迫不及待地打压首辅李春芳,准备自己做首辅了。

结果徐阶并不是真心想走,只是自己儿子在乡间鱼肉乡民的把柄抓在人家手里。但是徐阶知道留着高拱,自己就真没机会回去了。


所以动用了身后的资源,让言官胡应嘉、欧阳一敬等人不断上书弹劾高拱。结果朱载垕说,高老师你也回家去吧。

李春芳是个老实人,是挑不起首辅的担子来的。所以朱载垕又想把徐阶或者高拱两个请回一个来。结果在张居正和太监李芳的合谋下,最终请回了高拱,因为只有高拱回来,才能清洗言官集团。


重新回到内阁的高拱就再无顾忌,大肆清扫,做了首辅,并且对徐阶开始了大追杀。

徐阶在职时贪的那些养老本,被自己亲手救出来的海瑞全部查处清退,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被充了军,到老孤苦无依。

只不过高拱并没意识到,铁打的内阁,流水的首辅。自己的也不过是人家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6

与其说是高拱对徐阶赶尽杀绝,不如说是皇帝纵容太监集团与高、张二位阁老联合将徐阶扳倒更为正确。


明朝党争是常态

嘉靖四十五年春,在首辅徐阶的大力推荐下,裕王(太子)府出身的吏部尚书郭朴与礼部尚书高拱先后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自此明帝国的内阁成员中,又增加了有裕王党背景的高拱。

本来徐阶此行为,主要是为了向裕王示好,但示好归示好,并不代表执政理念上就会完全看裕王一派人的脸色。他在出任首辅后来就曾特地在自己居室挂了这样一幅条幅。

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革除严嵩在位时的弊政,回到旧的体制上来。

此时的大明朝需要的是革新,而不是守旧!虽说帮着隆庆帝任用贤人,但终究不免有些偏向平庸(或者用求稳也可解释)。

隆庆皇帝对自己的帝国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无法做到像老祖宗朱元璋、朱棣一样的一心扑在工作上,也无法做到父亲一样数十年不上朝,更做不到武宗皇帝一样的离经叛道,他会的只有用人!而且隆庆帝比起之前皇帝更为聪明的是,他将权利中心下移,极力避免了皇家卷入到与文官的权利纷争中,他只是轻飘飘的将自己的老师高拱推出去限制徐阶的权利。

隆庆帝这种不作为的工作态度虽然放权给臣子们,让明朝开启了一段继“弘治中兴”后的再次发展,但留下的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帝国权利系统内部的派系之争。

隆庆元年,徐阶越发感觉到高拱在内阁对他是一种威胁,而且此人不感恩,喜欢用“文暴力”,经常会让他这个首辅下不了台,于是不久之后,设计将高拱排挤出局,高拱见阵势不对,主动提出辞官,这才让党争的事情告一段落。虽然徐阶这次嬴了高拱,但高拱纬并不是省油的灯,他暗中与徐阶看不起的滕祥、孟冲、陈洪等太监联络紧密,不久后给事中张齐因私人恩怨弹劾他,这些太监趁机在隆庆帝身边大行诬陷之道,最终在隆庆二年,黯然告退,隆庆帝亦无丝毫挽留之意。

隆庆三年,高拱被提拔为内阁首辅,鉴于之前徐阶对他的强势态度,高拱也不是一个大度的人,他在徐阶乡里安插下天下第一清官——海瑞,让海瑞这个小官狠狠折腾了徐阶一番。虽说徐阶受了些羞辱,但作为退休高官,高拱也并未真的做到“赶尽杀绝”,毕竟徐阶在当时号称“名相”,身负天下名望,就连海瑞都对其尊敬不已,高拱也只能玩一些小动作而已。


那么,真的是高拱对徐阶下的黑手,逼徐阶辞官归隐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想让徐阶辞官的,正是隆庆皇帝。

嘉靖帝驾崩后,徐阶乾坤独断,篡改了嘉靖帝的遗诏,而另行起草了一份新遗诏,在这份新遗诏中,徐阶将“大礼仪”之争中因言获罪的大臣们全部平反,存者大用,死者优恤。这封诏书颁布时期,天下一片叫好之声,许多大臣家属更是对他感激涕零,徐阶得到无数声望。

但这封诏书的颁布并没有经过隆庆帝的同意,所以徐阶在无意之中已经犯了忌讳,更何况这封诏书纯粹否定了嘉靖帝的一切生平,作为儿子,这是不孝;作为首辅,徐阶借诏书为自己揽清名,这是收买人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隆庆帝对徐阶之恨,已从隆庆元年登基时已萌生,但奈何徐阶势力庞大,就连隆庆帝也不敢轻举妄动,惟有等待时机。

这也正是隆庆二年,徐阶被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因私人恩怨弹劾,就被隆庆帝罢免首辅的主要原因,甚至完全有可能,给事中张齐完全有可能是隆庆帝推出的人物也未可知!

其次,想让徐阶下台的,更是整个太监集团。

隆庆帝对政事的放手,意味着他与大臣们接触的时间更少,与内官接触的更多,所以太监们往往在关键时刻能够左右他的思想及行为方式,尤其是大太监滕祥,更是以唐文宗时期权宦仇士良为偶像,不断引用仇士良名言来教育宫中太监。

天子不可令闲,常宜以奢靡娱其耳目,使日新月盛,无暇更及他事,然后吾辈可以得志,慎勿使读书亲近儒臣,彼见前代兴亡,心知忧惧则吾辈疏斥矣!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迷龙术”,明朝太监颇为推崇的一套理论。

面对着这样一群人,徐阶保持着传统士人的风度,并未将其看在眼内,而且对所谓的“内相”们动辄斥责谩骂,逐渐引起太监集团的不满。于是在给事中张齐弹劾徐阶之机,滕祥等一帮太监围绕在隆庆帝身边集体诬陷中伤他,不久后徐阶想以退为进,上表请辞,但没想到隆庆帝直接恩准,连挽留一下的意思也没有,这中间太监集团起到的作用无法估量。

最后,徐阶的出局,正是高拱与张居正联手而为。

高拱与张居正同属于裕王潜邸派系,不同的是,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而且是得意门生那种学生。本来依照张居正的资历是很难入阁的,但事急从权徐阶在下台之前推举了自己学生张居正入阁理政,其意图不言自明,就是为了牵制高拱的壮大。

然而,高拱也非常看好张居正,他评价张居正“年少聪明,孜孜向学”,他们二人有了共同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那就是为大明朝动一次手术!这是徐阶根本给予不了张居正的,所以徐阶让张居正入阁,不仅没有起到牵制高拱,二人反而联合起来极力打压徐阶,以免他东山再起。

其实从最开始张居正尽管以徐阶学生自居,但他执政理念是与徐阶相反的,之前说了徐阶就是一个妥妥的保守派,虽然有创新之举,但也仅仅限于改良而已。而张居正是改革派的大家,他与徐阶尽管是师生关系,但从理念来说,他与高拱的理念更为接近,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与高拱相互配合,携手开启了长达十多年之久的“隆万新政”,显而易见的为大明朝续命多年。正是在这样得情况下,张居正其实在私下早已和高拱达成合作协议,所谓隆庆帝、太监集团甚至是高拱,都是其手中的棋子。

因而,不难推测出,徐阶的落寞退休,张居正也是幕后推手,只有推翻徐阶的主政,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大明的改革才会有机会顺理展开。从后来张居正与高拱配合默契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完全可以看出,这是二者蓄谋已久的改革。

所以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徐阶的下台已经是注定的,其中不仅仅是人为推动,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需要适合发展的新领导,徐阶已然不能胜任,因而最终只能惨淡收场。


结语:明朝文官的合作者大多都是一个模式,即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就算聪明如徐阶也逃脱不了这个特殊规律,即便当时没有出现高拱、张居正,也会出现其他人来扮演二人的角色,这既取决于皇帝的态度,更取决于社会发展,还取决于徐阶个人的性格,所以说高拱对徐阶的态度,代表了大部分当时既得利益者的态度,徐阶的下台,真的不算亏。

7

说到徐阶,从嘉靖到万历,能坐到如此高位的重臣,有几个能善终的,唯有徐阶做到了,这种人已经不能用忠奸来区分,徐阶告老还乡,纵容族人大肆收敛土地,鱼肉一方,圈地20多万亩,难道徐大脑袋想不通这是祸是福么?

徐阶画像。

按小编的理解,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之位上退下来,尽管回到乡里,就真的清静了么,还不是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何种姿态养老才是善终的主因,闭门不出修书钓鱼,鬼知道暗地里在干什么,如果鱼肉一方,做一个名声哄臭的布衣,才能让朝廷放心,自黑的方式才是生存之道,徐阶心里明镜儿。

图为徐阶墓遗址。

再者,自古金钱与权利就形影不离,有钱人就有权,于是谄媚的政治家向广大愚民标榜清廉政治,广大愚民便支持这政治,但社会的风气是,有钱人很容易被当成坏人,徐阶入阁数十载,岂能不懂其中道理,在钱权一体的情况下,告老还乡又一身布衣的徐阶还真成了毫无杀伤力的平民了,所以没权了,就一定要有钱,最后也能看到,金钱成了徐阶晚年的利器,而皇帝根本没拿他怎样。

高氏后裔保存的高拱画像。

说到高拱,《明史》对他的评价就十分中肯,“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之辟易”,什么意思,高拱这人气量小,不能容人,连他身边的亲信都处不好关系,高拱上台后,陈以勤,赵贞吉,李春芳,殷士儋等接连被挤走,大肆排斥朝臣,所以当年有仇的徐阶自然难逃打压。

高拱故居。

世人都知道鱼肉乡里的徐阶,罪行都摆在台面上,就看谁敢下手办了,高拱很高明,派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海瑞去办理,判他几个儿子充军,幸好朝中还剩个乖乖臣张居正,这可是徐阶的门生,拉着秉笔太监冯保,几个回合高拱就下台了,按事态发展,就算穆宗不死,高拱也不是对手,徐阶儿子们被放还,就这么一个晚年“奸恶”的徐阶,权钱名集一身,活了80岁才老去。

8

高拱真没对徐阶下杀手,只不过把徐阶的子孙打发去充军了而已,本身徐阶的不肖子孙们就留了辫子给人抓的不能全怪高拱。相比于前几任的做法,他高肃卿已经很文明了。

(高)拱之再出,专与(徐)阶修郤,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赖帝仁柔,弗之竟也。阶子弟颇横乡里。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戍。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

―《明史.高拱传》

玩政治不是过家家,输了还可以重来,而是真的要人性命。看看高拱前面几任的经历就知道了。

嘉靖二十七年,严嵩以与三边总督曾铣勾结的莫须有的罪名,诬告前任内阁首辅夏言,最终将夏言置于死地。但其实夏言在年初就已经被革职,在政治上再也无法对严嵩形成威胁了。

严嵩为什么非要夏言死,因为嘉靖二十一年,严嵩已经陷害过一次夏言,导致他被罢官,但嘉靖二十四年,由于皇帝需要制衡严嵩,就又一次起用夏言入阁。

至二十四年,帝微觉嵩贪恣,复思言,遣官赍敕召还,尽复少师诸官阶。

―《明史.夏言传》

夏言这次重新入阁之后极力报复,差点把严嵩给整垮了,严嵩见到夏言如坐针毡,难得逮到了皇帝不满夏言倡议收复河套这一次机会,赶紧下了杀手。

风水轮流转,嘉靖四十四年,徐阶倒严成功,特地把御史林润写的弹劾严世藩的折子修改了下,把严世藩陷害沈炼,杨继盛的罪状删掉,只写了严世藩侵占王气之地,房屋逾制,勾结倭寇,图谋不轨的罪状,于是严世藩被斩,严嵩彻底凉凉。

徐阶太了解嘉靖了,他知道杀杨继盛,沈炼本就是嘉靖的意思,严嵩不过是执行者而已,再清算杨继盛这些人的旧账,等于揭了嘉靖的疮疤,自负多疑的嘉靖反而会对徐阶一帮人心生不满。而谋反大罪是嘉靖万万不会容忍的。杀了严世藩,等于除掉了严嵩的智囊,严嵩就彻底倒台,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法司黄光升等以谳词白,阶曰:“诸公欲生之乎?”佥曰:必欲死之。”曰:“若是,适所以生之也。夫杨、沈之狱,嵩皆巧取上旨。今显及之,是彰上过也。必如是,诸君且不测,严公子骑款段出都门矣。”

―《明史.严世藩传》

果然,嘉靖收到严世藩罪状后大怒,立马砍了小严的脑袋。

赢家全拿,输家全输,这就好像政界的江湖规矩,像高拱,徐阶这种人,都是帝国政治资深职业玩家,是万万不会拿所谓的仁慈对自己的身家性命,政治前途开玩笑的。

9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说实话,朝堂上的斗争就是这样,胜利者为了杜绝后患,往往会对失败者赶尽杀绝。高拱对于徐阶的赶尽杀绝仅仅是其中一例罢了。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仔细分解。

一、“一山不容二虎”的斗争

在明代,官员想要一番作为往往都要入内阁,而在内阁之中往往又有首辅、次辅之分。一般来说,首辅是内阁的头头,一个人如果想要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的话,一定是要当上首辅这个位置的,而历来的首辅为了好办事,一般都将自己的心腹或者是愿意和自己配合的人加入内阁,将与自己作对的人赶出内阁。

高拱在嘉靖四十五年进入内阁,他之所以可以进入内阁,全是赖于徐阶的推荐。徐阶为啥要给自己找敌人呢?一方面是因为徐阶不知道高拱未来会和自己争夺内阁权力,一方面是高拱其人确实非常优秀。

高拱先后在礼部、吏部做事,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做事井井有条,非常有效率;除此之外,高拱还常年给裕王讲课,与当时的皇位继承人关系非常好。在以上的原因之下,高拱来到了内阁。

当时的内阁之中,基本上都是徐阶的人,例如说李春芳、郭朴等人对待徐阶都非常客气。但是高拱不一样,高拱一方面本身的性格就是很高傲的那种,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另一方面高拱这次来,就是想和徐阶争个高下。

但是说实话,高拱毕竟是个新来的愣头青,自然是斗不过老奸巨猾的徐阶。徐阶一开始就弹劾高拱擅离职守,甚至将内阁的东西搬回家中,斥责高拱是“不忠”。说实话,这个事情可大可下,但是在当时确实把高拱吓了一跳。

徐阶那个时候还算是“暗战”,但是高拱却把这场暗战给搬到了朝堂之上,而且还找了自己的老乡郭朴来配合自己。当时徐阶和张居正为嘉靖皇帝起草“遗诏”,结果被高拱知道了,高拱就抓住遗诏中的漏洞在朝堂之中和郭朴一起攻击徐阶,这可以说是这场斗争的白热化。

二、“杨博事件”与徐阶的阶段性胜利

杨博是当时的吏部尚书,一次他负责当时的京官的考察工作,结果在考察结果之中,杨博的老乡没有一个被查的,这就引起了当时言官团体的愤慨,其中一个言官叫做胡应嘉,谴责杨博“庇护乡里”。然后皇帝将“杨博事件”的处置权交给了内阁。

在内阁之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以高拱为主的认为应该严惩造谣生事的胡应嘉;一种是以徐阶为主的认为应该宽大处理此事。

高拱的意见再次引发了言官团体的谴责,言官们认为高拱是在借助此事公报私仇,这更是激起了高拱的怒火,高拱甚至想要抓几个言官打廷杖。此事引发了徐阶的强烈反对,甚至二人在内阁之中大吵一架。此后高拱便火力全开,指使手下门生弹劾徐阶。因为皇帝比较信任徐阶,然后高拱的门生就被外调了。

即便是高拱的门生外调,徐阶还是指使言官团体向高拱开火,最终高拱被骂的体无完肤,只能称病离开,郭朴害怕遭受徐阶报复,也称病离开。

通过这一次“杨博事件”,徐阶取得了和高拱作战的阶段性胜利。

三、徐阶引退和高拱的复出

此后徐阶因为年事已大,无力操心朝堂政务,因此要求主动隐退,最终离开了朝堂这个是非之地。徐阶虽然退休了,但是内阁之中的工作还是需要人做的,因此皇帝便把目光转移到了高拱身上,就这样高拱一跃而上,坐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内阁首辅的位置。

说实话,高拱这个人确实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虽然与徐阶有仇,但是徐阶主动引退,不与高拱斗争,高拱就应该放徐阶一马,但是高拱却没有,他决定赶尽杀绝。

为了麻痹徐阶,高拱给徐阶写了封信,信的内容大体上就是说我之前太年轻,因此多有冒犯,现在我成了首辅,了解到了您当年的辛苦,您放心,我绝对不会报复您的。

然后高拱写着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开始布置对于徐阶的进攻了。当时徐阶家中有田数万亩,高拱就借口徐阶“横行乡里”,然后将徐阶家中的数万亩田都充公了,而且还抓了徐阶的三个儿子。

但是毕竟徐阶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因此在徐阶故人的帮助下,此事暂时搁置了下来。后面高拱还想进一步报复徐阶,结果还没有进行,高拱就被张居正和冯保联手击败了。之后徐阶的三个儿子得以恢复名誉,徐阶也得以安享晚年。说来有趣,张居正正是徐阶的弟子。

因此这场斗争的最终胜利者,可以说是张居正,徐阶稍微好一些,可以安享晚年,至于说高拱,那就是三人里面最惨的那一个了。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10

明朝中后期,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整个明朝变得乌烟瘴气,张居正、徐阶和高拱三人先后成为内阁首辅大臣。

高拱出身优越,家里世代为官,是个典型的官二代,这决定了他的性格,看不惯的人或者事情就直接怒怼,虽然性格不怎么好,但是最后他却成功扳倒了内阁首辅徐阶。

徐阶出身贫寒,但是才华出众被嘉靖皇帝赏识,后来在嘉靖皇帝的允许下,一举击败了严嵩,成为朝廷重臣。

高拱和徐阶两人在朝为官的时候,两人在治国问题上分歧就很严重,两人一直明争暗斗,经常正面交锋,后来隆庆皇帝上位,他还是更喜欢自己的老师高拱,对于前朝延续下来的徐阶,心生嫌隙,隆庆皇帝认为高拱完全可以胜任内阁首辅的职位。

高拱和徐阶两人实在斗得太凶,还遭到了言官们的弹劾,高拱宣布告老还乡,在隆庆二年,徐阶也在面临众多压力的情况下,上书乞休,告老还乡。

但是隆庆皇帝毕竟器重自己的老师高拱,找了个机会便重新启用了高拱,高拱成为手握大权的首辅。

而当时因为和高拱相斗,受到弹劾辞官告老还乡的徐阶,却被当时的隆庆皇帝抛到了九霄云外,高拱重新换上官服,精神抖擞,舒畅无比,权力使人陶醉,高拱沉浸其中,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老劲敌,在高拱重新得势以后,高拱就想到了要报复徐阶。

高拱和徐阶两人性格格格不入,高拱性格冲动,但是徐阶比较内敛,高拱之所以对徐阶赶尽杀绝,是因为两人在朝为官多年,双方结下了很多仇恨,而且因此高拱一直都关注着辞官回乡下的首辅徐阶,一直想抓他的小辫子。

隆庆元年,正巧当时的徐阶纵容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房产,徐家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地,百姓苦不堪言,状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高阶抓住这个机会,利用海瑞打击徐阶,彻底击败了徐阶,当时朝廷鉴于徐阶是前首辅,只好判了徐阶的两个儿子充军了。

高拱和徐阶本来就是宿敌,高拱的性格也属于专横类型,有仇必报,因此他对徐阶赶尽杀绝也就不奇怪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