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火炮,其威力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在现代武器面前不堪一击,攻击力微乎其微,但在冷兵器时代,拥有火炮,不论攻城掠地,只是两军对垒,则有如仙助。比如两军对垒,主要依靠将帅的能力与士兵的多少,双方排好阵式,准备两将单挑,如果两将势均力敌,要打好几天不分胜负,如果两将战斗力悬殊大,一方很快战败。将领的武功在火炮面前不堪一击。
你武功再好,对方一个普通士兵就可解决你,混战时,双方士兵手持盾牌互砍,砍死一个人很不容易,可有了火炮,几十米外一炮打一串。想想多么可怕。再如攻城,守方关上城门,攻城方要依靠围城,主要依靠城内粮食耗尽,士兵战斗力低时再攻。否则,攻城方会损失惨重。有了火炮,打烂城门城墙,即可攻入城内。
古代的火炮炮弹有实心弹、散弹、开花弹(榴弹)。打的最多的就是实心弹,其次是散弹。毕竟那个时候延时引信技术不过关,榴弹制造工艺非常复制而且成本昂贵,最关键的是不安全!
大体说一下古代火炮发射原理,都是从炮管装药,先加入发射药然后放入弹丸用捣棍捣实,点燃发射药,发射药瞬间爆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把弹丸推出去!这个弹丸基本上就是块金属旮瘩或者磨好的石球。
古代的开花弹采用的是双引信点火,即点燃火炮引信之后,再点燃炮弹的引信。后来欧洲人率先改良了炮弹技术,将双引信双点火改为了单点火,即利用发射药的火焰点燃炮弹的引信,根据要轰炸距离的远近控制炮弹引信。
然后是霰弹,霰弹主要用于近战,大面积的霰弹可以给予步兵方阵毁灭性的打击。
爆炸弹和燃烧弹由高弹道的臼炮发射,虽然射击精度低,但却可以越过工事杀伤敌人或摧毁城墙后的建筑。17世纪的攻城战中使用一种内部以粗布包裹燃烧物,外套铁壳的燃烧弹,燃烧后火势猛烈,极难扑灭。
爆炸弹为中空的金属球体,内部填充火药和引信,火药引爆后,飞溅的碎片能够杀伤周围的人员,具有杀伤面积大的特点。
至于说实心弹也不是没有,明清时期火炮已经类似于近代的火炮了,当时也用实心弹,也用开花弹,实心弹主要是攻城时砸城墙和城垛用的。
最著名的战例是在国外,也就是奥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用的乌尔班巨炮,这种炮口径达762mm,所用的炮弹为花岗岩炮弹,妥妥的实心弹,重达680公斤,为了抗住火药爆炸的威力,炮管厚20厘米。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是纯石头墙,但是面对这种火炮直接被打碎了。
劝君莫怕火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这句流传甚广的诗句,大概是对古代火炮“威力”的最好阐释了!
诗句翻译过来就是:士兵兄弟们,不要害怕敌人的大炮攻击。你们瞧,他们都打百十炮了,咱们一个人都没死,他们拖着这么大一累赘,一个个累的跟孙子似的。
言外之意,火炮威力也就那么回事儿!
之所以会是“那么回事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古代的火炮打的都是实心弹。不论炮弹以怎样的方式打出去,炮弹均以抛物线飞出去,然后借助炮弹的冲击力,能砸到几个人就伤害几个人,所以才会“才闻几个死”。
《明史》中,关于使用火炮、火铳的命中率,有如下记载:
“十铳之中,仅有六七铳发出;六七之中,仅有二三中耳。”
翻译过来就是:平均下来,打十次,有六七次能成功射击,就算谢天谢地了;即便如此,能够打中敌人的炮弹,至多不过两三次。至于能不能将敌人打死,则是后话。
事实上,古代,至少中国古代,火炮并不是用来打人,而是用来攻城。
号称世界最坚固要塞的君士坦丁堡,处于亚欧大陆之咽喉。奥斯曼帝国围攻百十年,都没有攻下,直到奥斯曼帝国拉出神器——乌尔班火炮,将君士坦丁堡坚固的城墙打开一个豁口,最终城破国灭。
奥斯曼帝国的乌尔班火炮,恰是与蒙古人作战中,掌握的“先进武器”;而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国之所以会那么快覆灭,离不开朱元璋等一批农民起义就所使用的火器。
可见,火炮打人不行,攻城掠地作用还是杠杠滴。
毕竟,那么大一座城池,只要眼不瞎、不炸膛,火炮打出去的炮弹,基本上都能落在城墙上。火炮发射出去的炮弹少则几十斤,怼在城墙上,即便墙不塌,也得摇三摇,多来几次,城墙破洞不可避免。
城破之后,火炮就可以休息了,剩下的事情交给步兵、骑兵来解决。
这一时期的的火炮,更像是一根加强版的“投石机”。相对于投石机庞大的体积,火炮体积小、操作简单、易于搬运,而且威力更大。因此,火炮出现之后,投石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有用火炮的明军,最终还是被清军骑兵给打败了。看来,没有膛线、没有准星、口径粗大、容易炸膛的火炮,也就那么回事吧。大明的神机营真有那么厉害,崇祯能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拿着木棍挑了?
到了16世纪早期,由于火药的运用,炮才真正的从机械能武器改成了化学能武器。这里就得说说18世纪初期的12磅炮了,发射6公斤的弹丸。动能可以达到24万焦耳。对于密集的敌军其实就已经有了轰击能力。
弹丸激起的碎石也有了很大的杀伤作用。简单计算一下,24万焦耳的动能在飞行过程中消耗一半(实际上远远消耗不了这么多),那么落地或者击中目标的时候还会有12万焦耳的能量,相当于大约不到30克TNT当量。即便考虑到地面吸收了一部分能量,但这么一炮过去其实还是可以造成大约3-5米的杀伤半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