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仇不父子,无怨不夫妻“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家庭中不同角色交往过程的心里感受,很生动,很形象。确实揭露了大多数家庭的现状。但就此反推说父子之间的矛盾是因为前世的仇恨,夫妻之间的矛盾也是因为前世的仇怨。未免大武断了吧。
我们人类是群居动物,时髦的说法是社会人。如何处理好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的关系,和朋友、邻里、同事之间如何和谐共处,与每天都要在社会生活必须进行中接触的人,怎样进行正常而健康的交往,都是我们每天正常生活的主要内容。现实生活中是人们为了生存往往都是把好的一面都给了我们不熟悉的陌生人或是我们的客户却时常忽略了身边亲近的人,把最坏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所谓的爱的对象身上。以致于“父子之间成了仇人”,“夫妻之间互相埋怨”。
所以古人特别讲究“父慈子孝”,“举案齐眉”。就是说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尺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千万别因为过于相熟而越界。唐代女诗人李冶,写过一首特别经典的诗:“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夫妻可以是世上最亲密的爱人,也可以是世上关系最疏远的仇人,就看如何相处。夫妻之间,相互陪伴时间最长,处理不好关系,沟通交流不到,容易产生厌烦感,有时很有必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能够获得新鲜感。夫妻之间,要相互信任,不要相互猜疑;要甘于承担,不要经常埋怨。每个人心中都有小秘密,不该问的不问,正所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偶尔的争吵不可怕,最怕冰冷的沉默,要学会包容对方的缺点,欣赏彼此的优点,即使有些埋怨和过错,也不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否则,真就应了那句“无怨不夫妻”了。
现实生活中,多数父亲都比较严肃,严格要求子女的学习和人品。女孩子相对还好,男孩子就非常调皮,父亲为了让儿子好好学习,以后有所建树,各方面太严厉。处于叛逆期的男生,都有逆反心理,越是对他严格,叛逆心理越强,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甚至把父亲当成仇人,内心对他抱怨和痛恨。可怜天下父母心,“无仇不父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说来说去,人与人交往这个界限、底线和度,到底如何掌握呢?这个还真没有统一的标准,全靠自己揣摩和把握。这个分寸完全是因人而异、因事而殊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以及每个 人的习惯和个性,都会影响相互的界限、底线和尺度,只能自己根据不同的人和事个别掌握。
正所谓:太近看不清,太远看不见!尤其是越界了就更麻烦了!“无仇不父子,无怨不夫妻“还是让我们把握好相互之间的分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