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胜利,有战略胜利和战术胜利;战争,有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和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仅仅从战术上来讲,杀敌三千、自损一万,那肯定是失败的。但从战略上来讲,特别是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如果这种巨大的牺牲能换来击退敌人入侵、阻止敌人肆虐、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或者攻占战略要地、夺取战略资源,甚至击垮敌方主力、捍卫民族独立……等等目的,从而改变战略态势、重建战略格局,那么这种胜利也是值得的。

比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二战盟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基本上就是这样的胜利,因为你不做出这样大的牺牲,可能就会产生更大的牺牲,甚至就是灭顶之灾。

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走向歼灭一切敌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占领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企图彻底破产;抗美援朝的胜利让美国及联合国军队从鸭绿江边退回“三八”线以南,避免了直接在东北境外陈兵威慑的局面,更使世界各列强不再敢肆意欺凌和侵略中国,保障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建设。

然而,汉奸投降主义者则不切实际地认为:凡是不能取得战术胜利的战争都是不值得的,并由此而否定民族反侵略战争中自我牺牲的价值,否定像岳飞、黄继光等等这样的民族英雄。他们打着维护“人性”、“人权”的幌子,反对正义的反侵略,然而却闭口不谈宋朝、明朝无力抵抗而覆亡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闭口不谈欧洲列强侵略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几近灭种的历史事实……他们意欲何为?就是要让你做一个个没有血性和没有骨气的、顺从的洋奴,并顺从他们这些自封“社会精英”、却代表洋人利益的买办的统治!这种思潮是值得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警惕、并拿起武器反击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

最佳贡献者
2

所谓胜利,不是看你损失了多少,而是看你是否得到你想得到的。

举个例子,八年抗战中国损失了多少优秀战士?击杀了多少敌人?和日本相比,中国付出的代价无疑是极其惨烈沉重的。

日军在中国死亡44万,国共军方死伤就近400万,平民则近900万。杀敌三千,我们损失了多少?

但我们胜利了。

为什么说我们胜利了?因为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国土,守住了我们的文明。

得到文明继续传承的资格,这就是这场战争的目的。

目的达到了,做出的牺牲就是值得的,无论自损一万还是两万。

区别不过是,轻松取胜还是惨胜。

3

战争胜败,得看是否符合总体战略,否则就是胜着胜着就败了,并且一败涂地。

典型的来讲,抗战时期关家垴战役,从战损上八路军吃大亏了,并且关家垴最后也没有拿下来。八路军战死589人,受伤约1570人。日军战死280人,受伤不详。这是符合题主口中,典型的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比例。

这场战役虽然输了,但是战略上却赢了。

原因正是打关家垴的目的,是服从于反扫荡总体战略,并达成了战略目标:日军单个大队不再敢深入根据地,在此后被迫以联队为单位展开扫荡。

根据反扫荡总体战略目标,日本若是一个大队就敢来根据地扫荡,那根据地从此再无宁日。以日军后勤水平,出动大队级兵力那是一个月里可以来好几次。如果是这样,根据地就没法活了。关家垴战役的底线就是要展示出,当大队级日军进入根据地时,八路军必将其歼灭的决心。因此无论战损比多么难看都得打下去。最终,八路军勉强歼灭了日军主力,剩余百余人被日军援军救回。

从战损上看八路军难看级了,但从战略效果来看,日军从此大队级扫荡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联队级扫荡。当时日军的后勤水平,联队级行动起码三个月才能进行一次,再往后半年才能执行一次。那么根据地就有时间开展生产,八路军也就有时间进行修整补充。

关家垴战役之前,日军在华北扫荡次数,每年上百次。关家垴战役当年(10月打的),日军扫荡立竿见影减少到60次。再一年以后,日军扫荡降到了33次。到1943年时,日军已经陷入大队级兵力不敢出据点的窘境(出去就挨揍)。并且从1943年开始,八路军开始拔据点,攻县城,开始实质上收复国土。而常凯申元帅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还在丢县城。

因此,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战争,得看它是否符合总体的战略目标。关家垴战役就是典型的正面例子。

其他正面例子,比如更大层面的苏联卫国战争,在德国崩溃之前,哪怕是1943年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库尔斯克会战,苏联战损都远大于德国。特别是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德士兵交换比达到2.5:1,坦克交换比更是达到了14:1。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苏联都很不光彩,但是苏联成功的消耗掉了德国最后一支战略进攻力量。从此东线攻守异形。

其他反面例子,就不单独列举了。常凯申元帅打的大部分胜仗都是属于“歼敌三千,自损一万,没有卵用”的胜仗。

4

谢谢邀请。

战争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被称为皮鲁士的胜利。??????一般情况下,这种胜利不能称之为胜利。用皮鲁士的话说就是,如果我们再这样胜利下去,我们就回不了希腊了。??????

但是,战争终究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战争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纯粹的军事观点是完全不正确的。

比如抗日战争,中华民族付出的牺牲,远远超出了3000:10000的比例。因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我们是被迫还击。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应战。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只能不惜牺牲,用生命和鲜血捍卫民族的尊严。

比如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伤亡远远大于美军的伤亡。但是不要忘了,我们是在跟世界的头号强国作战,是在和打败了纳粹德国和日本的美军作战。而这个国家,在40年前还是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帝国主义列强只要在我们的海岸线上架上几门炮,我们就被吓得魂不附体,屈膝投降。

但是几十年后,还是这个国家的军队,把世界头号强国的军队赶过了三八线,志愿军开进了韩国的首都汉城,中国人民一雪百年之耻。中国军队用生命和鲜血,顶住了美军的攻势,顶住了联合国军的攻势。虽然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中国军队在世界上打出了威名,让世界列强不敢忽视中国的存在。谁能说,我们这不是胜利呢?

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一部分,所以说,打仗不是做买卖,不能只计较军事上的得失。更要高屋建瓴,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只有不顾一切,才能拥有一切。只有不怕牺牲,才能避免牺牲。

5

平型关大捷就是这个比例,这一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6

一个强盗很强壮,闯进了你家,你家有五口人,需要死两个人把强盗打死。你选择忍受强盗在你家为所欲为?还是选择拼两条命打死强盗?如果你选择后者,那你说算输算蠃?

我想是个真正的人,就一定选择后者,勇敢保卫自己的亲人和家园,就是献出生命,也是虽死犹荣,死得其所。只有懦夫和软骨头,才会选择屈辱,苟活于世,苟且偷生,过着屈辱,羞耻,丧尽尊严的生不如死的非人生活!

所以,有时候损失多少并不是衡量胜负的标准,通过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往往意义更加伟大。

新中国一穷二白,美帝国主义打到了家门口。毛主席领导指挥的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不怕流血牺牲,以弱胜强。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强大的十六国联军,就是惊世骇俗的光辉典范。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新中国正是由此,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建设时期。中华民族也正是在坚强不屈战胜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激励下,生生不息,愈来愈兴旺繁荣。

7

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胜利也算胜利吗?这个答案可以这样来回答,就是看你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和立场上来评判。如果站在过去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为了维护他们的皇权和贵族的立场上,别说杀敌三千自损一万,即是自损十万几十万他们也是不在乎的,因为那时的那些士卒们大多都是平民子弟,这些人的命贱,死多少都不足惜。如果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的立场上,那这一战就是失败的,不合算的。

8

病人得病如果是自然灾难,病人去医院看病导致医务人员大面积被传染并有多名医生死亡,这就是重大事故,出现重大事故当然要追究责任!

医生的责任是给病人治病是抢救生命,是在前线与病毒作战。

做如果自己保护不了自己,就是杀“敌”(病毒)不成,反被“敌”歼灭了,比杀敌三千,自损一万还不应该。


9

战争中,达到目的就是胜利。

就像下象棋一样,哪怕对方車马炮都在,你就剩一个兵,赢了他,也是赢了!

战场上,往往为了夺取胜利,上级会下达“不惜一切代价”的命令,无论多大的牺牲,达到目的就是胜利?!

10

1942年初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重庆政府发布的战报宣称:日寇第11军阵亡33941人、战伤23003人,另被第九战区部队俘虏139人,上述合计毙伤俘敌共57083人,按这个数字第11军机动部队基本就算废了。然后我方第九战区伤亡情况为:牺牲军官279人、士兵11120人,负伤和失踪18257人,合计损失29656人,按当时中国军队的单兵素质和火力配备,这个战报明显注水了。

(薛岳剧照)


那么日本人又是怎么宣布的呢?第11军发布战报声称日军战死1591人,战伤4412人,合计损失6003人,同时宣布对手薛岳的部队战死26821人,被俘1965人,合计28786人。双方的伤亡统计差距实在太大了,大的叫人无法理解,很显然日本鬼子也瞒报了,应该是为了避免刺激日本军部,把伤亡情况报告大大地缩水了。


以日军精锐第3师团的第18联队为例,这个甲级师团的步兵联队满编至少在3500人以上,活着跑回去的仅剩500余人,足以说明日军损失之惨重,绝非战报上那样的轻描淡写。那么,究竟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两军的伤亡数字和比例是多少呢?多少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按照军史学者们最近的评估,阿南惟畿所部的伤亡至少在1万人以上,而薛岳的部队伤亡大概在3万余。

(阿南惟畿剧照)


这跟题目“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比例惊人的相似,而第三次长沙会战则被誉为“长沙大捷”,尤其是在1942年1月,当东南亚美英军队丢盔弃甲之时,长沙大捷自然引起了国内外的侧目。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海军部长诺克斯都特别来电祝贺,英国《泰晤士报》也发表评论说:“十二月七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到底算不算大捷呢?其实应该算的,最关键的第一点,是日寇第11军完全没有达成任何一个战役目的。作为中国战场唯一的野战机动兵团,第11军的中心任务是寻歼黄埔系中央军主力部队,进而摧毁重庆政府的抵抗意志,然而在本次会战中,日军没能歼灭第九战区的任何一个建制军,甚至连重创都没有,战果远逊于第二次长沙会战(重创第74军和第10军)。

(李玉堂剧照)


同时,日军第3和第6这两个精锐师团猛攻两天两夜,也没能攻破李玉堂第10军死守的长沙城,使第11军试图以此向东京报捷、彻底毁坏长沙城(日军当时没有长期占领长沙的打算)的两大美梦全部破灭,这脸丢得相当之大,在此之前,他们可是宣称只要想进攻哪里、就一定能攻取哪里的。第10军也因此一战成名,李玉堂晋集团军副总司令,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直接擢升军长。


再有,日军也没能扩张一寸占领区,在第九战区各部的追歼下,日军第11军全部退回了新墙河以北出发阵地,薛岳的部分部队甚至突入了岳阳郊区,极大震撼了华中日寇。自此以后到1944年5月,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里,第11军未敢再越过新墙河南进一步,从而保证了三湘大地的安全。这两年多时间里,湖南为九战区提供了大批新兵、为西南大后方提供了无数的粮食,对坚持长期抗战意义极大。

(吴逸志剧照)


第二点就是必须考虑到当时中日两军的实际战斗力,无论是训练、装备、作战意志和火力配置,抗日军队毕竟大大弱于日军。按当时普遍的说法,兵力五倍于日军才能打个平手,而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能够达到以三换一的伤亡比例,并且将日军逐退至原来的防线,这本身就是一场胜利,所谓的胜利,不一定是损失比例大小,而在于战役目的是否达成。


第三点就是大大提升了抗日军队的士气,也让中方看清楚了日本军队的素质确实在下降,因为鬼子现役士兵已经在前三年的战争中损失过半,日军部队里充斥着预备役和后备役士兵,战斗力明显不如1937和1938两个年度。其后果就是“恐日症”消除不少,在后面的常德会战、鄂西会战中,第六和第九战区的作战自信心有所提高,日军再想完胜几乎没有可能,每战必付出相当代价。


当然了,战役中官兵伤亡数字大于敌人的,自然算不上“大胜”或者“完胜”,至多是'“小胜”或者“惨胜”,不够完美而已,但毕竟是胜利。其实在二战的苏德战场上也是如此,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伤亡200万、德军损失150万,库尔斯克战役苏军伤亡80万、德军损失50万,翻遍军史文章,哪个能说最后是德军取得胜利了?毕竟是苏军达成了战役目标而德军撤退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