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管是芈月宣太后,还是赵国那个赵威后,齐国的君王后,她们作为外国人嫁入夫国,并长期掌控国政,都是一门心思地帮助夫家。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之间的联姻是很普遍的,比如那个有名的秦晋之好,秦国晋国之间在上百年的时间里世代联姻,虽时有斗争乃至战火,但联姻还是保持的,这是一种政治行为,女方嫁入夫国,自然也就跟随夫国的政治形势走了。

下面举例讲讲战国最有名的三个太后—秦国宣太后(芈月)。齐国君王后、赵国赵威后。

当然,宣太后的生涯不能光看那部著名的《芈月传》,里面改编的成分很大,芈月从楚国嫁入秦国,只是秦惠文王的八子(贵妾的一个级别),她的弟弟魏冉拥有较大的实力,所以在秦武王举鼎而亡后,拥戴姐姐的儿子秦昭王做了秦王,昭王年幼,就尊母亲为宣太后,并由宣太后摄政,一直到秦昭王41年,秦王都快60岁了,才忍不住夺了母亲的大权,重新掌握大权。

宣太后在这41年时间里,多次对外用兵,攻灭义渠国,削弱了诸国力量,大大加强了秦国的力量,成为当时的诸侯强国。

齐国君王后是莒国太史敫的女儿,当年不可一世的齐湣王被燕、秦、楚三晋联军揍的差点亡国,齐湣王被杀,他的儿子法章流落到太史敫家里做佣人,结果被太史敫的女儿看上,对这个法章非常好,最后2人还发展出了感情。最后法章被拥立为齐襄王,太史敫的女儿也就成为了王后,襄王死后,君王后摄政,统治齐国长达40年之久。君王后统治期间,齐国政治贤明,富有谋略,保持了四十年和平局面。在君王后死后没多少年,齐国在田建手里就崩塌了。

赵威后,原是齐国人,嫁到了赵国,她倒不会像芈月一样去打击母国,毕竟赵国实力也不强,她也是丈夫死了,幼子即位,而代为摄政,不过她命不好,摄政了一年多就去世了,她曾说下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一个战国太后,在那时就有了“民贵君轻”的理念,实在了不起。而著名的战国故事《触龙说赵太后》说的也是这位太后。

其实,作为政治联谊的女人,她们很清楚,既然嫁入这个国家,就只能和这个国家荣辱与共,相反,她们若反过来帮母国对付夫国,那才是真的悲剧。

她们虽然在夫国贵为王后王妃,也生了王子公主,但毕竟是外人,本国人质疑他们的心思是一刻都不会停的,一旦出现王后帮助母国对付夫国的行为,那这些女人在夫国的一切都会荡然无存,甚至自己的孩子都有性命之忧,她们不会那么蠢。

在战国时代,君王的权力还没有后世皇帝那么绝对,只能说权力很大,君主的决策受到很多掣肘,而王后如果想搞点什么事情可能会有损夫国,那一群王侯将相、公卿贵族都要站出来反对。

此外,太后之所以能专权,她的权力来源是自己的儿子,慈禧为什么能擅权近半个世纪,就是他把持了亲儿子同治,紧接着又等于领养了光绪这个养子,靠着小皇帝的名分,才能专权。一旦她们帮助母国,甚至母国有可能实力强大起来灭了夫国,比如楚国有机会灭了秦国,那楚王会放过秦王吗?恐怕占领咸阳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秦王。

秦王既然死了,那太后的一切就都飞灰湮灭了,不管在母国,还是夫国,她将失去所有。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上能留名于后世的人,没有一个是泛泛之辈,“谁说女子不如男?”但能被后人所知的女子却是少之又少。芈月,秦惠文王的八子、秦昭襄王的生母、大秦宣太后,能胜过惠太后得宠,助子夺位而垂帘听政,岂是池中之物?这位眼光独到、颇有野心的王后,从入秦国开始不仅没为母国向王上进言半句,在自己的儿子继位后也没让楚国占半点便宜,为什么芈月入秦后就是为秦国献力,甚至是对付自己的母国呢?

一、离楚为妾,便是秦人

战国时期,政治开明,各国名士游说诸国,因地制宜献上强国之策,各国国君用人也是不拘一格,不看出身只重学识。说士有事王的动机,能走能留,而作为政治联姻的后宫妃子却难逃囚禁,当她们启程离国的那一刻,就不再是母国人了,而是被生生打上了“敌国”的标签。芈月何其聪明,自从离开楚国,便把自己当做是秦国人,不再为母国分忧,而是积极侍奉秦惠文王,为的就是能在异地他乡站稳脚跟,保全自己,而且君王向来不喜后宫干政,任何进言,就如同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离母国而事他国,便以他国人自居,秦相张仪是如此、穰侯魏冉也是如此,就是因为打上秦人的标签,民众才服。芈月远嫁秦国,身在“虎狼”之间,在心里对母国和国君总会有怨言,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只有思量为秦献策,而不是想着为母国分忧。

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芈月远嫁秦国,自然清楚自己已经是秦国的人了,对她而言,秦国的利益才是最高位的,身为惠文王的八子时,下人劝其为楚国向秦王献言,被她怒斥,但芈月依然念及久恩。然而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尤其是自己的儿子还继任大秦的王位,自己的弟弟也身居要职,一家人已经扎根秦国。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宣太后也是铁了心要帮助自己的儿子,主政时时刻以秦国之利为大,还在朝政上多次劝勉秦昭襄王,甚至以身为诱,密谋攻灭义渠。芈月为八子时有秦惠文王顶着,并不需要为王上分忧国政,做了宣太后,护子心切,此时的她已不是楚国的公主,而是大秦的太后,损楚利秦,无伤大雅。

三、外戚做大不难,上下归心不易

秦武王四年(前307),秦武王举鼎身亡,又无子,秦廷为了继任者的问题发生争执,宣太后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秦王,然而赵武灵王执意立质赵的公子稷为秦王,迫于赵国压力她只能妥协,但嬴稷尚且年幼,于是宣太后出面干政,任命其弟魏冉为将军。其后宣太后又重用自己的另一个弟弟芈戎,自己的两个儿子为秦“四贵”,一时之间楚国外戚在秦国做大。

然而宣太后明白,自己就算做的再大,秦国还是秦人的国,自己如果献秦于楚,不仅自己的儿子将成为楚国阶下囚,秦国上下也肯定将她讨灭。所以芈月魏冉等人为表自己忠心秦国,那就只能是谋秦之利,甚至当武安君白起攻陷楚国国都郢都之时,宣太后也是拍手称快,为秦国大喜而没有一丝母国灭国之忧。

“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芈月是个聪明的女子,太后称谓,始见于她;太后专权,也自她始,当她的儿子登上王位,她也彻底丢弃了女子的文弱一面,大秦尚武,武功最强之时,就是宣太后掌政之时。大秦宣太后芈月,在秦灭六国道路上的功绩,不逊于她的丈夫和儿子,至于母国楚国,也只是她用来强秦的工具而已,念楚久恩的是芈八子,助秦称霸的才是宣太后。

3

秦宣太后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多情的风流佳人。作为秦国的实际执政人,她首先选择的是秦国的国家利益,其次才是个人情感,如果两者发生冲突,那么她会以国家利益为重。秦宣太后时代,秦国的国家利益就是远交燕齐,攻略三晋和楚国,当时楚国肥胖而虚弱,正是秦国下手的好对象,不攻楚掠楚,秦国何以开疆拓土?

芈八子其实不是楚威王的亲生女儿,她只是楚国王族的远支庶出女,为了秦楚联盟而被册封为楚国公主嫁入秦国的。芈月嫁入秦国之前,她就有过一任丈夫,生了两个孩子,在张仪的鼓动下她才嫁入秦国的。芈月在秦宫中的地位也不高,品阶只是八子,在八子之上还有良人、美人、夫人、王后。芈月精通权术,虽然没有当上王后,但是她最终当上了太后,权势之大过于秦王!

宣太后做事直接明了,功利性十分的强,对秦国没有实质好处的事她不会做,只有虚名而无实利的事她也不做。《战国策》中记载了宣太后的一则床榻外交事迹: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支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这里她就明确提出秦国救韩国不图天下公道的美名,只要求韩国给秦国土地城池或者钱粮作为报酬!

宣太后主政秦国期间,派遣白起多次进攻楚国,夺取楚国众多的城池与土地。最大的一次是白起率军攻占楚国首都郢都,并设置为秦国南郡,楚国为了避战迁都至陈地。为了逼迫楚国主力来与秦军决战,白起又一把火把楚国的王陵给烧了。在烧楚国王陵前,白起派人请示了宣太后,烧夷陵就等于将楚国先人的坟全烧了,宣太后指示烧了好,可让楚国人绝了念想,尽早归降秦国。由此可见芈月已经是大秦的宣太后,而不是楚国的公主了,她的心在秦国而不楚国。

4

首先明确一点,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公主联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芈月为秦国出谋划策,甚至对付母国,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

芈八子是楚国人,更是大秦太后

芈月真实姓名已经不详,芈月只是电视剧杜撰的,一般历史上称呼其为芈八子或者宣太后,而其儿子就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幼年即位,因此在秦昭襄王前期,秦国朝政掌握在以芈八子和其弟魏冉为首的四贵集团中。虽然看似掌握实权,可以更好的帮助母国,其实不然。且不说秦朝的一众老臣,单是其子嬴稷就不会答应。

芈八子等人掌握权力的前提,是以秦国利益为先的秦太后,而不是暗中帮助母国的芈八子。

另外,战国时期的国家观念也相当单薄。以公孙衍为例,先为秦国大良造,攻取魏国河西之地,即“五年,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然后又去魏国为相,合纵伐秦。这类例子在战国时期不胜枚举,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像芈八子这种聪慧女子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

芈八子在楚国地位应该并不高

在电视剧《芈月传》中将芈月描述成一个陪嫁媵侍,地位极低,并且在楚国被百般刁难,因此对楚国并无好感。虽然这是电视剧中的影视形象,但是并非毫无依据。

芈八子,芈为楚国王姓,可以推测芈八子为楚国王族,而其同父异母的弟弟魏冉,同父同母的弟弟芈戎皆来楚国,说明他们在楚国并没有受到重用,尤其是芈戎,就算其在楚国再不受待见,也好歹是一位王子,可是还是来了楚国,说明他们在楚国日子并不好过。

另外,宣太后之所以称为芈八子,是因为八子是她的位分,那么八子的位分高不高呢?秦国后宫嫔妃等级分八级: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而芈八子直到嬴稷登基也还是八子位分,其子嬴稷也在楚国为质子,可见其并不受待见。如果芈八子是楚国身份高贵之人,就算秦王再不喜欢他,也不至于到死也只给了这么个位分。因此,从这个侧面也能看出芈八子在楚国的地位并不高。

结语

综上所述,芈八子也许在楚国地位并不高,他没有帮助楚国的心理动机。另外,战国时期,各国公主、人才流动情况相当普遍,如果只为自己的国家着想,那么秦国还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吗?可见,战国时代的风气就是如此,对自己的母国并不会多么在意。

5

一,首先,芈月嫁秦前在楚虽称公主也就是个野丫头,出嫁完全是政治婚姻,原先对楚本就没有什么好感。

二,在她未嫁之前,秦国已经对楚国多次用兵,她嫁过来根本上并没有什么改变。

三,芈月称宣太后之后,儿子尚幼,不足以主持朝政,母后垂帘听政再正常不过。国之大者,立邦安天下,责无旁贷,她要对付的不是楚国,而是整个天下。

6

先秦时期诸侯国之间联姻,当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实力相等,那是政治结盟,是一种联合。当国家实力悬殊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献媚讨好。



而作为女人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过是一种政治工具,那时的礼法更是倾向于“嫁夫从夫”,女人嫁到宗主国就是这个国家的人了,与自己母国的关系基本就算断了。

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媵嫁制度,就是陪嫁。往往嫁个公主还要搭上几个王族的女儿,芈月就是陪嫁女。


电视剧的芈月这个名字是编的,史料记载她叫芈八子,“八子”是她在秦国后宫的位分,秦国后宫有分为八级: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史、少使。芈月的位分其实不高,当然作为陪嫁能混到那个位置,已经不错,这应该得意于她为秦惠王生的孩子多,光儿子就有三个。



先秦时期,在史籍中留下名字的女子,都没有名字。著名桃花夫人息妫,她是陈国公主,嫁给息国国君,就叫息妫。像夏姬、宣姜、西施等都不是真名。

那些远嫁诸侯国的女子,有的会在所在国形成一定的政治势力,但即便这样,维护所在国的国家利益也是她们必须信守的根本。不然她们立足都难,谈何生存的光鲜亮丽。

一切都是利益的抉择……

7

秦国和楚国,春秋战国开始的时候他们两国关系不错,既是盟友又是亲家,芈月嫁到秦国,是上就是政治联姻,延续楚秦两国的友谊,为什么芈月会对付楚国,主要是因为异国女子嫁到其他国家后一旦得到权利后基本上都会站在夫家这里,因此,她在嫁到秦国后有了权利,因为国家利益他就对楚国发动了战争。

我们知道芈月作为联姻女子,她很清楚,一旦她去了秦国,她只能和秦国生死与共,论感情上说她不希望对母国进行处理,但是到了万不得已时候她还对母国出手。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虽然不是儒家文化当家,但是这个时候中国的社会是男权当家的社会,春秋这个体制建立在男尊社会之上,因此,女人一旦嫁到夫家后,他们已经是夫家成员,甚至可以说是夫家的财产。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全部属于夫家,逐步会和娘家疏远,这个时候他们所生的孩子无论男女,都是夫家的后代,特别在古时候,他和夫家所生孩子就算是夫家后代,这个时候他们没有和娘家没有较深的关系,但是,也 有其他原因,这个芈月带来的几个弟弟都成为了秦国重臣,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来看看其实芈月确实厉害,她执政期间以国家利益为主多次派出白起进攻楚国,夺取楚国大量土地,并且把楚国打大败,她在进攻出出国的时候一切以楚国着想,因为,这个时候她不是楚国的公主,因为,她现在是秦国的太后,这个时候她一切都在为秦国考虑。

主要,因为芈月执政秦国期间,她知道她是外来,她这个时候必须为秦国人表忠心,不然她就会受到威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攻楚国,为秦国争取最大的利益,这样才可以最符合秦国的政治利益,无论从公私来看,芈月都会选择帮助秦国而不是楚国,不然她就不是一代政治女强人。

8



虽然芈月生活的时代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但中国从古至今基本都是男权社会,男性为主导力量,小到家庭,上到国家,都是男权至上。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不是儒家造成的,而是一直就存在的,只是后来的儒家思想上升到国家思想,才把这种等级观念法律化、制度化、意识化。

芈月生活的时代是战国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禁锢是存在的,女性以男性为主导,女子嫁入男方,则就要以丈夫所在的家国利益为上,母国就成为次要的了,可以照顾母国利益,但一切应以现实为重。所以在面临重大的选择时,当然要以丈夫所在的国家为重。

女性在当时其实只是男性权利的附属物,其的最大意义就是完成对男方家庭的传宗接代,其基本没有什么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但由于所处的等级不同,女性的权利大小肯定是有差异,贵族王室的女性权利肯定要比普通的家庭妇女享受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其次还有芈月的出身,本身只是平民出身,她只是楚国的筹码而已,又非楚国贵族出身,所以和楚国王室并不亲近,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分考虑楚国的利益了。

除了固有的等级观念影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影响。严格来说,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普通百姓是没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因为不论是上古三朝还是春秋战国,真正大一统的国家没有形成,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民众心中只有封建领地的王,没有明确清晰的国家意识,所以即使楚国的人去为秦国效力,也不会产生封建国家的叛国罪行,最多只会招来母国的非议和不满。

所以古代女子嫁到哪家就该以哪家的利益为重,这和现代有相似之处,女子嫁到丈夫家后当然应该以丈夫家的事为重,正所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9

政治,说到底就是利益。你在秦国,就得谋秦国的利益。

秦国与楚国,从春秋时代开始,关系是比较好的。两国是盟友,也一直保持通婚和好的关系。芈八子嫁到秦国,实际上也是政治婚姻,是延续秦、楚传统友谊。芈八子就是后来的宣太后,在她掌权后,为什么反对来对付楚国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破坏秦楚关系的,主要是楚国。

在战国前期,秦与楚并没有发生什么冲突,相安无事。在秦襄王时,张仪的策略,就是拉拢齐国与楚国,打击魏、赵、韩三国,这个策略叫连横。但是楚怀王被公孙衍忽悠,最后加入合纵集团,与魏、赵、韩、燕四个国家,共同讨伐秦国。

楚怀王这个人很没有智慧,楚国基本上就是毁在他手中。你没事去瞎掺合干嘛呢?别国跟秦国有仇,你跟秦国是友好邻邦啊。楚怀王之所以跟秦国对着干,主要是其他四国,把“合纵长”的头衔扔给他,他一下子觉得自己是天下领袖,殊不知从这个时候开始,秦国与楚国的关系,就从盟友变为敌人了。

宣太后上台后,秦国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宣太后与魏冉手中。宣太后与魏冉是同母异父的姐弟,两人都是楚人,还是属于楚国的王族“芈姓”。这时,楚怀王当然觉得秦国一下子变得可亲可近了。

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西是秦国,东是齐国,楚国要选择站在哪一边呢?自从楚国加入五国合纵后,与秦国关系恶化,后来被张仪忽悠,又在几次大战中惨败。楚国群臣都认为应该与齐国结盟,认为楚国屡遭秦国人的欺骗与羞辱,所以“必将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最后,楚怀王屈从于众人的意见,与齐国结盟,对抗秦国。

大家看到没有,楚国的政策是“必将取地于秦”,而作为秦国实际统治者宣太后,你要她如何选择?楚国是她的母国,现在楚国的目标是要“取地于秦”,她就得把秦国的土地拱手相让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她是外嫁的女人,就算是父子、兄弟,在这种情形下,恐怕也只能兵戎相见了。

10

芈月,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宣太后,闻名天下的女政治家。她是楚国宗室女子,嫁给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死后独掌朝纲多年。

题主说,芈月嫁到秦国,居然对付母国楚国?貌似有哪里不对劲,但是仔细一分析却又没问题……

毋庸置疑,楚国是芈月的娘家,自然有一份特别的感情在,何况父母兄弟姐妹都还在那里。那么,芈月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情感来说,楚国的家乡情难忘,但是母子之情更是深重。对于一个正常女人来说,亲生的子女,往往比其他亲人更重要。

芈月掌管朝纲,自己的儿子是秦王,换句话来表达就是秦国就是母子俩的。为秦国的天下霸业着想,就像自己的“创业”。

这时候,跟楚国发生利益冲突,损失一下楚国的利益,芈月是能够接受的,换作其他人也一样会这样做。

另外,芈月执掌秦国朝政一来,秦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入楚国外戚势力手里,芈月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就是重要权臣。

但是,秦国毕竟是秦国人为主,芈月势力要向秦国人表忠心,不然秦国人怀疑起来就有威胁。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当地与楚国为敌,为秦国谋求利益。

因此,无论与公还是与私,芈月都会选择帮秦国而不是楚国,不然就不配当女政治家。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