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戚继光晚年境遇凄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事业和家庭。  

事业方面,对戚继光来说最不妙的就是,他多年以来的大靠山张居正倒台了,张居正身死之后,神宗皇帝开始了对张居正的大清算,作为张居正一手提拔起来的绝对亲信,戚继光还是被波及到了。  

政治斗争是无情的,站队是否正确,决定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逝,他死后不久,有人提醒万历皇帝,说是戚继光与张居正关系密切,如今担任蓟镇总兵,相当于宫门外面有一只猛兽,而且是只听从张居正节制的猛兽。

这个“提醒”直击万历皇帝心中最脆弱的地方,于是,在万历皇帝的暗示默许下,戚继光被弹劾,从蓟镇总兵的位置上调任广东总兵,表面上官职几乎没动,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拱卫帝都的重要地位。  

许多人到北京请愿,求万历帝留下戚继光,然而万历帝不允。戚继光临行前,市民罢市,百姓遮道,众部将也感伤不已。  

万历十二年,清算张居正的政治运动达到高潮,戚继光何等精明老辣,他看出风头不对,向万历皇帝提出辞职,想借此远离政治漩涡,保留几分名将尊严。 

但对这位战功卓著,荡平倭寇之乱的名将,万历皇帝丝毫不给面子,他直接把戚继光免职,宣布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党羽,这种政治身份,完全是判了戚继光政治死刑。  

戚继光回归蓬莱老家,朋友很少,没几个人敢与他往来。  

戚继光不光是事业凄惨落幕,他的家庭也出现了巨大变故,主要有以下几件事情:  

他罢官回家的路上,得知小自己六岁的弟弟戚继美病逝。  

这个戚继美也不是一般人物,他大半辈子跟随哥哥东征西战,扫平倭寇之后,又来到北方,与蒙古铁骑频繁作战,最终官至云贵总兵。  

万历十一年,戚继美的妻子病亡,随后,他被罢免回家(毫无疑问,受到了戚继光的牵连),紧接着,戚继美的儿子暴病身亡,几重打击下,戚继美也病逝了。  

万历十二年十月,戚继光赶回老家后,看到弟弟的灵柩,悲从中来,嚎啕大哭,这位明朝中后期最杰出的名将,也有热血柔肠。  

失去与之感情深厚的弟弟之后,更大的悲剧发生了:戚继光的原配妻子王氏,抛弃他而去,回到了娘家,而且,卷走了戚继光的所有家财。

要说起这位王氏,也是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人物。  

早年王氏通情达理,对戚继光是真爱,家里贫困,买回一条鱼来,她吃鱼头鱼尾,留着'鱼身给丈夫吃。  

戚继光在浙江一带抗击倭寇的时候,王氏和戚家军家属们居住在新河所,守军很少,忽然有一大批倭寇偷袭,紧急情况下,王氏说服所有戚家军家属穿上戚家军军服,站到城墙之上,把倭寇吓跑了。  

这么一位贤惠,而且有勇有谋的好妻子,怎么就会抛弃戚继光而去呢?  

其实,也怪命运弄人,公元1545年,戚继光和王氏结婚,在战场上杀人不眨眼的戚将军,相当惧内,可见王氏的性情暴烈。  

两人的脾气倒是可以融合,问题出在:两人多年没有子嗣。  

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王氏还坚决不同意戚继光纳妾,一直拖到公元1563年,戚继光瞒着夫人王氏,在外面娶了三个小妾,生育了五个孩子,直到孩子长大,王氏才得知此事。  

王氏怒不可遏,戚继光下跪求和,最后两人谈妥,把其中一个孩子过继给王氏当儿子。

王氏虽然无奈痛苦,但也只好承认现实。但偏偏,这个凝聚了她满心关爱的孩子早夭了。这桩悲剧发生在戚继光被贬官回家之前,王氏万念俱灰,精神有些失常,离开了戚继光。  

戚继光晚年的时候,身体很不好,肺病久病不愈,贫苦交加,连请大夫拿药的钱都没有。  

在戚继光去世前三个月,河南道御史傅光宅曾上疏建议重新起用戚继光。万历帝不但不予采纳,反而给傅光宅夺俸两个月的处分。  

公元1588年,年仅六十岁的一代名将戚继光溘然长逝,他的人生曾经无比辉煌,也注定永垂不朽,然而他的晚年人生却以悲剧收场,让人扼腕叹息。 

最佳贡献者
2

戚继光晚景凄惨主要是因为——靠山倒了!老婆跑了!

如果说抗倭英雄是戚继光正面的话,那善于官场钻营、极会寻求官场靠山则是戚继光的侧面。

与岳飞纯粹的精忠报国、缺乏官场智慧不同,戚继光在做英雄事的同时,脑子里始终存有“立功扬名,保位免祸”的想法。

如何才能“立功扬名,保位免祸”呢?

除了自家有本事,戚继光认为寻找靠山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甚至可以这么说,戚继光风起云涌的背后,从来都是有“靠山”支持的。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天起,戚继光事实上就有一座硕大的靠山,那就是他的老岳丈,总兵王栋大人。戚继光怕老婆,不是因为他对老婆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总兵大人的女儿,这种没有真情实感的“敬重老婆”也为他晚年的残景埋下了伏笔。

继老岳丈后,戚继光的第二座大靠山,即是发掘提拔他的人生贵人,总督大人胡宗宪。在胡宗宪手底下,戚继光虽然开始大放异彩,但他始终保持一个习惯,凡事都要先请示总督大人,在总督大人面前从不飞扬跋扈,擅作主张。

但在靠牢胡宗宪的同时,戚继光并没有止步不前,他的官场危机意识很强,在他看来,光有地方靠山是远远不够的,朝中有靠山才是关键。

为了在京城寻找靠山,戚继光可谓是不惜银两,不惜精力。起先,他有意攀交当朝首辅高拱,但高拱这个人太嚣张、太孤傲,戚继光没能如愿。退而求其次,他便积极向时任国子监司业的张居正靠拢。

当时,张居正的权势还未如日中天,但这恰恰体现了戚继光的眼光。待朝局变幻,胡宗宪等人身败落马后,只有戚继光如愿从前线调入了京城。

这期间,有个细节很能说明戚继光为在京城寻求靠山,如何的不惜重金——“领将印三十余年,家无余田,惟集书数千卷而已。”

他的巨额俸禄和奖赏都到哪里去了呢?不言而喻。

除了重金贿赂,戚继光在对张居正献殷勤方面同样不遗余力。每次给张居正写信,戚继光都非常谦卑地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为了买张居正欢心,戚继光常年给张居正送各种补药,搜罗各色美女,甚至包括“洋妞”。

正是因为有了张居正的鼎力支持,戚继光才迎来了人生第二个辉煌期,并干了三件大事——训练戍边部队、建立车步骑营、修建长城敌台。

然而,当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吃了戚继光所送海狗肾导致“痔根”加重(野史说法),一命呜呼并随即遭到清算后,戚继光的厄运也就来了。

张居正死后,戚继光很快受到牵连,第二年即被调往广东,第三年即遭罢官弃用。

这里有一点很值得玩味,戚继光被弹劾遭罢官的原因和罪状,在当时是模糊不清的,表面上看是受累于张居正,其实根源在于倭寇边患已除,朝廷要剪除羽翼丰满的武将,鸟尽弓藏。

万历十三年,遭到罢官的戚继光落寞回乡,但他的晚年悲剧并没有就此止住,相反是越发的惨不忍睹。

关于戚继光“怕老婆”的说法很多,但和很多怕老婆的男人,夫妻感情其实很好不同,戚继光和原配戚王氏的夫妻感情很差。

根据清朝乾隆年间《仙游县志》等记载,戚继光因为儿子在莆田违反军纪而斩子,从而愧对妻子戚王氏,对戚王氏多方迁就忍让,而戚王氏则终生怀恨在心,始终苛待丈夫。

鉴于戚继光在莆田期间根本没儿子,所谓戚继光斩子的说法肯定是假的,但假的传说背后,戚继光和戚王氏夫妻关系恶劣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说,戚王氏是标准的悍妇,二人结婚时,戚继光虽是四品武将,但她爹是总兵,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她始终是高高在上的。此外,戚王氏还是个将门虎女的狠角色,武功好,脾气倔,但凡遇到家庭纠纷,她向来以徒手格斗的方式修理戚继光,而戚继光慑于她爹的总兵头衔,不敢反抗,总是被打的到处跑。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产生一些疑问,按这种说法,戚继光在家庭生活中属于被欺压的一方,最后受不了应该是戚继光才对,怎么反过来戚王氏干了“休夫”回娘家的事?

那是因为戚继光和戚王氏还有更大的矛盾。

根据戚继光好友汪道昆在《孟诸戚公墓志铭》中记载,戚王氏只给戚继光生了一个女儿,戚继光为了延续香火,瞒着戚王氏一连纳了至少三个妾,生了五个孩子。

戚王氏得知这一切后,戚继光的几个孩子早已满地跑了,或许是因为自感在家中的尊严、地位、名分受到了严重挑战和伤害,绝望的戚王氏一度决定和戚继光同归于尽。

她抄起一把尖刀,直奔戚继光而去。戚继光闻讯,立马开溜,不肯罢休的戚王氏便每天蹲在家里死守,“日操白刃,愿得少保而甘心。”

待戚继光遭罢官,落寞回乡后,戚王氏便将愤怒转化成了极度的冷漠和绝情,在戚继光死前的那一年,戚王氏“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也就是说,戚王氏将家中洗劫一空后,直接休夫回娘家了。

对病重的戚继光而言,这种做法极其残忍。

在戚继光苟延残喘的最后一年,病重时竟然连抓药的钱都没有,最终在万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鸡三号,将星殒矣!”

3

世人最不愿见的无非是“美人迟暮,英雄老去”两样了,可若是“英雄老去”基础上还加上“凄惨”二字,那就真真有些让人不忍直视了。

在这些凄惨老去的英雄里,明朝抗倭(日本侵略者)名将戚继光最为有名,却也最让世人唏嘘。

戚继光曾为扫平扰乱沿海的倭患,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后来,他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两场成功抗击成就了戚继光的“名将”之名,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

抛开戚继光自身能力和努力而言的话,戚继光这一生的功绩得益于两个人,这两人正是戚继光的妻子王氏和戚继光的贵人张居正。

然而,让戚继光自己和世人未料到的是:他晚年的凄惨境遇也与这两人有关。

张居正不用说,是一手将戚继光推上高峰的政坛老手,他对戚继光一生的影响极大。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张居正的鼎力支持,戚继光才迎来了人生第二个辉煌期,并完成训练戍边部队、建立车步骑营、修建长城敌台三件大事。

接下来,重点说说王氏。

根据《戚少保年谱耆编》记载,戚继光原配妻子王氏是总“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同所有封建婚姻一样,戚继光与王氏的姻缘在13岁这年便被定好了。

戚继光家虽也属将门,但因仅仅是四品,所以摊上这门亲事多少有些高攀了。相比之下,王氏才是当时真正的将门之后。

18左右这年,戚继光便与王氏成了婚。也正是自这以后,戚继光的背便靠上了一座大山。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王栋将军正任总兵,说白了就是戚继光最初的顶头上司。

今时娶了董事长女儿的小子平日过着怎样的日子,当时的戚继光便也过着怎样的日子。没错,戚继光对妻子的“敬畏”相当厉害,厉害到听到老婆名字就腿软的程度。

而能让征战沙场的夫君害怕到这程度,想来王氏也定不是一般女子了。王氏武艺超群却谋略非常,若不是因为身为女儿身,今时的抗倭名将没准就姓王了。

这样的女子,在古代被称作“母老虎”,这般能耐,戚继光怎能不怕呢,对了,据说戚继光是打不过妻子的。

通常情况下,男人怕妻子多是因为爱,可戚继光对妻子的“怕”却多少是因为权力和武力,毕竟打不过!

这样的“怕”,往往并不代表感情有多好,实际上,戚继光与王氏的感情也的确不好。

但两人关系不好却并非与野史《仙游县志》中的戚继光斩杀长子有关,因为他在莆田期间根本没儿子。

但有一点是对的,戚继光与妻子感情不好还真就与“孩子”有关:王氏不会生儿子。戚继光

王氏与戚继光结婚后,根据《孟诸戚公墓志》记载,她只生育了一个女儿。这在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怎么着也是有缺憾的。按照正常逻辑,有“妇德”的女子遇到这种情况下还非得替丈夫纳个妾继承香火才好。

可王氏是谁,将门之后,一身本领,她岂会是那种跟别的女人分享丈夫的女子。至于什么传宗接代,她可不想管。说起来,这王氏真真有点像今天穿越过去的女子。

可戚继光终归是想儿子的,于是,他便偷偷瞒着王氏纳了至少三个小妾,还生了五个儿子,分别是戚祚国、戚安国、戚昌国、戚报国、戚兴国。

听这些儿子的名字就知道,戚继光这是想让他们继承自己报效国家啊。

纸从来包不住火,戚继光生育能力这般强,自然也没能瞒得过妻子王氏。可毕竟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等王氏发现时,这些孩子都已经满城跑了,又不能塞回去,哎,真真苦了王氏。

王氏发现丈夫偷偷纳妾还生了多个孩子后,感觉自己被背叛的她立马炸了锅。这一炸,戚继光才真真彻底领略到了将门之女的厉害。

王氏得知真相后,备了一把大刀在家等候归来的戚继光,干啥,拿大刀当然不是耍着玩儿,她这是下定决心要与戚继光“同归于尽”。

换做寻常女子,要与戚继光同归于尽,只能靠下毒之类,可王氏是有无数种方法与他同归于尽的呀。妻子爆发后,戚继光浑身打颤,他虽料想过这一天,可这天来临时,他依旧有些招架不住。

但好在王氏终究是个女子,在戚继光抱着她大腿痛哭流涕并发下各种誓言,并答应将小妾陈氏所生儿子戚安国(后早夭)过继给王氏后,这事,才总算是有了一个了结。

可这个了结,却未真正了结,毕竟对于王氏这样的烈性女子而言,她心里的那口气一直在。

王氏的这口气,在儿子夭折、戚继光丢官回家后,再次提了起来。

1582年,戚继光的大靠山、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张居正死后这年,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致使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张居正

1585年,张居正去世三年后,戚继光再遭给事中弹劾,之后戚继光被罢官回乡。

遭逢大难的戚继光回家后才知道,更大的难正在家里等着他——
戚继光一到家便整个人懵了:妻子王氏不见了,家里的财产等等也全部不见了,对,王氏见戚继光落难提前带着财产休夫回娘家了。这一年,戚继光年58岁。

英雄老去这年,遭逢如此大难,戚继光怎不捶胸顿足、悔不当初啊!

想想,被辞官也就罢了,回到家还被夫人休了,想他戚继光征战沙场几十载,最后却落到这般田地,真真是丢尽了老脸!

老脸丢尽也就算了,关键养老脸的钱也没了,这日子能怎么过呢。戚继光仰天长叹:真真天要绝我戚继光啊!

人在重大刺激面前,往往会滋生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不及时疏导,往往会导致郁结于心最终引发身体疾病。很快,在长期的抑郁中,精神被彻底压垮的昔日猛将戚继光病倒了。

1588年,病重中的戚继光因没有抓药钱,终在这年1月5日:“鸡三号,将星殒矣!”

“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的一代名将,就这样在孤独中痛苦地辞别了人世,这年,戚继光年60岁!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最终,伴随着戚继光靠的两个人、两座山的“倒”和“跑”,戚继光的一生便也永远被打下了“凄惨”的烙印。

4

一提起戚继光,我们肯定都知道,他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是我们民族的大英雄。

遥想当年,戚继光也是威风凛凛。他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扫平了倭寇,保卫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又征战到北方,去抗击蒙古部族内犯,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同时也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谐发展。

这样一个为国家征战的大将军,应该会收到皇帝的重视,同时也会有一个安好的晚年的。

但是事实上,戚继光有一个凄惨的晚年。

一、 戚继光因为张居正的倒台受牵连,被降职罢官

戚继光晚年先是经历了降职,后来又被罢官赶回老家。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实际上是以文官集团为主的,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文官是高高在上的,而武官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戚继光是一个有才的武将,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这个时候,他得到了明朝最有权势的宰相张居正的赏识。

戚继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可以说是离不开张居正的推荐和支持。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了。其实在他还未去世前,因为朝廷的尔虞我诈就倒台了。随后朝廷就开始了对他的清算。

就在举国上下清算张居正的运动中,由于戚继光和张居正的关系,戚继光难免也被牵连了进去。

在这次运动中,戚继光由蓟镇总兵调任广东总兵。

虽然看上去好像都是总兵,但是实际上,他已经失去了拱卫帝都的重要地位。

他也深知自己的靠山倒台,并且已经去世,恐怕是不能再像从前一样风光了。

在万历十二年的时候,戚继光觉得自己无望了,就请求退休,也算给自己留个脸面。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时候清算张居正的运动达到了顶峰。

皇帝并没有给他面子,他认为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党羽,没有准许退休,而是直接给予革职。

就这样戚继光什么都没有了,凄惨地回了故乡。

二、弟弟弟媳的去世,还有儿子的早亡,让戚继光心里郁结不堪

戚继光回到老家后,发现自己的弟弟和弟媳都死。而自己的儿子戚定国也死了。这种打击让他悲痛欲绝,身体渐渐垮了下来。

本来,戚继光调到广东任总兵时,广东倭寇已平,并无战事。

所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整饬身边的士兵,其余也没有什么事干。

也许别人喜欢工作的清闲,但是对于满腔热血的戚继光来说,这份差事真是要了他的命。

每天的无所事事,让戚继光愁闷不堪。

身体也越发地不如当年。后来革职回到家乡,发现弟弟、弟媳都已经不在人世,自己的儿子也去世了。

就连这种亲情的连接也失去了,这个打击真真的不小,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回到家中闲适的生活让戚继光无所事事,倍感空虚。

他也期望过了清算张居正运动的这个风后,皇帝能重新启用他。因为这样的生活真是太让他窒息了。

可是他终究没有等来,当时蒙古兵屡屡进犯,有人上疏建议重新启用他。

可是皇帝不但不让,还罚了举荐人两个月的俸禄。

戚继光彻底绝望了,这个心情加重了他所患的肺病,最终夺取了他的性命。

三、戚继光的结发妻子,卷走家里的细软抛弃了他

戚继光遇到了一连串的打击,患上了肺病。

他的生活已无望了,就只能沉下心来好好地和妻子王氏过日子。

当然,现在他自己还需要王氏的悉心照顾。可在这个时候,王氏却抛弃了他,离他而去。

关键是王氏还把家里的钱全卷走了,造成了戚继光没钱看病,最终病死。

其实早年戚继光和王氏两个人是很相爱的,王氏是个很聪明的女子,曾经也帮了戚继光不少忙。但就是因为王氏不能生育,戚继光背着她又纳了几个小妾。

王氏知道后很生气,戚继光也自知理亏,也一直低声下气的。

王氏要求小妾所生的儿子,她要自己亲自抚养,当作自己的儿子。

戚继光同意了,王氏这才留在家里。可是儿子此时又早亡了,戚继光又被罢官,落魄到如此的地步。

王氏此时是万念俱灰,她其实是恨戚继光的,恨他连娶几个小妾,恨他不忠于自己。在儿子早亡,戚继光潦倒时,她一咬牙,抛下了年老多病的戚继光。

最为关键是她还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拿走了,这也真真的是把戚继光往绝路上逼。

戚继光可谓是穷困潦倒,就连看病拿药的钱也没有了。

最后孤苦伶仃,一身病气,在万历十五年,戚继光在孤独中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

一代名将戚继光会有这样凄惨的结局,多少会让人唏嘘不止。

他的结果,是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造成的,同时也是朝廷的尔虞我诈造成的。

他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但是他的功绩,却不会因为历史而被人们遗忘!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5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戚继光(1528——1588)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他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为害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他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戚继光不仅是个著名将领,还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和兵器家,他写下了18卷本的《纪效新书》和14卷本的《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在长城上修筑的防御工事,做到了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然而,这样一位军事理论家、荡平倭寇之乱的民族英雄,晚景却非常凄惨,令人不竟唏嘘长叹。主要原因是因为首辅张居正的去世。戚继光之所以屡立战功,自然少不了张居正的赏识和提拔。由于万历帝在张居正去世第四天,就展开了对其的清算,张居正在世时所用的一批官员也受到了牵连,戚继光自然也脱不了干系。张居正先有蓟镇总兵调任广东总兵,实际上等于被赶出了京城,二年后,万历帝将他定性为张居正的党羽,于是被削去一切职位,就这样,战功赫赫的戚继光返回了山东蓬莱老家。

当戚继光回到老家时,其妻王氏先于他一步携财而去。王氏是戚继光的原配,由于没有生育能力,戚继光瞒着她纳了三个小妾,生了五个儿子,王氏得知后异常恼怒,感情出现了裂痕。如今,戚继光丢官去职、落魄归乡,王氏是万念俱灰,恩断义绝,毅然离去。此时,戚继光又得知一直跟随自己四处征战的弟弟戚继美病逝了。在双重打击下,戚继光一蹶不振,得了肺病,又无钱医治,于是久病不愈,三年后,在贫困交加中死去。

谢谢阅读

6

西汉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明有“成也张居正,败也张居正。”可以说,张居正和戚继光的关系,像极当初的萧何和韩信。但是戚继光的结局却比当初的韩信好多了,更比成就他的张居正好多了,可谓“半生辉煌,晚景凄凉”。然而,最凄惨的并非戚继光的落幕,而是“戚家军”的覆灭。

戚继光成长时期,明朝的政治环境像极了当初的宋朝,文官集团极为显赫,武官集团地位较低。1553年,张居正重返明朝政坛,迫切想要有一番作为。他通过调查了解,对于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的戚继光很是欣赏,因此举荐他为署都指挥佥事,掌管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的军事,抵御山东沿海一带的倭寇。

对此,戚继光非常感激,报着知恩图报的想法,开始尝试着给张居正送上一些礼品,见对方收下,心下甚喜,因此便常常向其孝敬礼物,还在信中以“门下小走狗戚某”自称。

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戚继光所送最多的礼物是“腽肭脐”,俗称“海狗”,传闻煲汤喝,有极好的壮阳功效。同时,明人王世贞的笔记中写有:戚继光“时时购千金姬”。

可见,张居正和戚继光关系之铁,已达到了送春药送美女的程度。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朝中大臣们也自然心中明白,二人属于一党。

后来,张居正在朝中一路飞黄腾达,陆续晋升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等职,最终接任首辅,裁决朝廷所有军政大事。

这一切的变化,带给戚继光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平定倭寇、北御鞑靼等战斗中多立功绩,军职也是连续快速提升,先后升任浙江都司佥事、蓟镇总兵、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关键是,在此期间他成立的“戚家军”朝中没有官员敢于弹劾,“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朝中没有官员进行攻讦。同时,张居正也在朝中经常提到“戚帅才略,在今诸将中,诚为希有。”从而,他也成为了戚继光集中全部精力御敌的坚强后盾。

想想后来的袁崇焕,虽然屡立大功,却备受朝廷官员弹劾,最后落了个被凌迟处死的下场。

1582年6月20日,张居正病逝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7名言官便对张居正生前举荐的官员潘晟进行弹劾,神宗令其致仕。

同时,言官又将矛头指向张居正生前的“施政弊端”,神宗随又下令抄其家,并削尽其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张居正更是险遭开棺鞭尸,家人多饿死或流放。

此外,当时张居正所用的一批官员尽皆被削职或弃市。当然了,曾经和张居正关系“莫逆”的戚继光,在给事中张鼎的弹劾下,被朝廷从蓟镇总兵贬往广东任职。戚继光临行前,市民罢市,百姓遮道,众部将伤感流泪,可见其是多么的得当地军民之心。

万历十二年(1584年),戚继光为了保全军人的荣誉,因此向朝廷上交了退隐辞呈,但是万历皇帝却一点面子也不给他,直接宣布予以革职。因此,他不得不心怀“君思自是优功狗,世事混如看纸鸢”的悲凉与屈辱返回了故里。当时,弟弟、弟媳、儿子已然病故,妻子也已离他而去。所以,当他看到弟弟的灵牌时,不禁悲从中来,嚎啕痛哭。

万历十五年(1588年)一月五日,“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的一代名将戚继光,在孤独中溘然长逝。

30年后,满洲铁骑入侵大明,发动了“萨尔浒之战”,四千“戚家军”(后改为浙兵)奉袁应泰之命,前往沈阳增援,却被攻破沈阳的2万后金八旗铁骑围歼,包括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在内无一生还。后来,袁应泰也因此举火自焚而死。

至此,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世人欷吁感叹的一代民族英雄。

图片来源网络

7

谢邀@问答。戚继光的晚年算不上凄惨。至少在同时期而言,无论比起同僚的俞大猷,还是曾经的上司谭纶、胡宗宪,乃至最大的靠山张居正。戚继光还算是相对安全着陆。


虽然被一步步从节制北方四镇左都督这个重要的位置上调到广东任巡抚之职,然后一贬再贬,戚继光识趣地主动辞官还乡登州。但是戚继光好歹是病死在自家的床上的。

相比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们,这个结局不算差。


戚继光的结局是因为大靠山张居正的彻底倒台被清算导致的。再看看张居正的下场,自己死后被掘坟鞭尸;长子被逼自杀;一家被困饿死几十余口。

张四维正是利用了万历对张居正的压抑扭曲的不满,实现了打击政敌,全面抢班夺权的目的。而文官集团的视角下,北方四镇有垦地,还有每年朝廷划拨的巨额军饷,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养寇自重?


戚继光在左都督这个位置上,每年替张居正得孝敬多少银子?所以这是个肥缺,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位置岂有你戚继光再坐之理?所以张居正不在了,作为张居正在军队里的重要铁杆戚继光就应该哪来哪去。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北方四镇左都督虽然是肥缺,但是那是一个抓战斗力的位子。没有两把刷子,谁坐那个位子,就相当于害了北方边防。

然后搞笑的一幕便发生了,戚家军之所以能打,因为戚家军都是义乌兵。所以义乌这个地方注定成了悲剧。凡是义乌的男丁都被当做炮灰征到各个部队里去。结果可想而知了,义乌到最后几无男丁可征。


戚继光最凄惨的事情莫过于,有人居心叵测地对他进行的污蔑和攻击。

在辞官还乡的岁月里,戚继光不断受到来自于朝廷的攻击与污蔑。这让他十分郁闷,他曾多次向朝廷上书辩白。想戚继光征战沙场数十年,现杀的敌寇十余万,身批数十创。如今的戚继光应该和《集结号》里的谷子地的心情是一样的,兄弟们把血都泼在战场上了,可是他们却往你的耳朵里塞大粪。

但是历史给予了戚继光最最公正的评价。《明神宗实录》评价戚继光为“儒将”!对于其功绩做出了充分肯定,这就够了!

而戚家军的结局只能以无辜、悲壮来形容。


由于党争,为了掣肘熊廷弼,用袁应泰这个书呆子来经略辽东,结果袁应泰用“仁爱”之心治辽。在辽东扩大边防,收编叛将、叛卒,来投即纳,结果收了一大堆后金的间谍。此举遭到守将童仲揆、尤世功等人的坚决反对。然并卵,袁应泰却认为边将不配合自己,不服从自己的命令。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后金军队兵围沈阳,果然里应外合,沈阳沦陷。辽边的深入防御彻底瓦解。

袁应泰命人增援,结果“戚家军”(此时已经不能叫戚家军了,只能叫浙兵,但为了前后指代一致,炒米仍然叫他戚家军)接到命令赶到沈阳时,沈阳已经沦陷了。4千戚家军逐步被2万后金八旗铁骑重重包围。我们知道戚家军再强大,他也只是步兵。此战飞沙走石,昏天暗地。戚家军最终包括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在内4千余人,无一生还。


因为袁应泰后来也举火自焚死了,所以虽然做了错事,但在大节上未亏。炒米也不好抱怨他什么了。但是戚家军却彻底告别历史舞台了。

而戚继光在此前的33年前就已经死于登州家中。对于戚继光而言,无疑是伟大的,他创建了一直军队,在他死后的33年里仍然保持着战斗力。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8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多年,替明朝解决了十余年的沿海倭寇问题,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却在晚年过的是十分凄惨。随着他的靠山张居正的倒台,戚继光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政治冲击,作为张居正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张居正一倒台,首当其冲就是他戚继光。

万历皇帝上位后,开始大肆清算张居正一派的党羽。戚继光曾经和张居正关系密切,自然也被人在万历皇帝面前多次提醒,说他是一只猛虎,如今张居正早已不在,不知道还能否克制住他的凶性,而且他的位置又是个肥差,不少人对此垂涎欲滴,但是想要坐稳这个位置,没有两把刷子还真不好说。

像戚继光在位期间曾经为沿海地区训练出来一只抗倭精兵,并且这支精兵在他死后三十余年里,仍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这就可以看出戚继光的练兵方式别具一格。而如果是没有能力的人坐到那个位置,只能是祸害了沿海地区。

为什么张居正一死,戚继光就要首先要遭到打击呢?

这就得从戚继光的发家史说起了,戚继光有一个爱她的妻子。这个妻子的父亲可是来头不小,是总兵大人王栋,自打戚继光进军营的第一天起,他的仕途就差不多已经被铺好了一半,而戚继光惧怕老婆的缘故也正是因为王栋。

除了王栋之外,戚继光还有第二个贵人那就是胡宗宪,戚继光能够发展起来少不了胡宗宪的一番支持,而戚继光也是十分明事理的人,尽管在他手里取得了如此成就可是并没有居功自傲,相反还是无论大小事务都先请示一遍胡宗宪,这也深得胡宗宪的喜欢。

但是戚继光有着足够的忧患意识,他觉得地方上有人还不够,必须的朝廷上有人才行。于是他就开始与还是国子监祭酒的张居正搞好关系,要搞好关系,自然少不了钱财方面的往来。

这就是为何戚继光晚年“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野无成田,囊无宿镞,惟集书数千卷而已”的原因,他不仅将自己的俸禄和奖金拿来贿赂,甚至连一些战利品也都拿来孝敬张居正了。

当然,这些都没有白费功夫,虽然这大笔金钱全都用于投资了,但是戚继光也到了他想要的。戚继光不愧也是眼光独到的老江湖,朝廷上的风起云涌淘汰了一批又一批权贵,可是张居正却是越发稳当,甚至在不久之后权力还到达了巅峰,用只手遮天都不为过。

这也是为何戚继光不爱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原因了,有了这么一位大靠山,还有其他人什么事,任何想要弹劾打击戚继光的势力都会被张居正挡下来。

况且两人私教不错,经常一起喝茶聊天。

这也是为何张居正一死,戚继光必须得回家的原因。

首先你戚继光是张居正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要说不是其党羽,皇帝会信吗?

其二,虽然你身居要职,可是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已被清理个七七八八。基本用不着戚继光了,也就是所谓的狡兔死走狗烹,野兽尽鸟弓藏。既然失去了利用价值了,直接让你滚蛋回家就行了。

于是戚继光就落魄地回到了家乡,此时的他不仅事业受到了打击,家庭方面也是不如意。他的亲弟弟戚继美去世了,戚继美也是一名能征善战的猛将,随他的哥哥戚继光也是四处征战多年,随后又去往北方与蒙古铁骑频繁作战,最后官至云贵总兵。但是还是受到了哥哥的牵连,被拖累下马。回到家乡的戚继美前不久刚遭遇丧妻之苦,又遭遇了丧子之痛,在这双重打击之下。戚继美不久便重窝不起随后便撒手而去。

你以为这就完了?

回家看见弟弟棺材的戚继光还没缓过劲,又遭遇了妻子的背叛,将他的全部家产全都卷跑回了娘家。

不是说戚继光夫妻很恩爱吗?那为何戚夫人要在戚继光如此困难之时选择落井下石了?问题就出在戚夫人无法生育上,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一件大事。

况且戚夫人还不准戚继光在外纳妾,这对于想要延续香火的戚继光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

于是他还是瞒着戚夫人在外纳了妾,并且一纳就是好几个,可算是满足了生儿子的愿望。可是纸终究还是保不住火,最终在孩子大的可以满地跑的时候,戚夫人最终还是知道了,这怎么行?戚夫人气得直接要宰了戚继光,天天在家磨刀,吓得戚继光都不敢回家。为了稳住戚夫人,戚继光决定将其中一个儿子过继给戚夫人。

虽然戚夫人悲痛万分,却还是接受了这个孩子。

可是好景不长,这个凝聚了戚夫人期望的孩子不久便夭折了,这对于戚夫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她就将这股怨气通通发泄到了戚继光身上,直接带走了他所有的家财回了老家,剩下的几个小妾自然也是四散而去,留下年老的戚继光独自残喘于世。

失去了经济来源的戚继光到了后来连抓药看病的钱都没了,不久便离开了人事,就连下葬用的棺材都是亲友出资所购。一代名将,晚年竟落得如此下场,让人惋惜不已。

9

答:如果我说戚继光晚年也没有多凄惨,希望不会被拍砖头。

这个凄惨不凄惨,其实是相对而言的。

对比于与戚继光名气相同的历史人物,如狄青、岳飞、于谦、袁崇焕等等的无端遭受横祸,戚继光是自己告老后的病故,客观地说,并不凄惨。

当然,如果你要拿戚大将军手执重兵时的十面威风与告老还乡的落寞相比,那就是凄惨的了。

戚大将军的高光时刻是在战场上,他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所向披靡,实属百年难遇的军事奇才,足以流芳百世。

他的功业颠峰是在万历二年(1574年),这一年,他协同辽东守将李成梁在辽东将北蛮击退,得封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为左都督一品高官。

但是,万历十年(1582年),曾给戚继光最大支持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戚继光受到了朝臣的弹劾,被朝廷调往广东。

在广东的两年时间里,戚继光在整饬兵备的同时,还整理了过去写的著作,一共校刊出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外加自己的文集《止止堂集》。

本来,在蓟北时戚继光就身患肺病,到了广东,由于水土方面原因,病情愈加加剧。

万历十三年(1585年),在自己的著作全部刊印发行后,戚继光在病中上疏,请求引退。

实际上,给事中张希皋此时也在弹劾戚继光,于是,戚继光的请求获得了万历皇帝的准许。

对于这个结果,戚继光是满意的。

他说:“我的作品全部雠校核对刊刻发行,如果不是调到南方,就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工作,可见到处都有皇上的恩德,到处都有祖宗所行的忠义在庇佑。”

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月,戚继光回到故乡蓬莱,得到了亲友的热烈迎接。

酒宴上,大家都欢天喜地,虽然有人也说了些宽慰的话,但戚继光很坦然,他说:“现在北方已与蒙古修好,南方相邻的国家也来朝贺,天下太平了,我身为武臣,实在没什么事干了,年纪也大了,最好的归宿就是回归故乡安享太平喽。”

在家乡,戚继光修葺了蓬莱阁,修建了家庙,日日与访亲会友,日子安闲而舒适。

但由于戚继光一生广交朋友,待人热忱慷慨,仗义疏财,喜欢接济穷人,偏偏又不会理财,搞得自己后来连请医生抓药的钱都没有——不过,现在很多专门黑中医的喷子说中医是骗子,药是没什么用的,那么,按照这种荒谬的逻辑,戚继光的死与没钱抓药也没有关系。

总之,万历十五年(1588年)十二月二十日,戚继光病重不治,溘然离开了人世。

戚继光辞世前几个月,朝廷里的御史傅光宅还考虑到戚继光战功卓著、才能出众,曾上疏朝廷,建议起用戚继光。虽然未获批准,但戚继光离世,他的长子戚祚国袭职指挥佥事,后来诸子也纷纷得到袭职,其中的戚昌国历官至都督同知,戚继光本人也得到了朝廷下诏祭葬。

不用说,戚继光以及他的儿孙的遭遇比很多人要好,包括张居正。

10

记得有一位企业家曾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正负相加减的过程,到生命的最后都归于零。戚继光的一生南灭倭寇,北驱鞑靼,辉煌无比!但这背后也伴随着政治站队的风险,以及零落家人痛苦。戚继光晚年凄凉大致源于这两点。


事业、亲情的双重打击

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戚继光南下广州,当是时,曾经的战友俞大猷(死于1579年),老领导胡宗宪(死于1565年)、谭纶(死于1577年)都已经化为尘土。英雄迟暮莫过于此。

彼时的广东,一片太平,让一代战神无仗可打,如拔了雄师的爪牙!对于此时的戚继光,王侯事业不过南柯一梦!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戚继光到广东屁股还没坐热,万历皇帝将他罢职回乡的命令便已下达。等戚继光回到山东老家,弟弟戚继美病逝恰巧病逝,戚继光与兄弟戚继美兄弟情深,骤闻噩耗一夜须发皆白!

而长子戚安国的早夭,让正妻王氏性情大变,神智失常,以致愤然离家,抛弃了戚继光,不知所踪。戚继光与王氏结婚三十多年来,聚少离多,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三年,缺乏陪伴,让王氏丧子之后如同寡居,郁郁寡欢,为后来的精神失常埋下了隐患。


兄弟死去,爱妻远去,曾经叱咤战场的一代名将就这样在孤独寂寞中死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