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信之所以能被刘邦筑坛拜帅,能够成为刘邦的大将军,统帅千军万马,扫灭群雄,击溃项羽,立下卓著战功,是由于萧何慧眼识才并极力推荐。韩信是千里马,但若没有萧何这位伯乐,恐怕也只能终身埋没于芸芸众生中难于发出耀眼的光芒了。韩信是萧何发现的大材,也是萧何设谋诛杀的对象;韩信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并迈上成功之路是因为萧何,他走向死亡的深渊也是因为萧何,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据史书记载,韩信是西楚淮阴(今江苏淮安)人,他是个孤儿,家贫无依,备受恶人欺辱。项梁叔侄起兵反秦,率军渡淮河时,韩信挎着把破剑投入到了项梁麾下,只是军中一无名小卒,一直不受重用。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击杀,时任执戟郎中的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喜欢繁琐的礼节,用人看出身,对出身卑微的韩信很是不屑,对其计置若罔闻,均未采纳,遂引起韩信极大不满。

听说沛公刘邦礼贤下士,重视人才,他就叛项羽而转投刘邦,后随刘邦到了南郑(今陕西汉中南郑县)。韩信曾犯军法当斩,行刑时,刘邦的亲信将领夏侯婴恰巧路过,韩信对他大喊道:“沛公不是想争天下吗?为何要杀我这样的壮士”!夏侯婴奇其言,遂停下来问了几句,觉得韩信见识不凡且一表非俗,就将他从屠刀下救出,并向刘邦举荐,刘邦也没太在意,随手给了个治粟都尉的小官职让他做。所谓的治粟都尉,是专管军队粮草后勤的小官吏 ,可见刘邦并未见识到他过人的才干。

刘邦的丞相萧何负责汉军的后勤保障,和治粟都尉韩信是上下级关系,两人经常有工作接触,他曾与韩信交谈过几次,认为此人见解超拔流俗,是当世罕见的旷世奇才,内心很佩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加以重用,刘邦都未重视也不接受。韩信认为自己不受重视,没有发挥才干的坏境,于是找机会溜之乎也。

彼时楚军强盛,汉军正处于低潮,军中开小差者极多,萧何均不为所动,一听说韩信也逃走了,他怕刘邦因此失去一位军事奇才,来不及报告,立刻策马狂追。有人见萧何骑马出营,且脸色慌张,不了解实情,就急忙向刘邦报告:“萧丞相也逃跑了”。萧何一直是刘邦的左膀右臂,是刘邦最依赖、信任的人,当初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来南郑做汉中王,以积蓄实力,待机重新杀入关中 ;想不到如今萧何也弃他而去,对他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和雷霆一击。

刘邦觉得萧何太不够哥们了,在关键时刻竟对未来丧失信心,只身逃走了,心里十分愤慨。

两天后,萧何匆匆赶回,去拜见刘邦。刘邦见萧何居然回来了,心里十分高兴,但表面却装作异常愤怒的样子,诘问萧何道:“你为何也要当逃兵呢”?萧何答道:“我不是要逃,我是去追赶逃亡者了”。刘邦又问:“你去追谁了”?答曰:“韩信”。

刘邦一听火冒三丈,斥责萧何道:“已经有几十个将领逃走了,你一个都没追回;你说你去追‘仓库保管员’韩信,谁信呐”!萧何趁机又向刘邦举荐韩信道:“别的逃亡将领,都是普通角色,很容易得到,唯独韩信,实乃旷世奇才,在咱汉军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你如果甘心呆在这鸟不拉屎的汉中、巴蜀之地,长期当汉王,那确实用不着韩信这样的大才;如果您要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天下,那么就没有人比韩信更值得您依赖了。用不用韩信您看着办”。刘邦说:“我志不在当汉王,当然日思夜想挥军东进争天下,哪愿长期呆在这望不到边的大山里啊”。

萧何见刘邦态度已有所松动,遂乘热打铁道:“你既然有平定天下的雄心,就必须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如果你不重用他,他迟早还会逃跑的”。刘邦是乱世枭雄,起自草莽,没有文化,但他能听得进善言,有容人之度量,见萧何如此推崇韩信,就说:“好吧,我信你,这就拜韩信为大将”。

萧何大喜,就建议他选择良辰吉日,沐浴斋戒,筑坛拜将,用隆重的礼节拜韩信为大将。萧何解释道:“韩信是百年难遇的军事大才,自然不能以寻常之礼对待,这样他才会认为你发自内心看重他,从此一心一意为你效死力,再也不会离开你”。

事实证明韩信确实是秦末战乱中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他足智多谋,文武兼具,战功赫赫,国士无双,后来的实践证明了这点,但他被发现和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萧何很早就发现韩信是世所罕见的大才,但他的认识一直没被刘邦接受。在秦末群雄争霸、逐鹿中原的情况下,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人才的得失,往往能决定胜利的天枰最终会倾向于谁或抛弃谁。刘邦没有辨识出韩信之才,萧何认为假如坐等刘邦意识到韩信是个人才,很可能早已经失去了韩信,对刘邦来说,这是个巨大而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促逼刘邦尽快认识到韩信的价值,他就借韩信因怀才不遇逃跑的机会,一再将刘邦的军,迫使他重用韩信。

从当时的情形看,刘邦虽然接受了萧何重用韩信的建议,但显然将信将疑、有不少勉强的成分,并未完全认知到韩信独一无二的价值。但刘邦之所以能成事,和他虚心纳谏与度量恢廓是分不开的,他答应以隆重礼仪任韩信为大将。有史家认为刘邦是“流氓皇帝”。但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并未完全认识到韩信的价值时,相信萧何的眼力,尊重萧何的意见,因而挽留住了韩信这一大才,为他以后削平群雄、一统天下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时的萧何,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因此,他不遗余力的推荐韩信,韩信也未辜负他,终于扫灭群雄,帮助刘邦建汉称帝。

但后来刘邦虽然当了皇帝,为了清除一些诸侯王的力量,又开始诛戮功臣,以解决他们对皇权构成的威胁,为继任者铺平统治之路。 刘邦处心积虑的把对皇权构成威胁者、反叛者一个个收拾掉后,他自己也即将油尽灯枯了。

登基称帝时,萧何被刘邦点赞为“论功当属第一 ” 。这位建汉首功之臣被汉高祖任为丞相。

有史家认为,韩信被诛是千古奇冤,但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铤而走险实属被逼无奈。 韩信是位“上马草军书,下马击狂胡”的全才,可以这么说,刘邦的天下基本是韩信帮他打下来的 。但最终这位军事奇才却落得个“高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可悲下场,作为那个风起云涌大时代的英雄人物,韩信的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以及后来的叱咤风云,甚至成得大功后他的犹疑不决、患得患失、首鼠两端,都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捕杀韩信或许是刘邦的意思,但具体操作又完全是吕后和萧何合谋进行的,当时刘邦率军讨伐英布,并未在长安。彼时的萧何,贵为丞相,且天下已定,韩信的作用已经不如当初那么重要,为刘汉的江山社稷考虑,一贯忠诚的他不可能站在韩信一边与吕后对抗,于是积极出谋划策,以高祖得胜回朝为由,诱骗韩信入宫庆贺,一举擒拿,后被吕后诛于长乐宫钟室。成就韩信的是萧何,毁掉韩信的同样是萧何。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丞相萧何不能不配合吕后擒杀韩信,不管他是自愿的或逼于无奈,反正设计杀韩信的主谋就是他,或许他设谋杀韩信也是为了自保吧 ?他若不协助吕后诛杀韩信,他自己就或许会是下一个被杀的对象。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最佳贡献者
2

萧何为什么不救韩信,反而和吕后一起设计杀害韩信,与当初他追韩信回来的初衷是否违背?这个应该说是“此一时、彼一时”,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需要站在萧何的角度思考问题。

1、首先要明确,萧何是忠于刘邦的,而非韩信

萧何最初为沛县主吏,与刘邦关系不错,经常接济刘邦。刘邦起兵时,萧何就归附了刘邦,并且对刘邦非常忠心,刘邦外出打仗的时候,一般都是萧何驻守后方,不仅为刘邦筹措粮草,还帮刘邦招募士兵。

所以在刘邦论功行赏的时候,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封赏最高。从这个方面来看,萧何对刘邦是非常忠诚的。

而韩信只不过是萧何为刘邦招募的一员大将,能用时,则用;不能用的时候,则废。不能高估萧何对韩信的情义。

2、萧何为什么会去追韩信

据史书记载,韩信归附汉王刘邦以后,感觉不受重用,所以就借机逃跑了,萧何一听韩信跑了,来不及请示刘邦,就去追赶韩信了。

萧何追回韩信以后,就给刘邦推荐韩信,封韩信为大将军,帮助刘邦进攻项羽。韩信果然不辱使命,帮助刘邦平定六国复辟,打败项羽,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为汉朝开创了帝国基业。

3、萧何为什么不救韩信,反而和吕后一起设计杀了韩信

这要从韩信的动机说起,韩信在楚汉战争后期,为自己争了个齐王,但是被刘邦突袭,夺了兵权,后来给改封为楚王。

在韩信做楚王的时候,韩信窝藏项羽的部将钟离昧,并且被人告发要谋反,被陈平设计谋,刘邦假意巡游云梦泽,韩信逼死钟离昧,提着钟离昧的头去见刘邦,被刘邦趁机给拿下,降为淮阴侯。

在韩信做淮阴侯的时候,又想联合自己以前的部将,起兵反叛,结果,消息被韩信一个家臣的弟弟给告发了,于是萧何和吕后就设计,骗韩信说,刘邦打胜仗回来了,召见韩信。

韩信一进大殿,就被吕后布置的武士给拿下杀掉了,并且灭了韩信三族。

结语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被萧何举荐,屡立战功,被刘邦封为齐王、楚王,但后来因为窝藏项羽部将钟离昧,蓄意谋反,被刘邦拿下降为淮阴侯。韩信感觉自己被贬,心有不满,所以又想反叛,可惜走漏风声,被萧何与吕后给设计杀害了。

萧何举荐韩信、杀害韩信,都是为了刘邦夺取天下、平定天下,所以从萧何的角度,韩信如果能为刘邦立功,肯定重用他,但如果想谋反,那肯定要杀了他。所以不能因为韩信而责怪萧何,也不能因为萧何而责怪韩信,您说呢?

3

萧何是大汉朝开国丞相。

韩信是大汉朝开国大将军。

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可以说是刘邦得天下最有帮助的两位元勋。而韩信本人却是萧何推荐给刘邦的,要想知道为什么萧何要帮助吕后害死韩信,必须先明白,萧何为什么要推荐韩信。

01萧何为什么要推荐一个寂寂无名的韩信呢?

还是汉王的刘邦,被项羽发配到了不毛之地西川。他是江苏人,带着的都是江苏的士兵,这帮人对西川的气候和环境都很不适应,刚走到一半路,就跑了一半人马。

这么下去,刘邦没到西川,可能就成了光杆司令了。所以刘邦在暗地里告诉自己的手下人,他一定会打回去,只要跟着他忍耐几年,将来就有原始股可以分。

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之下,果然有大批人马都跟着刘邦进入了西川。问题来了,刘邦拿什么打回去呢?他手里确实有人马,却没有一个一流的军事统帅。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

虽然刘邦也是比较厉害的军事统帅,可是跟项羽比起来,就相形见绌了。所以这个时候刘邦就吩咐手下人帮他物色一些能力比较强的人。

这个时候萧何把韩信带了过来,韩信有多少能力,刘邦是不知道的。他压根也不太相信韩信的能力,但是刘邦相信萧何。

刘邦认为能够被萧何推荐,那韩信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无论如何,刘邦都要卖萧何一个面子。而萧何为什么对韩信如此信任呢?

韩信与萧何的一番言谈,足以让萧何这位高深莫测的智者臣服,这就是韩信的本事。韩信的谈吐已经告诉萧何他不是个简单的人。

02萧何为什么要月下追韩信呢?

韩信不是一次就得到刘邦的赏识,而是去了两回。第一回去的时候,刘邦压根就不在意韩信,让他去管粮仓,算是对他毛遂自荐的一种肯定了。

结果韩信憋屈之下,只好选择离开汉军。这个时候萧何大晚上的,骑着快马趁着月色去追赶韩信,不知道的还以为萧何跟着韩信一起跑路了。

刘邦却不相信,因为他始终认为韩信哪有自己有魅力呢?萧何是不可能跟着韩信跑的,要跑也是韩信跟着萧何跑。

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史记》

当然了,萧何自然是没有跑路,他是去追韩信的。他为什么去追韩信呢?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留住韩信这样的人才,他希望韩信能够帮助刘邦夺取天下。

第二个目的,如果韩信执意要走,那么萧何只能杀掉韩信了。因为韩信知道太多汉军的秘密,此刻离开算是逃兵。而且韩信这么大本事的人,将来一定会成为刘邦最大的对手,所以萧何必须要杀掉他。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明白萧何为什么要去追韩信,主要还是因为韩信太有才华了。这样的才华只能被汉军所用,要是不能用的话,萧何只能选择毁掉这样的才华。

03萧何为什么要帮助吕后设计陷害韩信?

韩信帮助刘邦夺取天下以后,不断要求各种封赏。首先就是做假齐王,结果刘邦给了他一个真齐王。在这之后,他手下人就不断在他耳边吹风,说以大王的能力,就算是去做皇帝,那也是绰绰有余。

韩信说实话还是比较忠诚的,他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依旧以刘邦马首是瞻。但是刘邦日夜睡不着觉啊,试想一想,这么一位出色优秀的高人被封为齐王,手里掌握着权力和军队,对皇帝是一件好事吗?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史记》

当然不是,因为韩信始终不姓刘,做不到跟刘邦一条心。这个时候吕后就站出来了,她表示自己比较心狠手辣,可以下得了手对付韩信。

萧何自告奋勇地告诉吕后,自己当年月下追韩信的时候,就动了杀掉韩信的念头,看来现在要付诸实践了。

所以萧何就引诱韩信前来,最终被吕后所抓。那么萧何为什么执意要帮助吕后呢?因为萧何认为韩信是自己引荐的,如果他这个时候不出头,将来极有可能遭遇大难。

萧何推荐韩信,如果韩信造反了,那么萧何就是罪魁祸首。你有多少功劳,没有人会记住,但是一旦你有了罪过,那全天下人都会铭记。

萧何知道如果韩信造反的话,自己的下场会是怎样。所以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此刻的萧何必须要出头解决这件事。

即使不能成功,至少萧何也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在刘邦这边可以继续混口饭吃。他是多聪明的一个人呢?里外不吃亏。

总结:萧何不算厚道,但是足够聪明。

萧何是个怎样的人呢?很多人认为萧何见风使舵。他的确是这样的人,用完了韩信,就想办法弄死人家。

其实萧何这么做是最明智的,他只有弄死韩信,才能保住自己。时间不同,对待一个人的态度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萧何希望韩信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却不希望韩信因为夺取天下以后,居功自傲从而造反。这就是萧何的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

《史记》

4

上位者要杀下位者,作为下位者要么谋反拼一把,要么就束手待毙。同为下位者,面对上位者的命令,要么坚决执行领赏,要么不执行等死。萧何对于吕后诛杀韩信的命令,他只能执行,不执行的话两人皆死,执行的话仅韩信一人去死。权衡过后,萧何选择执行吕后的命令,因为韩信是大汉的潜在威胁,他萧何也是大汉的潜在威胁,只有执行命令处死韩信,才能向汉室表明自己的忠心,才能活下去。

汉朝建立后,刘邦迫于现实情况,不得不分封了各路异姓诸侯王,不过刘邦始终认为异姓诸侯是不可靠的,刘邦终其一身都在剿灭异姓诸侯的路上。韩信虽然也是诸侯,但是他的爵位是侯爵,不是王爵,只有王爵的诸侯才有封国。韩信本来受封为楚王,拥有楚国部分旧地,后来刘邦设计剥夺了韩信的王爵,将楚国一分为二,分封给了两位刘姓宗亲。韩信由楚王变成了淮阴侯,迁长安居住,实为软禁。萧何作为大汉丞相,在关中地区民望极高,在功臣集团中地位极高,如果他要反叛,实力跟韩信一样强大。

找借口消灭韩信和萧何是刘邦、吕后夫妻俩经常考虑的事情。刘邦常年在外征战,诛杀功臣的事情基本上是吕后在操持。吕后是一个十分精明的女人,她让萧何去请韩信入宫,并在宫中伏下甲兵,意图一举击杀韩信。如果萧何不去请韩信,那么先将萧何处死,再直接发兵击杀韩信,此为一石二鸟之计。萧何当然不愿意杀韩信,但是他不去请韩信,第一个死的人是他,第二个死的就是韩信,与其同死,不如只死一个,因此萧何去请了韩信。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为的是让韩信为大汉效力,击败西楚霸王项羽,他并没有预料到有朝一日他还得送韩信归天。

韩信死后,刘邦、吕后夫妇将目光转向了萧何。张良不忍萧何惨死,就给萧何出招,让萧何自污名节,取怒于百姓,那样的话刘邦会放他一条生路。萧何作为丞相,开始大量贪腐,还不作为,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刘邦听闻后心中大喜,减轻了杀萧何的心。刘邦将死之前,又将萧何投入大牢之中,意图处死。萧何见到刘邦后,不言功劳,只说当年一起和刘邦吃肉喝酒、偷鸡摸狗的事,刘邦闻言生情,不忍杀害萧何,最终还是将萧何放了。萧何在立嫡一事上跟吕后高度一致,故吕后对萧何无杀心,萧何终于得以善终。

5

人都是情绪化动物,容易受一些感兴化的东西影响。

萧何月下追韩信,无论是在正史的记载中,还在是民间艺术的演绎下,都赋予了许多感情色彩,后者尤甚。所以许多人把萧何当成了韩信的伯乐。毕竟萧何让胸怀大志,但穷困潦倒、到处不受待见的韩信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让他这匹千里马一鸣惊人,同时更实现了他的富贵梦想。

但是,如果我们理性的去看待二人的关系,韩信不过是萧何利用的工具,而工具的命运就是被主人使用的时候必须得心应手,当帮主人完成任务后,或被束之高阁,或是弃于角落。

因此,韩信无论在萧何眼中,还是在刘邦的手里,当他发挥不出剩余价值的时候,必然会被抛弃,除非韩信有张良的自知之明,主动去做一个最“无用”的人。

反过来讲,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萧何之所以帮助吕后擒拿韩信,正是将人类之一固有的特性袒露无疑。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韩信有谋反的嫌疑,萧何要用他的人头向刘邦表示忠心。

做为帝国的君王,他不会去相信任何一个人,尽管对方一如既往地对他表示效忠,千方百计的消除他内心中的猜忌,但帝王始终不会收起对臣下的戒备。

刘邦率军出关东进攻击项羽的时候,萧何在汉中大本营为其提供粮秣军资,为了消除刘邦的猜忌,萧何主动将子侄送到他的身边“效劳”;刘邦与项羽荥阳一带对峙的时候,萧何变卖家资以充军需;刘邦亲征英布的时候,萧何在京城以侵占百姓土地自污;而韩信谋反,何尝不是萧何又一次自我表现的绝佳机会。

借用丘吉尔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6

萧何跟韩信,从始至终都是两种人。

如果说萧何是“向前看”的人,那么韩信就是“朝后看”的人。萧何在沛县做县吏的时候,就已经预感到了天下大乱的局势,所以在刘邦最初班底的形成,萧何是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的。

从他开始辅佐刘邦开始,萧何的人生理想,其实比韩信高出去了很多,他的理想,是天下太平,是百姓安居乐业,因为他自己就是从市井之中出来的,对民生的事情特别敏感。

我们从他的人生轨迹上就能看出来,他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为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奋斗,为了实现这个人生理想,其他事情都是不值得的。所以汉初三杰,他是首功,不单单是个人能力,还有他“朝前看”的目光。

而韩信呢?

韩信这个人,军事能力非凡,但这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跟萧何是截然不同的,简而言之就是一般人所希望的那样,出将入相、公侯万代,所以他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是为了博取富贵而服务的。

当然,这样的人生价值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这样的价值观,往往会令人过于迷信自己的能力,过于强调自己的本事和功劳,难免分不清形势,搞不明白厉害关系。

他起初投项羽,不受待见,所以跑了,后来投刘邦,刘邦也没有在意,他又跑了。从这一点上看,他的目光总是朝后看的,盯着过去不放,而从不会去想未来,说到底,就是眼光不够长远。

萧何追韩信,为的是辅佐刘邦,实现他人生的理想,韩信被萧何追回来了,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机会施展抱负,两个人虽然关系很友好,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一致。都是为刘邦打工,但目的截然不同。

当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之后,趁项羽把刘邦紧围荥阳的危急时刻,他却要求做个“假齐王”,虽然他此刻确实拥有了一定的势力,但这并不代表他就能够服众,如此行事,可见其眼中真的看不到未来。

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齐王,但从他成为齐王这一刻,就已经决定了他人生的结局,因为成为异姓王,就已经走到了刘邦集团的对立面。你看看刘邦的核心班底那些人,曹参、周勃,难道就不能打么?(虽然战略上差韩信一点)他们也不过是封侯而已。

汉初的异姓王,有哪一个是真跟刘邦出生入死的?基本都是在乱世之中起来,后来刘邦为了打项羽而拉拢的而已。刘邦是一个立志成为秦始皇那样的人物,而辅佐他的萧何,给汉朝定的制度,也是走的秦制的路子。

你见过秦始皇时代哪里有什么王?即便是秦始皇的儿子们也不过是公子,两个侯爵都不是。中央集权,消灭分封已经是历史潮流。但汉初还存在着好几个诸侯王,这些都是政权的不稳定因素啊。

这些诸侯王,有封地,有兵,虽然实力上暂时不如朝廷,但联合起来一起作乱,朝廷也要元气大伤,即便他们现在不造反,等到刘邦挂掉了,或者他们的后代就不会造反了?

所以为了帝国统治的稳固,刘邦成为皇帝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致力于铲除这些个异姓王。

而作为大汉丞相,萧何同样也意识到诸侯王这个大隐患,远的春秋战国不说,就说楚汉战争时期,刚开始的时候,项羽封的那些个异姓王,又有谁忠心的?刘邦不也悄咪咪从巴蜀跑出来占了关中,后来会盟诸侯讨伐项羽了么?

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为了保全自己,还是为了理想,又或者处于丞相的责任,他都没有任何理由不帮助刘邦消灭异姓王、他献计与吕后一道除掉韩信,换个角度而言,跟当年月下追韩信的目的是一致的。追韩信,是为了统一天下,早日结束战乱,干掉韩信,是消灭政权的隐患,不至于再把天下搅乱。

7

韩信是个天才,但他在被伯乐发现并重用之前,与普通人没啥两样,萧何算是韩信的第二伯乐,韩信一生中共有三个伯乐:夏侯婴、萧何、刘邦,夏侯婴刀下救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重用韩信给平台,三者缺一不可,才造就了韩信这个军事天才

无论是夏侯婴也好,萧何也罢,他们支持韩信,不是因为韩信这个人,而是因为韩信能给自己团队带来希望和胜利,团队胜利了,刘邦就会赢,刘邦赢了,夏侯婴与萧何就能获得利益,换句话说,夏侯婴和萧何支持韩信,不是因为他们跟韩信有什么私人关系,而是因为韩信能够帮助他们共同的老板刘邦,他们是为了共同的事业而支持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汉中在当时是很偏僻的地方,地处秦岭南边,与关中之地隔着茫茫八百里秦川,刘邦及其大多数手下是原楚国人,一路起兵第一个打进咸阳城的目的,就是为了创一番事业,尤其是在刘邦第一个进入咸阳城后,目睹秦都咸阳的豪华、气派,忍住了自己的贪欲,就是为了夺取天下。

同样的道理,萧何进入咸阳也不是为了收集财宝,而是在刻意收集秦朝的法律、书籍、户口、山川河流等资料,这些东西的唯一用处就是能快速方便地建立政权,萧何和刘邦想干什么,相信他们自己非常清楚。

夏侯婴刀下救韩信

想像一下,一群想要夺取天下的团队结果被一个更厉害的人给赶到了一个偏安一隅的地方,他们会怎么想?当然是拼了命也要冲出来,这就是刘邦、萧何等人唯一的目的,但是对于如何从汉中冲出来,杀向中原,夺取天下,刘邦、萧何等人显然还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战略,一个人的出现解决了刘邦与萧何的问题,这个人就是韩信。

韩信系统地提出了如何攻打三秦之地,如何进入中原,如何打败项羽的战略,这对于刘邦团队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如虎添翼般的好消息,而首先发现韩信有这人能力的人就是萧何,韩信能解决整个刘邦团队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能给整个团队带好利益和好处,萧何当然要月下追韩信,把韩信留下来了。

刘邦登坛拜韩信

就算这个人不是韩信,而是其他人,只要有利刘邦出汉中夺取天下,换了是任何人,萧何都会把这个人极力留下,这是萧何的地位所决定的,是为了整个团队的利益,同时最终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之后韩信开始创造了奇迹般的军事才能,协助刘邦最终在垓下之战击败了韩信,奠定了刘邦统一天下的基础,韩信也因此被封王,韩信是刘邦直系手下唯一一个被封王的诸侯,虽然有韩信施压的原因,但这同时注定了韩信日后的悲剧。

韩信与萧何

当项羽被刘邦消灭后,刘邦团队的最大敌人消失了,接下来刘邦团队的主要矛盾由外部转化为内部矛盾,刘邦开始为了巩固政权进行一系列的行动,把韩信从齐王迁为楚王也是其中之一,是为了防止韩信占据齐地太久而培养自己的私人力量,后来又因为有人告韩信谋反,再次把韩信从楚王贬为淮阴侯,并迁到都城看管起来。

韩信原本就是军事天才,心高气傲,一生最大的理想也就是裂土封侯,现在自己从王位被贬为侯位,心里难免一时无法接受,那种落差也让韩信终日生活在郁闷之中,最重要的是激起了韩信真正的谋反之心,根据史记的记载,韩信暗中联络陈豨准备里应外合发动叛乱,同时准备假传诏书:先赦免各级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再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从而控制京城,再接来再联合陈豨起兵攻打刘邦,以图天下

韩信与刘邦

韩信这是干什么?这就是标准的谋反行为,韩信谋反针对的是谁?当然是刘邦,以及刘邦的一帮死党,丰县和沛县那一帮人,比如萧何、周勃、樊哙、曹参、吕后、夏侯婴等等这些人,当吕后得知这个情报后,当然第一反应就是设法除掉韩信,吕后就请萧何来帮忙。

从萧何的角度来看问题,有人谋反,这个人还是自己当年极力推荐的人,按照当时的法律制度来看,如果推荐的人犯罪,那么原推荐人就要处于同样的罪行,比如战国时期的秦国丞相范睢,推荐了郑安平和王稽两人为官,这两个人一个投降敌国,一个犯了通敌罪,直接导致范睢的失势下台,这就是承担连带责任。

长乐宫诱斩韩信

如果韩信犯了谋反罪,那推荐人萧何理应同罪处理,萧何能不赶紧帮助吕后除掉韩信,以证明自己清白,从而戴罪立功吗?别说是萧何,任何人在萧何的位置也会这么做,一是向皇帝和皇后表明态度站队,二是以示自己清白,这种大事萧何能不明白吗?别说是诱斩韩信,就算萧何自己的亲儿子,他也会斩了以示清白,从而保全族人

所以,萧何月下追韩信,又在长乐宫诱斩韩信,一追一斩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当时所处立场不相同,追韩信是为了忠于刘邦,斩韩信同样是为了忠于刘邦,这就是萧何的立场。

8

韩信是个英雄,萧何是个人才,刘邦是个标志。

韩信能有如此大的成就,他最该感谢的人就是萧何,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信是千里马,没有好的舞台也展示不了自己的才华,韩信跟随项羽,项羽根本就没有把他当回事,韩信也努力过,他不过地位低下,毛遂自荐,为项羽献计献策,可项羽觉得他是在开玩笑。



在项羽眼里,韩信不过就是一个卒,对于战略战术的事情跟他无关,心高气傲的韩信,觉得自己就是个大将军,既然项羽不给他舞台,那就去投靠刘邦。

刘邦虽然很重视人才,但刘邦的眼睛也不是很好,他看韩信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倒是萧何发现了韩信的与众不同,在刘邦面前极力推荐韩信,既然萧何推荐,刘邦还是要给面子,大小会给韩信安排个职位。



可韩信不是来当兵的,他要做大将军,这可为难了刘邦,一个没有任何战绩和名气的韩信,要价太高,口气不小。刘邦一时不知所措。

韩信也是个犟脾气,刘邦不重用,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乘着月色我韩信逃跑吧,另外去找明主,韩信一逃,萧何发现后,赶紧去追,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被追回来了,萧何追韩信的故事也传为了美谈。



在萧何的努力下,韩信如愿的成为了大将军,成为大将军后,每战必胜,让刘邦开心得不得了,可以说刘邦能战胜项羽,建立大汉,韩信首功。

萧何是韩信的伯乐,韩信也是萧何的骄傲,萧何和韩信一内一外,配合默契,两人堪称知己。



萧何是一个非常稳重的政治家,他对人和时局看得都非常准,他辅佐刘邦管理国家,刘邦对萧何也是特别倚重。

所以当韩信的利益与刘邦集团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萧何是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刘邦一边,韩信功高震主,想反刘邦,萧何的反应是,与吕后一起除掉韩信,给刘邦一个交代。

9

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评价韩信的: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一知己,指的是萧何。

为什么说萧何是韩信的知己呢?因为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当初,韩信在项羽麾下打工,很不受项羽待见。有本事的人都不会安于现状。于是,韩信跳槽到了项羽的竞争对手刘邦那里。

可是很遗憾,刘邦也不待见韩信。

韩信一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打算再次跳槽。不辞而别。

而数次与韩信有过交谈的萧何,深知韩信的本事。听说韩信跑了,便赶紧拍马去追。追回后,在萧何的力荐下,刘邦才重用韩信,这才有了后来的局面。

两妇人,指的是一个无名老太太和吕后。

韩信年轻时,混得很落魄,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一回,眼看要饿昏了,一个老太太可怜他,给了他一碗饭,救了他。

而吕后呢,就是和萧何一起设计杀他的哪个妇人,所以说韩信“存亡两妇人”。

问题来了,萧何既然是韩信的知己,那么为何后来设计杀韩信呢?

很简单,因为萧何心里只有一个老大,那就是刘邦。

为了老大,别说是知己,就算自己的脑袋,也要随时奉上。

再说了,当初萧何追韩信,与其说是为了帮助韩信施展抱负,不如说是替刘邦留住人才。这件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不在韩信身上,而在刘邦身上。

等到大家功成名就后,韩信对刘邦已经没用了。可是,恰恰又传出了韩信打算造反的消息。于是,刘邦自然就要对韩信下手了。

这时候,摆在萧何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继续追随刘邦,二是保护知己韩信。

在刘邦手下,萧何已经位居丞相。就算是韩信造反成功,萧何最多也只能是丞相了。而且,韩信不可能成功。

这么简单的选择题,萧何当然选择继续效忠刘邦了。

于是乎,韩信就悲剧了。

坦白说,从一开始,萧何就不是韩信的朋友,或者说,知己。对于萧何这样的人来说,他不可能有朋友。即便有朋友,也不可能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因为江湖上的浪漫传奇,并不适合在庙堂上演。纵观萧何一生,他的一切决策,都是围绕着刘邦而作。

也可以理解为:身不由己。

10

吕雉能杀害西汉头号开国名将韩信主要是开国宰相萧何的功劳。

萧何这个花甲之年的糟老头子根本无法抗拒四十多岁西汉开国皇后吕雉非凡的美女魅力,刘邦去镇压陈豨叛乱,皇后吕雉与宰相萧何狼狈为奸,应该是吕雉用美人计诱惑了萧何,萧何才心甘情愿帮助她谋杀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名将韩信。

因为韩信曾经不被刘邦重用,失望离开,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并说服刘邦封韩信为大将统帅汉军。

可以说韩信是非常感激萧何的,没有萧何就没有横扫天下的西汉第一名将韩信。

可以说萧何与韩信之间的关系是情深义重的好兄弟,吕雉凭什么能让德高望重的萧何背叛并陷害好兄弟韩信,只能解释为吕雉利用自己的美貌与魅力把萧何拉下水。

大家不要把吕雉当作守身如玉的圣女,别忘了吕雉曾经在项羽的楚军军营做了两年的俘虏,而古代军队中的女俘相当于军妓,楚军将领士兵们可以任意占有吕雉的身体。

何况吕雉早已经红杏出墙,她作为楚军俘虏的时候就是情人审食其陪伴她,她与审食其通奸给刘邦戴绿帽子。

吕雉与萧何谋杀韩信是在公元196年,45岁的吕雉仍然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而曾经是刘邦上级的萧何年纪应该与刘邦差不多大,萧何此时的年纪应该有60岁左右。

何况萧何曾经对吕雉有救命之恩,刘邦刚刚造反秦朝的时候,吕雉被秦朝官员逮捕下狱,是当时的秦朝县政府官员萧何救了吕雉的命,当时吕雉只有32岁。

吕雉为了报答救命恩人萧何,以身相许勾引他是完全可能的。

西汉头号开国名将韩信遇害的时候只有35岁,可谓风华正茂。

60岁左右的萧何能够狠下心帮助皇后吕雉谋杀这位自己极力推荐的小兄弟,如果不是吕雉利用美人计勾引萧何是绝对不可能的。

萧何口蜜腹剑把韩信骗进皇宫,韩信做梦也没想到这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大哥会谋杀自己,结果韩信不仅被吕雉下令宫女用乱棍捅死,韩信全家被满门抄斩。

不仅是萧何中了吕雉的美人计, 西汉三大开国名将之一的彭越也是被吕雉的美人计害死的。

彭越是游击战专家,楚汉战争中彭越多次袭击项羽后方,帮助刘邦转危为安。

公元197年,陈豨反叛刘邦,刘邦亲自带兵平叛,刘邦到达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因为生病就派部将带着军队去邯郸,刘邦大怒,把彭越逮捕下狱,流放四川。

彭越在流放途中正好遇到从长安去洛阳的吕雉,看到和颜悦色美若天仙的皇后吕雉,彭越像看到女神一样,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将委屈地大哭起来,向吕雉说自己没有罪,只希望皇后让他回家乡。

人面兽心的吕雉表面上笑语盈盈地答应了彭越,她的含情脉脉风情万种让老将彭越完全放弃了警惕,高高兴兴地跟着她回到洛阳。

但吕雉把彭越带回洛阳以后却要求刘邦不要放虎归山,最终吕雉派爪牙诬陷彭越谋反,彭越不仅被满门抄斩,吕雉还下令把彭越的尸体做成肉汤分给群臣食用。

吕雉的绝色美貌在她死后二百多年还对男人有很大诱惑,据《后汉书.刘盆子传》记载,王莽的新朝末年,天下大乱,赤眉军攻占长安,对西汉皇陵进行盗墓,以盗窃皇陵中的金银财宝,赤眉军发现了西汉开国皇后吕雉的尸体,发现她尸体完全没有腐烂仍然美貌动人,于是这些丧心病狂的赤眉军士兵对吕雉的尸体进行了轮奸侮辱。吕雉去世的时候已经60岁,可见她年轻时更美若天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